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实验一

合集下载

实验一阿司匹林1

实验一阿司匹林1

实验一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方法一)一、目的要求1.熟悉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3.巩固重结晶、精制、抽滤等基本操作技术。

4.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和鉴定。

二、反应原理COOHOH+ (CH3CO)2OCOOHOCOCH3+ CH3COOH H SO三、实验方法1.原料规格及配比2.操作步骤(1)乙酰水杨酸的制备称取水杨酸5.0g,置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醋酐7.5mL,滴加浓硫酸3滴,注意勿将固体沾附到瓶壁上,在50~60℃水浴锅上搅拌10min。

若已析出结晶,仍于50~60℃水浴内反应,保证反应10min。

然后冷却,待结晶析出后,再加蒸馏水75mL,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继续冷却直至乙酰水杨酸完全析出。

抽滤,滤饼用蒸馏水15mL分3次快速洗涤,洗涤时先停止减压,用刮刀轻轻将滤饼拨松,而后用5mL水浸湿结晶,抽滤,玻塞挤压滤饼,抽干,得粗品。

(2)精制将乙酰水杨酸粗品移至50mL锥形瓶中,加入无水乙醇约10mL,于水浴中加热溶解,另取40mL蒸馏水于100mL锥形瓶中预热至60℃。

将乙醇溶液倒入热蒸馏水中,这时如有固体析出则加热至澄清,放置,冷却,慢慢析出针状结晶,抽滤,用1:1醇水溶液3~5mL洗涤,抽干,50℃干燥1h,得精品。

3.附注(1)乙酰化反应所用的仪器、量具必须干燥,同时注意不要让水蒸气进入锥形瓶。

(2)乙酰化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将增加副产物(乙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酸水杨酸酯)的生成。

(3)倘若在冷却过程中阿司匹林没有从反应液中析出,可用玻璃棒轻轻摩擦锥形瓶的内壁,也可同时将锥形瓶放入冰浴中冷却,促使结晶生成。

(4)加水时要注意,一定要等结晶充分形成后才能加入。

加水时要慢慢加入,并有放热现象,甚至会使溶液沸腾,产生醋酸蒸气,必须小心。

(5)阿司匹林受热易分解,可生成复杂物质使熔点下降。

因此,需将传温液预热至130℃后立即放入样品,迅速测定熔点。

实验一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实验一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4.2 实验一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一 实验目的(1)了解以乙苯为原料,氧化铁系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单管反应器中制备苯乙烯的过程。

(2)学会稳定工艺操作条件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1.本实验的主副反应 主反应:副反应: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还可能发生下列反应:此外还有芳烃脱氢缩合苯乙烯聚合生成焦油和焦等。

这些连串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反应的选择性下降,而且极易使催化剂表面结焦进而活性下降。

(1)影响本反应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乙苯脱氢反应为吸热反应,00>∆H,从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20ln RT H T K pp ∆=⎪⎪⎭⎫ ⎝⎛∂∂可知,提高温度可增大平衡常数,从而提高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但是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加,使苯乙烯选择性下降,能耗增大,设备材质要求增加,故应控制适宜的反应温度。

本实验的反应温度为:540~600℃。

2)压力的影响乙苯脱氢为体积增加的反应,从平衡常数与压力的关系式n p K K =γ∆⎪⎪⎭⎫⎝⎛∑i nP 总可知,当γ∆>时,降低总压总P 可使n K 增大,从而增加了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故降低压力有利于平衡向脱氢方向移动。

本实验加水蒸气的目的是降低乙苯的分压,以提高平衡转化率。

较适宜的水蒸气用量为:水∶乙苯=1.5∶1(体积比)或8∶1(摩尔比)。

3)空速的影响乙苯脱氢反应系统中有平衡副反应和连串副反应,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副反应也增加,苯乙烯的选择性可能下降,适宜的空速与催化剂的活性及反应温度有关,本实验乙苯的液空速以0.6h-1为宜。

(2)催化剂本实验采用氧化铁系催化剂其组成为:Fe2O3—CuO—K2O3—CeO2。

三预习与思考(1)乙苯脱氢生成苯乙烯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如何判断?如果是吸热反应,则反应温度为多少?实验室是如何来实现的?工业上又是如何实现的?(2)对本反应而言是体积增大还是减小?加压有利还是减压有利?工业上是如何来实现加减压操作的?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加入水蒸气可以降低烃分压?(3)在本实验中你认为有哪几种液体产物生成?哪几种气体产物生成?如何分析?四实验装置及流程见图4.2-1。

实验一.称量实验

实验一.称量实验

实验一称量实验1.实验目的1.1学会正确使用分析天平。

1.2掌握减重称量的方法,了解直接称量法。

2.实验仪器及方法2.1仪器:分析天平,砝码,软毛刷,称量瓶,称量用样品等。

2.2实验仪器装置图:1.横梁。

2平衡螺丝。

4指针,微分标牌5支点刀和承重刀6框罩7圈码8指数盘9支力销10托梁架11阻尼器12投影屏13称盘14盘托15螺旋脚17开关旋钮18调零杆2.3方法:a.使用单盘电光天平,1g以上用砝码盒中的砝码,100~900mg由加砝码(或称指数盘)外圈转加,10~90mg有加码器内圈转加,10mg以下有光幕标尺读取,读准至0.1mg。

b.使用单盘电光自动天平,100mg以上由加码器加放,100mg以下由光幕标尺读取,读准至0.1mgc..使用电子分析天平,直接由读数屏幕读数,读准至0.1mg3.实验步骤3.1检查天平:观察天平各部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查天平的水平与清洁情况,砝码盒中的砝码有无短缺,调节天平零点。

3.2直接称量练习3.21称量称量瓶的质量从干燥器中取一称量瓶,放在天平盘上,称其重量并进行记录。

重复称量2~3次,求出平均值。

3.22称量瓶盖的质量将瓶盖放在天平盘上(瓶体放回干燥器内),称其质量并进行记录。

重复称量2~3次,求出平均值。

3.23称量瓶体的质量将瓶体放在天平盘上(瓶体放回干燥器内),称其质量并进行记录。

重复称量2~3次,求出平均值。

3.3减重称量练习3.31取一空称量瓶A(空),在托盘天平粗称并记录。

3.32将样品粉末(用小药匙)小心地装入空瓶内约2.0~2.3g(勿洒落瓶外),粗称A并记录。

3.33将A精称(分析天平上)并记录。

3.34将A中平行倒出三样样品(每份0.45~0.55g)于另一容器,每倒出一份需精称A并记录。

此次实验是最基本的称量实验,以前总是觉得非常简单,做得不够精确,所以没有做得很好,这次经过老师的提醒,更加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对实验的态度也更端正点了。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 管法)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    管法)

实验一(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

二、基本原理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的固液两相在大气压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T M。

当温度高T M时,所有的固相将全部转化为液相;若低于T M时,则由液相转变为固相。

纯粹的固态物质通常都有固定的熔点,但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对温度是非常敏锐的,从开始熔化(始溶)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熔程)较小,一般不超过0.5—1℃。

若该物质中含有杂质时,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物质的熔点低,而且熔程也较大。

因此,熔点的测定常常可以用来识别和定性地检验物质的纯度。

若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如肉桂酸和尿素),他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其熔点,则比133℃低得多,而且熔程较大。

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实验叫做混合熔点实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质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简便的物理方法。

本实验采用简便的毛细管法测定熔点,实际上由此法测得的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熔化范围,所得的结果也常高于真实的熔点,但作为一般纯度的鉴定已经可以了。

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时,温度计上的熔点读数与真实熔点之间常有一定的偏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温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温度计中的毛细管孔径不均匀,有时刻度不精确。

温度计刻度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

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的汞线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在使用这类温度计测定熔点时仅有部分汞线受热,因而露出来的温度当然较全部受热者为低。

另外长期使用的温度计,玻璃也可能发生体积变形使刻度不准。

为了消除上述误差,可选择几种已知熔点的纯粹有机化合物作为标准,以实测的熔点作纵坐标,测得的熔点与应有熔点的差值作横坐标,绘成曲线,从图中曲线上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的校正值。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b形管、毛细管、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表面皿、温度计、缺口软木塞。

实验一白盒测试(一)

实验一白盒测试(一)

实验⼀⽩盒测试(⼀)实验⼀⽩盒测试(⼀)⼀、实验⽅法:1、项⽬任务驱动教学法;2、“讲、学、练”相结合。

⼆、实验仪器与设备:1、计算机(要求:CPU 1000MHz以上,内存512M以上,磁盘空间20G以上。

);2、Eclipse;3、⼀个JAVA程序;三、实验⽬的:1、掌握⽩盒测试理论;2、掌握⽩盒测试的重要⽅法;3、掌握逻辑覆盖⽅法的原理;4、分析程序,设计逻辑覆盖的测试⽤例四、实验重点:1、逻辑覆盖⽅法的原理;2、分析程序,设计逻辑覆盖的测试⽤例。

五、实验难点:1、分析程序,设计逻辑覆盖的测试⽤例六、实验项⽬:使⽤逻辑覆盖⽅法测试⼀个JA V A程序1、实训要求:1、JAVA 程序。

2、根据⽩盒测试技术的逻辑覆盖⽅法设计程序的测试⽤例。

2、实训步骤:1、编写程序public static int DoWord(int x,int y,int z){if(x>3&&z<10)y=y/x+4;if (x==4 || y>5)y=x*y-10;return y;}2、设计测试⽤例(1)根据⽩盒测试技术的逻辑覆盖⽅法设计该程序的测试⽤例,分别满⾜:a.语句覆盖b.判定覆盖if(x>3&&z<10)y=y/x+4;if (x==4 || y>5)y=x*y-10;return y;}(2)根据上⾯设计的测试⽤例使⽤Junit编写程序进⾏测试。

要求:包括测试⽤例和预期结果,并书写实验报告。

1实验一 免疫血清的制备及应用(1)

1实验一 免疫血清的制备及应用(1)

实验一免疫血清的制备及应用(1)免疫血清(溶血素)的制备【实验原理】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家兔,可获得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抗SRBC抗体)。

SRBC与抗SRBC抗体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可出现红细胞溶解,因此抗SRBC抗体也称为溶血素。

【主要试剂与器材】1.健康雄性家兔、绵羊。

2.2%碘酒、75%酒精、无菌生理盐水。

3.0.10g/L硫酸镁生理盐水溶液。

4.无菌三角瓶(内装玻璃珠)、离心管、吸管、注射器。

5.离心机。

【操作方法】1.抗原制备(1)用碘酒、75%酒精消毒绵羊颈静脉处皮肤,抽血,缓慢注入含有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内,轻轻摇动三角瓶,脱纤维抗凝。

抗凝绵羊血用Alsever液可保存2周。

(2)无菌取抗凝绵羊血于离心管中,加适量生理盐水,2000r/min离心5min,吸去上清液和白细胞层,再用较多的无菌盐水与红细胞混匀,离心再弃上清,重复3次,最后一次离心10min。

(3)根据红细胞压积,用0.10g/L硫酸镁生理盐水溶液配成20%SRBC悬液。

2.免疫动物(1)取健康雄性家兔,通过耳静脉免疫,免疫程序见表1-2。

表1-2 溶血素制备免疫方案【结果判断】收获的抗血清应是无菌、无溶血的。

【注意事项】注意无菌操作,并尽可能多的采集血清。

【方法评价】溶血素方法简便易行,但是动物个体间产生溶血素质量差异较大。

【临床应用】溶血素可直接用于补体参与的溶血反应,如总补体溶血活性和单个补体成分溶血活性测定。

用溶血素和SRBC做指示系统,可进行补体结合试验。

【思考题】在制备绵羊红细胞过程中为什么要洗涤并吸去红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层?。

流化床实验报告(1)(1)(1)

流化床实验报告(1)(1)(1)

贵州xx学院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学院:xxxxx 专业:xxxxxxxxx 班级:化工xx利用床层的压降来测定干燥过程的失水量。

(1)准备0.5~1kg 的湿物料,待用。

(2)开启风机,调节风量至40~60m 3/h ,打开加热器加热。

待热风温度恒定后(通常可设定在70~80℃),将湿物料加入流化床中,开始计时,此时床层的压差将随时间减小,实验至床层压差()恒定为止。

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为(11-3)式中,—时刻时床层的压差。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然后将对干燥时间作图,如图11-1,即为干燥曲线。

图11-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上述干燥曲线还可以变换得到干燥速率曲线。

由已测得的干燥曲线求出不同下的斜率,再由式11-1计算得到干燥速率,将对作图,就是干燥速率曲线,如图11-2所示。

e p ∆i X eei p p p X ∆∆-∆=p ∆τi X i X i τi X iid dX τU U X图11-2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将床层的温度对时间作图,可得床层的温度与干燥时间的关系曲线。

3. 干燥过程分析预热段见图11-1、11-2中的AB段或A′ B段。

物料在预热段中,含水率略有下降,温度则升至湿球温度t W,干燥速率可能呈上升趋势变化,也可能呈下降趋势变化。

预热段经历的时间很短,通常在干燥计算中忽略不计,有些干燥过程甚至没有预热段。

恒速干燥阶段见图11-1、11-2中的BC段。

该段物料水分不断汽化,含水率不断下降。

但由于这一阶段去除的是物料表面附着的非结合水分,水分去除的机理与纯水的相同,故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表面始终保持为湿球温度t W,传质推动力保持不变,因而干燥速率也不变。

于是,在图11-2中,BC段为水平线。

只要物料表面保持足够湿润,物料的干燥过程中总处于恒速阶段。

而该段的干燥速率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即决定于物料外部的空气干燥条件,故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实验一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

实验一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

分析纯试剂。 试剂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要保持清洁,防止污染或变质。用毕盖
严、多取的试剂不允许倒回原试剂瓶。氧化剂、还原剂必须密封、避光 存放。易挥发及低沸点试剂应低温存放,易燃易爆试剂要有安全措施剧 毒试剂要专门保管。试剂标签不清洁或脱落应该及时重新帖好。
二、试剂的取用 取用试剂药品前,应看清标签。取用时,先打开瓶塞,将瓶塞反放 在实验台上。如果瓶塞上端不是平顶而是扁平的,可用食指和中指将瓶 塞夹住(或放在清洁表面皿上),绝不可将它横置桌上以免沾污。不能 用手接触化学试剂。应根据用量取用试剂,这样既能节约药品,又能取 得好的实验结果。取完试剂后,一定要把瓶塞盖严,绝不允许将瓶盖张 冠李戴。然后把试剂放回原处,以保持实验台整齐干净。 1、试剂瓶的种类 (1)细口试剂瓶:用于保存试剂溶液,通常有无色和棕色两种。 遇光易变化的试剂(如硝酸银等)用棕色瓶。通常为玻璃制品,玻璃瓶 的磨口塞各自成套,注意不要混淆。聚乙烯瓶盛苛性碱较好。 (2)广口试剂瓶:用于装少量固体试剂,有无色和棕色两种。 (3)滴瓶:用于盛逐滴滴加的试剂,例如指示剂等,也有无色和 棕色两种。使用时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乳头和滴管的连接处,捏住(松 开)乳头,以吸取或放出试液。 2、固体试剂的取用 (1)要用清洁、干燥的药匙取试剂。药匙的两端为大小不同的两 个匙,分别用取大量固体和少量固体。应专匙专用,用过的药匙必须洗 净擦干后才能再使用。 (2)注意不要超过指定用量取药,多取的不能倒回原瓶,可放在 指定的容器中供他人使用。 (3)要求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试剂时,可把固体放在干燥的纸上 称量。具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固体应放在表面皿上或称量瓶内称量。 (4)固体的颗粒较大时,可在清洁干燥的研钵中研碎。研钵中所 盛固体的量不要超过研钵容量的1/3。 (5)有毒药品要在教师指导下取用。 3、液体试剂的取用 (1)从滴瓶中取用液体试剂时,要用滴瓶中的滴管。滴管决不能 伸入所用的容器中,以免接触器壁而沾污药品。如用滴管从试剂瓶中取 少量液体试剂时,则需要附于该试剂瓶的专用滴管取用。装有药品的滴 管不得横置或滴管口向上斜放,以免液体流入滴管的橡皮头中。

《普通化学》实验一、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普通化学》实验一、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一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2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反应摩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称量、溶液配制和测温等基本操作;3.学习实验数据的作图法处理。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测定CuSO4溶液与锌粉反应的摩尔焓变:Cu2+(aq) + Zn(S) = Cu(S) + Zn2+(aq)在相对绝热条件下,取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考虑量热计热容的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q p等于系统中溶液吸收的热量q与量热计吸收的热量之和,该反应的摩尔焓变Δr HӨ计算公式为:Δr HӨ=-[(V sρs C s + C b)ΔT]/[C(CuSO4)V s]其中V s—反应后溶液的体积,mLρs—反应后溶液的密度,g·mL-1C s—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J·g-1·K-1C b—量热计的热容,J·K-1ΔT—由作图法求出的反应前后温度差量热计热容采用在量热杯中冷热水混合热量守恒的原理,计算公式为:(T h-T m)V hρ(H2O)c(H2O) = (T m-T c)[V cρ(H2O)c(H2O) + C b ]三、实验用品量热计一套,电磁搅拌器,烧杯,玻璃温度计,容量瓶,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1.250ml 0.200mol·L-1CuSO4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计算量的CuSO4·5H2O固体,以大约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转入250mL容量瓶中,重复3-4次,直至硫酸铜全部溶解,定容,盖紧瓶塞,混匀。

2.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1)在台天平上称取锌粉(c·p)3g,将其装入量热计的加料器中,并检查密封。

(2)量取100mL配制好的0.200mol·L-1的硫酸铜溶液,注入干净的量热计的反应杯中;加入搅拌磁子,盖上盖子,插入温度计传感器,将量热计的反应杯放在电磁搅拌上。

(3)开启电磁搅拌,同时打开秒表,每隔30秒记录一次溶液温度,直至溶液与量热计达到平衡(约2~3min)。

实验一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

实验一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

实验一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移液管、容量瓶、洗涤、干燥及存放方法;2.掌握移液管、容量瓶的规范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移液管为量出式(EX)计量玻璃仪器,吸量管是具有分刻度的玻璃管,吸量管转移溶液的准确度不如移液管。

在滴定分析中,要用到3种能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仪器,即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

这3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是滴定分析中最重要的基本操作。

对这些仪器使用得准确、熟练就可以减少溶液体积的测量误差,为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创造了先决条件。

三、仪器与试液(一)仪器:移液管、容量瓶。

(二)试液:自来水、洗涤剂、蒸馏水、毛刷。

◆洗液:将8克重铬酸钾用少量水润湿,慢慢加入180ml粗硫酸,搅拌以加速溶解,冷却后贮存于磨口试剂瓶中。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移液管基本操作1.洗涤洗涤前,应先检查移液管或吸量管的管口和尖嘴有无破损,若有破损则不能使用。

(1)自来水洗涤若干次,较脏(内壁挂水珠)时,可用铬酸酸洗液洗净。

使其内壁下端的外壁均不挂水珠,用滤纸片将液液口内外残留的水擦掉。

(2)实验室用水润洗:自来水洗净后,要用实验室用水润洗2-3次,方法是:用洗净并烘干的小烧杯盛装实验室用水,用移液管吸取5-10ml,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信管口(尽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将管横过来,用两手的拇指及食指分别拿住移液管的两端,转动移液管并使溶液布满全管内壁,当溶液流至距上口2-3cm时,将管直立,使溶液由尖嘴(流液口)放出,弃去。

(3)欲移取溶液润洗:移取溶液前,先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三次,方法是:用洗净并烘干的小烧杯倒出一部分欲移取的溶液,用移液管吸取溶液5-10ml,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信管口(尽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将管横过来,用两手的拇指及食指分别拿住移液管的两端,转动移液管并使溶液布满全管内壁,当溶液流至距上口2-3cm时,将管直立,使溶液由尖嘴(流液口)放出,弃去。

2.吸取溶液:用移液管自容量瓶中移取溶液时,右手拇指及中指拿管颈刻线以上的地方(后面二指依次靠拢中指),将移液管插入容量瓶内液面以下1-2cm深度,不要插入太深,以免外壁沾带溶液过多;也不要插入太浅,以免液面下降时吸空,左手拿洗耳球,排除空气后紧按在移液管口上,借吸力使液面慢慢上升,移液管应随容量瓶中液面的下降而下降,当管中液面上升至刻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食指最好是潮而不湿)。

实验一-鸡新城疫疫苗一

实验一-鸡新城疫疫苗一

胚胎:消毒、打开气室卵壳后,用镊子撕破卵壳膜和 绒毛尿囊膜,夹起胚胎,用剪刀剪断卵黄带,将胎儿 放灭菌容器内即可。
8.鸡胚接种注意事项
(1)接种材料一般都应按每毫升1000IU或μg加入 青、链霉素。
(2)接种位点应避开鸡胚、血管和胚头,以免针头 刺伤鸡胚而造成接种后的损伤性死亡。
羊水:吸完尿囊液后,可用镊子夹住羊膜,将巴氏吸 管直接插入羊膜腔吸取羊水,然后再用镊子提起羊膜 或压住胎儿,直至羊水收获干净。相当一部分病毒其 羊水和尿囊液可以混合,如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 囊病毒等。有些不能混合,则应将两者单收、单放。
绒毛尿囊膜:如要收获整个尿囊膜,则在消毒、打开 蛋壳、撕去壳膜后,将整个卵内容物倒出,这时绒毛 尿囊膜贴在卵壳内壁上,用镊子夹住将其撕脱下来即 可。
7.收毒
接种鸡胚孵化到规定时间后,应从孵化器中取出 放4℃环境冷冻36h左右,或在-10℃以下速冻4h左 右,但不得使鸡胚冻结,否则易发生溶血。冷冻完 毕按下列步骤收毒:
(1)鸡胚放于蛋盘或蛋架上,气室向上,用碘酊、 酒精消毒后,以无菌镊子敲开气室蛋壳或去掉人工 卵窗的透明胶纸,暴露卵膜。注意不要让卵壳碎屑 掉入鸡胚内。
活胚可看到清晰的血管和鸡胚的暗影,比 较大一些的可以看见胚动,随后每日观察一次, 将胚动呆滞或没有运动的、血管昏暗模糊者,即 可能是已死或将死的鸡胚,要随时加以淘汰。生 长良好的蛋胚一直孵育到接种前,具体胚龄视所 拟培养的病毒种类和接种途径而定。
2.接种材料的制备 :
将青霉素和链霉素分别注入注射用生理盐水 瓶中,使两种抗生素在生理盐水中的含量均达 到1000-2000 IU(μg)/ml。将注射用生理盐水 3-4ml注入一瓶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中,稀释。
目的和要求: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2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13生物基地刘洋201300140059一、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4.掌握生理生化反应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一般方法步骤5.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器材1.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牛肉膏1.05g、蛋白胨3.5g、NaCl 1.75g、琼脂7g、水350ml、pH 7.0~7.2、121 ℃灭菌20min。

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三、实验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标签纸上做好标记并贴在培养皿侧面。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准确称取牛肉膏1.05g、蛋白胨3.5g、NaCl 1.75g放入烧杯中。

(2)熔化:在上述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所需水量为350ml),用玻璃棒搅匀,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350ml。

(3)调pH:用1mol/L NaOH和1mol/L HCl进行调节,直至溶液pH达到7.0~7.2。

(4)分装:将其中200ml溶液装入500ml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4.0克琼脂,向烧杯剩余液体中加入3.0克琼脂,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使琼脂溶解,将烧杯中溶液分装到10支试管中,每支试管中加入体积为试管总体积的1/5左右。

(5)加塞:在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造成污染。

(6)包扎:加塞后,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还有一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同样的方法把三角瓶包好,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及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7)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0.1MPa,121℃,90min高压蒸汽灭菌。

(8)搁置斜面: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将试管口端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的总长的一般为宜。

实验一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 (1)

实验一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 (1)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1. DJK01 电源控制屏2. DJK03-1 晶闸管触发电路3. 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原理图1-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利用单结晶体管(又称双基极二极管)的负阻特性和RC的充放电特性,可组成频率可调的自激振荡电路,如图1-1所示。

图中V6为单结晶体管,由等效电阻V5和C1组成组成RC充电回路,由C1,V6和脉冲变压器组成电容放电回路,调节RP1即可改变C1充电回路中的等效电阻。

工作原理简述如下:由同步变压器副边输出60V的交流同步电压,经VD1半波整流,再由稳压管V1、V2进行削波,从而得到梯形波电压,其过零点与电源电压的过零点同步,梯形波通过R7及等效可变电阻V5向电容C1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单结晶体管的峰值电压时,单结晶体管V6导通,电容通过脉冲变压器原边放电,脉冲变压器副边输出UP脉冲。

同时由于放电时间常数很小,C1两端的电压很快下降到单结晶体管的谷点,使V6关断,C1再次充电,周而复始,在电容C1两端呈现锯齿波形,在脉电压Uv冲变压器副边输出尖脉冲。

在一个梯形波周期内,V6可能导通、关断多次,但只有输出的第一个触发脉冲对晶闸管的触发时刻起作用。

充电时间常数由电容C1和等效电阻等决定,调节RP1改变C1的充电的时间,控制第一个尖脉冲的出现时刻,实现脉冲的移相控制。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各点波形如图1-2所示。

图1-2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的电压波形(α=900)四、实验内容(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观测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 (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 。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

实验一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一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3.实验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槽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重复实验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4.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槽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计算加速度大小时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5)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位置释放。

1.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s(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即Δx =aT 2,小车就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数据处理(1)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

(2)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

实验一磁化率的测定

实验一磁化率的测定

磁化率的测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1.1掌握古埃(Gouy)法测定磁化率的原理和方法。

1.2测定三种络合物的磁化率,求算未成对电子数,判断其配键类型。

2. 实验原理 2.1磁化率物质在外磁场中,会被磁化并感生一附加磁场,其磁场强度H '与外磁场强度H 之和称 为该物质的磁感应强度 B ,即B = H + H '(1)H 与H 方向相同的叫顺磁性物质,相反的叫反磁性物质。

还有一类物质如铁、钻、镍及其合 金,H 比H 大得多(H ' H )高达10 4,而且附加磁场在外磁场消失后并不立即消失,这类物 质称为铁磁性物质。

物质的磁化可用磁化强度I 来描述,H '=4n 。

对于非铁磁性物质,I 与外磁场强度H 成正 比I = KH(2)式中,K 为物质的单位体积磁化率(简称磁化率),是物质的一种宏观磁性质。

在化学中常用 单位质量磁化率 m 或摩尔磁化率M 表示物质的磁性质,它的定义是M =MK/‘ (4)别是 cm 3?g -1 和 cm 3?mo -1。

磁感应强度SI 单位是特[斯拉](T),而过去习惯使用的单位是高斯(G),仃=104G 。

2.2分子磁矩与磁化率物质的磁性与组成它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微观结构有关,在反磁性物质中,由于电子自 旋已配对,故无永久磁矩。

但是内部电子的轨道运动,在外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拉摩进动,会感 生出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诱导磁矩,所以表示出反磁性。

其M 就等于反磁化率 反,且M< 0。

在顺磁性物质中,存在自旋未配对电子,所以具有永久磁矩。

在外磁场中,永久磁矩式中,p 和M 分别是物质的密度和摩尔质量。

由于 K 是无量纲的量,所以 m 和M 的单位分-K/ ?顺着外磁场方向排列, 产生顺磁性。

顺磁性物质的摩尔磁化率 M 是摩尔顺磁化率与摩尔反 磁化率之和,即M =顺*反(5)通常 顺比反大约1~3个数量级,所以这类物质总表现出顺磁性,其 M- 0。

实验一IE浏览器的使用

实验一IE浏览器的使用

实验一IE浏览器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使用户能够独立、熟练地使用IE浏览网页。

(2)在掌握IE的设置方法基础上,能灵活地应用各种使用技能。

2.实验要求
(1)要求熟练掌握使用IE浏览网页的技能。

(2)能掌握IE浏览器的设置方法,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IE。

3.实验内容
(1)将在微软网页(/china/)添加到收藏夹的新建文件夹“机构”中,将其设置为主页,并命名为“微软中国公司主页”。

(2)设置使用600MB硬盘存储Interner临时文件,并存储15天的历史记录。

(3)在Internet Explorer,将*加入可信站点,并禁止从Internet上下载ActiveX控件,包括禁用【签名的ActiveX控件】和【未签名的ActiveX控件】。

(4)不再保存访问Interner的临时文件,将现有的临时文件转存至C:\临时文件夹\(在C 盘下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临时文件”)。

(5)尝试隐藏菜单栏,地址栏,和链接栏。

(6)将微软网页(/china/)保存在C:\临时文件夹\中,以便脱机浏览。

(7)将收藏夹中保存的网页导出到C:\临时文件夹\中。

(8)为了加快网页的下载速度,请修改Internet选项,使得网页中不可以播放多媒体文件。

4.结论
(1)掌握了使用IE浏览、保存、收藏网页的方法。

(2)掌握了IE浏览器的设置方法。

实验一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1)

实验一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1)

4)要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需要掌握哪几个关 键?为什么?
5)当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 是集中在一起时,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6)用倒平板法和涂布法计数,其平板上长出的
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48h)
后观察结果? 2023/11/29
27
2023/11/29
22
菌落记数仪
2023/11/29
23
一般选择每个平板上长有30~300个菌落的 稀释度计算每毫升的含菌量较为合适。同一
稀释度的三个重复对照的菌落数不应相差很
大,否则表示试验不精确。实际工作中同一
稀释度重复对照平板不能少于三个,这样便 于数据统计,减少误差。由10-4、10-5、 10-6三个稀释度计算出的每毫升菌液中菌 落形成单位数也不应相差太大。
2023/11/29
15
2023/11/29
16
常用的划线方法有下列二种:
1)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悬液一环,先在 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 转动培养皿约7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 ,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第二次平行划线 ,再用同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 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 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温室培养。
2023/11/29
13
(4)培养 将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和马丁氏培养 基平板倒置于28℃温室中培养3—5日,肉膏 蛋白胨平板倒置于37℃温室中培养2—3日。
(5)挑菌落 将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 接种到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斜面上,分别置 28℃和37℃温室中培养,待菌苔长出后,检 查菌苔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 是否是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他杂菌混杂,就 要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实验一 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

实验一 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

(二)根据掌握资料,分析对比原产地和引入地
各种因素的相似程度,提高引种的成功率
(1)纬度
(2)海拔
(3)气候(光照、温度、雨量和湿度)。
(4)土壤。 (5)植被组成。
(6)栽培历史及栽培管理及经济发展水平
六、引种计划制定的要求和基本内容
(一)要求
(1)本实验为模拟练习,可到图书馆和资料室查阅
有关资料,有条件时可结合资源调查进行实地调查
并对引种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
并收集第一手资料。选择一定的引种实验报告作为 模仿素材,按照课堂讲授的引种理论及模式,收集 资料,分类整理,阐述在引入地引入中华猕猴桃的 必要性。
六、引种计划制定的要求和基本内容
(一)要求
(2) 针对中华猕猴桃的生物学特性、原产地(自然分
布区)与引进地地理、生态因子的对比分析,提出中
华猕猴桃引种的论点,论证引种的可行性。 (3)根据引入地的经济发展及栽培管理水平,拟定出 相应验
实验一 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 班级: 姓名: 学号:
郑州地区中华猕猴桃的引种
前言:
1.引种中华猕猴桃的必要性
1.1 食用价值 1.2 观赏价值 1.3 生态作用等
1.4 预测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迫切程度和经济、 社会、环境效益。(郑州地区)
2.引种中华猕猴桃的的可能性
2.1 中华猕猴桃的生物学特性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
实验一 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制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制定园艺植物引种计划,加深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熟悉引种工作的各项环节,提高组织、 领导开展引种工作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独立设计
园艺植物的引种方案,科学有效地进行引种试验
的目的。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一、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一、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环境因⼦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题⽬:实验1、环境因⼦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的:1、掌握⽣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境特征。

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长,⽣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

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掌握划分植物⽣活型的⽅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活型的分析,进⼀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活型的⽣态意义。

⼆、实验原理:1、在植物的⽣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是极其重要的⽣态因⼦。

根据植物与其⽣境中⽔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植物、陆⽣植物(包括了中⽣植物和旱⽣植物)。

⽔⽣植物依据其⽣活型⼜可分为沉⽔植物、浮⽔植物和挺⽔植物。

⽣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

叶⼦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理功能,光合作⽤和蒸腾作⽤。

蒸腾作⽤是根系吸收⽔分的动⼒之⼀,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另外,蒸腾作⽤也能降低叶⽚的表⾯温度,从⽽使叶⼦在强烈的⽇光照射下,不⾄于因温度过分升⾼⽽受损伤。

但蒸腾作⽤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分,因⽽植物根系吸收的⽔分和叶⽚蒸腾作⽤消耗的⽔分之间需达到⼀个等量的状态,即⽔分平衡状态。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的⾓质层,密⽣绒⽑,⽓孔下陷或形成⽓孔窝,叶⽚内储⽔组⼦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分,减少⽔分蒸腾的特征。

植物⽣活于不同的⽣态环境中其叶⽚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

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类。

阳地植物与阴⽣植物是⽣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其它常用实验仪器
1. 恒温摇床 2. 超净工作台 3. 高压灭菌锅 4. 高速台式离心机
5. 微量取液器
实验一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DNA片段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目的 掌握PCR反应的原理及技术 二.实验原理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是一种体 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 • 利用PCR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数 百万个特异的DNA序列的拷贝;
⑤ 引物之间: 两引物之间不应有互补性,尤 其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以防引物二聚体的 形成。 ⑥ 引物的3’端: 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 不能进行任何修饰。 ⑦ 引物的5’端:引物的5’端限定着PCR产物的 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 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 • 引物5’端的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标记 生物素、荧光等;引入蛋白质结合位点; 引入突变位点、插入与缺失突变序列和引 入启动子序列等。
⑥ 所有试剂都应该以大体积配制,试验一下 是否满意,然后分装成小份以确保实验间 的连续性。 ⑦ 所有试剂或样品准备过程中都要使用一次 性灭菌的塑料瓶和离心管,玻璃器皿应洗 涤干净并高压灭菌。 ⑧ PCR样品应在冰浴上化开,并且要充分 混匀。 ⑨ 扩增反应应当设计不加模板的阴性对照, 电泳时应当加标准DNA分子量标记 (Marker)以估计产物的大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PCR体系的调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污染的 机会,以免出现目的条带以外的杂带。 • 如退火温度过低,也可能出现杂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
使用3 mg的DNA Marker DL 2,000(500 ng/条带)进行1%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各DNA条带自上至下分别为2kb,1Kb, 750bp,500bp,250bp,100bp。
2. 按下述循环程序进行扩增 ① 94℃ 5(3)分钟,1个循环; ② 94℃ 30秒,58℃ 30秒,72℃ 1分25秒;30 个循环; ③ 72℃ 延伸10 分钟。 ④ 4℃保温。
3. 扩增结束后,取全部 PCR扩增产物进行1% 的琼脂糖电泳,检测扩增情况、分析结果。 • 并在紫外灯下切割扩增的琼脂糖胶块中的 DNA片段、放入Eppendorf管中。4℃冰箱 存放,用于回收。
1. 琼脂糖 2. TAE电泳缓冲液(50×): Tris 242g ,冰醋酸 57.1ml, 0.5mol/L EDTA(pH8.0)100ml 。 稀释到电泳缓冲液1×TAE 3. 溴化乙锭溶液 10mg/ml,室温下棕色瓶或 铝铂纸包装保存。 4. 10 ×(6×) ×溴酚蓝指示剂(DNA样品加 样缓冲液)
⑩ 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分子的检测,主要 基于在凝胶中加入溴化乙锭,这样溴化乙 锭分子就会嵌入DNA分子中形成络合物, 使DNA在紫外光下发射很强的荧光,而在 紫外光下DNA发出的荧光是可见光。在溴 化乙锭足够的情况下,荧光的强度正比于 DNA的含量,因而DNA的检测很方便。 • 如将已知大小和浓度的标准样品(Marker) 作电泳对照,就可估计出待测样品的大小 和浓度。
• PCR技术在分子克隆、遗传病的基因 诊断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CR技术实际上是在模板DNA、引 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 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 • PCR技术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和模板 DNA结合的特异性。
PCR:变性-退火-延伸
PCR
靶DNA的扩增
5’ (a) 引物2 5’ 3’ 5’ (c) 引物2互补链 3’
(d)
3’ 3’ 5’ 引物1 3’
(b)
引物1互补链
5’
新引物
3’ 5’
5’ 3’
(e)
不同长度的链
单位长度的链 5’ 3’ 3’ 5’
(f)
引物2互补链
引物1互补链
(g)
目的片段(不同长度的链未示出)
聚合酶链式反应示意图
反应分为三步:
1. 变性:在高温条件下,DNA双链解离形成单链 DNA; 2. 退火:当温度突然降低时引物与其互补的模板在 局部形成杂交链; 3. 延伸: 在DNA聚合酶、dNTPs和Mg2+存在的条 件下,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DNA链延伸 反应。 • 以上三步为一个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可以作为 下一个循环的模板,几十个循环之后,介于两个 引物之间的特异性DNA片段得到了大量复制,数 量可达到106-107个拷贝。
⑧ 密码子的简并: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 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三位,因为第三 位容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特异性与效 率。 ⑨ 引物的特异性: 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 同源性不要超过70%或有连续8个碱基同源。 ⑩ 避免产物的二级结构: 选择扩增片断时最 好避开二级结构的区域。 现在有商品化的或免费的计算机软件程序, 可用来在特定的区域中选择引物序列。在 对所研究基因组全部序列并不完全知道的 情况下,这些程序既方便又实用。
1×TAE配制1 %的 Agrose琼脂糖凝胶 液 • 加热,使琼脂糖完全溶解; • 待Agrose琼脂糖凝胶液稍凉(约60℃) 后,加入 约1/1000的1 mg/ml溴化乙锭溶 液(至终浓度为0.5-1 μg/ml)后轻轻混 匀,勿起气泡(避免剧烈摇晃产生气 泡); • 等溶液降温到50-55℃左右(不烫手), 将其倒入电泳槽,迅速在制胶槽一端插 上梳子,检查有无气泡。
PCR技术的参数主要有7个:聚合酶、 引物、dNTPs、反应buffer、二价离子、 模板、一价离子。
三、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一)仪器 1. PCR仪 2. 台式离心机 3. 微量取液器 4. 紫外荧光观测仪 5. 高压灭菌的微量离心管 6. DNA扩增系统 7. 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
(二)材料 模板DNA : 800bp的片段插入在pEASY-T1 载体(或pMD18-T或KS载体) (三)试剂 1. 10×PCR buffer 2. dNTPs : 2.5mM ×4 3. Taq 酶: 5U/µ L 4. 引物1和2 (M13F, M13R) : 2μmol/L
在紫外观测仪上观察电泳结果; 根据需要切下DNA条带,放入1.5ml离 心管中,放入4 ℃ (-20℃)冷冻保存, 以备以后的实验用。
附:引物设计原则
① 寡核苷酸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bp. ② G+C含量 G+C含量一般在40%-60%。 ③ 碱基的随机分布: 引物中碱基的分布最好 是随机分布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 存在。 ④ 引物自身: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否则引物自身折叠成发夹结构或引物本身 复性。这种二级结构会因空间位阻而影响 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
pMD18-T Vector
四、实验步骤
1. 在0.2ml Eppendorf管内配制25μl反应体系: ddH2O: 18.25µ (25-6.75) ×7 l 10×PCR buffer: 2.5µ l×7 dNTPs(2.5mM×4) 2µl ×7 M13-F(10µ M): 0.5µ ×7 l M13-R(10µM): 0.5µ ×7 l Taq 酶: 0.25ul ×7 模板: 1µ /每管 l 注:做一管阴性对照,即模板为灭菌的双蒸水
注意事项
① PCR反应是在一个在没有DNA污染的干净环 境中进行。 ② 一般而言,只要能够得到可靠的结果,模板 纯化的方法越简单越好。 ③ 要使用新配制的或适当贮存的未使用过的试 剂或缓冲液来提取核酸,不要使用以前用于 别的样品的试剂。 ④ 所用的所有溶液都应该没有核酸和核酸酶的 污染。配制试剂,操作样品,建立反应和以 后的检测扩增产物过程中最好都使用手套。 ⑤ 所有PCR试剂中使用的水都应该用新鲜蒸馏 的去离子水,高压灭菌后分装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