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并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企业兼并的动机有哪些?海尔选择兼并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企业兼并的动机有:1.追逐市场势力。2.获得多工厂经济的好处。3.消除过剩生产能力。4.利用企业生命循环中成熟阶段的优势效应。5.弥补有限理性的不足。6.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产生。7.避免讨价还价问题。8.消除下游产业投入品选择中的扭曲现象。5.改善不完全市场信息的质量。6.便于实施有利可图的价格歧视策略。7.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8.分散风险。9.降低交易成本。10.接管低效率企业。11.构造大企业。12.经营者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

兼并目标的依据: 海尔选择兼并目标很有特点:主要选择技术、设备、人才素质均优良,只是管理不善,处于休克亏损状态的企业,海尔人称之为“吃休克鱼”。海尔选择“休克鱼”是基于一下两个考虑:首先,体制不顺使效益好的企业没有被兼并的动力,真正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强联合,在国内条件尚不成熟;其次,资金匮乏,使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善是普遍的根本原因。对被兼并的企业,注入资金、技术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外部条件的优化,可指标却不能治本。因此,关键在于解决企业发展动力和经营机制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海尔选择那些硬件不错,只是管理不善的企业,用过输入海尔的管理和文化模式,可以很快使它起死回生,从休克状态苏醒,变得很有活力。

二、海尔提出吃“休克鱼”战略,这种战略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于什么情况?

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的比喻。

从国际上讲兼并分为三个阶段,当企业资本存量占主导地位、技术含量并不占先的时候,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当技术含量的地位已经超过资本作用的时候,是快鱼吃慢鱼,像微软起家并不早,但它始终技术领先,所以能很快的超过一些老牌电脑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强强联合,所谓鲨鱼吃鲨鱼,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之间兼并就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国外成功的例子只能作为参考,大鱼不能吃小鱼,也不可能吃慢鱼,更不能吃鲨鱼,在现行经济体制下活鱼是不会让你吃的,吃死鱼你会闹肚子,因此只能吃“休克鱼”。

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不行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很快就能重新活起来。

而吃“休克鱼”的理论,为海尔选择兼并对象提供了现实依据。国情决定了中国企业搞兼并重组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由于体制的原因,小鱼不觉其小,慢鱼不觉其慢,各有所倚,自得其乐,缺乏兼并重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活鱼不会

让你吃,吃死鱼你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

三、海尔在兼并后的操作上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如果你是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人员,你对他的做法有何评价?
答:海尔选择兼并的都是“休克鱼”的企业。也就是该企业硬件很好只是企业的战略。理论有问题。海尔在兼并后,注入海尔的文化模式和管理模式,使企业起死回生,重新充满活力。这种‘低成本扩张’方式作为被兼并的企业管理人员我认为海尔的做法聪明专业特使行之有效的。

第一被兼并的企业往往都是些技术人才素质.设备欠佳.因管理不善而在市场竞争中败阵的企业。海尔在兼并企业后,首先是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把他们的认识统一到海尔企业文化的目标上来,为此海尔所做出的改变企业文化的努力。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部。最为管理人员在接受了这种文化思想也会变的严谨活跃起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活力。随意的海尔的文化渗透堪称最好的救死扶伤药。
第二海尔在文化渗透以后,接着开始一系列的工作。如○1建立全质保体系奖惩制度,这些是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有章可依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2用人制度的改革变“相马式”为“赛马式”精简人员公开招聘,这些随队员管理人员造成了一些威胁,但却给企业的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3全面推行oec管理法和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革。这些是公司日常业务及各个方面都更加标准化严禁化使管理者的工作态度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将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兼并企业的管人员。我认为,海尔的做法是非常明智和科学的。它不仅是公司起死回生.充满活,也给管理人员提供机遇,公司这种展示自我的平台。这对公司和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四、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毕德士和华特曼的研究结果;“最失败的企业就是扩张方位太广的企业”,因此企业在选择入行时一定要慎重。对于海尔进入彩电.医药行业你有何看法?行业的选择标准有哪些?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行业?为什么?

1海尔进入彩电.医药行业属于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我们组认为海尔在1997年的实力,即在资金技术人才规模.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能力发展多元化战略。这里海尔选择的是不相关的多元化和相关的多元化战略.海尔实行这种战略。利用还诶现有的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等各方优势进军彩电医药既可以降低管理风险又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品牌效应。一个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便在全球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当时彩电.医药行业市场潜大市场需求量供不应求,海尔此时选择进入彩电医药行业是正确的发展战略。而且以后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在进入后肯定能取得规模优势或品牌等其他优势。
2进入行业的标准有;
1)该行业的潜力如何?是处于发展初期中期只是饱和期
2)要明确企业是选择技术相关联产品群。市场相关联产品群还是市场技术相关联的产品群。
3)要考虑进入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是否提高了以及新进入的行业能否取得规模优势或品牌等其他优势
4)看进入行业政府的干预度是低还是高,政府干预过高的行业在进入后往往受政府的约束大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3如我让我选择我会选择首先进入彩电业,因为海尔主要生产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而且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技术销售渠道.人才经验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追所以选择彩电是属于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即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相互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市场管理技巧和产品等方面积有共同或相似的特点。在进入后便可利用海尔的这些优势再者在当时我国彩电市场容量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会购买或更新新一代的彩电。这对还得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抓住了产生的品牌的效应是不可过量的所以让我选择我会进入彩电业。

五、海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加入你在世纪之交成为海尔总裁,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兼并战略?“继续”低成本扩张还是别的?

我们组认为要“强强联合”组建“联合舰队”的兼并战略。

海尔公司吃“休克鱼”的低成本扩张战略有很大的限制性。首先,作为目标公司,公司的本身的硬件不错,技术,设备,人才不错,只是因为管理不善才造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适合兼并的企业太少。再次,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尔在兼并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与政府产生一些联系。政府对兼并的干预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些对政府有很大负担的企业,政府会给预相对的政策支持,那么兼并会很顺利,而海尔在向世界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优惠条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限制,那么海尔的低成本扩张也会受到限制。

最后,由于中国文化、法律、政策与世界上有一定区别,从而海尔在向世界发展过程中会因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组建“联合舰队”这一方式,不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全资购买,只是进行控股就可以叻 ,为企业节约大量

资金,并组建“联合舰队”各企业是各自独立的,有一定的自由度,只需统一听从指挥就可以了,加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增加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组建“联合舰队”有很大的优势,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海尔在进入世界范围后。因该选择“联合舰队”的策略。

六、结合案例中的政府行为,讨论一下政府在企业兼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其一,在中介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发挥了中介替代的功能。对于企业兼并而言,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评估、咨询、策划和组织,投资银行甚至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内外投资者筹集资金,注入到需要改组和实施并购计划的企业当中。根据Greenwald和Stiglitz(1992),金融机构的核心作用在于,当资源从拥有者一方转移到高效使用者一方时,金融机构能克服信息问题。鉴于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密切联系,政府不仅掌握着对企业领导人的任免权,还能低成本的获得企业经营绩效的各种信息。对于企业兼并中的双方而言,政府的引导、干预和牵线搭桥,正是政府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了对我国弱小的中介机构体系的功能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介力量的不足。其二,政府在地区、行业间的部门协调中发挥作用。由于企业条块分割、部门所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往往带来利益上的重新调整,如纳税对象的改变,必然影响被兼并企业原来隶属政府财政收入以及主管部门的既得利益,当被兼并企业是盈利企业时,必然遭到有自身利益的各级政府以及主管部门的强烈阻碍,只靠兼并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游说”行动,很难保证兼并过程的顺利实施。兼并过程中高昂的谈判成本往往导致兼并行动的失败。若政府凭藉其行政权力和经济管理权力,以同为“系铃人”和“解铃人”的身份,从优化产业政策的原则出发,协调地区和部门间的利益关系,则能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企业兼并在跨地区、跨行业之间顺利实现。其三,政府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对企业兼并起着导向的作用。我国经济中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而全、小而散”的产业分布格局。大量的资产存量凝固在低效部门和行业上,形成资产存量的结构刚性,使资金这种稀缺资源难以流向高收益的部门和企业,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兼并使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部门的闲置资产存量流向资金短缺而又缺乏这些资产的生产能力不足的产业部门,在盘活资产存量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但是产业结构高度化不是一个市场的自发过程,需要有政府的调控和干预。在企业兼并过程中

,政府通过对短缺产业、规模经济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倾斜政策和优先原则,则必然会引导这些产业中的优势企业增强兼并动力,降低兼并成本,促进规模经济水平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最终使各产业部门健康、协调发展。其四,政府在企业兼并中保障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除了所有者(股东)之外,还包括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职工。在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对被兼并企业的职工进行安置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企业兼并、拍卖的过程中,银行债权的权益如何保障,尤其是在目前有相当多的企业通过兼并、破产等各种途径来逃避银行债权,国有银行本身状况不佳时,该问题就异常突出。另外,如何保障国有资产在兼并过程中不流失,使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正当权益在产权交易中不受侵蚀,是政府以及各界普遍并注的问题。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有足够的动力来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作为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所有者,又有防止国有资产和银行债权流失的激励。因此国有企业购并过程中的政府功能及角色定位 在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方面,政府凭着其强大信息和协调能力,通过制定、实施法规条款以及严格监督兼并过程等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在发挥着正面效应的同时,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往往会用行政性的直接干预手段影响企业兼并。不顾经济效益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式的企业兼并或联合,非但达不到改善不良企业经营状况的目的,反而拖累了优势企业。这种行政干预一方面造成产权交易的行政性垄断,无法保证企业在兼并中遵循效率原则;另一方面往往会人为规定产权流动方向,不利于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宏观效益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