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

合集下载

海洋灾害评估

海洋灾害评估

第一章综述我国海洋岸线漫长,濒临的太平洋又是产生海洋灾害最严重、最频繁的大洋。

加之我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国民经济都集中在最易遭受海洋灾害袭击的东部经济带和沿海地区,因此,海洋灾害在我国自然灾害总损失中占有很大比例,且造成的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

20世纪80年代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10多亿至数10亿元,90年代每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甚至超过100亿元。

据统计自80年代以来,海洋灾害经济损失年均增长率为30%。

为此海洋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进入21世纪,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灾害的频发程度也将会继续呈上升趋势。

因此,开展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对策研究是保证我国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必要措施。

本文从分析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评价进展及中国海洋灾害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着手,研究探讨我国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一、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作为自然现象使人类社会经济遭到损害(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目前已有多种多样的定义,但迄今尚未有统一认识,从深层次的涵义上看,自然灾害实际上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表现,因此,人们从社会和经济遭受破坏或损害的角度来研究灾害和评价灾害,“灾害风险”的概念既从这个意义上出现的。

由于自然灾害具有自然现象与社会经济双重性质的特征。

因此,它的风险也必然涉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特征。

由于诱发各种灾害的自然现象(如洪水、台风、地震、风暴潮、泥石流等等)的性质和时空变化尺度及其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它所造成的灾害风险也具有不同特征。

由此,这些具有不同性质和特征的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风险构成了灾害的自然风险。

另一方面,为了实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必须考虑到这个目标中隐含着因自然灾害的可能发生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这种具自然风险和社会经济发展风险双重性质的灾害风险评价。

中国海洋灾害史料

中国海洋灾害史料

中国海洋灾害史料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海洋灾害史料。

你知道吗,海洋灾害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比如说风暴潮,那家伙一来,海浪滚滚,海水猛涨,沿海地区可就遭了殃。

曾经有记载,一场超强风暴潮席卷而来,房屋被冲垮,农田被淹没,人们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混乱。

还有海啸,那威力简直无法想象。

巨浪像一头发狂的巨兽,奔腾而来,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记得有个史料里提到,一次海啸过后,整个渔村都不见了踪影。

海洋灾害的历史“印记”
在古代,咱们国家的渔民和沿海居民就深受海洋灾害的困扰。

那时候没有先进的预警系统,大家只能靠经验来判断。

但很多时候,还是防不胜防。

到了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咱们对海洋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不过,一些严重的海洋灾害还是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从史料中汲取的教训
通过研究这些海洋灾害史料,咱们可得长点心啦。

要加强海洋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让大家能提前做好准备。

要加强沿海地区的防护设施建设,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咱们每个人都得有环保意识,保护海洋环境,减少灾害的发生。

了解中国海洋灾害史料,对咱们预防和应对未来的海洋灾害可是非常重要的哟!。

区域综合(海洋灾害)自然灾害及减灾防灾对策分析

区域综合(海洋灾害)自然灾害及减灾防灾对策分析

区域综合(海洋灾害)自然灾害及减灾防灾对策分析摘要: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严重的海洋自然灾害形成尖锐的矛盾,尤其是近年来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的急速上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各方面分析认为,这种上升趋势不会自然减下去,而必须采取相应的减灾行动才能有所控制。

从而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海洋灾害;防灾减灾;问题;对策分析一、制定减灾对策的依据1、国家发展沿海经济的需求海洋所创造的丰富自然资源、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便捷的国际通道,为世界也为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国沿海地区一向成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我国沿海省(区、市)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承载人口近5亿,占全国40%,国民生产总值(GDP)占全国的50%,这是中国“东部经济带”的最主要部分。

其中,沿海岸宽约60公里的海岸带,是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海岸带总面积仅28.1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国沿海省(区、市)的50%以上,全国的30%以上。

而经济实力的分布又绝大部分集中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海岸带地区的80%。

今后,沿海地区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这种主导地位仍不会改变。

2、减轻海洋灾害的可能性国际上减轻海洋灾害方面的成就表明,由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在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方面打破了由自然界主宰的循环,而且由于海洋自然灾害的许多特点,人类在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减轻海洋灾害方面的进步就要更加突出。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减轻海洋灾害方面的进展,也进一步证明,经过努力是有可能极富有成效地减轻海洋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风暴潮、赤潮、灾害性海浪、海冰等主要海洋灾害的监视、监测、调查研究、分析预报及警报技术系统的建设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并通过“一个网络三个系统(海洋监测监视网络、海洋管理系统、海洋资料服务系统和海洋环境预报系统)”的建设,以及与沿海省(区、市)共建海洋环境预报台的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近海到远海,多部门联合的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并且把海洋环境和灾害的预报预警纳入法制化管理。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作者:于运全在大量的官私文献中,存留有许多灾害史料,其中也不乏海洋灾害史料。

丰富的史料为海洋灾害史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就中国海洋灾害史的研究现状来说,情形却不容乐观。

当前,中国海洋灾害史的研究无论是在海洋史学或灾害史学的建设中,都是十分薄弱的一环。

以历史学为本位的海洋灾害史研究成果更是寥若晨星,在当前海洋灾害史研究中唱主角的大多是海洋学界或科技史学界的学者,这也使得海洋灾害史研究成了海洋学研究或灾害学研究的附庸。

本文在充分发掘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学界零星、分散成果的总结,梳理出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的概貌,希望能有助于看清前行的方向,以利于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回顾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的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和阶段。

一、海洋灾害史料的整理中国海洋灾害的史料广泛分布于正史、沿海地方志、各类档案、笔记小说及碑刻、沉船等文献或实物资料中。

因而,海洋灾害史料的整理是一浩繁的过程。

1978年印行的《中国古代潮汐资料汇编·潮灾》(以下简称《潮灾》)油印稿,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海潮灾害史料,此稿分地区并按时间顺序分列了中国沿海的潮汐灾害史料,该资料虽总体上较为简略,但有些材料属实地调查所得,弥足珍贵。

陆人骥编著的《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在《潮灾》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浙江及苏南的方志材料,还收入了如《钦州地区历史自然灾害文献记载摘编及台风暴潮实地调查记录》中的潮灾史料及调查材料。

该书按时间顺序,将同一地区的史料编排在一起,不同文献的记录附于其后,以资比较。

作者还对部分史料进行了考证和辨误。

长期以来,此书为海洋灾害研究者广为引用。

但其不足之处是有些地区的资料相对较弱。

此外,晚清民国部分较为粗略,大量的报刊、档案材料没能收入。

宋正海主编《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其“海洋表”是在《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简编,增加了些笔记小说中的材料,以时间为序列出,有利于统计分析,但仍然不够全面。

中国风暴潮灾害研究综述

中国风暴潮灾害研究综述

!处
,-*) ,*)/ $$*1.
$*+ຫໍສະໝຸດ .*/-00 ,-+ .). /,0 1, ./
, +
-1*0 ,*./*, 1*0
0*).1 0*0) 0*0-(
1*. +*0
-0 $0
)1*/
, .1+ $,/ 100 ,)*, $ 0/1 -0/ +-,
, ,.
,,*+ ,,.*-
1+*0,
1*))
! 研究现状
水利发展研究 第!卷
!""! 年第 #! 期
黄金池 !中国风暴潮灾害研究综述
明显增多, 由于全球气候趋暖造成海平面持续上升, 风 暴潮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于第二个 问题是不言而喻的,沿海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虽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内陆经 济的比重有所加大,但沿海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在 今后一个时期仍然占国民经济总量很大的比重 ! 显而 易见,同样的灾害事件对经济发达地区所造成的影响 也随之加大 ! 关于第三个方面, 已有的资料表明, 近些 年来, 风暴潮成灾损失的增加速度明显加快, 防治风暴 潮灾害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 《 中国海平面公报》 发布的数据表明: 我国沿海海 平面近 "# 年来呈上升趋势, 平均以每年 $!#%&!# ’’ 的 上升速率有所加快, 每年 速率上升; 特别是近 & 年来, 达 (!" ’’! (##$ 年, 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 面升高了 "$ ’’! 除渤海基本与往年持平外, 南海、 台 湾海峡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 分别为 )( ’’ 和 *+ ’’; 黄海、 东海、 北部湾海平面升幅在 ,#%*# ’’ 之间 ! 沿海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中, 海南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 大, 上升 $$# ’’; 江苏、 上海、 福建、 广东、 广西沿海海 平面的上升幅度都超过了 "# ’’; 天津、 河北、 辽宁升 幅较小 ! 显然, 海平面的上升对于风暴潮灾害有推波 助澜之势, 是今后风暴潮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沿海城市的海拔高度一般在 $%, ’, 最低的还 不到 $ ’! 海平面长期缓慢上升会加剧这些地区的风暴 潮灾害、 加大洪涝威胁, 并且引发海水入侵、 土壤盐渍 化、 海岸侵蚀等问题, 同时, 严重影响沿海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 据统计, 沿海地区的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 , 但是却有 ,#-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区域,其经济总额已 占国民经济总额的 *#-以上, 因此, 风暴潮灾害的防治 是今后我国实施减灾对策的重点内容之一! 监测海平面的变化是国家海洋局的传统项目, 目 前海平面每年都在以几毫米的速度上升,对于海平面 不断增高的原因, 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 一般认为, 由于 全球温度升高导致南、 北两极海冰融化, 从而造成海平 面升高 ! 总之, 由于经济的发展、 气候因素的变化等原 因,今后一个时期风暴潮灾害呈增加的趋势已成为许 多科学工作者的共识,研究开发有效的工程与非工程 措施防治风暴潮灾害,将成为我国防洪减灾研究不可 忽视的重要内容!

近20年中国海洋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对策

近20年中国海洋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对策
的 国家 之一 。
复 杂 ,沿海 地 区又处 于 海洋 与 大陆 的交 汇地 带 , 是
海 洋灾 害袭 击 的前沿 。因此 , 国沿 海地 区一 向是 中 海 洋灾 害最 严重 的地 带 , 同时也 是世 界上 最 严重 的 灾 害带之 一 。 随着 沿 海社会 经 济 的快速 发 展 , 重大 海 洋 自然
料 ] 1 8 - 2 0 , 9 9 - 0 7年 中 国沿 海地 区的 海 洋灾 害 对
特 征 和危 害进行 探讨 , 并提 出 防治对 策 。
1 海 洋灾害概况
收 稿 日期 :0 8 0 —4;修 订 日期 :0 8 1O . 20 — 9 0 2 0 一l一 8
分 析 18- 20 99 0 7年海 洋 灾 害数 据 发 现 ,中国
近2 0年 中国海洋灾 害特征 、 危害及 防治对 策
左 书华 1 ,工程科学研究所 工程 泥沙交通 行业 重点实验室 。天津 .
2 大 连 理 工 大 学 海 岸 和 近 海 工 程 国家 重 点 实验 室 , 宁 大 连 l6 2 . 辽 04 1
近 2 , 国沿海 地 区遭 受 的海洋 灾 害损 失 巨 0a 中
大 , 接 经 济 损 失 累 计 达 236亿 元 , 乎有 一 半 直 2 几
的年份 受 到 的 经济 损 失 超过 10亿 元 ,其 中 19 0 97
要地 区 , 全 国经 济发展 起着 主导 作用 口。但 是 , 对 ] 所
30 5 046

要: 利用 18 - 20 9 9 0 7年沿海地 区的海洋灾害资料 , 按照 海洋气象灾 害、 海洋水文 灾害 、 海洋地质 灾害 、 海洋
生态灾害四种类型 , 分析 了中国沿海地 区海 洋灾害特征及其危害 。结果表 明 , 中国海洋灾害特征 主要表 现为风暴 潮影响范 围广 , 灾情严重 ; 近海污染 日益加重 , 赤潮灾 害有所上 升 ; 大型海洋 溢油事件 有上升趋势 , 势严峻 ; 形 海 啸灾害发 生次数少 , 闽 、 但 台地区地震海啸灾害潜在危 险极大 。最后 , 出了相应 的防 治对策 : 提 一是加强对海 洋灾 害的研究和预报 , 建立和完善 海洋灾害预报 服务系统 ; 二是加强海 岸带 防护 工程建设 , 高防灾标 准 ; 提 三是积极 开展 防灾减 灾宣传 工作 , 促进 防灾工程建设 ; 四是加强 和完善海 岸带综 合管理体制 , 少人 为海 洋灾害的发生 。 减 关键 词 : 海洋灾害 , 特征 , 害 , 危 防治对策 。

海洋灾害科研报告总结(共5篇)

海洋灾害科研报告总结(共5篇)

海洋灾害科研报告总结第1篇今天,我读了《走向海洋》,感想很多。

《走向海洋》讲述了关于海洋的有关知识、历史。

最主要的有三大内容: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

书中首先介绍了海洋是个大药房,能清洁能源,海底的矿藏几乎达到100%。

接着讲述了_,中国从海上出口茶叶到英国以后,深受英国人的喜爱,从英国赚取了大量白银。

英国人为了从中国抢回白银,向中国输入了_,由于_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导致“床前红灯人影瘦,枕边烟里鬼寒风”。

终于,林则徐出现了,他导演了举世瞩目的“虎门销烟”。

书上还讲了一个人类捕杀鲨鱼的故事,为了人类的贪欲,将大量的鲨鱼杀害,又放入大海。

所以,鲨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

书中最后一个版块讲述了关于海盗的故事。

2008年12月7日,中国6万吨级的“振华4号”联合了多国海军,战胜了海盗,这让我们想起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他带领舰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东非海岸,途中三遇海盗,郑和凭他的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真乃中国的骄傲!当看到书中描写中国缺少石油时,我心里非常难过,其他国家石油资源很丰富,中国由于很多原因,导致每年要进口许多的石油。

中国现在积极向大海开发,向大海要石油来发展经济,“海洋,未来的财富”,所以我们应当禁止滥杀鱼类,保护海洋资源。

另外,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五湖四海”中的四海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们大家都应当好好阅读《走向海洋》,知道中国石油的溃乏,在生活中尽量节约能源;知道_的危害,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气;知道保护地球上的资源,不吃鲨鱼等濒危动物,不穿动物皮草,从小事做起,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我们更要从现在起,认真读书,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洋灾害科研报告总结第2篇铃、铃、铃、铃……在放学的铃声中,同学们像放飞的小鸟,个个兴高采烈,从教室里排着队,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出校门!映着灿烂的晚霞,我牵着妈妈手,一蹦一跳地回家。

路过南平市立实验幼儿园时,看见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手中拿着零花钱,还有的双手抱着一个储蓄罐……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我也挤进人群中。

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摘要:海洋灾害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中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本文通过对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海域。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海洋灾害频发,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成为了我国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1. 灾害监测和预警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的第一步是建立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海洋卫星遥感技术、气象、海洋和地震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获取灾害发生的信息,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对台风、海啸、海洋溢油等灾害进行准确预报。

2. 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是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等措施,可以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同时,通过灾后恢复工作,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运行。

中国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2010年的“5·8”赈灾和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灾害中,成功开展了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3. 信息共享和国际合作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还注重信息共享和国际合作。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科技交流和国际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海洋灾害的挑战。

例如,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海洋气象、地震监测和救援力量等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有效提高了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三、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的挑战与展望虽然中国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海洋灾害论文:海洋灾害及防范策略探究

海洋灾害论文:海洋灾害及防范策略探究

海洋灾害论文:海洋灾害及防范策略探究本文作者:袁本坤1,2曹丛华1,2江崇波1,2商杰1,2李培顺1,2江帆3作者单位:1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2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3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海洋灾害1海洋灾害基本特征青岛沿海是海洋灾害多发区域之一,灾害种类包括风暴潮、巨浪、赤潮、绿潮(主要为浒苔等大型藻类)、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以及海冰等,但通常可以造成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则主要是风暴潮及巨浪灾害。

青岛沿海的风暴潮和巨浪通常伴随发生。

风暴潮期间,岸边及近岸海域一般都伴随狂风巨浪,二者结合后产生综合作用。

为方便起见,本研究将风暴潮灾害及巨浪灾害通称为“风暴潮灾害”。

1)风暴潮风暴潮是由于热带气旋、温带天气系统、海上飑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的局部海面震荡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

导致青岛沿海地区风暴潮及其灾害的天气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其次为温带气旋,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热带气旋(习惯上称为“台风”)风暴潮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而温带气旋风暴潮通常发生在夏半年,并且恰遇天文大潮高潮期。

据统计[2-3],青岛市所辖海域台风风暴潮灾害频率为平均约1年发生一次。

其中,轻灾平均约1.2年发生一次,较重或以上灾害平均约5a发生一次,特别严重灾害平均约10年发生一次。

1949―2005年间,青岛市曾发生过特重风暴潮灾害3次,严重灾害3次,较重灾害4次。

据1990―2005年调访或文献记载资料统计,青岛沿海地区轻度风暴潮灾害的台风超过13次。

影响青岛沿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比较频繁,其中影响较重的温带风暴潮年均出现2次。

温带气旋增水为40cm左右,强者为60cm左右,特别强者增水可达90cm左右;温带气旋风暴潮发生期间的岸边浪高为3m左右,最大海浪曾达5m;温带气旋导致的青岛港最高潮位多数低于500cm,少数强者可达500~510cm,最强者曾达526cm(2002年9月8日强江淮气旋)。

中国的海洋灾害分析

中国的海洋灾害分析

合作探究:为何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我国 东部沿海地区,并造成的破坏巨大?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台风和温带气旋 多发区,风力强,风暴潮势力强; 东部海岸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港口、开放 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盐业、捕捞渔业、 海洋养殖业发达,是一条人口密集、经济繁 荣、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因 而风暴潮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更大。
海啸波到达近岸,速 度减慢,浪高加大
4.地震海啸机制有两种形式:
“下降型”海啸:
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 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2004年的印尼海啸, 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啸。
“隆起型”海啸: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 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 日本海中部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
河流
社会经济
6.中国风暴潮分布及特点:
台风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多发 夏秋(8-9月集中) 春秋为主,夏季也有 季节 频次 粤桂琼台闽浙最多 渤海、黄海沿岸最多 东南大江大河入海 分布 口、海湾沿岸、沿 莱州湾、渤海湾最严 重 地区 海低地最严重 更大(台风频次多、 受灾 威力大;经济发达、相对较小 程度 人口稠密)
中国的海洋灾害
高二地理组
中国的海洋灾害
海洋自然灾害:
• 定义: 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 过程引发的,主要有风暴潮、海 啸、赤潮、灾害性海浪、海雾、 海冰等。
一、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 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 由风暴潮造成的。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 11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 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 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 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有 了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仍然夺 去了13万人的生命。

我国常见的海洋灾害

我国常见的海洋灾害

我国常见的海洋灾害王中波【摘要】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内陆的洪涝、干旱和风沙等灾害。

海洋灾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因此,探讨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地理教育》【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1页(P24-24)【关键词】海洋灾害;经济损失;海洋经济;海洋开发;沿海城市;洪涝;风沙;干旱【作者】王中波【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25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3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内陆的洪涝、干旱和风沙等灾害。

海洋灾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因此,探讨沿海城市所面临的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风暴潮风暴潮是指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

我国的台风主要发源于西北太平洋,每年生成的台风有30多个,占全球1/3以上,其中影响我国的约有20个。

风暴潮通常可分为两种: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

影响我国的台风风暴潮一般分布在东海、南海、黄海南部及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温带气旋风暴潮一般分布在渤海、黄海北部。

其中台风风暴潮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较为强烈,浙江沿岸、福建、广东、海南沿海是多发区域。

2.海平面上升由于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性气温上升,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南极冰盖解体,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因素如过度开采地下水等导致的陆地地面下降,又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

海平面上升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加强了海洋动力因素向海滩推进,侵蚀海岸,从而变“桑田”为“沧海”;海平面的上升会使风暴潮强度加剧,频次增多,不仅危及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而且还会使土地盐碱化、海水内侵,造成农业减产,破坏生态环境。

海洋风暴潮灾害与评估方法研究

海洋风暴潮灾害与评估方法研究

海洋风暴潮灾害与评估方法研究海洋风暴潮灾害是指海上因强风、大浪或其他气象因素引起的潮水位迅速上升的现象。

这种灾害常常造成沿海地区的洪水和破坏,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海洋风暴潮灾害进行评估和研究至关重要,以制定有效的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海洋风暴潮灾害的原因海洋风暴潮灾害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风:强风是导致海洋风暴潮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强风吹过海洋表面时,会形成大浪并推动潮水的上升。

2. 潮汐:潮汐也是引起海洋风暴潮灾害的重要因素。

在满月和新月期间,潮汐力由于引力作用增强,这会导致潮水位上升。

3. 地形:海洋风暴潮灾害还与沿海地形密切相关。

一些地形特殊的地区,如海洋入海口、河口、湾等地,更容易发生海洋风暴潮灾害。

二、海洋风暴潮灾害的影响海洋风暴潮灾害对沿海地区和人类造成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破坏:海洋风暴潮灾害常常造成海岸线的退缩、沙滩的破坏以及海岛的消失。

同时,海洋风暴潮也对珊瑚礁等生态系统造成极大伤害。

2. 生活财产损失:海洋风暴潮灾害引起的洪水往往给沿海地区的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带来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人员伤亡:在海洋风暴潮灾害发生时,如果人们没有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就会面临生命的危险。

因此,海洋风暴潮灾害常常造成人员伤亡。

三、海洋风暴潮灾害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减轻海洋风暴潮灾害的影响,人们需要准确评估灾害的过程和威力。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评估方法:1. 历史资料分析:通过对历史潮位等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过去海洋风暴潮灾害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为未来的评估提供参考。

2.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数学模型,通过对风、浪、潮汐等因素的计算和模拟,可以精确预测海洋风暴潮灾害的发生过程和潮水位的变化。

3. 实测数据分析: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当地潮水位、风速等变化情况,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灾害的可能性和威力。

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

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

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中国自然灾害研究现状及意义——海洋灾害及其防治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我国是一个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的大国,且我国边缘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所以我国也不能避免许多灾害的发生。

比如前些年的南方雪灾,南方高温,四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泥石流频发,我国沿海地区也不断遭到台风、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倒灌等等海洋灾害。

现在国家对海洋灾害相当重视,因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绝大部分在沿海地区,国内外对海洋的各项灾害研究也不断深入,中国海大学海洋灾害防治研究所的成立,以及各所高校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我国的海洋灾害及其防治》等等。

我国海洋灾害的种类有很多,主要的有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岸侵蚀、海雾、海冰、海底地质灾害、海水入侵、沿海地面下沉、河口及海湾淤积、外来物种入侵、海上溢油等等。

1.风暴潮指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

如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

2004年,我国沿海共发生了10次台风风暴潮,8次温带风暴潮,3次罕见天文大潮,受灾人口1614.2万,死亡失踪人口49人,直接经济损失52.15亿。

其中“云娜”、“艾利”、“蒲公英”、“海马”的台风风暴潮在我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赤潮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在高磷高氮的水体条件下突发性繁殖或集聚而引起水体颜色改变的生态异常现象。

2006年我国海域发生的大面积赤潮起止时间地点面积(平方公里)5月3~8日浙江舟山外至六横岛东南海域10005月14~17日长江口外海域1000 5月20~27日渔山列岛附近海域30006月12~14日浙江南部海域(洞头岛至北麂列岛)21006月15~21日渔山列岛、象山附近海域10006月24~27日浙江中部渔山列岛至韭山列岛海域120010月22~11月5日河北黄骅附近海域16002012年4月10日,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到深圳东部海域南澳月亮湾进行水样化验,认定这里出现的较大面积红褐色物质是由一种名叫“夜光藻”的藻类大量繁殖所导致的赤潮。

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一、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长海岸线和广阔海域的国家之一,海洋灾害的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海洋灾害的特性、发生规律以及应对策略,提升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水平,保障沿海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

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多种类型,它们不仅给沿海地区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造成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海洋灾害的类型、特点、发生规律入手,探讨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海洋灾害的定义与分类海洋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发生在海洋环境中,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灾害事件。

这些灾害通常包括风暴潮、海啸、赤潮、海洋污染等,它们不仅威胁沿海地区的人类安全,还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经济造成长期损害。

气象相关灾害:这类灾害主要由气象条件引起,包括风暴潮、台风、飓风等。

风暴潮是由于强烈的风吹拂海面,导致海水异常升高,进而可能引发洪水和侵蚀。

台风和飓风则是强烈的气象系统,能引发极端风浪和暴雨,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海洋地质相关灾害:这类灾害与海洋地质活动有关,如海底地震、海啸等。

海底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可能引发海啸,即一系列巨大的海浪,对沿海地区造成破坏。

生态相关灾害:这类灾害主要由海洋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化引起,如赤潮、海洋酸化等。

赤潮是由某些海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的,可能导致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海洋酸化则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海洋pH值下降,对珊瑚礁和贝类等生物造成威胁。

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人类活动也可能引发海洋灾害,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海洋污染可能来自陆地上的工业排放、农业活动或船舶事故,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过度捕捞则可能导致某些海洋生物种群的崩溃,影响海洋生态平衡。

通过对海洋灾害的定义和分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灾害的本质和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应急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及主要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布情况分析

中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及主要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布情况分析

中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及主要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布情况分析1、概况2019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灾害为主,海冰、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类海洋灾害给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03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

其中,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6.38亿元;海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4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赤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31亿元。

与近十年(2010年—2019年,下同)平均状况相比,2019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

《2020-2026年中国海浪灾害防治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9%;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单次海洋灾害过程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1909“利奇马”台风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02.88亿元。

2019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87.35亿元;其次是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21.63亿元。

2、风暴潮灾害(一)总体灾情201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1次*,直接经济损失116.38亿元,为近十年平均值(86.59亿元)的1.34倍。

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9次,5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6.38亿元,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温带风暴潮过程2次,未造成灾害。

2019年,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87.26亿元,占风暴潮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75%。

3、海浪灾害(一)总体灾情2019年,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39次,其中台风浪15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4次。

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34亿元,死亡(含失踪)22人。

青岛地区海洋灾害的历史回顾-文档

青岛地区海洋灾害的历史回顾-文档

青岛地区海洋灾害的历史回顾-文档青岛地区海洋灾害的历史回顾青岛市地处欧亚大陆和太平洋海陆交汇带,是海洋灾害多发区域之一,通常可以造成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则主要是风暴潮及海冰灾害。

历史上青岛地区就多次发生风暴潮和海冰灾害,以下是详细状况。

一、青岛地区历史上的风暴潮灾害历史文献中对发生在青岛风暴潮的记录不甚全面。

20世纪80年代以前见于记载的青岛严重台风风暴潮灾害主要包括:《胶州志》记载“唐龙朔三年(663年)大风雨,海溢(啸)”;《增修胶州志》记载“唐开元十一年(72年)大风雨,海溢”;《增修胶州志》记载“明成化七年秋闰九月(1471年)海溢”;《明史》记载“明万历二十三年(1594年)胶州大饥,海水溢,禾稼一空”;《胶州志》记载:“康熙十年(1661年)大雨,海溢,漂损庐社,禾稼尽淹,且冲压田地250余顷”;《胶州志》记载“清嘉庆二十年秋(1807年)大风害稼,海水溢”。

《青岛百科全书》记载,1939年8月22日一9月2日,青岛发生了一次近百年来最强的特强台风风暴潮灾害,此次台风瞬间最大风速40.3m/秒,风速在20m/秒以上长达25小时,1天最大降雨量93.3mm。

正值农历八月初大潮,在其影响下酿成了天文大潮和台风增水叠加,水位约达6m,并伴有巨大波,使青岛沿海及至山东沿海遭受严重损失。

《青岛观象台资料集(第一册)》记载“海岸崩溃,沉没船只,淹没农田,西镇低洼住宅区尽成泽国,房屋倒塌,死伤人命,灾情极其惨重,绝世少见”。

发生在1949年的4906台风,青岛沿海浊浪排空,冲毁堤岸,毁坏船只,损失严重;4908台风过程中,海浪较大,市区低洼岸边和船只(渔船)有损失;金沙滩处水漫农田纵深约500m,村舍被淹若干,有人淹死。

此外,发生在50年代的5116台风和5622台风,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潮灾,造成农田和村舍淹没。

二、青岛地区历史上的海冰灾害青岛沿海很少发生大规模海水结冰,每年冬季胶州湾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但相对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的冰情要轻的多。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

作者: 于运全[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
出版物刊名: 中国史研究动态
页码: 8-17页
主题词: 中国;海洋灾害史;史料整理;灾害学本位;历史学本位
摘要:中国不仅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有着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沿海分布着7000多个大小岛屿。

沿海人民“以海为田”,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同时也承受着海洋灾害的侵袭。

我国又是一个灾害多发性的国度,历史时期中国海洋灾害主要表现为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海岸侵蚀、海难等。

频繁的海洋灾害给海洋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也危害着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海洋灾害演变趋势分析(1949—2020)

我国海洋灾害演变趋势分析(1949—2020)

我国海洋灾害演变趋势分析(1949—2020)
姜志浩;蔡勤禹
【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4)2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海洋灾害开始研究,形成海洋灾害研究系统化和整体化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演变趋势呈现如下特点:风暴潮灾害和海浪灾害破坏性最大,海冰灾害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发生频率降低,海洋生态灾害随着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而得到遏制,海洋灾害死亡人数也随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提出而逐渐下降,但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增大。

【总页数】10页(P90-99)
【作者】姜志浩;蔡勤禹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7;P71
【相关文献】
1.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趋势
2.我国海洋灾害趋势及风险管理
3.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政策变迁:主题、特征与经验——基于1949-2020年政策文本的NVivo 分析
4.农村宅基地政策范式演变和发展趋势——基于1949年以来的政策文本分析
5.2001—2020年我国智慧教育研究动态演变与发展趋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部贯穿六十年的风暴潮史料汇编--评《中国风暴潮灾害史料集(1949-2009年)》

一部贯穿六十年的风暴潮史料汇编--评《中国风暴潮灾害史料集(1949-2009年)》

一部贯穿六十年的风暴潮史料汇编--评《中国风暴潮灾害史料
集(1949-2009年)》
朱瑾
【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
【年(卷),期】2015(32)9
【摘要】风暴潮在世界自然灾害中位居首位,在人员死亡和破坏方面甚至超过地震。

风暴潮灾害在我国也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中,登陆和影响我
国沿海的台风频数最高,我国沿海遭受台风风暴潮灾害最频繁、最严重。

对风暴潮
的研究对于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1页(P114-114)
【作者】朱瑾
【作者单位】海洋出版社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珍贵的史料客观的记述——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及《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料汇编》 [J], 王云川;江源远
2.从档案到历史:富含开创性和思想性的史料集--评陈谦平编《翁文灏与抗战档案史料汇编》 [J], 杨向昆;
3.从档案到历史:富含开创性和思想性的史料集——评陈谦平编《翁文灏与抗战档案史料汇编》 [J], 杨向昆;
4.撒拉族史料整理及其拓展空间——兼评《撒拉族史料汇编》 [J], 张科;张兴年
5.撒拉族史料整理及其拓展空间--兼评《撒拉族史料汇编》 [J], 张科;张兴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作者:于运全在大量的官私文献中,存留有许多灾害史料,其中也不乏海洋灾害史料。

丰富的史料为海洋灾害史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就中国海洋灾害史的研究现状来说,情形却不容乐观。

当前,中国海洋灾害史的研究无论是在海洋史学或灾害史学的建设中,都是十分薄弱的一环。

以历史学为本位的海洋灾害史研究成果更是寥若晨星,在当前海洋灾害史研究中唱主角的大多是海洋学界或科技史学界的学者,这也使得海洋灾害史研究成了海洋学研究或灾害学研究的附庸。

本文在充分发掘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学界零星、分散成果的总结,梳理出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的概貌,希望能有助于看清前行的方向,以利于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回顾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的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和阶段。

一、海洋灾害史料的整理中国海洋灾害的史料广泛分布于正史、沿海地方志、各类档案、笔记小说及碑刻、沉船等文献或实物资料中。

因而,海洋灾害史料的整理是一浩繁的过程。

1978年印行的《中国古代潮汐资料汇编·潮灾》(以下简称《潮灾》)油印稿,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海潮灾害史料,此稿分地区并按时间顺序分列了中国沿海的潮汐灾害史料,该资料虽总体上较为简略,但有些材料属实地调查所得,弥足珍贵。

陆人骥编著的《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在《潮灾》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浙江及苏南的方志材料,还收入了如《钦州地区历史自然灾害文献记载摘编及台风暴潮实地调查记录》中的潮灾史料及调查材料。

该书按时间顺序,将同一地区的史料编排在一起,不同文献的记录附于其后,以资比较。

作者还对部分史料进行了考证和辨误。

长期以来,此书为海洋灾害研究者广为引用。

但其不足之处是有些地区的资料相对较弱。

此外,晚清民国部分较为粗略,大量的报刊、档案材料没能收入。

宋正海主编《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其“海洋表”是在《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简编,增加了些笔记小说中的材料,以时间为序列出,有利于统计分析,但仍然不够全面。

宋正海等主编《中国古代自然灾异年表》的海洋灾害部分是以上书为蓝本,择其要者列出。

此外,沿海各省也整理了辖区内的海洋灾害史料。

在入海河流的灾害史研究中,也有涉及海洋灾害研究的,如河北省旱涝预报课题组编《海河流域历代自然灾害史料》、水利部治淮委员会编写组的《淮河水利简史》。

其中尤应称道的是,20世纪80年代起,水力水电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清代江河洪涝档案史料丛书,将海潮灾害的相关档案材料特别标出,为研究者提供了极为详细、便利的档案史料。

二、灾害学本位的海洋灾害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海洋灾害史料整理工作的陆续完成,加之“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计划的启动,海洋灾害的研究得到国家和学界的重视。

虽然在海洋灾害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中有历史学者的参与,但就海洋灾害研究的总体而言,诸多领域均是自然科学学者们开拓并唱主角。

他们利用整理好的灾害史料,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寻海洋灾害发生的总体规律。

有关海洋灾害史的总体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古代海洋灾害概况的描述及规律性的总结上。

在海洋灾害史的专项研究中,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海潮灾害的研究,这也与前期潮灾史料的系统整理相关联。

而潮灾按其爆发原因大致可分为风暴潮和海啸两类。

风暴潮研究。

风暴潮灾是中国古代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因而也是学者着力最多的领域。

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台风、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它是造成沿海潮灾的最常见的原因。

我国海岸带跨越几大气候带,是风暴潮灾多发的国家。

早期风暴潮研究的成果侧重于规律性的探讨及概况描述两方面。

高建国《中国潮灾近五百年活动图像的研究》通过对潮灾史料的分析,总结了我国近五百年风暴潮发生的总体规律。

陆人骥、宋正海《中国古代的海啸灾害》对中国古代的海啸灾害作了概括性的介绍,文中的海啸主要是指风暴海啸,即今天学界通用的风暴潮灾,总结了风暴潮危害性的七个方面:溺人、毁房、决海塘、沉舟船、卤死庄稼、没盐业、次生灾害;论述了古代人们对风暴潮海啸成灾及预报的认知。

高建国《历史灾害资料在当前减灾工作中大有作为:以1862年珠江三角洲的风暴潮为例》,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及理论测算指出,1862年7月27日珠江三角洲特大风暴潮潮位可能高达7.6—8.5米,远远超过应用15年观测资料外推的1000年一遇的2.86—5.11米潮位,证明历史灾害资料在当前减灾工作中可发挥重大作用。

在风暴潮的地域研究上,郑锡煌《北方海域的历史风暴潮灾》着重探讨了长江口以北海域历史时期的风暴潮灾,对北方海域风暴潮灾特点、发生规律进行了重点讨论。

李平日等《珠江地区风暴潮沉积研究》,在“历史上风暴潮”一章列举了珠江地区历史上较大的风暴潮灾,探讨了风暴潮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性。

在古代风暴潮的整体研究方面,宋正海《东方蓝色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传统》,第四章《海洋与自然灾害》分潮灾概况、滨海长城、海塘与潮闸、海洋风暴及其预报、海洋自然异常现象几个小节概述了中国古代的海洋灾害(特别是风暴潮灾)。

宋正海等《中国古代自然灾异动态分析》第四编第十五章“风暴潮”,对中国古代的海洋灾害用100年及20年的频次表列出,探讨了风暴潮灾的分级标准、成因与规律,还重点讨论了重大潮灾的发生规律。

宋正海等《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群发期》,总结了中国古代对台风和风暴潮的综合预报经验。

海啸研究。

现在海洋灾害学界通常所说的海啸,是指地震及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海啸是指海上风暴来临时大海发出的啸声,与学界现在通行的称谓有所差异。

学者们在判定中国古代的海啸发生是以时下观念为准,即文献中出现“地震、海溢”的记录就断定为海啸或疑似海啸,根据一些海水异常状况如一日三潮等现象推论为海啸。

中国古代海潮灾害的文字记录较为简略,这给海啸的判定带来很大困难,加之学界对中国海啸发生状况的看法不尽相同,所以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古代海啸判定的争论及资料的收集整理上。

李善邦《中国地震》论述了中国古代的地震海啸灾害,并收集了中国古代文献记录的十多次海啸灾害。

宋正海等《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相关性年表总汇》一书中专门设有“地震—海啸”年表,收录的例子较《中国地震》略多。

古代海啸的另一类研究是对海啸多发区域的探讨,如李灼华《苏沪浙沿海地区的海啸》为在江浙沿海建核电站进行可行性研究,概述了该区历史上潮灾发生的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尤其关注地震海啸的发生情况。

我国虽然是海啸少发的国度,但因为海啸的巨大危害性,所以相关的理论研究很多,其中也间或涉及古代海啸的事项。

如杨华庭《海啸及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论及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于今台湾高雄的大海啸,认为此次海啸共造成约5万人死亡,是中国最大的海啸灾害。

此处笔者想特别指出的是,在根据我们现在的“海洋灾害知识”去界定某一灾种时,必须谨慎从事。

应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文献的海洋灾害记录,分清历史场景及文献记录习惯,切不可断章取义,只取一面之词。

三、历史学本位的海洋灾害史研究四、五、虽然有关海洋灾害的资料较为丰富,但长期以来,因为海洋观念的缺乏,海洋灾害史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历史学界的重视。

民国时期的灾害研究没有海洋灾害专项研究,只在论及沿海水灾之时偶有涉及潮灾。

20世纪90年代起,当灾害史的研究在历史学界迅速兴起,各类灾害史丛书及著作纷纷面世时,有关海洋灾害史的研究事项也引起学者的关注。

综观历史学界的海洋灾害史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漂风难船的海难研究。

海难是各类海洋灾害因子给人们海洋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灾害性后果,主要表现为对海洋社会经济生产及生活工具——船舶的破坏及人员的伤亡上。

海难的成因有多种,从海洋灾害的角度看,飓风、海雾、礁石、浅滩、海冰等均会引发海难。

在帆船时代,飓风是引发海难的最常见原因,它引发的海难即文献中所称的漂风难船(当然很多时候是沉入海底变为沉船了)。

国内的海难史研究首先是从有关琉球的漂风难民问题起步的,大多在中外关系史的框架下,以琉球为中心讨论明清时期中琉之间的朝贡贸易及邦交关系。

这是因为有关琉球的研究资料较为系统、完整。

此外,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大陆、台湾、冲绳三地轮办)的定期召开及历代宝案、中琉关系档案等档案史料的整理出版,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杨桂丽《清代中琉之间的航海漂风难民问题》详尽论述了清代中琉之间的漂风难民问题及相互救援活动,并附有详细的清代中琉之间的漂风难船年表,是有关清代中琉之间漂风难民问题最为全面的研究。

有关清代台湾地方官府对琉球漂风难民的救助研究方面:张先清、谢必震《清代台湾与琉球关系考》考察了清代琉球船遭风漂至台湾的情况。

杨彦杰《台湾历史上的琉球难民遭风案》收集了清朝因遭风漂往台湾的64起琉球难民事件,并论述了台湾地方官府对琉球难民的救助和抚恤,揭示了清代处理涉外事件时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南中国海的海难研究方面,孙宏年《清代中越海难互助及其影响略论(1644—1885)》考察了清代中越海难互助事件,认为救助是人民之间的自发行为,反映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同时,由于两国政府的介入,加强了两国之间宗藩关系及和平友好关系。

近来从海难及海事史的视角去探讨清代的漂风难民问题的有,徐恭生《清代海上漂风难民拯济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主要探讨清代对漂风难民的救济制度及其演变过程。

海洋灾害与沿海社会经济的研究。

陈春声《“八二风灾”所见之民国初年潮汕侨乡——以樟林为例》利用樟林赈灾委员会编的灾后纪实资料——《樟林风灾特刊》,描述了1922年8月2日(农历六月初十)台风风暴潮给潮汕地区沿海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

以樟林为例,着重分析了灾后地方社会如何应灾、减灾、赈灾,揭示了各乡村社会内部各群体在救灾中发挥的不同功用(宗族、士绅、商人、华侨)。

通过此次樟林的风灾,透视出侨乡的特色及华侨在灾后地方社会重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吴松弟《1166年的温州大海啸和沿海平原的再开发》,以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温州沿海大风海溢为中心,从灾后重建、移民的视角入手,着重论述此次海啸对温州沿海社会的影响及灾后移民重建的历史过程。

吴文虽然主要关注灾后的移民过程及经济开发,但这种讨论重大海洋灾害后经济重建的研究思路值得借鉴,历史时期重大的海洋灾害不胜枚举,如能将大灾与具体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微观的研究,应是深化当前海洋灾害史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虽然吴晗先生在《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辑录有许多中国渔船及商船漂风到朝鲜半岛的事例,但长时期以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

日本学者较早关注中朝之间的漂风难船问题并将其运用到中国沿海的航海商贸研究中。

国内学者许檀在有关清代沿海贸易及北方海洋经济的研究中,吸收了松浦章的漂风难船研究成果,制作了“山东沿海南北贸易商船示例”、“清代前期东北沿海南北往来贸易商船示例”两表,部分展现了清代北方沿海贸易的历史场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