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曹全碑上下左右结构讲解共24页文档
隶书结构方法,40图解!
![隶书结构方法,40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0739cb9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0.png)
隶书结构方法,40图解!来源:综合网络编辑:自学君隶书基本的结构方法,大家可参考借鉴。
其实法无定法,贵在灵活变通的。
一、横平竖直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
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二、蚕无二设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三、雁不双飞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
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一横作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四、左右舒展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五、上下精密一般情况下,字的结体避免写的过高过长,横画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尽量写的细点、紧凑点,笔画宜清秀遒劲。
切记过分压缩,须加强左右伸展。
六、重心平稳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稳端庄,掌握不好,字就倾斜跌倒。
字的重心笔画,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位置较关键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平衡。
七、相互呼应当字里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顾盼、配合关系,要贯气生动。
八、重浊轻亲清字的左部或上部,笔画较多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
清就是轻或瘦些,浊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笔画粗细相差较大,力求整体匀称。
九、比例相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适当,分布均匀,各占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上下、左右平稳,比例均等。
避免相互疏密不匀、大小不等。
十、参差错综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二笔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动多变,参差不乱,跌宕生姿。
笔画排列疏密适度,稳中寓险,气韵统一。
十一、捺画宜上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有两画以上的横画出现时,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部的横画,使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十二、捺画宜中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时,力求其字势活泼,应选取中间的横画做波画,以突出关键的主笔。
十三、捺画宜下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应选取下横画作为波画,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稳健有力,不失重心。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风致翩翩,美妙多姿,附详细解读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风致翩翩,美妙多姿,附详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b716cc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6.png)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风致翩翩,美妙多姿,附详细解读艺展中国2020-05-09 07:02:00《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
《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
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
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篆额久佚不存。
全碑共1165字。
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
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拓本。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汉隶《曹全碑》解读与学习大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可打印使用全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
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
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
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曹全碑》高清图附释文
![《曹全碑》高清图附释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e4bb3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7.png)
《曹全碑》高清图附释文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
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
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
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
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
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
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
也是目前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
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孙承汉评其书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兴《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
【释文--碑阳】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大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君童龀好学,甄极毖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兖脓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薄官,迁右扶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罔,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咨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逆,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量,俊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米粟,赐癃盲,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皋、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辑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害,退於戌亥之间,兴造城郭,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欒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廷曹廊阁,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纪功,其辞曰:懿明後,德义章,贡王廷,徵鬼方,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圯,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释文--碑阳】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大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君童龀好学,甄极毖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兖脓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薄官,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罔,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咨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逆,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量,俊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米粟,赐癃盲,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皋、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辑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害,退於戌亥之间,兴造城郭,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欒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廷曹廊阁,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纪功,其辞曰:懿明後,德义章,贡王廷,徵鬼方,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圯,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03-曹全碑讲义
![03-曹全碑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75e986480eb6294dc886c01.png)
第三讲《曹全碑》赏析吴继宏第二章隶书曹全碑概述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
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在西安碑林。
内容为王敝记述曹全生平。
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
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
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
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
一根据文献记载,《曹全碑》出土时笔画完好,一字不缺,后来在转移至郃阳县孔庙的过程中,碑石受损,第一行末“因”字右下半缺损。
在明末,又由于大风折树的原因,碑石自首行“商”至第十九行“吏”,断裂为一道,于是传世拓本便有了“断前本”与“断后本”的区别。
二西安碑林︽曹全碑︾原碑欣赏碑文欣赏曹全碑拓片曹全碑字帖选页◼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
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
也是目前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
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孙承泽评其书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兴《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
”曹全碑的艺术风格《曹全碑》无疑是汉隶中的名碑,但历来就有争议。
美之者誉之为“隶书之《兰亭》“,诋之者之谓其纤秀柔靡,如女郎所书。
所以历来学隶书,都不主张以《曹全碑》入手,也不主张多习。
说它如《兰亭》,是誉之过当;说它如女郎所书,是诋之过甚。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赏析与学习全攻略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赏析与学习全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bd6fe28280eb6294dd886cca.png)
汉隶《曹全碑》高清完整版赏析与学习全攻略《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
《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
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
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篆额久佚不存。
全碑共1165字。
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
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
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拓本。
《曹全碑》属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汉隶《曹全碑》解读与学习全文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
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
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
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
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
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
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
”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
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
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
君兴师征讨,有率脓之仁,分醪之惠。
“隶书”笔法深度剖析——《曹全碑》临写实录图解
![“隶书”笔法深度剖析——《曹全碑》临写实录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fe9eefb2d1f34693daef3e8d.png)
夕夕罗7709 97 馆藏 1734TA的最新馆藏推荐阅读更多[转] [饮食]清理血液 这种小豆子竟能救…[转] 书法基本功[转] 【隶书大家谈】 习隶琐谈 …[转] 【转载】观云轩书法 679 【原创】…[转] 笔力强弱的组织形态[转] 清.查升临王羲之《大唐三藏圣教序》“隶书”笔法深度剖析——《曹全碑》临写实录图解隶书(今隶)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方法解析我们学习书法都是从临摹古人法帖开始的。
但是,学习方法各有不同。
大多数初学者忽略“读帖”环节,翻开字帖“照猫画虎”,始终不得其“法”,久而久之染上了“描、画”的习气,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先“读帖”,深入揣摩古人的用笔要领,从一点一画学起,待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掌握之后,再集画成字,这种方法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临帖,第一是要把帖中的每一个字拆开,琢磨字中每个笔画是如何写成的,其次才是观察字的结构。
这一点往往被一些人颠倒。
也就是说:初学者先要掌握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然后再去调整字体结构。
如果把注意力先放在字体结构上,就会忽略笔画的书写要领,而永远不得其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譬如:我们要仿造一台机器,那么,首先要把这部机器拆开,卸下每一个零件,然后把每个零件按原样的精度加工好,再组装起来,这样就成功了。
如果零件加工不好,即使组装上也是废品。
临帖就是仿造的过程,所以先把字拆开来看,看每个笔画是如何写成的,待掌握了各种笔画的书写要领后,再集画成字。
隶书,是书法家的必修课,它的笔法对楷书、行书、草书的创作会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学好隶书尤为重要。
隶书又称佐书,它是由小篆递变而来的一种书体。
经过春秋、战国、秦朝,到汉朝已经成熟。
西汉时期,小篆、隶书并用,但小篆逐渐衰落,而隶书逐渐兴起。
到了东汉时期,隶书成为了官方文字。
当时,碑刻盛行,碑文多以隶书书写,于是,“汉碑”便成了后人对隶书的代称。
为了把秦时期的隶书和两汉时期的隶书区别开来,后人又称秦朝的隶书为“秦隶”或“古隶”;把汉朝的隶书称为“汉隶”或“今隶”。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768149008a1284ac9504312.png)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_兴艺书画文乐园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登录 | 注册兴艺书画文乐园旨在弘扬书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开拓青少年艺术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空间.教学理念:艺术启蒙,兴趣培育,崇尚个性,追求完美.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查看文章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2006-10-10 11:29《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曹全碑》简介《曹全碑》一、《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
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
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
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
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
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
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
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
隶书基础:隶书7大结构图解,说得真到位!
![隶书基础:隶书7大结构图解,说得真到位!](https://img.taocdn.com/s3/m/5f9a752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1.png)
隶书基础:隶书7大结构图解,说得真到位!01点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
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
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
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
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有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
02横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
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
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
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
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
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
03竖曹全碑的坚画起笔多藏锋成圆势,收笔则尖尾竖状如'悬针',但尖头有尖和圆的变化。
尖尾如悬针,但尖头不锐利。
另一类'垂露'竖,起笔后逐渐按锋下行,收笔要回锋。
曹全碑中的竖画大多笔势变化不大,头尾均呈圆浑状。
注意竖画基本都呈垂直形,有时偶有变化,但不宜明显倾斜。
在遇到两竖并立的字形时,隶书往往将左竖画发挥成弯尾状以求得变化,典型的如'门'字类字形。
弯尾竖上半段写如竖,在中部或尾部才向左弯出,其形态又有种种变化。
左右结构中左侧的竖画也多写成弯尾竖,如报、扶、德等字;四行是中心竖画发挥为弯尾竖的字例。
这种弯尾竖在后来的楷书中有的回归为竖;有的变化为撇;有的则演化为竖钩,因此不能从楷书的角度推想隶书的写法。
04撇撇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撇画又可分为斜撇、直撇两大类。
斜撇起笔即向左斜出,体态修长飘逸,成为隶书的典型笔画之一。
直撇的字例,其形态与弯尾竖犬致相同,先直下再左斜。
撇画起笔要藏锋,结笔多回锋。
带钩尾的撇画在收笔时笔锋回转挑出。
撇画为副笔,不作大的发挥变化。
多个撇画组合使用时,主次变化不明显,其倾斜方向大致相近,有一种秩序感。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课件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a2c5de19e8b8f67c1cb95f.png)
5、点画 是其他笔画的浓缩,包括:平点、竖点、撇点、捺点等。
起笔大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藏锋逆入,要写的生动灵巧、彼此呼应。 注意:“三点水”的特殊写法。
6、钩画 隶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钩,多为似钩的弯曲形态,钩画
行至弯处,要转动笔峰,保证中锋行笔,末端向左上或下回 锋收笔。
偏旁部首特点显著,通过学习可清楚的看到汉字 的流变。
1、双立人、提手、示字 双立人首笔为小短横或点;
提手可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弯钩; 示部首笔为短横,斜点忌写横竖交叉处。
2、三点水、竖心、女字、绞丝 三点水的三点收笔所指方向偏右上方。
竖心有篆法痕迹,不宜过宽 女字旁左右两笔取弧形,上面可对应碰住。 绞丝有篆法痕迹,转折处裹锋用笔。
具体可分为上收下放、左收右放、内收外放等。 字内的空间较紧密,字外空间较空旷,这是
《曹全碑》显著的特征。
隶书常识及 曹全碑笔法
周广哲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
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 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 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而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书 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有时 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书体。
(三)、蚕头雁尾时 期--------东汉中后 期
进入东汉,隶书 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 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 成熟。
隶书笔法特点
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 力透纸背的厚重感,横平竖 直,笔画均匀、 平稳、表 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 和之美。
曹全碑讲解
![曹全碑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e955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e.png)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
此碑由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碑文记述了曹全的生平事迹。
碑文字体为隶书,共计1165字。
其结字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曹全碑》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它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被誉为隶书中的经典之作。
其字形扁平匀整,点画清丽多姿,运笔以圆笔为主,圆润秀丽,委婉多姿,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
在临习此碑时,要注意其用笔特征,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捺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
此外,其笔画粗细大致匀称,且能于统一中求变化,无论横、竖、点、撇、捺、钩、挑、折、提等笔画均善变化。
总的来说,《曹全碑》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隶书《曹全碑》,笔法、结构、创作打通关
![隶书《曹全碑》,笔法、结构、创作打通关](https://img.taocdn.com/s3/m/697ae73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a.png)
隶书《曹全碑》,笔法、结构、创作打通关
《曹全碑》
汉郃阳令曹全碑
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
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著称
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隶书入门第一选碑
经典教程
《曹全碑隶书教程》
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鼓励创作。
全书隶书范字部分以曹全碑原碑拓本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及特殊的技术处理后,翻制成墨迹,并配以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且掌握字形结构以及笔画定位。
内容丰富、系统而全面,帮助书法爱好者由入门步入书法创作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东汉隶书曹全碑
![东汉隶书曹全碑](https://img.taocdn.com/s3/m/193ad8f00b1c59eef8c7b4af.png)
東漢隸書曹全碑东汉《曹全碑》《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
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
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
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
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
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
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
”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
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
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
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曹全碑》,可谓是隶书的代表,汉碑中的精品。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
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
此碑为竖方形,高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
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
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4e6631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1.png)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是中国古代隶书的代表作之一,由东汉末年的书法家曹全所创。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构成了隶书的基础,对于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初学者来说,掌握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非常重要的。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
首先是横,它是由左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平行于地面的直线。
竖则是由上向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垂直于地面的直线。
横和竖是隶书曹全碑中最基本的两种笔画,其他的笔画都是由横和竖组合而成的。
撇是由左上向右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边斜向下的线条。
捺则是由右上向左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左边斜向下的线条。
撇和捺是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经常出现在一起。
点是表示一个小圆点,常用来表示字的结尾或者字的一部分。
折是由上向下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上方的斜线。
提则是由下向上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下方的斜线。
折和提是一对相互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也经常一起使用。
钩是表示一个小曲线,可以是向上弯曲的形状,也可以是向下弯曲的形状。
钩常常用来结束一个字的写法或者表示一些特殊的笔画。
掌握了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初学者就可以开始练习隶书的书写了。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气势和感觉,提高书法水平。
同时,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风格的书法中,为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入门基础。
通过掌握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基本笔画,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技巧和风格,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曹全碑》单字详解,一学就会!
![《曹全碑》单字详解,一学就会!](https://img.taocdn.com/s3/m/6361c36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5.png)
《曹全碑》单字详解,一学就会!《曹全碑》可谓久负盛名,为东汉隶书极盛时期的精品之作,历代之书家或书法爱好者无不习之。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飘逸多姿。
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一下其中几个字的写法。
之撇、捺的夹角不能过大注意撇画起笔之后向左上的弧度捺画雁尾处较长要笔画上面部分较粗女字笔画粗细对比较大注意图中标注的红色两个圈波横细力劲挺存波横笔画粗重中间部分较细整体呈右下趋势注意“子”字和横撇交点的位置慰整个字的重心偏左注意戈钩向右延伸的长度上下部分及上半部分的左右两边位置关系疏朗但是不能分家高整体字呈右下斜势但是并不明显波横中部拱起较大雁尾收笔较短注意横画上下不同的间距两个'口'字的位置也很重要年横画都呈右上斜势且斜势有别笔画整体偏细除了波横外对比不明显注意横画的间距抚左部分高,右部分扁左右间距较大,要注意右半部分,横粗竖细,比较特殊左部分呈右上斜势右部分呈右下斜势育重点在波横下方部分整体偏左右边留白较大波横中间部分细力,起、收笔较重'月'字与上面部分位置错开鳏字呈右上斜势笔画粗细变化多书写的时候要细致注意左右部分的间距寡宝盖宽大笔画横细竖粗横画较多注意上下间距以及粗细变化谘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右部分笔画偏重、圆润注意两部分横画相反的斜度诹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与'谘'结体相似笔画较'谘'字偏细粗细变化不大群'君'字撇收笔处尾重,收笔较方'君'与'羊'的位置,整体斜向右笔画圆润,整体重于'诹'僚单立人旁与右半部分的距离比较的点比较多,要多注意捺画较直,雁尾圆润收笔上扬明显注意蓝色结构线咸戈勾高度没有超过左侧撇的最低点注意字的重心,不要被横的斜度和撇的角度所影响最后注意戈勾向右伸展的长度曰结体较扁,横细竖粗且加粗部位在两竖的起笔处对比要拉开君结体舒展,横画长度要够注意三长横的起、收笔位置关系撇较重,转折点位于第3横的下方收笔出勾最后注意底部结构线哉戈勾雁尾宽度是第二横起笔处的2倍多一点,对比要拉开注意4条蓝色线标注出的各个笔画的高度位置转横细竖粗,左高右矮注意3条蓝色线的不同斜度结体较扁,控制好横画上下的高度拜横较细,注意左右部分的高度差撇的转折点与波横几乎平直横细竖粗,左高右矮注意三条蓝色线的不同斜度结体较扁,控制好横画上下的高度家宝盖横画向右上斜点、竖笔画较重撇有弧度但是不易过大注意其与宝盖最左端的位置关系捺,粗重且径直有力注意雁尾的位置复底部蓝色结构线斜度较大结体稳固且具有代表性笔画整体左粗右细,横细竖粗左右部分上下两个间距要注意造走之旁最后一笔粗细变化不大,比较粗重被包裹部分笔画偏细逆走之旁与'造'相比笔画更秀丽,粗细变化明显雁尾收笔处上扬微弱,要注意燔笔画偏细,粗细变化有但不夸张火字旁注意两点的位置以及撇捺的间距城戈勾粗重起笔向下行笔的过程中右细微弧度但还是比较有力戈勾横向舒展不要过长告波横波折较大起笔转折后上弧且笔画变细雁尾下压加重位置在转折之前收笔上扬较细注意横上下间距羽左高右矮注意上下两条蓝色线的位置另外注意两条黄色线所标注的起笔收笔位置仍笔画偏重,起收笔圆润左右高度差较大注意部分底部的高度于笔画圆润流畅波横起笔与雁尾都较重注意其向右下的斜势竖弯钩行笔无粗细变化收笔位置注意【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不朽的汉隶经典:曹全碑(中)曹氏家族的传承及结构技法
![不朽的汉隶经典:曹全碑(中)曹氏家族的传承及结构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5fa00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1.png)
不朽的汉隶经典:曹全碑(中)曹氏家族的传承及结构技法本心书法2019-11-24 15:00:00一、家族传承东汉立碑之风盛行,《曹全碑》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碑刻,以其书法之精美为历代书家推崇喜爱。
在上一次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碑主曹全同学令人羡慕的一生。
这次,我们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曹全背后庞大而历史悠久的曹氏家族。
之前我们也提到了,老曹家是大有来头的一家,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纣这一段。
这段故事,估计好多人都已经从《封神榜》里看得烂熟了。
英明神武的年轻君主周武王,加上一位“大神级别”的姜子牙,这场战争是一场“以至仁伐至不仁”的正义战争,胜利的结果是意料当中的。
武王伐纣武王歼灭商王朝,建立西周之后,就把自己的同母胞弟振铎(史称“曹叔振铎”,叔字在里表尊称)封在曹地,是为曹国。
而振铎就是曹国的开国之君。
曹国与齐、鲁、晋、秦等国并为最早分封的十二个诸侯国之一。
曹国建都陶丘,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一带。
这里“襟带河济,扼控鲁宋”,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之中”,是诸侯各国往来的必经之路。
和鲁国共同守护着周王朝的东土。
此后,曹国就这么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
曹国作为春秋诸国中的一个小国,虽然不像齐国、晋国等大国那样历史文化丰富,但它同样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格局。
重要的城濮之战、诸侯会盟、会晋征战等重要的历史事件中都有曹国的参与。
曹国在历史发展中,历代君主都比较温吞无为,比较虎的要属曹共公。
在曹共公当君主的时候(公元前637年),当时诸侯各国之间争抢地盘,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
你当这个重耳是谁?春秋五霸中大名鼎鼎的晋文公!这位霸主的少年时期过得比较艰苦,因为骊姬弄权,排除异己,他和弟弟夷吾(后来的晋惠公)多年来一直流落在外,过着噩梦般的逃亡生活。
就是在这段逃亡期间,他和曹共公结下了梁子。
怎么回事?当初重耳逃亡时,路经曹国,准备进去歇歇脚。
当时重耳正是人生中最狼狈的阶段,谁都想不到这位落魄公子日后会成为雄霸一方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