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简答题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之《雷雨》、《呐喊》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之《雷雨》、《呐喊》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之《雷雨》、《呐喊》六、《雷雨》1.曹禺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是说他没有一点是非观念,以坏为好吗?(5分)答:周朴园并非没有一点是非观念,而是说他严格运用地主资产阶级的观念来衡量自己,比如说,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丈夫,叫你吃药就吃药;为了门当户对,可以对曾经心爱的人绝情;工人必须好好工作,不得动辄罢工;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等等,只要这样做了,大家都是好人,自己自然是个典范,无可挑剔。
而实际上,这样的人就成了暴君、魔鬼。
2.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繁漪的性格特征。
(5分)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6.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答:唯利是图,专制蛮横,极端虚伪。
7简要概括《雷雨》中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答:鲁侍萍,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
8.《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请简要说明。
答:在《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体现在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上应该说这种怀念是真实的。
要点:①两次婚姻都不如意,难免怀念起过去与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②急于了解当年的情况,想为侍萍修墓。
同时这种怀念又是虚伪的。
要点:①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想把她永远打发走;②维护家庭地位,保护"好父亲"的嘴脸。
9.谈谈《雷雨》标题的作用。
答: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考点特征分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考点特征分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是测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考察方式。
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中,往往会涉及到以下几个考点特征:1.作品主题:简答题往往会要求学生分析并阐述作品的主题。
作品主题是指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价值观或主张。
可能涉及的主题有人性、命运、爱情、战争、家庭等等。
学生需要通过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分析,从中找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并用文字进行准确描述。
2.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可能会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人物形象是作品中的角色形象,通过对人物的行为、言谈、性格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特点、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以及通过人物形象所表达的意义和作用。
3.情节分析:简答题可能会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节进行分析。
情节是指作品中的事件发展和人物行动的序列。
学生需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并分析情节的起伏、高潮、转折等,以及情节对作品整体结构和主题的影响。
4.文学技巧:简答题可能会要求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技巧。
文学技巧是指作家用来表达思想、情感、形象等的艺术手法和技巧。
可能涉及的文学技巧有比喻、象征、对比、意象、修辞等。
学生需要观察作品中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分析其所代表的意义和作用。
5.作品风格:简答题可能会要求学生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
作品风格是指作品在语言、叙述、描写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风格。
学生需要对作品的语言特点、叙述方式、描写手法等进行分析,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并理解作品风格与主题、人物、情节等之间的关系。
语文高考试卷答题模板简略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雅致(yǎ zhì)烟熏火燎(yān xūn huǒ liǎo)炽热(chì rè)B. 奋笔疾书(fèn bǐ jí shū)碰巧(pèng qiǎo)惊愕(jīng è)C.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惊悚(jīng sǒng)D. 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诗作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C. 在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仍低于发达国家。
D. 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3.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如银河倾注,如瀑布飞流直下。
B. 那海浪如同一群嬉戏的孩童,在沙滩上跳跃着。
C. 那棵老槐树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这片土地。
D. 那朵白云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在蓝天中翱翔。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4.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手法的认识。
二、古诗文阅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6.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落花流水(luò huā liú shuǐ)落英缤纷(luò yīng bīn fēn)暂且(zàn qiě)B.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满园春色(mǎn yuán chūn sè)烟花易冷(yān huā yì lěng)C. 漫江碧透(màn jiāng bì tòu)水天相接(shuǐ tiān xiāng jiē)青山绿水(qīng shān lǜ shuǐ)D. 满载而归(mǎn zài ér guī)路漫漫其修远兮(lù màn màn qí xiū yuǎn)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诗人以“登鹳雀楼”为题,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环境类+情节类+人物类+语言类)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一、环境类【常考题型】1.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概括环境的特点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常用术语、(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故事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深化作品主题;6.暗示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三)描写手法知识点梳理:①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②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③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二、情节类【常考题型】常见题型概括梳理情节、分析情节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情节特点、探究情节合理性;新式题型探究情节合理性,分析情节如何起波澜,情节如何紧凑,分析线索作用如何体现。
1.小说第一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高考试卷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根据文章第一段“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可知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家乡的。
2. 答案:B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这篇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可知文章的语言风格是生动形象。
3. 答案:A解析:根据文章第四段“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知作者的情感是热爱。
(二)简答题1. 答案:①作者通过对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美丽;②作者通过对家乡人民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人民的赞美;③作者通过对家乡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家乡历史的敬畏。
2. 答案:①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②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
二、古诗文阅读(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根据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知这句诗描写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2. 答案:C解析:根据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知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简答题1. 答案:①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荒凉景象比作鸟儿飞走,人迹罕至;②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思念之情与明月相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2. 答案:①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荒凉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②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
三、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英雄答案:在我心目中,英雄是一个充满正义、勇敢无畏的人。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那些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
疫情期间,他们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生命防线。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我心目中的英雄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考点特征分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考点特征分析1. 引言1.1 什么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是高考文学考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文学作品或文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用简练的语言回答问题。
这种题型通常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文学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对文本中的细节、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同时要能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意义。
通过这种题型,考生不仅可以展现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能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准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时,考生需要扎实掌握文学知识,培养对文本的敏锐分析能力,善于归纳总结,同时还要具备清晰、简洁的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考生可以提升自己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上的应试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考点特征,探讨考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巧。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深入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的命题特点和设计思路,从而为考生提供有效的备考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考点特征的分析,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题目的要求,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本研究还旨在揭示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考点背后的文学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促进考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考点特征的深入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提高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的答题水平和整体素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2. 正文2.1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考点特征分析1. 文本理解能力: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准确理解文本中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内容,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2. 文学知识的掌握: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储备,包括熟悉文学常识、经典作品、文学流派等,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辨析和解读。
3. 文学分析能力: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分析能力,能够从文本中挖掘出深层次的含义,对作品的结构、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高考英语题型之阅读简答题
高考英语题型之阅读简答题阅读简答题为湖南高考英语写作题的第二节,它要求考生阅读文章后,根据各小题的具体要求,简要回答问题。
主要考查考生用简单的句子对所读短文的主要信息进行转述的能力。
根据简答题给分的标准和扣分标准可以看出,简答题的答案不仅要求内容正确,而且要求语言无错,所以,在答题时最好先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答题依据,然后再根据试题的字数要求,用规定的字数将答案写出来。
写答案时,既要充分利用文章中的―原句‖,但又不能完全照搬,要注意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同时用自己的话将关键信息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个语法正确、表意完整的句子或短语。
设题特点:该题型原设三个小题,自2010年高考开始改设四个小题。
为了考查考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设问考查方向有四种,即:词汇语义题(要求从文中找到一个与所给生词意义最近的代换词,考查考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细节考查题(针对文章某细节内容提问,要求用不超过所规定的词数回答问题);主旨大意题(针对文章主旨提问,一般询问大意中心思想及文章标题,同样要求用不超过所规定的词数回答问题);逻辑推理题(针对文章内容要求考生经逻辑推理后,用不超过规定的词数回答问题)。
四种题型在近四年湖南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分布情况如下:二、答题步骤1.浏览试题,画出试题关键词通过读题,画出题目所需信息的关键词,一可预测文章内容,二便于在阅读文章时有的放矢查读有效信息,节省阅读时间。
可结合四个小题所涉及的内容来预测文章内容,如此带着预测,再结合寻找问题关键词的目的去阅读课文,自然就显得容易而且使之有的放矢,提高了阅读效率。
2.带着问题速读文章,根据试题关键词定位答题信息在浏览试题,预测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到答题所需信息,而所需信息肯定与试题关键词有关,故可采用“skim”阅读法,即:紧扣关键词,浏览全文,找出信息句。
阅读时,与关键词无关的句子或段落要速读,而与关键词相关处要细读,因为试题关键词处不仅仅是答题的关键之处,也是揭示全文主题所在。
2025届高考文言文简答题——“满分”并非高不可攀
2025届高考文言文简答题——“满分”并非高不可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帝天性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英宗..尝遣内侍止之。
帝正衣冠拱手,虽大暑未尝用扇。
帝谓文彦博等曰:“天下敝事至多,不可不革。
”三月,癸酉朔,帝谓文彦博等曰:“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宜共留意节用。
”新判汝州富弼入见,以足疾,许肩舆至殿门。
坐语从容至日昃,问以治道。
弼知帝锐于有为,对曰:“人君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窥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其意。
”又问边事,弼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先布德泽。
愿二十年口不言兵,亦不宜重赏边功,干戈一起,所系祸福不细。
”帝默然良久。
又问为治所先,弼曰:“阜安宇内为先。
”帝称善。
八月,辛亥..,迩英讲读已,召司马光,问以河北灾变,光对曰:“饥馑之岁,金帛无所用,惟食不可一日无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济之。
”又问:“谏官难得人,谁可者?”对曰:“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具此三者,诚亦难得。
”初,帝欲用安石,以问曾公亮,公亮力荐之。
唐介言安石不可大任,帝曰:“卿谓安石文学不可任邪,经术不可任邪,吏事不可任邪?”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议论迂阔,若使为政,恐多变更。
”帝又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
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
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
”凡四问,皆以此对。
帝不以为然,竟用安石,谓之曰:“人皆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
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多庸人,故流俗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耳。
”帝曰:“然则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
”帝深纳之。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处的字母。
当今理财A最为急B务C养兵D备边E府库F不可不丰G大臣宜共留H意节用字母:解析:句意:现今最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理财,(因为)养兵戍边(需要巨额军费),(所以)国库不可不丰足,大臣们应该共同留心注意节省用度。
高三古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
高三古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古文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涉及到简答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三古文阅读简答题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思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1. 字义考察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古文中特定词语的含义,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
答题的关键在于对古文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答题思路:- 阅读题目和句子,确定该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分析古文语境,了解该词的相关含义-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该词- 注意用自己的话表达,不要直接引用古文2. 句义理解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的意义。
考察考生对句子结构和语言运用的理解能力。
答题思路:- 阅读句子,确定其主干和修饰成分- 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和情感色彩-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句子的意义- 注意用自己的话表达,不要直接引用古文3. 作者观点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和阐述。
考察考生对古文内容和作者意图的理解能力。
答题思路:- 阅读句子、段落甚至全文,捕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分析句子、段落和上下文的语境,理解作者的意图-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注意用自己的话表达,不要直接引用古文4. 推理判断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古文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通过已有信息推断出文中未直接表达的内容。
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古文理解能力。
答题思路:- 阅读题目和文中相关句子,了解已有信息- 分析句子和语境,推断出未直接表达的信息-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推断的内容- 注意推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臆断以上是高三古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和答题思路的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思路提高在古文阅读中的应试能力。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简答题复习指导++课件23张
打开解题密码:
文中寻找依据
四循环 一读者
1、情节变化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
2、情节变化对情节发展的效果 3、情节变化对主题表达的效果
依题读文筛选概括
4、情节变化对读者阅读的效果
第一步:转化解题密码
2022新高考Ⅰ卷: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 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 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人物形象的角度:
答案:①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 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
第二步: 依题读文寻概括
*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 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 心境是多么平坦。 * 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 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 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 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 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 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 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 这美好的时刻。
任务二 回顾考情解命题
卷别
题目
卷别
题目
2018全国
结合本文,谈谈科幻 2021新高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
卷Ⅲ 小说中“科学”与“幻想” 考卷I 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的关系。
2019全国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 卷Ⅱ 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 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 2022新高 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
寻找解题密码:
提取题干信息
转化解题密码:
转为基本题型
打开解题密码:
文中寻找依据
江苏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哈姆雷特》
江苏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哈姆雷特》江苏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哈姆雷特》1.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答:第一、莎士比亚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哈姆雷特与克劳狄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第二、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他的认识,他的自责,他的怀疑.2.请举出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的两句经典台词,并作简要赏析。
答:“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莱特对母亲在厄运面前表现出的屈从的揶揄,涵盖了女性在命运面前常常表现出来的脆弱的性格弱点,这成为世人对女性的共性认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哈姆莱特对生死的严肃思考,后成为人们面对两难抉择时的共同心声。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哈姆雷特对人的礼赞,成为人文主义最经典的宣言.3.哈姆雷特》这一著名悲剧有哪几条线索?答:主要线索是哈姆雷特为父报仇.在这一主要线索推进的过程中又有两条类似的线索,一是贵族青年莱阿替斯的父亲为哈姆雷特所杀,一是挪威王子福丁勃拉斯的父亲为哈姆雷特的父亲所杀,按照封建法规,两人都有为父报仇的义务.三条线索主次分明,主要线索引出次要线索,次要线索围绕着主要线索,为它的发展服务,三者水乳交融地汇集在一起。
4.试分析哈姆雷特的个性特点。
答: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之一.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他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去看待和赞美自然,给人以崇高的评价。
他认为人生应该充满活力和创作,反对士兵对他的忠诚是出于“尽忠〞的封建观念,要求朋友和他平等交往,还以平等的观念对待爱情。
他为父报仇也不是出于父仇子报的封建观念,而是把它和铲除封建社会罪恶,“重整乾坤〞的任务结合起来。
2023高考“反套路”小说阅读之最简答题模板(4大题型)
2023高考“反套路”小说阅读之最简答题模板(4大题型)【题型一】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主要特点。
答:①环境描写:多有自然景物、民情风俗描写,人、景、情虚实相生,场景描写充满诗情画意。
②情节结构:淡化情节,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③人物形象:淡化人物的典型性,人物形象多正面美好。
④主题表达:如人与自然和谐(抗争)关系、思考人的命运、人在社会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人性的美好……⑤语言风格:具有抒情意味,清新自然,蕴含意象美、诗意美。
【注】如果同学们嫌太多记不住,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口诀: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抒情味浓。
【题型二】外国小说中的一些热门手法。
【注意】外国小说和国产小说的阅读体验简直就是云泥之别!外国小说除了文化背景让我们“吃不消”之外,还有特殊的表达手法让我们难懂!答:①“显示”: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出来。
②“讲述”:作者对小说中的人与事加以一定的解释与判断,流露出对人与事的感情。
③表面虚构,内在真实:处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把内在的真实嵌入外在的虚构。
④节制: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和激烈,并不是作者越大力煽情,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反,适当的节制和隐忍,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具有更大的情感张力。
⑤延迟: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例 1 】([奥地利]卡夫卡《煤桶骑士》)卡夫卡在小说发展史上最大的贡献在于重新处理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结合本文,谈谈卡夫卡是如何处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的。
答:①作者采用了“表面虚构”而“内在真实”的法则来处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把内在的真实嵌入外在的虚构。
②表面虚构:作者虚构了一个“骑着空煤桶飞翔讨煤”的穷汉形象;小说采用了象征、夸张等艺术技巧,拉开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③内在真实:情节发展与穷人处境悲惨、富人为富不仁的社会现实高度吻合,作者对生活细节、场景细节、心理活动等的细致描写,极其真实。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3)概括分析简答题
充分理解文本,筛选相关信息,分析整合:重复的内容 删选,互补的内容合并,圈画有概括性的词语,辨明无概括 性词语的意思和性质。但是,很多考生只会抄录原文,不能 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提炼整合,导致作答不够精准而丢分。
试题易错点
一、不明命题角度和范围,忽略隐含信息 简答题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人物做的事情,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人物做 某事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形象,有的要求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等。 往往切口不大,指向明确,涉及的文本区间有时局限于一段或几段。在读题时一定要耐心 地读透题干,审清要求,特别要注意审准命题角度和命题范围。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 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新课标Ⅱ卷
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 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比较分析 概括人物特点
2021新高考Ⅰ卷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 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 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
题目
李靖在与突厥的战争中不顾唐俭安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战争中机不可失; ②认为唐俭无法使突厥归附; ③为了消除国家大患顾不得个人小情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 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 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 哉!”(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战争中机不可失) 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 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 纵兵击之……”(由此处画线句可知:李靖认为唐俭的说辞必然不能使突厥 归顺,他作为使臣的价值并不大)。
2025年高考复习 文言文主观简答题
2020·新高考Ⅰ卷
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 探寻事件原因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2020·新高考Ⅱ卷
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 探寻事件原因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2021·北京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
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 解读论证艺术
【体会论说艺术+探寻事件原因】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新Ⅱ卷) 3.《过秦论》: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 论点的?【探寻事件原因+分析论证艺术】 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相 互促成的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 想的(2021·北京)
探寻事件原因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
2022·新高考卷Ⅰ 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比对情节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年份及卷别
考题呈现
设题角度
《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 2022·新高考卷Ⅱ 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 概括人物特点
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2020·天津
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节选自陆游《放翁家训·序》
概括内容要点
2020·江苏 删选自《白苏斋类集》
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分析形象特征
简要概括。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命题解读(一轮书修正) 1.命题角度多样化,从新课标卷和自主命题省市的试卷看涉及情节内容的考 查才是最大趋势,占了新高考卷的50%;其次,考查事件原因相对较多, 2021年新高考Ⅱ卷、2023年四省联考、2023年新高考Ⅱ卷、2024年九省联考 考查事件原因。复习过程中应该各种角度都选练,但有所侧重。 2.涉及的区间文字较少,且比较集中;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 入分析。(此结论至少不适用于2024年新课标Ⅱ卷)
江苏高考名著备考《呐喊》简答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名著备考《呐喊》简答题及答案《呐喊》简答题及答案1.鲁迅作品中有大量写“看客”的文字,显示了鲁迅对国民的情感态度,结合你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答:鲁迅认为,中国国民问题甚多,他一直都在思考并探讨,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他强烈感受到国民的麻木愚昧,希望国民能够警醒,不再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所以作品中关于看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看客的嘲讽,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
作品中,我们看到那些看客们麻木无聊到什么程度,他们鉴赏着阿Q调戏小尼姑,因为自己没有亲自上阵而不能十分过瘾,只能“九分得意的笑”;他们听着阿Q从城里回来给他们讲杀革命党的故事,也觉得过瘾,听到最后是“欣然”了。
特别是最后阿Q被杀的路上,这一群看客们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作者把看客们比作狼,可见鲁迅不仅把统治者看成是杀人者、吃人者,同样也把看客看作是间接的吃人者和杀人者。
作品最后以讽刺看客作结,可见作者在作品中对看客的批判和讽刺也是他要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2.鲁迅在《的成因》中说,他创作这部小说,经历了由“开心”到“不很开心”到“认真”的过程。
读者阅读这部小说,也会经历一个由乐到悲的过程。
说说你对这部小说笑中含泪的艺术特色的体会。
答:作者刻画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表达一个十分严肃的主题,但作者却用喜剧的艺术手法来表现。
我们看这篇作品,首先当然是觉得阿Q 这人可笑,未庄这批人都像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小丑,读者仿佛是一个始终关注着未庄人一举一动的旁观者。
可是,越往后看,会越觉得阿Q的可悲可怜,他那被赵太爷逼得失去生计,不得不去尼姑庵里偷萝卜吃,被迫离开未庄去城里当小偷的情景,难道不让人心酸?尤其最后被枪毙的结局,在读者怪他糊涂的同时,难道不痛恨那些压迫者?假如多看几遍,细细咀嚼,就更能从喜中品出悲来。
这是一种含泪的笑。
鲁迅一生思考国民性问题,思考中国历史循环怪圈问题,这样重大问题同样表现在他的这篇作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阅读简答题简约其途,丰腴其实——例说高考现代文阅读简答题(一)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生普遍望而生畏,教师往往束手无策的题目。
面对现代文阅读的题目,我们提倡“简约其表,丰腴其实”。
所谓“简约其途”,就是不要陷入专业术语的死记硬背,不要钻营琐细繁复的方法策略;在解题思路上要力求简约。
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目,大致需要三个步骤:①提取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②转化信息——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③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所谓“丰腴其实”,就是要把精力集中于答题内容。
调动知识内涵和思想认识等人文积淀,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要尽可能做到确切、充分、扎实。
而要做到“确切、充分、扎实”,就不能迷信“参考答案”;要自己做答案。
举例来看。
[例1·2009年北京卷·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参考答案]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
这个“参考答案”当然距离“确切、充分、扎实”的希望相去甚远。
“‘有形’的部分”,有缺漏;“无形内涵”很粗梳,就连表述标准都不能做到统一:为什么单单“神道”有“九十九级”的修饰,“泥塑像”和“墓冢”为什么没有?“司马迁的‘天问’”,又是什么意思呀?好了,我们自己做答案。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取、转化重要信息。
①“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
司马迁祠“有形”的部分:牌坊;所负载的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司马迁令后人仰止的精神境界。
②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
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
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
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司马迁祠“有形”的部分:神道;所负载的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司马迁经受的坎坷曲折的磨难,司马迁光照后世的伟大胸怀和成就。
③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
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
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
司马迁祠“有形”的部分:梦碑;所负载的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司马迁经受的磨难为后人深深同情。
④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司马迁祠“有形”的部分:泥塑像;所负载的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司马迁在后代人心中的完美形象和不屈精神。
⑤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
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
司马迁祠“有形”的部分:墓冢;所负载的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司马迁超越众人的大智大慧。
⑥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
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
司马迁祠“有形”的部分:墓顶一柏;所负载的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司马迁不朽的扬善弃恶、愤怒不屈的精神。
至此,再连缀要点,得出我们自己的“备考答案”:本文侧重描述的司马祠的“有形”部分,以及它们各自所负载的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见下表:司马迁祠“有形”的部分所负载的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牌坊司马迁令后人仰止的精神境界神道司马迁经受的坎坷曲折的磨难和光照后世的伟大胸怀成就梦碑司马迁历经磨难为后人深深同情泥塑像司马迁在后代人心中的完美形象和不屈精神墓冢司马迁超越众人的大智大慧墓顶一柏司马迁不朽的扬善弃恶、愤怒不屈的精神简约其途,丰腴其实——例说高考现代文阅读简答题(二)发散性的题目,同样需要“简约其途,丰腴其实”。
[例2·2009年北京卷·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
[参考答案]①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②(略)不理会“参考答案”了,我们自己做答案。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取、转化重要信息。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
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
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第①小题问“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那么,是谁在读,必须关注。
“天空有雄鹰飞过”,是“雄鹰”在读。
在作者心目里,“雄鹰”应该是司马迁灵魂的化身,又是作者和天下有志追寻、效法司马迁的人们的化身。
同时,读的内容,也必须关注。
墓冢、祠院、牌坊、山门,古石坡、小桥大路,是作者此次造访司马祠踪迹的逆推,应该可以理解为此行感受的回顾和总结。
这些处所,分别呈现出圆、方、直和弧形的不同形态,合成“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应该体现着对司马迁的精神,对曲折历史与真切现实的认识与思考。
连缀要点,得出我们自己的“备考答案”:①文章最后一段摹画雄鹰俯瞰太史祠的景象,连用四个“读”字,表达出自己的胸怀和天下有志者的愿望:司马祠所展现的司马迁的精神人格如同一部揭示历史与透视现实的大书——有圆、有方、有直、有弧,值得仔细品味和深刻思考。
第②小题问“‘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虽然是一道发散性的题目,但题目明确要求“请结合原文作答”,因此,提取、转化文中重要信息,仍然是首要的步骤。
根据文本,“巨大的问号”是由圆的墓冢,方的祠院,直的牌坊和山门,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组合成的。
因此墓冢、祠院、牌坊山门、古石坡和小桥大路,它们的“有形”部分和“无形内涵”,就是我们展开思考的原点。
理清思考要点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形成连贯规范的“备考答案”。
下面是一则示例: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我许多思考。
那圆的墓冢引发我思考:刚直进言,竟惨遭宫刑,以至于死后也不能葬入祖坟,中国历史上的皇权、族权,怎么会这般严酷无情,而人们怎么就这样容受几千年?那方的祠院引发我思考:梦碑啊,泥像啊,都寄托着人们的怀念,史册留下遗憾,但历史的真实难道能够篡改吗?人们的崇敬和哀思只能这样含蓄迂曲地表达吗?那直的牌坊和山门引发我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什么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显赫的权势还是永恒的真诚和责任?处于阿谀盛行,真诚无路的境况,我当如何抉择?那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也引发我思考:那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胸怀、精神离我们是这样切近,实际上又经常被阻隔,我们应该怎样越过现实生活的小路,真诚地靠近他们?怎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些呢?是的,司马祠和他的主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生永恒的思考,永远的抉择。
简约其途,丰腴其实——例说高考现代文阅读简答题(四)[按]所谓“简约其途”,就是不要陷入专业术语的死记硬背,不要钻营琐细繁复的方法策略;在解题思路上要力求简约。
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目,大致需要三个步骤:①提取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②转化信息——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③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所谓“丰腴其实”,就是要把精力集中于答题内容。
调动知识内涵和思想认识等人文积淀,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要尽可能做到确切、充分、扎实。
而要做到“确切、充分、扎实”,就不能迷信“参考答案”;要自己做答案。
[例5·2009年全国Ⅱ卷·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首先,提取重要信息,并调动知识、能力积累,转化重要信息。
题目问“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这就需要看作者是怎样分别描叙、评论岳桦与白桦的,怎样比较二者的差异的。
首先,提取重要信息,并调动知识、能力积累,转化重要信息。
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岳桦身躯匍匐,树梢翘起。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白桦生在山下,环境优美,养尊处优,亭亭玉立,树姿优雅,备受追捧。
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岳桦长在山上,难逃绝境,充满苍茫、苍凉与沧桑。
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残酷的环境造就了岳桦倔强而壮烈的性格。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灾难之前白桦和岳桦都是幸福自由快乐的。
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
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是灾难使得岳桦改变了命运轨迹,与白桦处于迥异的处境。
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暴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白桦处在有利位置,而岳桦在绝境中选择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
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
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
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白桦明快轻松,没有岳桦的高度;灾难和命运使岳桦发生了质变,与白桦有了本质的差异,岳桦超脱了物质形态,没有了平凡与平淡,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