【免费下载】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
《文学修辞学》的读书笔记
《文学修辞学》的读书笔记文学修辞的研究本章主要讲述了文学修辞的理想,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文学修辞的理想:文艺学修辞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所以文学修辞的理想在于综合语言学和文艺学,把两个视角聚焦,发现它们共同的视野,建立以探讨语言艺术规律为指的文学修辞学。
第二节研究的思路:研究文学修辞主要从三个角度着手:语言.文学.艺术交际。
从语言的角度看文学修辞,首先要从言语入手不可,引文言语材料的运用,要通过言语篇章才构成文学修辞现象。
从文学角度看文学修辞,应该把语言同文学作品的诸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揭示语言与作品各层次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立足于这样的认识,要想研究文学修辞,必先抓住三个主要的环节:反映论.形象.技巧。
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看文学修辞,即从作家读者这个文学交际过程来研究文学修辞。
第三节研究的方法:要综合系统地研究文学修辞,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结构分析,在系统研究文学修辞时所使用的四个基本范畴是结构(事物的本体).功能(事物的运动).关系(事物的规律)和价值(事物给人以美感享受的特性)。
第一章文学作品的结构第一节结构分析:该节首先讲到,不论何种题材的文学,不论古今或中外的文学,其结构的基本框架是相差不多的,接着便以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为例分出作品的四个结构层次:文辞.形象.含义.作者。
第二节作品的结构层次:该节不仅生动地解释了词章.形象.涵义.作者四个结构层次的意义,而且还生动地论述了四个结构层次的相互关系:1 词章的价值,在于写出形象,但不融合于形象。
2 形象居中,连接两端,是文学作品结构的基本格局。
3 作者层自成系统,又无所不在。
在结构上,作者兼指情志和风格,在审美评价上,则主要指风格。
4 不同层次交互作用,形成综合性的结构范畴。
5 在文学交际的动态过程中,作品结构的四个层次,依据一定的条件而相互转化。
第三节结构层次的外部联系:作品结的四个结构层次分别与外部世界的不同事物相互呼应:词章层和民族语犹如源与流,二者互为作用;具体生动的现实世界与形象层相呼应;某种社会思想.人生哲理.时代思潮与涵义层息息相关;一方面,结构中的作者层与作者本人之间存在着复杂而辩证的关系,另一方面,结构中的作者层又同读者这一外部因素遥相呼应。
修辞学著作读书笔记
修辞学著作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8篇繁星春水诗歌精短而警策,如醍醐灌顶,足以使那些昏聩的头颅猛醒。
《春水》之一七四: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赏析]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
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
不要懈怠,不要蹉跎。
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扬鞭催马自奋蹄,勤勉地去抒写辉煌的人生。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二十二岁的冰心发表了《繁星》和《春水》。
二十二岁时的青春是怎样美丽的呵。
她没有了花季的躁动与不安,磨去了尖刻的棱角,依旧是热情如火的岁月,却平添了几丝温柔和沉静。
这本书当中冰心多以花朵、小草、清流、流星作为铺垫来诉说一个个藏匿在细心处的信念或是箴言。
看似温柔天真其实揭露了社会动荡时的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现象。
也许,冰心常常轻抚花瓣细数花纹静赏花艳倾听花开花合的细微声音,所以她的文章才如此细腻精致温婉馨香。
我往往是伴随着芬芳来品味她的文章和诗篇。
也许,冰心常常偷瞧小草的顽强与调皮,倔强与坚韧,她被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
所以她的诗篇让人感受到了她对信念的执著追求,对家庭幸福美好的渴望,对大自然中生意盎然的一切的一切的坚持。
她的文章有那么一股青春的热血在沸腾,还有少女年华时天真单纯的向往和感情。
也许,冰心常常浅淌溪流,惬意地泼洒着清澈的溪水,让圣洁的水沾湿她的百褶裙角,祈求水对她的祝福,让水没过她的脚腕。
所以冰心的文笔如此得清亮,如此得透彻,仿佛把大自然的清新与纯洁注入了她的身体和灵魂。
她把一切都在洞悉,所有的伪装和逃避都逃不过冰心如同清流一样湛蓝的眼眸。
也许,冰心常常在午夜的露台上凝视灿烂的星辰,任自己的思绪在远古和现代游离,任自己的思绪飘荡在玄奥神秘的太空。
读书笔记修辞手法摘抄及感悟
读书笔记修辞手法摘抄及感悟嘿,朋友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读书笔记里的那些修辞手法,还有咱自个儿读完后心里那点小感悟。
别觉得这是书呆子才干的活儿,其实啊,它就像咱们日常里吃的那些小菜,看似简单,却能品出不少滋味来。
首先,咱们得说说比喻这家伙。
它就像是咱们炒菜时撒的那把葱花,一下子就让整盘菜活了起来。
比如,我读《红楼梦》时,看到“宝钗如那牡丹,富丽堂皇而不失温婉”,哎哟,这比喻真是绝了!宝钗那形象,立马就在我脑海里鲜活了起来,跟那园子里的牡丹花儿似的,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这比喻啊,就是能让文字长出翅膀,飞进咱心里去。
再来说说拟人,这家伙更逗,它让无生命的东西都活了过来。
记得看《小王子》时,有段话这么写:“星星们在夜空中眨眼睛,好像在跟小王子说着悄悄话。
”哎呀,这星星哪儿会眨眼睛啊,可这么一拟人,整个夜空都变得温馨起来,好像我真的能听到那些星星的低语似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和老朋友在夜晚的操场上散步,聊着不着边际的话题,心里头那个暖啊。
接着是排比,这家伙就像咱们唱歌时的大合唱,一声接一声,气势磅礴。
在《史记》里,司马迁用排比描绘了古代英雄的壮举,那句子读起来,就像江河奔腾,一浪高过一浪,让人热血沸腾。
排比啊,就是能把情感一股脑儿地倾泻出来,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魅力。
还有反问,这家伙就像是咱们平时开玩笑时的那个“难道不是吗?”,明明答案就在嘴边,却非要拐个弯儿问出来,让人会心一笑。
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反问句用得那叫一个绝妙,让人在沉思中感受到强烈的讽刺和批判。
这种修辞手法啊,就像是给文章加了个调料包,让味道更加丰富多彩。
说到这,我得提提我的感悟了。
读书啊,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人生。
这些修辞手法啊,就像是通往作者心灵的桥梁,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
每当我在读书笔记上摘抄下这些精彩的句子时,心里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敬畏。
因为我知道,这些文字背后,藏着的是无数先贤的智慧和心血。
【最新】修辞学笔记-范文模板 (2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修辞学笔记篇一:修辞学读书笔记修辞学读书笔记一.分析比喻和比拟的关系。
比喻是指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一个比喻包含了主体和客体两部分,而且主体和突破口体是互不相同的两事物,这样,比喻才有意义;但是二者在书籍在性质或特征上双必须具备某些共同点,这样,比喻才能被人理解的。
例如:这一本集子和《花边文学》,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凡是写下来的,全在这里面。
当然不敢说是诗史,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也决不是英雄们的八宝箱,一朝打开,便见光辉灿烂。
我只地深夜的街头摆着一个地摊,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碟,但也希望,并且相信有些人会从中寻出合于他的用处的东西。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文中用“诗史”比喻不朽的巨篇鸿著,用“英雄们的八宝箱”比喻集名家名著之大成,用“深夜街头”的“地摊”比喻这两本集子是在黑暗势力重重压迫下的零散作品,而“几个小钉、几个瓦蝶”的意思则是说,这些文章虽然短小,却不是什么小摆设,而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对革命人们很有用的东西。
这几个比喻中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似点都在内在属性方面,作者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东西说明比较生疏的东西,使他要说明的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是将物当人来写,拟物是将人当物来写,本体和拟体二者在特征和属性方面同样也要有共通点。
例如:不知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
(汪曾祺《异秉》)句中将牌匾上的金字当作人来写,“无精打采”显然是人才有的精神状态,用拟人的手法就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更令读者容易接受,使句子生动形象了。
但是,比喻和比拟在有些句中是很难分辨的。
如: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辞格及辞格辨异(一))【圣才出品】
第4章辞格及辞格辨异(一)4.1复习笔记一、辞格简述1.辞格的特点(1)辞格是民族语言中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言语结构格式,是艺术修辞的主要表现方式。
辞格的研究是修辞学的重要内容。
(2)辞格是在人们的语言运用中形成并在全社会成员的反复运用中确定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结果。
(3)辞格也如其他语言现象一样,既有一定的稳定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2.判断辞格的要素确定判断一个辞格,应该从三方面观察:形式、意义和效果。
(1)辞格的形式是指语句的结构格式,这种格式是在语言活动中长期反复出现而固定下来的。
(2)辞格的意义是指辞格所表示的客观事物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3)辞格的效果是指运用辞格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3.辞格的特征(1)辞格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形式或意义的特异性。
(2)有的辞格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特殊形式构成,如仿拟、排比、对偶等。
(3)有些辞格是利用词语的特殊意义构成,如借代、借喻、拈连、移就、婉曲等。
4.作用在说话写作中,适当运用辞格,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之生动、鲜明、形象。
辞格的运用必须适合题旨、情境。
5.辞格选用的标准(1)选用辞格要切合题旨、情境,要结合辞格本身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效果进行选择。
例如:“四人帮”横行时期,人们不敢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所以天安门诗词中多用双关、婉曲、借喻等辞格曲折隐晦地表达出对“四人帮”的愤恨。
(2)辞格所表现的内容也必须切合题旨、情境。
例如朱自清、叶圣陶的作品中都有对雨的比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从车上跨下,急雨如恶魔的乱箭,立刻湿了我的长衫。
朱自清是描写春天的雨景,作者用牛毛、花针细丝等纤细的东西作喻体,既符合实际,又表现出作者安宁、恬适平和的心境。
叶圣陶是描写急雨,把急雨比作恶魔似的乱箭,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进步人士的愤恨、憎恶的心情。
6.辞格的分类根据辞格的构成特点把辞格分为三大类:(1)联想型通过词语意义的联想构成,包括比喻、借代、比拟、拈连、移就、夸张、双关、婉曲、对比、衬托、呼告、换算等。
《汉语修辞学》导读
《汉语修辞学》导读---------------------------------------《汉语修辞学》(主读)和《汉语与中国文化》(参读)阅读导引及研读计划一、阅读导引(一)你理解汉语吗?我们生活在汉语的海洋里,语文教师教的就是汉语,我们的知识储备中也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
不错,我们对汉语是熟悉的,是有所了解的。
但,我们真正理解汉语吗?语言的根本功能在于其交际、交流作用,表达的效果怎样是衡量其交际效果的标准。
汉语通过何种结构、何种表达方式,达到并优化其表达效果,是我们要理解的。
交际的主体是人,语言的背后藏着人。
汉语与汉民族人的精神气质有什么关联,是我们要理解的。
语言是人情感、思维的外化。
汉语体现怎样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要理解的。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性,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同异,也是我们要理解的。
《汉语修辞学》和《汉语与中国文化》两本书,让我们从历史、文化、民族等层面理解汉语,突破过去我们仅仅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层面了解汉语的藩篱,从登堂到入室,提升自己的汉语言的素养。
(二)为什么要理解汉语?对一般人中国人来说,了解汉语、运用汉语就够了;对于语文教师教学汉语来说,理解汉语才能更好地教好汉语。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第二点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只有理解了汉语,理解了汉语的个性,才能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
“特别关注”,说明汉语言文字特点对教学汉语的重要性。
而《汉语修辞学》《汉语与中国文化》两本书,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语、掌握汉语特点。
所见出于所知。
当我们对汉语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理解,我们语文教学的见解才能加深,见识才能拓宽。
(三)阅读建议1.事理互推。
“读义理书要推出事实来,读事实书要推出义理来。
现汉修辞笔记
标点符号1.句号:主要表示陈述句尾的停顿和舒缓语气。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可以用逗号。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疑问语气。
反问句虽然不要求对方回答,但用的是疑问形式,也要用问号。
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一般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用“好不好、行不行”等肯定否定并列形式的提问格式表示的较委婉的祈使语气,也可用逗号。
3.叹号:主要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和强烈语气。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也要用叹号。
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要用叹号,但必须放在句末。
4.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后或总括于前的停顿。
用在书信、发言稿的开头的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总提语之后,让读者注意下文将要分项来说。
用在总括语之前也总结上文。
用在“说、是、证明、例如、如下”等动词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分句之后。
时、分、秒的分隔符号用冒号。
注意: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要用冒号;冒号一般管到句终。
5.分号:用于多重复句中起分组作用,即分清层次的作用。
主要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注意: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因果、条件等)的多重复句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处,凡是用逗号而不能分清层次、用句号而容易把前后关系隔断的,都要用分号表示,即在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用分号来分清层次。
单句中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的停顿要用分号。
6.逗号:用在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用在复句内的分句之间。
用在两个句法成分之间。
用在独立语的前面或后面,或前后都用。
用在较长的并列短语之间。
7.顿号:表示语句内部较短的并且词语之间的停顿。
并列词语之间有的用顿号,有的用逗号,这主要是为了在不同类的事物之间起分组作用。
经常用在汉字次序语之后,如“一、二、……”;用阿拉伯数字作次序语时用下脚点,如“1.……2.……”。
次序语用了括号就不用顿号,“(1)、……”是错误的。
8.引号:表示文中直接引语或特别指出的词语。
注意:记者采访、剧本中对话分行分段书写时,说话人与所说的话之间用了冒号或空一格就不必在用引号。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现代汉语修辞学的读后感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急求《汉语修辞学》笔记越全越好《汉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01月25日临夏电大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汉语修辞学”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学员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基础课“现代汉语”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现代汉语修辞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修辞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语言的水平。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修辞概说,介绍修辞学的基本情况;词语的锤炼,介绍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和采用的方法;句式的选择,介绍六组十二种句式的特点、作用及其运用;语言的声音美,介绍语音修辞的基本技巧;修辞格的运用,介绍十种常用修辞格的特点、构成及其运用技巧。
本课的教学要求做到:(一)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上注意做好与“现代汉语课”的衔接。
(二)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基本知识理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践联系,重在实践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教学要讲求适用,使学生通过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有切实的收获。
(三)修辞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摆正创新与规范的辩证关系,注意语言运用的规范。
现代汉语修辞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修辞读书笔记现代汉语修辞学的读后感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现代汉语复句读书笔记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复句中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冒号表示。
复句的特点:1)从意义上看,复句的分句上间必须有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意义没有联系的几个单句不能构成复句。
例:日夕的北岭山景很美,所以我们晚饭后常去散步。
(因果复句,前因后果,有意义的因果关系)复句的分句的互相依存主要表现在构成一个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在语义上是互相依存、互相关联的,分句凭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而连接。
若分句间没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即使有关联词语也不能构成复句:因为广州下雨了,所以肇庆闹水灾了。
上课铃响了,于是外面刮起了大风。
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是靠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的,靠语序来表示的,叫“意合法”;靠关联词语来表示的,就是“明示法”,靠意合法表示分句之间的意义的句子在口语中较常见,而书面语中,则大量的是依靠关联词语去表达分句之间的意义的,因而,关联词语在复句里意义重大。
教育是基础,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靠语序表示分句之间的意义,是意合法)通宝,你是卖蚕子呢,还是自家做丝呢(用关联词语表选择关系的复句)关联词语主要是连词和具有关联作用的副词,还有少量充当独立成分又具关联作用的习惯语“总之,反之,总而言之,一方面,另一方面…”。
修辞学发凡辞格的读后感
修辞学发凡辞格的读后感篇一修辞学发凡辞格的读后感最近读了《修辞学发凡》这本书,哎呀妈呀,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吧,我总觉得修辞就是写作文的时候用几个比喻、拟人啥的,让文章看起来漂亮点儿。
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修辞这玩意儿,深着呢!比如说比喻这个辞格,书里讲得那叫一个详细。
我以前觉得比喻不就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这种嘛,可现在我知道了,比喻还有明喻、暗喻、借喻好多类型。
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平时说话,可能随口就用了个比喻,自己都没意识到。
还有夸张,这可太有意思了!“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得多大的雪花啊!也许有人会说,这也太夸张了吧,雪怎么可能那么大。
但我觉得,这就是修辞的魅力所在呀,它能把我们心里那种强烈的感觉给放大,让别人一下子就感受到。
不过呢,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点儿纠结。
有时候我会想,修辞到底是让语言更真实地表达我们的想法,还是会让语言变得有点虚幻?比如说,过度的夸张是不是就有点脱离现实了?但反过来又一想,可能正是这种虚幻,才能让我们的语言更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
毕竟,生活有时候太平淡了,需要点修辞来加点料。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在语言的世界里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也许以后我再写东西,就能更巧妙地运用各种辞格,让我的文字变得更精彩。
这一路的阅读和思考,真好!篇二修辞学发凡辞格的读后感《修辞学发凡》,这书牛啊!刚翻开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有趣?结果一读进去,嘿,根本停不下来!书里讲的那些辞格,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魔法工具。
比喻,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把陌生的变得熟悉。
比如说“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多形象啊!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拟人呢,能让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活灵活现起来。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风居然会抚摸,是不是很奇妙?我就在想,要是没有这些辞格,我们的语言得多枯燥啊!大家都干巴巴地说话,那还有啥意思?但同时,我也有点疑惑。
比如说排比,用得好确实很有气势,可要是用不好,会不会显得太啰嗦?还有反问,有时候感觉反问多了,会让人有点不耐烦,好像在被质问一样。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
2.“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望道的《》。
4.修辞是依据,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6.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7.语境即。
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微观的语境指,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8.“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
”出自刘勰的《》。
9.“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的诗中。
10.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11.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
12.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
13.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
14.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
15.串对又称。
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16.“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
”作者是宋代的。
17.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的扩大和发展。
18.“水质污染,鱼虾绝产,生物植物罕见——昔日白洋淀今安在?”这个反问句表示。
19.“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运用了的句式。
20.设问句是,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
21.整句和散句是从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22.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式叫。
23.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汉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第一章:概说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2.修辞学的本质:修辞学是一门提高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的学科。
它由语言本体论的交际功能决定,贯穿于语言使用的全过程。
3.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
4.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本文从功能的角度研究了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以及法律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的表达效果。
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1.修辞的基础:字里行间清晰,言行一致。
所谓“直言不讳”,是指用词造句必须符合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3.修辞与语言规范的关系:总体而言,修辞也应遵循语言规范的约束。
字面顺序应该是修辞学的基础。
当然,这并不排除由于一些特殊的表达需求,在特定场合故意突破规范和进行一些临时创新。
然而,这与50年代的既定原则完全不同,后者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因表达能力有限而犯错误,违反规则。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1.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1.理性和逻辑。
也就是说,这取决于他的内容不合理,与思维规律不符。
2.规则和习惯。
这取决于他是否符合词汇和语法规范,以及他是否符合每个人的说话习惯。
3.感情、色彩。
看看他的翡翠风格是否合适,他的情感色彩是否正确。
4.声音,语气。
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1.汉语音节清晰,可分为音、韵、调。
这些语音特征为修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汉语修辞学》读书笔记
《汉语修辞学》研读笔记序言从序言中,读出吕叔湘先生的真诚。
凡做真学问、真研究者,大抵均是如此吧。
短短的序言中,他先是肯定了王希杰老师本书的优点:“本书不是为讲修辞格而讲修辞格,而是让修辞所要达到的各种目的出来统帅修辞格:或者是为了结构的均衡,或者是为了声音的优美,或者是为了语言的变化,或者是为了语意的侧重,或者是为了出语的新鲜,或者是为了措辞的得体。
这样就防止了在读者心中产生盲目的修辞格的崇拜。
”【突出了修辞的“用”,而不是“神化”修辞。
一切辞格,最终都是落实于优化“语用”效果。
】但是紧接着吕叔湘老师又真诚地提出了王希杰老师书中说明不足的一点,那就是凌驾于一切风格之上的文章原则:“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为了这个追求,要用加倍的力气去修辞。
【修辞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一切都恰到好处。
】第一章修辞活动和修辞学一古老而又年轻的修辞学古代希腊的修辞学,指的是演说的艺术,包括立论和词句的修饰。
中世纪的欧洲,修辞学是“七艺”之首,和语法学、逻辑学合称为“三艺”,是文化人必修的。
我国先秦典籍,有关于修辞、风格方面的研究。
《易经》“修辞立其诚”两汉学者,讨论《诗经》的“赋”“比”“兴”代表性的:《文心雕龙》等二、厘清定义: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相提并论。
运用修辞的活动,就是修辞活动。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语言科学,以修辞活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就是修辞学。
它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只研究交际活动中的语言问题;只研究同提高表达效果有关的语言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恰当得体地表达”。
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称修辞格。
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归纳、比较、统计等。
四、怎样学好修辞学?·摆正修辞学同逻辑学和语法学的关系。
逻辑学和语法学是修辞学的基础。
但不能完全等同,合乎语法与逻辑的东西,不一定表达效果就好,相反不合乎逻辑和语法的东西,也不一定表达效果就不好。
修辞学发凡辞格的读后感
修辞学发凡辞格的读后感首先啊,我得说这里面的辞格种类那叫一个丰富。
以前我觉得修辞手法嘛,不就是比喻、拟人那些常见的,可这书里一讲,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就像陈望道先生是个超级语言魔法师,他把那些藏在语言角落里的辞格都一个个揪出来,摆在我们面前,还讲得头头是道。
拿比喻来说,这可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老朋友了。
但是看了书里的讲解,我才发现这个老朋友原来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像”“仿佛”之类的词连接起来的句子,从明喻、暗喻到借喻,就像是比喻这个大家族里性格各异的成员。
明喻就像是那种性格直爽的家伙,直接告诉你“甲像乙”,一点都不藏着掖着;暗喻呢,稍微含蓄一点,把甲当成乙来说;借喻就更绝了,干脆只说乙,让你自己去意会甲的存在,感觉像是在跟你玩猜谜游戏一样。
再说说拟人,这辞格就像是给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注入了灵魂。
书里讲的时候,我就感觉好像看到那些花草树木、桌椅板凳都活过来了,开始跟人聊天、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比如说“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这风一下子就从单纯的自然现象变成了一个温柔的小伙伴,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万物都有了生命。
还有排比,那简直就是语言的仪仗队。
几个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在一起,读起来特别有气势。
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站成一排,齐声喊着口号,力量感十足。
比如说“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这一连串的句子,把爱心的作用层层递进地表现出来,让人读了忍不住点头称是。
读完这些辞格内容后,我再看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就像是戴上了一副新的眼镜。
我能看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巧妙地运用各种辞格,就像一位位武林高手在过招,一招一式都暗藏玄机。
以前读的时候只是觉得文章写得好,现在就像是找到了背后的密码一样,可以更加深入地欣赏作品的语言之美了。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句法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能表示的意思跟原意相反,即谓语并不能陈述主语,如:她去年死了母亲。(≠她死了) c.解决方案 现在一般认为一个主谓句只有两个成分——主语和谓语,宾语、补语、状语、定语等
不是句子的成分,而是充当主语和谓语的短语内部的组成成分,与主语和谓语不在一个层次 上。如上例的主语是“她”,谓语是“去年死了母亲”。
3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带成分宾语和补语,最后再划出各个中心词的附加成分定语和状语。例如: 我父亲||已经去过十几次医院了。(第一步) 我父亲||已经去过(十几次)医院了。(第二步) (我)父亲||[已经]去过(十几次)医院了。(第三步) b.现行教学语法体系 首先分析出主语和谓语,然后分别看作主语和谓语的是词还是短语,如果谓语是动宾短
语,可以分析出动词和宾语;如果主语是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宾语前的动词性词语是一个 动词性偏正短语或中补短语,都可以进一步分析出中心语和附加成分。例如:
我父亲||已经去过十几次医院了。(第一步) 我父亲||已经去过十几次医院了。(第二步) (我)父亲||[已经]去过(十几次)医院了。(第三步) c.两者的区别 前者根据中心词确定成分,分析时不讲层次;后者根据短语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别确定句 子成分,分析基本按照层次分析程序一步步进行。 2.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和局限 (1)优点 ①便于归纳句型,掌握句子的结构规律 各种句型是对句子成分分析的结果。判断一个单句的结构类型,首先看它是不是有主语 和谓语,如果两样都有,是主谓句。如果不能同时分析出主语和谓语来,是非主谓句。 ②便于检查出句子的毛病 检查病句时,一般使用提取主干法,首先看主干部分(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 中心语)有无残缺、多余,主干与主干之间能否搭配,然后看主干成分与附加成分的搭配情
姚殿芳《实用汉语修辞》读后感
姚殿芳《实用汉语修辞》读后感篇一姚殿芳《实用汉语修辞》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姚殿芳的《实用汉语修辞》这本书,哎呀妈呀,那感觉,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呐!说爱吧,它真的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神奇的修辞技巧。
以前我写作文,那叫一个干巴巴,就像没浇水的花,蔫了吧唧的。
可看了这本书,我就像是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明白了比喻、拟人、夸张这些修辞手法的妙处。
比如说比喻,把一个东西比成另一个东西,瞬间就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描述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感觉,就像是给我的文字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裳,美滴很!但说恨呢,也不是真的恨啦,就是觉得有点“压力山大”。
书里的知识太多太丰富,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面对一座巨大的知识山峰,想要爬上去,真的不容易。
也许是我太笨了,有时候看了好几遍还是不太懂,我就忍不住问自己:“我是不是没救了?”不过呢,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就是那种“痛并快乐着”的存在。
虽然学起来有点费劲,但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超级有成就感。
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成为修辞大师,哈哈,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啦?总之,读了姚殿芳的《实用汉语修辞》,我这一路啊,有迷茫,有惊喜,有沮丧,也有兴奋。
但不管怎样,我都觉得值了!你们觉得呢?篇二姚殿芳《实用汉语修辞》读后感哇塞!读完姚殿芳的《实用汉语修辞》,我这心情啊,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里还嘀咕着:“这能有多厉害?”结果,刚看了几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书里那些精妙的例子,就像一道道亮光,照亮了我写作的黑暗角落。
我发现,原来修辞不只是为了让文字好看,更是为了让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比如说拟人,把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一下子就让整个场景活灵活现起来。
这难道不神奇吗?不过,读着读着,我又有点头疼了。
那么多的规则和技巧,我真的能记住吗?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大海里漂泊的小船,找不到方向。
电大汉语修辞学打印版
汉语修辞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语修辞学的初步建立期,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既是文学理论的巨著,又是修辞理论的力作。
2.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3.宋代陈騤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6.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7.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8.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顺装句,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倒装句。
9.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10.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11.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手段。
12 “大家都了解他”变成否定句是我们没有一个人不了解他。
13.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4.语境就是指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所具有的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题旨,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以及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15.填成语:……决不是像“山穷水尽”那样,走到走投无路的地方,忽然海市蜃楼似地出现一个柳暗花明的村子。
1.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2.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3.任何修辞活动,任何修辞手段的运用,都是和作为修辞主体—作者的思想品德、生活积累、知识素养分不开的。
4.词语锤炼和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5.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6.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7.按照正常顺序组成的句子叫顺装句,改变正常顺序的句子叫倒装句8.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修辞学》研读笔记序言从序言中,读出吕叔湘先生的真诚。
凡做真学问、真研究者,大抵均是如此吧。
短短的序言中,他先是肯定了王希杰老师本书的优点:“本书不是为讲修辞格而讲修辞格,而是让修辞所要达到的各种目的出来统帅修辞格:或者是为了结构的均衡,或者是为了声音的优美,或者是为了语言的变化,或者是为了语意的侧重,或者是为了出语的新鲜,或者是为了措辞的得体。
这样就防止了在读者心中产生盲目的修辞格的崇拜。
”【突出了修辞的“用”,而不是“神化”修辞。
一切辞格,最终都是落实于优化“语用”效果。
】但是紧接着吕叔湘老师又真诚地提出了王希杰老师书中说明不足的一点,那就是凌驾于一切风格之上的文章原则:“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为了这个追求,要用加倍的力气去修辞。
【修辞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一切都恰到好处。
】第一章修辞活动和修辞学一古老而又年轻的修辞学古代希腊的修辞学,指的是演说的艺术,包括立论和词句的修饰。
中世纪的欧洲,修辞学是“七艺”之首,和语法学、逻辑学合称为“三艺”,是文化人必修的。
我国先秦典籍,有关于修辞、风格方面的研究。
《易经》“修辞立其诚”两汉学者,讨论《诗经》的“赋”“比”“兴”代表性的:《文心雕龙》等二、厘清定义: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就是“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相提并论。
运用修辞的活动,就是修辞活动。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语言科学,以修辞活动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就是修辞学。
它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只研究交际活动中的语言问题;只研究同提高表达效果有关的语言问题,要解决的是如何“恰当得体地表达”。
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称修辞格。
三、修辞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归纳、比较、统计等。
四、怎样学好修辞学?·摆正修辞学同逻辑学和语法学的关系。
逻辑学和语法学是修辞学的基础。
但不能完全等同,合乎语法与逻辑的东西,不一定表达效果就好,相反不合乎逻辑和语法的东西,也不一定表达效果就不好。
如:《日出》中的顾八奶奶:“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顶没有法子办。
”虽不合语法,但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顾八奶奶的身份、教养。
逻辑学,研究人们思维的规律,解决说话对不对的问题;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解决通不通的问题;修辞学,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管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有一个整体的观念。
整体观念,是指全面地辩证地把握交际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如交际对象的特点,交际环境的特点,交际者本人的条件,所陈述的对象的特点,语言特点等等。
整体观念,要求交际者从全局出发,要考虑到语言表达的具体的局部的问题。
对具体词和句的选择,应当服从交际的战略原则。
例子:《自然科学简介·物理学》的选段与杨朔《荔枝蜜》选段对比,在选择词语、句式、修辞手法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是由各自的语体风格所决定的。
整体观念,要求照顾上下文的协调。
同一词语在上下文中多次重复,就显得单调呆板,必须加以变化: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弄斧凿,兵家儿识刀枪……句式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上下文的协调。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与薛蟠的“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
”就不协调了。
修辞学总是以一段完整的言语表达对象来做研究对象的。
第二章交际的矛盾和修辞的原则一、交际的矛盾包括对象与自我的矛盾;语言与内容的矛盾。
在交际活动中,不仅是语言、对象、自我等因素制约着理解和表达,而且语境、前提、视点等因素也制约着理解和表达。
二、语言与言语、思维、思想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相结合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的工具。
它是社会集体所共同拥有的,相对稳定的。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成果,是语言的实现形式,它是个人的、临时的、多变的。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
抽象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言语是思想的表达形式。
思维的形成离不开语言,思想的表达离不开言语。
言语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是言语所表达的内容。
在话语中,词有词的意义,句子有句子的意义,这都是语言的意义。
语言的意义同言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是一回事。
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语音外壳一样,都是思想的表达形式。
语言的意义,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一切人,包括不同阶级,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的人在内,是共同的,而用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却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
所以,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应当把语言和思想区别开来,把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语音形式一同当做思想的表达形式。
在交际活动中,同一个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运用于不同的交际环境,与不同的具体对象发生关系,便会表达完全不同的思想,导致完全不同的后果)同样的思想,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修辞学追求的是好语言形式和好的思想内容统一和谐,才是真正美的语言。
三、语言世界和物理世界即语言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第一种,在语言世界中,语言符号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是属于社会集体的,个人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但也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同一个语言符号可以指称不同的对象,如多义词:杜鹃,一指花,二指鸟;第二,同一对象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符号来指称,如同义词,“妈妈”“母亲”;第三,还有许多事物没有相应的词语。
男教师的太太叫“师母”,女教师的丈夫就没有相应的词语;第四,有些词语,其实并没有与之相应的客观对象,如“天堂、仙女”。
第二种,在言语表达中,词语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可变的,临时性的,更加复杂多变的。
一方面,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上下文和交际情景中,可以指称不同的事物。
另一方面,不同的词语,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可以指称同一事物。
同一个人,看小说时是“读者”,听广播时是“听众”,看电影时是“观众”,在商店里是“顾客”……交际基本要求:言语形式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也就是话语的真实性。
四、对象“把握对象”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
包含三个准则:第一,“理解对象”。
把对象相关知识当作选择语言材料的出发点。
第二,“掌握关系”。
掌握好自己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选择语言材料的依据。
第三,“尊重对象”。
【学校幼儿园招生名额极为紧张。
一位教师打电话给园长,希望能够介绍一位孩子入园,未果。
以下是这段失败的语言交际,试根据这个对象原则分析之。
教师:您好,xx,(直呼其名)我是xx,还记得我吗?我们一起吃过两次饭。
园长:哦——知道。
你好!教师:有件事情想拜托你一下。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想进我们幼儿园的小班,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进?园长:现在呀?我们五六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招生了。
现在都招满了。
教师:现在太晚了?园长:是的。
是你很重要的亲戚吗?教师:那当然是。
如果不是很好的亲戚,我肯定一口就回绝了。
我也知道这个挺麻烦的。
园长:确实难办。
这样吧,等开学初,如果已招学生中,有人没有来报名,就可以补进来。
教师:这样的概率不高吧?园长:这也不好说。
教师:好吧,那还是谢谢你!分析:在本次语言交际中,该教师在“理解对象”和“掌握关系”上做得不够,致使交际无效。
从园长“是你很重要的亲戚吧”这句话的话意当中,可以看出其实还有转圜的余地。
教师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亮出底牌,晓以利害——“其实呀,这是市里面教研室主任委托我打听的,她常常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你可得支持支持”,让园长从同事人情上,从工作关系上都难以推辞,交际才有可能才成功。
】五、自我保持自我之本色:首先是要求使用自己真正懂得的,熟悉的词语,放弃那些似懂非懂的词语,生僻的词语。
用词造句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需要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六、语境适应环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个基本原则。
语境是话语含义产生的重要因素。
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感兴趣的不是语言形式本身,也不是语言本身的意义,而是语言所表达的说写者的特定的思想感情。
这个特定的思想感情,是语言形式和特定的语境相结合的产物。
例:“今天星期六”。
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含义不同。
(考试、约会、判断等语境)相同的话语,语境不同,其含义和效果也不同。
语言世界中的多义形式,之所以不妨碍正常交际,其原因就是语境具有消除多义的功能。
例子:“医生扶着病人”,扶是搀扶;“病人扶着医生”。
扶是靠着。
语境,可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
言内语境,指的是上下文,一个词,一个句子,是否合适,能否取得最佳效果,取决于它在上下文中的地位。
言外语境,指的是交际活动的时间、空间等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及心理因素。
又可分为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等。
物理语境指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空间等因素。
例子:文艺作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文化语境指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
如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溪水西流现象,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个不了解中国地理特征的法国读者,对溪水西流就不奇怪了。
因为塞纳河,莱茵河,哪一条不向西流?分两种,一是说话人和写作者的语境,二是话语中的事件发生时的语境。
社会环境两层含义:一是交际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一是所陈述的事件所发生的社会环境。
心理语境,指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
适应语境准则,并不是要消极地迎合语境。
也包含选择语境和创造语境。
修辞艺术首先是选择语境的艺术。
要求表达者积极地改变语境,更进一步说,要主动地创造语境。
创造语境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文学作品成功的保证。
【不由地想起《望月》这篇美文。
开头优美的“江中月”景物描写,不是很好地创造了一个诗意的物理语境?】七、前提人们总是依据前提对话语进行理解的。
分为:语言中的前提和语用中的前提。
语言中的前提是属于整个社会集体的,是在运用语言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是语言材料的必要条件。
例如,“心急、心酸”,其前提是心这个器官。
语用中的前提是指交际活动中双方已知的信息,是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例如:你又笑了。
前提是你先前笑过一次。
前提的重要性还表现为:相同的话语,前提不同,其含义也不同。
理解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还有一个知识前提的问题。
交际活动中的前提,包括了说写者和听读者的思想、经历、知识等。
双方前提多而且明确,则很少的话语就能传递很丰富很准确的内容;反之,前提少而含糊,则虽然说写了许多,传递的信息还是有限而不一定准确的。
前提在交际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到前提这个因素,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八、视点视点,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所处的位置,立足点,出发点。
可分为:语言的视点、言语的视点语言的视点是全社会所共同的,个人不能改变的。
例如:河北、湖南、江南以“黄河、洞庭湖、长江”为视点;言语的视点是交际活动中的事情,是临时的,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