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前过程-样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聚体测定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0cd6d9e71fe910ef12df8c7.png)
[ 2 ] HA AG A J R, A L F I D I R J . P r e e i s e b i o p s y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b y c o mp u t e d t o mo g r a p h y [ J ] Ra d i o l o g y , 1 9 7 6 , 1 1 8 ( 3 ) : 6 0 3 — 6 0 7 .
常 规 相 关 指 标 产 生 影 响 ,在 实 际操 作 中应 控 制 其 对 指 标 的 干
扰, 以保 证 检 验 结 果 准确 。
铬 颗粒 A表达 3例 , 突触素表达 1 例; 其余 2例结 果表明系炎
症改变 。
3 讨 论
【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 时间 放 置时 间 凝 血检验
( 收稿 日期 : 2 o 1 6 — 0 7 — 1 7)
化者癌细胞胞 浆嗜酸或透 明 , 呈立方形 、 多边 形 , 呈实巢状 、 片
状、 条索分布 。 ②鳞癌标本镜下形成不规则形条索状癌巢 。 高分
化者可见癌巢分散 , 在癌巢之 中形成单细胞角化 、 角化珠 , 细胞 间桥 ; 中分化者 细胞排列紊乱 、 异型 明显 , 几 乎找不到 角化珠 ; 低分化者癌细胞显 著多形 、 异型 , 并 呈现片块 聚集 , 部分癌细胞 呈梭形 、 束状排列或弥散状分布 。③小细胞未分化 癌癌 细胞 小 而形态一致 , 细胞 核呈现深染 , 异 型性 明显 , 多见核分裂象 , 胞 浆粉染 、 较为稀少 。癌细胞呈大 片聚集或 弥散性分 布 , 间质少 。
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分析前因素
![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分析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acf9d8cbceb19e8b8f6ba21.png)
年6 月不合格标本 4 8 , 8 例 其中采血量不足标本( 采
血 量 < . ml 为采 血 量不 足 ) 2 例 , 血 量过 多 标 24 视 23 采
T和 AP T 果 降低 ,T结 果升 高 ,I 果无 明 T结 T FB结 本( 采血 量> .ml 30 视为 采血 量过多 )6 例 , 血标 本 成 P 10 溶
于患者手术前准备 、 药物治疗监测 、 抗凝 出血性或血栓
性疾 病 的初 步诊 断等 , 一项 非 常重 要 的实 验指 标 。 是
2 结
果
21 采血量不 足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 .
见表 1 。采
四项 , 临床 常用 的 出血 与血栓 疾病 筛 检试 验 , 是 常用 血量不足使 P 、 P T T T A T 和T 结果升高,I 结果降低。 FB
【 中图分类号】 R 4. 46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l0—65 ( )4 O—O 03 3O2 2~18 2 叭O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 、 P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T )凝血 酶 时间(T 、 维蛋 白原 (I) AP T 、 T )纤 FB 简称 凝血
学意 义
4C  ̄ 放置 8 h内对 P 、 T 、 T和 FB结 果均无 影 响。 T AP T T I
作者简介 :  ̄ (9 3 )男 , 郭; 17- , 湖南省邵阳市人 , 副主任技师 , 博士。E m i u nh i o O 8 yh o n - a , ag u u2O @ a o. l g g c
・
18 ・ 0
V 1 1N . ee b r 2 1 o 2 o 4 D c m e 0 0 . 2
HA NA D C L J UR A / N ME I A O N L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分析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21dc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e.png)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分析杨建兰【摘要】分析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选取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采集的抗凝静脉血标本90例,所有标本均无溶血、脂血以及黄疸情况,采集之后立即进行离心,3000r/min,持续10min,使乏血小板血浆分离.采集之后立即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并且在温度-4°C条件下于采集后2h、4h、6h、24h分别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检查结果.与立即测定相比,4h后TT、APTT、6h后PT、APTT和TT、24h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与2h后相比较,4h后TT、6h和24h后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4h后比较,6h后APTT、24h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和6h 后比较,24h后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为保证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更为精准,检测时间必须控制在采血后2h内.【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6(032)019【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标本放置时间;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检测时间;检测结果【作者】杨建兰【作者单位】国营长风机器厂职工医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3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常见检测内容,应用自动血凝仪,检测4个项目,分别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1]。
自动血凝仪的使用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增加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医护人员采血时为改善频繁进行静脉刺穿,减少患者疼痛,医院护士会一次性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血液标本,同时一次性将标本进行送检,对其功能进行各项检查,检验科室标本量过大,易造成部分标本待检时间过长[2]。
标本保存温度和放置时间对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
![标本保存温度和放置时间对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a19a73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e.png)
标本保存温度和放置时间对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辜淑英;李芳【摘要】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温度和放置时间对D-二聚体(D-Dimer,D-D)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2月我院住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后立即检测D-D,检测后血浆分成3份,分别保存在室温、2oC-8oC、-20oC(仅冻融1次),室温下保存2h、4h、5h、6h、7h、8h、10h检测D-D值;2oC-8oC保存1d、3d、5d、6d、7d、8d、9d检测D-D值;-20oC下保存1周、2周、3周、4周、5周、6周检测D-D值。
分析D-D在不同保存温度、不同保存时间下的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结果室温下保存7h、8h、10h的D-D测定值明显高于即刻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oC-8oC下保存5d、6d、7d、8d、9d的D-D测定值明显高于即刻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oC下保存3周、4周、5周、6周的D-D测定值明显高于即刻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温度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D-D测定值呈上升趋势。
结论临床对于D-D的检测应及早进行,在室温下不宜超过6h,2oC-8oC下不宜超过3d,-20oC下不宜超过2周;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D-D测定值呈上升趋势。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7(006)002【总页数】3页(P156-158)【关键词】标本保存温度;放置时间;D-二聚体;检测结果【作者】辜淑英;李芳【作者单位】[1]九龙坡区中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80;[2]重庆建设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主要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bb31e5bed5b9f3f80f1c83.png)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前因素。
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不合格采血标本206份,与其重抽后合格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采集送检合格标本26份即刻、4°C放置8 h、室温下放置8 h再检测。
结果采血量不足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量过多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溶血组的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环境下即刻PT、APTT显著低于8 h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即刻、8 h后TT、FI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 下即刻PT、APTT、TT、FIB指标与8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four before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blood coagulation. Methods 206 copies of unqualified blood specime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With the qualified samples,detection coagulation four indicators;26 inspection qualified samples immediately,4 ° C placed 8 h,placed to 8 h at room temperature. Results TT,APTT,PT of Insufficient bloo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While the FI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pecimen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T,APTT,PT of much blood volum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While the FI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pecimen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T of Hemoly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PTT,P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re 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FIB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room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of immediate PT,APT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8h index,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immediately after 8h,TT,FIB index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4°C immediate PT,APTT,FIB,TT index and 8h after comparison,he difference h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re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of the results of four items of blood coagulation detection is the premise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laboratory results.[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Pre analysis;Coagulation four indices人体的止血功能极其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可以快速凝固血液,使伤口止血[1]。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6a99872a26925c52cc5bf23.png)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0年住院患者2149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
结果在2149例标本中有273例有误差,误差率12.7%。
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占92.7%;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占4.02%;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占2.93%;混有肝素者1例,占0.33%。
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凝血四项;影响因素;解决方法凝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除了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外,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凝血四项是判断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凝血系统病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
Rod-gers等研究认为,Duke法测定出血时间不能作为凝血功能的预测指标[1]。
2000年卫生部明令停止使用术前的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测,用凝血四项取代,使临床标本量激增。
丛玉隆等认为:血液离体即开始变化,随存放方式和时间的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同[2]。
本文分析了非疾病因素异常结果和标本、收集及放置时间的关系,探讨造成凝血四项误差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本院住院患者,由护士采集送到本科。
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0年2149例标本住院患者静脉血。
收集不合格标本273例(非病理因素引起结果异常者),其中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混有肝素者1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重新抽血复查。
1.2 仪器SYSMEX 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1.3 试剂SYSMEX原装试剂1.4 比色杯原厂比色杯。
1.5 试管杨州市华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2 ml血凝管带盖。
1.6 方法检测项目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
![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2144f5f51e79b896902262d.png)
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我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的情况下进行PT、APTT、TT、Fib的检测。
结果 APTT和TT放置4h后测定结果与放置2h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min与离心10、15min相比,PT与APTT测定结果显著降低(P<0.05),严重溶血会使TT测定值明显延长(P<0.05)结论凝血检测项目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试验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凝血;离心时间;溶血凝血检验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人工瓣膜的抗凝剂使用及用药剂量选择的重要指标,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上述项目易受较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对临床的误导。
现将本院随机抽取100门诊患者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进行各项目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1月-4月门诊患者血样90例,受检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 仪器与试剂题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1500血凝仪,试剂及质控品均使用德国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Products GmbH 生产的原装配套产品。
1.3 试验方法在质控在控的情况下,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完成检测。
1.3.1放置时间对凝血指标的影响选取30例门诊患者,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每人采集3管凝血样本,颠倒混匀10次,分3组离心放置1h、2h和4h后分别检测各项指标。
1.3.2离心时间对凝血指标的影响选取30例门诊患者,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每人采集3管凝血样本,颠倒混匀10次,分3组各用低速离心机(中佳KDC-1044)以3000r/min速率分别离心5、10、15min后上机检测。
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
![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7c3cb3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d.png)
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思想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以及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
方法:将我院检验科的1600份血液样本检测资料中,使用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分别放置了1h(n=60)、2h(n=60)、4h(n=60)的样本。
分别采取3000转/min下离心处理,分别处理5min(n=60)、10min(n=60)、15min (n=60)的样本,以及已经出现了溶血的样本,以及没有出现溶血的样本各60份,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三种采集处理条件下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结果: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放置了4h的血液样本中凝血酶时间检测结果与小于放置2h的样本相比明显减少,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明显大于放置2h的样本,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的过程中,受检样品放置的时间、离心时间等,都会对实际的检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该,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科凝血四项检测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应当高度重视。
关键词:凝血四项;检验;影响因素随着现阶段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给予患者的检查项目名目繁多,而凝血四项检查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是初步判断患者血栓形成以及抗凝治疗效果重要检测手段。
凝血四项检查具有简单、无痛苦和迅速的优点,患者进行疾病检查时只需要提供血液便可完成检查,血常规检查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大科室[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为凝血四项。
这四种不同的指标,是当前临床上行抗凝治疗、血栓形成等的相关检查中最为基础的项目,同时也是止血、凝血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其他因素造成最终的检查结果出现不同程度差异,与实际的结果造成偏差[2]。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我院凝血四项的检查质量,特对我院近一年接受凝血四项检查的1600例患者的检测报告进行了整体,并做出回顾性的分析,旨在为我院后续提升凝血四项检查的整体质量中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具体如下。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bbd680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a.png)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30例血凝检验的患者作为样本,于标本获取后0h、3h、6h、12h、24h,分别进行血凝检验,对比不同标本存放时间下的血凝检验结果。
结果:血液标本存放12h者APTT(38.4±1.5)s、PT(20.4±0.7)s、Fib(5.4±0.5)g/L,与存放0h、3h及6h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血液标本存放24h者APTT(43.2±1.3)s、PT(28.9±0.3)s、Fib(7.6±0.6)g/L,与存放0h、3h、6h及12h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
标本存放0h、3h、6h者相比,血凝检验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数值逐渐增大。
当存放时间达到12h后,检测结果异常情况明显。
故建议临床将存放时间控制在6h内,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血凝情况。
关键词: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血凝检验结果;出血性疾病前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为血凝检验的三项主要指标,可用于辅助判断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从而为各类外科手术提供参考,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
临床研究发现,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影响血凝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根据标本存放时间的不同,检验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为提高血凝检验项目数值的准确性,本文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样本,观察了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30例血凝检验的患者作为样本,患者性别:男/女=15/15,年龄(45.4±10.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无乙肝、无肝硬化、无抗凝药物使用史。
讨论凝血四项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讨论凝血四项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901e23b0b4c2e3f5727632e.png)
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减轻肠壁水肿及炎症反应 ;应用胃肠外营养尽量
读( 下旬刊) , 2 0 1 2 , 2 O ( 2 ) : 2 2 .
讨论凝血 四项标 本放置时 间和温度对测定结果 的影 响
孙 磊
( 黑龙江省医 院检验科 ,黑龙江 哈尔 滨 1 5 0 0 0 1 )
【 摘要 l 目的 探 充分析 标 本放 置时 间和环境 温度 对 于凝 血 四项检 测结 果 的影响 ,从 而 减 少这 些 影响 因素对 于 实验造 成 的不 利影 响 ,提 高检
2 0 1 3年 4月第 1 1卷 第 1 0期
考虑 狭窄 性肠 梗 阻可 能 ,故 进行 手术 ,但 术 中发现肠 管壁 厚广 泛粘
・
临床研究 ・ 2 6 7
减 少营 养物 质 消耗 并维持 患者 体 内水 、电解质 和酸 碱 平衡 ;同时 , 输入 血浆 或人 血 白蛋 白 ,纠正患者 的低蛋 白血症 。最 后注入7 6 %泛 影
间广 泛炎 性水肿 和紧密 粘连接受 了回盲 部造瘘 术 ,术 后 1 2 d 肛 门排 气
排便 ,3 个月后 接受造瘘 口关闭术后痊 愈出院 。对5 l 例患者进行 随访4 个月 ~ 5 年 ,均未再 出现肠梗 阻症状 ,恢 复 良好 。
3讨 论
可以增强机体 的免疫功 能。
保守 治疗要有耐 心 ,炎性 肠梗阻一般 不会成为狭 窄性肠梗 阻 ,不 要 急于手术 ,否 则易 出现严 重并发症 ,但如果患者肠 梗阻的症状 较为 严 重 ,持续 腹胀 ,恶 心呕 吐 ,腹痛加 剧等 ,则 应视 情 况进行 剖腹 探 查 ,必要 时只能采用手术治疗 的方 式 J 。 腹部手 术后早期炎性肠 梗 阻的患者经确诊 后 ,应及 时接受保守 治 疗 。总体而言 ,保守的非手术 治疗均能治愈 患者 ,本 文中非手术治 疗 的治愈率就 达到了9 6 . 0 7 %,经随访 ,患者均恢复 良好。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c97326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e.png)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样本储存时间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从2021年 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实验室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枸橼酸钠抗凝样品408份,分离血浆。
根据测试时间,他们被平均分为四组:a组(0h)、b组(6h)、c组(24h)和d组(48h)。
四组测试样品在常温(20~25℃)下进行测试,并比较不同测试时间的凝血结果(PT、APTT、FIB)差异。
结果:(1)48h组PT检测值显著高于0h、6h和24h组(P<0.05),但24h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0h组相比,6h组APTT开始时延长,24h和48h组显著升高(P<0.05);(3) 4组FIB检测结果均保持稳定,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是,采集血液样品后,需要及时送去检查,要求检验科的医务人员在6小时内完成周边血液检查,是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血凝检验引言近年来,在凝血方面的临床试验,包括APTT、PT和FIB,使医务人员能够通过使用这些指标分析凝血结果,迅速评估或控制患者血液系统的病理变化。
PT通常用于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状态,APTT可用于表示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状态,FIB则可指示血液样本中FIB的含量,如果在检查分析前采集的血液样本受到错误影响,则重新采集。
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挑选了102名志愿人员进行体检,以分析血液样本储存时间对血液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血样主要由102名健康志愿者采集,他们于2021 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实验室进行了体检。
每位志愿者采集了4份血样(共408份),其中102名志愿者年龄在21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5.0)岁;按试验时间顺序(0h、6h、12h、24h)分为四组(A组、B组、C组、D组)。
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bd58fca227916888486d7e5.png)
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5-26T14:49:15.3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0期作者:别艳红[导读] 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庆阳市合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庆阳 745400)【摘要】目的:探讨标本采集后的存放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血液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标本617例,分离收集血浆后,部分血浆立即测定及室温(20~25℃)存放2、4、6、24h后,部分血浆分别于室温、-4℃、-20℃保存24h后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指标。
比较各组凝血4项指标检测结果。
结果: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放置2h检测的凝血功能4项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4h、8h及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室温(20~25℃)保存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20℃保存24h血液标本AP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保存24h血液标本各凝血指标及-20℃保存PT、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时,应注意对于凝血功能采集血液标本后及时送检。
常温状态下,血浆标本应在2h内完成检测,如需保存,应选择-4℃的低温环境,切勿在过低的温度中保存,尤其要避免反复冻融。
【关键词】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51-02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目前各医院检测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4项。
分析前过程-样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聚体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析前过程-样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聚体测定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a3522b701f69e31433294fc.png)
分析前过程-样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聚体测定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已改为同一管血同一台仪器测定,为了明确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合理安排采血时间,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30份枸橼酸钠抗凝的外周血标本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室温放置2h,4h,6h后各测定一次,与即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即时结果与室温放置2h.4h测定结果比较,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D-二聚体即时结果与4h,6h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标本在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后对不同的测定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
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最好都在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测定,如不能完成也要控制在4h内完成,否则会对测定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关键词】凝血四项 D-二聚体测定结果影响【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075-01【Abstract】 Objective: coagulation four and D - dimer measurement has been changed to the same blood tube instrument measuring, in order to define the measur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collection time, study the specimen placed on blood coagulation time four and D - dimer determination results, the influence of codes for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30 determination of sodium citrate anticoagulation peripheral blood specimens of blood coagulation four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D - dimer, room temperature placed 2 h, 4 h, 6 h after each measurement time, contrast analysis with instant results.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
血液凝固实验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液凝固实验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5ab3fe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6.png)
血液凝固实验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陈明凤;董家书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5)019
【摘要】目的旨在掌握血液凝固实验标本室温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确定所能允许的放置时间.方法选择临床住院患者40例,最近结果异常者与正常者之比不小于1/3,按常规方法采集双份标本,检测项目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一份在采集后2h内检测,另一份放置4h 和6h分别检测,其结果分别与2h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标本采集后放置4h、6h的检测结果,相关系数都大于0.975,其回归方程用医学决定水平计算出的系统误差(SE),小于1/2最大允许误差.结论血液凝固实验标本采集后6h检测结果,与2h内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为临床可接受.
【总页数】2页(P2891-2892)
【作者】陈明凤;董家书
【作者单位】563003遵义,贵州航天医院检验科;545005柳州,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静脉血液细胞分析后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J], 张云飞;李桂民;陈颖;贾黎方
2.静脉血标本采集后不同放置时间离心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J], 李方伟;蒋勇
3.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 [J], 黄秀群;周斌
4.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采集位置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J], 杨秋红;司雪菲
5.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采集位置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J], 杨秋红;司雪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等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等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1be4ea7375a417866f8ff1.png)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等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方法:2018年3-8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80例,应用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
甲组使用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
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两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保存8h后,TT、APTT、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4h后,TT、PT、APTT高于即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室温、低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2h内完成检查。
关键词凝血检验;真空采集血管;放置时间;放置温度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blood vessel collection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Method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8, 8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blood coagulation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agulation test. In group A, blood vessels were collected by BD coagulation vacuum, and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ubes made in China were u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T, FIB, APTT and P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8 hours of cryopreservation, TT, APTT and P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after 4 hours of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 inroom tempera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stan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quality of vacuum collection vessel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hil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elect a suitable coagulation vacuum collection tube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within 2 hours.Key words: coagulation test; vacuum collection of blood vessels; placement time; placement temperature凝血四项是检验科检验项目之一,但采血管、放置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凝血检验结果。
凝血四项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d8fac1eff9aef8951e06b3.png)
凝血四项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对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从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以及放置时间方面分析了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针对某医院2011-2012年间,2149例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部分凝血火煤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进行了测定。
结果:在这2149例标本中,有273例出现了误差,误差率为12.7%。
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是采血量比例不当、标本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标本防治时间过长等,还有1例是因为血液样本混有肝素。
结果:通过分析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因素发现,采血量比例不当有253例,占误差总数的92.7,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有8例,占误差总数的2.93%,所以,血液标本自身问题、送检时间不当是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影响因素凝血四项测定是临床医疗事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测定的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做好质量控制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标本采集、运送等工作,避免出现标本采血量比例不当、运送时间延误等问题,这会影响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
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影响着医护人员对凝血系统病理变化的判断,也影响着术前筛查凝血系统指标的制定。
国外有学者认为,Duke法不能作为测定出血时间的唯一标准。
我国卫生部也命令禁止了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测,这样会造成临床样本量大量增加。
一、材料与方法1、样本来源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某医院住院患者,由护士采集送到本科。
收集该医院2011年至2012年2149例标本住院患者静脉血。
收集不合格标本273例(非病理因素引起结果异常者),其中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混有肝素者1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重新抽血复查。
2、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仪器为 ACL-200贝克曼血凝仪(美国库尔特),其中使用的试剂全部为该仪器原装试剂,组织活酶PT测定ISI值设为 1.41;标本采集使用的是一次性使用血凝真空负压采血管#测定的项目主要为凝血四项,即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
![凝血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9b120f1bcd126fff6050b14.png)
凝血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发表时间:2014-07-23T15:54:15.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刘晓莉陈少倪胜南张颖[导读] 凝血标本中的各凝血因子离体后的变化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选用仪器与试剂。
刘晓莉陈少倪胜南张颖(江苏省泗阳康达医院检验科 223700)【摘要】目的:对标本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提供帮助。
方法:选择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40例,对这240例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的条件下,在4h、8h、12h、24h时对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再一次的进行检测,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再次检测(在1、2、4、8周),对数据进行检测。
结果:在室温下的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其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4℃的条件下,标本放置24h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20℃的情况下,放置2周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都对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凝血标本时间温度检验【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57-01凝血四项是医学检测的重要指标,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原)[1],它主要是临床上用于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术前凝血功能预测、监控抗凝血类药物应用以及疗效评估的。
当人体受伤出血时,机体的自我止血功可以凝固血液从而减少血液流失,进而避免造成生命危险,若机体止血功能受阻,机体的自我凝血能力下降,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威胁。
血标本冷藏放置和放置时间对血凝结果的影响
![血标本冷藏放置和放置时间对血凝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7b0939ee45c3b3566ec8bb6.png)
血标本冷藏放置和放置时间对血凝结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7-12T12:08:41.0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19期作者:陈海燕1 热比古力司马义2(通讯作者)刘朝辉2 [导读] 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基层患者常常需要进行临床血凝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观察疗效。
(1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新疆巴州库尔勒 841000)(2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新疆巴州库尔勒 841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标本4℃冷藏放置、放置4h对血凝结果的影响,探讨血凝化验的标本转运规范。
方法:本试验随机抽取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轻症患者和门诊患者,共计120人,同一时间、同样方法,采集同一患者的2份血样标本,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其中一份入对照组,离心后立即送检,得出化验结果A;另一份入试验组,离心后4℃冷藏4h后送检,得出化验结果B,将A、B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得出临床结论。
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对应项目差值的95%可信区间均在临床参考值升高或降低10%以内,故均视其对临床结论判读无影响,两组的临床结论无差别。
结论:采取“4℃、4h”冷藏保存血样的方法可以保证血凝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以保证临床结论的一致。
【关键词】冷藏;放置时间;血凝【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397-02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基层患者常常需要进行临床血凝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观察疗效,而每一个社区诊所和家庭医生都配备一套化验设备是不现实的,不仅购置设备花费高昂,而且维护设备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以冷藏保存的方式、花费若干小时转送标本回检验科,然后进行化验得出结果是否可靠、可行?血标本冷藏放置和放置时间对血凝结果是否存在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本次试验。
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9d63ee30975f46527d3e156.png)
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225例血液标本,对其进行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
结果1250份标本中,62份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误差率5.07%。
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存在误差者52例;血液标本有小凝块者6例;静脉采血注入到肝素抗凝生化管后倒至血凝专用管送检者3例;自留置针处或静脉输液处采血,标本中存在含肝素及其他液体者1例。
结论不合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时间会使得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存在误差。
【关键词】凝血四项检测;标本因素;送检伴随临床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对具体诊断结果具有越来越高的依据效果,而临床检验是否具有较准确结果和标本是否正确采集、合理保存、有效运送存在极高相关性,凝血四项属于经常应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而此四项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具有较高价值,属于术前必查项目[1],而且在应用阿司匹林等降脂类药物前也必须对此指标予以检测,本文选取1225例血液标本,统计显示标本是否得到合理采集、保存、运送等均码会对临床结果产生严重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225例血液标本,所有参与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
1. 2 方法应用德国B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并应用配套凝血试剂,专用一次性负压定量血凝管。
对所有血液标本实施凝血四项测定,若有一项或几项结果存在第一次异常情况,经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自我修复检测两次,此三次测定结果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而且并不存在仪器、试剂和人为操作因素而出现的偶然性误差,且和临床诊断结果不一致。
此类标本出现后应注意观察其血量、是否存在凝固状况,是否出现小凝块,是否存在溶血现象及脂血情况,且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并分析血液标本实际采集过程中是否符合标准,可重新按照标准采集并予以复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前过程-样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聚体测定结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6-09T14:58:33.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1期供稿作者:苏航[导读]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
苏航(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临检室 113006)【摘要】目的: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已改为同一管血同一台仪器测定,为了明确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合理安排采血时间,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30份枸橼酸钠抗凝的外周血标本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室温放置2h,4h,6h后各测定一次,与即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即时结果与室温放置2h.4h测定
结果比较,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D-二聚体即时结果与4h,6h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标本在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后对不同的测定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
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最好都在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测定,如不能完成也要控制在4h内完成,否则会对测定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关键词】凝血四项 D-二聚体测定结果影响【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075-01 【Abstract】 Objective: coagulation four and D - dimer measurement has been changed to the same blood tube instrument measuring, in order to define the measur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collection time, study the specimen placed on blood coagulation time four and D - dimer determination results, the influence of codes for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30 determination of sodium citrate anticoagulation peripheral blood specimens of blood coagulation four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D - dimer, room temperature placed 2 h, 4 h, 6 h after each measurement time, contrast analysis with instant results.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四项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异常变化,术前凝血系统疾病筛查和抗凝药物的监测的重要指标[1]。
D-二聚体运用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栓塞(PE),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各种术后,急性心梗,恶性肿瘤,重症肝炎等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抚顺市中心医院除急检化验外,一般由夜班护士早上6:00~6:30采血,7:30分之前取到化验室测定,化验室在7:50~9:30之间完成测定。
本文对30例血浆标本室温放置2h,4h,6h分别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与即时测定结果配对分析,明确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13年10~12月本院外科普通手术患者30例。
1.2 方法自患者静脉采集血液与0.109mmol/L枸橼酸钠按9:1混匀,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即刻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然后放置室温分别在2h,4h,6h各进行一次测定。
1.3 仪器与试剂试剂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ACL TOP 700血凝分析仪,使用全套配套试剂盒。
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质控品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高值,中值两种血凝质控物,每天随标本上机测定,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结果(表1)表1 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测定结果比较(x-+s)
(1)与即刻测定比较,P>0.05; (2)与即刻测定比较,P<0.0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时间下室温放置的标本测得的结果与即时测得结果的比较。
PT,FIB和D-二聚体在2h,4h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在2h,4h后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TT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在2h,4h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h后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3.1 血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使TT测定结果缩短,使APTT延长。
室温放置6h测定结果均有改变。
为减少患者抽血量,减少耗材支出,抚顺市中心医院从今年起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改为抽取一管抗凝血即可。
但因某些科室抽血时间较早,使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是某些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2]。
本文统计分析表明,采集的血标本因待检时间长,使TT测定结果缩短,APTT延长。
而6h的测定结果所有项目均有较大差异,不正确的检验结果将误导临床治疗。
所以,应根据住院患者的作息时间,调整晨间护理工作程序,选择最佳采血时间,使之与白天的检验工作时间相衔接,最好使待检时间控制在2h以内,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3.2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最好应在采血后2h内完成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
例如血液离体后,凝血因子逐渐消耗,放至室温2h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VIII,IX因子和共同途径的V因子水平下降,使APTT结果增高。
而D-二聚体放置时间长引起血浆中凝血因子被活化且有纤溶酶被激活[3],从而导致交联纤维蛋白的形成并随之发生降解,才使D-二聚体产生过多。
综上所述,对于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测定,最好在2h以内完成检测,如2h未能完成,也要在4h以内检测完毕,这样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乌立扬.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原因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0(6):475-476.
[2] Shakhbazov S G.The changes of the main indices of the blood coagulation system in pregnant women with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J].Klin Khir,2009,15(4):47-50.
[3]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问测定标准化[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11,21(5):30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