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行政体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同年底,政务院通过了《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 会组织通则》,确定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或军政委 员会为一级地方政权,同时又作为政务院的代表机关. 当时全国共设立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 六个大行政区.
Page 4
(5)1950年,政务院先后公布了省、市、县、大城市 的区、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6)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民族 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由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7)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 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同时,宪法和组织法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组成 以及主要活动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 这标志着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正式形成。
Page 22
内部监督
A. 上级监督
上级行政机或行政领导有权对下级行政机关 及其人员实施监督。 一般上级行政机关通过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 定、命令,考核、奖惩下级人员和指导、检 查、督促下级工作来实施行政监督;
另外,也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撤销下级错误的 行政决定来实行监督。
Page 23
Page 5
2。初步发展阶段(1955年至1966年) 1955年国务院颁发《监察部组织简则》,确定 了国家行政监督机关。 国务院又分别制定各所属机构的组织条例,颁发 了行政工作人员任免与奖惩的办法和暂行规定。
Page 6
3.严重破坏阶段(1966年至1976年)
(1)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国家行政 制度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B. 审计监督 1993年9月,国家审计署正式成立,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相继设立审计局或科。 审计机关在监督过程中,对违法乱纪的机关或个人具有一定的处 理权,必要时依法移交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并追究责任。 B. 监察监督 现今的监察部成立于1987年。 1993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中纪委和监察部“合 署办公”,实行一套机构,两项职能(党纪检查和行政监督) 1997年颁行的《行政监察法》,明确了行政监察机关的权限,标志 着监察监督开始走上规范化道路。
当代我国行政制度
目录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行政组织体制 第三节 行政领导体制 第四节 行政监督体制 第五节 国务院 第六节 国务院的行政机构
Page 2
一、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中国的国家行政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 总结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行政制度wenku.baidu.com设的实践经验基 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行政制度从形成 到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初步形成阶段(1949年至1954年)
Page 13
二、结构模式 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从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 院到基层的乡镇人民政府,从国务院各部、委、 行、署到市县的职能局、委、办,构成一个完整 统一的组织系统,并呈现出不同的结构模式。
Page 14
1.金字塔式结构 全国各级人民政府的层级划分呈现此种结构。 国务院——31个省(除台湾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省级人民政府下辖市、县、区,根据基层政府形 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级: 省(自治区)——地级市——县(县级市)—— 乡(镇); 直辖市——区——镇。 我国大体是四级,正在向三级调整:省——市— —区;省——县(县级市)——乡(镇)。
Page 9
(4)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行政体制 改革在新世纪的目标; (5)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提出了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中国国家行 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Page 10
第二节 行政组织体制
一、设置原则 为了保证国家行政组织设置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必 须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原则 一方面,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松紧程度,直接决定 了行政组织的设置和变更。 另一方面,政府本身的体制和权力运作方式,也影 响行政组织体制结构的安排。 2.精简原则 一方面,要简化行政层次,撤并多余的行政机构; 另一方面,要人事结合、按事设岗、按岗定编、按 编择人。
4.恢复与发展(1977年至1991年) 文革结束后,原来比较好的行政制度逐步得到恢 复。 (1)1979年《地方组织法》的修订,尤其是 1982年薪宪法和新的国务院组织法的颁布,对 国家行政组织、行政职权、行政领导体制等重新 作了规定。以此为基础,中国国家行政制度进入 了全面的改革和发展阶段。 (2)1987年中共十三大规定了政治体制与行政 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步骤,提出行政体制改革的关 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此后中国国家行政制度改革主要是沿着转变政府 职能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方向前进。
二、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1954年至1982年国务院实行集体负责制。 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 协助总理工作。 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 制。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领导本部门的 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委员会会议、 委务会议。 三、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 按照现行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 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 制。
Page 12
4.依法原则
行政机构的设置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实现规范化、法 制化。 依法建制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行政组织体系、中央与地方的政府层级、各级政府 工作部门的设置,都由各组织法规定;
二是行政机构设置与撤销,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 序来进行;
三是行政机构人员的编制由法律规定。 5.效能原则 衡量行政组织设置是否恰当的标准之一就在于它的行政 效能,即该行政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能以最少的行政资源 投入来取得最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Page 8
5.1992年以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发展,转向适应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国家行政制度改 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基础。 (2)1993年国务院颁行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 例》开辟了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3)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建立办事 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的 改革目标。1998年,国务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机 构和人员裁减改革。
Page 19
第四节 行政监督体制
一、含义: 行政监督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 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和法律而实施的全面 监察与督促。
行政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国家行政机关及其 工作人员依法正确行使行政权力,防止行政 权力的滥用。
Page 20
外部监督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是指以非行政组织的力量为主体对国 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行为。主要包括: (1)权力监督 权力监督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2)司法监督(以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体) 人民法院专门设立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诉讼案件。 1994年4月通过的《行政诉讼法》进一步明确了法院受 理行政诉讼的权限与程序。 1988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法纪检察厅正式成立。 另外,人民检察院又设立经济检察部门,并专门成立了 反贪局,受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案、行贿受贿案。
3.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这规定了国务院在 整个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的领导地位。
Page 25
二、组成与任期 1.组成 1954年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会任命总理一人,副总理若干人,秘书长一人、政务委 员若干人组成。 1954年宪法规定,国务院组成人员包括总理一人、副总 理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和秘书长。 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由总理一人、副总理若干人、 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 秘书长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由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决定,国家主席任免。 副总理和国务委员(1982年机构改革后设置,地位相当 于副总理)协助总理工作。
Page 24
第五节 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性质与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这就是国务院的性质及地位。 具体表现: 1.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这明确了国务院不同于其 他国家机关。 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这表明了 国务院对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从属地位。
(1)1949年9月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行政制度创建确立了民 主集中制、厉行节约、反对官僚主义等基本原则。
Page 3
(2)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随即设立 政务院为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 (3)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政务院 及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规定了政务院所属厅、司 (局)、处、科、室等的职责,接着进行了地方政府的 创建工作。
Page 15
2.纵向垂直结构
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分工结构。国务院的职能部 门设置为部(委)——司——处; 上下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结构,公安、安全、 审计、监察等独立性较强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 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等部门,上下级之间是业 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2)在中央,“中央文革领导小组”一度凌驾于最高 国家行政机关之上,使国务院各部门的工作基本上处于 瘫痪状态。
(3)在地方,“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各级国家行政机 关,国家行政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履行,发展中的国家 行政制度受到严重损害。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才有所改变。
Page 7
Page 11
3.统一原则
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避免“政出多门,多头指 挥。”
一方面,行政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履行职能的需要基本实 现配套,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避免形成权力、职 能冲突,形成功能齐全、灵活高效的有机整体;
另一方面,上下级的领导或指导关系要明确,上级布置 的行政任务,下级机关一定要有相应的贯彻机构。同时, 行政指挥有统一,下级机构只能由一个上级来领导,向 一个上级负责。
Page 16
3.横向并列结构
同级政府机关之间和政府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 横向协作,呈现此种结构。 一是不同行政区域的政府关系,如省、自治区、 直辖市政府之间的关系,各县(市)政府之间的 关系,各乡镇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管辖区内同 级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二是同一人民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并列关 系。处于横向并列结构中的各部门之间是平等协 作关系。
Page 21
二、监督的类型
(3)政党监督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 都有权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 各民主党派也有权通过各级政治协商会议、人民 政府参事会等方式对国家行政活动进行监督。 (4)社会监督,中国公民有权利通过工会、共 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向政府提出 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信访等活动对政府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的问题进行批评和检举,还可以申 诉、控告、举报行政违法违纪行为。 (5)新闻媒体监督,我国当前新闻媒体的监督 非常有限,但十分有效。
Page 17
第三节 行政领导体制
一、首长负责制
1.首长负责制: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首 长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对本行政组织所管 辖的重要事务具有最后的决策权,并对此全 面负责。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实 行首长负责制。 1949-1982年实行的是合议制。
Page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