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发展史4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精品PPT课件
• 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北方民 族短衣打扮的裤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 男女都可穿用。
9、明代服饰
• 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平常 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 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 背子、比甲及裙子等。基本样式大多仿自 唐宋。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
• 服饰用色方面,以朱为正色,紫色自官服 中废除不用。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 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 许用褐色。
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3、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 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 • 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 深衣成为大众服装
深衣
胡服骑射
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 服饰的定型阶段)
• 秦:冕服和深衣;秦代服制,服色 尚黑。
• 汉:出现最完整的官服制,讲究戴 冠。民间深衣流行,女子服饰以曲 裾深衣和直裾深衣为主。
冕冠,简称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 所戴的礼帽。也是古代帝王最高等级的首 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笄、纮、充耳等 组成。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 完整的服饰。
曲裾深衣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中国传 统服饰的丰富阶段)
8、元代服饰
• 蒙古男子以蒙古装束为主,汉族男子以长 袍为主。
• 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 为特色,平民女子仍旧以短襦长裙为主要 装束。
服装行业的发展历史
服装行业的发展历史断代史的角度来看,服装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服饰(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500年)在这个阶段,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主要是为了保暖和保护身体。
最早的服装材料主要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纤维和动物毛皮,如麻布、棉花和羊毛等。
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是这一时期服装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
古代埃及的法老和贵族身穿丝绸和细致的花纹制作的服装,而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则以丝绸和棉麻为材料制作的服装为主要特点。
第二阶段:中世纪服饰(公元500年-1500年)在中世纪,服装制作逐渐成为一种手工业。
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种类的织物材料,并运用绣花、染色等工艺技术。
此时期的服装以飘逸的长袍、长袍和服装配饰上的金属和宝石饰品为特点。
欧洲的贵族和教士穿着精美且昂贵的服装来显示他们的权力和地位。
垂直的线条和夸张的轮廓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点。
第三阶段:近代服饰(公元1500年-1900年)随着工业化的兴起,服装制造业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衣服的制作规模得到扩大,外贸交流也出现增长。
这一时期,各地区的服饰风格开始出现差异。
在欧洲,随着封建主义的瓦解,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的中产阶级对服装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大规模制衣厂开始涌现,使得服装制造业变得更加规模化和商业化。
服装样式也开始变得日趋多样,时尚潮流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现代服饰(20世纪)进入20世纪,服装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工业化、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服装行业的变革。
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使得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各种新型纤维材料的发展改变了服装的性能和风格。
并且,消费者对时尚潮流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服装定制和品牌的兴起。
快时尚产业有迅速崛起,并以其快速的反应能力和低廉的价格吸引着大量年轻消费者。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服装消费者获取信息、交流和购买的主要渠道。
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开始流行。
西方服装发展史(中世纪—至今)(格式整齐)
优质材料
4
中世纪 — 拜占庭时代
拜占廷时代初期的服装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 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造型变得呆板、 僵硬。男女服装样式差别不大,仅在裁剪和服装装饰上有细节上的区分。 而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
在服饰上也一改以前灰暗而直板的艺术风格,把目光从人体移到了人与 自然的联系上。服装变得自然、松弛的同时,装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 视并趋向奢侈。
优质材料
14
近代前期 — 巴洛克时期
荷兰风格时代 (1620-1650) 服装的特色为3L -- 蕾丝、皮革、长发。
长统靴---像水桶型,靴 口很大,装饰有蕾丝边 饰,向外翻或口朝上, 很富有装饰性。
巴洛克后期开始时兴领饰,把一块 细布打摺围在脖子上,用花边缎带 扣住。这就是领带的前身。
优质材料
17
近代前期 — 巴洛克时期
法国风格 (1650-1715)
法国风格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 和花边。无数的花饰。
领口边缘用花边镶嵌,或是系 一小段丝绸打上花结。衬衫肥大, 袖子有长有短,都镶着大量花边, 有时候袖子打成很多段,每段都 镶嵌花边,非常华丽。
优质材料
8
中世纪 — 哥特式服装
这一时期的服装显得样式复杂,种类繁多。从服装的细节设计、装 饰设计、风格设计都反映出这一时期设计者的奇巧别致,独出心裁, 体现了哥特式服装受到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影响,在强化和夸张立体 感的同时强调整体的秀场效果。
汉服的起源及各朝代发展简介
汉服的起源及各朝代发展简介神话及传说时代汉服(前26世纪初—前21世纪初)夏朝汉服(前22世纪末—前17世纪初)神话及传说起源——中华始祖,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轩辕⽒黄帝统⼀华夏部落。
在他治下,政治安定,⽂化进步,国势强盛,有很多的发明和创作,如⽂字,农业,⾳乐,历法等。
黄帝的正妃嫘祖,传说中就是她⾸创养蚕制丝织绢,从⽽发明了汉服。
嫘祖⾐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来,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
实际起源——远古时期,⽣产⼒极端低下,对⼈类来说,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
⽯器时代后,⼈们掌握了制造⼯具和使⽤⼯具的⽅法,发明了⾻锥和⾻针.从⽽创造了原始服装。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器时代的仰韶⽂化时期,⼈们的⽣活⽇趋稳定,产⽣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织成的⿇布来做⾐服,后⼜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们的⾐冠服饰⽇臻完备。
中国汉服⽂化——商朝汉服(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简介商朝汉服样式商朝是中国第⼀个有⽂字记载的朝代。
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
这⼀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和下裳(裙)。
袖⼝较窄,没有扣⼦,在腰部束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条像裙⼀样的“蔽膝”,⽤来遮蔽膝盖。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以暖⾊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和褐⾊,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
只是以朱砂和⽯黄制成的红黄⼆⾊,⽐其他颜⾊更鲜艳,渗透⼒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直保存⾄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法往往染绘并⽤,尤其是红、黄等正⾊,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画笔添绘。
上⾐下裳:据考证,商朝时期就出现了上⾐下裳(注:上穿⾐下穿裳(裙),上下配套)款式,只不过那时的上袖⼦较短,下裳也较窄,那时已出现交领,后来⼀直延续到明。
常服礼服那时就已分开,礼服制度,初步建⽴在那时,但还不完善。
上⾐下裳为举国通⾏的统⼀款式。
综上所述,那时民族服装属性已经确⽴,上⾐下裳为漢服体系的第⼀个款式,也是在后期属于最本原的款式。
中国服装发展史
第一章序论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思考题:1.中国传统服饰的哪些元素能够继续运用和发展?2.服饰的发展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对吗?3.简述东西方服饰的异同。
02年考试真题:论述题:中国服装史上,中国服装在何时、因何由开始吸纳西方(欧洲)服装样式?08年考试真题:简答题:胡服骑射04年考试真题:简答题:《史记六国表》记载:“赵武灵王十九年,初胡服。
中国历代服装史
中国历代服装史研究性学习·文字说明编者:郑思敏服装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侧影。
一部服饰史,可反映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体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中国的服饰史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博大的文化宝库,它反映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变迁。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服装从最初的实用性之上给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
墨子曾说:“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为观好。
”也就是说衣服不完全是为身体服务的,它具有更深层的含义。
一、中国古代服饰起源的原因服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人的着装是根据社会形态、文化背景,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地进行传承和创新的,并形成诸多不同,错综复杂的服饰类别。
一般来说,形成中华民族服饰类别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不同国家、地域、气候、民族的服饰,都反映了其民俗文化的特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影响所及便发展出百花齐放的服饰。
在气候上说。
服饰类别的形成,首先要受到气候、风土条件的制约和支配。
如塞外地处中国北方,气候寒冷,服装多用动物皮毛制作,以抵御寒冷。
其服饰造型也显得粗犷、奔放、厚重,保暖功能好。
而江南水乡位于长江以南,风和日丽,气候宜人。
其服装多用棉、麻、丝绸制作,造型柔和,细腻潇洒、飘逸。
在地域上说。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东西南北中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的好坏,便给人们的生存条件带来了差异,也促使服饰形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
西域、北方的服装要适应游牧民族流动的生活方式,要适合骑马、放牧、狩猎,所以裤装出现得比较早;服饰材料也因地制宜,多为动物的毛发。
中原地区及沿海地区以农耕劳作为主,人们的着装与劳业生产的发展关系密切。
服饰以棉、麻、丝为原料,服装造型简洁,便于穿脱,便于在农田里耕作劳动。
2 社会因素服饰类别的非自然因素,即政治、战争、经济、宗教、文化、科学、民族等服饰文化所依托的整个社会因素。
(1)政治。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程中,由于阶级的产生,以及国体、政体的不同,使得服装类别也因此不断地分化、组合、创新。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
金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黑龙江、松花 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一直到隋唐时期,还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氏族部落 生活,古称“靺鞨”。公元 10世纪时,女真族在辽的统治之下。1115年, 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按出虎水附近的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建立起奴 隶制政权,国号为“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 发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彻底推翻辽的 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 挟黄金、白银、牛马、绸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 面对腐朽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包围北 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 之后,被蒙古军所灭。
眉宇之间,以金、银、羽翠制成的彩花子“花钿”是面妆中必不可少的。
另有流行一时的梅花妆,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行于含章殿下,额上误 落梅花而拂之不能去,引起宫女喜爱与效仿,因而,亦被称为寿阳妆。
太阳穴处以胭脂抹出两道,分在双眉外侧,谓之“斜红”,传说源起于魏 文帝曹丕妃薛夜来误撞水晶屏风所致。面颊两旁,以丹青朱砂点出圆点、 月形、钱样、小鸟等,两个唇角外酒涡处也可用红色点上圆点,这些谓之 妆靥,这还仅是唐代妇女一般的面妆,另有别出心裁者。
中国服装发展历程图
制作:267
一、原始社会 服饰起源
原始人的衣服 材料:兽皮 装饰:兽齿、鱼骨、
石珠、海贝
旧石器时代
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 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
新石器时代
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 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
二、 夏商周
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兴起、发展并走向鼎 盛的相对完整阶段。随着这三个朝代生产 力不断的发展,服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夏商通过穿着冠、冕、芾(黻, fèi音费)来变现礼仪之制,而在周朝这种 服饰制度日趋完善。夏代已用丝绸、麻布 作衣料,并用朱砂染色 。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服装是由动物皮毛制成的简单衣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植物纤维和丝绸等材料制作衣服。
在商周时期,出现了一种叫做“冕服”的礼服,它是帝王和贵族们穿着的特殊服装。
这种服装由上衣、下裳、腰带和鞋子组成,颜色以红色为主,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到了秦汉时期,服装的设计更加精细,出现了许多新的款式和装饰。
汉朝时期的妇女喜欢穿长袍和裙子,而唐朝时期的女性则更喜欢穿宽松的衣服和高跟鞋。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服饰风格也不断变化。
例如,明清时期的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而民国时期的服饰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今天,中国的服饰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之一。
无论是传统的汉服、唐装还是现代的时尚潮流,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1912年以来)近代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
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常赐听民自便。
”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
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装。
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中山装。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装之所长。
它是以广东便服为基样,在直领上加一翻领,如同将西装内衬衣的硬领“移植”过来。
这样使上衣就兼具了西装上衣、衬农和硬领的功用,穿起来显得很硬挺。
同时,又将便服或一般西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如此“双双”、“对对”,颇具均衡对称之感,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
又在上下左右四个衣袋上加上软盖,并各订扭扣一枚,既美观又安全,可防袋内物品遗失。
下面的两个明袋采用能缩涨自如,颇具弹性的“琴袋”式样,旨在便于放置书本、笔记本等必需品之用。
如此一小事,也足以证明一代伟人好学心切,随时不忘读书的美德。
孙中山开始设计上衣的钮扣有七个扣子后来为了方便起见,改成了五个。
这就是小翻领、四袋、五扣的中山装上衣。
孙中山还参照西装裤的式样亲自设计了中山装裤子:前面开缝,一律用暗扣;左右两侧各置一大暗袋;右前部分设一小暗袋,俗称表袋,也可藏用。
服装历史
另外两位较为重要的设计师----莫利纽 克斯和让· 巴杜的设计特点也十分简洁, 多选用颜色素净、花纹简洁的面料,尤 其喜欢米色、灰色、海军蓝等色调,在 色彩上比夏内尔更加简朴。他们在服装 设计中都不赞成佩用大量首饰,不论耳 环、项链或其他首饰,他们都认为不宜 滥用,在首饰的使用上也开创了一种清 新的风格。
电影的发展在三十年代中晚期处于高峰,艾 德里安(Adrian)是三十年代好莱坞一位十分 著名的电影服装设计师。虽然他的设计要服 从影片的需要,但他设计的服装仍然和时髦 的巴黎时装一样,新颖独到,颇具创造性。 他为影星琼· 克劳福德(Joan Crawford)设计 服装。琼的臀部过于丰满,艾德里安为她设 计的服装中强调肩部的线条,把肩部垫宽, 而使她显得匀称、苗条。对垫肩的妙用很快 就被其它妇女所接受,一直流传至今。
服装的主要特征是: 宽松的富有下坠感的长裙,较紧身的上 衣,整套服装让人感到松软,下坠(Droopy)。 可是到了1933----1934年间,这种droopy趋 势起了变化,变得紧凑起来。 夏柏莱莉(Schiaparelli) 她在三十年代是最负盛名的时装设计师。 1934年设计的两款女时装,在时装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她使三十年代初以来的droopy服 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衣服变得更加贴身、 适体、紧凑。下摆不再强调宽松和下坠感, 而是变得在外观上更能反映人体的自然线条。
第三节 1920----1930年 (咆哮的二十年代)
资本家为了掠夺世界财富,转嫁危机, 在西方世界,这个十年是贫富差别越来 越悬殊的十年,资本主义在战后的疯狂 发展,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 要的直接原因。 20-30年服装的特点:女士们通常戴着盔 式帽,裙子或外衣的腰部都很低,至小 腹部的上方。服装松散流畅表现自然人 体的线条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样化。
西方服饰发展史
• • • • • • • • • • • •
三、爱琴文明的服装文化 (1)克里特、迈锡尼的男装 1. 克里特安装极为单纯、朴素富有活力,一般只穿罗印•克罗斯。 2. 迈锡尼的男装的罗印•克罗斯略长,是有裆的短裤形。 3.袖子“T”字型构成的直线裁剪的丘尼克,领口有点弧,有边饰。 4.男子穿半长靴,克里特男子的装饰集中在勒细的腰身、**鞘和发型 的变化上。 (2)克里特、迈锡尼的女装 1.层叠式卡吾那凯斯。 2.利比亚风格的长裙(是无袖紧身上衣与裙子的组合,领子高耸,只 有袖窿没有袖子,系着粗壮的腰带,下穿向左右膨大化的裙子)。 3.象裤裙的裙子。 4.各种罗印•克罗斯。 5.迈锡尼第四节 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
• 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 保护说。 • 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 说、 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 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第二章 古代服装 第一节 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古希腊服装
古希腊服装
古希腊服装
古希腊风格服装
古希腊风格服装
• 第五节 古罗马的服装 • 一、罗马服装的特性 • 1.罗马人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色彩单纯,边饰强烈,用服装表征人 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有制服的作用。在古代世界,罗马人最先明 确在服装上表现阶级差别。 • 2.与希腊一样,罗马时代有了纺织业的行会组织,是经营者的组织。 • 3.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 • 二、伊特鲁利亚人的服装 • 尖头鞋、帽子、大胆的滚边装饰、女子长长的紧身丘尼克、螺旋状的 装饰。品种有: • 1.丘尼克:很短、有边饰;女性较长且紧身,领口和后面有开衩,肩 缝和腋下侧缝有编带边饰,刺绣的花纹。 • 2.泰本纳:是一种披肩或斗篷,后来发展成罗马的斗篷“帕鲁达门托 姆“。 • 3.菲莱特:是把泰本纳做成带状的饰物。 • 4.斗篷:类似希腊的希玛纯,有边饰的铅垂。 • 5.鞋:皮条凉鞋,半长靴,尖头鞋,有边饰。 • 6.男子头发短,女性头发长,戴尖角帽或圆锥帽。
服装行业的发展历史
服装行业的发展历史
服装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文明时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和发展阶段:
1. 原始时期(公元前100,000年-公元前5000年):人类最早
开始使用动物皮毛和植物材料制作简单的衣物,以保护身体免受环境的影响。
2. 古代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476年):随着农业革命的
到来,人类开始种植棉花、麻和丝绸,并发展出纺织技术。
此时的服装开始出现不同的样式和装饰,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地位。
3. 中世纪(公元476年-15世纪):在欧洲,羊毛成为主要的
纺织原料,制作精细的织物,如绣花和法国的刺绣。
这个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服装成为反映社会等级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4.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随着欧洲经济的繁荣和
人们对艺术和文化的追求,时装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精致。
丝绸、绣花和装饰成为流行的元素。
5.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19世纪):发明了纺纱机和织布机,大规模生产的出现使衣物的生产变得更加快速和高效。
此时期出现了衣物制造工厂和流水线生产。
6. 现代时期(20世纪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服装行业变得愈加复杂和多样化。
大规模生产和快速时尚
的兴起,迅速推动了服装行业的发展。
此外,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在服装行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品牌开始关注减少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
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改变了服装行业的销售渠道和消费习惯。
整体而言,服装行业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中国服饰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服饰:古代中国服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室贵族的服饰,一类是普通百姓的服饰。
皇室贵族的服饰以华丽、富丽堂皇为主,常常使用珍贵的丝绸和花色纱布;百姓的服饰则以实用性为主,多采用麻布和棉布制成。
古代皇室贵族的服饰在颜色和图案上也有严格的规定。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高峰期。
唐朝的服饰以宽松、大袖口为主,女性的服饰则以多层长裙为特点,颜色鲜艳而华丽。
宋朝则更加注重衣着的整齐和谨慎,男性的服装以宽松的长袍和窄裤为主,女性则穿着贴身的衣裳并加上束腰带,强调曲线美。
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服饰受到了宫廷礼仪的影响,服饰更加讲究礼仪和身份地位。
男性的服饰以长袍为主,女性的服饰则以襦裙为主。
同时,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服饰,比如女子的扇领背心和满族的对襟鸟架袍。
4. 近现代: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服饰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装、连衣裙等西式服饰逐渐普及,替代了传统的中式服装。
同时,一些传统的元素也被重新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形成了中国风格的时尚。
总体来说,中国服饰发展历经了古代、唐宋、明清和近现代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服饰也不断变化和创新,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5. 当代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服饰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
当代中国的服饰设计大胆创新,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许多中国设计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服饰打造了全球影响力。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个性化、时尚、舒适成为现代中国服饰的重要标志。
6. 传统服饰的传承与保护:尽管现代化的服饰风格盛行,但中国的传统服饰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
特色的汉服、唐装、旗袍等传统服饰在一些重要场合和传统节日中仍被人们穿着,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服饰,一些机构和组织致力于推广传统服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服装设计发展史
巴伦夏加
一线缝旳大衣
1955年作品
杰出旳裁剪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及20世纪 50年代旳服装
❖ 1937年,她创作旳一件以“危险旳游戏”为名旳晚礼服作品, 大胆旳采用敞胸露背设计,后背从肩裸露至腰,为30年代后 期流行旳露背礼服设计树立了典范。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及20世纪 50年代旳服装
❖ 一、女装旳优雅时代与鼎盛旳高级时装业
❖ 1.50年代女装 ❖ 女装朝着充斥女性化,强调奢华旳趋势发展,并延续到50年
❖ 有人说要看纪梵希(GIVENCHY) 旳设计,可从经典美女奥黛丽·赫本身上 反应出来。纪梵希(GIVENCHY) 与奥黛丽·赫本相识于1953年,原本单纯 旳主顾关系,因为相互欣赏彼此旳才华而进展成好朋友。随即四十年旳 时间里,纪梵希(GIVENCHY) 不但为奥黛丽·赫本设计日常衣饰,同步也 负责打点奥黛丽·赫本在电影中所穿旳服装,涉及《罗马假期》、《珠光 宝气》、《甜姐儿》与《偷龙转凤》等。
设计风格 : 格蕾夫人在设计上一贯以造型流畅、高贵幽雅,充分呈现女性 柔美曲线旳特质而著称。只要是穿上格蕾夫人所设计旳服装,那种特有旳优 雅风格就会尽现
格蕾夫人
格蕾夫人及其作品
1935年格蕾夫人设计旳古希腊风格旳服装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与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旳服装
❖ 3.妮娜·里奇
❖ 妮娜·里奇1883年出生于意大利,儿时迷恋服装。13岁开始 学习裁缝,22岁就成了裁缝店里旳总设计师。1923年自立 门户创建“时装之家”,其后改为“妮娜·里奇企业”。五 十年代,妮娜·里奇退休。
西方服装发展史 PPT课件
拜占庭时期的饰物
拜占庭时期的服装
中世纪 — 5—12世纪西欧
迁徙,东征对服装的影响
在民族大迁徙中将北方体型服装即包裹四肢的服装带到了南方,改 变了南方原来宽松服装体系,并逐渐成为西方服装的主流,直至影响 到当代人类衣生活。
东方的一些先进生产技术传到西方,并逐渐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 在衣食住行方面更加追求奢侈豪华。
文艺复兴的特点是把衣服分成若干个部件,各部件独立构成,然后组装在 一起形成明确的外形。对服装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把服装的本质发 掘出来并予以美化和市俗化;也有消极的一面,部分服装忽略了服装的实 用功能,而盲目追求其视觉享受,为后来西方服装中的夸张形式铺垫了道 路。
近代前期 — 文艺复兴
主要服装
在服饰上也一改以前灰暗而直板的艺术风格,把目光从人体移到了人与 自然的联系上。服装变得自然、松弛的同时,装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 视并趋向奢侈。
近代前期 — 巴洛克时期
荷兰风格时代 (1620-1650) 服装的特色为3L -- 蕾丝、皮革、长发。
长统靴---像水桶型,靴 口很大,装饰有蕾丝边 饰,向外翻或口朝上, 很富有装饰性。
近代后期 — 新艺术思潮时期
除去了夸张的裙撑和臀 垫,欧洲女装流行用紧 身胸衣把胸部托起强调 胸高,腰部勒细,背部 沿着脊背自然下垂至臀 部外扩强调臀部的后翘, 这样就从从侧面看呈S 型,这种曲线美的女装 非常受欢迎。
Part 4.
20世纪
20世纪的服装 — 现代主义思潮下服饰
20世纪,两次世纪大战使得 现代艺术思潮盛行,再赶上 这时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相容使得男士和女士着装发 生了很大的转变。
20世纪的服装 — 现代主义思潮下服饰
20世纪70年代
4、服装设计发展史-奴隶社会服装
——积淀与定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81年:夏、商、西周、春秋时期)
第一节 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
一、服装体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敬 衣裳的形制是按天地的特征来制定的
服饰成为人与天沟通的中介之一 二、服装体现了阴阳五行的宇宙观
第二节 礼制与冠服制度
一、冕服 二、弁服 爵弁、皮弁、韦弁 三、玄端 黑色无纹饰的服装 2尺2寸的布料整幅裁 四、深衣 五、裘服
深衣 深衣是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是上下分裁,
然后在腰间再缝合。 深衣形式法则:衣领方如矩,衣袖圆似规,
后背垂直如绳,下裙摆似权衡平。 深衣长至踝间,续衽钩边。
第四节 两种基本服装形制
胡服
“胡服”是指北方少数 民族的装束,一般多穿 短衣,长裤和革靴,衣 身紧窄,便于活动。
战国时期“废止上衣下裳 制,推行胡服”
殷墟出土商代玉人
第五节 服饰礼仪与社会民俗
一、男子成人行冠礼,女子行笄 礼
1.冠礼 周代男子二十岁曰弱,要行冠礼,
即举行一个戴冠仪式,表示成年。 2.笄礼 二、以赠俪皮,束帛为礼的婚俗 三、丧服以布的精粗来区别亲疏 四、男女随身佩带物品方便生活
的风俗
第二节 礼制与冠服制度
六、命妇服
1.袆衣 王后的祭服,是女性最高等的礼服
2.揄翟 王后祭祀先公的礼服
3.阙翟 贵妇的礼服
பைடு நூலகம்
以上三服为祭服
4.鞠衣
5.展衣
6.褖衣
以上三服为常服
第三节 冕服
冕服 是由冕冠、玄衣及纁 裳组成的。
一、冕 在冠的顶部覆盖一块 长方形的冕板(名延)
国风服饰的发展史
国风服饰的发展史1.先秦时期:妇女不穿裤子穿裙子,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
2.汉朝时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
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的条纹间色裙走红,飘逸的长裙是诸位贵族女士的标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标准,宽大的袖口缀有不同颜色的袖贴,条纹间色长裙让视觉很有跳跃感。
4.隋唐时期:隋朝时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在位时平时只戴乌纱帽。
到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服饰也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朝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5.宋辽夏金元: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
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
6.明代: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汉服服饰制度。
明代皇帝戴乌纱折上巾(乌纱翼善冠),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
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7.清代:清王朝取代朱明,即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8.民国时期:(1)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
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
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
(2)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
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
9.现代服饰: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
中国服饰发展史
中国服饰发展史服装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民族的服装来说,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具体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
中国的服装一开始就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一同诞生和发展的,在与时代相符的纵向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
随着改朝换代以及时间的推移,中国服装不断地出现新式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那么中国服饰的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服饰具体特色又是什么呢,请看如下表格:原始社会笼统式服装,有冠、靴、头饰、佩饰,以及簪发椎髻用的骨、石、玉笄等。
商周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上衣下裳已分明,衣袖有大小,衣长出现长大宽博式样,衣领多作矩式曲折直。
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
具有明确的等级制特点。
明显地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礼”与“德”以及等级制的思想观念。
春秋战国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
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衣长齐膝,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于骑射活动。
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
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深衣”。
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服装色彩也有重大的变革。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
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合趋势秦汉秦:男女服都是交领、右衽、衣袖窄小,衣缘及腰带多为彩织装饰,花纹精致。
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
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袑”风格。
足下为歧头履。
腰间束带。
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
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
南北朝时期,汉族穿著胡服(特点是紧身、圆领、开叉)成为时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流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内容提要服装是“衣裳”,“衣服”的一种现代称谓,也是诚意的同义词。
是指人类穿戴,装扮自己的行为,是人类着装后的一种状态。
服装师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的服装,是随着人民文化的延伸不断发展的,它不紧具体的反映了让你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态上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
任何时期服装的发展与流行,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这个时代的反应,是这个时代政治,文化,经济的体现。
服装的流行与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从西方服装发展过程来分析追本溯源,西方服装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激进的思想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大度,所以说西方服装文化只一种多元性文化。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波希战争以后,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在哲学,历史,建筑,文化学,戏剧方面等都有很深的造诣。
受古希腊社会的发展影响,其衣以宽幅大裙包裹人体,无形而有形,穿出一种自然的穿着形态,充分体现了人体的自然美。
古罗马受当时的回话,雕塑等的影响至深,其审美视觉来历重视立体造型。
13世纪初就已经确立了立体三维裁剪方法。
而立体裁剪的方法和运用成为了东西服装的分水岭。
古罗马时期的服装宽松,垂挂,多裸露的卷衣,她继承了古希腊时期服装的宽松自然,但又增添了自己的特点,服装逐渐的增加了装饰和花样。
欧洲中世纪在宗教色彩的笼罩下的中世纪从时间上分为:“拜占庭时期”,“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
中世纪史析为早期(500—1000)、中期(1000—1300)、晚期(1300~1500)三阶段。
在第一阶段,罗马皈依基督教之后,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文化相融合,促成了欧洲的诞生。
查理曼大帝一度雄霸西欧。
第二阶级是中世纪盛期,经济起飞,城市兴起,政治文教发达,三百年间精彩叠现。
第三阶段两百年,教廷分裂,英法百年征战,哀鸿遍野,疫病流行,一片颓败之势。
中世纪服装成为人类包裹,压抑欲望,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
其服饰文化受基督教的影响,在服装上体现为遮掩体型和显露体型两种矛盾的现象。
拜占庭服饰由古罗马那种宽衣演变而来,经过罗马式时期,最终落脚到哥特式时期的窄衣文化。
其服饰上的特点是多采用纵向的造型线和褶皱,使穿着者显得修长,并通过加高式帽来增加人体的高度,给人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
哥特风格的服饰特别重视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线条。
女装上装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上轻下重,形成一种圆锥状造型,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中世纪,裙长是一种等级的标记,只有高贵的太太们才允许后摆拖地,并有权把它染成绿色。
服装上的分割线、装饰线多采用纵向的,垂直的线条。
直到12世纪不管是服装还是建筑,到处充斥着哥特式的浪漫,尖状的服饰,尖状的建筑…开倡了人类服装与建筑遥相呼应的先河。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禁欲主义的衰落,人文主义又复兴了。
16世纪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文艺复兴的曙光照亮了人类服饰的人体之美和曲线之美。
紧身胸衣,笨重的蓬裙,摇曳的华羽,璀璨的珠宝…无不形成一幅幅奢靡的景象。
其在服饰上体现为:男子服饰强调上体的宽大魁岸和下体的瘦劲,构成箱型造型;女子服饰强调细腰丰臀,形成倒扣的钟式造型。
同时出现了宽大的坦胸低领口,并不在羞羞答答用饰布遮住。
这种两种服饰截然不同的特征一直影响西方服饰近500年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17世纪的巴洛克,代表了路易十四富丽堂皇的精神特质:气势雄伟,生机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服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繁多的装饰,大量使用华丽的纽扣,缠绕的丝带和蝴蝶结,花纹围绕的边饰等。
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使得女性服装解脱束缚,自由随意,男性服装则崇尚自然和优雅,花边,香水,高跟鞋,手套,手袋,领带,领结,各种新鲜时尚纷至沓来,紧张的气氛,表现了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继而把男装推向了时尚的巅峰。
然而在这装饰过剩的时代,男装渗透了女性的阴柔之美却也失去了男子的阴刚之气。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之影响了欧洲大陆,欧州大陆法国则发生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称帝;德国,意大利则完成了统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外界的不断探索及进化论的提出,欧洲成为帝国主义的摇篮,掠夺权世界的资源。
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分为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装两个阶段。
浮华的洛可可风格使时装达到了一个辉煌时代:夸张的裙撑,打褶的花边,粉刷出一种非对称的并富有动感,自由奔放,华丽繁复的艳丽及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
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更是巴黎时装名声日盛,但是,正是革命摧毁了这个时装的黄金时代。
18世纪末期,新古典主义艺术,它一反洛可可的奢华多饰,转而追求简洁朴素,健康自然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服饰风范。
这时的男装摒弃了矫揉造作之美。
至今之后,在世界服饰大舞台上,古代的自然美与人工雕琢的装饰美轮番登场,逐渐形成富有不同风格内涵的服饰流行派。
、19世纪19世界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开始懂得自己在服饰中真正的需要,开始逐渐接受极其简朴的审美思维方式,同时仍然留恋着古代男的自然优美形态。
简洁的男装,充满古今情趣的优美女装,与新式纺织产品面料,是19世纪复制风格的主旋律。
每次剧烈的社会变革都会给女装带来明显的样式变化。
19世纪被称为“样式模仿的世纪”一样,女装的变迁几乎是按照顺序周期性地重现过去曾经出现的样式。
㈠19世纪的法国女装①古典风格影响的女装,拿破仑时代,女装上基本上造型特点是强调高的高腰身,细长裙子,白兰瓜形状的短帕夫袖。
方形领口开得很大,很低。
女装的重叠穿着是这一时期女装的一大特色。
的女装为双层群,内外群采用异质异色面料,外群较短,有前开叉以露出内群为目的。
②复古情调的女装。
复古情调的女装最大的变化表现在袖子上,袖子加进垫肩,短袖制成灯笼状,长袖做得肥大蓬松,有时袖体上部肥大,下部紧瘦,人们称为“肥羊腿”袖子体积膨大化。
袖子造型复杂化。
妇女重新用紧身衣和裙撑。
腰背紧身衣勒紧,再加上膨大的袖子和向外撑开的裙子,整个服装造型成X型。
③19世纪30到40年代,正是七月王朝的时代,女子服装向浪漫主义风格迈进完善的紧身胸衣增大裙撑纬度,再度使裙子变成大钟型。
上衣领口线开得更加低,把双肩露出在外面,领口边缘饰各种花边和褶锏装饰。
袖子膨大至极呈横宽造型,仿佛与先裙呼应,形成30年代最流行的造型。
40年代流行田园风格,袖体回收出现宝塔式袖子,强调女子娇小,下体膨大的形象、20年代20世纪初期,由于艺术风格上的“绝对主义”“构成主义”“塔特林派”的艺术主张形成现代主义,将之表现在几何是的抽象主义,影响到服装上,服装的款式及面料的设计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服装审美特色。
60年代,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年轻一点的崛起,新的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各种反传统思想蔓延。
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嬉皮士,朋克风格的出现等等,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特征。
后现代主义能对所有的风格进行复制,模仿,重复,式风格是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为没有风格的风格,其风格在后现代主义的折中,包容的模糊中消失。
各种类型的街头服饰,迷你裙,喇叭裤,牛仔裤,不分性别均可穿着成为当时的最新时装。
70年代社会经济状况和人的社会情绪均不稳定的时代,此时的时装舞台也吃呈现出一片的混论状况、自我个性比较强,年轻人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最求时尚,拒绝商业味的时装,因此飘逸的长裙是这一时期最大的亮点,裁剪宽阔的长裤及喇叭裤成为新范。
80年代是一个蛊惑大胆的年代,涌现出一批前卫的设计师,“内衣外穿”是一种潮流。
着实是对传统服装观念的彻底反叛与藐视。
90年代,人类社会步入有一个飞跃时期,高科技在各方面应用,社会在空前高速的运营,人们走出了奢华,进入了一个倡导节俭和注重环保的世界,发状的主流时尚也随之改变,提倡解构与简介主义,同时环保风令自然色衣料流行,东方情趣成为一种主流文化。
回首百年,不难看出:从穿到脱,这不只是简单的衣着行为的逆行,而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二、中国服装发展的角度分析相比较而言,中国服装发展的倒不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不过漫步中国服装发展的艺术长廊,可以清楚的看到任何时代服饰的产生,都是这个时代文化的特征,是其社会经济的一面镜子。
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为了稳定内部的秩序,制定了以国王的冕服制度为中心的章服制度。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战火连天,兵伐不断,继而出现了诸多如布甲,皮甲,铁铠铜盔等军事服装。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民族错居,文人满腹文采,空怀报国之志,继而才有文人雅士褒衣博带以求其超然若仙之感,融其南北服饰与一体。
隋唐五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唐朝,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边疆各少数民族也发展较快,呈现出一幅“合同为一家”的和睦局面。
这个时期经济全面繁荣发达昌盛,人们的思想解放,充满自信,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服装展现的是线条的优美,流畅。
典雅秀丽的宽衣薄带。
没有汉代服饰的凝重,庄严,没有六朝浮士德简朴,没有宋代服饰的刻板,严谨,而是宽缓并附有节奏,极富诗意美和韵律美。
其展现出一个大国的雍容华贵,极尽渲然了一个太平盛世的繁荣元朝在蒙古统治下的元朝,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激烈冲击,相互影响和发展,实行中元服饰并用的服饰制度,可谓是百花齐放。
因生长在草原上,元朝的服饰多以蒙古族的袍为主,包括长袍,腰带,靴子等。
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多为,粉,红,绿,蓝天色。
明代其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弘美,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服饰表现在,线条流畅,飘逸秀美的背子,襦裙,挺拔有型的巾帽…丝绸和棉布等的面料的纺织,印染,刺绣,等加工技艺水平高超娴熟,纹饰丰富。
清朝有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为了与汉族融合,巩固政权,强力推行满服的同时大量采用刺绣,加之刺绣的部位手法不一,是服装更像衣服穿在人身上的流动画,奢华而艳丽。
近现代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霸占我国,各国有识之士举行了不同性质的爱国救国运动,以年青一代的学生,爱国商人,被压迫的农民等。
各国列强侵入我国,对我国清醒经济文化上面的掠夺,中西文化交汇,冲击,和侵蚀,洋装式旗袍,中山服,学生装等这些中西结合的服饰陆续出现,这些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二十世纪以来,从我国建国以来,改革开放,加入世界经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势力也不断增强,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服装逐渐的与世界接轨,并朝向引领世界时装时尚的方向努力。
因此,纵贯中西服装发展的过程,服装的发展与流行都与所处的时代相呼应,是所处时代特有的,是所处时代从政治经济方面的反应,服装的流行与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