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研究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报告)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执笔:钱国云、蒋建春
一、研究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又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实施素质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目前,在校的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
由于我们学校所处的文化环境与历史传统的原因,我们郑陆中心小学,原来就比较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乃至德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透过这些历史痕迹,我们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反思现有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成果,发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憾。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①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发现撤点并校到中心校就学的学生与原中心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一定差距。②学生文明习惯培养的面不够宽,一些重要的行为习惯——如明礼诚信及与人交往等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习惯培养相对滞后。③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较为简单。④缺乏评价与反馈。上述几方面的不足,构成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三个问题,即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如何拓宽,如何形成科学系统的培养策略与方法,怎样对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状态进行评价。这些都是本课题力求突破的地方。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2000年成立了课题组,确立了该研究课题,设计了《当代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方案。
二、研究原则与目标。
1、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界定
①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界定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小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②“养成教育”的界定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使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公共生活准则,克服无知、粗野、愚昧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关怀一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性层面。
③“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界定
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指带有特定区域(农村)特征的少年儿童在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2.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基础性原则。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要遵循他们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行为习惯的养成。
主体性原则。少先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人,应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
实践性原则。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体验社会生活,体验生产劳动,体验现代科技,体验大自然,把思想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针对性原则。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着差异,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从实际出发,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
社会性原则。要引导少年儿童走出学校,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为少年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研究目标
首先,要体现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其次,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我们这个课题在2000年12月被常州市教科研领导小组批准为常州市“十五”重点课题,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①准备阶段(2001年1月——2001年3月),完成课题研究设计、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组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②调查研究阶段(2001年3月——2001年4月),确定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形成调查报告。③制订实施计划(2001年4月——2001年6月),确定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案,校行政、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班级根据总体设计分头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④实施实验阶段(2001年6月——2003年6月),根据方案发动全校师生参加,把各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经常研究分析,不断调控,检查课题研究效果。⑤总结结束阶段(2003年6月——2003年12月),完成研究报告,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
1、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成员以及部分班主任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在上级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再经过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修改和调整,认真设计方案。
2、收集资料,文献建设。
我们进行扎实的文献资料的建设,使研究的展开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上,每学期,我们课题组编印一本专题学习材料,供课题组集中学习。
我们每年花费七、八千元为学生订阅《少年儿童研究》杂志,课题组建立了小型理论书库。同时我们与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系,他们定期寄来研究动态,并编辑成册,供研究使用。
3、优化队伍,加强力量
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前提。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班主任梯队建设,每年选派优秀的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来。
4、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学校分别派出班主任及课题组老师多次到北京、南京、上海、连云港等地考察、参观、听讲座,得益非浅。我们每年召开培养习惯经验交流会,使整个德育队伍中的教师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003年7月我校全体课题组老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赴连云港交流学习。,三年来,我们先后请了武进区教研室主任徐惠仁,江苏省少工委副主任华耀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授张先翱、吴凯等专家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这些活动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影响了整个学校德育的发展方向。
5、开展活动,营造氛围。
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如研究课观摩、研讨会、特色中队活动、案例评比……每学期每位课题组老师平均撰写德育论文、案例分析2篇。
6、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定了较完备的常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我们更重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级别、梯次以及内容联系,编制了“郑陆中心小学课题网络”。
为了规范地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我们设计了“教师个人课题实施计划”、“学习材料学习摘记”等十多种资料表式,这对课题研究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我们规定每半月课题组活动一次,每学期末给课题组老师核算工作量。每个学期末,课题组成员坐在一起总结工作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四、培养目标与行动策略。
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研究和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研究制定了如下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