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知识集结知识元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做一道减法题时,小军把减数的个位上的6看成9,十位上的3看成8,结果差是92,正确的答案应是_____。

例2.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_____。

例3.芸芸做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9看作8,十位上的6看作9,把另一个加数的百位上的5看作4,个位上的5看作9,结果和是199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

例4.'已知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612,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例5.'叮叮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看成6,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看成4,得到和为923.正确的和是多少?'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二、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数叫做商.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某手机生产厂原计划5天生产完手机1600部,实际4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部?'例2.'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是算术中一种基本运算,涉及到两个或多个数字的和、差和乘积,也就是计算结果。

加减法也叫做计算机算术,是一种计算机运算的基本操作。

加减法的基本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加、减、乘、除,即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作用,各部分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

加法是指将两个数相加,或者叫做联络。

减法是指将两个数相减,或者叫做差分。

乘法是
指将两个数相乘,或者叫做相乘。

除法是指将除数除以被除数,或者叫做商。

各部分之间
的关系,即两个部分依赖于另一个部分,运用不同的操作符结合一起,进行加减乘除计算,从而实现复杂的计算功能。

加减法在实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大量的算术问题。

在数学、物理、
化学中等,它都有应用。

加减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开展生产,提高计算效率。

总之,加减法是算术中一种基本运算,是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着
广泛的应用,因此,加减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认可。

解方程加减法

解方程加减法
1. 观察解方程的每一步,找找问题的原因。 (提示:可以想20-几=9,口算x是多少。) 2. 怎样调整?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20-x=9 解:20-x+x=9+x
等式两边加上相同的式子,左 右两边仍然相等。
20=9+x 9+x=11 =9 =方程右边
x=11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1. 第一步为什么要在方程两边加x? 2. 第四步方程两边为什么不减x?而是减9? 3. 第二步与第三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做? 4. x=11是方程的解吗?请你检验一下。
对比反思,总结方法
20-x=9
x-1.8=4
解:20-x+x=9+x 解:x-1.8+1.8=4+1.8
20=9+x
x=5.8
9+x=20
9+x-9=20-9
x=11
1. 今天学的解方程与以前解决的方程进行
比较,有什么不同?
2. 你认为在解这样的方程时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
11-x=4. 5
5.7-x=3.8
4.5-x=1.5
2.7-x=0.3
练习: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这些方程。
8+x=15.4
3.6+x=8.1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 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 ab,那么 a_c__b_c___
如果 ab,c0,那么a ÷ c=b ÷c
解方程并检验:
例题1: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这个方程。
x+2.8=9
x+2.8=9
练习:
x+1.8=4
x+2.7=3.8
1.8+x=5.4
5.6+x=7.9
简易方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进行叠加的计算方法。

它的意义在于求出两个数相加后得到的总数。

加法常用于计算两个物体的数量总和,例如:两个篮子里分别有3个和5个苹果,通过加法可以得知总共有几个苹果。

此外,加法也常用于计算连续发生的事件总数量,例如:一天内一共有10个人来到图书馆,想要知道图书馆一天内总共有多少人访问,可以使用加法运算。

2.减法的意义: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计算方法。

它的意义在于求出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

减法常用于计算减去一部分后,剩余的数量或差额。

例如:小明手里有10块钱,花掉了2块钱,想要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可以使用减法运算。

此外,减法还常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6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50厘米,想要知道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就可以使用减法运算。

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各部分包括被加数、加数和和。

被加数是指待求和的数,加数是要加到被加数上的数,而和是指被加数和加数相加后的总数。

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和加数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它们通过加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和是两个数相加后的结果。

例如:3+5=8,在该加法运算中,“3”和“5”是两个加数,通过加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8”就是它们的和。

2.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各部分包括被减数、减数和差。

被减数是指被减去的数,减数是要减去的数,而差是指被减数减去减数后的结果。

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和减数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它们通过减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差是被减数减去减数后的结果。

例如:8-5=3,在该减法运算中,“8”是被减数,“5”是减数,通过减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3”就是它们之间的差。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计算规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计算规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规律一、探索与发现在整数的四则混运算中,我们发现有如下规律:1..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2.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二、实践与训练1.小芳在做一道加法试题时,由于粗心,将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正确的答案应是多少?2.一个因数是50,积比另一个因数多2940,另一个因数是多少?3.被除数比除数的12倍还多5,并且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00,求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4.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的商是450,正确的商是多少呢?.5.小李在计算一个数减去2562时,他把被减数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得4328,原题的正确答案应是多少?6.两个数相乘,若一个因数增加18,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增加90;若一个因数增加17,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增加144.原来的积是多少?7.甲、乙两数的和是198,但在计算时,小明把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0漏掉了,结果算出.甲、乙两数的和是90,这两个数各是多少?8.小明在计算一个数减去48时,他把被减数的十位和个位数字对换了,结果是1277,原题的正确答案是多少?9.某两位数用它与15的积除以它与15的和,正好能除尽,没有余数,这样的两位数可能是哪些?10.在一个连除算式中,被除数扩大8倍,一个除数扩大4倍,要使商缩小3倍,另一个除数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互动新授(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小学数学教案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小学数学教案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 加数= 和,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2.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 差,被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加减法的起源和发展,引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用实物或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长度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与否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练习题评价:对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加减法,以及是否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

一、四则运算一、概念: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5、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6、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二、关于“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2、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5、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6、“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三、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口诀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口诀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口诀加减法是算术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它涉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学习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对于加减法的学习和运用,口头上有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加减法:“加法等于加,减法相当于减,乘法是把记,除法一定要除。

”这句口诀把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都总结出来,非常有益于孩子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

首先,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字。

算式中有两个数字,带加号连接在一起,表明要把这两个数字相加。

比如,3+5=8,表示把3和5相加,等于8。

也就是说,加法相当于把两个数字的值加起来,使其变大。

其次,减法的意义是把较大的数字减去较小的数字,得到一个较小的数字。

算式中有两个数字,带减号连接在一起,表明要把较大的数字减去较小的数字。

比如,15-6=9,表示15减去6,等于9。

也就是说,减法相当于把较大的数字减去较小的数字,使其变小。

第三,乘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字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字。

算式中有两个数字,带乘号连接在一起,表明要把这两个数字相乘。

比如,3×5=15,表示3乘以5,等于15。

也就是说,乘法相当于把两个数字的值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字。

最后,除法的意义是把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一个新的数字。

算式中有两个数字,带除号连接在一起,表明要将被除数除以除数。

比如,12÷4=3,表示12除以4,等于3。

这里要注意,除数不能为0,否则算式将无法求解。

也就是说,除法相当于把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一个新的数字。

通过以上对加减法的分析可以发现,加减法的概念很简单,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对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口诀总结:“加法等于加,减法相当于减,乘法是把记,除法一定要除。

”这句口诀将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都简单地总结了出来,很容易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掌握加减法。

当学习加减法时,可以先以口诀为指导,仔细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明确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和:和=⼀个加数+另⼀个加数求⼀个加数:⼀个加数=和-另⼀个加数求差:差=被减数-减数求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求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商:商=被除数÷除数求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求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程问题各部分间的关系求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S=vt求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v= S ÷t求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t= S ÷v⼯作量问题各部分间的关系求⼯作总量:⼯作总量=⼯作效率×⼯作时间求⼯作效率:⼯作效率=⼯作总量÷⼯作时间求⼯作时间:⼯作时间=⼯作总量÷⼯作效率钱数问题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求单价:单价=总价÷数量求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图形的周长和⾯积⼀、正⽅形正⽅形周长=边长×4 C=4a正⽅形⾯积=边长×边长 S=a×a=a2⼆、长⽅形长⽅形周长=(长+宽)×2 C=(a+b)×2=2(a+b)长⽅形⾯积=长×宽 S=a×b= ab三、平⾏四边形平⾏四边形周长=四条边之和平⾏四边形⾯积=底×⾼ S=a×h= ah四、三⾓形三⾓形周长=三条边之和三⾓形⾯积=底×⾼÷2 S=a×h÷2= ah÷2五、梯形梯形⾯积=(上底+下底)×⾼÷2 S=(a+b)h÷2单位进率⼀、长度单位1⽶=10分⽶=100厘⽶=1000毫⽶ 1分⽶=10厘⽶=100毫⽶1分⽶=10厘⽶=100毫⽶ 1千⽶(公⾥)=1000⽶⼆、⾯积单位1平⽅⽶=100平⽅分⽶ 1平⽅分⽶=100平⽅厘⽶1平⽅厘⽶=100平⽅毫⽶ 1平⽅千⽶=100公顷1公顷=10000平⽅⽶三、体积单位1⽴⽅⽶=1000⽴⽅分⽶ 1⽴⽅分⽶=1000⽴⽅厘⽶ 1⽴⽅厘⽶=1000⽴⽅毫⽶四、容积单位1升=1000毫升五、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六、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与重量单位的互化1升=1公⽄(千克)=2⽄ 1⽄=500毫升1⽴⽅分⽶=1000⽴⽅毫⽶=1000毫升=1升1⽴⽅毫⽶=1毫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a÷0是错误的。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a+0=a。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a-0=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a×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0÷a(a≠0)=0.除不尽的除法没有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4.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形状不一样。

2.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图形可能相同。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字母表示: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两个原则:(1)尽可能多的租单座便宜的;(2)尽可能坐满。

2024年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123

2024年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123

2024年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12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2024年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加减法中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转换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购物的小故事,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和。

(2)讲解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通过实例,讲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加法:加数+加数=和2.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3.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加减法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2. 知识讲解中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阐述;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难度;5. 小组讨论的主题与引导;6.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类型和难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复习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复习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复习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加减法算式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以及培养数学思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复习一下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首先,咱们得清楚加减法算式都有哪些部分。

以加法算式为例,比如 3 + 5 = 8 ,在这个算式中,“3”和“5”叫做加数,“8”则是它们相加得到的和。

而在减法算式 8 3 = 5 中,“8”是被减数,“3”是减数,“5”是差。

那这些部分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先来说说加法。

加数+加数=和,这是最基本的关系。

那如果已知一个加数和和,怎么求另一个加数呢?这就有了: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比如说,在算式 4 +()= 9 中,我们想知道括号里的数是多少,就可以用 9 4= 5 ,得出括号里应该填 5 。

再看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这大家都知道。

那如果已知被减数和差,怎么求减数呢?很简单,被减数差=减数。

比如 10 ()=7 ,那括号里的数就是 10 7 = 3 。

反过来,如果已知减数和差,怎么求被减数呢?这就有了:减数+差=被减数。

例如() 3 = 5 ,那括号里的数就是 3 + 5 = 8 。

理解了这些关系,咱们来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

比如,一个加法算式中,和是 15 ,其中一个加数是 7 ,另一个加数是多少?根据我们刚刚学的,就用 15 7 = 8 ,所以另一个加数是 8 。

再比如,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是 18 ,差是 9 ,减数是多少?那就是 18 9 = 9 ,减数就是 9 。

这些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呢。

比如说,你去买东西,带了 20 元钱,买了一个 8 元的笔记本,那还剩下多少钱?这就是一个减法问题,用 20 8 = 12 元,就知道还剩下 12 元。

又或者,你知道班级里男生有 15 人,女生有 12 人,那班级总人数是多少?这就是一个加法问题,15 + 12 = 27 人,班级一共有 27 人。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精品教案123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精品教案123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精品教案12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五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加数、被加数、和的关系;掌握加数与和、被加数与差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减法中减数、被减数和差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进行问题求解。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概念,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购物找零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例题进行说明。

(2)讲解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样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加法各部分关系:加数 + 加数 = 和2. 减法各部分关系:被减数减数 = 差3. 转换关系:和加数 = 被减数和被减数 = 加数被减数 + 差 = 被减数被减数差 = 减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出至少5个加法各部分关系的例子。

(2)请列出至少5个减法各部分关系的例子。

2. 答案:(1)例如:3 + 4 = 7,其中3和4是加数,7是和。

(2)例如:9 5 = 4,其中9是被减数,5是减数,4是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反思自己对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理解,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预算、购物等。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精选11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1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包括三部分内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指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首先出示一组有联系的实物图,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根据这个关系,用减法来检验加法。

同时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为后面学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指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首先出示一组线段图,在学生列出算式后,也是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根据这两个关系,可以用减法检验减法,比过去用加法验算减法提高了一步。

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是一种新解法,是在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基本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适合采用观察法、尝试法和归纳推理三种方法。

教学例1和例4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有联系的实物图或线段图的意思,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然后通过比较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变化,归纳推理出新的关系。

教学例2和例5求未知数时,可以让学生思考:1、未知数在算式中做什么数?2、应该怎样解答?3、根据是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使学生明白。

例3和例6是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具体应用,所以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尝试的方法。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123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123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1. 例题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涵盖教学难点和重点。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五、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1. 作业题目要针对性强,涵盖教学难点和重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要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过程中,语言要清晰、简练,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听懂。
2.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可以适当提高语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2)设未知数为x,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并求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对运算规律的运用。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目标的设定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5. 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6.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是否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拓展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重点: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以及加减运算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示例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求未知数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填空()+20=50 300+()=36050+()=86 ()+200=700二、学习新课教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1、教学例1(演示课件1)下载(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③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板书:(3)出示第二幅图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4)教师板书:60-25=35(本)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③怎样求第一个数?教师板书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5)出示第三幅图: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②怎样列式?(6)教师板书:60-35=25(本)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③怎样求第二个数?教师板书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7)归纳提问:①第(2)题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教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8)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验算:375+89=454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练习: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2、教学例2教师:过去我们学过填括号的题,如:()+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0-15=25,所以括号里填25)教师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变成例2例2 求+15=40中的未知数。

(板书)介绍是拉丁字母,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

提问:⑴在等式+15=40中,表示什么数?⑵怎样求出是多少?⑶根据什么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强调:等号要对齐检验:把25代入原式中的中,看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练一练:求+48=62中的。

3、教学例3例3 270加上什么数得700?提问:⑴所求问题是什么?⑵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⑶怎样列式?教师板书:270+=700=700-270=430练一练:⑴18加上什么数得60?⑵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用减法检验下面加法的得数对不对。

1265+7426=8591 3758+298=40562、填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然后说出是多少。

()+18=37 80+()=5304.求未知数。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一个加数?利用加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干什么?求未知数要注意什么?五、课后作业练习六 7、8、9六、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示例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式)2、填空80-()=49 ()-32=27二、讲授新课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教学例4(演示课件2)下载(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教师板书: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3)出示第二幅图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4)教师板书:30-12=18(米)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提问: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③怎样求减数?教师板书:减数=被减数-差(5)出示第三幅图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6)教师板书:18+12=30(米)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提问: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③怎样求被减数?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

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学例5例5 求未知数。

(板书)(1)(2)提问:①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②怎样求被减数?教师板书:=35+48=83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2)提问:①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②怎样求减数?(学生板演)练习:求未知数-120=3703、教学例6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提问: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②怎样列式?教师板书:80-=49=80-49=31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然后说出是多少。

62-()=15 ()-80=4703、求未知数。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五、课后作业练习七 7、8、9六、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示例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求未知数(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18+=37 54-=23 +67=83-26=13 +47=79 35-=7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行)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下多少盒?(订正板演,同时把条件和问题对调,变成例7)二、讲授新课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应用题。

(板书课题:解应用题)1、教学例7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

学校买来多少盒粉笔?(1)指名读题,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板书线段图,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

28+42=70(盒)(3)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提问:怎样进行检验呢?A: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用去的28盒,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说明解答正确。

B: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剩下的42盒,如果等于用去的28盒说明解答正确。

教师板书:A: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B:买来的盒数-剩下的盒数=用去的盒数提问:(a)买来的盒数知道吗?教师说明:可以设买来粉笔盒。

(b)买来的盒数为,用去的知道吗?剩下的知道吗?谁能列出一个等式?引导学生列式:-28=42-42=28(补充课题: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c)结合题意说一说等式的意思。

(d)解答等式-28=42 -42=28=42+28=42+28=70=70教师说明:因为设未知数时,已经说明单位名称是盒,所以计算结果就不用再写单位名称。

(e)指导学生检验。

2、引导学生小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它有哪些步骤呢?结合例7说一说。

第一步:读题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求的是什么?设未知数为(板书:设)第二步:按照题意,找出哪些数量与哪些数量有相等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板书:列)第三步:求出未知数是多少(板书:求)注意:代表的数量不写单位名称。

第四步:检验并写出答话。

(板书:验、答)三、巩固练习1、食堂原来有27袋大米,又买来一些,现在共有43袋。

食堂又买来多少袋大米?(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解答出来)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注意计算和书写格式有没有错误。

2、小林原来有一些邮票,同学又送给他14张,现在一共有70张。

小林原来有多少张邮票?3、小强读一本童话书,已经读了49页,还有36页没有读。

这本童话书有多少页?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的步骤谁能说一说?五、课后作业:练习八 5、6六、板书设计:教学设计示例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解应用题的书写格式和步骤。

3、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找出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求未知数(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40=56-47=28 +25=42-24=36 +18=60-33=12(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行)农场养肉牛94头,养奶牛78头,养的肉牛比奶牛多多少头?订正板演时强调数量关系(肉牛头数-奶牛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二、讲授新课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课题: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1、教学例8农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

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1)用以前方法解答94-16=78(头)明确数量关系:肉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奶牛的头数(2)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引导学生思考:①设谁为?题中求奶牛有多少头,应设奶牛有头。

教师板书:设奶牛有头。

②组织学生讨论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板书)使学生明确:A: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肉牛的头数B:肉牛的头数-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③列式解答(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A :+16=94 B:94-=16=94-16 =94-16=78 =78(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答:奶牛有78头。

(3)比较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与以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的区别①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②未知数和已知数放在一起参加运算。

③解出的未知数所代表的数不写单位名称。

(4)练习图书馆借出科技书35本,借出的科技书比借出的故事书少18本。

借出故事书多少本?三、巩固练习1、选择正确的算式(1)某班女生比男生多4人。

女生有27人,男生有多少人?A.27-=4 B.+4=27C.27+4= D.-4=27 E.27-4(2)山坡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