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课件(共34张PPT)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

2024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

表示猜测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 己学习的一半
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
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 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 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深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 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 自我
今义:虽然) 今义:主旨) 今义:穷苦,艰难)
4.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竭力,尽力
5.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提高
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今义:增长)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动词,教导) 学学半(动词,学习) 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 其此之谓乎( 副词,表示推测 )
是非君子之道 ( 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 )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结构梳理
比喻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虽有嘉肴 道理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
教和学 相辅相成
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 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艺术特色
1.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 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 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益处”。
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说:“教育别 人,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
互动探究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 是怎么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 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师小结
知句读,停顿要正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guān
fèn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wù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xīnɡ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 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 文章和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它阐述的思想,包括 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与 《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 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方法,所积累的词汇, 以及课下注释,对文章进行字词句的疏通翻译。
(古文翻译的六中方法为:留、换、对、删、补、调)
虽有嘉肴
虽然
甘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自我反思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厌恶
不一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因果/并列
作乱害人
从外面把门带上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这样一来
同。
用门闩插上
人们厌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但不一定是因为想要占为己有 ;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 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 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6张PPT)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6张PPT)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 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 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
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主谓之间,取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总领全文,“大道”是治理 社会的最高准则;“天下为 公”是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 成员
能够发挥自己 的才能。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 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
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有残疾不能做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 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 社会的供养
类比论证。因为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然 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困 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 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 代的政治制度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
《礼记》二则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 创者。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 南省商丘市)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 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 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人们的学习,有的失误在贪多上,有的失误在过少上,有的失 误在轻视上,有的失误在停步不前上。
(强调要因材施教)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特点:多用整句(包括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对偶和排比),造成整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气势。
还有: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 理解大意 积累文言词语
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培养。
信修睦。
同“举”。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 培养和睦气氛。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矜( ɡuān )
讲信修睦( mù )
男有分( fèn )
朗读课文
同“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同“鳏”
职分、职守
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
厌恶
厌恶
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30张ppt)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22《礼记》二则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 述观点。(难点) 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素养)
文学知识
《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 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 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 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 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 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与《仪礼》 《周礼》合称“三礼”。
字词学习
yáo
嘉肴
qiánɡ
自强
yuè
兑命
xiào
学学半

zhǎnɡ
wéi
ɡuān
弗学 教学相长 天下为公 矜


fèn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男有分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2 虽有嘉肴
整体感知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 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 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 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 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 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22 《礼记》二则 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22 《礼记》二则  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重点探究
而课文中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 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 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 学习、体验,知道不足,并自我反省,对自己理解不透彻的 地方,并努力改进。
重点探究
2.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试结合学习 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继而引入“___虽__有__至__道____”,进而又以“教” 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教__学__相__长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学习引导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即使
味美
最好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因此
困惑
自我反思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
古义:____代_的__政__治__制__度____
(2)男有分,女有归 。
古义:_____女__子__出__嫁______
(3)矜、寡、孤、独。
为两个字。“孤”指幼 而无父的人;“独”指
古义:____老_而__无__子__的__人____
今义: _____宽__阔__的__路______
《礼记》二则
第二课时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探讨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
预学检测
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礼记》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
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 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 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语言简洁生动,具有 一定的文学价值。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都需要保持的良好习惯。只有 通过学习,你才能发现不足,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那 么,“教”与“学”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二者中到底谁 更重要呢?让我们前往《虽有嘉肴》中寻找答案吧!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二)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三)读出韵味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内容理解
1.齐读课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教学相长也”。 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内容理解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虽有嘉肴”?
(1)类比论证。用“佳肴”类比“至道”,用 “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的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进而 引出下文的论述,使说理通俗易懂。
3、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道理论证, 证明论点“教学相长”,使说理更有说服力。
小结:作者是怎样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提示:请你用“首先”“然后”“最后”理清本文的 论述思路。 作者首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 重要性。然后论述教与学的关系,指出“学”与“教” 的作用,进而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以《兑命》 “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2 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3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4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爱
学习,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一)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yáo
虽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 故曰:教jiāo学相长zhǎnɡ也。《兑yuè命》曰:“学 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共31张PPT)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 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四、评价与反馈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 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我们也比历史上任 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就要 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多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不断充 实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中国梦” 这一美好蓝图的实现添加绚丽的一笔!
现代意义 是两个主体。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 教学相长 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
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拓展延伸
1.观察图表,与本文内容做比较,看看两者有无相似性。
2.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本文带给你的 启示。
作为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教导学生的教 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因而,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了解自己的不足, 并自我反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深 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并努 力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虽有嘉肴》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1.句首关联词之后要停顿。
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故/外户而不闭
2.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货/恶其弃于地也
虽有/嘉肴
3.需要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学/学半
使/老有所终
4.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例:选贤/与能
诵读文本
听老师范读,标注读音,划分停顿节奏,把握文章语调。
天下为公——政权(包括财富)公有化 选贤与能——选举民主化 讲信修睦——社会风气良好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具体阐述这个社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课 件 (共47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课 件 (共47张PPT)


同步精读(一)师旷论学
• 译文: •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 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 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 烛灯点燃呢?” • 平公说:“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 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 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 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灿烂;中 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 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 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 哪个更好呢?” • 平公说:“说得好啊!
学习目标
• 1、反复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 2、能借助注解读懂课文,积累 “虽、嘉、至、道、困、是故、 强、善、学、其”等文言词语。 • 3、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获得人生启示。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 ào 学半”其此之谓乎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同“举” 培养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 都是公有的,选拔品德高尚的人、有才干的人, 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1、至道:最好的道理。 • • 2、学:学习。 • 3、善:好处
即使有最好 的道理,不 去学习,就 不知道它的 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1、是故:所以。 • 所以学习以 • 2、困:困惑。 后就会知道
不足,教学 以后就会知 道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自反:自我反思。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4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2课《礼记》二则 课件(共42张PPT)

拓展延伸
孔 子 : 大 同
拓展延伸
民 族 、 民 生 、 民 权 孙 中 山
——
积累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学学半 通“敩”,教导。 ①学学半
学学半 学习。
通“敩(xiào)”,教导。
一 词 多 义
亲 亲其亲 以……为亲。
亲其亲 父母。

子其子 子其子
以……为子。 子女。
②兑命

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假 字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 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奸诈之心闭塞不会发生,盗窃、造 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家家户户的)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做“大 同”社会。
讲授新知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
一(1、2句)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二(3、4句) “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三(5、6句) 总结全文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拓展延伸
“大同”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 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 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 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 呼吁过、奋斗过?
讲授新知
讲授新知
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2.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义,扫清阅 读障碍。 3.初步感知儒家的“大同”社会思想。
讲授新知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公”是散句。 • D.文章末句是全文的结论,用现实与理想社会对比,从而得出现实中
的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将出现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
巩固练习
• 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
•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 总结语。
合作探究
•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 解和认识?
•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 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 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合作探究
•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试举例说明?
• 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
• 大同社会的“男友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中 作”相似。
• 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 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
大道之行也
《礼记》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关于《礼记》
•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 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 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 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 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 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 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 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 的资料汇编 。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6张PPT)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6张PPT)

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
男有分⑥,女有归⑦ 。
⑥分:职分,职守
⑦归:女子出嫁
所以人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人能 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使老而无 妻的人、老而无无夫的人、幼而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 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都有归宿(婚嫁)。
《礼记》二则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 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家学者解释 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 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 》,与 《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3)能否实现?
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7、讨论探究:“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
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
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 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 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 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洪秀全
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课 文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 相成。
内容探究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 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 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 理”。
2.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 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 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 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 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 有的擅长心理描写。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 句,精辟而深刻。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的?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类比论证,最终引出本文 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2.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 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鉴赏评价
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品味赏析
品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
此句体现了“大同”社会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共同 劳动中尽全力工作,不偷奸耍滑。只有树立公心,去私心, 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虽 有 佳 肴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嘉肴(jiā yáo) 兑命(yuè)
自强(qiǎnɡ) 学学半(xiào)
(2)词语释义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 篇。 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划分为几层?
三层。第一层(1、2句):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3、4句):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5、 6句):总结全文。
2.课文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 大同。
内容探究
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 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 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里。
修睦(mù) 男有分(fèn)
(2)词语释义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 则。 行:施行。 修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亲其亲: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人; 第二个“亲”指父母。 有所终:能够颐养天年(安享晚年)。 有所用:能够为社会效力。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 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 子。孤,年幼丧父或无父母的孩子。独,年老无子 女的老人。废疾者,残疾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职务。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作:兴起。 大同:指理想社会。
《礼记》二则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 助文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 3.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先用“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从 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以《兑命》 “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品味赏析
文末引用《尚书》中的话作结,有何好处? 再次点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同时增强了说服力。
写法探究
1.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 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 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知道 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拓展延伸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 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 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 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 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 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 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 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很有启迪作用,是 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总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是整个人 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己。只有教与 学相承相续,我们才可以在学习中进步,在教学中成长。
结构图示
虽有佳肴
弗食,不知其旨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弗学,不知其善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 (教学相长)
大道之行也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选贤与能(jǔ) 矜(guān) 恶(wù)
背景资料
《大道之行也》是《礼 记·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从春 秋战国直至西汉建立的几百年间, 战乱不断,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作者借孔子之口,感叹自己出生 太晚,没有能够赶上黄帝、尧舜 时期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 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幻想建 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知识链接
《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