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说明
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项目方案创作与构思
![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项目方案创作与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3fb80e1d6c85ec3a87c2c59f.png)
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项目方案创作与构思摘要:针对地块特点,沿场地周边构思一系列新建筑,场地核心形成花园和绿色聚会场所。
创建视觉上统一、整体的建筑形态,赋予建筑群一个新的表皮系统,表皮简洁而被赋予色彩,色彩间按色谱规律相互过渡、连续,规划市政道路下沉至地下形成地下公路与车库相连接,基础设施、停车场和道路系统向下发展使得宝贵的地产得以保留并回馈给公众。
关键词/绿色建筑表皮地下公路创新园用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两侧。
其中知春路北侧地块东临中关村东路、航天社区,南临知春路,西临中关村南三街,北临中关村南路;知春路南侧地块东邻翠宫饭店。
创新园内建筑物现状为厂房及科研办公楼,其中“中国卫通大厦”、“卫星大厦”和“534号楼”位于知春路北侧地块内是需要保留的建筑。
本项目是以国际甲级写字楼为主,结合商业、公寓和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本设计充分利用了场地的容积率,给业主提供了最高可能的投资回报。
规划采用整体化的设计手法,以底部两层商业将13栋功能各不相同的大厦连为一体,围合出一个内广场,使项目内各个位置都能获得良好的景观。
南北两侧地块以天桥相连通,遥相呼应。
整个设计是沿场地周边建设一系列新建筑,该场地的核心附一个公园般的花园和绿色聚会场所。
高层写字楼都设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两层商业基座上,所有建筑物的二层连接能够使工作休闲、娱乐和购物容纳进来,这里将容纳零售,商业和娱乐场所。
对现存建筑进行改造设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象。
沿场地北边的塔楼也设在基座上,包含了公寓大楼。
毗邻酒店的公园将容纳纪念物,标志着卫星区的历史性质-这里诞生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
南部建筑物将通过底座或广场层的桥来连接,桥可以同时连接街道上的人行道。
为了创建视觉上统一、整体的建筑形态,创新城市新的地标形象,这些大厦都赋予一个新的表皮系统,表皮采用穿孔铝板,简洁而丰富多彩,色彩间按色谱规律相互过渡、连续,这极大地丰富了和挑战了城市的视觉空间,建筑群的高度或因视觉趣味的不同儿变化,或因与现有的两个建筑的关系而各变化。
中关村科技园区各园四至范围
![中关村科技园区各园四至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b199a88bb9d528ea81c779e4.png)
中关村科技园区各园四至范围(一)海淀园中关村海淀园-东至为建材城中路、西小口路、后屯路、清河路、八达岭高速、北三环路、新街口外大街、北二环路、海淀区区界、三里河路,南至为莲花池东路,西至为东北旺苗圃西至、马连洼北路、圆明园西路、北五环路、中关村北大街路、清华西路、万泉河路、万柳东路、泉宗路、蓝靛厂小学南墙、常青路、常润路、杏石口路、西四环北路、坂井路、远大东路、石佛寺北侧路、蓝靛厂南路、半壁店铁路、玉泉路,北至为后厂村路(软件园北侧路)、京包高速路、安宁庄路、建材城西路。
共计112.24平方公里。
中关村海淀园文化教育基地-东至规划温北路,南至文化教育基地规划B区南侧路,西至市区铁路西北环线,北至文化教育基地北侧路。
共计3.08平方公里中关村海淀园环保园-东至稻香湖东路,南至京密引水渠,西至温阳路,北至北清路。
共计3.27平方公里中关村海淀园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东至周家巷排水沟,南至北清路,西至苏三四村排水沟,北至规划玉河南路。
共计2.82平方公里中关村海淀园永丰产业基地-东至永泽南路、永泽北路,南至永丰西路,西至永澄南路、永澄北路,北至丰润中路、丰润东路。
共计2.82平方公里中关村海淀园航天城-东至航天城东至,南至邓庄南路,西至永泽南路,北至北清路。
共计1.86平方公里中关村海淀园苏家坨Ⅰ-东至北安河路,南至七王坟路,西至市区铁路西北环线,北至七王坟北路。
共计0.32平方公里中关村海淀园苏家坨Ⅱ-东至沙涧河、温阳路,南至聂各庄东路,西至前沙涧小学现状西至、苏家坨西路,北至前沙涧构件厂现状北至、前沙涧村现状鱼塘北至。
共计0.73平方公里中关村海淀园温泉Ⅰ-东至温阳路,南至辛庄村现状鱼塘北至,西至辛庄村现状西至,北至北清路。
共计0.43平方公里中关村海淀园温泉Ⅱ-东至市卫生干部培训中心现状西至,南至温泉路,西至温阳路,北至温北路。
共计0.97平方公里中关村海淀园温泉Ⅲ-东至北京百亭鱼乐园东至,南至京密引水渠,西至稻香湖东路,北至东埠头路。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https://img.taocdn.com/s3/m/89896822915f804d2b16c150.png)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LOGY I N DUS TRY OF IN 6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从1992年开始起步建设,2001年4月被北京市相关部门认定成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002年6月,经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启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2003年7月,顺利通过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验收,同年10月得到国家大学科技园授牌。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各种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突出学校国防技术特色,开拓为国防工业发展的产学研新模式,拓展军民两用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同时在信息技术、车辆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研究方向聚集了企业群体,与学校优势学科形成了互动,促进了学校学科发展。
目前,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已经建有园区面积10万多平方米,学校已经投入建设资金逾3亿元,社会投入2亿多元。
科技园先后吸引入园企业达300余家,累计吸引项目300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纯电动汽车产业化项目等国家项目以及30多个省部级科技项目。
目前在园企业180余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5亿元。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已经形成了由园区内的政府部门、社会各类机构、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组成的一个比较完备的创新支撑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C E C E ECH CH A19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授牌仪式孵化器签约仪式车辆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仪式体育馆海淀科技大厦北京理工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97 C E C E EC H CH A中国科技产业S I N&T N O LOG Y I N DU S TR Y O F IN。
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研究
![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1d6e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2.png)
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研究
首先,中关村科技园区需要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
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孵化器等可以被划分到一起,以方便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
还需要规划创新所需的办公、实验、制造等地,以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
其次,中关村科技园区需要注重绿色环保建设。
在空间布局中,要开
发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提高空
气质量。
此外,还需建设各类绿色建筑,如智能节能建筑、太阳能利用建
筑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需要考虑交通规划。
园区内应布置便捷的交通
路网,方便人们在园区内的移动。
此外,还应建设停车场、自行车道等设施,以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和减少私家车使用。
此外,中关村科技园区还需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这些设施包
括食堂、宿舍、医院、学校、公共图书馆等,为园区内的居民和工作人员
提供便利。
此外,还需考虑公共设施的容量和供应,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最后,中关村科技园区还需要注重创新功能。
要创新空间布局,提供
独特的办公环境,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此外,还需要鼓励科技企业
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
虑科技创新、绿色环保、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
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助力中国高
科技产业的发展。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016e8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9.png)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前言中关村科学城是指“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线,东至京藏高速和新街口外大街,南至西北二环、西外大街和紫竹院路,西至西三环、苏州街和万泉河快速路,北至北五环及小营西路以南”的区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
自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这一区域布局建设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和清华、北大、人大等高等院校以来,从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文教区”到改革开放催生的“电子一条街”,从1988年国家第一个“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国家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到2009年国家批复建设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始终高举创新旗帜,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逐步确立了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龙头地位。
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按照国家对中关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要求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若干意见》等对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释放中关村科学城创新活力,特编制《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建国60多年来,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始终站在我国科技创新最前沿,秉承创新创业精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的核心,践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融入全球发展格局,在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这个重大命题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标杆,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积淀形成了催人奋进的中关村创新精神。
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孕育了“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丰富了“科学民主,与时俱进”理念,形成了“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和“依靠科技创造财富”的价值观,构成了中关村创新精神的核心内容。
最新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fcd603b4daa58da1114a0e.png)
目录1. 项目情况简介 (2)2. 合作条件 (4)3.项目经济分析 (5)一期分析 (5)二期分析 (12)三期分析 (18)4、结论 (21)5. 附件 (21)一.项目情况简介1.1项目地理位置及区域交通状况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地处北京市市区北部、北京理工大学南校区,总用地面积51946平方米,园区东临新街口外大街,西至文慧园北路,南通文慧园路,北依学院南路,交通便捷,出入方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园区位于北京海淀高科技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腹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周边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政金融大学等著名高校。
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数万人,人才技术优势十分明显,有良好的文化科技氛围。
园区基础设施发达,科技、教育、文化、体育、金融、旅游等现代化城市功能完备,其良好的社区环境,对科技人员有强大的吸引力。
1.2项目规划项目占地面积为51964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0.212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5.584万平米:其中:办公楼20370平米实验楼5028平米公寓式办公46150平米交流展示用房9416平米孵化大厦40398平米专家大厦32154平米展览中心1260平米附属用房325平米保留建筑734平米地下建筑面积4.63万平米:其中:设备用房9226平米办公辅助5021平米车库(含人防)32038平米总停车位1250辆其中:地上停车位73辆地下停车位1177辆,地上建筑层数为2 18层地下建筑层数为1—3层建筑高度为12.50---60.00米绿化率35%容积率 3.0项目分三期开发:一期为:孵化大厦经济技术指标如下:总建筑面积:54260平米地上建筑面积:40398平米地下建筑面积:13862平米总停车位:323辆,地下298辆、地上25辆地上建筑层数:2—15层地下建筑层数:3层建筑高度:12.5—60.0米二期、三期如下图所示:目前已取得各项立项批复和设计图纸,近期可完成拆迁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说明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71afd5f6f1aff00bed51e89.png)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项目名称: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招标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公司成果完成时间:2009年7月目录1.项目分析001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2规划围与现状分析1.3规划目标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1.1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前期概况自1992年起,北京理工大学与当时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合作建设学校周边产业开发区,共同投资三亿多元建设了三座大厦(理工科技大厦、海淀科技大厦、理工国家教育交流中心),形成了科技园周边产业开发区的主体建筑。
目前科技园周边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00亩,已开发建成近 10 万平方米建筑物。
理工科技大厦建筑面积32083平方米,用于中小企业创业,具有中小型科技企业办公良好环境,地理位置优势突出。
海淀科技大厦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园办公大楼。
理工国际教育交流大厦建筑面积19956平方米,大厦有入驻企业办公场地,北京理工科技集团总部设在大厦六层,大厦设有用于企业交流、学术会议、信息发布等报告厅、会议室,三星级客房和中西餐厅等服务设施。
理工科技大厦海淀科技大厦理工国际教育交流大厦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1.2项目区位与规模区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校区东邻中关村南大街,南接魏公村路,西毗桥街,北跨北三环路,与友谊宾馆接壤,处在北京海淀区文化城、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中心地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项目位于学校中关村校区西部(戊区),西三环北路与北三环西路交叉口,南与5、6大学生公寓隔校园道路相望,北至校园北路向西延长线,西临西三环,东至校园西路。
占地面积与建设规模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项目占地面积73亩(约4.9万平方米),地块呈南北向直角梯形(南端顶边176米,北端底边209米,南北长255米)。
中关村创新园策划
![中关村创新园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abe94246fad6195f312ba67c.png)
(五)平台建设
对产业平台作了调研
1 、主导产业相关的硬件平台
已有的平台:
– 集成电路设计的硬件平台主要是 IP 核, EDA, MPW 服务以及设计方案。 – 3 G 硬件平台包括两部分,即空中接口部分和网络部分空中接口部分主要
包括基带信号处理和如果信号处理;网络部分主要是如何实现基站 (或 NodeB) ,基站控制器 (或共和党员全国委员会) 及核心网的数据传输。 2006 年中关村正在申报的平台支持项目有中关村集成电路通用分析平台、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无线宽带接入应用示范网 工程等
二、中关村创新园开发进展
(一)征地
1、 2005 年年底,在区委、区政府、各委办局及苏家坨镇的 大力支持下,完成了 248.8 公顷产业用地的征地工作,目 前正在办理缴费过程中同农民签署了全部用地的征地补偿 协议
2、创新园 范围内农民地上种植物的补偿已完成大部分, 非居 住类建筑物的拆除在进行中,已收回部分影响园区本年度 建设计划的部分房屋和鱼塘
① 供电规划已审批完毕 ② 雨水、污水、中水规划正内部审核 ③ 园区河道治理工程规划已完成 ④ 有线电视规划正在进行
2、园区道路的定线成果已完成,道路设计正在进行中。 主环路勘测报 告已完成,五月份可取得开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并开工
3、园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在供电、通讯方面,特别强调了强调双路要求, 保证高科技企业的要求;在景观规划方面,强调了本底资源利用、 蜂巢理念等,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园区。
– 中星微(集成电路),联通( 3 G ),集成电路园(集成电路), 密安公司(信息安全), 仁创公司(自主创新企业)、中石油等十 余家企业
2、重点招商对象
名称
北京华虹IC设 计有限责任公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7020a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7.png)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21•【字号】丰政发〔2022〕8号•【施行日期】2022.0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现将《“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2022年2月21日“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回顾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三五”丰台园发展回顾1.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2.支柱产业形成核心优势,新兴产业发力趋势明显3.创新要素聚集能力强化,双创活力带动作用显现4.科技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创新能力活力显著增强5.开发建设进程稳步推进,空间设施品质大幅改善6.企业服务能力全面升级,营商环境体系不断优化(二)把握“十四五”时期发展新形势1.丰台园需要在政策利好的战略支撑中谋划发展新思路2.丰台园需要在扩大内需的发展格局中捕捉发展新机遇3.丰台园需要在中关村统筹发展布局中满足发展新要求4.丰台园需要在丰台发展上台阶过程中担负发展新使命第二章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第三章主要任务(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打造两大千亿产业集群2.全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3.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二)加大创新资源汇聚力度,植厚创新创业生态沃土1.加速金融要素资源聚集,强化资本驱动创新2.聚焦硬性科创平台打造,夯实科技创新基础3.推进硬核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创新孵化质量4.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双创效率5.加速创新人才高地构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三)深化对外开放对内协同,提升园区综合发展能级1.大力实施“引进来”工程2.支持园区企业“走出去”3.强化多维度协同发展(四)优化全域产业空间布局,大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1.探索体制机制与开发模式创新2.推进场所营造与智慧园区建设3.着力构建“2+N”创新空间格局(五)“两区”建设激发开放活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1.加大政策创新保障力度2.提升企业发展服务能力3.打响园区科技创新品牌4.强化园区招商能力建设5.加强两级人才服务保障第四章组织与保障(一)创新体制机制(二)协同政策引导(三)严格准入标准(四)统筹规划实施(五)强化人才支持第一章发展回顾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三五”丰台园发展回顾“十三五”期间,丰台园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园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聚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丰台区新时期战略定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质量、产业质量、创新质量、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中关村科技园区总体规划1
![中关村科技园区总体规划1](https://img.taocdn.com/s3/m/83148da0f524ccbff1218416.png)
规划研究范围近400平方公里,科技园区与城市建设区交叉融 合,规划研究难度很大。其中,既有科技园区的新建社区,也有属 于各大学、研究院的科技园,也有非科技用地。规划在统筹多方发 展需求的基础上,在编制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公共设施 科研院校 市政设施 对外交通 其它建设用地 绿化用地 水面 中心区边界 核心区边界
城市画刊
[City pictorial]
后续工作
根据本规划,又陆续完成了多个专业园区的规划研究工作。其中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 件园、生命科学园、永丰产业基地等项目已建设。此外,北清路、学院路等 12 条新建、改 造道路工程已经完成,小月亮河、万泉河水系治理工程和一批绿化建设项目也相继完成,园 区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103
城市画刊
[City pictorial]
生命科学园二期规划总平面图(资料图片)
软件园规划总平面图(资料图片)
中关村西区规划总平面图(资料图片)
中关村西区(资料图片)
104
中关村海淀园中心区用地规划 pictorial]
风景区 农业地区 绿色保护走廊 水体
海淀区北部地区景观环境空间结构分析图
海淀区北部地区用地规划图
102
城镇居住用地 高级住宅用地 行政办公 公共设施 科技园产业用地 教育科研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村庄居住用地 乡镇企业 市政设施 对外交通 隔离绿地 公共绿地 农业用地 林地 绿带 河湖水面 乡界 规划范围
规划全面统筹、以人为本,充分考 虑生态环境和文物保护的要求,保证园 区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突出信息网 络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重要性,营建园区 完善的服务支持系统,将传统城市规划 与新型信息网络产业规划相结合。 100
高技术中心设计的场所性 ――以中关村西区规划方案为例
![高技术中心设计的场所性 ――以中关村西区规划方案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2f029de5022aaea998f0f47.png)
高技术中心设计的场所性――以中关村西区规划方案为例俞孔坚摘要:设计的场所性在于揭示场所的精神,认同于场地的自然与文化现象,与场所的空间结构和秩序对话。
如何使高技术中心的设计具有场所性是一个富有意义和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本文从解读中关村西区的场所特征着手,探讨如何在总体建筑布局和空间设计上回应场所的特征,特别提出对以三条线(风景线、文脉线、和知识线)的回应及以古树点阵为参照座标的建筑与空间布局。
关键词:场所性、场地设计、中关村、高技术中心、科技园Abstract:The meaning or placeness of a design lies in its visualizing the spirit of the place, in its identity with the cultural and natural phenomenon and in its orientation within the pattern and order of the place. It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have technopole designed with placeness. Using the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design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spirit of the place designed the new science park in ways so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place can be visualized. The design especially responded to three links existing with the site: the scenic link,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 link and the intellectual link. The old trees in the sites are used as reference coordinates for the allocation of buildings and open spaces.Key Words: Placeness site planning, Zhongguancun, technopoles, science park本方案在中关村西区规划国际竞标中获三等奖(一等奖空缺)。
2013年军转:北京市建设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在理工大学开工 总投资12亿元
![2013年军转:北京市建设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在理工大学开工 总投资12亿元](https://img.taocdn.com/s3/m/5081142a2f60ddccda38a0df.png)
军转干考试 1
2013年军转:北京市建设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在理工大学开工 总投资12亿元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部安置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定位为新型国防科技产业孵化中心的中关村国防科技园,日前在北京理工大学开工建设。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北京市领导赵凤桐、苟仲文出席开工仪式。
中关村国防科技园是中关村科学城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北京理工大学主校区西区,总建筑面积近24万平方米,主要服务于国防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和产业化。
工程建设采取北京理工大学出土地、中关村发展集团出资金的新型载体建设方式,总投资12亿元。
园区建成后,大部分将用于大学及国防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其中约2.2万平方米研发办公楼用于引进重大项目,吸引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领域企业和项目入驻,推进国防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杨学山在开工仪式上指出,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关村国防科技园的地理优势明显,今后将有助于国防科技产业的转化,成为人才培育基地、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基地,也是首都发展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信部将与北京市密切配合,推进项目建设。
苟仲文说,这次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合作,是很好的校企合作示范。
我们要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促进示范区产业规划和布局的落地;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a551b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6.png)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一、发展愿景二、发展目标1.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和创新环境,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服务,吸引和留住全球顶级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
2.培育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3.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4.实现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并带动中关村科学城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发展重点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创新环境。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科研和创新环境。
包括建设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实验室、技术服务中心等,提供先进的研究设备和技术支持。
同时,要发展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孵化和创新支持。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
通过建设优秀的科研机构、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科研资金投入等方式,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来中关村科学城工作和创新。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创业。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通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平台,加强科技成果的评估和推广,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同时,要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4.加强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
四、发展措施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2.强化科研机构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职称评定机制等方式,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科研合力。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中关村科学城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北大科技园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北大科技园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1ad96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d.png)
北大科技园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北大科技园是北大创业园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是北大科创集聚和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
为了推动北大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北大科技园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1.背景介绍北大科技园位于中关村科学城,是北大创业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科技园依托北大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致力于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随着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和北大创业园的发展,北大科技园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因此,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对于推动北大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愿景与使命北大科技园的愿景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为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
我们的使命是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创新相结合,培养和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战略目标基于北大科技园的愿景和使命,制定以下战略目标:(1)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和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的相互融合和提升。
(2)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全球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培养和吸引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为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4)加强国际化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引进国际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加强与国际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北大科技园的国际影响力。
4.发展策略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北大科技园将采取以下发展策略:(2)打造创业孵化与加速器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提供创业培训、导师指导、投融资对接等全方位支持,帮助初创企业从种子期快速成长为高成长企业。
(3)构建开放创新平台:建立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共享办公空间、创业资源共享、创新资源对接等服务,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个协同合作、共同创新的环境。
(4)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与北大学院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研究
![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c93b0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6.png)
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研究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研究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也是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区。
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园区产业发展和人才聚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围绕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展开研究。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中关村科技园区始建于198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科技为主题的园区,被誉为“中国硅谷”。
发展初期,科技园区以引进引智为先导,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优秀科技企业进驻,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汇聚。
1990 年代,中关村科技园区进入了规模扩张期。
政府开始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大力支持企业的创新研发,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的落户,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2000 年代,中关村科技园区进入了深度发展期。
政府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创新之都”。
园区注重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融合,推进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和转化。
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特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园区规划和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文环境和社会公益功能的建设。
园区内设有公共设施齐全、便利性高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功能区,为园区内居民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2.产学研融合的空间布局园区内大量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形成了以科研、教育、创新为主的产学研融合模式,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3.高效的交通通道和公共交通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交通状况得到了较好的优化和改善,园区内设有高效的交通通道和公共交通系统,有利于园区内人员和物资的快速流通。
4.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均衡中关村科技园区吸引了大量高端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的进驻,形成了产业集聚的极大优势。
同时,园区内企业的空间分布比较均衡,集聚效应和区域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三、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中关村科技园区尚存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如路网不顺畅、电力供应不稳定等。
中关村科技园区(Z-Park)
![中关村科技园区(Z-Park)](https://img.taocdn.com/s3/m/6ce41e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7.png)
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创 新和产业合作,实现优势 互补、互利共赢。
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参与国际科技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 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挑战。
吸引国际创新人才
优化人才政策,吸引和培 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 力的高端人才。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机构 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 转化和商业化应用,提升 园区产业竞争力。
投融资政策
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为园区内企业 提供股权融资、贷款担保、知识产权质 押等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金融服务与创新投资
1 2 3
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
中关村集聚了大量的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机构, 为企业提供早期和成长阶段的融资支持,助力创 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科技银行与科技保险
设立科技银行和科技保险机构,为园区内企业提 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和保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和成果转化。
滴滴出行
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提供出 租车、专车、共享单车等多种 出行方式。
重点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
在中关村设立多个研 究所,涉及物理、化 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清华大学
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 学,拥有多个国家重 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 学,在生命科学、信 息科学等领域有突出 贡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政策层面进行了诸多先 行先试的探索,为全国科技创新政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01
产业集聚效应
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高新
技术产业集群,对周边区域产生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BIM在大型办公建筑项目施工图设计及工地服务阶段的应用——以中关村国防科技园项目为例
![BIM在大型办公建筑项目施工图设计及工地服务阶段的应用——以中关村国防科技园项目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3ef79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6.png)
BIM在大型办公建筑项目施工图设计及工地服务阶段的应用——以中关村国防科技园项目为例杨曦【摘要】介绍中关村国防科技园项目在施工图设计及工地服务阶段应用BIM情况,结合项目特点和传统出图要求,将Revit、CAD及Sketch Up等软件灵活组合应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目标.【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9(026)002【总页数】3页(P150-152)【关键词】大型办公建筑;BIM;施工;工地服务【作者】杨曦【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正文语种】中文1 项目概况及设计难点中关村国防科技园项目位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西区,西邻西三环北路,北至校园北路,东至校园西路,南邻学生公寓5,6号楼,总建设用地面积4.65hm2,总建筑面积23.8万m2,分为 A、B、C、D、E、F、G 共 7 个单体建筑,建筑控制高度 60~80m(见图1)。
图1 中关村国防科技园效果面对如此规模的建筑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设计难点。
比如,项目地块存在航空限高,如何在有限的层高内尽可能加大房间的净高;整个项目各类机房众多,如何才能准确合理地控制机房面积,减少面积浪费;A座的体型变化较大,如何进行超限计算以及设计;甲方要求B座单体建筑满足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如何实现;这时就需要发挥BIM三维可视化及信息数据强大的优势,各专业协同设计,最后既得到了精准的数据,又节省了大量时间。
下面重点介绍如何在施工图设计及工地服务阶段应用BIM。
2 施工图设计阶段2.1 准备工作1)样板文件本项目是在公司提供的样板文件上进行的修改补充,重点对标注样式、文字样式、线型线宽线样式等进行修改深化,使其更加接近二维出图时期的图则规范,也更加便于今后CAD与Revit软件互相关联。
2)族除样板文件外,还需要针对本项目的情况提前或随时定制各种需要的族库文件,本项目大部分使用的是Revit软件自带及公司族库里的族。
中关村延庆园新城园区设计
![中关村延庆园新城园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aeacc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e.png)
中关村延庆园新城园区设计介绍中关村延庆园新城园区是北京市延庆区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科技创新园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该园区的设计。
1. 园区定位中关村延庆园新城园区定位为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旨在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 建设规划2.1 园区规模中关村延庆园新城园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计划建设办公楼、研发中心、创客空间等配套设施。
2.2 园区布局园区分为核心区和配套区两部分。
核心区为高科技企业集聚区,配套区为服务设施区。
2.3 建筑风格园区建筑风格以现代科技为主导,注重创新和环保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
3. 设施建设3.1 办公楼园区将建设多栋现代化办公楼,提供高标准的办公环境和设施,满足企业的办公需求。
3.2 研发中心园区将设立研发中心,提供高端科研设备和技术支持,吸引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
3.3 创客空间园区将建设创客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孵化服务和资源支持,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3.4 公共设施园区将建设公共设施,包括餐饮、商店、健身房等,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娱乐条件。
4. 交通配套4.1 公共交通园区将与延庆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对接,提供公交线路和地铁站点,方便员工和访客的出行。
4.2 道路建设园区将修建宽敞的道路网络,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和便利。
4.3 停车设施园区将建设大型停车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题。
5. 产业支持5.1 创新服务园区将提供创新服务,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市场推广等,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
5.2 人才培养园区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
5.3 资金支持园区将设立创新基金,为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发展壮大。
5.4 政策支持园区将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园区投资和发展。
结论中关村延庆园新城园区的设计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园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项目名称: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设计招标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公司成果完成时间:2009年7月目录1.项目分析001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2规划围与现状分析1.3规划目标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1.1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前期概况自1992年起,北京理工大学与当时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合作建设学校周边产业开发区,共同投资三亿多元建设了三座大厦(理工科技大厦、海淀科技大厦、理工国家教育交流中心),形成了科技园周边产业开发区的主体建筑。
目前科技园周边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00亩,已开发建成近 10 万平方米建筑物。
理工科技大厦建筑面积32083平方米,用于中小企业创业,具有中小型科技企业办公良好环境,地理位置优势突出。
海淀科技大厦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园办公大楼。
理工国际教育交流大厦建筑面积19956平方米,大厦有入驻企业办公场地,北京理工科技集团总部设在大厦六层,大厦设有用于企业交流、学术会议、信息发布等报告厅、会议室,三星级客房和中西餐厅等服务设施。
理工科技大厦海淀科技大厦理工国际教育交流大厦1.项目分析1.1规划背景1.1.2项目区位与规模区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校区东邻中关村南大街,南接魏公村路,西毗桥街,北跨北三环路,与友谊宾馆接壤,处在北京海淀区文化城、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中心地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项目位于学校中关村校区西部(戊区),西三环北路与北三环西路交叉口,南与5、6大学生公寓隔校园道路相望,北至校园北路向西延长线,西临西三环,东至校园西路。
占地面积与建设规模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防科技园规划项目占地面积73亩(约4.9万平方米),地块呈南北向直角梯形(南端顶边176米,北端底边209米,南北长255米)。
本项目用地性质为教学科研用地,拟规划建设规模为:规划容积率4.2,控制高度80米,建筑密度30,绿地率35,地上建筑物规模20万平方米。
项目在北京市的区位项目在理工大学的区位1.项目分析1.2规划围与现状分析规划围项目地处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西部,南至5、6大学生公寓北侧,北至校园北路向西延长线,东至校园西路西,西至西三环。
周边现状分析项目地理位置重要,主要考虑如下周边现状:第一,项目处于西三环北路与北三环西路交口,重要临街面面向三环,对将来建成的建筑外立面形象要求较高。
第二,项目与武警总部大楼和北京电视台办公楼隔三环相望。
第三,考虑项目本身与校园主楼的相互关系。
综上,设计时需要从各个角度,各个高度都推敲科技园区建筑的形体关系,才能满足周边环境的需要。
1.项目分析1.2规划围与现状分析校园轴线分析分析北京理工大学校园总体布局,本次规划项目处于学校大门——主楼——体育场的轴线尽端上,规划中应充分加以考虑。
项目地块本身应具有节点性,作为该轴线的收尾。
校园建筑肌理分析对建筑与校园用地进行肌理分析发现,校区建筑大部分为南北向建设且建筑体量较小,在下一步的设计中,建筑体量的设计需参考校园现状予以考虑。
提倡和鼓励以维持现有肌理,不破坏校园结构为主的设计思路。
1.项目分析1.2规划围与现状分析校园已有建筑分析对项目进行实地踏勘中我们发现,校园建筑色彩偏向浅色,大部分以白色或浅灰色调为主,此结论将对下一步的设计进行指导。
白色调和浅灰色调对科技园区也是非常好的搭配和选择。
学校公共空间分析对学校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校园公共空间主要包括路边绿地、楼前广场和体育场地,公共空间类型单一,缺乏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
可以利用本次项目,为北理工校园创造和提供一处有特色,高品质的开放空间。
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2案例分析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1.1科技工业园的兴起与大学科技园的出现对科技工业园的早期认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多数对于科技工业园的认识是这样的:科技工业园“首先是在临近学术、科研开发单位的地方,进行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的建设活动,它为高技术产业提供高品质的建筑单元和高品质的环境条件”。
科技工业园是“政府、企业和大学规划设计出的一种良好的区位环境,来促进科学和工业之间的联系、孵化或吸引高技术企业,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转移的场所”。
这些定义均强调了科技工业园区应具有一定的区位和高质量的环境,能够通过提供良好的场所,从而促进进行高科技研究开发与生产的企业的相互联系。
但它们也都有片面性,它们只强调了科技工业园的区位和建设的表卖弄形态,认为只要有好的区位,有诸多因素的加入就自然会有创新的出现和产业的聚集,这种观点现在被证明是一种偏见。
英国科学园区协会和国际科学园区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所下的定义开始突出强调科技工业园的性质与功能,认为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与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具有正式的、运作上的联系、第二,意图鼓励区知识密集型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具有积极鼓励技术与商务技能在区企业间转换的管理功能。
科技工业园—产业发展的综合体它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目的,在科研力量较为集中的区域开辟一处环境优雅的地方,集中风险资本、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是经过规划建设的科学和工业综合体,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
世界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与启示紧紧依靠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和重点研究机构第一,知识创新,包括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第二,人才培养,包括大学本身的教学和对科技工业园的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他每年向硅谷输送大量毕业生,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当地公司的科研课题。
同时将大学的课堂向当地公司的工程师开放,鼓励他们到斯坦福大学来进修研究生课程。
第三,大学可以直接承担企业的角色,支持将自身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投资和商业风险的网络中。
最明显的例子是像斯坦福大学或剑桥大学那样,由大学自己建立科技工业园。
发挥协同作用,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这种机制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
因为科技创新首先来自人的思维创新,然后才能进行新思维的物质验证实践。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工业园中,科技创新的利益主体是个体或集合为群体的人。
而科技工业园使这些人汇聚,并为他们提供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1.1科技工业园的兴起与大学科技园的出现这种机制的外围是一个推动创新的大环境。
包括提供优惠的信息、场地、资金,以降低启动的阻力;提供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渠道,以实现创新成果的价值兑现。
开放的环境和宽松的政策大多科技工业园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向入园者提供开放的环境和宽松的政策。
如在新竹科学工业园里,企业可以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因此园区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学人员和外国公司的投资,从而造就了一大批高科技公司。
良好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如在交通方面,高技术产业不像传统产业那样消耗大量的原材料,产品也往往体积不大,因而对交通的要求是快速、方便。
通讯条件的好坏对于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特别是快速、大容量、网络化的通讯媒体更是必不可少的;在能源供应方面,它要求洁净可靠;在供水方面,它对于水质的要求比传统产业要苛刻的多。
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1.2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组成“孵化器”或“创业园”“孵化器”是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为新产品和小型企业诞生与成长提供帮助的组织形式,是通过实施指导性管理、提供综合性服务,为科技型小型企业的起步和发展提供局部优化环境的中介实体。
其服务容包括:为项目发起提供活动场所;加强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新兴小型企业之间的联系;从法律、技术、财务和商务等方面给小型企业以帮助;为被孵化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等。
国外有研究资料表明,创新企业如果没有接受“孵化”,其成功率仅约2,而进入“孵化器”的企业的成功率则高达70。
我国“孵化器”的典型代表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是吸收外国“孵化器”的做法并结合中国国情创立的。
目前,大学科技园中的创业园一般都是由科技园与当地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合办的。
研发与产业区高科技研究与产品开发,实验室、实验楼占的空间不一定很大,但它对附属服务设计的要求较高,如计算机房、图书信息中心、会议办公用房、辅助车间、仓库等,要求建造得紧凑、方便。
同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研发所占的比例高于一般的科技工业园,因而在占地上应有一定的规模。
研发类建筑宜布置于园区中比较安静、稳定的地块,以形成良好的、市域脑力工作的大环境。
对于校园周边的园区,应该使研发区尽量靠近校园部,以方便二者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贸易与管理服务用房贸易是企业面对市场的重要产业活动,是研发、生产与市场的沟通桥梁。
他对建筑用地的要求很灵活,既能与科研事业相结合,又能与生产活动相结合,但更适合成规模地集中建设,形成有相当影响力的科技贸易与科技信息中心。
其用地也适于选择在园区与城市干道相交汇的外围部分。
这样既可以起到较好的标志作用,也便于发挥社会效益。
管理与服务类建筑是大学科技园中枢,里面容乃着科技园的管理机构、负责建设和提供各种服务、业务支持的机构、企业,例如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科技信息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公共信息平台、园区的物业服务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会展中心等。
他们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环境保障。
在布局上宜在园区的中心区位,作为园区整个空间的控制要点:也可与贸易用房结合布置,成为塑造园区形象的重要元素。
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大学科技园的从业人员大多具有年轻、收入高、从事脑力劳动、需要交流等特2.相关研究2.1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2.1.2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组成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大学科技园中要设置相应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其中包括体育休闲设施、文化活动设施、餐饮娱乐设施等多项配套服务容。
这些容所占的比例视园区的周围环境和规模而定。
在大城市中的科技园,周围的城市娱乐与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可以依托城市的现有资源,所以园服务设施的比例可以小一些。
园区的用地比较大,因此,园区自身配套的服务设施一般比较齐全。
例如东大软件园就有俱乐部、游泳馆、高尔夫球场等多种设施。
在配套设施中,比较特设的是交流空间。
在大学科技园中创造交流空间十分必要,它可以使一家餐馆、一间酒吧、一个茶室,也可能是走廊里的一个较大的空间或是楼梯转角的一个沙发。
大学科技园在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创造交流的可能性。
住宅住宅一般只出现在建于郊区的大学科技园中,期目的是为远离市区的员工提供住房,有的也带有一定的房地产开发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