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馆解说词(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革命战争馆解说词(四)
第二组各地红军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开辟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这是进军途中毛泽东起草的红4军布告。(文物)2月,红4军与江西红军独立第2、第4团在东固螺坑会师,这是当时的会师广场。(照片)至1929年6月,红4军先后取得大柏地、长汀、兴国、宁都、龙岩等战斗的胜利,使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这是龙岩战斗捷报和反映红军三渡入闽的民歌。(文物)
1929年8月至1930年1月,红4军连续打败国民党军对赣南、闽西根据地的两次“会剿”。这是红军战士告知亲人部队打了胜仗消息的家信(文物)。此后,在闽西苏区成立了红12军,在赣南苏区组建了红6军。这是红12军军长罗炳辉在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使用的毛毯。(文物)至1930年5月,赣南闽西地区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为后来形成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赣南闽西根据地红军臂章和红军奖章。(文物)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928年春至1930年夏,由湘鄂西地区起义武装形成的红军第4军、第6军和第26、第49师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创建了包括湘鄂边、洪湖、襄(阳)枣(阳)宜(城)、巴(东)兴(山)(姊)归4个地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这是湘鄂西军事委员会旧址。(照片)
这是红4军军长贺龙在湘鄂西根据地锻炼身体时使用的石锁。(文物)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领导的农民起义武装形成的红11军31师、32师、33师,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相继开辟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1930年4月,红11军改编为红1军,中共鄂豫皖边特委亦对三块苏区实施统一领导。6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遂告形成。这是红军绘制的鄂豫皖苏区形势略图。(文物)
这是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的臂章、军号。(文物)
这是红25军副军长兼74师师长徐海东在鄂豫皖根据地使用的印章。(文物)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在红4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后,留在井冈山的部分红军
及当地地方武装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为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这是参加过湘赣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部分同志在延安合影。(照片)
这是湘赣军区政治部翻印的《筹款须知》。(文物)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由平江起义武装形成的红5军,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逐步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后又以红5军一部扩编成红8军。这是湘鄂赣根据地红军使用的留声机。(文物)这是湘鄂赣军区政治部印发的教材。(文物)
这是红军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书写的标语。(照片)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由弋横起义武装发展成的江西红军独立第1团,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在独立第1团的基础上形成红10军。这是参加过该根据地斗争的同志合影。(照片)
这是红10军军旗。(文物)
这是赣东北游击队用过的部分武器。(文物)
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闽北崇安起义后形成的红军游击武装,不断发展游击战争,到1930年初,成立了闽北红军独立团。此后,闽北苏区、赣东北苏区统一由中共信江特委领导,创建了闽北革命根据地。这是关于闽北革命根据地少先队配合红军作战的报
道。(照片)
这是闽北红军学校旧址。(照片)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百色起义后成立的红7军和龙州起义后成立的红8军,在游击战争中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后在国民党军进攻下,左江根据地丧失,红8军编入红7军。这是朱德、彭德怀、陈毅与参加过左右江根据地斗争的红7军部分干部在延安合影。(照片)
这是红7军军长张云逸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使用的剃刀。(文物)
这是红7军布告和张贴的标语。(照片)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海陆丰地区起义武装与南昌起义军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2师,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在广东东江地区创建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后,广州起义军一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
4师也进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这是海丰县工农兵苏维埃大会代表合影。(照片)
这是海丰红军医院的部分用品。(文物)
1928年5月,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失利,中共东江特委率余部继续坚持斗争,创建了东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5月,东江地区的红军和编为红11军。这是东江红军图书馆旧址。(照片)
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海南岛地区琼崖起义后的武装转移至母瑞山后,组成琼崖红军独立团,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在琼崖地区陆续建立了几块革命根据地,红军也发展成为红军第一独立师。这是琼崖红军用香麻树皮自制的绷带(文物)。这是琼崖苏维埃政府布告。(照片)
陕甘边地区的游击战争
由陕甘地区的起义形成的游击武装,坚持开展游击战争,为以后陕甘革命根据地和陕甘红军的创建奠定了基础。这是群众为在山上坚持斗争的游击队领导人谢子长送饭用的瓦罐。(文物)
这是陕北红军游击队的印章。(文物)
除上述地区外,江苏的通海如泰起义和四川的川东起义武装也都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在当地建立了游击区。
红军诞生时,人数很少,装备很差,一开始就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红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就成为革命战争能否坚持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规定了红军在战争开始阶段,既不能同敌人打正规战,也不能沿袭历史上任何战争的成规。各地红军在战争实践中,创造出了一套具有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是探索新的战略战术的先导者。在红军游击战争
实践中,毛泽东、朱德把红4军的作战经验,总结概括为十六字诀(文摘)。这是1929年4月,毛泽东起草的红4军前委给中央的信,最早以文字形式阐述了十六字诀。(文物)“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红军游击战争原则最基本的内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指导原则,成为后来形成的红军全部作战原则的基础。其他各地红军通过总结自己的斗争实践,并借鉴党中央推荐的红4军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也都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游击战的战术原则,使各地游击战争不断顺利发展。
第三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在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的斗争中,红军不仅创立了一套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初步找到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后来概括的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1928年秋冬,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八角楼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文物)两篇文章中,阐明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原因及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