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话语语用性
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
教 师 话 语 是 教 师 进 行 课 堂 教 学 的重 要 工 具 , 也 是 学
境 有着不 同的理解 。为 了能更好地 表达各 自的语意 ,并 使 双方能够 理解 对方 的意思 ,教师话 语就有必 要在教学 过 程中开创 一种新型 的认 知语境 。换 句话说 ,现代化教 育背景下 ,教师的教学方 式之一就是 基于教师 话语来创 设 学生和教师之 间的互相 明 白清晰 的认知语境 ,只有这 样 学生才能更好 地理解教师 话语 ,才 能最终提 高课 堂教 学效果和质量 。 理论 界经过长 期的研 究把 教师话语划 分为非 交互性 和 交互性教师话 语,尽管存在 不 同的划 分方式 ,但 这两 种方式 的共 同之 处都是创设 教师和学生之 间互相 明 白清 晰 的认 知语境 。非交互性教师 话语一般就 是指教师在 课 堂上 的讲解 ,对 学生的认知语境 能够产生 直接 的引导性 作用 。如:
的 词汇 等方 式 。
上面的举例 中,教师通过解释 “来自r i p p l e ”这 个 词 语 概
念 ,使 学生对陌生的认知语境有了更清 晰的认识和构造 , 教师的非交 互性话语创 设出 的明 白清 晰的认 知语境 ,为 后 续的讨论 学习奠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 和 交互性认 知语境不 同的是交互 性语境具有 更加灵 活 多样 的交流 方式 ,能够 对双方 的认 知语境产 生多样 的 促进作用 。同一 的认知语境是 以双方共 同的思想 为前提, 基 于 同 一 事 实 或 假 设 ,把 双 方 各 自创 设 的 语 境 进 行 交 换 和共 享 ,这就是 所谓 的交 互式认知 ,而在 具体 的课 堂教 学 中,这一认知 方式主要表 现为教师对 学生的提 问 ,逐 步地 引导学生思考 。如:
( 2 ) T : D o e s a n u r s e h a v e a n y i r s k i n h e r j o b ?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
yuwenjianshe001@79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义和语用解读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王晶摘要: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有关于语义的研究,也有关于语用方面的研究。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义和语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义以及语用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加深对语言学的理解。
关键词:语言学 语义 语用 认知语言学引言当代语言学关于语义和语用的研究始终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语义和语用是语言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语义更多的是语言的含义,而语用则更多的是对语言的应用研究。
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一般是将语义和语用看成是两个互补的领域,语义的研究是对句子真值条件进行的研究,但其实很多句子多没有真值条件,这些句子一般都只是对客观生活中的那些事情进行描绘,比如一些比较普通的感叹句、疑问句等,这些句子只是一种简单而且客观的叙述。
而语用更多的是一种研究语言的应用的分支,研究的内容侧重点是语言的交际,更关注是这种交际中的语言所扮演的功能。
一、 认知语言学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语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是为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也是语言的基本功能。
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两个人能够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进行交流,才能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领域的一个范畴,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以观察和积累日常经验得到的人类语言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阐述的是人类的认知能力以及语言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也对语言的各项具体内容进行阐述,比如语义、词汇、句法等。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语言学、心理学等,都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研究语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认知过程,认知能力是人的一种本性,也是产生其他行为的基础,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在语言的背后还隐藏了很多深层次的含义,在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其语言的表象,更应该要对语言进行深入地挖掘,从而能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有所了解。
试论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
话人通过 明示交 际行 为,让听话人获取某种信息 。 从说话人
的角度讲 , 际是 一个 明 白无误的示意过程 ,即说话人 明确 交 的表达 自己的意 图; 听话 人的角度讲,交 际是一个推理过 从
由于各位 学者对 话语标记 语 的研 究方法 以及侧重 点不 同,话语标记语 的概念也十分难 以界 定,文献中没有一致的 定义。C ado h urn和 R c a s( 9 6 ih d 1 8 )从功能角度给话语标记 r 语下了定义, 他们认为话语标记语是传达关 于话语整体框架 和局 部句子 间关 系信 息的符号 【。S h r (9 7 l ci i 18 )在讨论 】 fn
第3 0卷 第 2 期 21 0 0年 2月
湖 北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电 视 大 掌 掌 a '9 . ' K
J u n l f Be o r a o Hu i TV i e st Un v r i y
Vo . 0 No 2 1 , . 3 F b u r . 01 , 9  ̄ 0 7 e r ay 2 0 0 6 9
试论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
陈 玉姣
( 新疆大学 外 国语 学院,新疆 乌鲁木 齐 8 0 4 ) 06 3
[ 内容提要] 话语标记语是 说话人为 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 的语言标记,因此它 已成为语 用学和话语分析研 究的重要 内容 。本文运用关联理 论,对会话 中的话 语标 记语进行认知语用分析 ,指 出话语标记
贯 、 更 能表 达 一 定 的 言 语 行 为 。
话 语 标 记 语 ( i o r res ds us mak r )或 称 话 语 联 系 语 c e ( so rec n et e)是一种非常常见 的语 言现象 。国外 i d c us on ci s v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
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
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
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
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
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
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
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
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
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
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制约功能研究
话 语 标 记 语 的认 知语 用 制 约 功 能研 究
王 丹, 王淑 芳
( 东北林业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哈尔滨 10 4 ) 5 00
摘
要: 话语标记语是 一种 常见的话语现 象。从 关联理论观 点 出发 , 话语标记语 能对话 语的理 解形成 某种 制
约, 即通过话语 标记语制 约听话人认知语境 的构 建使 听话人进一步寻找话语 与认知语境之 间的 关联 , 到说话人 期 达
m r 认 为话语 标记语 能 对文 本 中的语段 关 系进行 限 oe 制。Bak oe l m r 在表 述话语 标记语 如何 进行 限制时进 c
一
步提出认知语境这一概念 。她认为话 语标 记语 有助
于限制说话人 和听话人 的认知语境 以实现话语 的正确 理解和连贯 _ J 。由于人类 交 际不是静态 的 , 而是动态
流 中的一种常见 的话语 现象 , 内外语 言学 家从不 同 国 的视角对其进 行 了研究 , 但到 目前 为止还未形 成统 一 的认识 , 对于这一语言现象也 出现了多种不 同的称 谓 , 尽管不 同的学者说法不 同, 但能够达成一致 的是 : 从狭 义 的角度来说 , 话语标 记语是 在互 动式言语 交际 中从 不 同层面上帮助构建 持续性互动行 为的 自然语 言表达
应 用语言学研究 。
一
18 — 5
大的认知效 果 。 。为 了使 听话人 的理 解具 有最佳 关
联, 说话人通 常会 限制听话 人 的理解 。说 话人 会在 两 个语段 中加入话语标记语 以引导 听话人 获取说话人 所 期待 的语义 暗含。Bak o l mr c e研究 的重 点是 话语 标 记 语怎样对语义暗含进行限制 以及 能够怎样 准确表 明一
论认知语境与关联性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论认知语境与关联性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摘要:认知语境关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义的认知心理理据。
语义关联性是语篇连贯的内在特征。
认知语境制约着会话中的词语的“标记性”及语篇衔接功能;制约着交际主体之间对语义的理解及对语义关联性的认知;从而制约着会话语篇的语义关联性。
关键词:语篇;语境;语义关联;语境制约语用学尤其是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使用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相互假设和推理、对特定交际语境的了解、一般的背景知识,以及有关语言使用的认知语境假设等(何自然,冉永平,2002:29)。
1986年美国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认知者理解话语时的心理运作过程(推理过程)。
这些理论使语义研究的层次从语音、词汇及组合关系发展到自然语言中的句子,进而扩展到语篇;同时话语理解也更注重认知语境和语用推理,语言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研究的方法也从静态转向动态,语言学家更注重在一定语境中的语用意义研究。
将语篇作为一个系统来看,语篇整体上的联系或一致性主要体现为语篇内相对语言单位之间在语义上的相互关联,体现为语篇作为一个整体的语义关联性。
1.认知语境观语境是使用语言时的实际环境,是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前提。
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传统的语境观为静态的语境关,即语境是语言前后搭配、上下文语言连贯等内在联系。
随着对语境静态研究不足之处的认识,出现了动态语境关,即交际双方生成和理解话语时拥有的社会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等情景语境对语义理解形成制约和影响。
随着认知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用学的发展,针对传统语境观的不足,Sperber和Wison提出了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语境。
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过程,说话者在交际时将交际意图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为了注意到此意图,听话者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推断出交际意图支配、依附于语言形式,与自己的认知环境相关联的交际信息,从而达到对话语的理解。
认知语言学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作者:刘延青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0期摘要:话语标记语是说话者用来实现成功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日常交际中随处可见,他们是用来标示话语之间各种逻辑关系的词或短语结构。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探讨,验证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以加强对其认知语用功能的理解,促进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和习得。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认知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98-01一、话语标记语的概念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综观近几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以及语言类型学的差异性,再加上话语标记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功能和意义特征,语言学家对以上语言现象的称谓和定义不尽相同,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特征。
Schiffrin (1987)著有《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一书,她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Fraser(1997)从句法语用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把话语标记语分为连接词(如however,and, but, nevertheless),介词短语( as a consequence),状语性短语(如after all, on the other hand)。
虽然语言学家对话语标记语作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大多数语言学家都一致认为话语标记语是一系列连词,副词,介词短语,他们标示所述话语与前述话语之间的关系。
话语标记语不具备真值条件意义,即使缺省,也不会影响句子意义。
二、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一)认知心理动机人类交际的基本原则是:说话者总是产生足够的话语信息,而听话者总是希望通过最少的努力理解信息。
在言语交际中,听话者需要努力理解说话者的信息意图。
考虑到听话者的理解能力,说话者应确保发出的信息明确。
所以,说话者产生话语时,说话者应考虑听话人的话语信息处理能力和语境信息。
从认知的角度浅谈话语标记语中的语用功能
2 1年第4 总第15 00 期 5期 \
DOI 码 :1 .9 9 jis 10 —0 7 .00.40 9 编 03 6/ . n.0 7 0 9 2 1 0 .9 s
从认知的角度浅言中普遍存在的用来标记话语之间各种逻辑或时空关系的词或短语。本文根据 Se e 和 Wln 出的关联 pr r b i 提 s o
太 原 0 0 0) 5 0 6
一
、
话语标记语的界定
19 ) 9 8,Un e( 9 ) u k r和 Zv19 ) g r1 6,J c e 9 i( 8 等为代表 的学 者将话 9
话 语标 记语 (i o re mak r)是 一种 十分常见的话 语标记语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学者 F ae 19 ) ds u s r es c rsr(9 7 语现象,它们是指用来标示话 语之 间各种逻辑或时空关系的词 继 续从句 法 一语用 (y tci— rg t )的角 度对 话 语 标 s na t p a mai c c 或短语。话 语标记语已成为近年 国外会话分析,语用研究 中的 记语进行了系列研 究,但他 采用的是 自上而下的方法, 即首先
b cu e 、 副 词 (比 如 at al, icd nal, uu l ) ea s) cu l y n ie tl y s al 、 究 ,被 称 为 连 贯 派 。 与此 同 时, 出现 了 以 Ba e r, J c e y lk moe u k r 感 叹词 ( 比如 wel o ) 以 及 某 些 短 语 或 小 句 ( l, h 比如 a 为代表的相关派,B a e r 从认知 一语用的角度 出发,对话 sa lk moe rs l y u k o eut o n w, Ime n , 它们所 传 递 的不 是命 题 意 义 或 语 标 记语 的 作 用 进 行 研 究 , 其 理 论 依 据 是 S eb r和 Wi o , a) pre ln s
认知话语语用性
Pragmaticity in Discourse
作者: 赵强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出版物刊名: 湘南学院学报
页码: 26-2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语用意图;语用直觉;交际能力
摘要: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
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
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
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
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认知语境在话语生成及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语境丰 富的内容决定了语境具有某些特征, 认
知语境 除 了 具 有 一 般 语 境 的 静 态 性 、 确定 性、 层 次
性、 相对性和传递性之外 , 它还体现出其他独特的特 性。传统语境研究注重 的是具体 的语境要 素或知 识, 往往对语境只做静态 的理解 , 即交际者受控于语 境, 而语境 先 于交 际 过 程 而存 在 。交 际双 方 的推 理 只能被动地按是否遵守或违背交 际原则来进行 , 忽 视了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选择和创造语境的主动性
首先 , 认 知语境 和传 统语 境是 相 区别 的 , 它不 是 预先 固定 的 , 而是 在寻找 相关 性 中积极 构建 的 , 它 包
[ 作者简 介] 姚毅 , 女, 广西桂林人 , 遵 义师范学 院大外部副教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认知语 言学 、 英语教学法。
一
5一
语 言研 究
和动 态性 。
有一个共 同的 目 标, 那就是将交际意 图顺 利地传递 给对方。因此说话人总是尽量地使用明白的言语向 听话人显映 自己的意图。但是 由于语言具有不完备
性, 所 以说话 人 的原 意 向性 与 听话 人 的意 向 性 就有 可 能 出现偏差 。这 时 , 听话 人 在 获得 发 话 人 的话 语
括语言和非语言知识 、 话语情景及参与者的共 同知 识( 何兆熊 , 1 9 9 9 ) , 也包括大量的背景假设。其次 , 它不是一个单纯、 孤立的概念, 而是一个具有复杂结 构的整体认知系统范畴。不同的个体由于其所处的 物理环境、 经历有所不同、 文化存在差异 , 因此 , 对同
一Hale Waihona Puke 是语言使用者在大脑 中激 活的概念。“ 语境 ” 作为
认知语用学翻译理论
理论目标
认知语用学研究的理论目标包括: a. 从心智过程说明语言运用的过程、特点、策略、 方法; b. 建构同语言运用所需的认知能力最为密切相关的 抽象原则的集; c. 说明语言运用的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d. 建构话语理解和话语生成的理论模型。 这样的研究在获得人对语言运用的认知能力的 认识的同时,也有助于获得对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 认识,从而为相关的认知学科的研究做出贡献。
认知语用学是在认知科学催生下出现的研究 语言运用的学科。如果说, 认知科学的中心任 务是要揭示知识是如何习得、储存和表征的, 那么认知语用学的中心任务是要探讨人的心 理模型中语用知识是如何习得 、储存和表征 的。
6
认知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是语用学在学科自身发展过程中参 照认知科学的目标 、理论 、方法进行语用学研究的 一个学科,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语言的运用 作为具体研究内容来研究人们的认知过程 、认知特 点 、认知规律 。 认知语用学是在“认知”的框架内进行语用学” 研究的语言学科。 认知语用学指以心智过程来说明语言运用过程 作为自已学科的理论取向的语言学研究。“语言运 用”在这里包括了话语的生成和话语的理解。
研究重点
认知语用学的研究重点同它的理论目标和学科 任务是一致的。认知语用学的中心任务是要探讨人 的心理模型中语用知识是如何习得、储存和表征的, 而认知语用学的中心假设是对语用的认知研究。 目前有效的方法是研究大脑里同语用有关的知 识其计算系统及其表征结构的先天后天的基础和条 件,认知语用学的研究应关注人类语用知识认识的 心理实在性,而认知语用学目前研究的热点是语用 推理的认知能力和利用默认知识的认知特征。
语用学
语用学的研究是试图揭示人们为什么 能够运用语言 ;主要是要解释人们为什么 能够达成话语的理解 ;它的研究取向是解 释性的 。 根据传统的语用学的定义, 它研 究的是语言符号同语言使用者的关系。 经典语用学研究主要地是试图用语言 的社会功 能和人们认识事物所涉及的范 畴对这个问题作出解释。
人际隐喻的认知语用研究——以女性话语为视角
绵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u o mM fMin a g N r o a y n om ̄ U
A r2 1 p.0 2 Vo. 1 No 4 13 .
第3 1卷 第 4期
人 际 隐喻 的认 知 语 用 研 究
以女 性话 语 为视 角
杨 小 敏
( 滁州学 院外 国语学院 , 安徽滁州 29 0 ) 3 00
发挥 的双 重功效 ; 从礼貌 大同策略 的角度 看 , 女性使 用显性主观或显性客观 取向 的情 态隐喻形式 , 一方 面可 以明确 表达 自己的观 点 , 另一 方面又可以增加话语 的礼貌 级别 , 受话人 以示礼 貌和尊 重; 对 从顺 应理论 的视 角来考 察 , 是
语境 关 系与语言结构相顺应 的产物 , 交际过程 中女 性顺应 交际语境作 出的话语 选择 。 是 关键 词 :女性话语 ;人 际隐喻 ;认知语用 阐释
的研 究 。
一
、
人际 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 : 形式是意义 的体现 , 意义
来 自于形式和功能的结合。形式和意义之间并不存 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 一种形式可 以表示一种 以上的 意义 , 种 意 义 也 可 以 由两 种 或 更 多 的 形 式 体 一 现l ∞ 2 。人际隐喻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执行人 际功 ”
中图分 类号 :H 8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2—62 (0 2 0 o 8 o 1x 2 1 )4一 o 1一 4
隐喻作 为 一种 语 言 变 体 , 是语 言使 用 者 为达 到 自己 的交 际 意 图 而 采 用 的一 种 语 用 策 略 。H Hdy ai a 认 为 隐 喻 是 意 义 表 达 的 “ 异 ” 不 仅 局 限 于 词 汇 变 , 层 , 常常 出现 在 语 法 层 。他 将 语 法 隐 喻分 为 概 念 也
认知语言学
• 隐喻的分类: (一)常规隐喻 1.结构隐喻2.方位隐喻3.实体隐喻 (二)创新隐喻 1.文学隐喻2.科学隐喻
A、常规隐喻
• “通过长期建立的常规关系而无意识进入语言的隐 喻才是最重要的。”(Ungerer & Schmid),日常生 活充满了隐喻。
Eg8: Head of department,of state,of government,of page,of a flower,of a bed, of a tape recorder
1、文学隐喻
Eg12:如莎士比亚的As You Like It中的名句: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And all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范畴化
• 范畴化,也叫做归类,是比较的一个特例。 一个范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 类别的参照标准,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 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标例示(instantiate) 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对标准的扩展 (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 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 清晰边界 4 范畴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6:时间意象图示
(3)、容器图式(front-back schema)
• 容器图式包括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 Eg8:(Lakoff 1990):如果x在容器A内,而容器A又在容器B 内,那么x也在B内。 凡是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 ,苏格拉底会死。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原则
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原则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2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那么你对认知语言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认知语言学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普遍被认为是乔治·雷可夫(George Lakoff)、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及朗奴·兰盖克。
当中雷可夫及约翰逊专门研究语言中的隐喻及其与人类认知的关系;而兰盖克的专长在于认知语法。
乔治·雷可夫:认知语言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隐喻是人类日常语言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力。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是少数的华人专长于认知语言学。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士,另一少数的华人专长于认知语言学。
王寅: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中心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近几年国内认知语言学的领军人物。
出版了几部相关专著,其《构式语法研究》是国内首部有关构式语法的著作;并发表了几十篇相关论文。
张敏: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著有《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流派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理论,而是代表一种研究范式,是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称,其特点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些语言理论虽不相同,但对语言所持的基本假设都大同小异,都不同程度地认可上一节提到的基本观点,只是在讨论和关注的具体语言现象上有所差别。
认知语言学主要理论方法有:Fillmore、Goldberg 等人的“构式语法”(Const ruction Grammar);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Lakoff、Talmy 等人的“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以及S. Lamb 的神经"认知语言学"(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等。
从认知看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
从认知看话语标记语w el l的语用功能刘晓华(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角度,依据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w el l进行语用分析.发现话语标记语可以直接将话语与语境连接起来。
将听话者引向说话者所期待的语境和语境效果。
从而在认知上对听话者的推理过程起制约作用,对话语理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认知话语标记语w el l语用功能1.引言话语标记语(di scour se m ar ker s)是~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
它们是一些在话语中起语用作用的词语或结构,在英语中w el l,oh,anyw ay,but,how ever,t herefore,be-s i des,s t i ll,you kno w,you s ee,I m e an,t ha t i s t o say,i n ot her w or ds,as I sai d等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它们传递的不是命题意义或语义意义,也就是说它们不构成话语的语义内容,而是对话语理解起引导作用的程序性意义(pr ocedur al m ea ni ng)。
话语标记语已成为近年国外会话分析语用研究中一个新的探讨课题。
2.文献综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语用学这门学科的孕育、确立与发展,开始出现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
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有句法的、语义的及语用的。
具体而言,这些研究中有的根据话语的组合方式去探讨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生成的影响。
也有从话语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它们的语用功能等等(冉永平,2000)。
进入80年代以后,最早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是O s t m an(1981,1982,1986)。
Y o u k肿w是他研究的第一个话语标记语。
Sehour up(1983)是另外一位较早对英语中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的学者。
尔后.E r m an(1987)又对you kn ow,y ou s ee和I m ean等“语用表达式”(pragm at i c expr e ssi ons)行了系统研究,并指出它们可以对话语单元、题元之间的界面进行标记(冉永平,2000)。
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特征分析
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特征分析
曹琪雯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确保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该文从认知的视角分析阐释了这一语言机制,借助关联理论的观点,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话语标记语在说话人组织话语,听话人理解话语和话语本身连贯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2页(P189-190)
【作者】曹琪雯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英语话语标记语对语境认知的语用功能浅析 [J], 王静
2.英语话语标记语对语境认知的语用功能浅析 [J], 王静;
3.从认知参照点视角看汉英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J], 蔡绿
4.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特征分析 [J], 曹琪雯
5.话语标记语"You know"在元认知视角下的语用功能研究 [J], 黎梦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
浅谈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作者:梅晨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期摘要:有关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历来已久,以“不是我说你”为例,分别从判定标准、关联理论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其的认知语用功能,最后还指出了其他类似的表否定性让步的话语标记语。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关联理论;认知语用;“不是我说你”作者简介:梅晨莹(1991-),女,安徽省芜湖市人,四川外国语大学2012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语言理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一、引言Chaudron&Richards(1986)从功能角度给话语标记语下了定义,他们认为话语标记语是传达关于话语整体框架和局部句子间关系信息的符号。
其后,Schiffrin(1987)给出的话语标记语的定义是“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语言成分”。
自Sperber 和Wilson 提出关联理论之后,Blakemore 依据该理论将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由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转向认知—语用的研究,这就把认知和语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接下来我们将从认知语用视角探讨“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语。
二、话语标记语“不是我说你”判定标准(1)“不是我说你,你这方面太差把火。
”(2)“二姐夫,不是我说你,你不能冷手拣个热‘煎堆’,混了一个便宜媳妇就算的。
”(3)“不是我说你,是二师兄说你胆子太大了。
”(4)“不是我说你,连你妈妈也说你胆子也太大了!”通过以上4例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例1)和例2)同属一类,而例3)和例4)另属一类;例3)中如果去掉“不是我说你”,就消除了原话语中的否定判断这一命题,整个句子的意义就会变得和之前完全不同,而例1)和例2)却不会因为删去“不是我说你”而产生不同的意义,仍旧是批判责怪听话人的意思;在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说你”的言语行为发出者不只是“我”还有“你妈妈”,增加了话语的命题信息,而例1)和例2)中都未有体现。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两种分支学科,两者都致力于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并通过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来揭示语言背后的思维和文化心理机制。
本文将分别介绍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主要研究语言使用时的上下文信息和语言交际行为特征。
语用学主要关注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意图和交际目的,研究语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等。
语用学主要应用于语言教学、翻译、新闻传媒等领域中。
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言语行为分析: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言语行为特征,包括陈述、命令、请求、辞职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2. 话语分析:研究话语结构、话语的上下文信息、话语的语言功能等,通过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话语的隐含意义和语言背后的交际意图。
3. 礼貌原则分析: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遵循的礼貌规则,包括自我批评、委婉表述、让步等;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原则的差异。
二、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认知的学问,主要研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和语言认知的神经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即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认知现象,语言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机制密切相关。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理解、产生和运用的过程,包括语音知觉、词汇学习、语法知识表示和运用、语言创造等方面。
认知语言学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语言治疗、语言评估和语言教育等。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知觉和认知实验:通过实验测试、心理测试等方法研究语言认知过程,比如音素辨别实验、视听口语信息处理实验、语音流畅性测验等。
2. 脑成像技术研究:通过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研究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和脑区活动特征;3. 语料库分析:通过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研究语言的语义、语法规则和统计模式等。
综上所述,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两者都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期望通过研究语言的规律来揭示语言背后的思维和文化心理机制。
《认知语用学——交际大脑过程》述评
书的 目 的之 一是 为 交际 中参 与者 的 各种 大脑 意 识下 一 个正 式 的定 作者 给会话 活动 下 了定义 , 会话 活动 是会话 中每 个参 与者都 按 义以 及对它 们进 行合 理的解 释 , 这些 定义 及解释 构 成了一个 能够 解 言语 行 为给 定的 序列执 行的一 系列 任务 , 并且 每个任 务都 是一个 阶 释说 明和 理解 交际 行为 的逻辑 模式 。全书 共六 章 , 本 文将 简要 介绍 段 产 生和理解 过 程中所 特有 的 。作 者指 出 , 会 话有一 个全 局结构 和 该 书各 章内容 以及简 评 。 个局 部结构 。全 局结构 决 定了会 话的 流程 , 尤其是 对会 话方 式和 内容简介 会 话阶段 顺序有 影响 。会话 的全局 结构来 自于会话 者对行动 计划 的 l 、 交 际 的 分 类 共识, 也 就是来 自于行为 活动而不 是语言规 则 在微观 层面上 , 会话 作 者首 先在 本章 中提 出了本 书 的主题 , 即交 际不 仅仅是 语 言上 可 分析为是 由话轮交 替构成 的。 话轮交替 是会话局 部结构 的一 部分 , 的交 际 , 言语只 是人 类在 社会交 往中 所使 用的表 达 方式 的一种 。接 而 每个话轮 都是言语 行为的序 列 , 并 由此 来管理 言语行为 间的关 系。 着, 作 者 对认 知 语用 学和 交 际分 别下 了定义 , 认 知语 用 学是 对 交际 4 、 交际行 为的产 生和理解 过程 中参 与 者 大 脑 意识 的 研 究 , 交 际是 由交 际 主 动 方 ( a c t o r )和 本章 试 图讲 解 作 为一种 合 作互 动 的一 般会 话 模 式。在 作 者 的 交际 被 动 方 ( p a r t n e r )共 同构 成 的 一种 社 会 活动 。作 者 在本 书 中 框 架 下 , 如 果 交际 主动 方与 被 动方 发 生会话 , 那 么在 这 个交 际 行为 有意 使 用 以上 术 语 : 交 际主 动 方、 交际 被动 方 、 角 色 互换 ( a g e n t o r 的 产 生和 理解 上一 般 会有 以下五 个步 骤 : ( 1 )识别 表达 行 为 , 即被 i n t e r l o c u t o r s ) , 来 替代经 常使 用 的传 统术 语 , 发 话人 ( s p e a k e r )和受 动 方由 言内行 为重 新构建 主动 方 的大 脑 意识 ; ( 2 )理 解说话 人 的意 话人 ( h e a r e r ) , 以此来 与作 者所 指认 知语 用学 是作 为大 脑交 际过 程 思 , 即被动 方推断 主动方 的交际 意图 ; ( 3 ) 交际效 果 , 包括 两个过 程 , 的研究 应与 社会交 际的多 渠道相一 致 。 归 因 和调 节 ; ( 4 )反应 , 即 被动 方产 生 了交 际 意 向; ( 5 )回应 , 即被 以 上 是 本章 中一 些 基 本 问题 , 作 者 在本 章 中 更 多 讨 论一 些 关 动 方产生一 个正 式的交 际回应 。 于交 际 互动 的关 键 问题 , 如 交际 模 式 , 语 言与 非语 言 交 际之 间 的区 表 达行 为是 一种 交际 行为 的具体 表现 形式 , 是交 际主动 方对 被 别 以 及 交际 行为 和交 际 原则 。作 者也 对 包括 人类 在 内 的社 会互 动 动 方的公 开表 示 。在 作者 的理论 模 式中 , 说话人 意义 和交 际主动 方 三 种 信 息 提 取主 要 模 式进 行 了 区分 , 它 们 分 别是 , 提示 、 标 记 和信 通过 言语 所表 达的交 际意 图相 一致 , 对说话 人意 义的 理解过 程就 是 号 。在 本章 最后 讨论 了交 际行 为及交 际原 则 , 作 者将 理论框 架与 像 对 主动方交 际意 图的辨识 。在交 际效果 阶段中 , 有 两个可 能的过 程 , A u s t i n 和G r i c e 一样 的经典 语用学 理论 联系起来 。作 者在本 章 中强 首 先是 被动 方根 据 自 己大脑 意 识对 主 动方 所作 的传 达 推断 不够 明 调 了 一点 , 即 交 际行 为必 须符 合 一个 社会 的文 化 规 范 , 而 成功 的 交 确 , 再 是 被动 方的大 脑意 识可 能会 由于主 动方 的话语 而改变 。会 话 际 依赖于 交际 的语言模 式与 非语言模 式的整 合以 及两者 的兼容 。 活动 的产 生需 要交 际被动 方决 定是否 会话 符合主 动方 的交 际意 图 。 2 、 交 际 工 具 这五 个阶 段在逻 辑上 是连 接发 生在交 际被 动方 的大脑过 程 中的 , 它 本 章对 认 知语 用学 的产 生基 础进 行 了描 述 。作者 指 出 交际从 们之 间的联 系是 由会 话 活动 管理 的 。 认 知角 度来 看是 要考 虑交际 过程 中每个 参与 者 的大脑 行为产 物 , 而 5 、 非 标 准 交 际 且 交 际 的失 败也 是 由于 参与 者们 的个 人 大脑 意 识造 成 的 。依 据 作 本 章 介绍 了在 非正 常模 式下 的交 际情 况, 如 非 表 达 互 动 者 而言 , 一 些 如相 同 的信 仰 , 交际 目的 等大 脑 意识 应视 为 产生 交 际 ( n o n e x p r e s s i v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 、 巧用 (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 、 欺骗 ( d e c e p t i o n ) 和 所 必需 的 , 这 些大脑 意 识也是 最基 本的 认知语 用学 不可 少的 。在本 失败 ( f a i l u r e ) 。第一 种非 标准 交际情 况 , 即非表达 互动 , 即如 果交 际 书 中作者 将 G r i c e的合作概 念分 为两部 分 , 即行 为合作 和会话 合作 , 行 为不 是 由两个 或 多个 参与 者 共识 的那 么这 个 交际 行为 就没 有表 它们 分别建 立在 行为活 动存在 假说和 会话 活 动存在假 说 的模 式上 。 达 出来 。第 二种巧 用 , 巧 用最早 是由 G r i c e 提 出的 , 是 一个关 于合作 接着 作 者为 了 了解 人类 是 如何 在 交谈 中产 生 和理 解 言语 行为 的一 般原 则 怎样 会产 生 会话 含义 的 概念 。这 个概 念在 作 者 的理论 的, 又开 始对 交际 中的 推理规 则进 行 了论述 。紧接 着又 讲到 了相 同 模式 中得 以延伸 , 主要 意思是 使用交 际规则 去获得 交际效果 。 信 念的 概念 , 即它 是作 为交 际 中最 初 的一种 大 脑 意识 , 这个 概 念与 其它 两 种 非标 准 交际 情况 是 欺骗 和失 败 。在 作者 的认 知语 用 C l a r k 著名 的 “ 共识 ”( c o mm o n g r o u n d )概念相 似 。作 者建 立 了交 学理 论 中 , 欺 骗被 定义 为 是 交际 者对 共识 行 为活 动 的有意 违 背 , 即 际模 式 , 其中 的推理 规则 能够确 保 交际 者做 出合理 的推 断来识 别对 交际 主动方 试图 传达 一种他 实际 上并 没有 的大脑 意识 , 使交 际对象 方 的大脑 意识 , 从而 判 断如何将 交 际进 行下去 。在 本章 的最后 作者 相 信他 的行 为活 动是符 合准 则的 。最后 一种 失败 , 作者 很明确 的指 讲 到有 关意 图 性 的概 念 , 意图 性有 两层 含 义 : ( 1 )交际 者双 方 的动 出是 在交 际效 果 上有 困难 的 情况 。 因此交 际失 败 被定 义为 是 交际 作和 大脑 意识 都有 意图性 地朝 着交 际主动 方先 发出 的动作 或想 法 ; 主动方试 图对被 动方的 交际效 果的一种 徒劳尝试 。 6 、 交 际 能 力 ( 2 ) 一 个动作 或大脑 意识都 有意 图地需 要 , 选择 和寻 求的交际 中心 。 3 、 行 为 活 动 和 会 话 活 动 本章 介绍关 于交 际 能力 的演变 , 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2月 湘南学院学报Dec.,2010 第31卷第6期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Vol.31No.6收稿日期:2010-10-17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话语语用意图研究作者简介:赵 强(1963-),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认知语言学。
认知话语语用性赵 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摘 要: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
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
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
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
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关键词:语用意图;语用直觉;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10)06-0026-04引语话语分析越来越重视语用学理论和原则的运用[1]。
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
话语的生成和理解离不开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更依赖对话语语用性的认知。
本文主要以Austin 的话语言外行为和Sperber &Wilson 的交际意图理论,对话语语用性进行认知研究,以期说明: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着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
一、话语意义的多维度呈现依Tannen(1984)看来,话语可以定义为语境中横跨所有形式和模式的语言[2]。
自然,交际中的口头语和书面语都属于话语的范围。
简单地说,话语具有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这两个主要的意义层面。
然而,话语不是空洞的语言符号,而是说话人使用语言符号传递意图的语用行为。
以语用意义为核心的话语意义分别体现于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
相对而言,诸如语音、语义、句法这样的语言内部因素在交际中比较稳定,而语用意义更具动态性和复杂性。
Austin (1962)把言语行为一分为三:呈现言语符号的言内行为、传输说话人意图的言外行为和听话人可能回应的言后行为。
何自然、冉永平指出: 言语行为的三个部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不是三个不同的行为。
[3](P 182)例如:(1)母亲对要出门的儿子说:It is raining hard out side.说话人为了听话人能听懂她说出的话,就要采用符合听话人语言能力之内的语言来表述 外面正在下大雨 命题内容,这就是 以言指事 。
说话人怀着某种意图说出这句话,提醒听话人 别忘了带伞 ,这就是 以言行事 ;儿子听后,顺手拿起了一把伞出门,这就是 以言成事 [3](P181)。
1.话语的命题意义话语是人们获得语言经历和言语意义的根基[4](P231)。
话语不仅仅含有表述与现实世界一致内容的正命题,但有时也有与现实世界相异的反命题。
例如,丘吉尔有次被一位不认识他的执勤士兵拦住后,自报姓名,但士兵说出了(3),其意等同于(2)。
下面的例(2)和例(3)都传递 我不认识你;我不相信你的话 的交际意义,但采用不同的命题意义。
(2)I don t think that you are Churchill.(3)If you were C hurchill,I would be Starlin.例(3)的反命题已经句法化了,即形成了 去语境化 的认知效应。
另外,还有一种借助百科知识形成的反命题。
例如,说话人为了表达 我不相信他会成功 ,可以说出下面的话:(4)他会成功?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话语的命题意义是完整理解话语意义的基石。
2.话语的交际意义正是在话语行为中,人们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现在绝大部分研究话语的理论家们都会持一致的看法:话语不是纯粹的由语法生成的语言结构,相反却是由我们称之为构成话语信息结构的非语言、逻辑和意图因素构建而成的。
[4](P-231)话语行为是典型的交际行为,不容置疑地拥有交际意义。
Sperber&Wilson(1986)认为,话语意义有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之分。
信息意图,简单地说就是提供交际内容的意图 ; 还希望使听话人和交际者相互明白交际者有该信息意图,这就是交际意图 [3](P226)。
例如,(5)听到门铃响,母亲对正在客厅看电视的女儿大声说:我在炒菜。
例(5)的交际意义,就是 我正忙着呢,没时间开门。
你去开门吧 。
在这种语境中,陈述句实际上就变成了祈使语气,给听话人发出请求或命令,这表明:说话人通过话语除了表达话语的命题意义之外,更可进行超越话语命题意义的间接言语行为[5](P30),从而实现其话语行为的交际意义。
由此可见,某种程度上信息意图就是话语的命题意义。
3.话语的语用意义Grice认为,话语表达的意义离不开对话语者意图的考虑[4](P232)。
人们运用话语进行交际,目的就是实现某种意图。
这种说话人借助话语理智地传输自己意图的层面,就是语用意义。
例如,火车站有人对某位带着很多行李的旅客说: 我帮你提吧。
这个话语的交际意义是 说话者愿意主动提供帮助 。
然而,其语用意图并不一定与交际意义一致:如果说话者的意图是提供有偿服务或骗走行李,那么其语用意义就偏离了话语行为的交际意义。
另一方面,假如这位旅客确实需要并相信说话人,就会认可话语的交际意义;反之,即使说话人出于同情真心想帮助这位旅客,但假如旅客有被骗过的经历,就会本能地提高警惕,拒绝帮助,那么话语的交际意义就失效了。
显而易见,话语的语用意义远比交际意义难以让人捉摸,需要听话人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话语的交际意义大部分情形下可与语用意义吻合重叠,语用意义却强调说话人的意图层面,交际意义主要是指超越话语命题意义的含义层面。
交际意义更侧重语境激活的语言知识,而语用意义注重文化知识的激活作用。
语用意义是话语的本质意义,而交际意义则是话语命题意义的延伸而已。
交际意义可能反映出语用意义,也可能只是一块遮羞布,打着意图的幌子而隐藏真实意图。
例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符号行为的交际意义是告诉符号观察者己方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信息,看似真正的行动;语用意义就是不让敌方识破自己的真正意图。
二、话语语用意义在语境中的双重性一般而言,话语行为本身传递的交际意义具有明示性、客观性和被感知性。
在某些情况下,作为较客观的交际意义可以被说话人进行语用设计和利用,以期提供给听话人更方便快捷地理解话语语用意义或阻止听话人意识到说话人的真实语用意图。
这样,话语行为可明示、暗示或甚至屏蔽语用意义。
相对于更复杂的话语语用意义,话语的交际意义可能正导或误导听话人的语用推理。
因此,本质上能否敏锐地理解到说话人的语用意图决定交际的成败。
如果听话人没能识别说话人欺骗的真实语用意义,听话人很可能成为说话人眼中交际成功的牺牲品。
话语语用意义并不是不可捉摸的。
其实,话语语用意义在可触性上具有被听话人感知和说话人特意明示自己的语用意图两个基本层面。
1.语境被屏蔽的语用意图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语境在交际中竟然会失效,在交际的某一方眼中似乎与话语无关。
例如,有个下属看见上司正走下楼梯,连忙尊敬地打招呼: 局长,您下来啦 。
局长一听,顿时脸就拉长了。
这位局长对 下来 命题内容非常敏感,视 走下楼梯 物理动作的命题内容不见,而是立马联想到了 下来 的隐喻意义: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这说明:语境在敏感的心理面前,有时显得不堪一击。
说话人的语用意图可能被听话人的某种心理零化了。
2.语境因素被强化的语用意图语境中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起到增强让听话人更清晰理解话语语用意义的作用。
例如,一位想早点出院的病人在听到医生询问身体状况时,迫不及待地说:(6)我已经彻底好了。
[同时在病床旁,做起俯卧撑]有时,在交际中可不用语言[6](P172),仅凭非言语行为就可明白无误地表述语用意义。
例如:(7)Peter: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Mary:[从桌上拿起一个药瓶,递给对方看][3](P224)然而,话语的语用意义在语境中可能具有歧义的潜势。
如果说话人意识到了这种可能性,就可借助语境的某些因素明示自己的话语意义。
这种利用语境因素的语用行为清晰地体现了话语语用性的认知价值。
例如,以前的同事或下属给已退休的局长打招呼,真心问候:(8)老局长,您好。
[脸带微笑,语气热情]这样,老局长不会因为退休而产生的不痛快情绪被激活而误解说话人的语用意图,可能体会到问候者的真情实意。
反之,那些不喜欢老局长的人,特意让听话人看出自己的态度,假心假意地问候:(9)老局长,您好。
[脸带讥讽的笑,话里透着调侃的语气]话语的语用意义对交际双方来说,可能具有不对称性。
忽略这种不对称性可能导致交际失败,而特意明示语用意图可降低被误解的可能性。
三、话语语用认知直觉与优选话语语用性的实现是交际中话语者有效互动的认知结果。
话语行为本身能增强人们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的高低反映出交际者的语用认知能力。
话语语用性的实质在于交际者凭借已培养出来的语用习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认知反应,进而成功地呈现和诠释话语行为的语用意图。
作为典型言语行为的话语总是投射出交际者基于语用能力和文化认知的交际能力。
1.话语语用习惯交际者的语用习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语用经历习得而来的语用经验。
Pike(1954)认为,话语是处于社会文化语境中社会因素和文化意识之间互动过程的产物。
作为社会成员,交际者的语用习得是没有终点的。
在语言习得中,社会对语用错误的容忍度远远低于语言错误,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外语学习中。
由此可见,社会的文化触角无处不在地发挥着作用。
如果交际者忽略了文化意识的培养,那么良好的语用习惯就很难形成。
在对Chomsky提出的语言能力进行批评式扩展时,Hymes(1968)首创了 交际能力 这一术语: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的语言和语用结合模式的基本概念[2]。
交际能力反映了作为社会文化人的交际双方对交际意图呈现和解释的认知习惯。
话语中的话能规定话语者进行言语交际的顺序。
诸如小孩插嘴和下属打断上司的谈话或谈话圈外的人干涉进来等破坏话轮顺序的行为,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答非所问则显示出答话者对问话人的蔑视或傲慢。
这些语用印象的产生都是文化激活的。
交际中,礼貌的语用意识反映出在文化上对不礼貌的敏感,一般情况下使得交际者的礼貌交际行为多余不礼貌行为。
这就是语用偏向发展。
其实,礼貌行为并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而是视不同的交际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礼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