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现状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现状与发展

内容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即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技术援助,其对于开拓新中国外交、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我国对对外援助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加以完善,由此开拓了我国对外援助的新局面。以下将从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现状中,援助特点,援助方式,以及对外经济援助存在的问题,对外经济援助发展的意义。

关键字:对外经济援助方式对外经济援助特点对外经济援助意义存在问题

一、对外经济援助方式

(一)、传统援助方式

中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最早是从提供一般物资开始的,之后逐步增加

了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和派遣医疗队。至今,这四种传统援助方式在我国对

外援助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1、成套项目

成套项目是我国独具特色、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援助方式,主要由我国企业帮

助受援国建设生产和民用领域的工程项目。1954年,我国开始向越南和朝鲜提

供成套目援助,帮助两国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公路、港口、桥梁和市政交通

等设施。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

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

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至今,成套项目援助在我国对外援助支出中依然占据相

当比重,约占40%左右。

2、一般物资

1950年,为帮助朝鲜和越南抗击侵略,中国在国内物资尚且十分短缺的情

况下,向两国提供了大量生产和生活物资。除单项提供援外物资外,中国还配合

成套项目建设提供各种配套设备和物资。中国提供的物资援助包括机械设备、医

疗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用品、食品、药品等。这些物资不仅满

足了受援国生产、生活急需,一些设备的提供还促进了受援国装备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中国援助的很多物资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或高科技产品,性能优越、质量可靠,价格适中,赢得了受援国的广泛赞誉,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产品和设备的出口。

3、技术援助

技术援助分为单项技术援助和成套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援助两种。单项技术援助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养殖,编织、刺绣等手工业生产,地质普查勘探,以及规划和研究咨询等。成套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援助是中国派遣专家,对已建成成套项目后续生产、运营或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并就地培训受援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此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实习生和留学生,这在早期也被纳入技术援助的范畴。技术援助是中国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

4、派遣医疗队

1963年,应阿尔及利亚政府的请求,中国派出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向69个发展中国家累计派遣了22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7亿人次。同时中国医疗队员还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中国医疗队员技术精湛,吃苦耐劳,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称赞,累计共有近900名医疗队员获得所在国总统授勋的荣誉。

(二)、新兴援助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对对外援助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逐步增加了优惠贷款、官员研修班、援外志愿者、债务减免等新的援助方式。

1、优惠贷款

1995年,中国开始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具有政府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优惠贷款,有效扩大了援外资金来源。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与市场基准利率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项目和大中型基础设施,或提供成套设备、机电产品、技术服务以及其他物资等。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支持项目325个,其中建成142个。优惠贷款使受援国能够获得更多的优惠资金支持国内经济建设,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企业与受援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带动了我国大型机械设备的出口。

2、官员研修班

在早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管理技术人员。1998年,中国为非洲国家举办了第一期经济管理官员研修班,官员培训成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此后,官员培训的部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官员培训项目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经验的交流,为受援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增进了学员对中国的了解和感情,加深了中国与受援国间的友谊。

3、援外志愿者

2002年5月,中国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2003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

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向19个发展中国家派遣400多名援外青年志愿者,向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7600多人次。援外志愿者深入当地民众,直接为当地人民提供服务,传播了中国文化,加深了中国与受援国人民间的友谊。因此,虽然中国开展援外志愿服务时间不长,但效果很好,受到了受援国的广泛好评。

4、债务减免

为减轻经济困难国家的债务负担,中国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承诺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元人民币债务。之后在联合国会议和中非合作论坛会议上,中国又先后5次宣布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免除了50个债务国到期债务380笔,金额达255.8亿元人民币。中国的免债举措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推动了全球对发展中国家减免债务行动的进展。

二、. 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特点

1、标志性:生产性项目示范效应稳步提高。继20世纪60、70年代援建坦赞铁路、斯里兰卡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我国于80年代援建的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孟加拉大桥、叙利亚哈玛棉纺厂,90年代援建的加蓬国民议会大厦等项目已成为中外友谊的丰碑。近年来,新建标志性项目包括埃塞俄比亚环城公路、坦桑尼亚体育场、缅甸农机厂等。上述项目帮助受援国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就业和收入。

2、“民生”项目比重扩大。我国对外援助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扩大援助受益面,帮助受援国人民消除贫困。近年来,我国加强了“民生”项目援助力度,在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框架下,帮助非洲等地区援建了一批农业示范中心、医院、疟疾防治中心、农村学校,并继续派遣医疗队,提供抗疟药品等,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3、人力资源培训蓬勃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983年,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合作,开始在华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根据受援国实际需要,对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蓬勃发展。2008年,在华参加培训人员已逾万名。培训方式日益多样化,已从实用技术培训扩展为学历教育、官员培训、“走出去”培训以及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涉及农业、经贸、教育、卫生等20多个领域。

4、优惠贷款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行援外优惠贷款,通过银行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