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教案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原来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现象。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用“大自然的语言”作为文章题目的作用或者效果:1、将大自然人格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

2、含蓄说明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

二、介绍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三、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1、学生独立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说明文的顺序通常有三种: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关系也就是事理关系,如由一般到特殊,主要到次要,现象到本质,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内容对此作具体阐释,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楚,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2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3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植物: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

动物: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3.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4.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五、学习第二部分: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1.总结段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六、学习第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