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
听课笔记
院系:信息与控制学院物联网
班级:物联网二班
姓名:鲁铮
学号:1430110413
第一讲石化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对策
石化企业就是一个具有多种类储量较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特殊企业,高温高压装置多年且装置具有上下连锁的关系。企业的特殊性易诱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就是有毒有害物品的泄漏事故,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环境应急监测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先预防、事先检测、事后恢复的整个过程中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污染物性质与事故表现形式等,可以分为七类:
①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排放不当导致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发的污染事故。
②毒气污染事故:实际就是上面事故的一种,由于毒气污染事故最常见,所以另列,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氨气等。
③爆炸事故:易燃、易爆物质所引起的爆炸、火灾事故。例:煤矿瓦斯、烟花爆竹厂以及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油漆硫磺使用不当造成爆炸事故。有些垃圾、固体废物堆放或处置不当,也会发生爆炸事故。
④农药污染事故:剧毒农药在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因意外、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泄漏所导致的污染事故。
⑤放射性污染事故: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放射性物质过程中不当而造成核辐射危害的污染事故。
⑥油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以及各种油制品在生产、贮存、运输与使用过程中因意外或不当而造成泄漏的污染事故。
⑦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因不当或事故使大量高浓度水突然排入地表水体,致使水质突然恶化。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有以下几种:
①形式多样性:有核污染;农药、有毒化学品;溢油;爆炸等事故。产生方式有在生产、贮存、运输中使用与处置不当所引起。
②发生的突然性:一般环境污染就是常量排污,有其固定排污方式与途径。而突发性事件往往无固定排污方式,在人们意料之外。
③危害的严重性:一般环境污染多产生于生产过程之中,短期内排污量少,相对危害小,不破坏正常生活与秩序,而突发性事件,往往在极短时间内一次性大量泄漏有毒物或发生严重爆炸,短期内难以控制,破坏性大,损失严重。
④处理处置的艰巨性: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危害的严重性,所以很难在短期内控制,加之污染面大,又给处理处置带来了困难。
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规律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其难以预料的一面,但也有其规律性一面,即污染源集中处(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就是突发事故的发生源,工艺落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防范不足就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与受伤;重大的经济损失;造成社会不安定与恐慌;局部地区生态严重破坏。由于几率很小、发生突然、污染物扩散迅速,后果严重,使环境监测、处理处置非常困难,成为环境监测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
健全完善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从国内外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比较中发现,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更新应急管理理念,认真吸取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教训,依据我国自身环境管理机制与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特点,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第一、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我国应坚持“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环境应急方针,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不断深入地开展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推进我国应急管理逐步走向综合防控与预警应急管理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国家与地方应急机制建设,实现我国应急管理模式的两个转变,从注重应急处置向预防、处置与恢复全过程管理第二、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功能,建立区域性应急合作体系。我国应在正确处理好与中央、军队、武警的关系的同时,还应建立跨省的区域应急合作体系,确保国家环境安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第三、引进环境应急管理新理念,培养敏锐的应急管理意识。环境应急管理的新理念应从过去以部门为主的单项处置向政府统一指挥协调、部门配合的综合应急管理转变,实行组织、信息、资源三者统一的综合应急管理;从过去重视已发生事故的处置向预防、处置与善后全过程环境应急管理转变,特别要重视以预防为主。在我国日趋走向开放与高风险的现代社会,各级政府人员都应具备敏锐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风险意识。
第四、完善与健全应急法规体系,加强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应急综合与预警管理的法律保障。首先,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办法与要求,严格贯彻
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报告制度、程序规范、应急措施、善后处理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统一目前的重大与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在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机制,制定专门的应急法规,确保政府在紧急的转变;从单项应急管理体制向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状态时期仍然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其次,通过法律及各项政策法规,对应急投入、队伍建设、物资供应等基础工作予以法律保障;同时规范各级主体的行为,明确责任,加强日常的危机管理与防范。同时在健全法制方面,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研究地方综合应急法制管理制度,编制地方应急管理条例,确保地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应急管理有法可依。
第五、建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应急计划,逐步完善应急规划与应急预案体系。处理好危机时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中的应急管理的关系,提倡“事先预警应急管理”模式。在规划中各种应急规划应综合起来,与经济发展计划相衔接,做到平战结合、常规管理与危机应急管理的结合。
第六、建立常设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在全国整体战略层面上,建立健全具有决策功能、常设性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的地方应急中心。其次,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再者,在省、市、县地方各级政府层面上,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状况,实事求就是地设置相关部门,明确具体的组织形式及职能。此外,建设国家应急事件案例库与应急培训中心,培育应急管理专家,建立应对不同类型事故的专家信息库,实现危机管理中决策者与专家之间的及时沟通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