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五节运输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5.5《运输作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180eaaf90f76c660371a23.png)
第5节 运输作用
温故知新
1.根能从土壤里吸收什么物质? 答: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和无机盐。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答: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3.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到体外的? 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 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3.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锥形瓶
茎的木质部
叶片)
4.表述根据上述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位于木质部,木质部中有
导管,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探究新知
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甘薯
甘薯滴加碘液
问题:
1.我们食用的甘薯是它的什么器官? (根)
(茎运输有机物的结构位于树皮中的韧皮部, 韧皮部中有筛管。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 向下运输的。)
探究新知
三、导管和筛管等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观察 导管
木质部
导管
南瓜茎的导管
导管是运输水分和 无机盐的管道。位 于木质部,每根导 管由许多导管细胞 连接而成,导管细 胞均是死细胞,它 们之间的端壁上有 穿孔,形成中空的 管道。
树皮
观察 筛管
筛孔
南瓜茎的筛管
筛管是运输有 机物的管道。位于 树皮的韧皮部里, 由筛管细胞连接而 成,筛管细胞是长 形的活细胞,两个 筛管细胞之间横壁 形成筛板,上面有 筛孔。
讨论
你能说出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吗?
导管 筛管
所在部位 木质部 韧皮部
运输物质 水分和无机盐
有机物
运输方向 组成细胞
下上 上下
2.甘薯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什么? (甘薯中含有淀粉)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5.5《运输作用》课件(26张)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5.5《运输作用》课件(26张)](https://img.taocdn.com/s3/m/16f31531caaedd3383c4d3cc.png)
根吸收的水分是 通过植物的茎向 上运输到叶等器 官的。
11
导管
导管位于木质部,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 成,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 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运输水分 和无机盐。
12
观察思考:
这是从橡胶树上收集 橡胶的情景,你能发 现橡胶是从哪里流淌 出来的吗?
13
分析讨论:
木本植物的枝条中部剥除一圈树皮,一段时间 后发生如下的变化。
22
自我评价:
3、在植物的主干基部进行环割,可导致
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C )
A、失去了保护结构 B、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C、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向根运输 D、叶片无法进行蒸腾作用
23
自我评价:
4、把生长在土壤中的细嫩植物茎切断, 切口下方的断面上溢出的汁液主要是
( C)
A、细胞质和细胞液 B、细胞液和细胞间的水分 C、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 D、植物
的 ? 根 吸收的
叶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 盐吗? 根吸收的水分如 何到达叶?
茎的运输作用
2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3
思考:
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什么部分运输的? 猜想与假设:
1、茎的全部结构都参与运输。 2、茎的外侧树皮参与运输。 3、茎的内部结构参与运输。 设计实验…: … 交流: 你们组的探究方案是怎样的?
20
自我评价:
1、导管的结构特点是( B )
A、多个细胞相连,形成有板有孔的管道 B、多个死细胞相连,端壁穿孔,形成中空管道 C、由一个长形的死细胞构成 D、多个长形的活细胞构成中空管道
21
自我评价:
2、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
( A)
A、由根通过茎运输到叶和花 B、由气孔通过叶和花运输到茎 C、由茎向根和叶分别运输 D、由叶通过茎运输到根
第5节 运输作用PPT课件
![第5节 运输作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83da2d7fd5360cba1adb7a.png)
第5节 运输作用
1
树怕伤皮,
不怕伤心。
这株古杉高28
米,胸径2.19米,
虽曾被焚空树干,
但至今依然存活,
被誉为 “湖南杉
树王”。
2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澳洲的 杏仁桉,高可达156m。
世界上最粗的树是生长在
从小资料中西你西发里现岛的了一什棵么大问栗树题,?树干
4
一、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 木质部中运输
活动
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清水
稀释的红墨水
5
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叶脉无变化
叶脉变红
叶脉变红
正常枝条
正常枝条
枝条树皮被剥
清水
稀释的红墨水
6
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 浸没过稀释红墨水的枝条 枝条的横切面
7
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点 击 画 面 播 放 视 频
树为什么能长的得周这长样有5高5m大左、右粗。壮? 为什么巨杉中长间在开世美界国洞的上,一体树株积却巨最不杉大会。的死人树们是亡在生?
它的树干下部开了一个洞,可 以通过汽车,或者让四个骑马 的人并排通过。
3
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植物
的 吸收的
叶的生长需要水和无
根
机盐吗?
根吸收的水分如何到
达叶?
茎的运输作用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导管 属于什么组织? 输导组织
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
有什么功能? 贮藏营养 属于什么组织? 营养组织
30
想一想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形成层
有什么特点?具有分裂能力 是什么组织?分生组织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 木质部 , 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其作用是使茎逐年加粗。
运输作用PPT【教学课件】
![运输作用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a83b8210a6f524ccbf85d9.png)
提示:根 茎的木质部
叶
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 植物的茎向上运输到 叶等器官的。
用解剖刀分别将茎做一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和 纵切面的情况,辨别茎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插花时,我们将茎剪断后要立刻插入水中,茎的结构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茎的木质部由下而上运输。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 在木质部中运输
1.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植物的 哪个部位吸收的?
根 2.叶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吗?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又 如何到达叶?
需要 茎的运输作用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水和无机盐是通 过茎的什么部分 运输的?
实验设计
你们组的探究 方案是怎样的?
茎的全部结构都参与运输。 或茎的外侧树皮参与运输, 或茎的内部结构参与运输。
6.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 造国际 海港;坚 持绿色 发展,加大生 态环境 保护,节 约资源,坚持可 持续发 展。 7.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 了登山 路线、 午饭时 间和住 宿的地 方,非 常周到 。 8.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 像是两 截,在 山坳里 突出悬 空,上 面还长 着松树 。 10.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 树形奇 特,被 旅行家 徐霞客 称之为 奇山之 中的奇 品。
实验过程
根据实验设 计完成实验
方案实 例(见 下页)
方案示例: 叶脉无变化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枝条树皮被剥
清水
稀释的红墨水
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
浸没过稀释红墨水的枝条
枝条的横切面
讨 论:
1.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 2.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运输作用PPT课件1 北师大版优秀课件
![运输作用PPT课件1 北师大版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4c92d9844769eae109ed70.png)
方案示例:
叶脉无变化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枝条树皮被剥
清水
稀释的红墨水
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
浸没过稀释红墨水的枝条
枝条的横切面
根吸收的水分
是通过植物的茎向 上运输到叶等器官 的。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导管
导管位于木质部,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 子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 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你能说说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吗?
导管 筛管
所在部位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组成细胞
木质部 水、无机盐 下 上 韧皮部 有机物 上 下
死细胞 活细胞
俗话说,树“不
怕空心,就怕剥皮”, 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
小结:
枝瘤的形成原因
1、有机物的运输
有机物在韧皮部由上向下运输
2、筛管:位于树皮的韧皮部里,运输有机物 的结构。
插花时,我们将茎剪断后要立刻插入水 中,这是为什么?
知识拓展:
你能推测出这棵树的大致年龄吗?
小结: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茎的木质部 由下而上运输。
3、导管:位于木质部里,运输水分和无机 盐的结构。
第5节 运输作用
第2课时
我们食用甘薯是它的什么器官?
第5节 运输作用
第1课时
根? 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植物的
吸收的
叶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吗?
根吸收的水分如何到达叶?
茎的运输作用
思考:
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什么部分运输的? 猜想与假设:
1、茎的全部结构都参与运输。
七年级生物上册3.5.5运输作用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5运输作用课件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c9401c192e45361166f528.png)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第5节 运源自作用一二三
快乐预习感知
一、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1.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将 带叶 的杨树枝 条进行相应的处理,甲剥掉 树皮 ,乙不做任何处理,分别放在盛 有 稀释红墨水 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在 温暖 、
光照充足 的地方1 h。 2.用解剖刀将杨树枝分别做一横切和纵切,发现杨树茎的木__质__部__ 被染红了,从而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在 木质部 中运输的。
一
二
三
快乐预习感知
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茎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茎输导有机物的结构位于树皮中,树皮 的最里面有 韧皮 部, 韧皮 部中有运输有机物的管 道,有机物就是通过 韧皮 部的管道而运输的。
一
二
三
快乐预习感知
三、导管和筛管等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七年级生物上册3.5.5运输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5运输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c28da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7.png)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植物体内运输作用。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植物体内运输作用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知识点梳理
六、知识点梳理
1.植物体内运输系统的组成
-导管
-筛管
-细胞间隙
-韧皮部
-木质部
2.导管的功能和分布
-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分布:主要位于植物体的木质部
3.筛管的功能和分布
-功能:运输有机物
-分布:主要位于植物体的韧皮部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根吸水
-水分的运输途径:根->茎->叶
-蒸腾作用:水分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植物体内运输作用实际应用的理解。
2.作业评价
-认真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细致批改,关注学生的答题思路和答案准确性。
-点评反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点评和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优秀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运输作用》PPT下载[优秀课件资料]
![《运输作用》PPT下载[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7343ba8700abb68a982fb8e.png)
死细胞 活细胞
俗话说,树“不怕空心,
就怕剥皮”,分析一下其中 的道理。
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
小结:
枝瘤的形成原因
1、有机物的运输
有机物在韧皮部由上向下运输
2、筛管:位于树皮的韧皮部里,运输有机物 的结构。
3、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叶脉无变化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正常枝条
叶脉变红 枝条树皮被剥
清水
稀释的红墨水
你能描述观察的结果吗?
浸没过稀释红墨水的枝条
枝条的横切面
根吸收的水分
是通过植物的茎向 上运输到叶等器官 的。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导管
导管位于木质部,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 子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 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5第5节 运输作用》PPT课件 (4)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5第5节 运输作用》PPT课件 (4)](https://img.taocdn.com/s3/m/20a881d719e8b8f67c1cb96f.png)
3.实验过程:
温暖、光照充足
剥掉树皮 稀释红墨水
叶的变化 锥形瓶中水量
横切 面
清水 纵切
横切面 纵切
4.现象结论:茎内被染成红色的结构主要是_木__质__部__。_水__分__和 _无__机__盐__是在木质部中运输的。
【特别提醒】1.实验时尽量选取叶多的枝条,这样做效果明显。 2.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或者说是搭着水的“便 车”运输的。
水分、_______
无机盐
_________
自下而上
筛管
活的长形细胞,横壁上有许多
_________小__孔(筛孔)
_______
有机物
自上而下
【特别提醒】1.导管是中空的管道,属于死细胞,不能进行呼 吸作用。 2.筛管不是中空的,属于活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
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提示:树皮内韧皮部中的筛管能运输有机物,若剥掉树皮,根 得不到叶制造的有机物就会死亡。树木空心,是树木质部内部 分导管受损,树仍可利用其他导管来获得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 盐。
1.实验中必须用稀释的红墨水吗? 提示:实验中用稀释的红墨水,目的是做标记,这样能清楚地 观察到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但不一定必须用稀释的红墨 水,稀释的其他着色的墨水也可以,如蓝墨水、黑墨水都可以。
2.为什么要把材料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提示:因为温暖、光照充足的条件能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效 果明显。 3.实验结束后,为什么先将材料用清水冲洗后再用解剖刀横切 和纵切? 提示:将残留在实验材料中的红墨水冲洗掉,以免在横切和纵 切时沾染实验材料,影响实验结果。
探究主题 二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1.观察枝瘤: (1)木方质法部: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上除方约1 cm宽的一圈树皮,露 出枝__瘤_____。
《运输作用》 课件
![《运输作用》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b93827650e52ea54189836.png)
课堂练习
3.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过一段时间会
发现( )
A.切口上方有节瘤 B.切口下方有节瘤
C.枝条枯死
D.无影响
4.树皮的筛管运输的物质是( )
A.有机物
B.水和无机盐
C.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以上都不
是
5.导管位于( )
A.木质部和韧皮部 B.木质部
课堂练习 6.下列属于活细胞的是( ) A.导管细胞 B.筛管细胞 C.韧皮纤维 D.木纤维 7.保护树皮的意义是( ) A.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 B.保护木质部不被破坏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保护形成层,使树能不断长粗 8.除下列哪一项外,其余均是茎具有的功能( ) A.支持作用 B.输导作用 C.贮藏作用 D.吸收作用
木质部 2. 茎内部结构被染成红色说
明什么问题?
说明茎内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 通道 (导管) 3. 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在茎木质部 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材料
实验材料处理
甲(剥掉树皮) 乙(保留树皮)
现象
叶的变 水量变 叶的变 水量变
化
化
化
化
实验现 象
实验结 论
叶脉变 红
减少 叶脉变 红
课堂练习
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 生物界中的循环途径的是( )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 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10.从掐断的幼嫩的植物茎上可看见汁液, 它们来自于( ) A.导管 B.细胞液 C.筛管 D.水蒸气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 木质部 , 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其作用是使茎逐年加粗。
《运输作用》PPT课件赏析教学课件
![《运输作用》PPT课件赏析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1a386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b.png)
死细胞 活细胞
第5节 运输作用
活动一: 树皮
演示: 形成层
活动二:
髓
木质部
木本植物茎横切
活动一: 演示: 活动二:
第5节 运输作用
筛管
导管 维管束
玉米茎横切
第5节 运输作用
活动一: 演示: 活动二:
除茎以外,根和 叶脉内也有导管 和筛管,它们彼 此连接和贯通, 形成一个完整的 管道系统,完成 植物体运输水分、 无机盐和有机养 料的功能。
活动一:
第5节 运输作用
➢茎的哪部分变成了红色? 茎内被染成红色的结构主要是木质部。
➢茎内部分结构被染成红色说明什么问题? 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
➢水和无机盐运输的方向是什么? 由下向上
➢说出水分从瓶中到达叶片的运输途径。 瓶→茎的木质部→叶片
➢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水分和无机盐就是在木质部中运输的。
海尔蒙特(比利时)实验
1771 普利斯特利(英国)实验
1779 英格豪斯(荷兰)实验
1864 萨克斯(德国)实验
探索光合作用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原理 绿叶在光下是否合成淀粉,可用碘液进行测试。因 为在化学反应中淀粉遇碘变蓝。但是碘分子难以进入叶 的活细胞,而且叶绿体中色素的颜色会干扰碘与淀粉显 示的蓝色。因此,用煮沸的酒精杀死叶片细胞,并使叶 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碘分子浸入脱色叶片的细胞中,测 试淀粉是否存在。
第5节 运输作用
活动一: 演示:
观察枝瘤
在一株盆栽木本植 物上选取一个枝条, 用解剖刀在枝条中 部剥除约1cm宽的 一圈树皮,露出木 质部。用刀轻刮木 质部表面,然后用 少许凡士林涂抹环 切的部位。经过一 两个月后,切口上 方的树皮膨大而形 成枝瘤。
《运输作用》课件PPT
![《运输作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fcc180804d2b160a4ec0b1.png)
根? 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植物的
吸收的
叶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吗?
根吸收的水分如何到达叶?
茎的运输作用
思考:
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什么部分运输的? 猜想与假设: 1、茎的全部结构都参与运输。 2、茎的外侧树皮参与运输。 3、茎的内部结构参与运输。
……
设计实验: 交流:
你们组的探究方案是怎样的?
方案示例:
插花时,我们将茎剪断后要立刻插入水 中,这是为什么?
知识拓展:
你能推测出这棵树的大致年龄吗?
小结:
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茎的木质部 由下而上运输。
3、导管:位于木质部里,运输水分和无机 盐的结构。
我们食用甘薯是它的什么器官?
根
甘薯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什么? 埋入地下的根从何处获得的有机物?
连接而成,筛管分子是长形的活细 胞,两个筛管分之间横壁形成筛板, 上面有筛孔。运输有机物。
筛孔
叶制造的有 机物通过茎向下 运输到植物体的 其他器官。
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果的枝
条剥去一圈树皮,称为环剥,这 是为什么?
你能说说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吗?
导管 筛管
所在部位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组成细胞
木质部 水、无机盐 下 上 韧皮部 有机物 上 下
有机物的运输
观察思考:
这是从橡胶树上收 集橡胶的情景,你能发 现橡胶是从哪里流淌出 来的吗?
分析讨论:
木本植物的枝条中部剥除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 发生如下的变化。
1、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 变化。
2、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瘤 状物的原因。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 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运输作用》 说课稿
![《运输作用》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9aaf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f.png)
《运输作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输作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运输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以及有机物的运输两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运输作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认识到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同作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等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和机制还比较陌生。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知识。
然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合理的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茎中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2)说出植物茎中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3)解释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有关实验和图片,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认识到植物的运输作用对于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教学难点(1)导管和筛管的结构与功能。
(2)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运输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3.5.5 运输作用
时间:13.12.20 执教:夏丹霞审核人:刘少河复审人:刘金波
一、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物体其他部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选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
绿色植物的这种运输作用,保证了植物体各部分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本节教材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水分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导管运输的,有机物则是通过韧皮部筛管运输的,并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对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学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体的构成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提和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此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
(2)在实验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分析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茎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在以讨论为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及讲授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茎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懂得保护树皮的重要意义,并使之产生爱护树木、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3、观察导管和筛管。
五、教学过程:
输作用”。
看图,思考:水分
和无机盐是由植
物的哪个器官吸
收的。
叶的生长需
要水和无机盐
吗?根吸收的水
分如何到达叶?
茎的运输作用
活动一:结合教材第58页的图片,了解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重点讲解茎的木质部、韧皮部。
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韧皮部中有筛管,筛管由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筛管分子是长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分之间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运输有机物。
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94页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并思考讨论问题,学习可先自习对实验结果做一个猜测和总结。
清水红墨水在茎中运输
教师播放视频,注意实验的方法步骤,实验现象。
共同解决讨论题。
描述观察的结果: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茎木质部的导管。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自下而上运输的。
结合动画做实验小结: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植物的茎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等器官的。
思考:树瘤形成的原因?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
结合动画做小结: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韧皮部的筛管从上往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
练习。
导管和筛管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