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PPT课件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PPT课件

S态、
p态、
d态、
f态电 子的空 间角分 布(绕Z 轴旋转 对称)
n, l, m共同表征电子的轨道运动,而s, ms 表征电子的自旋运动 • s表征电子自旋角动量大小:
• Ps=s(s+1)·ħ,取值1/2。 • ms取值±1/2, 它表明电子自旋只有两etation of the Radi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这篇文章 仅仅是爱因斯坦有生以来发表的第6篇正 式论文,而就是这篇论文,将给他带来
多少人终生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也开 创了属于量子论的一个全新时代。
光电理论
• 金属光电效应理论的核心是:
取值:L+S,L+S-1,…,|L-S|。当L<S 时有2L+1个值,当LS时有2S+1个值。
• M量J的称大总小磁,量取子值数:,0表,征±P1J,沿±外2,…磁,场±方J(向J分 为整数)或:0,±1/2,±3/2,…,±J(J 为半整数)。
原子的能级可用符号nMLJ表示,称为光 谱项
• 对应于L=0,1,2,3,4,… 常用大 写字母S,P,D,F,G,…表示。
第一篇 总论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基础与概述)
第一章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第一节电磁辐射与物质波
一 电磁辐射与波粒二象性
电磁辐射(光的波动性):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 磁场(电磁波)。
特点:不依赖物质存在;横波;同一介质中波速 不变;真空光速极限(c3108m/s)。
主要物理量:振幅;频率(Hz);波长;相位。
• (2) n越大,电子离核的距离越大,电子 的轨道能量越大(绝对值越小)。
• (3) En-En-1=Z2R[n-1(n-1)-2 +n-2(n-1)-1],此 式表明:n越大,原子相邻电子层的轨道 主能量差(主能级间隔)越小。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PPT课件
22
绪论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组织形貌分析
光学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 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材料科学基础 固体中的原子键合
键合力与能量,杂化轨道的键合,分子轨道的 键合,原子间基本键型,离子键、共价键、金 属键,弱作用键
物相分析
物相分析的意义及含义,电磁波及物质波的衍射 理论,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电子衍射及显微分析

成分设计
煤炭、金属、水泥、陶瓷等等
PPT课件
6
“四要素”基本内涵
(1)成分、组成与结构

组织设计
PPT课件
7
“四要素”基本内涵
(1)成分、组成与结构

复合设计
PPT课件
8
“四要素”基本内涵
(2)合成与加工

所有尺度上原子、分子及分子团对结构的控制 新结构转化为材料与结构的演化过程 宏观加工引发的微观结构变化与“意外”现象
PPT课件
11
“四要素”基本内涵
腐蚀行为 环境腐蚀 应力腐蚀 氢脆
疲劳行为
弯曲疲劳 接触疲劳 拉压疲劳 振动疲劳
时效行为 组织稳定性 蠕变变形 老化 辐照脆化
PPT课件
复合环境行为
腐蚀+疲劳 疲劳+蠕变
12
合 成 设 计 ( 成 分 结 构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加 工
宏观组织(晶 粒 形态 与尺寸) 微观组织(亚晶界、 枝晶间距、次生相) 强化相的形态、尺寸 及分布 多相合金的相结构 组织均匀性 控 成分均匀性(宏观与 构 微观偏析) 组织致密性 夹杂、气孔等 应力、变形、开 裂等 晶体结构缺陷(点缺 陷、位错、孪晶等) 非晶、微晶、纳米晶 及非平衡晶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第八章表面分析技术ppt课件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第八章表面分析技术ppt课件
23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Monochromator
24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半球型光电子能量分析器
只有能量在选定的很窄范围内的电子可能循着一定的轨道 达到出口孔,改变电势,可以扫描光电子的能量范围。
25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3. 电子探测及数据处理
• 光电子信号微弱;10-16~ 10 -14A
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这一称谓仍在分析领域内广泛使用。
2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概述
• XPS是瑞典K.Siegbahn教授及其同事经近20年潜心 研究,于六十年代中期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表面分 析方法。
3. 逃逸深度(λm)
• 只有那些来自表面附近在逃逸深度以内的光 电子才没有经过散射而损失能量,才对确定 Eb的谱峰有所贡献。
• 对于XPS 有用的光电子能量100~1200eV λm =0.5~2.0nm(金属) =4~10nm(高聚物)
9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他们发现了内层电子结合能的位移现象,解决了电 子能量分析等技术问题,测定了元素周期表中各元 素轨道结合能,并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实际的化学体 系。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件13-光谱分析2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件13-光谱分析2

材 料 现 代 分 析 技 术
3. 高压火花
(1)放电瞬间能量很大,产生 的温度高,激发能力强,某些难激 发元素可被激发,且多为离子线; (2)放电间隔长,使得电极温 度低,蒸发能力稍低,适于低熔点 金属与合金的分析; (3)稳定性好,重现性好,适 用定量分析。 缺点: (1)灵敏度较差,但可做较高含量的分析;
a 为常数 ( 与蒸发、激发过程等有关 ) ,考虑到发射光
谱中存在着自吸现象,需要引入自吸常数 b ,则:
I a cb lg I b lg c lg a
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关系式,称为塞伯 - 罗马金公式 自吸常数 b 随浓度c增加而减小,当浓度很小,自吸消失
整体电中性集合体。等离子体内温度和原子浓度的分布不均匀,中间
的温度、激发态原子浓度高,边缘反之。
自吸:中心发射的辐射被边缘的同种基态原子吸收,使辐射强
度降低的现象。
元素浓度低时,不出现自 吸。随浓度增加,自吸越严重 ,当达到一定值时,谱线中心 完全吸收,如同出现两条线, 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谱线表示, r:自吸; R:
发射谱线强度: Iij = Ni Aijhij h为Plank常数;Aij两个能级间的跃迁几率; ij发射谱 线的频率。将Ni代入上式,得:
材 料 现 代 分 析 技 术
gi 谱线强度 I ij Aij h ij N 0 e g0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1)激发能:第一共振线
采用滤光片、光电池检测器等元件,价格低廉,又称火焰光度计。 常用于碱金属、钙等 谱线简单的几种元素的测 定,在硅酸盐、血浆等样 品的分析中应用较多。对 钠、钾测定困难,仪器的 选择性差。
三、电弧和电火花发射光源
arc and electric spark emission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讲义-材料光谱分析导论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讲义-材料光谱分析导论

§1.电子光学基础及透射电镜基本原理 §2.电子衍射及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3.透射电镜图像分析 §4.扫描电镜及能谱仪
材 料 现 代 分 析 技 术
电子显微分析的总结 电 子 束 固体试样
俄歇电子 二次电子 背散射电子
特征X射线
阴极荧光
nA
相干散射电子 透射电子
吸收电子
材 料 现 代 分 析 技 术
nMLJ 表示。
2.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材 料 现 代 分 析 技 术
A:总轨道(角)量子数L
——电子总轨道角动量在外磁场方向分量的大小
L=|∑mi| (电子轨道磁量子数之和的绝对值) 分别用字母S,P,D,F ,G,H,I,K,L表示: L=0,1,2, 3, 4, 5, 6,7, 8 总轨道量子数L是描述具有相同电子层 n,相同电子亚层 l 中在不同电子轨道中电子的能级分裂变化情况(外磁场存 在时的能级分裂)——轨道微扰能级修正
1. 材料光分析方法基础 材 料 现 代 分 析 技 术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发射
荧光 磷光
电 磁 辐 射
光电离
光电子 俄歇电子 光电流
固体试样
nA
散射
(电子散射、分子散射)
吸收(透射、反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材料光分析方法基础 材 料 现 代 分 析 技 术
二、电磁辐射与光波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light wave
一、材料光分析法概述
optical analysi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一种电磁波,也称可见 光谱。在科学上的定义,光是指从γ射线~无线电波所 有范围所有的电磁波谱。 光分析法:基于待测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信号或电 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信 号与材料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材料光分析方法是进行材料微观组成与结构测试分 析的主要技术,在进行材料微观组成与结构表征和材料 表面分析等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地位。

四川大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课件

四川大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课件

• 教师在授课时,灵活穿插课上互动的内容,由浅 入深。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是在引 导学生做深度地思考。 • “作业”——每章均有5~10道课后习题。目的是 让读者对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消化吸收。 • 以上的每章节安排,既强调了技术方法的前后关 联性,又突出了学生的参与和能动性。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
第一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背景介绍
• 在三百多年前发现的光谱,如今已在生产 实践、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对于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原子世 界的认识,主要也是从光谱技术上得到的。 • 因此,先回顾一下光谱的发展史是有一定 意义的。
在1666年,当时的英国正在闹瘟疫,年轻的科学家艾 萨克· 牛顿从剑桥大学回到自己的家乡林肯郡。但他在
• 从样品类型上,可分为两大类: 原子光谱、分子光谱。 • 从谱线的形态上,可分为三大类: 线状光谱、带状光谱与连续光谱。
• 线状光谱是由原子或离子被激发而发射的光谱,因此,只 有当物质在离解为由原子或离子时(一般是在气态下或高 温下)才发射出线状光谱,根据由原子或离子发射的光谱, 相应称为原子光谱或离子光谱; • 带状光谱是由分子被发射或吸收的光谱,例如在吸收光谱 分析中观察到的四氮杂苯的吸收光谱即属于这一类; • 连续光谱是由炽热的固体或液体所发射,例如常见的白炽 灯在炽热时发射的光谱就是连续光谱。太阳光谱也是连续 光谱。
• 本书中的每一章均由
“背景介绍” 、“基本原理” 、“仪器原 理” 、“测试分析” 、“应用前景” 、 “课上互动” 、“课下作业”七大版块组 成。
• “背景介绍”——介绍本章所涉及技术的发展简 史。目的是让读者对测试方法及仪器原理等,有 一个广泛的、历史性的了解。 • “基本原理”——介绍本章所涉及技术的方法原 理,包括该测试技术的立足点、有关公式及定律 的推导等。

【精选】现代材料分析技术PPT课件

【精选】现代材料分析技术PPT课件
s = (n-1) g2 / 2K where K = 1/
s102A 1
w sgg 5
4.2.3 不全位错 非常复杂,衬度还受层错的影响!
Partial dislocations in fcc crystals
b 1 [112] 6
b 1[111] 3
b 1 [110] 6
Shockley partial Frank partial Stair-rod partial
3. 衍射衬度理论
3.1 基本假设
运动学理论的基本假设
运动学理论
晶柱假设 平面波假设 双束近似 衍射束总是比透射束弱得多 电子只能衍射一次 不存在对电子的吸收
动力学理论
晶柱假设 平面波假设 双束近似 衍射束可以和透射束一样强 电子可以多次衍射 电子吸收不可避免
3.2 公式
运动学公式 :
t
3.衍射斑点强度 IE/IX160~170
4.辐射深度:(E):低于1μm数量级 (X):低于100μm数量级
5.作用样品体积:(E):V1μm 3109mm 3 (X):V0.1~5mm 3
6.晶体位向测定精度: (E):用斑点花样测定,约±3° (X):优于1°
注:(E)表示电子衍射,(X)表示X射线衍射。
第二相粒子分析
粒子/基体取向关系
成份分布
有序化和超点阵
界面和晶界
与成象条件有关
除与1)相同外还有:
晶态—非晶态转变
相变
晶体缺陷结构
是晶体点阵沿入射束方向的投
表示晶体的真实结构
影,在相位衬度传递函数第一
晶体缺陷的原子结构
个零点范围内图像与实际晶体
晶体缺陷的原子缀饰
结构原子排列有一一对应关系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件- 概论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件- 概论
● 分 辨 率:0.34nm ● 加速电压:75KV-200KV ● 放大倍数:25万倍 ● 能 谱 仪:EDAX-9100 ● 扫描附件:S7010
JEM-2010透射电镜
加速电压200KV LaB6灯丝 点分辨率 1.94Å
CM200-FEG场发射枪电镜
加速电压20KV、40KV、80KV、 160KV、200KV 可连续设置加速电压 热场发射枪 晶格分辨率 1.4Å 点分辨率 2.4Å 最小电子束直径1nm 能量分辨率约1ev 倾转角度α=±20度
a axis (inclination)
Operation range:15~120°
b axis (intraplanar rotation)
Operation range:360°
Z axis (front and back) Operation range:10mm
Z axis
薄膜测试-Thin film measurement 极图测试-Pole figure measurement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
镍基合金中第二相(GdNi5)粒子在基体中的分布
母相
透射电镜-位向分析
母相 新相
图像分析的分辨率
(3)表面分析方法及分辨尺度
本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材料微观结构的电子显微学分析 谱分析技术
1)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X射线物理学基础 X射线衍射方向 X射线衍射强度 多晶体分析方法 物相分析及点阵参数精确测定 宏观残余应力的测定 多晶体织构的测定
材料分析方法
Analysis Method of Materials
公认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大要素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ppt课件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ppt课件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2
晶体的基本性质
1 均一性:指晶体内部在其任一部位都具有相同性质的特性。如密度、 化学性质。
2 异向性:指晶体的性质因观测方向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的特性。如硬 度,解理。
3 对称性:指晶体中的相同部分或性质,能够在不同方向或位置上有规 律地重复出现。
4 自限性:指晶体能自发地形成封闭的凸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特点。 5 最小内能:指的是在相同热力学条件下,晶体与同种物质的非晶态相
衍射花样的特征有两方面来定义: 1)衍射线在空间的分布规律(衍射方向)
它由晶胞的大小、形状、和位向所决定。 2)衍射线的强度
它取决于原子的品种和它在晶胞中的位置。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11
布拉格方程
当波程差等于波长 整数倍时,就会发 生相长干涉,即
nλ= 2dSin
n称为反射级,可为 1,2,3……
面间距为dHKL的晶面并不一定是晶体中 的原子面,而是为了简化布拉格方程所引
入的反射面,我们把这样的反射面称为干
涉面。干涉面的面指数称为干涉指数。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15
布拉格方程的应用
(1) X射线光谱分析
已知晶格常数d 及亮斑的位置,可求x射线的波长。
(2)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根据图样及 ,可研究晶格结构和x射线本身的性质。
晶体的X射线衍射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12
布拉格方程
布拉格方程: 2dSin =nλ 其中:d 是面间距(晶格常数)
λ是入射X射线的波长 是入射线或反射线与反射面的夹角, 称为掠射角,由于它等于入射线与衍射线夹 角的一半,故又称为半衍射角,把2 称为衍 射角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绪论ppt课件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绪论ppt课件
材料的原始组织结构及性能又决定着采 用何种方法合成材料。
材料工艺、结构、性能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18
材料性能
材料工艺
材料结构
材料研究的三要素
19
要改进材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就必 须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了解材料内部的 组成和结构。
研究方法从广义上说,包括技术路线、 实验技术、数据分析等;从狭义上讲, 就是某一种测试方法。
27
电子显微镜(EM, Electron Microscope)是利用高能电子 束作光源,用磁场作透镜制造的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放大 倍数的电子光学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是采用通过薄膜样品的电子束成像来显示样 品内部的组织形态和结构,可以实现微区组织形态和晶 体结构的同时鉴定。 分辨率:10-1nm, 放大倍数:106倍
30
偏光显微镜下 的磷石
反光显微镜下 近场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镜下
的水泥熟料
下的数据光盘
的纳米碳管
透射电镜下 的SiC晶须
AFM下的染色体
31
光学显微镜
偏光
反光
32
光学显微照片(偏光)
33
光学显微照片(反光)
34
电子显微镜
TEM
SEM
35
电子显微照片(SEM)
36
电子显微照片(TEM)
37
金属材料
化学组成分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气态
状态分类
液态
单晶
固态
多晶
准晶
非晶
使用性能分类
功能
结构
应用领域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带状光谱是由分子被发射或吸收的光谱,例如在吸收光谱 分析中观察到的四氮杂苯的吸收光谱即属于这一类;
• 连续光谱是由炽热的固体或液体所发射,例如常见的白炽 灯在炽热时发射的光谱就是连续光谱。太阳光谱也是连续
光谱。
• 为了了解和研究自然现象,通常开始是用 人的肉眼进行观察的。但是,人的肉眼的 观察能力是有限的,它能分辨的最小距离 一般只能达到0.2mm左右。
• 为了把人的视力范围扩大到微观区域,就 必须借助于专门的观察仪器,把微观形貌 放大几十倍到几十万倍,以适应人眼的分 辨本领。我们把这类仪器称为显微镜。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显微镜的类型和用途也不 断地更新和发展。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显微镜, 尽管所依据的物理基础不同,不过其基本的工作 原理是类似的。
• 第三、四章,是分子光谱,第五章是散射 光谱,连同第六章,是测试材料组分及结 构的技术方法。
• 第七、八章,是电子显微术,是测试材料 的微观形貌。
• 第九、十章,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较常用 的现代测试技术。同样涉及到材料的材料 分析,不过少被其它教材选录,故作为选 修章节,一并收入本书。
• 材料分析是通过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 和其变化(即:测量信号)的检测来实现的。
• 其中, 信号发生器可使样品产生分析所需的信号; 检测器则将原始的分析信号转换为易于测量的信 号,并加以检测;被检测信号经信号处理器放大、 运算、比较等技术环节后,由读出装置转变为可 被人读出的信号,被记录或显示出来;再依据检 测信号与材料的特征关系,分析处理读出的信号, 即可实现对样品的材料分析。
所以,本书从以上三个侧面,分别介绍八大 精密分析仪器。最后两个分析方法,可作 为选修。
有鉴于X射线衍射技术等,已有单独的课程讲 授,故在本书中,没有收录。
本书内容的安排及编写力图实现本课程的教 学目的:
使学生对材料的各种现代分析方法有一个初 步的、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相应的基本原 理、方法及推导。
目的是培养有一定的材料分析、设计能力的 高等人才,而不是为了操作精密仪器。
• 即首先采用一种照明源,把照明源聚焦成很小的 照明束,以一定方式照射到被观察的样品上。根 据照明束与被观察试样物质的相互作用,把相互 作用的结果及信息,通过成像放大系统,构成放 大像,最后通过人眼或显示屏观察。
第一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 “仪器原理”——介绍本章所涉及仪器的工作原 理,包括该仪器的设计框图、设备示意图,突出 关键设备部件的工作原理。
• “测试分析”——介绍本章所涉及的样品种 类和制备,以及得到的结果(谱图或照 片),并根据基本原理,作出定性、定量 的分析。
• “应用前景”——介绍本章所涉及技术的 应用及发展前景。目的是让读者对该测试 技术及仪器,有一个应用性、前瞻性的了 解。
பைடு நூலகம்
章节安排
• 本书中的每一章均由
“背景介绍” 、“基本原理” 、“仪器原 理” 、“测试分析” 、“应用前景” 、 “课上互动” 、“课下作业”七大版块组 成。
• “背景介绍”——介绍本章所涉及技术的发展简 史。目的是让读者对测试方法及仪器原理等,有 一个广泛的、历史性的了解。
• “基本原理”——介绍本章所涉及技术的方法原 理,包括该测试技术的立足点、有关公式及定律 的推导等。
• 纵观本书,主要讲授光谱技术、显微技术 等现代材料分析技术。
• 光谱的分类有多种,从产生机制上,可分 为三大类: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 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 子受到热能、电能或化学能的激发而产生 的光谱。
• 吸收光谱是指物质吸收光源辐射所产生的 光谱。
• 散射光谱主要是指拉曼散射光谱,其有别 于普通的瑞利散射。
• “课堂互动”——该节编排是本书区别于其它教 材的一大创新。
• 出发点是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
• 具体来说,是根据前面的内容讲授,在课堂上由 老师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 的思考。形式上以思想实验或理论推导为主,力 求另辟蹊径地、化繁为简地解决问题。让学生们 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大幅提高,并逐渐培养起 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 从样品类型上,可分为两大类:
原子光谱、分子光谱。
• 从谱线的形态上,可分为三大类: 线状光谱、带状光谱与连续光谱。
• 线状光谱是由原子或离子被激发而发射的光谱,因此,只 有当物质在离解为由原子或离子时(一般是在气态下或高 温下)才发射出线状光谱,根据由原子或离子发射的光谱, 相应称为原子光谱或离子光谱;
• 教师在授课时,灵活穿插课上互动的内容,由浅 入深。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是在引 导学生做深度地思考。
• “作业”——每章均有5~10道课后习题。目的是 让读者对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消化吸收。
• 以上的每章节安排,既强调了技术方法的前后关 联性,又突出了学生的参与和能动性。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
序章
• 本书介绍的各种分析方法,都是利用各自 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精密仪器, 针对样品测试出数据,进而给出定性和定 量的分析结果。
• 由于材料的材料分析,主要是针对材料的 组分、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测试表征,所 以本书也主要从这三个方向出发,来选择 精密仪器进行介绍。
• 第一、二章,是原子光谱,是专门测试材 料组分的技术方法。
• 由于采用不同的测量信号,对应了材料的不同特 征关系,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现代材料分析技 术。
• 尽管不同方法的分析原理不同,且具体的测试操 作过程和相应的测试仪器也不同,但是,各种方 法的分析、检测过程均可大体分为信号发生、信 号检测、信号处理、信号读出等步骤。
• 相应的分析仪器则由信号发生器、检测器、信号 处理器与读出装置等部分组成。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
前言
材料的设计、制备及表征,是材料研究的三 部曲。 材料设计的重要依据来源于对材料的物性分 析; 而材料制备的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材料物性分 析的检验。 因此,可以说材料科学的进展极大地依赖于 对材料的物性分析的水平。
由于材料的物性分析,主要是针对材料的组 分、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