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汾规划的思考
经济总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二,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市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低,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不科学、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总体上,临汾仍处在较低的发展层次,仍属于山西的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攻坚克难、负重爬坡的阶段。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趋于合理。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60:36;到202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55:41。
2000年底,临汾市GDP达170.33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11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亿元,财政总收入14.9亿元,在全省11个地市中分别位居第3、4、4、5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115.2%。在中西部地区18个省、自治区219地市中,临汾市GDP、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分别位居第78、131、75位。
临汾市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三次产业比例为13.1:52.1:34.8;工业以煤炭、焦化、冶金、铸造、建材、纺织、机械为支柱,重型化特征明显,轻重比为1:9。
市域地形呈两山夹盆地分布的“凹”字形态,煤、铁等矿产蕴藏丰富。区域内地域差异明显,中部南同蒲、大运沿线为经济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密集地带,17县市(区)中平川7县市GDP 占79.9%,东西两山则贫困落后。
城市东西向架子较长,予留用地多且不规整,工业布局不够紧凑。尤其污染大的工业较分散,不能集中进行污染治理,同类的工业又无法进行协作生产。仓库数目众多,内容重复,地、市、县三级自成体系,部分特殊仓库混杂于工厂、居住用地之中。
②城市用地过大,用地比例失调。工业用地人均38m2,居住生活用地人均47.6m2,而公共绿地人均仅1.6m2,道路广场人均7.04m2。
③城市道路功能不明确;城市道路负荷不均,主要交通干道的线型和路面质量差,机动车道窄;铁路干线分割城市;城市交通管理不善。
④住宅建设速度低于人口增长速度,公建分布不均匀,项目不全,标准低。
⑤水源开采过量,环境污染严重。
规划根据临汾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物产、工业发展状况和人口规模,确定城市性质为:“临汾市是临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机械、冶金、纺织工业为主的小型工业城市。”此次规划重点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规划控制区分为汾河以东和汾河以西两片,控制区面积为170km2。河东为城市中心,河
西为工矿企业和水源地。
②规划预测1990年市区人口为15万人,用地规模为18km2,2000年市区人口为18万人,用地规模为22km2。
③确定中心城市用地向东发展,以同蒲铁路为界,将城市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主要为生活居住、商业服务和行政办公用地。东部主要为冶金、纺织、造纸等大中型工厂企业。
④城市道路采用方格网的布局形式,形成道路骨架。规划中调整道路为分类分级的布置,开辟贯通南北的货运交通干道和联系东西的生活性干道。
此次规划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诸多可行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符合临汾市当时的发展需求,但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很多问题已经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首先,从城市发展方向看,确定中心城市向东发展,并将东部定位为以冶金、纺织、造纸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区。这在当时河西已分布了众多的工矿企业,靠近大运路,运输方便,且不穿行市区,更易于建设的条件下是值得商榷的;其次,保留并发展城南工业区,使城市核心处于工业区的包围之中,对城市的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从长远来看,也不符合未来生态城市的建设;第三,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机场截至目前仍未搬迁,而且在可见的未来机场的搬迁也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Page]
从目前实施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
(1)仍有部分大型仓库位于旧城居住区内,造成不同程度的扬尘污染和交通组织上的困难。
(2)公建设施,尤其是商业金融用地度高集中于鼓楼南北街、平阳路和解放路中段两侧。
(3)住宅开发建设仍以分散的单位自发建设为主,成片的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开发建设规模仍很小。
(4)城市道路系统不合理,功能不完善,车行道断面窄,交通管理欠合理,造成了交通较为混乱、拥挤。由于长途汽车客运站位于市中心,进出车流量较大,使部分道路负荷过重。(5)缺乏城市垃圾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城内生活垃圾全部堆放于汾河滩地上,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质影响较大。
(6)铁路和临钢厂区周边缺乏防护林带,汾河、涝氵巨河沿岸缺乏生态防护绿地。
(7)旧城改造忽视公众利益,而过于顾及开发商的利益,严重破坏了旧城环境和旧城特色,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缺乏相应的地方法规和具体措施。
(8)对城中村的改建力度不大,且缺乏具体措施,不利于改善城市景观和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城中村在城市中是规划建设的集中难点问题。
(二)一九八五年调整规划(1985—1990)及评价
1.原规划简介
规划方案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1985年调整规划基于临汾的实际情况,对上版近期建设发展进行了调整。
①以南同蒲铁路和汾河为界,把市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铁路东为旧工业区,汾河西为新工业区,中部为政治、文化生活、商业贸易和科技区,简称为“三块一体”。三个区功能各异,自然划分,为编制和实施分区规划的理想前景。
②河西工业区根据矿产资源的分布及交通运输情况,结合现有厂矿企业,分三片布置,以污染工业为主。
③发挥城市绿化特点,增设公共绿地,改进道路绿化布局,使临汾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花果城。同时,针对河西工业区污染源较多的具体情况,重点搞好防护隔离林带
根据环保组织的一项调查,临汾市空气污染极度严重,当地居民如果把刚洗完的白色衣服挂到室外,等干透时,衣服已经变黑。环保组织称,由于临汾市空气污浊,在当地生活一天吸入的有毒气体,相当于抽了3包烟。临汾的污染主要源于煤矿挖掘、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污染。
能源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急速增加,自2000年以后,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长速度逐年提高,从总量上看,四年间增长了66703万吨,从增长速度来看,2000~2004,每年比上年增长都超过了13%,说明了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山西在煤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作为煤炭大省的战略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随着全球油价的攀升,煤化工行业出现升温,国内外能源产业界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山西。而临汾作为晋南的中心城市,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中乡宁县的主焦煤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丰富煤炭资源使得临汾成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也为临汾的发展带来机遇。
临汾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经探明的矿产有38种,其中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4种,在全省11个地市中名列第二。尤其是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总储量达960亿吨。2007年,全市原煤产量4766.4万吨,占全省的7.6%;生铁产量为1173.4万吨,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城市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临汾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中的能源工业,在全市工业总值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煤炭工业又是能源工业中的重中之重,从而形成了过分依赖煤炭资源的资源型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是:无论产值还是容纳的就业人数,依次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由提高到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2007底,临汾的第三产业总值达到194.3亿元,占全地区生产总值的29.51%,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34.91%,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9.06%。 由此可见,临汾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无论所创产值还是劳动力容纳量都小于中东部发达城市,成为制约临汾发展的重要因素。
2、高新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在高新技术、人才方面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不足。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就是研究和开发新科技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这个指标在国际上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小。而临汾的地方财政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与发达国家及我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更大。从研究经费来看,2003年全国的平均水平为0.7%左右,山西省为0.1%,而临汾仅为0.04%。二是人才流失、课题带走、科技人员呈现减少趋势。临汾科技队伍及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近几年流失现象较严重,科技人员呈减少态势,使本来就缺少高层次人才的队伍更加弱小。三是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①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即71%的人员在事业单位供职,生产经营一线人员严重不足。②年龄偏大,高级专业人才青黄不接,50岁以上的人占到50%以上,40岁以下的仅占约10%;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50岁以上的占到90%以上,40岁以下的仅有约1%。③重工业为主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