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87dd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7.png)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是一种重要的肝脏酶,其测定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血清中ALT的活性,探究其在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ALT检测试剂盒、标准品、血清标本、比色皿、移液管等。
2. 实验方法:a. 样本处理,将采集的血清标本离心,取上清液置于4℃保存。
b. 实验操作,按照ALT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制备标准曲线和待测样本的反应体系。
c. 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标准品和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值。
d. 计算ALT活性,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中ALT的活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不同浓度的ALT标准曲线,吸光度与ALT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
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值为X,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其ALT活性为Y。
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受到了肝脏损伤。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测定血清中ALT的活性,成功评估了肝功能并诊断了肝脏疾病。
实验结果表明,ALT活性的升高与肝脏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肝功能评估和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结果误差。
2.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害化学品和受伤。
3. 实验结果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论。
实验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AL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寻找更为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结语。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和应用,为肝功能评估和肝脏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希望本实验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fb93352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1.png)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测定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诊断肝病。
本文将介绍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的相关知识。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力(ALT)是指血液中存在的一种酶的活性,通常用于评估肝脏功能的状况。
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的活力是很低的,一般小于40单位/升。
当肝细胞受损或病变时,会释放ALT,使其活力升高。
高浓度的ALT通常与肝脏病变有关,例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病等。
此外,高ALT水平还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例如急性胰腺炎、心肌梗塞、重型结核等。
因此,如果血清中ALT活力超过正常范围,应及时进行检查和诊断。
血清中ALT测定通常是使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的。
一般情况下,医师会在胳膊上绑上一条缚带,并在手腕或肘部的静脉内取一小样血液。
样本会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室会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来测量血清中ALT的活力。
结果会以单位/升(U/L)的形式报告。
正常情况下,成人男性的ALT浓度应在10-40 U/L之间,女性的ALT浓度应在7-35U/L之间。
但这些数值还受到年龄、体重、性别和肝脏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解读ALT浓度时,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其他情况。
ALT浓度的升高程度也是确定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当ALT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两倍以上时,就可以诊断为肝炎或其他肝病。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谷草酰转移酶(AST)的酶,也与肝脏有关,但其升高程度不如ALT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ALT浓度升高可能表明肝脏病变,但不能单独确定肝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医生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和评估,例如肝脏超声、CT扫描、肝组织活检等,以帮助确定具体的病情。
总之,血清中ALT活力测定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通常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病。
需要注意的是,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情况进行解读,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肝病。
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
![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739187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8.png)
三、方法和步骤
1、肝匀浆制备:
取新鲜动物肝脏,用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称取肝脏0.5g, 剪成小块,置于玻璃匀浆管内,加入4.5ml预冷的pH 7.4 0.1 mol/L磷酸缓冲液,制成10%肝匀浆,冰冻保存。
二.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试管分别用0、1、2、3、5标号,按下表所列次序添加各试剂。 将试管于37℃水浴中保温,平衡管内外温度, 向各管内加0.5ml 2,4—二硝基苯肼后再保温20分钟, 最后分别向各管内加入0.4N NaOH 5毫升, 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后, 以0号管做“空白”用520nm进行比色,读出光吸收值,以丙酮酸的微摩数为横坐标,光吸
202X
实验十七 谷丙转氨酶活性 测定 Exp.17 Activity Determination of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一、实验原理
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为广泛存在于生物机体内的酶,其作用为催化 α-氨基酸的α- 氨基与α- 酮酸的α- 酮基互换。因此在氨基酸的合成 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转氨酶的 种类甚多。 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 化,它们的最适pH接近7.4。
1 测定管 0.50
2 “空白”对照管 0.50
37℃水浴保温10min,使管内外温度平衡
稀释肝匀浆/ml
0.10
37℃水浴保温30分钟
2,4—二硝基苯肼试剂 /ml
稀释肝匀浆/ml
0.50
0.50 0.10
保温20分钟,冷却
NaOH (0.4N) /ml
5.0
5.0
室温下静置30分钟
A520nm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精)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精)](https://img.taocdn.com/s3/m/87e5b83a02020740bf1e9b06.png)
光度。由测得的吸 A 光度在曲线上查得
试样溶液中待测组
分的浓度,最后计
算得到试样中待测
组分的含量。
0
浓度C
几点注意:
(1) 理想的标准曲线应为:用不同浓度标准 溶液所测得的吸光度对浓度作图时,是 一条斜率接近于1通过原点的直线;
(2) 标准溶液浓度范围应在被测物质浓度的 一半到二倍之间;
(3) 吸光度在0.05---1.0之间为宜。
A样 = KC样L
A标
KC标L
则:
C样 =
A样 A标
C标
2. 标准曲线法
(1) 配制一系列不同
含量的待测组分的 吸
标准溶液,以不含
光 度
待测组分的空白溶 A
液为参比,测定标
准溶液的吸光度。
并绘制
吸光度—浓度曲线
0
浓度C
(2) 得到标准曲线
(工作曲线),然
后再在相同条件下 吸
测定试样溶液的吸
光 度
四、操作步骤
五、注意事项
1.血清样品的测定需在显色后30分钟内完 成。
2.在血清中加入底物后,应准确记时。
பைடு நூலகம்
六、实验的结果
• 1.第一组同学绘制标准曲线 • 2.其余组的同学做ALT活性的测定 • 实验报告要求2项都完成
七、讨论与小结
实验三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 进一步掌握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和应用 • 通过实验, 理解酶促反应的原理 • 掌握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及标准曲线的
绘制。
二、原 理
三、方法
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法
定量分析方法
1. 对比法
将标准与样品分别在相同条件下显色,测 定其吸光度。因是相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 测定,故可按下式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1b76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7.png)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血清谷丙转氨酶(AS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的酶,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过程。
AST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本实验旨在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测定血清中AST的活性,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血清标本:从健康志愿者采集的血样。
- AST测定试剂盒:包括底物、辅酶、酶标试剂等。
- 酶标仪:用于测定底物的光吸收值。
2. 实验方法:- 步骤一:标定酶标仪将已知浓度的AST酶标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测定其对应的光吸收值,建立标准曲线。
- 步骤二:制备样本将采集到的血清标本离心,取上清液,稀释至适宜浓度。
- 步骤三:测定AST活性将标定好的试剂和稀释后的血清标本加入试管中,混匀后,放入酶标仪中测定吸光度。
- 步骤四:计算AST活性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各个样本的AST活性。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样本的AST活性数据。
根据标准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样本的AST活性,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样本之间AST活性的差异。
正常情况下,AST活性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或疾病存在。
因此,通过测定AST活性,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肝脏健康状况。
其次,我们还可以对不同条件下AST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指数的人群的AST活性是否存在差异。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AST在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代谢过程。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AST活性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关联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AST活性与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等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联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血清中AST的活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AST的测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设计实验ppt课件
![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设计实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a10f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f.png)
注意事项
n 操作中加 0.4N NaOH液时,需以较慢速度 加入,并且边加边摇匀加快时则a一戊酮二 酸引起的发色增强。
n 本实验中各试剂加量都需要准确,并且要 注意控制条件,保温时间要严格
n 本法测定SGTP正常值为40单位以下。
实验讨论
n 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n 血清GPT活性测定的意义
• 本实验是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醌类化合物的量反 应丙酮酸的量,即反应了谷丙转氨酶的活性。
• 本法以lml血清与基质液在37℃,保温30分钟生 成2.5μg丙酮酸为谷丙转氨酶活性1单位
• 求酶活性单位的方法:
• 1、标准品对照法: 检品与标准丙酮酸液同样处
理呈色,进行比色,计算出酶活性单位。
• 2、标准曲线法: 取含待测物的一系列标准溶液,
作标准曲线,由标准曲线查得活性单位。
实验操作
一、标准品对照法
取试管4支,标号,按下表加试剂:
56℃放置5分钟。 加0.4N NaOH液5.0ml 慢慢加入 (约1分钟),边加边混匀。
室温放置 30分钟,
测OD值,波长 520nm,用蒸馏水调零点。
各管混匀,放37℃水浴5分钟 然后各加呈色试剂0.5ml,混匀
实验题目
血清谷丙转氨酶 活性的测定
实验目的
n掌握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 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l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于由丙氨酸及a一酮戊 二酸组成的基质。产生丙酮酸及谷氨酸
l血清加基液保温后产生丙酮酸的多少,即反 应出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大小。
l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 二硝基苯腙,在酸性溶液中显黄色,在碱 性溶液中成醌型显棕红色。
56℃放置5分钟。
加0.4N NaOH液5.0ml 慢慢加入 (约钟),边加边混匀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e321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2.png)
将采集的血清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离心、过滤等,以去 除杂质和分离出血清部分。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加样、反应、比色等。
实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04
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总结词:准确记录
详细描述:在测定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每个步骤的数据,包括样本编号、试剂用 量、反应时间、温度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实验结论
数据总结
实验数据
通过改良赖氏法测定,得到各样本的血清谷-丙转氨 酶活性数据。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变 异系数等。
数据可靠性
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排除异常值和离群 点。
实验结论
正常参考值范围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临床 诊断提供依据。
结果计算
总结词:科学计算
详细描述:根据实验原理和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得出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值。计算过程需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数值 的精度。
结果解读
总结词:综合分析
详细描述:结合患者病情、肝功能其他指标以及肝功能检查的历史数据,对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肝脏功能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加入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可以减少反应 液中其他酶对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干扰,提 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应确保血清样本无溶血、黄疸或脂血现象,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反应完全和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测定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重氮基苯磺酸铵等,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实验原理的教学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实验原理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d43b2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c.png)
在医学实验中,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ST)活力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项目。
AS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的酶,其活力的变化与肝脏疾病、心肌梗塞等疾病有关,因此对其活力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AST活力的方法,其原理简单、灵敏度高,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教学和临床实验中。
本文将介绍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教学方法及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1. 原理概述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原理是通过测定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变化来间接测定AST的活力。
在AST催化下,谷丙酮酸被转化为丙酮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在这个过程中,NADH的量减少,其在340nm处的吸光度也随之下降。
通过测定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变化可以间接测定AST的活力。
2.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待测血清标本离心沉淀,取清澈液体作为实验样品。
(2)反应体系配置:在离心管中依次加入0.1mol/L磷酸缓冲液、0.1mol/L谷氨酰胺、0.005mol/L的NADH和待测血清标本,将混合液置于37℃水浴中预温。
(3)光度计调零:将光度计调零,设置吸光度波长为340nm。
(4)反应开始:向预温的混合液中加入谷丙酮酸,开始计时测定吸光(5)记录数据:间隔一定时间(例如30秒)记录一次吸光度值,直至吸光度不再发生变化。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在实验前,对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变化与AST活力的关系,以及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操作:老师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展示如何配置反应体系、如何操作光度计、如何记录数据等。
3.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实验任务,注意安全操作,并及时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AST活力的实验,可以得到待测血清样本在一定时间内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值变化曲线。
谷丙转氨酶活性检测
![谷丙转氨酶活性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99a003c4afe04a1b171dea2.png)
4℃保存。 ⑶将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420ml和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80ml混和即
为0.1mol/L 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加氯仿数滴,4℃保存。
精品医学ppt
5
2. 标准丙酮酸(含丙酮酸2.0μmol/mL)
取标准丙酮酸钠10mg,用上述缓冲液准确定容为5批试剂的空白管吸光度上下波动不应超过0.015A,若有 超出,应仔细检查试剂与仪器方面的问题。
8.严重脂血、黄疸、溶血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血清标本 可增加测定的吸光度,测定这类标本应做血清标本对照管
精品医学ppt
12
七、酶活性单位的定义
* 1个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是:在温度25℃,pH7.4,波长340nm,光径1cm
30 min,每生成2.5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
精品医学ppt
13
六、临床意义
化验介绍:
正常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 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所 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
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 种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所以测定血清中此 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依据。
的条件下,1ml血清使NADH的吸光度下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 * 国际单位:在最适温度(25℃)下,1分钟产生1μmol丙酮酸的酶量为1 个活性单位,即1IU=1umol/min。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21ba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0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氨基转移酶,能催化氨基酸的氨基与酮基酸的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其中,谷丙转氨酶(ALT)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之一,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如肝炎、心肌梗死等,血清中ALT活力常显著增加,因此在临床诊断上,ALT活力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通过检测ALT催化丙氨酸与酮戊二酸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生成量,来计算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1.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2. 药品与试剂:丙氨酸、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NaOH、标准ALT溶液、血清样本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有药品与试剂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置,确保实验所需的药品与试剂质量合格。
2. 标准曲线制作:将标准ALT溶液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分别取等体积的标准溶液和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合后加入NaOH,进行显色反应。
在5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以ALT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实验测定:取血清样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分别加入丙氨酸、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和NaOH,进行显色反应。
在5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出血清ALT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制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0~100U。
2. 实验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血清ALT活力,结果为X U/L。
3. 结果分析:根据血清ALT活力值,判断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8a3572b915f804d2b16c161.png)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目的和要求了解转氨酶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掌握用测定试剂盒方法测定谷丙转氨酶(GPT或ALT)活力。
原理在氨基酸分解代谢中,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大多数氨基酸的主要代谢方式,通过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偶联而完成。
此过程可用下式表示:本实验以丙氨酸的氧化脱氨为例,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
在谷丙转氨酶的催化下,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作用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此反应可逆,平衡点近于1。
无论正向或逆向反应皆可用于测定此酶的活性,既可测定所产生的氨基酸,也可测定生成的α–酮酸,因此可有多种测定方法。
本实验以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作为谷丙转氨酶(GPT或ALT)作用的底物,利用内源性磷酸吡哆醛作辅酶,在一定条件及时间作用后测定所生成的丙酮酸的量来确定其酶活力。
丙酮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棕色,其吸收光谱的峰为439~530nm,可用于测定丙酮酸含量。
α–酮戊二酸也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相应的苯腙,但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吸收光谱与丙酮酸二硝基苯稍有差别,在520nm波长比色时,α–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远较丙酮酸二硝基苯腙为低(约相差3倍)。
经转氨酶作用后,α–酮戊二酸减少而丙酮酸增加,因此在波长520nm处吸光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的摩尔比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故可以籍以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活力。
但是,由于在实验中不宜有过多的α–酮戊二酸以降低其对显色的干扰,因此,对于作为底物的α–酮戊二酸浓度作了一定的限制,从而不能保证酶反应充分进行,以致丙酮酸产量与酶之间的关系并不始终成一直线关系。
当酶量增大时,曲线斜率减小。
因此在测定时,如酶活力较大(大于100单位),应将样品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另外,2,4二硝基苯肼对此显色反应也有一定的干扰,因此,在制作丙酮酸标准曲线时,虽没有加α–酮戊二酸,但是丙酮酸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与丙酮酸含量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始终呈一直线关系,丙酮酸含量增大时,曲线斜率降低,因此,必须采用标准曲线中呈现出直线关系的部分来测定丙酮酸的生成量。
谷丙转氨酶活性的鉴定及活力单位的测定
![谷丙转氨酶活性的鉴定及活力单位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bee252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d.png)
谷丙转氨酶活性的鉴定及活力单位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纸层折法观察肝脏丙转氨酶ALT的转氨作用;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丙转氨酶的活力;3.学习治疗检测SGPT的方法及原理;4. 了解检测肝损伤模型的制备及SGPT在科研中的应用。
二、[仪器与试剂]1.实验材料动物肝脏2.实验试剂(1) 0.9%NaCl 溶液(2)海砂(3)1%谷氨酸溶液(1%KOH溶液中和)(4)1%丙酮酸钠溶液(用1%KOH溶液中和)(5)0.1%KHCO廨液3(6)0.025%—澳乙酸溶液(用1%KOH中和)(7)2%乙酸溶液(8)酚的饱和水溶液:将2份酚和2份水(按重量计算)混合,放入分液漏斗中,振荡。
静止24h以后分层,将下部酚层放入瓶中备用。
新配制的酚展层剂可以反复使用1周。
(9)0.1%水合茚三酮的正丁醇溶液(10)0.1%标准谷氨酸溶液(11)0.1%标准丙氨酸溶液(12)1%KOH 溶液谷丙转氨酶活性的鉴定(纸层析法)一、[实验原理]观察肌肉糜中谷丙转氨酶所催化的氨基移换反应。
通过纸层析法检查底物谷氨酸的减少和产物丙氨酸的生成。
为防止丙酮酸被肌肉糜中的其它酶所氧化或还原,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了抑制剂澳乙酸。
二、[实验操作]1.谷丙转氨酶提取液制备:2g肝脏+0.9%NaCL 6mL+海砂200mg,在低温下,研磨成浆,用稀薄的脱脂棉过滤,得提取液(滤液不清)。
2.转氨作用沸水浴2min,使蛋白质完全沉下,过滤,作层析3.纸层析操作方法取圆形层析滤纸1张,在圆心处用圆规绘出直径为3cm的同心圆(滤纸不可以折),通过中心将滤纸绘成四等分扇形。
用毛细管点样2-4次(直径不超过2mm),在滤纸的圆心上剪一小孔,直径约1-2mm,取一小滤纸条,将下端剪成刷状,在卷成灯芯插入圆形小孔,不能使灯芯突出纸面,将圆形滤纸平放在盛有层析液(水饱和酚)培养皿上,使灯芯向下与溶剂接触,用大小相同的培养皿盖在滤纸上,溶剂通过灯芯上升到滤纸上向四周展层,直到溶剂前沿移至距滤纸边缘约1cm处时停止(展层时间为1h),80-100℃烘箱干燥,喷洒水合茚三酮的正丁醇溶液,80-100℃显色。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5fe9311763231126edb114c.png)
2.GPT底物液
称取分析纯L-丙氨酸1.78g,α-酮戊二酸29.2mg,先用 50mL磷酸盐缓冲液溶解,然后用1mol/L NaOH校正pH 至7.4(约0.5mL),再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加氯仿 数滴,防止变质。
3.2.0mmol/L丙酮酸标准液 4.0.4mol/L NaOH溶液 5.1.0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实验原理】
ALT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生成丙酮 酸和谷氨酸,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 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条件下显红棕色,颜色的深浅与丙酮酸 含量成正比。根据丙酮酸的生成量,即可计算GPT活性的大小。 α-酮戊二酸也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相应的苯腙, 在碱性条件下显色。两种苯腙的吸收光谱有差异,在520nm处 比色时,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光密度远比α-酮戊二酸苯腙 高。反应30min后, α-酮戊二酸量减少而丙酮酸量增加 ,在 一定范围内,520nm处光密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 和α-酮戊二酸的摩尔比例呈线性关系。
【目的要求】
1.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的定义。 2.熟悉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具体操作方法。 3.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GPT酶活力单位
卡门首先研究了GPT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并定义了
酶的活力单位。 原理
活力单位:1ml血清(反应溶液总量为3ml),在25℃1min中内生成的 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使NADH+H+变成NAD+,在340nm处, 用内径为1.0cm的吸收池,光密度每下降0.001为1个氨基酸转移酶活 力单位。
【操作步骤】
标准曲线绘制 取试管5支,按下表操作
实验七.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测定
![实验七.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712b86e1711cc7931b7161e.png)
作用?
2. 3. 4. S-GPT活性测定二次保温有什么意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那些? 本实验直接测定物质酶(S-GPT)催化下列反应:
在足量底物条件下,生成产物越多表明酶活性越大,酶浓度越 高。一般以在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代表S-GPT活性的大小。
二、实验操作
赖氏法测定S-GPT活力:取干净试管3支,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谷丙转氨酶底物溶液 血清 丙酮酸标准液(2umol/mL) 0.1mol/L磷酸缓冲液 0.5 0.1 0.5 0.1 0.5 0.1
实验考试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测定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考试时间90分钟 血清样品每人一支,并记录编号 移液器及Tip头对应使用,正确操作 登记学号、姓名、血清编号、A测、A标、计算结果及实验报告 的平均成绩 每位同学书写当次实验报告包括思考题,并及时清洗自己所用 的器皿,并将试剂、器皿正确归位 值日生负责当次实验室整体卫生
混匀,37℃水浴预温10min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1mol/L NaOH
0.5
5.0
0.5
5.0
0.5
5.0
混匀,37℃水浴保温20min
A520nm波长处比色 计算公式:S-GPT活性单位%= A测/A标×57
三、思考题
以下思考题任选2个作答
1.
什么叫转氨基作用?根据所学理论阐明转氨基作用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改)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改)](https://img.taocdn.com/s3/m/de43f0140b4e767f5acfce14.png)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原理。
2、掌握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技术。
实验原理转氨酶又叫氨基转氨酶,它催化转氨基反应。
转氨酶在氨基酸的分解、合成及三大物质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上起很重要的作用。
转氨酶种类很多,在动物的心、脑、肾、肝细胞中含量很高,在植物和微生物中分布也很广,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最强,GPT在肝细胞中含量最丰富,它催化a-酮戊二酸和L-丙氨酸反应生成L-谷氨酸和丙氨酸。
正常人的血清GPT含量很少,活性很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如肝炎等病变),酶从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中的GPT活性显著增高。
测定GPT是临床上检查肝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GPT作用于L-丙氨酸和a-酮戊二酸后生成的一种产物——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
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条件下呈棕红色,其颜色的深浅与丙酮酸的含量成正比,可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丙酮酸定量测定。
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进行GPT活力的测定并计算出血清中GPT的活力单位数。
实验器材和试剂1、器材试管及试管架、移液器或吸量管、恒温水浴锅、721型分光光度计、坐标纸、新鲜人血清。
2、试剂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2μmol/L丙酮酸钠标准液、GPT底物液、2,4–二硝基苯肼液、0.4mol/L NaOH溶液。
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制作(1).取试管6支,标号,进行操作。
试剂/试管编号0 1 2 3 4 5V(0.1mol/L磷酸缓冲液)ml 0.10 0.10 O.10 0.10 0.10 0.10 V(GPT底物液)/ml 0.50 0.45 0.40 0.35 0.30 0.25V(丙酮酸钠标准液)/ml 0.00 0.05 0.10 0.15 0.20 0.25相当于丙酮酸实际含量/μmol 0 0.1 0.2 0.3 0.4 0.5(2)混匀后,置37℃水浴预温5分钟,再分别加入2,4–二硝基苯肼液0.5ml,混匀,保温20分钟,各加入0.4mol/L NaOH 5ml,混匀继续保温10分钟,取出,冷至室温。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58ce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b.png)
试剂二
取0.1mol/L的磷酸缓冲液50mL, 加入0.5%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1.5mL,用0.1mol/L的氢氧化钠 溶液调节pH至7.4,最后加蒸馏 水至100mL。
试剂三
取0.1mol/L的磷酸缓冲液50mL, 加入4%的碳酸氢钠溶液5mL, 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ALT催化反应
在37℃水浴中,将混合液加入含有ALT催化底物的反应体系中,启动催化反应。
NADH消耗检测
通过分光光度计在340nm波长处监测反应体系中NADH的吸光度变化,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
根据吸光度变化计算ALT活性,并给出结果报告。
02 实验材料
CHAPTER
试剂准备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按照实验室规定正确处理,避免对环境造 成污染。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误差控制
保证试剂质量
01
使用高质量的试剂,确保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误差。
标准化操作
02
实验人员应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定期校准仪器
用于配制磷酸盐缓冲液,提供反应所需的pH环境。
赖氏试剂(Reitman-Frankel reage…
由NAD+、赖氏酸和缓冲液组成,用于提供反应所需的辅酶和还原剂。
血清样本
用于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应确保血清中无细菌污染和溶血现象。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定反应过程中吸 光度的变化,进而计算 酶活性。
恒温水浴
用于维持反应温度,通 常设定在37°C。
血清谷丙转氨酶实验报告
![血清谷丙转氨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44db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4.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的测定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谷丙转氨酶(ALT)是一种催化L-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氨基转移的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活性升高。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LT活性,通过测定ALT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ALT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1. 试剂:丙氨酸标准品、α-酮戊二酸标准品、2,4-二硝基苯肼、磷酸盐缓冲液、氢氧化钠、邻苯二甲酸氢钾等。
2. 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绘制(1)配制丙氨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丙氨酸标准品,用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并定容,配制成0.1mmol/L的丙氨酸标准溶液。
(2)取六支试管,分别加入0.1mmol/L丙氨酸标准溶液0.1ml、0.2ml、0.4ml、0.6ml、0.8ml、1.0ml,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至1.0ml。
(3)向各试管中加入2,4-二硝基苯肼0.2ml,混匀,37℃水浴30min。
(4)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0ml,混匀,显色30min。
(5)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各试管吸光度,以丙氨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ALT活性测定(1)取血清样本0.1ml,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至1.0ml。
(2)按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测定血清样本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ALT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丙氨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为:Y = 0.0678X - 0.0011,相关系数R²=0.9968。
2. 血清ALT活性测定测定血清样本吸光度为0.560,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ALT活性为0.9mmol/L。
临床检测--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临床检测--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1559c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6.png)
临床检测--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临床检测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检测患者的生物样本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程度。
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简称ALT)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常用于评估患者的肝功能。
AL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酶,其主要在肝脏中和一部分在心肌、脾脏、肾脏中含量较低。
正常情况下,ALT的活性比较低,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ALT会被释放入血液中,导致血液中ALT活性的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ALT活性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状况和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光度法、比色法和酶动力学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光度法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分析物的吸光度来确定其浓度,从而获得谷丙转氨酶活性的结果。
光度法的测定原理是谷丙转氨酶与特定底物反应生成特定产物,这种产物在特定波长下具有特定的吸光度。
通过测量产物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本中的谷丙转氨酶活性。
光度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如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
首先,需要准备好标准品和待测样品。
标准品是已知浓度的谷丙转氨酶,其活性单位为每升(U/L)。
待测样品可以是血浆或血清,通常需要先将其离心去除悬浮物,获得清晰的样本。
测定时,将待测样品和标准品分别加入反应试剂中,反应试剂含有特定的底物和辅酶。
然后,在恒定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光度计或酶标仪中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一般为30分钟。
反应结束后,测定光度计读取每个反应混合物的吸光度并记录下来。
根据标准品的测定结果,可以建立起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以标准品浓度为X轴,吸光度为Y轴所绘制的曲线。
然后,利用待测样品的测定结果和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谷丙转氨酶的活性。
在进行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首先,样本的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样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避免悬浮物的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ing 氏法谷丙转氨酶活性单位:每毫升血 清在 37℃与 pH7.4 的基质液作用 60min,生 成 1μmol 丙酮酸为一个单位。临床检验取 血清量为 0.1mL,报告数据以 100mL 血清 计算,因此实际测得结果乘 1000 即可。例 如 0.1mL 丙酮酸标准液中丙酮酸含量为 0.2μmol,即相当 GPT200U/100mL。
3、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移液管(0.5mL,1 mL,5 mL), 量筒(10 mL,100 mL),恒温水浴,722 型分光 光度计,坐标纸。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制备标准曲线
2) 绘制标准曲线
以光吸收值为纵坐标,酶活性单位数为横 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各测得A520值与对 应的酶活性单位数的标准曲线。
注意事项
1) 为防止溶血及其他因素对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实验过程所用的一切器皿(注射器、 试管等)应清洗干净,干燥后方能使用。
2) 空腹取血,避免血脂干扰。迅速分出血清,及时测定。 3) 作为标准物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酮酸钠极易变质。配试剂时应选择外观洁白干燥者。若颜色变黄
或潮解,则应重结晶,干燥至衡重后再用。 丙酮酸钠重结晶:取纯丙酮 8 份与蒸馏水 2 份混合,加入变质的丙酮酸钠使其达到饱
比色测定法,如:金氏法(King法)、穆氏法(Mohun 法)和赖氏法 (Reitman-Frankel法)。其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及作用温度等完全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作用时间:King法60min ,Mohun法和 Reiman法30min。因此 它们的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制备也不同。King法单位定义是:每1ml血清在 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 min,生成1μmol丙酮酸称为一个单位。 Mohun 法单位定义是:每毫升血清在pH=7.4,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 min,每 生成2.5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赖氏法没有制定自身的单位定义,而是以实 验数据套用速率法的卡门氏单位作表示的。1个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是:在温 度25℃,pH7.4,波长340nm,光径1cm的条件下,1ml血清使NADH的吸光度 下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可见卡门氏单位不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而是用物 质的吸光度表示酶的活性单位的。若将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条件代入国际单 位计算公式,即得卡门氏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1卡门氏单位 =0.4821 IU/L(25℃),便可将卡门氏单位兑换成国际单位。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 的测定(King法)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2.熟悉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具体操作
方法。
3.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
生物机体内转氨基作用是α-氨基酸的氨基通过酶促作用转移到 α-酮酸的酮基位置上,生产相应的酮酸和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催化这反应的酶称为转氨酶(transaminase),其辅酶为磷酸 吡哆醛。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 等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 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 GOT)活性较高。在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血清内维持一定水 平的转氨酶活性(即正常值)。当肝、心、肾等组织发生病变 时,由于组织细胞肿胀,坏死导致大量的酶释放至血流中,从 而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 升高。因此测定这些酶的活性对某些疾病的临场诊断具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试剂与器材
1、样品 动物或人血清
2试剂 1) 甲液(1/15 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 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A. R.)9.47g 或含水磷酸氢二
钠(Na2HPO4·12H2O,A. R.)23.87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 1000mL。
2) 乙液(1/15 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 称取磷酸二氢钾(KH2PO4,A. R.)9.078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 至 1000mL。 取甲液 825mL,乙液 175mL 混合,此液 PH应为 7.4。 3) GPT 基质液 称取α-酮戊二酸 29.2mg(2mmol/L)及α-DL-丙氨酸 1.78g(200 mmol/L)溶于 50mL pH7.4 的磷酸缓冲液中,加 0.1 mol/L NaOH溶液约 0.5mL,调节 pH为 7.4,然后加磷酸缓 冲液定容至 100mL。加少许氯仿防腐,置冰箱中保存。
和。此时溶液上层无色,下层有棕黄色油状物。取出上层无色液体置烧杯中,加入两 倍体积的丙酮(无水)混匀后,置冰箱中数小时,则有白色丙酮酸钠析出,用布氏漏 斗收集沉淀,并用纯丙酮洗涤两次,抽干后,置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4) 转氨酶只能作用于α-L-氨基酸(L-天冬氨酸,L-丙氨酸),对 D-氨基酸无催 化作用。实验室多用α-DL 氨基酸(因较 L-氨基酸价廉),如采用α―L―氨基酸, 则需按α-DL 氨基酸的用量减半。 5) 为保证操作结果可靠,测定酶活性时应恒定 PH,保温时间,选用固定的比色计,比 色杯以减少误差。 6) 血清转氨酶活性高于 500(U)/100mL 血清时,应将血清稀释一定倍数重新测定, 其结果应乘以稀释倍数。 7) 每次测定样品数不要太多,其数量以在显色后 30min 内完成比色为宜。
3) 样品测定
结果计算
标准曲线测定法
根据样品管 A520 值(已减去空白管 A520) 查标准曲线,即得每 100mL 血清中转氨酶 活性单位数。
标准管测定法
每次测定酶活性时,同时用丙酮酸标准液 (2μmol/mL)0.1mL,平行操作,即按上表 操作,不做标准曲线,测定A520按下公式 计算: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 pH7.4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 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基苯肼发生 加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在碱性环境
中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 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量,亦即与ALT活性的高低成正比关
4) 2,4-二硝基苯肼(1mmol/L)
称 2,4-二硝基苯肼 20mg。先溶于 10mL 浓盐 酸中,使其溶解。再以蒸馏水定容至100mL。
5) 丙酮酸标准液
精确称取丙酮酸钠 22mg。加磷酸缓冲液溶解后 定容至 100mL。此溶液浓度为 2μmol/mL,临用前 配制。 0.4mol/L NaOH 溶液,1/15 mol/L 磷酸 缓冲液(pH7.4)。
改原赖氏法的反应温度(40℃改为37℃)和底物浓度(改为低 浓度)的改良赖氏法,对卡门氏单位的科学套用,使比色 法一些缺陷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克服,使其结果与速率法较 为一致,能较好反映酶的真实活性。
由于赖氏法设计的底物浓度,如a-酮戊二酸不足,反应速度 只能达到最大速度的65%;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的用量只 及反应液中酮酸浓度的一半;保温30min的酶促反应后, 新生成的丙酮酸和未用完的a-酮戊二酸存在着无法人为控 制的竞争显色的几率问题,如此等等,使赖氏法的重现性 较差,在测量精度上仍与连续监测法相差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