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成分及其评价原理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酒成分及其评价原理与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乙醇代谢途径阐述了目前解酒产品开发思路,并对解酒产品评价模型建立、效果评价及机理研究方法做一综述,举例说明目前解酒成分种类及具体作用机制。
关键词:解酒;功效评价;机理研究;黄酮;蛋白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酒文化在我国的影响,饮酒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普遍。
饮酒具有双重功效,适量饮用可以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解除疲劳,但人体摄入乙醇过量后,会造成昏睡、胃出血、肝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等症状,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能解酒和减少乙醇对人体损伤的产品应运而生。
1 解酒机理
乙醇进入体内后通过胃肠道吸收,仅有2%-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腺以原形排出,其余98%-90%在肝脏内氧化(很少在肝外代谢);经肝脏代谢的乙醇约80%通过乙醇脱氢酶(ADH)转化为乙醛,约20%通过微粒体乙醇氧化酶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ALDH)转化为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CH3CH2OH→CH3CHO→CH3COOH→CO2+H2O)[1]。
乙醛的生成可刺激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分泌,从而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加快、皮肤温高等症状。
而人类对酒精的耐受性有种族和个体差异,黄种人中80%为酒精敏感者,白种人中仅有5%为酒精敏感者[2],这是因为大多数黄种人在饮酒后产生乙醛速度快,而氧化为乙酸的速度慢,容易引起乙醛蓄积中毒。
乙醛具有多种毒性,一是通过黄嘌呤氧化酶转变为超氧化物;二是使肝细胞内线粒体受损,从而降低肝细胞对脂肪酸解功能,引起肝内脂肪堆积;三是引起酒精性肝病(ALD)肝脏分泌性蛋白质潴留造成肝肿大[1]。
根据乙醇的体内代谢特点,当前解酒产品开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抑制酒精的胃肠吸收,加强乙醇在胃肠道的首过效应,降低血中乙醇浓度;其二,直接作用于肝脏的代谢酶系,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速率,减轻其对组织的细胞损害[3],即减缓乙醇氧化成乙醛的过程而控制酒精代谢,使之只产生少量乙醛,同时,还要能加快乙醛分解成乙酸的速度,最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2 解酒产品功效评价方法
2.1 模型建立
在评价一种解酒产品的解酒效果时,首先要选取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目前比较常用的有由酒精引起的急性肝损伤、CCl4引起的肝损伤及D-GalN/LPS造成的大鼠肝损伤模型等。
Jian Du等[4]研究了枳椇子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由酒精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ALT、AST、MDA、TG、GSH 等指标水平的升高,因此主要测定了肝脏和血清中上述指标的水平;Hase K等[5]研究了枳椇子提取物对由CCl4引起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用CCl4进行肝损伤之前,将小鼠连续1 周每日两次灌服枳椇子甲醇提物100 mg/kg·BW,结果显示,枳椇子的醇提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由CCl4引起的肝损伤所导致的AST 和ALT 水平的升高;对CCl4所致肝损伤模型,一般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LDH、胆固醇、TG 等的水平。
Hase K等[5]用D-GalN/LPS (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造成大鼠肝损伤模型,在进行损伤之前的18h 和2h 将大鼠分别用北枳椇的甲醇提取物( 200 mg/Kg·BW) 进行预处理,并测定血清中的ALT 及其血浆中GOT(天冬氨酸转氨酶)、GPT(谷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
2.2 解酒效果的研究
2.2.1 延长醉酒时间并缩短因醉酒而引发的睡眠时间
陈绍红[6]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为醉酒指标,以翻正反射恢复为醒酒指标,将小鼠分为4 组: 模型组和枳椇子高、中、低剂量组,先酒后药为治疗组,先药后酒的为预防组。
结果表明,高剂量组( 5g/Kg·BW) 缩短小鼠睡眠时间的效果最为明显,其醉酒时间比模型组的醉酒时间延长了55. 7min,睡眠时间比模型组的睡眠时间缩短了152.75min;预防组中高剂量组的效果同样最为明显,其醉酒时间比模型组的醉酒时间延长了5.76min,睡眠时间比模型组的睡眠时间缩短了71. 01min,可以看出北枳椇的治疗效果比防醉效果要好得多。
宋浩亮等[7]研究葛根素对酒醉小鼠行为学及抗氧化作用发现葛根素高、中、低三个剂量灌胃给药能够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潜伏期,缩短醉酒睡眠时间。
2.2.2 加速机体内的酒精代谢
董崇林等[8]人研究了葛根和枳棋子联合应用对血中酒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葛根能够显著降低饮酒大鼠血液中的乙醇浓度;研究表明[9],小鼠灌胃饮酒后血清乙醇浓度显著上升,葛柏解酒液能有效降低血清酒精浓度,加速机体内的酒精代谢。
2.2.3 抑制乙醇所致的肌肉松弛作用
醉酒者多处于昏迷的状态,全身肌肉松弛瘫软,严重者可致溶肌,更甚者会导致死亡。
Yoshikawa 等[5]提出,北枳椇果实和种子的醇提物成分二氢黄酮( hovennitinsⅠ,Ⅱ,Ⅲ) 能够抑制由酒精中毒所致的肌肉松弛作用。
2.3 醒酒机制的研究:
2.3.1 激活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枳椇子可逆转乙醇所致的乙醇脱氢酶活性的下降,保持乙醇氧化中间产物乙醛产生与积累间的平衡[10]。
80%乙醇溶液提取的金柑总黄酮对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激活效果较显著[10]
2.3.2 对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催化过氧化物分解酶。
它特异的催化还原谷胱甘肽( GSH) 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能够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任发政[11]等人研究发现长期摄入乙醇引起小鼠肝脏SOD、GST酶活性降低,导致MDA含量升高和GSH含量下降,而枳椇子提取液可拮抗乙醇引起的上述变化,具有解酒保肝作用,葛根素也表现出相同效果[7]。
3 解酒成分
3.1 黄酮
目前,国内关于黄酮解酒的报道主要集中于葛根黄酮(异黄酮),其次还有少量关于枳椇子、金柑、橄榄及茶黄酮等的报道。
传统解酒药物葛根中含有丰富的异黄酮葛根素,能使实验动物酒精摄取量降低40%~50%,不影响体中及食物和总液体摄入量,减轻戒断症状;明显延长饮酒小鼠醉酒潜伏期,并显著缩短睡眠时间[7],降低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血液乙醇浓度[12];P系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葛根素,可抑制酒精摄入的剂量,不影响大鼠肝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13];显著降低酒精中毒Wistar大鼠血清及肝脏GST、MDA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自由基的释放。
葛根中的大豆苷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金黄地鼠酒精摄入量,延迟胃排空,从而延迟并降低血液
乙醇浓度峰值,大豆苷元能够显著降低酒精诱导的大鼠空肠胆固醇源性的氧化应激标志物--过氧化氢型胆固醇和氧化型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酒精诱导的肠道损伤[14]。
研究表明[15],橄榄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超氧自由基(O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可发挥抗炎、护肝等作用。
在金柑总黄酮中主要是极性较大的黄酮类化合物对乙醇脱氢酶具有激活作用。
结果表明金柑乙醇提取液可以提高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具有解酒的功效[10]。
3.2 蛋白肽
蛋白饮料中,抑制醉酒的成分是用特殊蛋白分解酶处理植物蛋白质后,被截成小段片的蛋白肽,它之所以能够有效降低血中乙醇浓度,是因为通过提高血液中丙氨酸和亮氨酸浓度产生稳定NAD+,但既不是减缓乙醇从胃中释放,也不是减缓吸收[16],而是提高脱氢酶活性,促进乙醇代谢。
所以,摄入含有大量氨基酸的蛋白肽饮料对酒精代谢有积极影响。
目前,市面上玉米肽解酒产品备受青睐。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玉米肽具有促进乙醇代谢的能力,它能及时清除乙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自由基,改善酒醉作用;可能加快了乙醇脱氧酶和乙酵脱氢酶合成速度并提高了线粒体中乙醇脱氧酶和乙醛脱氧酶的酶活力从而起到醒酒的作用[17]。
Yamaguch[5]、Magoichi[18]等人报道指出玉米肽富含亮氨酸、丙氨酸及脯氨酸,当玉米肽被摄入体内后提高了血清中这三种氨基酸浓度,产生稳定的辅酶(NAD+),抑制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升高,起到醒酒作用。
此外,米肽还具有抗机体疲劳和抑制乙醇中毒的作用。
3.3 皂角苷
日本福冈大学的金城顺英和熊本大学的野原稔私不久前在日本药学会年会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使用高速液体色谱分离法,从葛花中除分离出13种异黄酮外还分离出3种皂角苷,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人体细胞实验中,他们发现其中的一种皂角苷有强大的保肝功效,而异黄酮则有强烈的消除活性氧的作用。
科学家认为,葛花中含有的皂角苷和异黄酮能分别在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挥协调作用,它的共同作用可以改善酒精引起的新陈代谢异常[19]。
3.4 脱氢酶
据目前研究的结果[20]花粉中含有104种各种类型的酶,其中有含量可观的脱氢酶,长期使用花粉,一方面体内合成上述两种酶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外援性的增加了ADH和ALDH的含量,使得肝脏分解代谢乙醇的能力明显增强,减轻了乙醛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4 解酒产品
过去,国内外解酒饮品多为单纯兴奋型,进入机体产生类质激素效应,从而“中和”乙醛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起到醒酒效应,仅为“治标”并且其“醒酒”功能成分多为化学合成物质,有关专家认为不应提倡使用,而天然植物源成分成为解酒产品新趋势。
目前,解酒产品主要包括汤剂、饮料、口服液、冲剂、胶囊剂、茶剂、烟剂等[21],它们针对不同饮酒人群发挥不同的效用。
5 展望
解酒产品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的深度尚不够;保健品虽品种繁多,但却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疗效不确切、质量标准不健全的缺点,解酒机制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应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先栓. 乙醇代谢物的解毒探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0(10):36-37.
[2] 项伟, 夏延斌. 我国解酒制品研制现状[J]. 食品科技, 2005(03):49-52.
[3] 哈森格日勒, 陈昕. 天然植物药解酒的研究概况[J]. 黑龙江医药, 2002(01):24-25.
[4] Du J A, He D, Sun L N, et al. Semen Hoveniae extract protects against acute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J].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10,48(8):953-958.
[5] Yoshikawa M, Murakami T, Ueda T, et al.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natural medicines .3. Absolute stereostructures of
new dihydroflavonols, hovenitins I, II, and III, isolated from Hoveniae Semen Sen Fructus, the seed and fruit of Hovenia dulcis THUNB, (Rhamnaceae): Inhibitory effect on alcohol-induced muscular relaxation and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J]. YAKUGAKU ZASSHI-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 1997,117(2):108-118.
[6] 陈绍红. 枳椇子解酒的文献整理和药效学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7] 宋浩亮, 陈士林, 黄梦雨, 等. 葛根素对酒醉小鼠行为学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3(03):36-38.
[8] 董崇林, 孙铭晓, 于秀莹. 葛根和枳椇子对血中酒精含量的影响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16(20):2464-2465.
[9] 毕业东, 郭富成, 张德祥. 葛柏解酒液防治小鼠急性酒精中毒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05):52-53.
[10] 陈则夷, 王仁才, 黄红芳, 等. 金柑总黄酮解酒功效的体外活性试验初探[J]. 湖南农业科学, 2012(07):107-108.
[11] 任发政, 罗云波, 蒋菁莉. 枳椇子影响乙醇代谢机理研究[J]. 食品科学, 2002(12):58-60.
[12] 黄光明, 凌奇荷, 卿笃信, 等. 葛根素用于急性酒精中毒的实验观察[J]. 当代医师杂志, 1998(08):15-16.
[13] Lin R C, Li T. Effects of isoflavones on alcohol pharmacokinetics and alcohol-drinking behavior in rats[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8,68(6 SUPPL.):1512S-1515S.
[14] Nakagawa K, Adachi J A M K, Wong M C Y,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daidzein against acute ethanol-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
in rat jejunum[J]. Kobe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06,52(5):141-149.
[15] 李张伟, 刘宇辉, 张珠珠. 橄榄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07(12):37-40.
[16] 孙冀平, 沈蓓英. 蛋白肽饮料的醒酒机理和制备工艺的探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9(04):66-68.
[17] 高名利. 玉米肽葛花异黄酮及其复合物对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影响[D]. 吉林农业大学, 2012.
[18] Yamaguchi M, Nishikiori F, Ito M, et al. The effects of corn peptide ingestion on facilitating alcohol metabolism in healthy men[J].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97,61(9):1474-1481.
[19] 葛花解酒的机理被破译[J]. 世界科学技术, 2002(02):18.
[20] 陆春宇, 郭芳彬. 花粉与解酒及作用机理探讨[J]. 蜜蜂杂志, 2004(12):10-11.
[21] 刘强, 代培良, 李锐. 解酒方药的研究近况[J]. 山东中医杂志, 1997(0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