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常见质量问题
陶瓷黑心原因分析报告
陶瓷黑心原因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陶瓷黑心事件频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严厉谴责。
陶瓷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与健康安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不良企业将利益放在首位,无视质量和安全标准,制造出了质量低劣的陶瓷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对陶瓷黑心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陶瓷黑心现象概述陶瓷黑心是指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追求暴利,而采用不正当手段和不合格材料制造陶瓷产品的现象。
这类产品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使用劣质原料、掺假掺杂,导致产品强度低、易碎;添加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虚标产品规格和质量,欺骗消费者等。
陶瓷黑心事件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行业的公信力和形象。
三、陶瓷黑心原因分析1. 产业链环节复杂、监管不到位陶瓷制造涉及到众多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制造工艺、人员操作等。
由于行业规模庞大、复杂度高,导致监管难度加大。
一些企业看到监管的空隙,利用对监管体系的混乱和缺席,从而有机可乘。
2. 利益驱动、追求暴利一些企业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制造低价产品,以高利润为目标,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选择使用劣质材料,降低成本,而这些廉价材料往往无法达到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3. 缺乏品质意识和责任感一些企业对产品质量抱有漠视态度,只关注成本和利润。
他们忽视了自己对社会和消费者负有的责任,丧失了对行业发展质量的持续投入和追求的意识。
4. 市场竞争激烈、追求速度忽略质量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企业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一些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大批量采购需求,缩短了生产周期和工序,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保证产品的快速上市。
5. 监管不到位、奖罚不分明监管部门在陶瓷监管中存在较多问题,如执法能力不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等。
违法生产制造商由于监管不到位,遭受到的处罚相对较轻,未能形成足够的震慑力,从而导致无良企业肆意妄为。
日用瓷器检测标准1
日用瓷器检测标准1 目的(1)确定日用瓷器的一般品质要求.(2)概述日用瓷器产品检验标准及不良品分类标准(有特殊要求除外)。
2 产品范围:按产品的用途分为盘碟类、碗类、壶类、杯类及其他器物类。
3 抽样检测标准:(1)国家标准《日用陶瓷》(GB/T3532-1995)除规定要求进行全检或免检的产品外,其他产品一律都用抽样检验(2)抽样计划:GB/T 2828.1-2003 抽样检验用表(3)品质允收水平:总抽样数的抽样标准为一般抽样II级水平(L2),而测试或测量项目的抽样标准为特殊抽样S-2水平或S1水平,后者包含在前者的样本数内。
(4)AQL允收值如下:危险缺陷(Critical) AQL 0严重缺陷(Major) AQL 1.5轻微缺陷(Minor) AQL 4.0危险缺陷:是指任何因为不符合安全标准而导致产品危害人体的一种缺陷。
严重缺陷:是指会造成产品不能有效使用,会造成产品需要修理或更换的一种缺陷轻微缺陷:是指产品能使用或运行,但轻微地违反产品既定标准的一种缺陷。
4 包装要求(更具体要求参照GB/T 11423)(1)所有的标贴包括说明书、警告标志、箱唛(正唛、侧唛及其他内外箱唛)、彩盒;向上标志、易碎标志、吊卡等等,必须:(i)按中文要求印刷,(ii)贴于正确位置,(iii)清晰(2)包装的说明书、组装图必须与产品实际功能一致(3)所有的包装材料必须全新,不能有损坏和浸湿。
(4)包装材料必须能足够保护产品在正常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5)包装及产品上的条形码必须正确及能扫描。
5 产品要求5.1 吸水率:不大于0.5%.5.2 热稳定性:产品从180℃至20℃热交换一次不裂5.3 任一制品与食物接触面的铅、镉溶出量:铅溶出量不大于1.0 mg/L,镉溶出量不大于0.2mg/L.5.4 产品规格误差5.4.1 口径误差:口径>60mm为士2.0%;口径<=60mm的为士1.5%。
出口日用陶瓷主要安全卫生要求范文
出口日用陶瓷主要安全卫生要求范文摘要:陶瓷制品是一种常见的日用品,广泛应用于餐具、装饰品、花瓶等领域。
然而,由于陶瓷制品与食品接触密切,安全卫生问题成为出口陶瓷制品的重要考量因素。
本文旨在介绍出口日用陶瓷主要的安全卫生要求,包括陶瓷材料的选择与检测、生产过程的管理、产品质量的控制等方面,以保证出口陶瓷制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关键词:陶瓷制品、出口、安全卫生要求、食品接触一、引言陶瓷制品是一种以陶瓷材料为基础,通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制品。
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得陶瓷制品在使用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安全卫生要求。
尤其是作为日用品和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更应注重安全卫生问题。
因此,对出口陶瓷制品来说,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陶瓷材料的选择与检测1. 陶瓷材料的选择陶瓷制品通常是由陶瓷原料、助熔剂等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而成。
在选择陶瓷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陶瓷材料,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安全卫生要求。
(2)食品接触认证:陶瓷制品通常用于食品接触,因此材料需要经过相应的食品接触认证,确保不会对食品造成有害影响。
(3)抗渗透性:陶瓷制品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渗透性,以避免食品渗透进陶瓷材料中,导致细菌滋生。
2. 陶瓷材料的检测为了确保陶瓷材料的安全卫生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
常见的陶瓷材料检测项目包括:(1)重金属含量测试:重金属是陶瓷材料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如铅、镉、汞等。
通过重金属含量测试,可以确定陶瓷材料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2)坯体性能测试:坯体性能测试可以评估陶瓷材料的抗渗透性、抗冲击性等性能,从而确保材料在食品接触时不会产生问题。
(3)细菌测试:陶瓷制品常常与食品接触,因此需要进行细菌测试,确保陶瓷材料表面不会滋生细菌。
三、生产过程的管理1. 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是确保陶瓷制品安全卫生性的基础。
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防止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日用陶瓷40个质量问题术语及具体含义
日用陶瓷40个质量问题术语及具体含义1、变形:制品呈现不符合规定设计的形状2、落渣:制品釉面粘有匣钵、糠灰等渣粒3、毛孔:釉面呈现的小孔(或称捺眼、猪毛孔、针眼)4、斑点:制品表面呈现的有色污点,又称铁点、黑点5、色脏:制品表面呈现不应有的杂色现象6、溶洞:易熔物在烧成过程中熔融而产生的孔洞。
因坯体中混入易熔物,如石膏渣、长石渣或颗粒较大的含铁杂质等而形成熔洞7、石膏脏:坯体由于粘有石膏而形成的异色现象8、疙瘩:釉下坯体凸起的瘤状实心体,外形凸起较缓,棱角圆滑,表面光洁9、坯泡:釉下坯体凸起的空心泡10、泥渣:尚未除净的泥屑、釉渣残留于坯上造成的缺陷,外形凸起较急,棱角较为尖锐11、釉泡:釉表面的小泡12、底沿粘渣:制品底脚边缘粘有细小渣粒13、缺釉(包括压釉、缩釉):制品表面局部脱釉,包括:a.压釉:坯体接头凹下处细条状缺釉b.滚〔缩)釉:釉面两边滚缩形成中间缺釉14、裂纹:指坯、釉开裂而形成的纹状缺陷。
包括:a.阴裂:指被釉盖没的裂纹.b.釉裂:指釉面开裂而坯体未裂多c坯釉皆裂:指坯体和釉均裂15、水泡边、刺边:制品口部边沿出现的一连串小泡16、粘疤:烧成时坯体与外物粘接形成的残缺17、烤花粘釉:烤花过程中制品釉面粘上的有色污点及釉面损伤18、缺泥:坯体残缺现象,容易发生在制品的口沿与底足两处19、画线缺陷:用线条装饰的线和边的缺陷20、画面缺陷:画面残缺和色泽不正的现象21、火刺:由火焰中飞灰造成的黄揭色粗糙面22、釉面擦伤:制品釉面出现条痕和局部失光的现象23、烟熏:制品局部或全部呈现灰黑、揭色现象。
又称吸烟、串烟、吃烟。
常见于以煤烧明焰窑还原气氛烧成陶瓷制品时24、阴黄:制品局部或全部发黄25、釉薄:制品表面由于釉层过薄,形成局部釉面不光亮的现象26、桔釉:釉面密集针孔群,使釉面缺乏光泽,外观呈桔子皮状,则称之为桔釉27嘴耳把歪、损伤:指嘴、耳把高低不适,歪斜不正,损伤28、接头泥色差、彩色不正:指嘴、耳把接头泥的色泽与产品本身的色泽不一致29、泥釉缕:坯体,釉面局部凸起的缕伏现象,大多为釉熔化后流聚而成30、波浪纹:制品釉面高低不平呈现的波浪纹样31、滚头迹:在滚压或刀压成型中产生的弧线状很迹32、蓝金:由于金层过薄而形成的发蓝现象33、生烧:制品未达到烧成温度,造成陶瓷制品吸水率偏高,颜色发黄,釉面光泽度低且粗糙,抗折强度低,尺寸不符,敲击时声音不脆34、过烧:制品超过烧成温度,造成变形,尺寸不符,抗折强度低,釉面起泡或流釉35、白瓷白度:反映入射光在釉面上的漫反射光的强弱,36、色差:样板与被检品之间的颜色(红、绿、黄、蓝)差异37、光泽度:表示釉面对入射光作镜面反射的能力,同时又表征釉面的平整程度38、抗热震性:陶瓷制品抵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而不出现裂纹或者不破损的能力。
广东质监抽查结果日用陶瓷类质量合格率91%
卖” 的概 念 , 传 统 的终 端 零 售 上 , 过 色 彩 、 质 、 在 通 材 形 纹 、 仿大理 石 、 仿布面 等产 品层 出不穷 。 中木纹 风潮 经 其
状、 品类 等 方 面 的“ 百搭 ” 满 足现 代 消 费者 的个 性 需 过几 年 的沉寂 以后 , 2 1 开始 , 来 从 0 0年 重新 进入 消 费者视
暗淡 的 问题 。不 过 , 多消 费者对 玻 璃洁 具 的质量存 有 《骨 灰 瓷 器 》 G / 1 8 5 2 0 《日 用 精 陶Βιβλιοθήκη 器 》 很 、BT 0 1—0 2 ;
疑虑 。销售 人 员通常会 告诉 消 费者 , 这种 玻璃 是抗 高温 Q / 2 7— 0 2 普通 陶 瓷烹 调器》 G 1 6 1 2 0 《 食 B T59 20 《 、B 2 5 ~ 0 3 与 的钢化 玻璃 , 更耐 使用 。 物 接 触 的 陶 瓷 制 品 铅 、 镉 溶 出 量 允 许 极 限 》 、
从技 术来讲 , 出现 了两个 趋势 。第 一个 是 喷墨 技 也
崭 新 的蓝海 , 同时也对 制造 商的 生产 与设 计能 力提 出更 术 的兴起 , 相对 于传 统产 品 , 墨 打 印产 品 可 以实 现立 喷 高要求 。在 这种 互为影 响 的形势之 下 , 陶卫 行 业 的发展 体感 的花纹 、 为防 水耐 磨 的质 感 , 更 既具 有墙 纸 的 表现
行业资讯
活 , 费方 式也 越 来越 理 智 , 往 成为 国 内时 尚潮流 的 消 往
广东建材 21 年第 1 02 期
其次 , 瓷砖色 彩突 破浅色 系 , 变得丰 富 多彩 。 多年 前
先锋 。 在家 居领域 , 那种 在 9 0年代 之前 曾经 出现过 的一 意大 利 的产 品, 颜色 以浅色 系为 主 , 在 是五 彩缤 纷 的 。 现
售后知识--陶瓷产品质量售后解答
售后知识陶瓷产品质量售后解答瓷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质量问题,盟主帮助大家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希望对大家的销售售后工作有帮助。
1、什么叫瓷砖表面质量缺陷?如何引起的?答:瓷砖产品存在产品外表及釉面外观的缺陷质量叫表面质量缺陷。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表面污染,出现釉料污染或者其他成分污染。
2)釉料加水后搅拌不均匀,转釉或洗釉盅后表现明显。
3)清洁时,水花溅到砖面上。
4)砖坯表面污染如素烧窑落脏或砖坯存放时间长造成表面污染.5)环境因素影响,如施釉附近喷釉漆或带有油性的尘埃等。
6)盅罩漏斗内大量其它污渍。
7)釉料在釉缸内沉淀。
8)油泵产生气泡,釉缸内的釉容量低于釉缸2/3。
9)釉面上沉有黑色的橡胶。
2、瓷砖表面出现针孔或溶洞是什么情况?答:瓷砖釉面出现的针刺状的小孔叫针孔。
易熔物熔融使产品正面形成的孔洞叫溶洞。
以下情况会出现这类问题:1)坯釉附着力不好.如施釉时,砖坯表面不干净,刮痕严重,砖坯过干或过热,釉中干燥收缩大原料用量过多等.2)釉浆细度过粗,烧成温度低,釉熔融不好。
3)熔块熔制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釉熔体粘度过大烧成范围窄。
4)素坯氧化不完全(黑心),釉烧时产生气体.5)烧成区未能保持在零压至正压下操作.出现还原气氛.3、对角线差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答:砖的两条对角线之差叫对角线差.以下情况会出现这类问题:1)半成品尺码过大或者尺码偏差太大磨边过程砂轮切割大不均匀。
2)砂轮切削力不够,砖坯在磨边过程出现走位。
3)磨边线传动机存在问题,或者压轮机构存在问题,砖在磨边过程中出现走位。
4)夹砖机构、挡砖机构动作失灵或调节不当,使砖坯在传动方向上发生偏移。
4、什么叫釉裂?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类问题?答:釉面上有不规则如头发丝的微细裂纹叫釉裂.以下情况会出现这类问题: 1)釉坯膨胀系数不一致,相差较大。
2)釉层过厚,釉的弹性较差。
3)素烧或釉烧温度过低,保温时间太短。
4)素烧温度过高,釉料过粗,坯釉附着力不够,中间层生成困难等都导致釉裂或剥边.5、什么叫崩边崩角?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类问题?答:砖的边、角或表面崩裂掉细小的碎屑叫崩边崩角。
日用陶瓷条码符号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9年第5期BAR CODE &INFORMATION SYSTEM 日用陶瓷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瓷器,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喜爱。
商品条码在日用陶瓷上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该类产品流通效率,减少了人工盘点带来的意外损坏,而良好的条码符号质量,是保证商品条码在日用陶瓷中无“障碍”应用的基础。
本文从日用陶瓷商品条码应用状况、条码符号质量现状入手,分析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商品条码在日用陶瓷上的应用和质量现状商业超市中,所有日用陶瓷都使用了商品条码,日用陶瓷商品条码覆盖率达100%,日用陶瓷的盘点、结算都是通过商品条码实现,达到了依托条码,快速流通的目的。
随机选取208批次日用陶瓷条码符号样品进行研究,条码符号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有186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占样品总数的89.4%。
条码符号空白区窄、放大系数小的问题突出,个别样品光学参数不符合标准。
日用陶瓷条码符号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条码放大系数不符合标准要求GB 12094—2008《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要求,商品条码(EAN-13)的放大系数为0.8~2.0,条码符号长度29.83mm 到74.58mm 之间,商品条码尺寸不能过大,也能不太小。
放大系数越小,对印刷精度要求越高,出现不合格品的机率也就越大;而放大系数过大,超出识读设备的视野,不能正常使用。
日用陶瓷条码放大系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有93批次,占不合格条码总数的50%,而且问题全部都是放大系数小。
空白区宽度过窄空白区的作用是提示识读器归零,开始采集和结束采集数据,空白区的宽度应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相关标准要求的最小宽度尺寸。
从研究对象看,日用陶瓷条码符号空白区宽度小于标准要求的样品有72批次,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38.7%。
可译码度低可译码度反映了印刷过程中未被占用的,为扫描识读过程留出的容许误差。
陶瓷安全隐患排查(3篇)
第1篇一、引言陶瓷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代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途广泛。
然而,随着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陶瓷产品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陶瓷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本文将对陶瓷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陶瓷安全隐患排查内容1. 原材料安全隐患(1)原料质量不合格:部分陶瓷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购低价、低质的原料,导致陶瓷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2)原料处理不当:在原料处理过程中,如磨粉、筛选等环节,若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原料中混入杂质,影响产品质量。
2. 生产工艺安全隐患(1)窑炉温度控制不稳定:窑炉是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若温度控制不稳定,会导致陶瓷产品出现色差、变形等问题。
(2)釉料配比不当:釉料是陶瓷产品表面的装饰层,若配比不当,可能导致釉面脱落、裂纹等质量问题。
(3)成型工艺不规范:成型工艺是陶瓷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若不规范,可能导致产品尺寸不准确、外观粗糙等问题。
3. 设备安全隐患(1)设备老化:部分陶瓷企业设备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如传动皮带磨损、电器线路老化等。
(2)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若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影响生产。
4. 环保安全隐患(1)废气排放超标:陶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若排放超标,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废水处理不达标:陶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若处理不达标,将对水体造成污染。
5. 仓储安全隐患(1)仓储环境不达标:陶瓷产品对仓储环境有较高要求,如温度、湿度等,若仓储环境不达标,可能导致产品变形、开裂等问题。
(2)仓储管理不规范:仓储管理不规范,如货物堆放杂乱、标识不清等,可能导致产品损坏、丢失等问题。
三、陶瓷安全隐患排查措施1. 建立健全原材料采购制度,确保原料质量合格。
2. 加强生产工艺管理,严格控制窑炉温度、釉料配比等关键环节。
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国家日用陶瓷质量标准
国家日用陶瓷质量标准日用陶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之一,因此其质量安全对于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为确保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日用陶瓷质量标准。
一、背景介绍日用陶瓷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品,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所必需的物品。
无论是食器、茶具还是花瓶、装饰品,日用陶瓷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制作工艺、原材料以及生产环境的差异,一些低质量的日用陶瓷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日用陶瓷质量标准的重要性1. 保障人体健康日用陶瓷产品中,食器是人们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食物。
如果日用陶瓷中含有有害物质或者存在瑕疵,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制定日用陶瓷质量标准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降低人体受到的潜在危害。
2. 提高产品质量日用陶瓷质量标准的制定促使生产厂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通过标准化的质量要求,可以减少产品瑕疵、提高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 化学安全要求日用陶瓷产品中,化学成分是一个重要因素。
质量标准要求日用陶瓷产品中不得含有过量的重金属、有害元素等有害物质,保证食器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2. 机械性能要求日用陶瓷作为使用频率高的物品,需要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
质量标准要求日用陶瓷产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易破碎、磨损,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寿命。
3. 热稳定性要求日用陶瓷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质量标准规定了日用陶瓷产品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产品应具备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冷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裂纹、破损等问题。
4. 容量偏差要求对于食器等日用陶瓷产品,容量偏差是一个重要指标。
质量标准规定了容量允许的误差范围,确保产品容量与标称容量相符合,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便。
5. 表面质量要求日用陶瓷产品的表面平整度、色泽、无划痕等都是关注点。
日用陶瓷常见质量问题
陶瓷缺陷分析--色脏色脏—----制品表面呈现不应有的染色现象。
产生原因,(1)装烧或搬运制品时叠放歪斜互相靠在一起,因颜料未干造成花面粘着的痕迹。
(2)操作人员手上粘有颜料.(3)彩烤时有碎屑或杂质落在画面上.解决办法:(1)贴印花面和绘画的制品在装烧或搬运时,应细致小心,叠放要正稳。
(2)操作人员工作时手上要保持干净,勿粘颜料。
(3)防止彩烤碎屑、杂质落在画面上。
陶瓷缺陷分析--画面彩色不正画面彩色不正(1)画面缺陷--面面残缺和色泽不正的现象.(2)彩色不正--同一花纹色彩浓淡不匀或由于欠火而产生不光亮的现象。
产生原因:I.釉下装饰(1)分水时,水色、浓淡、厚薄不统一。
(2)施釉时,釉层厚薄不一或画面不干净.(3)花纸上的料没有全部贴坯上,或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花纸,以及纸上料色有浓淡不匀的现象。
(4)烧成温度低或烧成气氛不当,使釉面没有充分玻化,花纹色彩不易进出.(5)烧成时由于吸烟或者是欠釉影响产品的呈色效果.2.釉上装饰(1)花纸质量不好或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2)操作技术不熟练,贴花时未贴妥,而鼓有空气,随着彩烤时温度上升,气泡胀破,导致爆花,或花纸正反面贴错,会造成严重爆花.(3)贴薄膜花纸时,所用酒精配制不当.(4)彩烤时,从色料中或花纸中所产生的气体会对其它产品上的色料发生反应,从而出现呈色不良.(5)所使用的燃料其含硫量过高,使气氛中的二氧化硫与釉料或色料中氧化钙及其它化合物生成硫酸盐,从而使彩色失去光泽。
(6)装烤方式或装载量不当。
(7)彩烤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彩色不正。
解决办法:1.釉下装饰(1)熟悉釉下贴花的操作技术,以及手工工艺,掌握釉下花面的色彩浓淡要求,调好料浆水份.(2)保管好花纸,防止受潮或过干,产生贴花的问题。
(3)掌握釉下贴花产品的施釉厚度,防止过厚或过薄。
(4)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防止吸烟和烧成气氛不良的现象。
2.釉上装饰(1)妥善保管好花纸,勿使其受潮变质,注意先进厂的先用,保管时间不超过两年,若时间过久将会自然老化变质. (2)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薄膜厚薄,配制适宜的酒精溶液.(3)操作要细心熟练,一次不宜贴粘过多的产品,贴一批及时将气泡、皱纹用纯酒精刮干,然后再继续进行彩贴. (4)根据花纸型号,所贴彩件品种,选择适当的空位,适合的彩烤温度,并注意通风。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质量抽查结果日用陶瓷七成五合格
安徽 、 福建 、 西 、 江 山东 、 湖南 、 广 东、 广西等 1 个省 、 、 4 家企 2 市 区 3
业 的 4 种 产品 , 中合格 的有 3 J 4 其 3 种。 不合格产 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主
要是部分骨灰瓷器铅溶出量超标 、 部分产品热稳定性和外观质量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抽查 中发 现 ,铅 溶 出量超标
最 严 重 的产 品超 过 国家 标 准 近 1 5
倍, 高达 9 . / 。据悉 , 9 mgL 5 骨灰瓷 器大 多采用 高温素烧 、低 温釉烧 技术 ,其 釉料采 用低温 含铅熔 块 稳 定 性 要 满 足 一 定 的 高 温 和 2  ̄ 0C 给使用者 造成人 身伤害 。
釉 , 果 生 产 工 艺 控 制 不 当 , 料 之间 的急冷 急热 不破 裂 ;如陶瓷 如 釉
由于 日用 陶瓷饮 食器 具产 品 中的铅就 容易被 蒸发 吸收 ,进 而 煲 器 具 的 热 稳 定 性 要 求 就 是 质量 与广大 消费者 身体健 康密 切
造成 铅溶 出量超标 。另外 根据 标 4 0 0 ̄ C至 2  ̄ 间 的 急 冷急 热 不 相关 ,国家质 检总局 已连续 四次 0 C之
准 规定 ,不 同陶瓷 饮食器 具 的热 破 裂 。如果 热 稳 定 性 差 , 可 能 会 跟 踪 抽 查 了该 产 品 。 就
57. 7% 。
黎鹿 检
公蕊÷
质 量 抽查 结 果 日用 陶瓷 七 成 五合 格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最 近对 日用 陶瓷器具 产 品进行 了
国 家 监 督 抽 查 , 果 显 示 : 品 抽 结 产
样合格率为 7%。 5 这次抽查的产 品
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质量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保障遥 质量管理的五
. A大l职l 能R包ig括h院t野s计划Re尧s组e织rv尧e指d挥.尧协调和控制冶袁管理职能
的落实有助于执行力的提升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中袁 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袁其中袁包括野过程方法冶和野管 理的系统方法冶遥 野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 理袁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曰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 为系统加以识别尧理解和管理袁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 的有效性和效率冶[2]遥 由此可见袁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相 互关联的袁除生产控制之外袁采购尧设计开发尧测量尧分析 和改进袁都是质量控制的相关方面遥 有人认为袁产品的质 量问题是来自生产过程袁 而忽视了来自非生产过程的其 它因素的影响袁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遥 本文就管理方 面对质量影响提出了探讨和分析遥
设计开发是产品实现的首要环节遥 设计开发应包括院 策划尧输入和输出尧评审尧验证和确认等过程遥 有些企业将 产品设计开发视为野打样品冶袁忽略了相关过程的作用袁也 放弃了相关过程的控制袁 导致设计开发的结果与产品批 量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袁造成了大量的损失遥 设计开发包 含的各个过程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袁 控制好这些过 程袁能够为产品生产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遥
1.2
杯和大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六件中任一件
0.3
除罐以外的大型空心器皿 六件中任一件
0.6
罐
六件中任一件
0.3
B镉
扁平器皿
六件中任一件
0.4
小空心器皿
六件中任一件
0.25
大空心器皿
六件中任一件
0.15
杯
六件中任一件
0.15
罐
六件中任一件
日用陶瓷铅、镉重金属的溶出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日用陶瓷铅、镉重金属的溶出量超标的主要原因郑培烽【摘要】铅、镉都是有毒的重金属,如果人们长期摄入铅、镉而聚于人体内,将会影响人的造血、神经、肾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给人体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笔者介绍了日用陶瓷在生产过程中造成铅、镉超标的各种具体原因。
【期刊名称】《陶瓷》【年(卷),期】2012(000)019【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超标原因【作者】郑培烽【作者单位】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潮州521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3在日用陶瓷制造过程中,釉和装饰图案内可能会存在铅、镉重金属。
若用于盛装食物,特别是酸性食物,会造成铅、镉溶入食物而进入人体。
铅、镉属重金属元素,在人体中易进入血液而不易排出体外。
长期食用含铅、镉食物,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
铅、镉重金属的溶出量超标是日用陶瓷质量问题的致命打击。
影响铅、镉溶出量的因素很复杂,选用的原料、装饰工艺、窑炉结构、烧成温度都对铅、镉溶出量构成直接影响。
日用陶瓷中的铅、镉主要来自原料,如矿物料、添加材料(如助熔剂)等。
采用各种矿物料(包括添加剂)制成的瓷泥、瓷釉、色料、花纸,都存在铅、镉,只是含量不同而已。
铅、镉含量较多的成品原料主要有瓷釉、色料和花纸。
根据实践经验判断红色和蓝色,以及由红和蓝调配而成的颜料,其铅、镉含量通常偏高。
镉的化合物主要是用作着色剂,如碳酸镉等;铅的化合物主要用作助溶剂,如铅丹等。
在瓷釉中加入铅丹(PbO)等,能降低瓷釉的膨胀系数,增强釉层的流动性,增加釉的熔融范围,也可提高釉面弹性和光泽度。
在色料(包括花纸用色料)中加入铅丹(PbO)等,也能促使色料在较低温度下显色。
在陶瓷釉料和色料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镉等着色剂,能使产品外观显现较理想的红颜色,加入铅丹等作助熔剂,能提高产品的釉面质量,加强色料构成花面的色彩。
但是,加入含有铅、镉成分的原料及助熔剂制成的陶瓷产品,存在产品铅、镉超标的可能。
有关日用陶瓷器标准某些方面的探讨
有关日用陶瓷器标准某些方面的探讨作者:俞莉红来源:《佛山陶瓷》2020年第04期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在日常工作中参照现行日用陶瓷器标准对日用陶瓷器产品质量进行具体检测时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或疑问进行了小结,望能够与制定标准的专家与同行商榷并修正与完善。
关键词:日用陶瓷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探讨商榷1 前言辽宁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近年来受省内各市工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委托,抽查了市场上销售的包括广东、福建、安徽、山西、上海、河北唐山等地厂家及辽宁省陶瓷生产企业生产的日用瓷器,依据《日用陶瓷分类》 GB/T5001-2018、《日用瓷器》GB/T3532 -2009、《骨灰瓷器》GB/T13522-2008、《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GB/T3299-2011等相关标准的规定,对其进行了包括吸水率、抗热震性、铅溶出量、镉溶出量、微波炉适应性、冰箱到微波炉适应性及冰箱到烤箱适应性等在内的质量检测。
品种包括按用途有盘碟类、碗类、壶类、杯类等,按器型有扁平、小空心、大空心等。
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发现日用陶瓷标准中或者是某些方面的规定不够严谨,或者是有些地方在行文上不够规范,或者是在操作方法上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等。
为方便说明问题,先把与此有关的标准中某些条款分列如下。
2 有关日用陶瓷器标准(1)关于《日用陶瓷分类》的GB/T5001-2018标准日用陶瓷分类应符合如下规定:依据胎体特征分为陶器和瓷器,陶器的吸水率大于5%,瓷器的吸水率不大于5%。
而陶器又分为粗陶器、普通陶器和细陶器,瓷器又分为炻瓷器、普瓷器、细瓷器,其吸水率为炻瓷器不大于5%、普瓷器不大于1.0%、细瓷器不大于0.5%。
由于吸水率是作为分类特征的重要指标,故在这里着重提出。
(2)关于《日用瓷器》的 GB/T3532-2009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日用瓷器的分类等,适用于日用细瓷、普瓷、炻器类产品。
该标准规定各类产品的吸水率:细瓷类产品不大于0.5%,普瓷类产品不大于 1.0%,炻器类产品不大于5.0%。
日用陶瓷器变形标准
日用陶瓷器变形标准
日用陶瓷器变形标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陶瓷器的品质和一致性,对陶瓷器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的规范和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日用陶瓷器变形的标准和重要性。
首先,日用陶瓷器的变形标准通常是在生产过程中制定的,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这些标准涉及到陶瓷器的形状、尺寸、外观质量等方面,具体包括器形规整、无翘曲、无变形、无气泡、无杂质等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陶瓷器的形状和尺寸不符合标准,就可能导致产品的品质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问题。
其次,制定日用陶瓷器变形标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能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就可以减少生产环节中的浪费和损失,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标准化的生产过程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忠诚度。
此外,日用陶瓷器变形标准还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日用陶瓷器的品质和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
制定严格的变形标准可以促使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标准化的生产过程还可以加强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日用陶瓷器变形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消费者信任度,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日用陶瓷器变形标准也
需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1 引言在 5000-85 《日用陶瓷名词术语》标准中,对日用陶瓷作出解释:“供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类陶瓷制品,主要品种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容具、耐热烹饪具及美术陈设制品等”[1],而国际上对日用陶瓷的理解基本为:“用于接触食物的陶瓷制品”。
日用陶瓷产品的质量要求不只是外观要求,其主要的还是卫生要求和多项理化性能的要求。
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为满足质量要求,必须在技术、生产、检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控制,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控制体系。
在质量控制中,既要环绕产品质量,包括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控制,也要针对质量控制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
本文主要阐述了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主要的控制过程和生产环节,并提出相应的看法。
希翼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控制2.1 执行标准日用陶瓷分为日用瓷和日用陶两大类。
按产品的功能、特性和材质可再细分出多个种类。
日用陶瓷的主要标准是 3532 《日用磁器》,针对细分种类产品的标准还有《日用精陶器》、《紫砂陶器》、《镁质强化磁器》、《高石英磁器》、《釉下(中)彩日用磁器》、《精细陶瓷烹调器》等等。
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相适应的标准时,应制定企业标准,并经质监部门备案之后,产品方可生产和出厂。
企业从产品设计开辟开始,应确定产品所要执行的标准,使产品生产和检验等方面有标准可执行。
外销产品涉及产品进口国的要求,如:美国对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要求,也应作为标准要求来进行质量控制。
在《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企业中,通常是制定内控标准,兼容国家标准和产品进口国的相关要求,选择和执行最高或者最严的要求。
长期以来,有部份企业的人员对本企业产品的对应标准不明确,或者对标准要求不理解,在产品外包装或者说明书方面错用产品名称或者标准名称,导致产品在市场抽检中不合格。
例如,将普通磁器定名为“骨质瓷器”,产品在检验分析中,素胎中的磷酸三钙含量达不到《骨质磁器》标准的要求。
日用陶瓷碳酸钡溶出
日用陶瓷碳酸钡溶出日用陶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之一,它通常用来装饰、盛放食物或饮料。
而在这些日用陶瓷中,常常会含有一种叫做碳酸钡的物质。
碳酸钡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物质,常用于陶瓷、玻璃制品中,具有很好的亮度和透明度。
但在日用陶瓷中碳酸钡的溶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碳酸钡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溶出到食物或饮料中,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于碳酸钡的溶出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质量可靠的日用陶瓷制品。
在购买陶瓷制品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尽量避免购买价格过低的产品,因为过低的价格可能代表着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购买时最好选择有质量检测报告的产品,以确保安全性。
其次,我们在使用陶瓷制品时要注意一些小细节。
比如在食用或饮用前,应该仔细检查陶瓷制品的表面是否有破损或裂纹,避免在这些地方的食物或饮料接触。
同时,在清洗陶瓷制品时,也应该注意使用中性洗涤剂,不要使用过于刺激性的化学品,以免对陶瓷制品造成破坏。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用其他材质的器皿代替日用陶瓷。
比如可以选择玻璃器皿、不锈钢器皿或者塑料器皿来盛放食物或饮料,以减少碳酸钡的溶出风险。
另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一次性的纸质杯子或碗碟,避免长期接触含有碳酸钡的陶瓷制品。
总的来说,对于日用陶瓷中碳酸钡的溶出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其对我们身体的危害。
选择质量可靠的陶瓷制品、注意使用细节、选择其他材质的器皿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少碳酸钡的溶出风险。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健康与安全,远离对我们身体有害的物质。
陶瓷裂缝漏水修补方法
陶瓷裂缝漏水修补方法摘要:一、陶瓷裂缝漏水的原因二、陶瓷裂缝漏水的判断方法三、陶瓷裂缝漏水的修补方法四、修补后的保养与注意事项正文:陶瓷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陶瓷碗、陶瓷盆、陶瓷水槽等。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陶瓷制品容易出现裂缝,导致漏水。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陶瓷裂缝漏水的判断方法以及修补方法。
一、陶瓷裂缝漏水的原因1.产品质量问题:陶瓷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烧制工艺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
2.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损:陶瓷制品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撞击、摔落等损伤,导致裂缝。
3.老化:长期使用的陶瓷制品,由于岁月侵蚀和材料老化,容易出现裂缝。
4.温度变化:突然的温度变化,如热胀冷缩,使陶瓷制品出现裂缝。
二、陶瓷裂缝漏水的判断方法1.观察:仔细观察陶瓷制品表面,如发现有裂缝,需进一步判断是否漏水。
2.浸泡:将陶瓷制品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观察水是否从裂缝处渗出。
3.涂抹肥皂水:在裂缝处涂抹肥皂水,观察是否产生气泡,若有气泡说明漏水。
三、陶瓷裂缝漏水的修补方法1.准备工具和材料:橡皮擦、砂纸、陶瓷修补剂、刷子等。
2.清洁裂缝:用橡皮擦清理裂缝周围的污垢,再用砂纸轻轻打磨裂缝处,使其表面光滑。
3.涂抹陶瓷修补剂:将陶瓷修补剂涂抹在裂缝上,用刷子均匀涂抹,确保填充完整。
4.等待固化:根据陶瓷修补剂的说明书要求,等待修补剂固化。
5.打磨抛光:修补剂干燥后,用砂纸轻轻打磨过度部位,使其与周围表面平滑对接。
如有需要,可进行多次打磨。
6.验收:放水试验,检查修补效果。
四、修补后的保养与注意事项1.保养:修补后的陶瓷制品应避免再次受到撞击或摔落,以免造成新的裂缝。
2.避免骤冷骤热:不要将修补后的陶瓷制品直接从冷水中取出放入热水中,以免引起热胀冷缩导致裂缝加重。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修补处的状况,如发现裂缝扩大或其他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及时更换:如果修补后的陶瓷制品仍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及时更换新的陶瓷制品。
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发布时间:2021-01-13T07:04:54.98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期作者:刘慧[导读]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只有构建一个科学健全的质量控制系统,才能够把和质量控制相关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因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展开有效管控,从而使得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00摘要: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只有构建一个科学健全的质量控制系统,才能够把和质量控制相关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因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展开有效管控,从而使得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其中陶瓷业也不例外。
这篇文章主要根据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展开深入,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及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日用陶瓷;质量控制;质量管理1、引言对于日用陶瓷产品来说,其质量既体现在外观,也体现在理化性能和安全性中。
对日用陶瓷的质量展开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就是为了满足质量的基本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够满足基本的质量要求呢?经研究发现,加强对技术、生产、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构建一个健全合理的质量控制系统是非常关键的。
在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以外,还应该对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因素展开有效控制。
2、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控制2.1执行标准就日用陶瓷而言,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日用瓷,另一种是日用陶。
根据产品的功能、特点以及材料还可以将其更加详细的划分多个类型。
倘若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相关的标准,那么产品是不允许生产与出厂的。
只有制定出相应的生产标准,由质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并且备案处理之后,企业才能够进行产品生产并且将其出厂。
2.2日用陶瓷的铅、镉溶出量控制对于日用陶瓷产品的质量要求来说,其一般包括铅、镉溶出量的限量要求。
在进行陶瓷生产的过程中,其所应用的原料中一般都会掺杂着一些具有加快熔化或显色作用的铅或镉。
出口日用陶瓷主要安全卫生要求范本
出口日用陶瓷主要安全卫生要求范本日用陶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对于出口日用陶瓷的安全卫生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出口日用陶瓷主要的安全卫生要求,包括产品质量、材料安全、生产过程、包装运输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一、产品质量要求1. 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产品的性能、外观、尺寸等方面的要求。
2. 产品表面应平整均匀,无明显的裂纹、破损、凹凸不平等缺陷。
3. 产品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得出现色差或色斑。
4. 产品的加工工艺应精细,没有毛刺、划伤等。
5. 产品的质量应稳定可靠,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二、材料安全要求1. 材料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环保材料,不含有害物质和重金属。
2. 陶瓷材料应具备耐高温的性能,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变形或开裂。
3. 釉料和颜料应符合国家相关的限制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如铅、汞等。
4. 产品应经过严格的材料检测和鉴定,确保材料的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
三、生产过程要求1. 生产厂家应具备相关的生产许可证和资质,并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生产线上应设置相应的检测设备和工艺流程,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
4. 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和职工安全,合理使用和处理有害物质,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健康。
四、包装运输要求1.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或污染。
2. 包装容器应具有防震、防潮、防摔等功能,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内外包装应清晰标明产品的名称、规格、产地、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等信息。
4. 包装标识应明确警示和提醒,如“易碎品”、“注意轻放”等字样,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五、售后服务要求1. 厂家或供应商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及时处理和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投诉。
2. 对于产品的质量问题应提供退换货或维修等解决方案,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缺陷分析--色脏色脏-----制品表面呈现不应有的染色现象。
产生原因,(1)装烧或搬运制品时叠放歪斜互相靠在一起,因颜料未干造成花面粘着的痕迹。
(2)操作人员手上粘有颜料.(3)彩烤时有碎屑或杂质落在画面上.解决办法:(1)贴印花面和绘画的制品在装烧或搬运时,应细致小心,叠放要正稳。
(2)操作人员工作时手上要保持干净,勿粘颜料。
(3)防止彩烤碎屑、杂质落在画面上。
陶瓷缺陷分析--画面彩色不正画面彩色不正(1)画面缺陷--面面残缺和色泽不正的现象.(2)彩色不正--同一花纹色彩浓淡不匀或由于欠火而产生不光亮的现象。
产生原因:I.釉下装饰(1)分水时,水色、浓淡、厚薄不统一。
(2)施釉时,釉层厚薄不一或画面不干净.(3)花纸上的料没有全部贴坯上,或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花纸,以及纸上料色有浓淡不匀的现象。
(4)烧成温度低或烧成气氛不当,使釉面没有充分玻化,花纹色彩不易进出.(5)烧成时由于吸烟或者是欠釉影响产品的呈色效果.2.釉上装饰(1)花纸质量不好或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2)操作技术不熟练,贴花时未贴妥,而鼓有空气,随着彩烤时温度上升,气泡胀破,导致爆花,或花纸正反面贴错,会造成严重爆花.(3)贴薄膜花纸时,所用酒精配制不当.(4)彩烤时,从色料中或花纸中所产生的气体会对其它产品上的色料发生反应,从而出现呈色不良.(5)所使用的燃料其含硫量过高,使气氛中的二氧化硫与釉料或色料中氧化钙及其它化合物生成硫酸盐,从而使彩色失去光泽。
(6)装烤方式或装载量不当。
(7)彩烤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彩色不正。
解决办法:1。
釉下装饰(1)熟悉釉下贴花的操作技术,以及手工工艺,掌握釉下花面的色彩浓淡要求,调好料浆水份.(2)保管好花纸,防止受潮或过干,产生贴花的问题。
(3)掌握釉下贴花产品的施釉厚度,防止过厚或过薄。
(4)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防止吸烟和烧成气氛不良的现象。
2.釉上装饰(1)妥善保管好花纸,勿使其受潮变质,注意先进厂的先用,保管时间不超过两年,若时间过久将会自然老化变质。
(2)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薄膜厚薄,配制适宜的酒精溶液.(3)操作要细心熟练,一次不宜贴粘过多的产品,贴一批及时将气泡、皱纹用纯酒精刮干,然后再继续进行彩贴。
(4)根据花纸型号,所贴彩件品种,选择适当的空位,适合的彩烤温度,并注意通风。
’(5)不使用含硫量过高的燃料。
陶瓷缺陷分析--画线缺陷画线缺陷-----用线条装饰的线和边的缺陷。
产生原因:1.釉下装饰的线条的画线缺陷(1)坯体变形或是包边形,使打划线条时因坯摆动而易断线.(2)操作不熟练,手振动或笔画太快、太慢,产生重线或燕尾状线条,虎头蛇尾,浓淡不一.(3)坯垮边缘沾有不干净的坯粉、灰尘、油污.(4)氧化钴料液太租,-引起气泡或料刺。
2。
釉上装饰的画线缺陷冲金兰金(1)金水容器内混有灰尘和水份,以致影响金水的色泽和附着力。
(2)薄膜花纸一般采用聚乙稀膜为基体,它在200℃左右开始熔融,300℃左右即开始分解而放出难闻气体,遇冷又将凝结,由于冷凝后的液体溶化金水能力较强,故一触及金水将造成冲金。
(3)彩烤时产品装得过紧,影响废气的排除,窑内潮湿或燃料含硫量较多,还将造成蒙金、冲金。
(4)产品上有灰尘、油污或粘贴花纸时的余液等,在镶金,画线前未抹掉,则容易造成断金、蒙金和麻点。
(5)金水稀释剂加入量过多或彩烤温度太低造成发兰或紫色.(6)金水自身浓度不足,画得太薄也引起兰金.3.流金、炸金(1)金水稀薄或金笔含金水量过大.(2)昔通金水用在贴薄膜花纸的产品上,或烤花升温过急。
(3)金水性能不良或金水中溶剂量过大,会引起炸金.解决办法,(1)熟练技术撮作,掌握色调性能和浓淡,洗净或擦净将划金线部位的灰尘、油污等杂质。
(2)将青花料中的二氧化二钴色基,改用尖晶石型彩料作为发色基因,这样可大大减少气泡理象.(3)在镶金或画金时,控制金水中稀释剂的加入量.(4)彩烤时注童稀装和合理搭配,使产品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并在预热带多装排气孔,以利于废气的及时排除,以防冲金、兰金。
(5)严格执行彩烤工艺制度,防止烤花升温过急.陶瓷缺陷分析--底足粘脏底足粘脏-----指底足粘有其它杂质而变色.产生原因:(1)制品在运输、加工过程中粘有杂质在底足土,烧成后形成色足.(2)烤花装烧的托板矽钢片上有铁屑或其它杂质,装烤后制品产生色足。
解决办法:(1)运输加工工具或台面应打扫干净,防止存有杂质。
(2)矽钢片应涂上一层釉浆,使制品不直接与矽钢片接触。
陶瓷缺陷分析--烤花粘釉烤花粘釉-----烤花过程中制品釉面粘有有色污点及釉面损伤.产生原因:主要是制品在装箱、满炉时,制品装得不整齐,或者是由于过份震动,使制品歪斜,互相靠在一起,烧烤花制品上面的颜料粘到另一制品上去,或在700℃一800℃之间,釉面受到损伤。
解决办法c(1)满炉时注意配好筒口,一定要正、直、整齐,不可歪斜.(2)装箱时注意制品间留有空隙,推箱尽量平稳,减少不必要的震动.陶瓷缺陷分析--滚迹滚迹-----在滚压或刀压成形中产生的弧线状痕迹(包括中心凹凸滚头迹、震迹)产生原因:(1)泥料含水份偏高或偏低,偏高则容易使坯体成型表面出现滚头迹,如若滚头中心与坯体中心重合,转速比不恰当时还会引起滚头尖,小范围粘泥形成凹陷,偏低则容易产生震迹。
(2)泥料加入量太大,排泥不清或第一轮加泥未加满,二次投泥而使泥料过多,排泥不清,容易出现滚头迹。
(3)重压时间过长、过短,过长则容易出现震迹,过短则因受压次数不够,退刀太快出现滚头迹.(4)成型时压力不足,或者是滚头脱出模型太突然。
(5)刀片施压时,刀片的工作面受磨损斜度太小.(6)石膏模与模座不吻合,太紧或太松,或横座的橡胶圈太软.(7)滚头中心偏移过多造成坯体中心凸起。
(8)滚头中心部份未进行修整易出现凹陷,反之,如修正过度滚头尖唐损和中心长度不够,则易出现凸形。
(9)成型设备质量差,设备零件松动或轴承烧坏也会出现震迹。
解决办法;(1)严格控制泥条的含水率在工艺指标范围内。
(2)控制泥条的加入量,防止过多过少。
(3)定时检修滚压成型设备.(4)合理调节滚头夹角和型刀斜度,保证坯体的受压时间.(5)熟练掌握修模、制模或修制模座的技术工艺要求,一般要修制成倒锥形,模型与模座接触要吻合.陶瓷缺陷分析--泥渣泥渣-----尚未除净的泥屑、釉屑残留于坯体上造成的缺陷。
产生原因:(1)压坯时界泥弓或刀片往内装斜,使余泥掉入坯内.(2)界泥弓或刀片积有泥屎,起刀时掉入坯内。
(3)修磨坯时,泥料或坯粉积在坯体上.解决办法:(1)正确安装刀片,避免泥掉入坯内。
(2)经常清理界泥弓架。
(3)捺水时应铲除泥屑、泥渣。
陶瓷缺陷分析--嘴、耳、把接头泥色差嘴、耳、把接头泥色差-----指嘴、耳、把接头泥的色泽与产品本身的色泽不一致。
产生原因:(1)接头泥配方不当,使用原料不纯。
(2)粘接嘴、耳、涂撩的石灰水过浓,而使接头处呈现不同颜色.解决办法:(1)接头泥配方的原料应尽量采用产品本身的泥釉料,以便保持色泽一致。
(2)粘接嘴、耳、把后涂撩的石灰水不宜过浓.陶瓷缺陷分析--石膏脏石膏脏-----坯体由于粘有石膏而形成的异色现象。
产生原因:(1)压坯、注浆脱模时,泥料或坯体中带入老化的破损石膏模屑.(2)回笼泥、釉中存有石膏灰尘或块屑。
(3)原料中含硫酸钙的杂质.(4)工业环境卫生不好,废石膏模或粉屑未及时处理而混入泥釉中。
解决办法:(1)搞好工业环境卫生,回笼泥与破模等杂物要严格分开,防止泥釉中混有石膏模屑或粉尘.(2)注意模型质量和老化程度,压坯注浆倒坯时细心操作,防止有石膏屑混入坯体中.(3)采用含硫酸钙少的原料。
陶瓷缺陷分析--缺泥缺泥-----坯体残缺现象。
产生原因,(1)模型内面不乎有疙瘩或粘有死泥。
(2)压坯界泥未界清或磨坯时砂纸过粗,用力过猛碰缺坯体。
(3)坯体在加工传递、运输、装烧中操作不小心,碰损坯体或加工工具碰损坯体.解决办法:(1)模型平整干净、疙瘩死泥要铲净.(2)坯体成型时必须刮平口沿。
(3)干燥坯体上板叠放时应注意轻拿轻放,(4)磨坯时,新砂纸要楼软,轻操作。
(5)各工序取放坯体时应仔细操作。
陶瓷缺陷分析--疙瘩疙瘩-----制品釉下凸起的瘤状实心体。
产生原因;(1)主要是石膏模型质量差,模型老化,模型表面残缺或有孔洞使坯体表面印出凸状.(2)模内或泥料中混杂死泥或其它难熔杂物。
(3)打釉未过筛捞子屑或施釉时坯体掉入釉缸未用筛打捞净,使死釉死泥屑沾在坯体上.(4)荡釉绞口后未及时停车或沾釉积釉有回头釉,形成釉珠釉块。
(5)施了釉的坯体粘上釉料或浆料。
解决办法;(1)检查石膏模型质量,注意模种光滑平整,防止脱模剂积于模种的局部,发现模型残缺老化,应及时剔除.(2)脱模后的模型要倒放或成型后清扫模内的死泥等。
(3)施釉时釉料要过筛,井经常用筛打捞釉浆的子屑,釉团除去死釉、泥屑。
(4)磨坯人员在磨坯时应均匀磨倒坯体周身,以达到平整光滑.(5)保持泥料干净,盛放泥料的工具要清洁.陶瓷缺陷分析--火剌火剌-----制品的边缘或局部由于火焰中飞灰造成的黄褐色租糙面。
产生原因:(1)匣钵之间不严密,火焰直接侵蚀制品。
(2)匣钵有裂纹或破损,火焰侵蚀.(3)喷火口处火焰温度太高。
解决办法:(1)匣钵之间要严密.(2)匣钵在装坯之前应进行检查,发现有裂纹或破损应修补或剔除.(3)在近喷火口温度太高处不装烧制品.陶瓷缺陷分析--磕碰磕碰-----制品局部被冲去而形成的残缺。
产生原因:(1)开窑时匣钵未执平稳,放置匣钵用力过猛使制品被碰破.(2)产品推叠过高有倾倒情况,在加工过程中拿放制品不细心.(3)制品在搬运时有磕碰.(4)瓷器装箱未装正或过紧、过松导致瓷器相互咬破或碰坏.解决办法:(1)严细操作,轻拿轻放制品.(2)产品不能堆积过高,要靠住成品架.(3)搬运时要轻、稳、慢.防止制品碰坏.(4)瓷器装篮要放垫纸。
陶瓷缺陷分析--釉泡釉泡-----制品釉层表面的小泡.产生原因:(1)坯体入窑水分过高,加上预热带温度低,碳素沉积釉中。
(2)氧化不足或还原过早,使分解物和沉积的碳素在釉料熔化前没有全部排出,而隐藏在釉中.(3)还原气氛过浓,造成碳素沉积.(4)釉的始熔温度低,釉料玻化过早,而使沉积在釉层中的碳素不能分解捧出。
(5)坯料中碳酸盐、硫酸盐含量过高.(6)二次施釉的时间间隔太长,,容易产生釉泡.(7)过干过热的坯体施釉,坯体与釉浆温差过大,不能使釉料被坯体均匀吸收,烧成时容易封闭气孔,使气体无法外逸。
解决办法:(1)调整釉料配方,如用白云石代替石灰石等。
(2)严格控制坯体的入窑水份,一般在2—3%左右.(3)适当提高氧化炉的炉温,促使还原带过来的游离碳素完全燃烧.(4)提高釉料的始熔温度,降低釉料的高温粘度.(5)过干过热的坯体不施釉.若采用二次施釉的方法,应缩短施釉的间隔时间.陶瓷缺陷分析--釉面擦伤釉面擦伤-----制品釉面出现条痕和局部失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