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害的成因
肥害产生的原理范文

肥害产生的原理范文首先是环境因素。
环境是指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在内的生物生存的外部条件。
肥害产生的环境因素包括土壤质地、水分状况、气候条件等。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含有的颗粒物的大小和组成。
当土壤质地中含有过多的细颗粒物时,会导致土壤呈现高度密实的状态,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水分状况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当土壤过干时,作物的根系无法吸取足够的水分,从而引发饥渴现象。
而当土壤过湿时,作物的根系会受到缺氧、根腐和病虫害的威胁,导致根部受损甚至死亡。
气候条件是肥害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低温、干旱和湿润等极端气候条件都会造成作物的生长不良,导致肥害的发生。
其次是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包括作物、杂草、病虫害等在内的生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性较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生长受限。
杂草作为作物的竞争对手,会通过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遮荫等方式抑制作物生长,导致作物产量的降低。
病虫害作为作物的天敌,会通过捕食、传播病菌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对作物造成伤害,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生物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效应也会影响肥害的产生,例如盐渍土壤中过高的盐分含量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同时也会抑制土壤中一些病原菌的活动,从而导致病虫害的爆发。
最后是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包括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等在内的社会因素对肥害产生的影响。
农业生产管理是指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方式和水平。
如果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过度施肥或者不合理施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积累过多,从而产生肥害。
技术水平是指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水平。
如果农民缺乏科学的农业技术,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肥害,那么就会增加肥害的风险。
经济发展是指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田的规模化经营,从而增加农作物的单一性和连作性,让病虫害易于大面积的发生和传播,进而增加肥害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肥害产生的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环境、生物和社会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化肥与肥害成因

长期用硫酸钾要与农家肥、碱性磷肥和石灰配合,降低酸
性,在实践中还应结合排水晒田措施,改善通气。第二, 在石灰性土壤中,硫酸根与土壤中钙离子生成不易溶解的
硫酸钙(石膏)。硫酸钙过多会造成土壤板结,此时应重视
增施农家肥。
9
外部因素
光照:长期处于弱光照条件下,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 用,会使收获期延迟,产量下降。 温度:温度影响非常明显,2008年初冻害使多地农作物产 量受损。 水分:干旱更是造成肥害的典型;淹水则会造成根系呼吸
3
内因
生长停滞、叶片黄化,呈青铜色至赤褐色,叶缘似烧 伤,早熟性发黄及叶片脱落。
氯离子会随土壤水上升到地表,水份蒸发,盐分则留
在地表,加重土壤的盐害。
4
内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尿 素
(1)尿素溶液的浓度过高时,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使蛋白 质变质,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使 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2)尿素施入土壤后,迅速发生氨化作用,48小时后在施 肥部位就有大量铵态氮积累,一周后进入氨化高峰期,尿 素转化生成的氨直接危害种子和幼苗;
化肥与肥害成因
1
肥害识别
可能引起肥害的原因:
内因:
氯化铵 尿 素 白磷肥 氯化钾 硫酸铵 硫酸钾
外因: 光、温、水、气、人
2
氯化铵
农用氯化铵是一种含氮量约25%的氮肥。
内因
不宜用作种肥和秧田肥。因为氯化铵在土壤中会生成水溶 性氯化物,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 不能用于烟草、甜菜、茶树等忌氯作物。 不能用于排水不利的盐碱地上,以防止加重土壤盐害。 不适于干旱少雨地区。
5
内因
(3)由于铵态氮的大量积累,施肥部位局部土壤酸碱度迅 速上升,幼芽或幼根处于高氮强碱区域,便会受到灼烧和 毒害。 (4)由于高氮强碱的抑制,硝化作用延缓,使亚硝酸暂时 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对种子和幼苗也有毒害作用; (5)如果尿素中缩二脲的含量超标,也会烧籽烧苗。复合 肥生产工艺中如高塔熔融喷浆造粒工艺,高温时间持续过 长,可能会产生缩二脲,而缩二脲则会导致农作物烧苗、 烧根,造成肥害。
肥害到底是怎样造成土地严重污染的?

肥害到底是怎样造成土地严重污染的?肥害,是指因施肥过多,或因施肥过分集中时,对植物、土壤造成的可见性伤害讲的。
滥用肥料,可能会造成土地的严重污染。
这个肥料不止指化肥,也包括有机肥!虽然土壤恶化的原因不止肥害造成的土地严重污染,但是毫无疑问,合理控制肥害污染,将有利于维护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土壤环境。
一、土壤恶化的原因1、大量的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不透气。
2、大量的使用劣质有机肥,如未腐熟的鸡粪、未做重金属处理的污泥、未深加工的工业下脚料等。
3、长期连作一种作物,造成重茬。
这其中,尤其以大量使用劣质有机肥的危害最大。
二、肥害产生的原因1.盲目施用氮肥。
在生产中,人们总认为作物对氮肥的需求量大,因而一旦作物生长不良,便不问缺啥,统统施氮,氮肥越施越多,造成氮肥过剩而发生肥害。
特别是施用易挥发的氮肥,如碳酸氢铵和氨水等,易使作物遭受肥害;氮肥施用过多,还会造成植物硝酸积累,叶片变黄。
硝态氮肥施用过多,易引起作物失绿缺钼。
2.追施量过大。
化肥一次施入量过大,会造成土壤肥料浓度过高,使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受阻,从而发生肥害。
3.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
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热量,易造成烧根现象。
4.追肥距作物根系太近。
由于化学分解肥效快而高,作追肥距根系太近易使作物产生肥害。
三、未腐熟和未彻底杀菌杀虫杀卵的鸡粪等有机肥危害1、土传病害的增加粪便中往往会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以及虫卵,如果没有彻底腐熟、杀菌、杀虫,就会把这些细菌和寄生虫带到地里,造成这些东西对作物根部的伤害。
另外粪便中含有大肠菌、线虫等病菌和害虫,直接使用会导致病虫害的传播、作物发病,对食用农产品的人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未腐熟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发酵时,容易滋生病菌与虫害,导致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2、发酵过程释放热量造成烧根烧苗现象有机肥在发酵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所以有机肥在出厂的时候都是经过充分发酵的。
如果没有经过充分发酵,那么施到地里以后就会在土壤中进行发酵释放热量,因为直接接触根部,从而可以造成对根部的损伤,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增加作物的病害。
果树为何会发生肥害

果树为何要发生肥害!如何预防?生产中常见的肥害有五种情况1、在深翻土壤和深开沟施肥时,有机肥的肥块过大或有机肥施用过于集中,或有机肥没有经过发酵腐熟,造成烧灼树根。
这种情况在无水浇条件的果园中,耕层深20cm上下的浅土层出现较多。
2、过多、过量或过于集中地施用尿素、硝酸钾、硫酸铵、碳酸氢铵等速效化肥,造成灼烧树根。
灼烧的根系成褐色,须根、细根先死亡。
随着肥料养分在根内的运输,中毒现象迅速向主根基部、主干及枝梢上蔓延,沿着木质部出现带状紫线,树皮干枯,凹陷。
严重时会造成大枝或整株死亡。
3、根外追肥时,肥液浓度过高,致使叶片焦灼、干枯。
如硼砂等生理碱性肥料以及硫酸锌、硫酸亚铁、氯化钙、硝酸钙等无机盐类,均产生烧叶现象。
如苹果幼果期根外追尿素,遇有低温、高湿气候,易伤害果实,产生果锈。
4、长期施肥品种不当,加深了土壤的酸化或碱化,因土壤溶液过高的酸、碱性而伤根。
5、土壤有机质少,土壤粘而过于板结,施入的化肥不易很快散开,肥料局部浓度过高而伤根。
预防肥害的方法为了防止肥害的发生,要根据发生肥害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对因土壤深翻、深开沟施有机肥可能发生的肥害,可以采取调制细粪,均匀施肥,粪土拌匀,施肥后浇水等方法预防。
2、对因施化肥可能发生的肥害,要采取因土壤的性质而采用合理的肥料品种;平衡施肥,控制化肥用量;多开沟、开宽沟并均匀撒施,随水施入等方法预防。
3、对因根外施肥可能引起的肥害,要选择安全的肥料种类,严格掌握使用浓度和使用时期、时间,避免高温时喷散等方法预防。
4、对因土壤过于板结可能引起的肥害,要通过深翻地、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等方法预防。
工作单位:东坡区春满园农业信息事务所撰稿:钱永严(农技师)。
肥害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

肥害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农作物施用化肥不当或过多,会导致枝叶徒长、倒伏,病虫害加重或烧苗、萎蔫,轻者造成减产,重者整个植株死亡。
1、产生肥害的原因(1)失水:如一次施用化肥或人畜粪尿过多,或施肥时水分不足,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吸水困难,甚至失水,易引起烧苗或萎蔫。
(2)烧伤:当施入过多的碳酸氢铵、尿素或者未腐熟的有机肥时,在量的氨气能烧伤作物叶片。
(3)中毒:如过多施入某种元素,造成该元素过剩症,引起中毒;施用氮肥过多时,氮肥在消化过程中,常会产生亚硝酸积累,发生亚硝酸毒害,表现为根部变褐、叶片变黄等。
2、肥害的防止(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在腐解过程中,和土壤颗粒形成无机-有机胶体,能吸附较多的施入肥料的阳离子,使土壤溶液浓度不致升得过快,起到缓冲作用,减少肥害的发生。
(2)合理施用化肥: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配合施用氮、磷、钾及微肥,同时注意施用方法和施肥量。
一般重施基肥轻追肥,追肥的一次用量不能过多。
另外,每亩施用碳酸氢铵不得超过30千克,尿素不得超过10千克。
(3)其他措施;当肥害发生后,可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如水稻氮肥过多,易倒伏,可通过追施磷肥、钾肥,或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草木灰液等,都能缓解肥害的发生。
如何看土壤的肥瘦1、看土壤颜色。
肥土土色较深,而瘦土土色较浅。
2、看土层深浅。
肥土土深一般都大于20厘米,瘦土相对较浅。
3、看土壤适耕性。
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
瘦土土质黏犁,耕作费力。
4、看土壤淀浆及裂纹。
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裂,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5、看土壤保水能力。
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地;不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6、看水质。
水滑腻、黏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7、看夜潮现象。
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瘦土。
8、看植物。
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草等的土壤为肥土,长牛毛草、鸭舌草、三棱草、表胡苔、野兰花、野葱等的土壤均为瘦土。
大棚蔬菜肥害类型及防止方法

5、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当某种养分过量时,会导致其他元素有效性降低,或产生拮抗作用,作物表现为缺素症状。如氮过量引起缺钙,造成大白菜干烧心。土壤中盐分积聚浓度高抑制草莓根系对钙的吸收,导致草莓生理缺钙。钾过多降低了钙、镁、硼的有效性,磷过多降低了钙、锌、硼的有效性。
大棚蔬菜肥害类型及防止方法
近几年来,大棚蔬菜发展很快,对发展效益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大棚小气候特殊,通风透光条件差,棚室内温度高、湿度大,如施肥稍有不当易产生肥害。
一、 肥害的主要类型和原因
1、浓度过高直接伤害:大棚蔬菜往往施肥量高,尤其是化肥或速效性有机肥(人粪尿、饼肥等)一次用量过高,易引起肥害,表现为作物根系吸水困难,僵苗不发,叶片畸形,严重时作物逐渐萎蔫而枯死。也有施肥方法不当引起伤害,如高浓度复合肥穴施、条施或施入离根系近,引起作物反渗透,作物叶片边缘象开水烫过,几天后焦枯。
2、氨气挥发伤害:当大棚内施用铵态氮肥或新鲜有机肥,遇到棚内温度较高,就会在短期内分解大量氨气,挥发到大棚空气中,特别是在肥料施入土表又未能覆盖的情况下伤害尤为严重。黄瓜、番茄等一些敏感蔬菜在受到伤害时,出现水渍状斑,细胞失水,形成褐色斑点,严重时,叶脉间出现点块状褐色伤斑。
3、二氧化氮毒害:由于施用大量的氮肥,铵在亚硝酸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当蓄积的亚硝酸气化时,产生有毒气体NO2危害作物。蚕豆、黄瓜、茄子、番茄、辣椒和十字花科等敏感蔬菜受害时,最初在叶片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伤害,后扩展到全叶,产生不规则的白色至黄色小斑点。
果树发生肥害的原因及对策

果树发生肥害的原因及对策肥料是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一定会用到的生产资料,施用得当不仅可以加速生长还能提高产量,但是如果施用不当则会导致一哦写不好的情况发生,比如肥害。
一、肥害症状发生肥害时,首先危害树体的根部,须根和小根颜色变成红褐色后死亡,大根的皮层变褐、木质部呈黑色。
树体受害时枝条上的幼叶和花朵干缩萎蔫,影响展叶和开花。
甚至有些树的皮层还有一条从受害大根基部沿树干向上连续变褐、干枯下陷的条带,其皮下木质部变黑,遇大枝后沿该枝向前延伸,危害大枝。
严重者整枝死亡。
根外追肥时,肥液浓度过高,致使叶片焦灼、干枯甚至污染果面。
二、肥害产生原因:1. 盲目施用氮肥果园施氮肥过量易发生肥害,特别是施用易挥发的氮肥,如碳酸氢铵和氨水等,易产生氨气而使果树叶片遭受损害,还会造成树体亚硝酸积累,使叶片变黄。
硝态氮肥施用过多,果树易失绿发生缺钙症状。
2.施量过多化肥或人畜粪尿一次施入量过大,会造成*壤肥料浓度过高,使果树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受阻而发生肥害。
3.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热量,易造成果树烧根。
肥害防治措施:1.施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必须腐熟后再施用,尤其是禽粪要充分发酵后再与复合肥混合使用。
2.合理使用化肥使用时按合适的浓度施用,尤其是氮肥一次施入不能过多,叶面肥喷施的浓度不宜超过0.3%。
3.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对土壤中的阳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大大减少肥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造成肥害的原因主要是施肥方法不当,特别是肥料与果树根系直接接触造成烧根,持续时间越长,造成危害越重,除地下部分受害外,随着高浓度肥料溶液向树上部分运输造成叶枯花干。
产生水稻肥害的原因

产生水稻肥害的原因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肥害问题。
这些肥害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导致水稻肥害的常见原因,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土壤肥力不足水稻生长需要丰富的养分供给,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如果土壤中这些养分含量不足,就会导致水稻生长迟缓、产量下降甚至生长异常。
主要原因包括:•氮素不足:氮素是水稻生长最需要的养分之一,它影响着水稻的生长速度、叶片发育和产量。
缺乏氮素会导致叶片呈现黄化、干瘪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倒伏现象。
•磷酸盐不足:磷对水稻的生长十分重要,它参与了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和物质转运等过程。
如果土壤中的磷含量不足,水稻的生长会受到限制,植株矮小且根系发育不良。
•钾元素不足:钾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它参与调节水分吸收、保持细胞活性和提高抗病性能。
缺乏钾元素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叶片发生焦枯、边缘发黄等症状。
解决土壤肥力不足问题的方法包括施肥、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使用有机肥料等。
2. 优良品种的不适应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于水稻的生长和抗病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若选择的品种不适应当地的栽培环境、病虫害的压力和气候条件,就会导致水稻的生长受到限制。
加上大面积种植相同品种,极易发生病虫害,对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解决优良品种的不适应问题可以通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质特点和病虫害压力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种植多样化,避免大面积种植相同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3. 病虫害侵袭病虫害是导致水稻肥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褐飞虱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受限,减少产量,甚至引起水稻的死亡。
预防病虫害侵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做好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的卫生环境,及时清除残茬和杂草。
•选择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优质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合理使用农药,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遵守农药使用的科学施用原则。
肥害产生的原理

肥害产生的原理
肥害产生的原理是由于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增加,超过了作物的需要量。
这会导致以下几个原理:
1. 养分平衡失调:肥料中某种养分的过量供应,可能会抑制其他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导致作物在土壤中吸收不足其他养分,从而导致养分平衡失调。
2. 烧灼作用:高浓度的肥料直接接触作物的根部,可能导致根部组织受到灼伤。
这可能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3. 土壤酸碱度变化:某些肥料的使用可能改变土壤的酸碱度,使其过于酸性或碱性,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根系的正常吸收。
4. 土壤肥力失衡:长期过量施用某种肥料,可能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的积累,而其他养分的流失,从而导致土壤肥力失衡。
5. 水体污染:肥料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溶解在土壤水中,随着水的流动进入地下水或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中养分的过量,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果树出现肥害原因及解决办法

果树出现肥害原因及解决办法引言:果树肥害是指果树自身长势过旺、病虫害较少,或是过度使用化肥等原因导致的植株发育异常或死亡。
果树肥害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导致果树肥害的原因,同时提供解决办法。
一、果树肥害的原因:1.过度施肥:过度施肥是导致果树肥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果树对养分的需求量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过度施肥,会导致果树吸收养分过多,从而引起果树生长过旺,从而影响正常的果实发育。
2.使用不当的化肥:化肥是促进果树生长的重要物质,但使用不当会引起肥害。
例如,过量使用含氮肥料可能导致果树迅速生长,出现长节和小叶,严重时甚至破坏果实的品质。
3.施肥时机不当:果树在生长季节对不同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施肥时机不当可能导致果树吸收养分的失衡,从而引起果树肥害。
比如,营养不足的春季和初夏期间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果树生长过快,但根部养分不足,进而引起果树落叶和死亡。
二、果树肥害的解决办法:1.根据果树的生长需求科学施肥:根据果树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化肥。
首先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情况,然后根据果树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配置化肥比例和施肥时间,避免过度施肥。
2.选择合适的化肥:选择适合果树生长的化肥,不同果树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应根据果树的养分需要选择含量适中的化肥。
同时,也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堆肥或干燥的鸡粪等,这些有机肥料可以缓解过量施肥所带来的问题。
3.控制施肥时机:果树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要根据果树的生长特点和季节变化来调整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春季和初夏期间应适量施用氮肥,有助于促进果树的新陈代谢,而在果实成熟阶段则应适量施用磷、钾肥料,促进果实的发育。
4.合理管理果树生长环境:合理管理果树生长环境,控制树冠生长过旺,可以避免果树肥害的发生。
及时修剪过长的树枝和浓密的树冠,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条件。
5.增加病虫害防控措施:果树肥害使果树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农作物肥害的产生原因与预防补救措施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如今,先进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农作物产量也逐渐升高。
但在实际种植中,部分农户由于追求产量,就会大量使用肥料,这样容易引起肥害。
本文将对农作物肥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农作物肥害的预防补救措施,进而提高施肥效率。
科学、适当使用肥料能够维持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环境,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及质量。
目前,由于肥料使用不当,经常发生肥害,轻者会造成减产,重者导致农作物死亡。
所以要适当用肥,避免肥害现象发生,造成经济损失。
一、农作物肥害产生的原因1、施肥不当施肥过多或过于集中,都会导致倒伏、烧苗、萎蔫,甚至植株死亡。
发生肥害时,可能出现一种现象,也可能出现几种现象。
比如使用大量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由于其分解时会发热、争氧并放出甲烷等有害气体,导致农作物种子的毒害,发生烧根现象;过量施用硝酸钾、碳酸氢铵、尿素等速效肥,氨气挥发会对叶片造成薰灼,叶片叶尖会变黄,严重会导致作物死亡;施肥量过大或距作物太近,由于化肥分解快,会造成烧种霉变,缺苗断垄。
2、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此种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肥料本身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是不合格肥料。
另一方面是肥料虽然符合标准,但其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超出了农作物的承受范围。
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缩二脲、游离酸、氯离子等。
在复合肥制作中,如高塔熔融喷浆造粒方法,高温持续时间久,可能产生缩二脲,会造成农作物烧根、烧苗。
游离酸过量的肥料腐蚀性强,会伤害农作物的种子和幼苗,造成土壤板结。
对忌氯的农作物使用含氯肥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
土壤呈酸性时,使用含氯肥料,会使土壤酸性加强,促进活性铁和铝的溶解,加重农作物的毒害。
3、盲目施氮肥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于氮肥的需要量较多,于是部分农民认为大量施氮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大量施用氮肥,会使亚硝酸积累,发生亚硝酸中毒,使农作物根部枯萎,叶片变黄,导致肥害。
二、农作物肥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1、预防措施(1)科学选用肥料肥料必须要选择各种成分含量合格、配方合理、正规厂家制作的标准化肥。
肥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河南农业 2020 年第 3 期(上)
HENANNONGYE 25
的病害,这也是现在很多果园最大的潜在危害根源。 (三)氯离子中毒 一些复合肥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肥料
中大量使用含氯的原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等。这些 肥料施入果园,果树吸氯达到一定数量后,根系及对 应的枝条会死亡。
(四)缩二脲中毒 缩二脲是尿素生产中的一种副产物,若含量超标 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国家化肥质量检验中心要求, 尿素中的缩二脲含量>1% 就不能用于种肥、苗肥和叶 面肥。近年来,不少烂根死树就是由于化肥中的缩二 脲含量高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在,某些高塔造粒或氨 化造粒生产的复合肥,因工艺不合理,产品缩二脲严 重超标;味精厂家下脚料(强酸性)缩二脲严重超标; 劣质尿素缩二脲严重超标。部分小厂家生产的小颗粒 尿素普遍存在缩二脲超标问题,而生产大颗粒尿素的 大厂家,缩二脲一般不超标。 (五)动物粪便不合理施用 不少果农施用没有充分发酵的鸡粪、猪粪,造成 死树、死枝。动物粪便导致果树发病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动物粪便施用前没有发酵,施入后在地下发酵产 生高温而烧根;二是从养殖场购买的粪便含有大量火 碱(养殖场用火碱消毒),即使发酵也消除不了,火
肥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肥害那些事儿

肥害那些事儿
肥害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与作物品种、土壤水分条件、施肥方式等因素有关。
小面积肥害常由施肥不当引起,大面积肥害通常由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超出作物忍受能力或者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
此外,“黑心肥”造成的减产、绝收,也应列入肥害范畴。
过频过量过于集中和长期大量偏施。
过频、过量或过于集中施肥,会导致烧苗、枝叶徒长、倒伏、病虫害加重、萎蔫,重者可致植株死亡。
有毒有害物质超出作物忍受能力。
一是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超出标准要求,属于不合格肥料或假肥;二是虽然符合产品标准,但其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超出了农作物忍受能力。
科学施肥
农民应通过肥料科学统筹管理防肥害于未然,做到“一要二不宜三不要”。
一要选用有机质含量高,经过发酵含有益生物菌的优质商品有机肥。
如果使用动物粪便等土肥,也一定要经过充分无害化发酵后使用。
二不宜一是尿素不宜作种肥,过磷酸钙拌种用量不能过多,最好是兑水施或拌土施;二是碳铵不宜在高温时施用,石灰氮不能直接施用,要拌细土或农家肥,进行堆积沤制,待毒素消失后再用。
三不要一不要使用含有激素的化肥和未发酵的动物粪肥;二不要使用含氯高和缩二脲超标的肥料;三不要贪图便宜,盲目购肥。
【小贴士】推荐使用禾苗牌抗重茬产品,预防和治疗重茬引起的作物病害问题,激活土壤中的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清除作物根部积累的毒素,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把土壤中多年沉积的化合态肥料分解成已被作物吸收的离子态形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改良盐碱地,提高产量。
禾苗产品为生物制剂,不会产生药害肥害,而且对药害和肥害有缓解作用。
农作物肥害的产生原因与预防补救措施

河南农业2017年第2期(上)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主办一、肥害产生的原因(一)施肥不当引起的肥害1.脱水型肥害。
该类型肥害通常是由于化肥一次性施量过大、追肥离根系过近或土壤墒情不足等原因,引起根际土壤肥料浓度过高,作物根系非但吸收不到土壤中的水分,还会反渗脱水。
2.叶片熏灼型肥害。
一种是在气温较高、通风不畅的情况下表施氨水、碳酸氢铵、尿液等速效肥料,氨气大量挥发对叶片造成熏灼,蛋白质变性或合成受阻,叶尖叶片黄化,甚至全株枯萎死亡;另一种是根外追肥肥液浓度过高、撒施追肥肥料粘着在叶片上造成的叶片局部失水灼伤,呈斑块状枯死症状。
3.烧种型肥害。
该类型肥害一般是因为种肥施量过大、种肥同播距离过近、浸种拌种浓度过高,或用过磷酸钙、碳酸氢铵、尿素、石灰氮等化肥拌种等原因所致,会造成种芽损伤、烧种霉变、缺苗断垄等症状。
4.烂根型肥害。
该类型肥害主要是由于施用的有机肥未经腐熟,分解过程中发热产酸、争养、释放有害气体,为害种子和根系,造成沤根烂种、根系生长不良等症状。
(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引起的肥害1.氯离子。
氯的毒害主要是破坏细胞超微结构,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当氯离子浓度超过耐氯临界值时,开始出现毒害症状。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红麻等耐氯作物临界耐氯浓度在450 mg/kg以上,一般含氯化肥可以正常施用;临界耐氯浓度<300 mg/kg 的烟叶、甘薯、马铃薯、茶叶、柑桔、葡萄、西瓜等忌氯作物,当土壤氯离子含量>50 mg/kg时,不宜施用含氯肥料。
2.缩二脲。
在尿素或以尿素为原料的复合肥生产过程中,若高温(超过133 ℃)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过高会降低种子发芽率,使叶色退淡变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幼苗死亡。
当肥料中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施入土壤后会导致烧苗、烧根,造成肥害。
用作根外追肥的尿素中缩二脲含量不能超过0.5%。
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作种肥。
3.游离酸。
植物肥害解决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肥害,即过量施用肥料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的现象。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化肥、有机肥等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肥害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肥害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本文将从肥害产生的原因、症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肥害产生的原因1. 肥料施用不当(1)过量施肥: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等肥料,导致土壤养分失衡,植物吸收过量的养分,引发肥害。
(2)施肥时间不当:施肥时间与作物需肥高峰期不符,导致肥料利用率低,易产生肥害。
(3)施肥方法不当:施肥方法不合理,如浅施、集中施肥等,导致肥料利用率低,肥害风险增加。
2. 土壤环境问题(1)土壤酸化:长期过量施用酸性肥料,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植物吸收养分,产生肥害。
(2)土壤盐渍化:过量施用含盐量高的肥料,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植物生长。
(3)土壤板结: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和施肥,导致土壤板结,影响肥料利用率,引发肥害。
3. 植物自身因素(1)植物对肥料的吸收能力有限:植物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受遗传因素、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过量施肥容易导致肥害。
(2)植物抗逆性差:植物抗逆性差,易受肥害影响,导致生长不良。
三、肥害的症状1. 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萎蔫,甚至死亡。
2. 果实、种子发育不良,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3. 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盐渍化、酸化等问题加剧。
四、肥害防治措施1. 优化施肥技术(1)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特性,科学制定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肥。
(2)合理施肥时间:在作物需肥高峰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3)改进施肥方法:采用深施、均匀施肥等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2. 改善土壤环境(1)土壤改良:针对土壤酸化、盐渍化等问题,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用石灰、有机肥等。
(2)合理耕作:合理耕作,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3. 提高植物抗逆性(1)选育抗逆性强的品种:通过选育抗逆性强的品种,提高植物对肥害的抵抗力。
肥害最全知识点总结

肥害最全知识点总结一、肥害的原因1. 施肥过量: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浓度过高,影响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最终导致植物发生肥害。
2. 施肥浓度过高:浓度过高的肥料会对植物根系造成伤害,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3. 不合理的施肥时机: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开花期、结果期等,施肥过多会使植物生长过于旺盛,进而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4. 施用错误的肥料种类: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选择错误的肥料种类会导致植物缺乏某些必需养分或养分过量,从而引发肥害。
5.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引发肥害。
二、肥害的表现1. 叶片发黄:植物叶片发黄是最常见的肥害表现之一。
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植物受到过量施肥、养分不平衡、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等因素导致叶片发生叶缘焦枯、叶片发黄等现象。
2. 叶片枯萎:过量施肥或者肥料浓度过高会导致土壤中养分过度浓缩,植物根系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植物叶片发生枯萎现象。
3. 植株生长过旺:过量施肥或者使用浓度过高的肥料会导致植物生长过旺,茎叶茂密,但却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4. 出现病虫害:由于植物吸收大量过量养分后,植物的生理代谢功能失调,使得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减弱,容易感染各种病虫害。
三、如何预防和解决肥害1. 科学施肥:根据植物种类、生长期、土壤养分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避免施肥过量或者浓度过高。
2. 分期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长周期,分期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确保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充分的营养。
3. 调整土壤酸碱度:合理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保持土壤的适宜性,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4.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避免因为养分过剩或者不足导致肥害。
5. 加强农业管理:加强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调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肥害产生的常见原因
1.盲目施用大量氮肥。
一般来说,作物对氮肥量需求量比较大,因而很多农户认为一旦作物生长不良,就是缺氮肥,开始补充氮肥,造成由于氮肥过剩而发生肥害;另外过多施用易挥发的氮肥,如碳酸氢铵和氨水等,易使作物遭受熏苗等肥害。
2.施肥量过大。
各种肥料在使用上都建议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然而很多农户贪图省事把化肥一次施入量过大,会造成植株根系周围土壤中肥料浓度暂时过高,使作物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发生肥害。
3.有机肥未进行腐熟。
没有经过腐熟的有机肥施入土壤中后首先进行分解,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易造成烧根。
4.种、肥或苗、肥之间距离过小。
化肥相对来说溶化速度较有机肥更快,如果施肥距离过小,短时间之内,植株或种子周边会有高浓度的肥料养分,造成烧种、烧苗。
5、选肥不当。
一般来说大田作物选择常规的氯化钾肥料即可,但是在经济作物如果树、蔬菜上大多属于忌氯作物,一般建议使用硫酸钾型肥料,另外对于水田作物应使用氯化钾型肥料,很多农民买肥料时从来不看肥料是硫酸钾型还是氯化钾型,高氮肥还是平衡肥,盲目施肥造成苗情受损。
一般产生肥害之后农作物通常表现有:受肥害的植物表现萎蔫,似受霜冻或开水烫状,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全株死亡;种肥同播时,距离过小,出苗不齐;植株根系受损,根系出现脱水,萎缩等症状。
二、肥害产生的防治:
1.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必须腐熟再施用,尤其是禽粪要发酵后,与化肥混合使用。
2.合理使用化肥。
施肥时建议少量多次,而氮肥绝对不能一次使用过多。
做叶面喷施时浓度不宜过高,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浓度不应超过0.3%,喷洒湿润即可,尿素也一般建议控制在0.5%范围。
3.增施有机肥料。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对阳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为,提高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可大大减少肥害的发生。
4.施肥要距作物根系10cm左右,并且要深施。
追肥后要立即覆土,以防止苗期烧苗及肥效损失。
土壤干旱追肥需要及时灌水,降低浓度,避免发生烧苗现象;果树施肥时在树冠垂下的位置左右施用,这样既保证肥料供应,又不至于施肥距离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