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诗歌鉴赏铺陈和白描
诗歌鉴赏铺陈和白描
铺陈和白描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两个手法,分别常用于表达情感、描绘景色等方面。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铺陈,即通过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对景物或情感进行铺述,使读者
感受到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铺陈常常使用形容、描写、议论等手法,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白描,即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勾勒出景物或人物的形象,不需要
大量的文字描述。
白描常常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突出所描绘的形象,从而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
在诗歌鉴赏中,铺陈和白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铺陈使诗歌更加
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白描则使诗歌更加简洁
明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在诗歌鉴赏中,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手法,以达到更好的鉴赏效果。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
例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禁不住“涕泪满衣裳”。
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外延,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强烈愿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
例句赏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诗中末句对大鱼跃出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富有诗意。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
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 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 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 说,故“又开封”。
清代刘熙载《艺概》有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如乐府诗《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 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 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 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烘托举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 是我们所说的烘托。(那颜色在外围勾勒)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之“语言风格”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先总写荷花“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拟人的手法,写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的悲哀。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
D.“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并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节奏轻快,一气呵成。
故选D。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月三首(其一)杜甫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因为雨停,故而银河呈现出与往日不同的情态,并引出颔联中“月”,与标题相呼应。
B.本诗围绕“月”展开描写,营造出凄清寂寞、哀婉伤感的氛围,意蕴绵长,感人至深。
C.颈联“移”“动”二字,形象传神,将雨后的环境写得富有动感,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与杜甫沉郁顿挫的传统风格有所不同。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错误。
诗歌首联“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描写的是雨后夜晚银河呈现出的新景象;颔联“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抒发的是假若今晚没有这青嶂与月,作者将会被孤独寂寞之愁所伤。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白描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白描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采莲曲萧纲①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注】①萧纲(503-551),字世缵,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粱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古体五言诗语言平实,情感自然,对仗工整,诗中以“莲”贯通全篇,说明题材是咏物诗。
B.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
C.“风起”“莲多”二句转入对采莲境况的描写,从“难渡”二字可感受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
D.“棹动”船移”二句运用白描手法写采莲场面:船在荷丛中穿过,碰落莲花,惊起栖息的白鹭。
E.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水国风光和采莲女劳动生活的情态,表现了她们对纯洁美好爱情的追求。
2.诗歌的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AE2.①这两句写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莲情态美,构思十分巧妙,富有情韵;③这两句是借物抒情,借写“荷丝”“菱角”来写采莲女的生活情态,表达作者对这种环境的喜爱和生活的向往。
【试题分析】一、了解“白描”的概念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明确“白描”在古诗词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一)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一: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
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鉴于此,笔者有了细讲诗歌手法的念头。
本篇主要讲讲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相生。
一、什么是“虚”与“实”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句(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 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二技巧点拨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矍,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贽美,称贽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膜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贽美之情。
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诗歌鉴赏中白描的作用
诗歌鉴赏中白描的作用
在诗歌鉴赏中,白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丰富描写对象的内涵:通过使用白描的手法,诗歌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景物的细节和人物的神韵,从而使描写对象的内涵更加丰富。
2.传神地表达人物内心:通过使用白描的手法,诗歌能够更加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展现情操品质:通过使用白描的手法,诗歌能够更加真实地描绘出人物的品德和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价人物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4.增强诗歌的感染力:通过使用白描的手法,诗歌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突出重点:通过使用白描的手法,诗歌能够更加准确地突出重点,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核心意思。
总之,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古诗鉴赏之列锦、白描、点染、点面结合手法
古诗鉴赏之列锦、白描.点染.点面结合手法一、列锦的修辞手法列锦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
列锦的诗句节奏鲜明,词约意丰,词断意连,形散神聚。
因而,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空间。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而常用的修辞方式。
这个名称是当代修辞学家谭永祥提出的,他对列锦的解释是:古典诗歌作品中一种奇特的句式,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列锦作为汉语一种重要的修辞现象,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有运用。
之后,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文体中都有出现,并且在结构形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变化。
纵观汉语列锦辞格结构形式的发展变化,其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若干小类:(一)不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单句式、双句式、多句式;(二)带结构助词或连词的形式,分为带”之“式、带“和“式、带”与"式、带''的"式、带“的“兼“和“式、带“的“兼“与“式、带”的“兼衬字式。
前一大类主要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后一大类主要出现于近现代文学作品中。
(《修辞新格》,福建教育出版社)中国的古人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如明代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谈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像俱足,始为难得。
”用散文的文字来诠释,可以这样来理解:鸡叫了,天还没有亮,残月挂在茅店的上空,赶路的人已经登途了,他走过满是凝霜的木桥,留下了一个一个的足印。
区区十个字,不仅有景有情,而且还有动态的叙述,妙就妙在没有一个动词。
如果写作“鸡鸣茅店月,人行板桥霜”,意思也许是完整的,但也就不会传诵至今了。
运用列锦最为精妙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诗歌鉴赏复习:白描和细节描写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 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 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 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 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 两颊却还是红的。
工笔细描
• 《待储光羲不至》 • 王维 •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2)此曲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最后几句在曲中起 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
1 由柳堤,竹溪,日影和鸥鹭闲游,农父渔翁忙 活等构成画面,表现了作者喜爱田园美景和田园 生活的强烈感情。
2 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最后几句是对上面所写 景致的评价,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注:1.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 2.式微:《诗 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 归隐之意。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细节描写
• 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 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 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 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 要的作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它通过对一个少妇“暗掷金钱卜远人”的典型细节描写, 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和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
2.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以简笔的勾勒来显 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笔法精妙
实例鉴赏: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
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
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白描,有别于细描。
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
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16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虚实、比喻、夸张、象征、衬托、拟人、用典等方面在分析手法的典型特征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语言文
字背后所蕴含的无限丰富的想像空间及其它们跟作者情感的契合点。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
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
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
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
用了哪种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
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穷树”把送别写得含蓄道出了惜别之情。
“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
2从下片“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可以看出。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山雨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
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
为后两句作者抒发惊异之情作铺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采用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抒发了诗人雨前心旷神怡、雨中喜雨、雨后“奇”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