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测试底稿全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底稿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底稿一、背景介绍在企业或组织中,内部控制是保障资产安全、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工作。
作为负责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人员,我根据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整理成以下的工作底稿。
二、各个环节的自我评价及改进措施1.控制目标设定在此环节,我评价了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是否与公司战略目标相一致,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业内规范,以及是否能满足业务运作的需要。
同时,我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控制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不一致,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调整;(2)部分控制目标未能考虑到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业内规范,需要进行更新;(3)部分控制目标仅仅是抽象的描述,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引,需要进一步细化。
改进措施:(1)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控制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一致;(2)定期关注法律法规和业内规范的更新,及时更新控制目标;(3)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引,确保控制目标的具体可操作性。
2.管理责任在此环节,我评价了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关注程度和实施情况。
我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2)部分管理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
改进措施:(1)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教育,提升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2)制定培训计划,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内部控制的操作规范;(3)建立监督机制,对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3.风险评估在此环节,我评价了公司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情况。
我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风险识别工作不够全面细致,需要加强风险识别工作的深度和广度;(2)部分风险评估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应对措施,需要加强风险应对工作的跟进。
改进措施:(1)制定风险识别工作的指引和流程,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细致性;(2)建立风险应对的跟进机制,确保风险评估结果得到及时的应对措施。
内控管理测试流程底稿

内控管理测试流程底稿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保护企业利益并提升运营效率。
为了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需要进行内控管理测试。
本文将介绍内控管理测试的流程底稿。
二、内控管理测试流程底稿1. 测试目标确定在进行内控管理测试前,首先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需求相一致。
测试目标的确定是保证测试有效性的关键。
2. 测试范围定义在测试范围定义阶段,需要确定测试的范围和对象。
测试的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管理要求进行划分,比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同时,需要确定测试的对象,即被测试的业务流程、部门或者系统。
3. 测试方法选择测试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测试范围来确定。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检查、数据分析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试。
4. 测试程序制定在测试程序制定阶段,需要明确具体的测试步骤和流程。
测试程序应该全面覆盖测试范围内的关键环节和控制点。
同时,需要考虑测试的难易程度和风险程度。
5. 测试工具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测试,需要准备相关的测试工具。
测试工具可以包括问卷模板、数据分析软件、测试记录表等。
通过使用合适的测试工具,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6. 测试实施在测试实施阶段,按照制定的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保持客观、准确的态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7. 测试结果分析在测试结果分析阶段,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分析结果应该包括测试的合规性、风险水平和控制效果等方面。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识别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8. 测试报告编制根据测试结果,编制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程序、测试结果等内容。
同时,应提出测试结论和改进建议,并明确负责人和时间节点。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一种评估和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的编写过程和要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一、底稿的编写目的和背景底稿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础,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的工具。
通过编写底稿,可以全面、客观地呈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底稿的编写目的是为了确保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提供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支持。
二、底稿的编写要点和流程1.明确评价范围和目标:底稿的第一步是明确评价的范围和目标。
评价范围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包括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评价目标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需求相一致。
2.收集相关信息:底稿的编写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制度和流程等文件,以及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点等信息。
收集信息的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分析和评估内部控制情况:在收集完相关信息后,需要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进行评价,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4.撰写底稿:在进行分析和评估后,需要将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底稿。
底稿的内容应该清晰、准确,包括评价的目标、范围、方法和结果等。
底稿的撰写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以便于各方人员的理解和应用。
5.审查和修改底稿:底稿的编写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查和修改,确保底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查和修改的过程需要细致和耐心,发现和纠正底稿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三、底稿编写中的注意事项1.遵循内部控制评价的准则和规范:在底稿的编写过程中,需要遵循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准则和规范,如《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
内部控制评价测试底稿(内保中心) (1)

内部控制评价测试底稿
社会责任第5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
到安全生产。
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指引4社会责任第5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
到安全生产。
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负责企业安全
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内控制度检查底稿模板

内控制度检查底稿模板一、检查背景1.1 检查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提高公司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检查。
1.2 检查依据:本次检查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规定进行。
1.3 检查范围:本次检查范围包括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各个方面。
二、检查方法2.1 查阅资料:检查人员通过查阅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文件、相关业务文档、报表、资料等,了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2.2 访谈调查:检查人员对公司管理层、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3 现场查看:检查人员对公司关键业务流程、重要岗位进行现场查看,了解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2.4 测试验证:检查人员通过选取典型业务进行测试,验证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检查内容3.1 内部控制环境:检查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方面是否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3.2 风险评估:检查公司是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3.3 控制活动:检查公司各项业务流程中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包括授权审批、职责分离、凭证审核、实物控制等。
3.4 信息与沟通:检查公司信息披露、内部沟通机制、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是否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3.5 内部监督:检查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包括内部审计、合规检查、员工举报制度等。
四、检查发现4.1 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应详细记录缺陷的性质、影响范围、原因和改进措施。
4.2 未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应说明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五、检查结论5.1 根据检查发现,评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出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5.2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并跟踪整改进展情况。
企业内部控制测试底稿

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测试程序表
测试内容是否不适用说明
(一)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1、是否存在销售与收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是否建立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制度?
3、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二)销售的管理情况
1、信用政策、销售政策的执行是否符合规定?
2、是否对销售业务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
3、是否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
4、赊销业务是否遵循规定的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
(三)销售和发货业务
1、是否授权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所签合同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
2、是否建立健全销售合同审批制度?
3、销售部门是否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编制销售计划?
4、发货部门是否对销售发货单据进行审核?
(四)收款的管理情况
1、是否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有无设置账外账和坐支现金?
2、是否建立应收帐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3、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是否查明原因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作出会计处理?
4、是否有专人保管应收票据?
5、是否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
(五)销售退回的管理情况
1、是否建立销售退回管理制度?
2、销售退回的货物是否由质检部门检验和仓储部门清点后入库?
评价结论:
注:主要评价企业是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并组织实施。
底稿索引号。
企业内部控制内部信息传递测试底稿

企业内部控制内部信息传递测试底稿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世界里,信息传递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把每一个角落都连接在一起。
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机器,各个部件齐心协力,但如果信息传递出现问题,那就真的是“打瞌睡的猪”了。
你看,这个信息传递就像是那条跑在马路上的小狗,跑得快不快,全靠主人控制。
如果主人不注意,小狗就可能闯入危险的地方,或者把自己弄得一团糟。
对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内部信息传递的测试底稿,听起来有点儿正式,但其实就是在说怎么确保信息在公司里能顺畅地流动。
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信息传递那么重要?想想看,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如果每个人都在说着不同的方言,那就会出现“听得见也听不懂”的尴尬场面。
就好比是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去吃饭,结果你在这儿说“走吧”,而他在那儿理解成“再等一会儿”,这就尴尬了。
所以,建立一个清晰的信息传递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每个人都能听得懂,同一个频道里说话,那才能齐心协力,向前冲。
再说到测试底稿,这可不是随便写写就完事儿的。
它就像是我们学习的时候写的复习笔记,得认真琢磨。
这底稿里得包含很多信息,得把每个环节都捋清楚。
像是什么时候传递的,传递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遗漏,这些都得一一记录。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路上开车,导航仪突然掉链子,那可真是让人崩溃了!所以,这个测试底稿就像是我们的导航,能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到每个需要的地方。
然后,我们得考虑一下,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那些“小插曲”。
这就像是人们在开会的时候,突然有人插嘴,或者有人的手机响了,搞得大家心烦意乱。
要是这种情况频繁发生,那我们就得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信息传递机制了。
也许是流程不够清晰,或者是某些人对信息的理解有偏差。
无论如何,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家伙儿齐心协力,才能把这条信息传递的河流疏通,让每一滴水都能顺畅流淌。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技巧也显得尤为重要。
公司(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底稿

公司(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底稿一、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公司(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
在评价内部控制环境时,应重点关注公司(单位)治理结构是否完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是否合理,员工素质和培训是否到位,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公司(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及时识别、分析和管理各类风险。
在评价风险评估时,应关注公司(单位)是否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措施是否得当,以及风险控制效果如何等方面。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公司(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核心,包括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
在评价控制活动时,应关注公司(单位)是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和资产安全完整。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公司(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撑,目的是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传递。
在评价信息与沟通时,应关注公司(单位)内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是否规范,信息质量是否得到保障,以及内外信息沟通是否畅通等方面。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公司(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保障,目的是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在评价内部监督时,应关注公司(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职能是否健全,内部监督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以及监督结果的处理和改进措施是否得当等方面。
六、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是公司(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规范公司的管理行为和业务操作。
在评价制度体系时,应关注公司(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整,制度执行是否严格到位,以及制度更新和完善是否及时等方面。
七、业务层面评价业务层面评价是对公司(单位)具体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等。
在评价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时,应关注各项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是否到位,以及业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和问题是否及时处理和整改等方面。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模板2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模板2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模板2一、评价目标和范围(1)评价目标:本次评价旨在验证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操作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公司要求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2)评价范围:本次评价主要关注公司财务相关流程,包括资金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收款管理和报销管理等环节。
二、评价方法和工作程序(1)评价方法:通过文件查阅、会议交流、现场检查和抽样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价。
(2)工作程序:1.确认评价目标和范围,制定工作计划。
2.收集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包括制度文件、流程图、操作手册等。
3.对内部控制文件进行审核,确认其是否与法律法规和公司要求相符。
4.利用会议交流方式,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员工沟通,了解内部控制的操作情况。
5.现场检查重点环节,例如现金库存和固定资产等,验证其是否按规定进行操作。
6.针对重点环节进行抽样测试,检查其操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7.分析评价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8.撰写评价报告,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9.修改评价报告,形成最终版本。
三、评价内容和要点(1)内部控制文档的审核1.确认内部控制文件的制定和修订程序。
2.验证内部控制文件是否包含了必要的内容,例如审批流程、职责分离、授权规定等。
3.检查内部控制文件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执行的情况。
(2)内部控制操作的调查和测试1.了解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情况,确认职责分工和权限设置是否合理。
2.验证现场操作和记录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例如发票核对、凭证记录等。
3.验证资金流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例如现金的开支和收入是否符合报销规定。
4.针对抽样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是否存在操作不当或者违规的情况。
5.监督和检查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是否存在监督不严或者失职的情况。
(3)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建议1.分析评价结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2.提出改进建议,明确改进措施和责任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通用底稿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通用底稿责任部门XX部流程名称流程编号评价人评价时间XX年X月X日抽样标准事项频率及样本量抽样方法□每年一次—1个样本□每天一次—20-40个样本□每周一次—5-15个样本□每月一次—2-5个样本□每季一次—2个样本□每天多次—25-60个样本□不规律项按最接近频率选择□按照涉及金额及重要性□其他:按照经验及统计抽样□随机挑选□间隔挑选□其他抽样方式抽样数量样本总量_____个,抽取的样本量_____个。
编号检查评价方法控制活动是否嵌入制度流程抽取的样本是否按照控制活动的要求记录和执行备注1 2 3 4 …未执行比例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1 2 3 4 5 6缺陷比例请简要说明对未予执行的控制措施采取了哪些替代或补充控制措施?请简要评价相关制度是否能保障该流程的有效执行,是否需要完善完整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是否有明确的控制措施结论(该流程是否有效执行)对本流程有何改进建议使用说明:负责单位:执行与评价该工作流程的主要责任部门、单位。
如果流程控制活动涉及多个部门时,由此流程的责任单位协调相关部门编制自我评价工作底稿,并负责汇总上报。
流程基本信息:被评价流程的名称、编号。
评价人员:具体评价该流程的人员。
评价时间:执行评价的具体时间,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自我评价方法:该栏来源于相应流程自我评价工作表中的“自我评价方法”,是针对每项控制活动的管理要求而制订的评价方法,是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
控制活动的管理要求是否嵌入相关制度:检验相关制度是否嵌入了控制活动的管控要求,以保障控制活动的具体落实。
是否按照控制活动的管理要求具体执行:评价人员应按“抽样标准”来抽取适当的样本,检验每一样本是否记录和执行了控制活动的管控要求;对于未按要求执行控制的情况应当在备注一栏中加以说明。
缺陷数比例:计算每一行未按管理要求执行的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比例,用以衡量某一管理要求的执行情况。
未执行比例:计算每一列未执行管理要求的数量占所有管理要求数量的比例,用以衡量某一样本执行管理要求的情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文件,它详细记录了评价工作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通过编制工作底稿,企业可以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评价目标: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和范围,确保评价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
2.评价方法:说明评价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如问卷调查、访谈、穿行测试等。
3.评价标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内部制度,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4.内部控制描述:详细描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
5.缺陷识别: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记录和分类。
6.风险评估: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对企业运营和财务报告的影响程度。
7.改进建议:针对内部控制缺陷和风险,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实施措施。
8.评价结论:根据评价结果,给出内部控制评价的整体结论和建议。
在编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完整性:确保工作底稿内容完整,涵盖评价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2.准确性:对工作底稿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核实,确保其真实可靠。
3.清晰性: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表,使工作底稿易于理解和使用。
4.可追溯性:对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依据进行记录,方便后续追溯和验证。
5.保密性:对涉及企业敏感信息的内容进行保密处理,确保信息安全。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企业系统地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内部控制五要素评价底稿

内部控制五要素评价底稿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保护企业的资产、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有效进行的一种制度。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在制定内控政策和程序时所考虑的组织文化、管理层态度、组织结构和工作分工等因素。
评价底稿需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考察,并分析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层态度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同时,底稿还需要对企业的工作分工和责任制进行评估,并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适当的授权和审批程序。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对可能对企业运营造成威胁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评价底稿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考察,并分析企业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的相应控制措施。
底稿还需要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机制,并评估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和效果。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制定的各种控制政策和程序,以确保企业的资产得到保护和合规运营。
评价底稿需要对企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进行考察,并分析企业是否制定了适当的控制活动。
底稿还需要检查企业对关键职能的控制和审查机制,并评估企业对于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信息流动和沟通机制。
评价底稿需要对企业的信息流动和沟通机制进行考察,并分析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报告制度是否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底稿还需要检查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否通畅,并评估企业的内部沟通效果和对外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
5.监督:监督是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其有效运行。
评价底稿需要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监管机制进行考察,并分析企业是否建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底稿还需要评估企业对于内部控制效果的监督力度,并检查企业是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了纠正和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评价底稿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评估,需要对企业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之全面预算-测试底稿

理)
体职责分工、编报流程、预算的执行分析
、预算考核等作出详细规范。
文档
责任部门 及岗位
控制形式
财务管理 手工控制
中心
BU-CA-04
BU-CA-05
BU-CA-06
预算执行与考 BU-CO-03 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有效监 BU-R-03 对预算的执行缺乏监督、考 BU-CA-07
核
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
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
行中的偏差
流于形式
BU-CO-04 严格资金支付业务审批控 制,及时制止不符合预算目 标的经济行为,确保各项业 务和活动都在授权范围内运 行
风险控制矩阵
公司名称:机关本部 流程名称:全面预算
控制目标及对应风险
子流程名称 控制目标 编号
控制目标
风险点编 号
风险点
控制活动 编号
预算政策的制 BU-CO-01 全面预算管理政策和相关管 BU-R-01 预算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 BU-CA-01
定及更新
理制度健全,能有效规范全
预算的编制工作无章可循,
面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编制不科学,或管理效
率低下等结果
预算编制
BU-CO-02 预算管理职能及程序清晰明 BU-R-02 确,预算编制程序规范,依 据合理。预算编制工作得到 有效指导,且经过恰当授权 审批
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 BU-CA-02 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 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BU-CA-03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 投管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关注,
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 销售计划、开工计划分解到每月,资金计
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 划分解到季度,每月各个平台公司向投管
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全面预算-测试底稿

BU-CA-08
BU-CO-05 预算的执行情 况得到有效的 考核及评价。
BU-CA-09
预算调整
BU-CO-06 预算调整依据 BU-R-04 充分,程序规 范
随意调整预算,可能 BU-CA-10 导致预算缺乏刚性及 严肃性,企业经营缺 乏约束
控制活动
标准控制活动
现有控制活动
重要性程 度
公司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明确预算编制 预算政策制定
关键
案,并提交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审批后下发 分公司层面的预算方案经修改、定稿后,
执行。
需经董事会审批通过,作为分公司层面的
工作任务书再正式上报。
公司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 预算分解与执行
一般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 对于年度预算方案,除资金预算外,分公
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 司层面对其他几类预算不会按月进行分
资金预算,对于当月出现的预算偏差,财
务部不会对预算方案进行调整,而是关注
年底整体计划的完成情况。
公司预算管理人员根据审批确定的明细预 费用支出审核
关键
算,对每一笔支出进行检查和记录,控制 工程费用支出:涉及成本项目相关的支
不符合预算目标的经济行为,
出,500万以下由总经理最终审批,500万
公司建立预算外事项审批标准,对预算外 以上需由董事长审批;由项目部相关人员
步预测,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制定年 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结合市场、国家相
度预算目标
关政策及经营状况编制下一年度的工作计
划(初稿),上报投管部。
公司明确预算编制流程、政策制度、实施 编制预算方案初稿
一般
细则,指导预算工作开展。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一、引言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是对企业在过去一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审计的关键文档。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的相关内容。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2.1 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内部控制评价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潜在的运营风险和问题,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通过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改进流程中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和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2.2 保护企业利益和资产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欺诈行为和资源浪费,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安全。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漏洞和风险点,防止资产遭受损失或被盗窃。
2.3 合规性和法律风险管理合规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帮助企业确保合规性和法律风险的管理。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法规和政策的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避免违规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和负面影响。
三、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的编制过程3.1 设立评价目标和范围在编制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之前,需要明确定义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评价目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需求相一致,范围应包括关键业务流程、重要系统和关键控制点。
3.2 收集相关文件和资料为了编制底稿,需要收集和审查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这些文件和资料可能包括企业政策、程序文件、流程图、系统安全策略、财务报表等。
收集到的文件和资料应与评价目标和范围相匹配。
3.3 进行现场观察和采访现场观察和采访是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评价人员应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关键业务流程的操作情况,并与相关人员进行面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控制流程和控制措施的认知和实施。
3.4 评估和确定控制效力根据收集到的文件、资料和采访结果,评价人员应进行内部控制效力的评估。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风险评估、流程分析、控制点测试等。
评估结果应与评价目标相对应,并形成评价意见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引号:F1-2
调查项目内容不适用是否对否的说明不清楚(一)法人治理机构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之间是否合理配置权力?
2、是否对法人治理机构制定责任及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
3、外部董事的比例与参与治理程度?
4、董事会参与管理的深度,对经理层管理的力度?
5、法人治理机构是否定期对企业经营发展作出有效持续性的计划与评
价?
6、法人治理机构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
(二)经营理念
1、对待和承担经营风险的方式?
2、依靠文件化的政策及企业文化的应用态度?
3、对财务报告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
4、对现有可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数值估计所持有的态度?
5、对信息处理及会计功能、人员持有的态度?
(三)企业文化
1、企业是否进行了与企业文化有关的培育?
2、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策划、渗透、评估与改进是否做出明确的规
定?
3、是否向员工传达遵守法律法规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引导员工树
立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规范员工职业行为?
(四)企业经营性质及状况
1、公司是否主业突出
2、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否与目前的主营业务一致
3、公司是否在产品、服务和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
4、公司是否具有明显的资源、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
5、公司近几年主要经营业务是否发生较大变动
6、是否有子(分)公司经营不佳或陷入困境
索引号:F1-2调查项目内容不适用是否对否的说明不清楚
索引号:F1-2调查项目内容不适用是否对否的说明不清楚
索引号
索引号
索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