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产业园区案例

合集下载

新竹科学工业园与南科工业园访问记

新竹科学工业园与南科工业园访问记

科 技 、 邦 电子 、 茂 科 技 、 矽 华 南 茂
电 子 、 宏 电子 等 。 旺
工 业 园距 离新 竹 市 约 1 5分 钟 车
程 , 台北 7 距 O公 里 , 桃 园 中 正 至
到 20 0 0年底 止 , 区 通 讯 厂 园 商共 5 O家 , 业 额 新 台 币 5 8亿 营 0 元 , 19 较 9 9年 成 长 2 % , 品技 5 产 术 发 展 重 点 为 国际 网络 应 用 产 品
厂商 表 现 最 佳 。最 近 园 区厂 商 陆 续 投 入 产 制 大 尺 寸 T Y— L D, fr C
将 使 台湾 有 潜 力 成 为 世 界 第 三 大
生产商 。 到 20 0 0年 底 为 止 , 精 密 机 有
与 蓬 勃 的 活 力 使 人 感 到 震 惊 。 特
别 是 在 芯 片 代 加 工方 面 的 实 力 更
机构 。 产 业 概 况
片 代 加 工 基 地 与两 个 园 区 内规 模
宏 大 的液 晶 产 业 、光 电 产 业 与 通 信 产 业 ,给 我 们 留下 了十 分 深 刻 的 印 象 。 台 湾 高 科 技 强 大 的实 力
5 % 。其 中 以平 面 显 示 器 ( C 7 L D)
是 使 人 惊 叹 不 已 。 专 业 代 加 工 ( u dy 是 指 只 替 客 户 制 造 产 f n r) o
品 , 而 不设 计 或 生 产 自有 产 品 。 台湾 的 各 大 代 工 企 业 在 全 球 芯 片 代 加 工业 中 占据 重 要 的地 位 。 20 0 1年 台 湾 芯 片业 总 产 值 7 0 00 亿 新 台 币 , 占全 台 湾 GD P的 近
建设 。到 20 0 1年 竹 科 已经 开 发 6 5公 顷 土 地 ,引 进 高科 技 公 司 0 2 9家 ,就 业 人 数 1 2 4 8 0 ,8 0人 。 20 0 0年 营 业 额 为 新 台 币 9 9 2 3亿 元 。与 1 9 9 9年 相 比 , 区人 数 成 园 长 了 2 % , 年 营 业 额 成 长 了 4 4 % 。新 竹 科 学 园设 有 台 湾 的 工 3 业技术研 究院 、 立清华大学 、 国 国 立 交 通 大 学 等 著 名 理 工 学 术 研 究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

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一)美国硅谷1、硅谷概况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

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

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

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

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2、硅谷的发展模式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

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硅谷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在硅谷产生了三大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改变了硅谷的生产力结构,使得知识也即高科技迅速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即第一位的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结构以及生产工具的性质和功能。

1.3台湾新竹科技园

1.3台湾新竹科技园

1.3台湾新⽵科技园1.3台湾新⽵科技园1980年12⽉,我国台湾在西北部的新⽵境内设⽴了第⼀个⾼新技术产业区——新⽵科技园区。

新⽵科技园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巨⼤的成就,已成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柱、科技产业的⼼脏地带和科技产业⽔准的象征。

⽬前,园区内共成⽴了385家⾼科技企业、公司,从业⼈员11.63万⼈,拥有集成电路、电⼦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与⽣物技术等6⼤产业部门,并以台基电、华硕、联合微电⼦等世界著名企业为核⼼,形成了新⽵半导体、光电、计算机和通讯产业等特⾊⾼新科技产业集群。

这种⾼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化效应正是新⽵科技园区区域竞争⼒提⾼的主要来源。

新⽵科技园区科技集聚平台的形成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第⼀,⾼素质的⼈⼒资源和丰富的知识资源的⾼度融合与聚集。

⾼学历、⾼素质是新⽵科技园区⼈⼒资源的最⼤特⾊。

新⽵园区⼚商拥有⾼等教育程度员⼯的⽐例较⼀般产业要⾼出很多,博⼠、硕⼠、学⼠、专科等学历⼈才的拥有量均⾼于岛内平均值两倍以上,这对依托⼈⼒资源为主⼒的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有很⼤裨益。

在园区30多年发展过程中,回归⼈员扮演了举⾜轻重的⾓⾊,由他们参与设⽴的公司超过100家,他们所带回的科学技术与经营理念在园区⽣根发芽,带动并提升了台湾⾼科技产业的整体发展能⼒与⽔平。

此外,新⽵科技园区与清华⼤学、交通⼤学、⼯业技术研究院相邻。

其中,⼯业技术研究院有7个研究所,4个中⼼,约5400名研究⼈员;交⼤与35个系所及清华有25个系外加6个研究中⼼,共有超过16000名师⽣。

这些研究单位皆与区内⼚商密切合作,共同进⾏研究发展的⼯作,为新⽵科技园区内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技术⽀撑。

第⼆,建⽴风险投资,提供财务资源。

风险投资制度是⾼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动⼒,⽽资本的顺利流动是风险投资保持活⼒的基本前提。

资本的顺利流动包括两个⽅⾯:资本流⼊和资本退出。

其⼀,从资本流⼊来看,新⽵园区资⾦来源充⾜,并得到台湾当局的⼤⼒⽀持,资本结构⽇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台湾新竹科技园区发展分析

台湾新竹科技园区发展分析

台湾新竹科技园区发展分析1、概况1980年12月,台湾在台北市西南的新竹县设立了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新竹科学工业园已蜚声岛外,跻身于世界著名高新科技园区行列,有台湾\硅谷\之称。

目前,园区目前已开发480公顷土地,尚有100公顷土地正在开发,主要规划为工业区、住宅区和休闲娱乐区。

工业区内也标准厂房、自建厂房和实验室;住宅区内则建有公寓宿舍,加上各种运动设施、静心湖、餐厅、书店等,提供园区和附近居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共有高新科技企业272家,80%是台湾企业,产品销售总额达455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000多亿元),园区劳动生产率是整个台湾制造业的2.7倍,人均获利能力是整个制造业的3倍以上。

新竹有十几种科技产品销售量居世界第一,电脑硬件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地,仅次于日美。

1997年底,园区从业人员共有54806人,专科以上的人力占59%,员工平均年龄30岁,男女员工各占48%和52%。

其中归国学人在园区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脚色,截至85年底,学人回国累计达2563人,共创立82家公司,占入区厂商40%。

1997年底,累计入区厂商203家,产业计分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围、通讯、光电、精密机械和生物技术六类。

整体营业额3182亿元。

其中国内厂商167家,国外36家;累计实收资本额2584亿元,国内资金占87%,国外资金占13%。

园区1997年共有20家公司股票上市或上柜。

其中集成电路产业10家,计算机及外围产业8家,通讯产业2家。

新竹已经成为台湾高科技发展及风险投资成功运用的典型。

据统计,台湾有124家创业投资基金,拥有相当于200亿人民币的资金,平均每家为3.25亿元规模,为2400家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获得了巨大成功,原因在于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看到了台湾发展科学园区与美国硅谷不同的条件和环境,在设计新竹的基本框架时,不生搬硬套硅谷的概念,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与政策,从而创造出了发展科技的新模式。

台湾新竹科技园成功经验分析

台湾新竹科技园成功经验分析
源短 缺 。 岛 内市 场基 本 饱 和 、劳动 力 工资 不 断 上 全 球 第 二 ,有 机 显 示 幕也 在世 界 上 占有 重 要 的地 涨 、 贸结 构 发 生 变 化 等 , 其 是 主要 外 贸对 象 美 位 , 有 全球 8 %的 电脑 主板 、 球 8 %的 图形 芯 外 尤 拥 0 全 0
较后 , 最终 选定 了硅谷 模式 。新竹 科技 园是按 照 当
( ) 一 产业 总量 高速 增 长 , 点产 品 国际优势显 重
及 日本 的筑 波 等 三个 高科 技 园 区发 展 模 式 进 行 比 著 。
新 竹 园 区 内产 品销 售 收入 总 量 突破 1万亿 元
局 研究 所 、 大学 和 私人 高技 术 公 司在 当局统 管 下 的 新 台 币 , 连续 l 0年高 速增 长 。产 业效 益大 幅提 升 ,

新竹 科技 园建 立 的背景
施完 善 , 交通 四通 八达 , 活设施 齐全 , 生 整个 园 区环
2 0世纪 8 0年代 以前 , 台湾经 济 经过 3 发 境 清新 、 雅 、 观 , 区产 业 以半 导 体 产 业 为龙 0年 幽 美 园
展, 完成 了 由农业 到 工业 、 由轻 工业 到重 化工 业 、 由 头 , 主要有 集成 电路 、 电脑及 周边设 备 、 讯 、 电 、 通 光 劳 动 密集 型 到资 金 密集 型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的 “ 部 精密 机 械 、 物 技 术六 大 类产 业 , 三 生 电子 资讯 等 一些 曲” ,特 别是 通过 进 口替代 工 业 和 出 口导 向工 业 的 高技 术 产 业 的 主要 产 品 产量 占到 台湾 的三 分 之一 使 日本 的全 球第 三 大 电 发 展 阶段 , 经济 获 得 高 速 发 展 , 台 湾在 国 际经 济 强 , 台湾 成 为仅 次 于美 国 、 使 上争 得 一 席 之地 , 与新 加 坡 、 国 、 港并 誉 为 “ 韩 香 亚 子 资 讯 产 品生 产 地 , 片设 计 业 居全 球 第二 , 芯 芯片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作者:桑登平来源:《群众》2011年第05期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以岛内外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为依托、以科技创新研究为先导、以吸引岛外资金和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创立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及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为目标的集研究、生产和出口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园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园区GDP始终占到岛内总量的10%左右,2010年园区的产值达到1.35万亿新台币。

新竹科工园以自己的创新理念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它的成功经验也成为亚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争相效仿的对象。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成功经验科学规划奠定了园区辉煌发展的基础。

新竹科工同在建园之初就明确以高科技化、学院化、社区化、国际化为自己的建园方略。

高科技化是指根据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选定了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精密仪器机械、生物工程、集成电路、通讯、光电等具有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的六大高科技产业,规定进区项目必须是高科技产业。

学院化是指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智力资源,再借助周边的智力环境,以培育高科技人才为主导,使整个园区及周边地区形成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体系,保证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化是指建设布局体现美观、适用、洁净,特别注重使工作环境保持住家般的自然生态景观。

国际化是指在规划和建设中,充分借鉴全球优秀科工园区的可取之处,日常运作坚持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核心作用。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能否鼓励和吸引岛内外科技人才来园区创业,是实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加速园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起点和核心。

建园以来已引进了上万名在台湾出生,在美国完成学业的海归人才。

为继续扩大海外人才的延揽,当局及时出台各类优惠政策,为海外人才提供一流的创业和投资环境,让海外学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园区对本土优秀人才也与海归学人一视同仁,在促进人才辈出、释放人才能量的软硬环境里,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意识也在不断涌现,形成了园区特有的本土化创新理念。

科技园区规划案例

科技园区规划案例

3. 案例研究
研 发 区
行政和科技区
3.1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居住和风景区
仓储保税区
成功经验——规划层面
• 科学化、学院化、国际化的建区方针 • 具有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包括集 成电路、电脑及外围设备、通信、光电、 精密机械、生物技术六大主导产业 • 产业群聚和网络型的产业体系 • 选址充分考虑地缘、人缘优势,园区和周 边区域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智力资 源丰富 • 完善便捷的生活工作配套服务设施 • 学院化、社区化、公园化的园区环境 工 业 区
弹性
Flexibility
充满活力
Vibrancy
使开发用地具有最大弹性,迎合不同企业的 科学合理规划地块和路网 要求,并顺应开发趋势与企业/市场的变化 采用灵活的布局 提出合理的分期实施计划 创造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 保障便捷并有品质有活力的生活 完善商业配套设施 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 提供不同于其他园区的互动公 共空间
4. 规划理念
4.2战略定位
辽宁省具有独特优秀环境资源的高品质生态高新示范园;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带重要节点;
新旅顺不可替代的产业功能组团;
社代化综合高新产业园区。
4. 规划理念
4.3规划目标与策略 目标 Objectives
创建一个经济可行、社会包容、保持平稳快 速发展的园区 Sustainability
3. 案例研究
3.2新加坡纬壹科技园
开发面积— 约2平方公里 功能组成— 生命科技园、传媒科技园、 文化娱乐商业中心、私人 住宅、公寓、工商管理学院。
园区定位— 新加坡中部充满活力的技术、 研发和娱乐中心。
3. 案例研究
成功经验——

台湾新竹工业园的技术创新措施及对重庆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台湾新竹工业园的技术创新措施及对重庆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台湾新竹工业园的技术创新措 施及对重庆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基本内容
台湾新竹工业园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佼佼者,其成功的技术创新措施为各地的 高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重庆高新区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地,可以从新竹工业园的成功中汲取经验,以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
首先,新竹工业园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园区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科 技人才,并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人才能够在这里发 挥出最大的潜力。同时,园区还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引进国际前沿技术,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
二、新竹科技园区对区域发展的 推动作用
1、产业集聚效应:新竹科技园区的建立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入驻,形成 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不仅有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 流和技术合作,还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 盈利能力。
2、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新竹科技园区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园区内设 立了多个科研机构和孵化器,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这些 机构和孵化器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培养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为区 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2、协同创新效应:国际人才集聚还能带来协同创新效应。不同背景的人才聚 在一起,可以共同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实现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这种协 同创新效应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3、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国际人才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也具有积极作用。高端 人才的引入,不仅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会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这种产 业结构优化效应有助于提升国家高新区的整体竞争力。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为国际人才提供更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技 术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对重点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重点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重点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几点建议汲取经验教训把握发展大势不断优化重点园区建设和发展——对重点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几点建议(XX年5月)今年,区委、区*作出了加快重点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部署。

蒋书记在4月28日全区重点园区建设推进会上指出:“园区建设是江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项目推进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主阵地”。

园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阶段,为优化园区建设和发展,对照一些案例,我们认为,应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着力营造适宜要素资源加速集聚的良好环境,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一、在产业定位上,坚持特色性,突出主业,错位发展——案例:纽约都市圈,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跨越了10个州,制造业产值占全美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

它的层级结构酷似金字塔:塔尖是纽约,第二层是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再下面则是5个核心城市周围的40多个中小城市。

孤立的看,纽约的金融业,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费城的重工业,巴尔的摩的冶炼工业,每座城市的主导产业都是单一的。

但放眼整个都市圈,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

5大核心城市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相互补充,成为这一都市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将它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归功于都市圈内完善的产业分工格局。

——启示与建议:园区要错位发展,协调项目资源,避免单打独斗、内部竞争。

江都区位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各园区应确定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避免同质发展。

建议:1.错层定位,转型发展。

立足产业布局现状,开发区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船舶、特钢,并向海工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转型,同时积极发展港口物流、新型建材、软件信息等产业。

仙城工业园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电网等,加快发展补链扩链项目。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做强省级数控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争创省级科技示范园。

空港新城宜将主导产业定位为航空关联产业,加快城市功能建设。

园区与基地模式推动台湾高科技的蓬勃发展--记世界著名科学园区: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南科工业园

园区与基地模式推动台湾高科技的蓬勃发展--记世界著名科学园区: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南科工业园

位 于 台 湾 西 北 部 的 新 竹 地
科 技 公 司的邀 请 ,随 中 国 国际 贸
促 会 代表 团访 问 台湾 。这 是 我 院 第 一 次 派代 表 访 问 台 湾 。我 们 作 为首 访 者 ,无 法抑 制 住 内心 的喜 悦 和 新 奇 ,虽说 是 同胞 ,但 毕 竟
两岸 分 隔 已 经 5 0多 年 了 ,台 湾
在 台 湾除 了随 团按 既 定 日程 进行 经 贸 洽谈 外 ,我 们 在 台湾朋 友 的
帮 助 下 ,放 弃 一 些 不 重 要 的 活
动 ,抽 出足够 多 的 时 间参 观 了神 往 已 久 的 世 界 著 名 科 学 工 业 园
— —
台湾 新竹 科 学 工业 园及 正 在
建设 中的南 科 工 业 园 。参 观 新 竹
扩 建 工作 新竹 科 学 工 业 园 区 6 5公 顷 0 已经 开发 完 成 ,为适 应 高 科 技产 业 未来 的快 速 成 长 ,管 理 局 圈定
湾 的工 业 技 术研 究 院 、 国立 清华
大 学 、国立 交通 大 学 等 著 名 理 工 学 术研 究 机 构 。
产 业 概 况
续投 入 产 制 大 寸尺 Ⅱ卜 T D, C
有 光 电 、通 讯 、微 电 子 精 密 机 械 ,并将 包 含前 述 三 产 业 与 半 导 体 、生技 、 电脑 及 周 边 产业 之 研
发及 实验 用 地 。 目前 已完 成 环 境
将使 台湾 有 潜力 成 为世 界 第 三 大
生产 商 。
共 计 6 5公 顷 ( 04亩 ) 0 98 ,新 竹 科 学工 业 园 距 离 新 竹 市 约 1 5分
钟 车 程 ,距 台 北 7 0公 里 ,至 桃 园中 正 国 际 机 场 约 5 0分 钟 ,往 北 到基 隆港 ,往南 至 台 中港 分 别 需 约 2小 时车 程 。

六个科技园区案例分析1420497585

六个科技园区案例分析1420497585

香港科技园(Hong K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ark)中密度,科技园公司自主开发型科技园(1)概况科技园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占地22公顷,提供20幢具最先进实验室配套的大楼,提供办公室面积达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容积率约1.5,中密度科技园。

园区的目标:将带领香港在重点科技领域上,成为国际首屈一指的创新科技发展中心,以及高增值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及服务业的枢纽。

园区的使命:Ÿ提供优质基建及支援设施,以促进重点科技领域的创新及科技发展,并提升制造及服务业的技术水平。

Ÿ为新成立的科技公司提供拥有全面支援服务的“科培计划”。

Ÿ透过举办顾问、培训及研究计划,以加强业界与大学/应用研究机构的合作。

香港科技园目前分三个阶段进行建设。

(2)特征位于港岛区市中心和中国大陆边界的中间点,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令科技园的交通变得极为便利。

提供一站协作式的支援服务。

沿海而建的大楼为各单位提供全海景景观。

(3)经验1)规划设计经验充分利用珍贵的海景资源,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

以及设计配套的人性化和完整性。

2)开发运营经验强调园区公司一站协作式服务,以及引领香港在重点科技领域上的进步。

台湾新竹科技园(Taiwan Hsinchu Science Park)中密度,学院化、公园化和社区化型科技园(1)概况新竹工业园区位于新竹市东南部,园区用地约600公顷。

以美国斯坦福科学工业园区即硅谷为模拟样板,成为全球唯一成功翻版硅谷的科技园(亚洲三大科技园之一,其余两个分布是日本筑波和韩国大德)。

六大支柱产业,即集成电路、电脑及辅助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和生物技术。

就业人数达到10万余人,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的12.5%。

园区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大规模基建、制定优惠政策阶段;·高科技标准化生产主导阶段;·研发与生产平分秋色阶段;·力图研发活动为主的阶段。

“产学研”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PPT幻灯片课件

“产学研”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PPT幻灯片课件
有效的转化与鼓励机制 ·加强人才聚集:就地取材与引人入 园相结合。 ·鼓励厂商开拓市场:管理局每年提 供“创新产品奖”、“研发成效奖” 与“创新技术研究发展奖助计划”
12Leabharlann 经验四:政府作为新竹创新建设的主导力量,不断致力构建及完善创新体系,推动
“产学研”结合。
精密仪器所需人才。 业高科技含量。
通过园区全面规划, 对引进的项目进行严 格的选控并提出一系 列要求,制定亚洲 “硅谷”的发展目标。
园区对外扩张,城市环 保,交通日益改善。促 进技术化资源合作,加 强研发本地化进程。形 成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聚集带。
10
经验二: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形成巨大的综合效应,促使大量的
11
经验三:毗邻众多大学及研究所,区内外科技资源与产业相互配合,加上政府支
持辅助使城区发展迅速。
优越的科研条件 ·园区内的公共资源包括:台湾清华 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工业技术研 究院、“国科会”紧密仪器发展中 心等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其中工 业技术研究院提供近6000名研究人 员,并有40家以上的公司为工研院 的衍生公司。
·人才优势 ·新竹科技园科学人才集中,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都设立在此,新 竹市硕士博士人口比例占全台之冠。
9
成功经验分析
经验一:分阶段发展,从大规模兴建工业园区到成为世界科技产业新城。
阶段1:1980-1982年
以大学为依托的科技园
阶段2:1983-1985年
高新产业城
阶段3:1987-1990年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牌 ·硅谷依托的斯坦福大学是一所诞生了八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的大学。 利用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的扩散效应,将新理论、新技术、技术人才、 风险资本、商业模式导入到产业领域。 ·世界500强公司中,有20家以上将总部设在硅谷。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上一篇/ 下一篇2009-10-16 14:40:15查看(349 ) /评论(0 ) /评分(0 / 0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层出不穷,各国高新技术区也是各有特色,其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四种: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技术城模式、科学城模式和高新技术加工区模式。

1、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是一种无确定边界、无事先规划、因某些优越条件而自然形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集中区域,它是由科技工业园(或称科学园)以及大量独立的高技术小公司在地理上集聚而成的高技术集中区域,在国际上通常称之为高技术综合体。

典型的有美国硅谷、128公路,加拿大北硅谷(渥太华市中心至西郊卡尔顿、卡那塔、尼比安约20公里长的地带),英国苏格兰硅谷(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两市间高速公路地带)。

高新技术产业地带地域宽广,企业多,从业人员数量大,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规模集结地。

尽管这些产业带没有严格的计划和规划,但当地政府或其它主持机构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吸引高新技术科研与生产单位。

【案例:美国“硅谷”】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圣克拉拉县帕洛阿尔托到圣荷塞市之间,长约50公里,宽约16公里,共70余平方公里的一个谷地。

1955年时硅谷有7家公司设立研究园内,发展到现在,在硅谷的高技术工厂工作的员工约有22万人。

硅谷是全美知识界和科技界名流的集中地,共有9所高校,33所技工学校,100多所私立技工学校。

硅谷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但以下几个因素对硅谷的发展至关重要:(1)良好的自然条件。

旧金山湾有优越的地理条件,阳光明媚,气候舒适,有“天然空调” 之称。

北加州富裕的生活质量,吸引人们来到此地生活工作。

(2)活跃的社会环境。

硅谷从经济、社会和组织形式来看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真正重视个人的价值。

硅谷的许多人来自美国东部和西欧,他们为摆脱墨守成规的文化和官僚主义的束缚,被加州特殊机会吸引而来。

芯片世界地图 - 竹科,创造台湾10%产值的神奇土地

芯片世界地图 - 竹科,创造台湾10%产值的神奇土地

芯片世界地图| 竹科,创造台湾10%产值的
神奇土地
2016 年2 月6 日凌晨,在即将迎来猴年春节的这一天,台湾南部发生了里氏6.7 级的地震,目前已造成了100 余人遇难。

地震发生之后,众多半导体工厂遭受不同程度影响的消息便频频传出并引起热议,由此也可窥见半导体产业在台湾经济中的地位有多高。

祈求宝岛同胞平安的同时,我们最新的原创栏目《芯片世界地图》也正式推出了。

第一站,我们就从台湾的硅谷创造了全台湾10%产值的神奇土地说起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简称新竹科学园区、竹科(以下简称竹科),成立于1980 年12 月15 日,是台湾第一个科学园区,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区,涵盖范围横跨
新竹市东区与新竹县宝山乡,共有六个园区,总开发面积1,342 公顷。

园区厂商主要产业包括有半导体业、电脑业、通讯业、光电业、精密机械产业与生物技
术产业,更是全球半导体制造业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共创造了68000 多个就业
机会,年产值高达4000 亿台币,故有台湾硅谷的誉称。

红色气球标注的地方就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位置
竹科东北距离台北市约70 千米处,纵横台湾南北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从旁穿过,北可上台北、基隆,南可下台中、台南和高雄,至桃园国际机场乘车也只需40 分钟路程,交通十分便利。

园区西侧可与台湾著名的学府邻近,附近还有重要
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和精密仪器发展中心、天然气研究。

新竹科技园产业生态的形成过程分析

新竹科技园产业生态的形成过程分析
产业 生 态 的起 源 可 以追 溯至2 0 世 纪
生命 力 ,是 否具 备成 长 的 条件 :而 在 产 业 生 态 中 ,这 些 条件 就 是 :产 业 的 上 中 下 游 层 次 的 完 整 性 、 产 业 的 附 加 价 值 链 、企 业 的密 集度 、 产 业 技术 的完 整性
A y r e s &K n e e s e ,1 9 6 9) 。从 目前 业 逐 步走 向服 务 化和 高 端 化 ,高 新 技术 概 念 ( 产业 在 特 色 产业 中 的 比重达 1 3 % 。但 由
于普 遍 存 在 自主创 新 能力 薄 弱 , 自主品 国 内外 理 论研 究 成 果 来 看 ,产 业 生 态 的 运 用 主 要 集 中在 两 个 领 域 :一 是 关于 产
人 、 技 术 及 资 本 等 产 业 生 态 的 基 本 要 产 业 要 转型 升 级 ,实现 高 端 发展 ,采 用
素 。企 业 是 产 业 组 织 的细 胞 ,人 是 产 业 产 业 生 态 方法 来 推进 符 合 产业 发 展 的客
生 态 中最 重 要 的 因 素 、企 业 家更 是 产 业 观 规律 。
业 加 快 转 型升 级 ,助 力 “ 幸 福 广 东 ” 的 建 设 。 产业 生 态 方 法 是一 种 先 进 的箱 ,它们 是 激 发 产
业 成长 的 四大 动力 ,能 助 推 产业 转 型 升
园 区设 立 之初 的 条件 并 不优 越 ,不 仅 技术 缺 乏 ,且 科 技 人 才 不足 ,教 育 与 产业 需 求相 脱 节 的情 况也 颇 为 严 重 。但 是 , 台湾 新 竹科 技 园 区却 因为 拥 有 了产
聚 集 ” ,即 产业 链 、创 新链 、价 值 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截止到1985年,新竹科学园区完成二期,共3.77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
建造了一大批标准厂房、员工住宅、实验中学、大型公园、绿地等设施。经过 几年的建设,土地开发的基建工程已达到预期目标,但因为“高科技企业特区”形 象的树立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园区企业数目的增长速度较慢。
企业:为尽早让园区成长起来,园区管理部门对入区厂商审核与管理比较宽松,
园区产业构成
在集成电路、电脑及周边、通讯、 光电、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等六 大领域内,集成电路、电脑及周 边是支柱产业
µ Ä ¼ Ö ª ç Ô ©Ü ß 24.3% ¼ ³ µ  ¯ É ç « 56.9% ¾ à » Ð « Ü ú µ Í Ñ 0.7% ¨¶ 8.5% ¹ µ â ç 9.4% É Î ¿ ¼ ú ï Æ 0.2%
第二高速公路通过
南北电气化铁路贯穿 台湾西部发Biblioteka 进程规划演变科学工业园
形成时间
规 模
科学城
1986年计划,1993年通过
1996年近期目标在新竹市内; 2116年远期目标包括12个乡 镇共776平方公里; 四大功能 科技、居住、社教、娱乐 四大组成(近期目标) 大园区 大学城 香山山城 历史古迹城
除上述院校与国家实验室外,新竹地区附近还有中央大学理学院、中原理 工学院、中华工学院、中正理工学院、中山科学研究院、食品工业技术研究 所、中国玻璃工业研究所、交通部电讯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数量 仅次于台北和台中两市。
辅助功能区
香山山城:新竹青草湖附近,占地500公顷,规划为可供1.5万人
術產業租用,21.3公頃供非生物科技產業使用
32公頃土地予國家衛生研究院 8.7公頃土地予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
铜锣基地
開發面積350公頃 規劃為:多元化的高科技研究園區 計畫發展之產業有光電、通訊、微電子精密機械,並將包含前述三
產業與半導體、生技、電腦及週邊產業之研發及實驗用地
已於90年初完成環境影響評估、水土保持規劃、開發計畫及細部計
作用机制贯穿园区发展的整个历程中。
3、研发与标准化生产平分秋色阶段
从90年开始,直到98、99年新竹园区向南部扩张,历时9年。 新竹园区经过建设,园区创业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政府支持的部分研发项
目也在园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时,民间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园区。政府不再是唯一先进技术资源的代理者
园区历年企业数
(数据来源:新竹科学园区网站,世联研究)
发展现状
技术城(工业区)
生活城
产业区 军事
园区配套
住宅区
拆迁还建住宅区 产业配套 服务区
拆迁还建 住宅区
竹南基地
占地118公頃 於88年7月動土開發,全區所有硬體開發建设94年底完成 主要規劃為:
研發知識型生物技術產業專區:產業用地34公頃,12.7公頃供生物技
与主要资本引导者。
跨国公司的地位也在削弱。跨国公司在台策略也和先前有明显的改变,不再
以寻求廉价的劳动力与相关优惠政策为主,而是把重点放在寻求当地技术合 作资源、加强本地化进程等方面。园区内已成熟的技术与资金也开始输出国 外,进行各种跨国联盟合作。
96年,园区国内专利数为226件,国外专利数为0;99年园区国内外专利数合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园区概况 发展进程 功能分区 发展现状 经济贡献与相关指标 科学城——科学工业园依托下的新竹市规划
园区概况
台湾高科技产业分布:新竹——台南
我们的研究对象
新竹科学工业园
1980年成立,源于70年 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后台湾 对经济转型的需要
新竹科学城
以科学工业园为基础,将 新竹科学园区建构成科学 城,
所以开始几年入驻园区的部分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
本阶段政府作用
政策:当局对前来新竹创业的IT厂商给予特殊支持。
资金:1983年,当新竹陷入资金困境中,作为一项完全由政府创立的工程,
当局投资24亿美元,搞风险资本,并对风险资本进行奖励,各种资金逐渐汇入 到科技和战略性产业。除了当局的奖励机制外,岛内还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上市 前股票市场,使得一些未上市的高科技股可以完全自由流动,无须等到上市, 便可以迅速、及时地募集到现金。这一资本运作模式,极大地刺激了台湾IT业 的成长。
20余年的建设与创造,构建了台湾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
体系,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资讯产品生产地。
新竹科学工业园的经济地位 ——台湾硅谷
在6平方公里土地上创造的GDP占整个台湾GDP的5.3%
影像扫描器、电脑网络卡、滑鼠等产量居世界第一 晶圆代工产量占世界64.6%,居世界第一 IC设计居世界第二 终端机产量居世界第二 半导体工业制造规模居世界第四
计为2536件,这表明新竹科学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4、研发活动为主的阶段
经过20年的迅速发展,园区企业所需的土地、水电已不敷使用,加上当地
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环保、交通等方面的压力日益严重,园区企业的综
合生产成本也相应地不断提高,刺激着新竹园区的企业朝高附加值的产业 发展。新竹已聚集的研发力量客观上也为这种趋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台南科学工业园
1995年成立,源于台湾 对高新产业布局和产业升 级的需要
位置
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南侧,台北市西南约70公里处
规模
占地2000公顷,可供开发用地800公顷
交通及对外联系
北距台北约70公里, 南距台中约80公里
距台中港、基隆港约
90公里 距桃园中正国际机场 55公里 中山高速公路、北部
(IC)、电脑及周边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等六 大高科技领域。
工业研究院包括有各领域的多家研究所,更专于IC产业的量产技
术研发,并将研发成果、实验室、研发团队等移植衍生成立公司, 带动台湾IC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工业服务,协助厂商技术升级, 设置具有孵化器功能的创新育成中心。
核心功能区2:大学城
84-86年
科技生根,市场拓展
87-90年
科技突破,产品创新
90-02年
02-16
大企业 入园
国际企业及中小 科技城设想 企业入园
科技城发展计划确定推动计划:25年 国际合作 园区完善和发展
主流产业活动发展进程
根据园区主流产业活动的差异与区域创新
能力的强弱,可把新竹园区的发展历程分 为四个阶段:
1、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本阶段从筹划建园(78年)开始到为80年代中期为止,历时7年。 这一时期活动的主体是政府,只有少数企业或科研机构进驻园区。 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于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积极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单一窗口”行政服务体系,着力创造
一个“优惠、便利”的“高科技企业特区”,以吸引园区外的高科技公司来投资设厂。
数量少、增长慢的时期。少量的研发活动也主要由政府支持的科研院所承担。跨国公司
在园区内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把园区作为在东南亚的生产或销售据点。

核心高科技产业形成: 90年代,微电子关联产业集中了大量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区域 制造业中的占绝对优势的主力,其它工业部门步入衰退。 由于企业数目的增长,新竹科
1980年
一、二、三期已 开发603公顷
功能分区
工业区 教育研究区 商业区
性 质 改 变 , 规 划 扩 张
住宅区
园林区
建设开发进程
孕肓期 2年 建设发展期 3年 转型期 3年 发展期 12年 规划扩展期 5年
四期规划 扩展
•美国企业看中 岛内廉价劳动 力,逐步建立 工业区
•45家企业 •377公顷土地开发 •90家企业 •大企业入园 • 科技生根 •多目标多功能原则 •市场拓展 •科技引进 •人才培养
新竹地区三所重要院校机构的比较
院校名称 学术侧重 科学理论 研究 清华大学 研究领域 工业化学、核子、 材料、分子生物、 应用物理、应用化 学、资讯、原子科 学、电机工程、工 程管理 主要功能
理论研究 人才培育 自强基金会 IC产品检测 委托审查入园条件
经费 来源
政府 厂商
重要贡献
直接衍生16家公司 校友创办多家公司 人才与技术保证
完成区域宽频服 务网络 •加入世界科学园 区协会及世界研究园会. 通 过 科 技 交 流 中 心\科技产业发展 •150家企业: 区等43项计划 •台积电入园 工业园服务中心 •350公顷用地完毕; 投入使用 •再开发三期192公顷 用地; •另规划600公顷
70年代
78-80 80-83
科技引进,人才培养
成功因素总结: 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机制灵活
2、高科技产品标准化生产主导阶段

本阶段从1985年至1990年民间资本开始大量介入园区止。历时5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园区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但企业活动 主要以高科技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主。在90年以前,园区的研发总经费基本上处于一个
学园区开始对周边产业结构产生“竞争-排挤”和“外溢-关联”作用。“竞争-排挤”作用主
要表现在园区内新兴产业的工资福利比原先的传统产业高出许多,使得后者员工招募困 难或面临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压力,许多厂商因此被迫就近外迁。“外溢-关联”作 用则表现在随着园区的发展,地方既有厂商与园区内厂商形成日益密切的委托加式、原
材料供应等协作关系。由于园区的技术外溢,园区附近新设立的高科技企业也逐步增多。

收入增加所带动的家庭消费与住宅需求刺激了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新竹科学园区 设立所带来的进驻员工使该区域人口有显著增长,人力素质与收支水平也有显著提升。 收入增加所带动的家庭消费与住宅需求刺激了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当然,这种相互
居住的大社区,为本园区及附近区域的民众提供居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