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
由于当时系统科学和理论比较盛行,倡导系统管理的人士十分广泛,因此对管理学派影响很大。
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基础是一般系统理论。
系统管理学派对管理的定义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组织或企业进行系统分析、系统管理的过程。
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在不断地相互作用。
它具有系统部输入,输出和反馈功能。
因此,一般系统论是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
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系统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耗散结构的建立者普利高津,协同论的理论创始人哈肯及突变论的创始人托姆等。
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之后,有的学者把它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因而形成了系统观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理查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詹姆士·罗森茨韦克、米勒、梅萨·罗维奇。
代表著作有:萨多夫斯基:《一般系统理论原理》;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普利津高:《从混饨到有序》;哈肯:《协同论》;艾根:《超循环论》等。
系统管理学派的经典著作是:1963年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
克三人合著的《系统理论与管理》以及1970年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二人合著的《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引言现代管理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组织和企业进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包括科学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以及现代管理思想。
一、科学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他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分析工作过程,提高劳动效率。
主要观点包括: - 分析工作过程:通过研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找出最佳方法来完成任务。
- 工作分工:将任务分解成小的可执行单元,使每个人只需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 标准化操作: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个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工作。
- 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员工提高生产力。
二、人际关系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强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主要观点包括: - 关注员工需求:认为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
- 团队合作: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通过有效的协作来提高组织绩效。
- 领导风格: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以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
三、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管理。
主要观点包括: - 系统思考:将组织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综合管理:强调整体目标的实现,并通过协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提高整体效能。
- 反馈机制:通过反馈机制来监控和纠正组织运行中的问题。
四、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
主要观点包括: -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加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责任感。
- 奖励和激励: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
- 员工发展: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能力。
五、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扩展和补充,主要观点包括: - 敏捷管理:强调快速适应变化,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一般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理论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 (1)一般系统论的发展。一般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 立的。 贝塔朗菲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由多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 机的整体。由此他先建立了一种机体系统论。1948年将这种机体系统论发展成 了“一般系统论” 的思想。 (2) 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在进行电话网络的设计中使用了一 种方法,把每一项工程的进程划分为规划、研究、发展、发展期间研究和通用工 程五个阶段,4O年代,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系统工程。 195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古德和麦克霍尔台著了《系统工程学》 综合论述了 运筹学方法及其一些具体分支。 1962年,霍尔写了《系统工程方法论》,把系统工程看作一个过程,一种解决 问题的程序。并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模型,的。
(3)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系统工程、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军事系统工程、 企业系统工程等等。
(4)文化系统工程,包括科学研究与发展系统工程.教育系统工程、人才学、文 化发展学等等。 (5)综合系统工程,包括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系统工程、国家发展工程、未来学、 国际发展战略工程\空间科学系统工程等。
代表人物: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雷蒙特·卡斯特(Fremont E. Kast,1926-), 他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1963年,卡斯特与理查德·约翰逊(Richard A. Johnson)、詹姆斯·罗森茨韦格(James E. Rosenzweig)共同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 书,这本书借助风靡当时的系统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系统管理的观点,成为他创立系统 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作。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格又合作出版了《组织与管理—系统方 法与权变方法》一书,由此建立了系统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也奠定了他们在系统管 理学派中的地位。此后,系统管理理论曾经一度风靡管理学界。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
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列举管理科学学派
列举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流派,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列举一些重要的管理科学学派,并探讨它们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1.科学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创建,旨在通过研究员工的工作过程和时间分配来提高生产效率。
该学派提倡有效的工作流程和工时分配,并通过工作分析来确定最佳方法。
科学管理学派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标准化和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量化管理学派:量化管理学派强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该学派主张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来做出决策,并提倡量化目标和绩效评估。
量化管理学派的指导意义在于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企业运营的数据,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3.人际关系学派:人际关系学派把员工的人际关系和心理需求放在组织管理的核心地位。
该学派认为员工的满意度和士气对组织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主张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供合理的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人际关系学派的指导意义在于强调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4.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
该学派主张整体优化,关注组织的协同和相互作用。
系统管理学派的指导意义在于引导管理者重视整体效益,并提供综合性的管理方法。
5.批判管理学派:批判管理学派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挑战,主张批判性地审视现有的管理实践和权力结构。
该学派认为管理思想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应更关注社会和伦理问题。
批判管理学派的指导意义在于提醒管理者反思和改进现有的管理实践,并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管理科学学派各自强调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但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现代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学派的理念,管理者可以更科学地指导组织的运营,提高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西方现代管理学派
西方现代管理学派1.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人的职能》主要内容:1,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2,—个组织的三要素是: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
3,管理者应在这个系统中处于相互联系的中心,并致力于获得有效协作所必需的协调。
4,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
2.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肯尼思·博尔丁代表作:《一般系统论:一种科学的框架》主要内容:1,组织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由5个分系统组成——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
,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
企业还是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还取决于外部条件,只有彼此之间相互影响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3,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3.决策管理学派代表人物:赫尔伯特-西蒙主要内容:决策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它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对决策进行科学管理的学术。
4.经验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戴尔主要内容:1,管理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理论的研究。
2,管理者的任务是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相对社会的责任。
3,实行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
5.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霍勒斯卡·文森,希尔。
主要内容:1,组织是由“经济人”组成的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
2,科学管理的目的、应用范围、解决问题的步骤3,管理科学应用的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系统理论学派
名词解释系统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是现代管理学派中的一种,它强调将组织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改进管理过程。
系统理论学派的核心思想是把组织看作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系统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性原则: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整体,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应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追求组织的整体目标。
整个组织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是系统运行的关键。
2. 辩证原理:系统理论相信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存在着相互矛盾和冲突的两面性。
在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需求,这些矛盾和冲突需要通过相互调和和平衡来解决。
3. 源泉原理:系统理论认为组织的行为和结果不仅仅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给予组织能源和信息,组织需要适应和响应环境的变化,不断从环境中汲取新的资源。
4. 目标原则: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存在的。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组织可以指导和调整各个部分的行为,使其协调一致地朝向目标前进。
系统理论学派对于组织管理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综合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组织内部的互动关系和外部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此外,系统理论还强调组织的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能力,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系统理论学派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系统理论过于强调整体性,有时会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和个体行为对系统的影响。
其次,系统理论对于组织的变革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如何实现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问题给予的关注不够。
总体来说,系统理论学派对于理解和改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者识别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
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
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
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第一部分:题目二: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1、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和欧内斯特·戴尔。
这一学派的中心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
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不必企图去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成功经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关于管理的性质,他们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
2)关于管理的任务,他们认为作为管理人员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任务: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二是在作出每一个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3)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2、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以致常常被混同。
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
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
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
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
德国学者卡特·卢因(1890--1947)于1944年首先提出“团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以后的团体行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后来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所谓“不成熟一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
论系统管理学派
第二个阶段,20世纪40~20世纪50 年代,信息论、控制论的形成与发展。
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通讯工程师申农 和韦弗建立了信息论。最初人们所注意的主 要是它在通讯工具和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作 用,对于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似乎没有什么 重要价值。
•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60~20世纪80年代, 系统理论的深化和实践运用。 1.在基础理论方面,这一阶段,自组织理论 诞生,推动着人们从动态的角度更深入地研 究一般系统的概念和原理。 2.在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上,出现了像系 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理论 和泛系统理论等一般系统工程方法。
松下电器产业公司的管理
系统管理学派的优势
• 系统管理理论的最大长处,就是运用系 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尤其是整体论思想, 分析组织问题和管理行为。它以全局观 点突破了片面性思维,以开放观点突破 了封闭性研究,以“关系说”替代了 “要素说”。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思维 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演派
系统管理学派
● 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 系统管理学派发展历程 ● 系统管理学派的优势 ●松下电器产业公司的例子
系统管理学的模式图
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雷蒙特•卡斯特,
他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 • 1963年,卡斯特与理查德•约翰逊、詹姆斯•罗森茨 韦格共同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这本书借 助风靡当时的系统论,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系统管理 的观点,成为他创立系统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作。 • 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格又合作出版了《组织 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由此建立了 系统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也奠定了他们在系 统管理学派中的地位。此后,系统管理理论曾经一 度风靡管理学界
管理学的主流学派及其思想特点
管理学的主流学派及其思想特点管理学是现代企业和组织领域的核心学科,它研究企业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在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和理论,这些理论都代表了不同的思想体系和思考方式。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的主流学派及其思想特点。
一、古典管理学派古典管理学派是管理学的早期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泰勒和福特。
古典管理学派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其主要特点包括:1.强调科学管理。
古典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应该是一门科学,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流程,可以找到最优的管理方法和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强调分工和专业化。
古典管理学派提倡将工作分成小块,并将每一块工作分配给专门的员工进行完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强调管理层的权力。
古典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层应该对下属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指令和奖惩措施来监督员工的工作。
二、人文管理学派人文管理学派是一种注重人的价值和尊重员工的管理理论,它强调人类在组织中的作用和价值。
人文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其主要特点包括:1.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文管理学派认为,组织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员工的能力和技能,还取决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重视员工的参与和协作。
人文管理学派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协作,通过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3.关注员工的个体差异。
人文管理学派认为,每个员工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同的员工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实现最佳的绩效。
三、行为管理学派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麦格雷戈。
相比于古典管理学派和人文管理学派,行为管理学派更加注重员工的个体行为和动机。
其主要特点包括:1.强调员工的动机和需求。
行为管理学派认为,员工的行为和绩效往往受到动机和需求的影响,理解员工的动机和需求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调整员工的行为。
2.关注组织文化和氛围。
行为管理学派强调组织的文化和氛围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通过改善组织文化和氛围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系统管理学派
管理科学文摘2000年第6期8管理与思考GUAN LI YU SI KAO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西方的系统管理学派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系统科学”、“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等术语充斥于管理文献之中。
追根溯源,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同一般系统理论有密切的关系。
近代比较完整地提出“系统”概念的是亨德森,后来发展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1948年,诺伯特·威纳创立了“控制论”。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楔又尝试把控制论与信息论结合起来,并于1956年发表题为《一般系统论:一种科学的框架》的文章。
1968年,贝塔朗菲出版的《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更加全面地阐述了动态开放系统的理论,被公认为一般系统论的经典著作。
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它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以后,西方有些学者把它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形成系统管理学派。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逊、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1963年由他们三人共同出版了《系统理论和管理》一书,从系统概念出发,建立了企业管理新模式,成为系统管理的代表作。
他们认为,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方面。
系统观点系统管理学派是用系统观点来考察工商企业及其管理的。
系统观点认为:整体是主要的,而其各个部分是次要的;系统中许多部分的结合是它们相互联系的条件;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部分围绕着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而发挥作用;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性质和职能由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所决定,其行为则受到整体的制约;整体是一种力的系统、结构和综合体,是作为一个单元来行事的;一切都应以整体作为前提条件,然后演变出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通过新陈代谢而使自己不断地更新;整体保持不变和统一,而其组成部分则不断改变。
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内容 -回复
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内容-回复什么是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是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强调企业或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系统。
它关注整体性和系统性,认为企业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同时也与外部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系统管理学派通过对系统的整体性和动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致力于优化和改善组织运作。
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思维:系统管理学派强调思考和分析问题时要从整体和系统角度出发,而不仅仅是关注单个部分。
它强调整体观念和整合思维,认为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互动关系。
因此,系统管理学派倡导管理者在解决问题时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平衡和协调。
2. 系统分析:系统管理学派注重对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的关键要素和关键驱动因素。
同时,它也关注系统的结构和关系,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动方式。
通过深入的系统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组织的运作机制和规律。
3. 系统设计:系统管理学派提出在组织设计和运作中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它强调组织的各个部分要有明确的定位和角色,各个环节要有协调和衔接的机制。
在设计组织结构时,系统管理学派认为要遵循系统的原则,使得整个系统能够高效运作。
4. 系统优化:系统管理学派关注如何优化和改进组织运作。
它强调通过对系统的整体性和动态性进行分析,找出系统内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通过优化系统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5. 系统控制: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的运作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它强调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进行监控和评估。
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和改进组织的运作。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控制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有效的控制,才能使组织实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系统管理学派注重整体和系统性,通过系统思维、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优化和系统控制等手段,帮助管理者理解和把握组织的运作机制,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参考答案:(1)管理过程学派。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
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
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是西蒙。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2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援渠道?为什么?参考答案: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
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现代管理学派和观点现代管理学派是指20世纪以来出现的各种管理学理论和观点。
在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和观点,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思想。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现代管理学派和观点。
1. 科学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是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管理学派之一。
它的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泰勒。
科学管理学派的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实现组织效益的最大化。
科学管理学派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分工和优化,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和方法,如工作分析、工作测量和薪酬激励等。
2.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行为科学管理学派是对科学管理学派的一种扩展和发展。
它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认为,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对组织绩效有重要影响,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强调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人际关系、领导风格和员工参与等管理原则和方法。
3. 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管理学派。
它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组织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系统管理学派强调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提出了管理的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原则和方法。
4. 现代管理学派现代管理学派是对传统管理学派的一种扩展和发展。
它强调适应变化、创新和学习的能力,关注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现代管理学派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概念和方法,如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等。
现代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彼得·圣吉、杰克·韦尔奇等。
5. 质量管理学派质量管理学派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的代表人物是威廉·德明。
质量管理学派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改进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提高组织绩效和竞争力。
质量管理学派提出了许多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如质量控制、六西格玛和ISO认证等。
十一个管理系统学派概述
标准文案一、经验学派。
1.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出生于维也纳。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
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验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汉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伟大的组织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在1960年出版的《伟大的组织者》一书中断然反对存在着有关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主张用比较的方法对大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
艾尔福雷德•斯隆,美国高级经理人员、企业家。
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和董事长,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
斯隆最大的贡献就是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他把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分属4个副总裁领导。
有关全公司的大政方针,如财务控制、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长期计划、重要研究项目的决定等,由公司总部掌握;其他具体业务则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
2.主要观点该流派的成员通常借助案例来分析经验,以此来研究管理。
这种观点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学生和实践者通过研究那些在不同案例中管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将会理解管理领域,甚至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管理。
1 .管理只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
管理学由管理一个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术、能力、经验不能移植并应用到其他机构中去。
他说,任何管理工作的基础都不能不是工商管理,因为工商企业是首先出现的现代机构,它是本世纪成功的史实,而工商企业中的管理从一开始就带着普遍牲和连续性。
2.管理是一门科学,或至少能够成为一门学科。
管理不仅是一种常识,也不仅是累积起来的经验,它至少蕴藏了一套系统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通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管理理论学派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
在本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
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
但是,应用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一种管理理论并形成为一个学派,则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
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了。
在企业管理中,系统理论学派亦称系统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
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
这一理论是弗理蒙特•卡斯特(F•E•Kast)、罗森茨威克(J•E•Rosenzing)和约翰逊(R•A•Johnson)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弗理蒙特•卡斯特是美国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他于1963年与约翰逊和罗森茨威克三人合写了《系统理论和管理》,1970年与罗森茨威克两人合写了《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中,这两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系统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这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二、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
管理人员需力求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平衡、相对稳定、一定的连续性,以便适应情况的变化,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企业还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还取决于企业外部条件,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它只有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三、如果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
运用系统观点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对系统学派的评价:首先,系统理论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体现了管理哲学的改变。
它使人们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对组织的各个子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更清楚的了解。
同时,它也使人们注意到任何社会组织都具有开放系统的性质,从而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分析组织的内部因素,解决组织内部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还必须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注意解决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为人们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组织的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企业领导人有了系统观点,就更易于在企业各部门的需要和企业整体的需要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至于因为只注意一些专门领域的特殊职能而忽略了企业的总目标。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指出,现代组织和管理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条件,系统管理理论企图用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模式来解决如此复杂的现实问题是难以奏效的。
他们认为,系统方法过于抽象,实用价值不大。
结果,使曾经风行一时的“系统热”渐渐地冷落下去。
就连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在他们的后期著作《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中,也把系统管理理论同权变管理理论结合起来。
系统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组织,系统理论是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虽然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系统理论对组织的构成因素的分析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理论并未能提出具体的管理行为和管理职能,只是笼统的提出一些原理和观点,初学者在实践中会无所适从。
因此,与其他管理理论相比较,它在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上的研究显得不足,许多人只是把它看作解决管理理论的一种崭新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管理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跨国公司不断地发展,这种企业不仅经济规模庞大,而且管理十分复杂。
同时,这些大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超越了国界,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更加动荡不安和难以预料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整体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如何对组织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的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
它继承了巴纳德的社会组织理论,着重研究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所应采取的组织活动过程和方法。
另一个是运用数学的、统计的和计算机的方法研究在投资决策、生产、库存、运输等问题上各种制约因素的最佳组合问题,这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管理科学学派。
本节讨论的是前者。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获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的赫伯特•西蒙。
西蒙虽然是决策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许多思想是从巴纳德中吸取来的,他发展了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并提出了决策理论,建立了决策理论学派,形成了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组织》、《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
其理论要点归纳如下:一、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
他认为,任何作业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
二、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
西蒙对决策的程序、准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异同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分析。
西蒙提出决策过程包括4个阶段:搜集情况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计划阶段;评价计划阶段。
这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三、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以往的管理学家往往把人看成是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动的理性人。
西蒙认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应该用“管理人”假设代替“理性人”假设,“管理人”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情况,采用“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从而可以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
四、一个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
经常性的活动的决策应程序化以降低决策过程的成本,只有非经常性的活动,才需要进行非程序化的决策。
决策理论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决策理论提出了一条新的管理职能。
针对管理过程理论的管理职能,西蒙提出决策是管理的职能,决策贯穿于组织活动全部过程,进而提出了“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的命题,而传统的管理学派是把决策职能纳入到计划职能当中的。
由于决策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适用于其他各种组织的管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因此,“决策是管理的职能”现在已得管理学家普遍的承认。
二、首次强调了管理行为执行前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决策理论之前的管理理论,管理学家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管理行为的本身的研究中,而忽略管理行为的分析,西蒙把管理行为分为“决策制定过程”和“决策执行过程”,并把对管理的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决策制定过程”的分析中。
正如西蒙所指出的那样:但是,所有这类讨论,却都没有充分注意任何行动开始之前的抉择——关于要干什么事情的决定,而不是决定的执行……任何实践活动,无不包含着“决策制定过程”和“决策执行过程”。
然而,管理理论既要研究后者也要研究前者这一点,却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
(◎9 [美]赫伯特•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作丛书•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5月,第3页)决策理论尽管提出了有许多其他理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仍存在以下缺陷:一、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仅靠决策也无法给管理者有效的指导,实用性不大。
孔茨就这样说:尽管决策制定对管理是重要的,但在建立管理学全面理论上是一个太狭隘的重点,而如果格它的含义加以扩展的话,则它又是一个太宽广的重点。
因为决策理论既可以应用于鲁滨逊所碰到的问题方面,也可以应用于美国钢铁公司的问题上。
(◎10[美]孔茨奥唐奈里奇,《管理学经典教科书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12月第70页)二、决策学派没有把管理决策和人们的其他决策行为区别开来。
决策并非只存在管理行为中,人们的日常活动中也普遍存在决策,如人们日常生活做事都需要决策,组织中非管理人员的活动也需要决策,但这些决策行为都不是管理行为。
决策学派没有把管理决策和人们的其他行为区别开来,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管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