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词的用典艺术

合集下载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陆游的诗歌贯穿着对国家、民族、文化的深深忧虑和关注,表达出他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和对抗战事业的热爱。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等诗句,都充满着作者的豪情壮志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 雄浑豪放的诗风:陆游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歌主题鲜明,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高远。

3. 多样化的题材:陆游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人生、爱情等多个领域,而且常常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表达对这些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4. 高超的艺术技巧:陆游的诗歌在艺术技巧上也非常高超,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他还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 语言质朴自然:陆游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雕琢,而是通过简单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总之,陆游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书愤尾联的手法和作用

书愤尾联的手法和作用

书愤尾联的手法和作用《书愤》尾联运用了烘托,用典的艺术手法,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

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首二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是追叙诗人自己早年时的凌云之志和爱国热情,既有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辛的感慨,又有对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的表露。

陆游的这一叹,当真有无限余味。

诗人早年不知道世道如此艰难,以为凭着一腔热血和爱国情怀,就可以纵横叱咤,去追求甚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现在年过六十的陆游,看过了世间的百态之后,才知道,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不是只靠“气如山”便能够成功的。

因此这两句虽然是追忆,实则已经暗喻了一种无奈的辛酸。

颔联更是气势如虹的千古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回忆了当年在镇江前线,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雄壮军威的情形;又回忆了当年在南郑前线,秋风中乘着战马,奔驰在大散关道路上的景象。

这些是陆游亲历的抗金前线斗争,所以寥寥数字,便能如此生动形象。

陆游将六个名词一次性排开,无一个动词,却将前线之壮怀激烈,如此形象地描述了出来,雪夜楼船、瓜洲渡口、铁马秋风、散关路上,抗金的壮志豪情,诗人豪迈纵横的军旅生涯,在这十四字中,境界全出,一下激起人们胸中的热血豪情!然而,颈联两句却直转而下,犹如绚烂烟火之后的一片漆黑,充满了低沉和凄凉之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流逝,年轻时的军旅生涯变成了现在闲居的无奈徘徊,诗人的壮志也变成了如今斑白的鬓发,痛心疾首之感,在这两句中表现地淋漓尽致。

南朝名将檀道济是守边名将,宋文帝想要杀他,临刑前檀道济怒叱说:“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少年时陆游的磅礴大气,以及那种舍我其谁的自信。

但曾经越辉煌,现在的“衰鬓”就越具悲怆感!末尾,诗人又借诸葛亮的典故,将一腔悲愤化作一声长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北伐数次,前后出师表感人至深,名留青史,千载之下,少有人能够匹敌。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从内容来说,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

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第一类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

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

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

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第三,语多豪壮。

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陆游爱国词艺术特色

陆游爱国词艺术特色

浅论陆游爱国词的艺术特色摘要:陆游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家庭、社会环境及其所具有的高贵品格决定的。

陆游爱国词在他全部词作中所占比例非常大,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艺术风格多样,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或记梦述怀,语言上形成一种亦俗亦雅、雅俗共赏的特色。

词人以其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词篇,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学上的瑰宝。

关键词:陆游;爱国词;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2一、陆游及其爱国词陆游(1125-1210),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生长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南宋时期,出生第二年即逢靖康之难,一生历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六朝,陆游在少年时代就饱经颠沛流离、动荡不安之苦,因此很早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之壮志。

陆游出生于书香门第,笃好读书,又成长在富有爱国思想的仕宦家庭,生活经历和家庭教养激发了陆游的一腔爱国激情,但积弱积贫的南宋朝廷,妥协投降派一度占据上风,他们排挤打击主张抗战的志士仁人,满怀奋勇杀敌、收复中原报国理想的陆游只能空叹“报国欲死无战场”,他多次遭罢黜,一生遭受的打击和挫折多达八次。

陆游在文学史上主要以诗扬名,与自称“无诗三日却堪忧”、“六十年间万首诗”不同,他对词的创作只是诗余后的消遣,认为“《花间集》皆唐末五代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亦出无聊故耶?”虽“少有所作”,但“晚而悔之”,基于这样的认识,故陆游现存词作只有一百四十五首,“仅及诗集百分之一”,辑录于《全宋词》中。

陆游爱国词约有百首,在其全部词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根据作者的人生轨迹,可将其爱国词分为:入蜀前,陆游词大部分为赠友、离别、相和之词,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这类词虽不是直接地表达他的爱国情怀,但却时时流露出词人功业未成的感慨,含蓄地表现了他平戎杀敌、报效君国的宏大志向和殷切祝愿,如《鹧鸪天》(三首)写于他被罢归故里时,抒发了他报国无路的愤激之情,《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表现了作者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

望梅陆游诗词的解释

望梅陆游诗词的解释

望梅陆游诗词的解释望梅·寿非金石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

一、作者介绍陆游呢,那可是南宋时期超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章数量超多,他的作品大多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对百姓的同情,还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他经历了南宋朝廷的动荡不安,仕途也起起落落,这些经历都在他的诗作中有所体现。

二、原诗及注释原诗为“寿非金石。

恨天教老向,水程山驿。

似梦里、来到南柯,这些子光阴,更堪轻掷。

戍火边尘,又过了、一年春色。

叹名姬骏马,尽付杜陵,苑路豪客。

长绳漫劳系日。

看人间俯仰,俱是陈迹。

纵自倚、英气凌云,奈回尽鹏程,铩残鸾翮。

终日凭高,诮不见、江东消息。

算沙边、也有断鸿,倩谁问、首丘归客。

”1. “寿非金石”:寿命不像金石那样长久。

这是化用了古诗“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句子,表示生命短暂。

2. “水程山驿”:在水路和山路上的驿站奔波。

形容路途遥远,也暗示了人生的漂泊。

3. “南柯”:这里用了“南柯一梦”的典故,说明就像在梦里一样,人生虚幻。

4. “戍火边尘”:戍边的烽火和战场上的尘土,指战争。

5. “杜陵”:本是地名,这里可能指代富贵人家或者达官贵人游玩的地方。

6. “长绳漫劳系日”:想要用长绳把太阳拴住,这是一种幻想,表达想留住时光的愿望。

7. “英气凌云”:英雄气概直冲云霄。

8. “铩残鸾翮”:鸾鸟的翅膀被摧残,比喻自己的理想或者才华受到了打击。

9. “首丘归客”:传说狐狸死的时候头会朝向自己出生的山丘,这里表示思念故乡的游子。

三、翻译寿命不像金石那样坚固长久啊。

只恨上天让我老于水程山驿之中。

就好像在梦里来到了南柯一般,这样的光阴,怎么能轻易抛掷呢?边疆的烽火和战尘又过了一年,春色又过去了。

可叹那些名姬骏马,都被富贵之人享有。

想用长绳把太阳拴住是徒劳的。

看人间的世事变迁,都是过去的陈迹了。

纵然自己有着凌云的英气,无奈那远大的前程已经不再,理想的翅膀已经被摧残。

整天登高远望,却看不到江东故乡的消息。

陆游词的用典艺术

陆游词的用典艺术

陆游(1125—1210),南宋(1127—1279),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召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陆游的主要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渭南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等.他以诗歌闻名,一生留诗九千余首,与他的诗歌相比,其词作数量就是少之又少了(据《放翁词编年笺注》一书,共有词作145首),故其词名远不及诗名。

这是因为他对词存有轻视,基本还像北宋人一样把这一新兴体裁视为“小道”和“余事"。

他的词学观,在“靖康”南渡、词人普遍转变词风而以词作为抒怀言志之一体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十分保守和不合时宜.总的说来,他十分轻视词体,对词的抒情性质有一种矛盾和迷惘的态度,甚而菲薄旧作,对自己未能免俗地写过一些小词感到后悔。

比如,他在《长短句序》(载《渭南文集》卷十四)中这样写道:风、雅、颂之后,为骚,为赋,为曲,为引,为行,为谣,为歌。

千余年后,乃有倚声制辞,起唐之季世,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

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

在另外一篇《花间集跋》中,他更通过谴责花间诸人而菲薄词体道:《花间词》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他对词的观点在六十五岁前后发生变化,对词体的态度有褒有贬,但因其大半生都对词的保守偏激的轻视态度以及他对于词独特的审美方式缺乏了解,使他对于词的创作缺乏热情,因此词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逊于他的诗作。

小谈陆游诗的“对仗”艺术

小谈陆游诗的“对仗”艺术

小谈陆游诗的“对仗”艺术作者:吴闻章对于律诗创作来说,中间四句(三、四、五、六句)两联(颔联和颈联)应是全诗中最需要着力的地方,也是最难于写得好的地方。

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间两联是全诗的“主干”,全诗的主要内容要靠这四句诗来完成。

二是写这四句诗技术上难度较大,颔联和颈联均要求“对仗”。

对仗不仅要押韵、合律、相粘,而且“出句”(又称“对句”)与“结句”要按词性“对”起来,“对”得工整,“对”得合乎规范,这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前人说:“出句易工,对句难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两联四句诗如果“对仗”得好,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那就如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的那样,整首诗就会“形成整齐的美”,给读者一种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在抑扬顿挫、回环往复中得到审美享受。

“对仗”尽管难写,但古往今来,律诗中的“好对仗”还是层出不穷。

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南宋诗人陆游律诗的“对仗”艺术。

“他的七言律诗最为人称道”(著名学者章培恒语)。

南宋诗人刘克庄称赞陆游律诗的对仗为“奇对”,“古今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清代著名诗人赵翼更是赞不绝口:“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迭出,令人应接不暇。

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也。

”(见《瓯北诗话》) 在陆游的“对仗”中,有一些可说是千古绝唱。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颔联)这不仅是江南农村的一幅工笔画,而且又是蕴含着深刻生活哲理的名言隽语。

在中国古典诗歌律诗的“对仗”中,这一联诗几乎可以考头牌,至今还有巨大的生命力。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颔联)这是一联生活气息极浓、意境极佳、情调高雅的好诗,是诗歌中的“极品”,读之令人消倦脱俗,历代诗家评价极高。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颔联)这是一联散发着强烈爱国主义情绪、鼓舞人心、激励人们志气的诗歌,特别是“位卑”一句,一直是当今人们引用频率最高的诗句之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写作特点与时事评论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写作特点与时事评论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写作特点与时事评论
一、引言
介绍宋代诗人陆游的背景和地位,概述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重要性。

二、陆游的诗歌写作特点
1.唯美抒情:陆游以婉约诗为主,注重情感表达,善于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
情愫。

2.自我反省:他擅长通过诗歌反思自己的处境和命运,展现内心世界。

3.独特思想:陆游对社会现象、官场腐败以及国家命运有独到见解,通过诗
歌来表达和批判。

4.韵律变化:他探索了各种韵律形式,并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三、陆游的时事评论
1.官场风云:陆游在他的诗中经常批评官员贪污腐败,呼吁廉洁政治。

2.边塞战乱:他关注边界冲突和战乱带来的人民苦难,怀忧国家存亡。

3.社会不公:陆游对农民困境、被压迫阶层的命运表示担忧,并呼吁社会改
革。

4.对外交往:他关注国际关系,对外族入侵、政治游戏等问题进行评论。

四、陆游的影响与评价
1.文学成就:陆游的诗歌创作在文坛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南宋第一才子"。

2.思想影响:他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后代文人探索个体与
社会之间的关系。

3.社会意义:陆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影响了当时社会风气,
并提醒后人警惕。

五、结论
总结陆游作为宋代诗人的特点和时事评论,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诗歌写作展示了婉约抒情和思想反省的风格,同时也揭示出当时社会现象
及政治问题。

陆游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那个动荡时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艺术
遗产。

论陆游词的艺术特色(2)

论陆游词的艺术特色(2)

论陆游词的艺术特色(2)
陆游是咏梅的高手,在他的《剑南诗稿》中,保存着为数极多的咏写梅花的诗作。

陆游笔下的梅花和一般的文人所写的不一样,尤显自己的特色。

我们没有从这首咏梅的词中看到一个“梅”字,但我们始终能从这不带一个“梅”字的咏梅词,看到了作者和梅一样高洁的人格。

陆游把“扫胡尘”、“靖国难”作为自己生平志事,然而他在政治斗争中却屡次受到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而他却生平志事所在,终始不渝。

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个年头,然后,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陆游在这首词里就是用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孤傲品格和经得起挫折的斗争精神。

词的上阕以梅花独放于冷雨的寒冬昏夜,寂寞于驿外断桥边,隐喻诗人的不幸的遭遇和不得志的心情。

诗人虽饱经忧患,可敬的是始终保持爱国情操,不屑与排挤他的官僚们争权夺利。

词的下阕以“春”、“群芳”隐喻当时黑暗的社会和苟且偷生的朝廷官员。

表现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在黑暗的环境里坚持斗争,即便是粉身碎骨也此志不移的战斗精神。

陆游在这首词里用完美的艺术手法,将主客观进行了和谐的统一和完美的结合,将咏物审美意象推到了最高的境界看似写梅,实质是写人;不提一个“梅”字,分明在字里行间都突出着梅花的特性。

参考文献:
[1]袁行.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中华书局.。

谈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用典

谈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用典

报国无门泪空流
——谈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用典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展现了作者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在短短的48个字中,词人两次用典,借典喻己,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抒写了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句中的“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原句是“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它的意思是“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词人回顾自己年轻时,驰骋万里,奔赴战场,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

联系下面的“戍梁州”,会想到他当年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做准备,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斗志昂扬。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句中的“旧貂裘”是借用《战国策·秦策》的典故“空敝黑貂裘”而来,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

苏秦功业一无所成,落魄潦倒,透出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词人借词典故旨在表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引言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深切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诗词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陆游的家国情怀和诗词风格,为读者全面展现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

一、家国情怀1.战乱动荡下的坚定爱国心:南宋时期处于北方金朝和西方党项族吐蕃之间夹击下,战乱不断。

在这个背景下,陆游对祖国深深地忧虑和挂念。

2.忧愤时局的抨击与呼吁:陆游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时局不公和社会弊端的愤慨,同时呼吁社会要有所改变,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对亲友故土的眷恋:在流亡生涯中,陆游对家族乡里和亲友们展现了极度眷恋之情,作品常有追忆旧日、思亲思友之意。

二、诗词风格1.运用典故与比喻手法:陆游的诗词中经常运用典故和比喻,使作品深入人心,展现出他出色的写作功底。

2.深入人心的抒发情感:陆游以其独到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情感通过简练而又引人共鸣的语言表达出来。

3.清新俊逸的写景描写:陆游在描写自然和风景时,常常以清新、俊逸之笔,展示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三、代表作品分析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此篇以抒发家国之恨为主题,通过揭示战乱给祖国带来的苦难和伤痛来表达作者对孤寂、丧失与难忍的愤怒。

2.《钗头凤·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从家族生活和个人命运角度出发,表达了对曾经辉煌但已经逝去年月的怀念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国幽怨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诗中抒发了对消逝岁月的感叹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渴望改变现状、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

结论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以及扎实的写作功底使他成为伟大诗人,他通过自己写作表达了极度眷恋故土、关注时局和体验人生的情感和感慨。

陆游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永流传的佳作,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游诗歌艺术特色浅论

陆游诗歌艺术特色浅论

陆游诗歌艺术特色浅论陆游诗歌艺术特色浅论【引言】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最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诗坛上创作数量最大而且现存数量最多的诗人。

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84岁还“无诗三日却堪忧”(《醉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⑴。

陆游的诗歌不仅数量很多!而且体式灵活!语言精到!风格多变!师承多家。

从艺术渊源上说!陆游博采众长!融会众有。

他深深懂得“文章最忌百衣家”,“吐出自足成虹霓”(《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古人学问无遗力”,“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因而他不仅能转益多师!渊承多家!而且能自辟一宗!独具一格。

于北山在《陆游对前人作品的学习,继承和发展》一文中说:“历代无名的,有名的优秀作家的作品!都似清澈的泉水!流经伟大诗人广阔的心田!激起他巨大的创作热情!写出来的诗文!又经过千锤百炼!故能在诗苑艺圃里蔚为奇葩异卉!斗艳争妍”⑵。

陆游诗歌出自江西诗派!开始学诗私淑吕本中!他在《吕居仁集序》中说:“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恨不一识面”.而吕本中去世后!他直接师事曾几。

“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对曾几授予他的“文章切勿参死句”(《赠应秀才》)的经验津津乐道。

但他虽从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中获得了增进艺术修养以自成一家的启示!早年也曾仿效过其风格!中年后!他却又否定了自己在曾,吕那里所学的一些东西+因而删定诗稿时!按照中年以后的标准取舍!以至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早期受江西诗派影响所写的诗作了。

当然,模仿的痕迹虽然没有了!但却不能完全抹去已经溶化到自己技法中的艺术传承。

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游诗法传自曾几”,“又称源出居仁,二人皆江西派也。

然游诗清新刻露,而出以圆润,实能自辟一宗。

”⑶ (P368)陆游的诗在很多方面还得力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

他认真学习了屈原,陶渊明,王维,岑参,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林,梅尧臣,苏轼等多人的作品,对他们推崇备至。

掌握了这三个写诗用典技巧,诗歌也就有深度了

掌握了这三个写诗用典技巧,诗歌也就有深度了

掌握了这三个写诗用典技巧,诗歌也就有深度了
用典是诗歌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用典用好了,常对诗歌的主题展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会用典的诗人常这样写诗:
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

《书愤》陆游(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或谁堪伯仲间。

把前人典藉中的句子,引用到自己的诗中。

《送人守嘉州》苏轼(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其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是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诗行。

把前人故事里的文句,缩简成一个词语用在句里。

《泪》李商隐 (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首几乎句句有典,永巷算是暗典,《史记·吕后本纪》中记载'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这不仅是泪了,这是宫廷斗争的血泪;湘江竹上是娥皇、女英的思夫泪;岘首碑前是老百姓对于羊祜的怀念之泪;人去紫台是王昭君的去国怀乡之泪;兵残楚帐是项羽英雄末路之泪;灞水桥边是文人离别之泪;末句用借代之法,青袍玉珂指寒士与富贵之人。

陆游词的艺术特色

陆游词的艺术特色

陆游词的艺术特色陆游词的艺术特色陆游的词虽然不是很多,具影响力的也只不过十多首,但无论是从创作理念上,还是风格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词的艺术特色,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南宋时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84岁还“无诗三日却堪忧”,陆游一生文学成就突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又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

”文中将陆词与其他三大家作比较,并指出陆词风格之多样性且多有溢美之词,为后世陆词的接受者奠定了理论基础。

金、元二代及明代前、中期陆词似乎不受重视,论词文字鲜有提及。

但从明末始至清一代,论词文字始又及陆,且多将陆词与辛词对比,如:明末毛晋《放翁词跋》论放翁词风格云:“杨用修云:‘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

’余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

”指出辛陆二家风格上的共同点:超爽。

至清代词学中兴,更多的将辛陆并比的论述陆续出现,如:曹贞吉、汪森、王渔洋等多将辛、陆并提将陆词列入辛稼轩体。

现今的几部文学史也承袭前人之论,多将陆辛视为同一词派的标志性人物。

对于陆游词的前人的评价各不相同,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独特的理解,但不管把陆游与谁比较又把其词归为哪一派他都有自身词的特色和多样的艺术风格:一、清丽缠绵,情致深婉陆游青年时代,经历了一场爱情悲剧,在他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愈合的创伤,使他抱恨终生。

《钗头凤》的“本事”是凄婉动人的,也被编成戏剧写成歌词,广泛流传在明间。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泡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陆游与表妹唐婉相爱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和谐。

然而,唐婉不如陆母意,以致陆母听信馋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婉亦改嫁他人。

陆游诗歌的用典研究

陆游诗歌的用典研究

doi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7.06.004陆游诗歌的用典研究姜双双(安徽师范大学,安徽㊀芜湖241000)摘㊀要:陆游诗歌中激昂沉痛之作㊁述怀论事之作,以及观生感遇之作,是诗人集中用历史典故的诗篇,诗人凭借典故建构了诗歌的历史世界㊂一方面在对历史的追溯中蕴含着怀旧与理想;另一方面,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怨刺氛围和诗人对生命的痛感㊂典故的运用对陆游诗歌悲愤激昂的基调形成具有重要作用㊂关键词:陆游诗歌;历史世界;诗人性情;诗学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293X (2017)06-0032-06收稿日期:2017-05-01作者简介:姜双双(1989-),女,河南信阳人,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㊂诗歌的 历史世界 是指诗人以历史入其兴会,在诗人的心灵善感之下,历史与文学碰撞,从而在其笔下形成一个充满历史意蕴的文学世界㊂陆游激昂沉痛之作㊁述怀论事之作以及观生感遇之作①最能体现陆游诗歌历史世界,是诗人集中用典的诗篇㊂尽管有研究者注意到陆游诗歌用典现象,但往往是在泛泛谈论陆游诗歌艺术特征时提及,单独拈出讨论的论文却极少㊂吕辉‘陆游七言律研究“专门探讨了陆游七律诗的用典特色,留意到陆游喜欢采用忠臣和侠客类型的典故入诗,在近体诗中运用典故,多注重暗合人物的内心感受,期望引起读者深层次的情感共鸣㊂②其他还有讨论陆游用典情况的论文,③但是并未对陆游诗歌用典艺术做整体的观照,似有进一步挖掘陆游用典蕴含的诗学意义的必要㊂一㊁陆游诗歌历史典故的选择与情感倾向历史典故的选择,是建立在诗人性情㊁历史情怀与现实世界基础之上的㊂典故中包孕的世事得失和人事盛衰触动诗人,使得诗人流连感慨㊂陆游历史典故的选择既是对典故中涉及的历史人物身上那种志在天下的入世精神的钟情,又有对历代侠士为知己者死的历史情结的延续,还有就是对隐士随第37卷第6期2017年11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绍㊀兴㊀文㊀理㊀学㊀院㊀学㊀报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37No.6Nov.2017①②③陈耀祥先生分陆游诗歌为上述四类,见于王守国‘诚斋诗研究“一书陈耀祥所作代序㊂吕辉‘陆游七言律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第134 147页㊂施正荣‘放翁 饭牛 意象诗管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㊂曹荠文‘牧羝未乳身先老化鹤重归语更悲 简析陆游诗词 鹤归华表 典故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剑南文学“,2013年第1期㊂处一欣然的安贫乐道之趣的钦羡㊂陆游诗歌用典情况见表1㊂表1㊀陆游诗歌用典情况用典类型所用故实美政之治唐虞盛世㊁大禹治水㊁文景之治㊁贞观之治㊁庆历新政㊁元祐之政征战兴废与荒唐失政秦楚之战㊁三国之战㊁秦燔六经㊁党锢之祸㊁惠帝食糜㊁东晋偏安㊁后蜀灭亡㊁安史之乱英雄遇合与失路莘㊁渭之野㊁傅岩感梦㊁廉颇善饭㊁刘秀知严光㊁圯桥进履㊁一饭千金㊁定军五丈原㊁‘梁甫“吟㊁躬耕南阳㊁辛毗书㊁马磨自给㊁投笔从戎㊁马革裹尸㊁醉尉呵广㊁苏武牧羊㊁燕然石勒㊁白首不招㊁新亭对泣㊁棘没铜驼㊁闻鸡起舞㊁祖生鞭㊁三箭定天山㊁马周客新丰㊁衔枚入蔡㊁垓下之围㊁乌江自刎㊁髀下生肉侠客义胆荆轲刺秦㊁易水之别㊁渐离击筑㊁饮酒燕市㊁冯谖弹铗㊁灵胥涛怒㊁鲁连蹈海㊁鲁仲连射箭㊁元龙豪气㊁扪虱论世隐逸志趣管宁栖辽海㊁东平侯瓜㊁宁戚饭牛㊁一丘一壑㊁人生几两屐㊁箪食瓢饮之乐㊁原宪固穷㊁不食周粟㊁楚狂浩歌㊁秋风思鲈鱼㊁庾公尘㊁唾壶麈尾㊁兰亭集会㊁孙登啸㊁陈抟高卧女性群像漂母㊁陈阿娇㊁长门宫事㊁昭君出塞㊀㊀由表1可知,陆游诗歌典故选择主题比较清晰集中,典故选择具有相对性,如美政之治与荒唐失政,英雄遇合与失路遭际㊂作为一个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自己抱负的蹭蹬诗人,陆游选择了在诗歌中摒弃令人失望的现实,用历史典故创造一个寄托自己个人生命情境的历史世界㊂从历史世界的建构可以映照出作者的性格态度和价值取向㊂(一)狂者进取的济世情怀陆游在‘跋吴梦予诗编“中曰: 君子之学,盖将尧舜其君民 余请广其志曰: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丈夫盖棺事始定㊂君子之学,尧舜其君民,余之所望于朋友也㊂ [1]193这句话表达出了陆游对成就人生事业的期望㊂这种济世情怀首先表现在陆游反复称颂的辅佐帝王成就霸业㊁安邦治世的贤臣身上㊂无论是陆游自期事业能够窥莘渭的伊尹㊁吕尚,还是管葛奇才自许同的管仲㊁诸葛亮;或是坚守独撑东晋的王导,或极力谏诤的魏征和贤相房玄龄;或是以布衣取相的马周以及挺立奇节订下澶州之策的寇准,作者于他们身上寄予了自己的尧舜君民的仕途期望,希望能够成为有所作为的贤良辅臣振兴朝廷㊂其次,陆游济世情怀还表现在他对英雄战士的颂扬㊂在醇厚的历史酒酿中,作者饮下最多的有着鞭力为国的刘琨㊁祖逖,践行马革裹尸豪言的伏波将军马援,还有建功异域的班超㊁燕然勒铭的窦宪㊁出入将相的王猛㊂此外还有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雪夜袭蔡州的李愬,忠义良将李勣㊁李晟等㊂以及一生未封侯的飞将军李广㊁孤忠义胆的宗泽㊂他渴慕自己能够像窦宪和班超那样,成就一番功名事业,并自负成为王猛式的人物,如其‘舒悲“一诗曰: 扪虱论大计,使我思景略㊂ [2]1227表达了其景仰歆羡之情㊂陆游还重视武将之意气,如其‘病酒述怀“中道:李广射归关月堕,刘琨啸罢塞云空㊂古人意气凭君看,不待功成固已雄㊂[2]703可以看出,诗人对理想信念的重视超过对世俗功名的重视㊂诗人认为功名与万户侯之间并不是非要对等的㊂诗人的性情在真朴与豪放中得到释放㊂陆游济世情怀还表现为对侠客豪杰之士的崇敬与赞美㊂如陆游对高歌易水的燕侠们就非常赞叹㊂诗人不仅敬佩他们的豪杰仗义行为,还对那场风萧水寒的动人心魄的易水之别念念不忘㊂其‘感愤“诗云:形胜崤潼在,英豪赵魏多㊂精兵连六郡,要地控三河㊂慷慨鸿门会,悲伤易水歌㊂几人怀33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姜双双:陆游诗歌的用典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4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7卷此志,送老一蓑衣㊂[2]3229创作此篇诗歌时陆游已经79岁了㊂诗人感叹山河以其壮丽的姿态屹立于大地而不倒,江山也是人才辈出㊂似乎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㊂然而回到现实,朝廷屈膝求和,大臣中鲜有人怀着收复中原的壮志,希望又瞬息破灭㊂因此那支激越的易水之歌只能悲鸣地呜咽着,似乎在为满怀侠义之情怀而无人问津的诗人打抱不平㊂而此时的诗人呢,则是在镜湖边,披着蓑衣,任侠肝义胆消磨殆尽㊂再如‘遣怀“一诗:许国区区不自胜,秋风空羡下韝鹰㊂青云夜叹初心误,白发朝看一倍增㊂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㊂[2]1683在许国之心无处施展之时,诗人就会歌一曲当年易水边那支激越人心的大调㊂只有这样才能释放诗人无处发泄的愤懑㊂有时甚至连荆轲的衣冠冢都出现在了诗人的梦境里,在梦里诗人还不忘对荆轲放达激越之情致以敬意㊂其在诗中曰: 悲歌易水寒,千古见精爽㊂ [2]1410潇潇的易水之别尽管悲壮,但千年以来依然让人精神为之一振㊂这种跨越时空,于古人精神处寻求熏陶的行径,是诗人处理历史人物的一种常见手法㊂诗人比较注重古人精神状态的塑造,而且擅于表达古人精神带给他的震撼㊂(二)失意的归宿与自安自适诗人进取的英雄济世情怀遭遇现实困顿时,诗人难免会产生归于岩壑的想法㊂诗人此种想法往往是通过其笔下的隐士表现出来㊂诗人隐逸情怀表现为偶然兴起的失意归宿之感和看破失意之后的自安自适㊂诗人偶然兴起的归宿感,如其诗歌‘初春遣兴“:‘孤愤“书成词激烈,‘五噫“歌罢意辛酸㊂此怀欲说无人共,安得相携素所欢㊂[2]4346诗人的慷慨激昂无人与共,辛酸无奈无处诉说,因此兴起归宿的念头㊂事实上,这种归隐之感只是诗人通过历史映射一时的情绪㊂更多时候诗人是在隐逸之士身上汲取力量,表达自己消解失意之后的自安自适㊂比如陆游与陶渊明㊁庞公㊁梁鸿这类隐士尚友论千载,如其‘读陶诗“: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㊂退归亦已晚,饮酒或庶几㊂雨余锄瓜垄,月下坐钓矶㊂千载无斯人,吾将谁与归?[2]1903这首诗歌,表现出了陆游对陶渊明旷达心境的赏识㊂陶渊明的坚持自我,敢于归隐是陆游一直所欣羡的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正是陆游经历人生的种种况味之后对洒然闲适之乐的回归㊂再如‘秋郊有怀“:漫漫荞麦花,如雪覆平野㊂离离豆子荚,数枝忽堪把㊂颇忆故乡时,屏迹谢车马㊂水宿依蟹舍,泥行没牛骻㊂作劳归薄暮,浊酒倾老瓦㊂缕飞绿鲫脍,花簇鲤鲊㊂弃官虽未决,世念亦已且㊂浩歌续楚狂,幽怀欣独写㊂[2]1461面对着大自然的生动活泼和生活的丰富多彩,作者不由得将烦恼都抛诸脑后㊂先祖陆通狂放浩歌的情怀犹在,只是更增添了幽怀欣然在其中㊂诗歌中诗人自得其乐的满足之感溢于言表㊂因此不论是一丘一壑的豁达,还是不负湖山不负身的悠哉,都足以表达陆游的闲适之乐㊂综上可知,陆诗的历史世界是陆游个人情怀的投射,通过他笔下的历史世界,我们既可以看出陆游儒家式的忠君爱国,他的侠肝义胆感人至深;又可以看出陆游对待国家和个人时的态度,对待一己,不妨洒脱些,在这种状态下,诗酒逍遥之趣就会凸显;对待国家则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洒脱的,总是寓有感慨忧怀㊂二㊁以史兴会,以典咏怀的用典艺术诗人或尊崇古人㊁怀想诸贤,展己之胸襟怀抱;或是赞扬以志节挺立的古人,以培养己之志节;或是斟酌古人进退以权衡己之行藏取舍;或是感慨历史时事以表达感激悲愤之情㊂这种寄托抒怀的手法使得诗人能够跨越历史㊁时空,选择称己之意的历史,感历史而兴情,将悲愤情怀寄寓于其间,可谓寄意遥远而深广㊂典故作为一种凝聚着历史内涵的艺术符号㊂在陆游建构诗歌历史世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㊂它增添了陆游诗歌的历史厚重感㊂而且这种以典咏怀的方式,兼具表情和怨刺作用㊂季广茂先生这样阐述道: 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 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暗示之下感知㊁体验㊁想象㊁理解㊁谈论当下事件㊁情状或环境下的心理行为㊁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㊂ [3]73意即典故是诗人复杂情感得以明白表达出来的一种载体,尽管宋诗用典比较普遍,但陆游笔下的用典仍然有其独特的个性㊂一是历史典故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为追溯与对比㊂诗人对历史的追溯往往蕴含着现实关怀㊂而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又增添了诗歌的怨刺氛围和诗人的悲愤之感㊂如‘述怀“诗:尺寸虽无补县官㊂此心炯炯实如丹㊂羯胡未灭敢爱死?尊酒在前终鲜欢㊂亚父抱忠撞玉斗,虞人守节待皮冠㊂纵言老病摧颓甚,壮气犹凭后代看㊂[2]1498诗歌首先直接点明了诗人作此诗的目的,即述说自己的情怀㊂诗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亚父范增的故事,他因为识破刘邦的别有用心而撞碎他送的玉斗,以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耿直气节;另一个则是虞人皮冠之典㊂陆游突出的是此二人的坚守气质,以示自己的爱国意志不会轻易改变,这种寄情于史的咏怀方式就是通过用典表现出来的㊂诗人用精巧的艺术构思,拓展原典意义的内涵,以期与诗歌所要表达的宗旨契合㊂真正是做到了事出己意㊂当然陆游用典抒怀最突出者则是将用典与自我情感的自然融入,正如学者谓 陆游对于宋诗特色最成功的运用在于将使事用典与自我情感表达融为一体㊁浑然无迹,但整体特色上正是以人文之典代替巧似之描摹的宋诗特色,且典故的运用颇有意味,并非逞才使气的简单罗列 ①㊂诗人历史典故的使用,并不是逞才任能㊂往往有情感寄予其间㊂如陆游选取的刘备之事就做到了将用典与情感相结合㊂其诗歌重复使用髀肉复生之典: 刘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㊂还坐,表怪问备,刘备自感之,言: 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㊂今不复骑,髀里肉生㊂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㊂ ②正如故事结尾点明的那种,岁月不居㊁人生易老造成了英雄迟暮之感㊂结合前面提及的诗人无处施展抱负的境遇,可想而知诗人面对此典故之时,肯定会有很大感触㊂因为诗人的报国无路的忧虑与刘备的居安思危的忧虑之情是相通的,这正是以典咏怀的突出表现㊂有时候诗人甚至会随着节候物感兴发,而思及古人古事㊂物感与人事一起向诗人涌来㊂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发泄当时的心情㊂因此史典的使用与诗人自身情感更进一步地契合,更加突出了诗人怀古之幽情㊂如‘雪中作“一诗: 竹折松僵鸟雀愁,闭门我亦拥貂裘㊂已忘作赋游梁53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姜双双:陆游诗歌的用典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①②赵敏俐主编㊁韩经太等著:‘中国诗歌通史㊃宋代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99页㊂(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㊃蜀志㊃先主传“中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后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语,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76页㊂苑㊂但忆衔枚入蔡州㊂属国餐毡真强项,翰林煮茗自风流㊂明朝日暖君须记,更看青鸳玉半沟㊂ [2]1335诗人在大雪之时遥忆唐代李愬衔枚入蔡之事迹,思绪穿越时空㊂而衔枚入蔡的典故正暗含着诗人的中原之志和事功情结㊂并且诗人还列举了与雪相关的其他历史人物㊂诗人把它们两两观照,如其将属国餐毡 的苏武与 衔枚入蔡 的李愬并列,这两位历史人物既是诗人崇敬的对象,又与诗人自身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㊂因此,切合自身情感的典故运用,表达了诗人自己不能北取中原的苦闷情怀㊂再如,其‘龟堂独酌“一诗曰: 一樯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㊂巴山频入初寒梦,江月偏供独夜愁㊂越石壮心鸡喔喔,子卿归信雁悠悠㊂天生我辈初何用,病骨支离又过秋㊂ [2]2439诗人借刘琨和苏武之事表达了自己不见用的悲苦㊂诗人将历史人物之境遇与己之境遇对比㊂以历史上终有所作为的刘琨和终回故国彰显高节的苏武之事,反衬出自己萧瑟的一生㊂二是典故的表达效果,史㊁情㊁意于一体㊂如其以典讽刺时事的‘杂感“一诗: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何人知壮士,击筑有余悲㊂[2]3720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只是在淡淡地抒发着自己的余悲㊂诗人对连用的三位历史人物,并不做细密的刻画而是直接提及㊂但简单叙述中,却让人回味无穷,诗歌的味外之旨是非常浓厚的㊂诗人这种处理史实的手法和用典的方式真可谓是融史㊁情㊁意于一体㊂诗歌中诗人对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慷慨激昂之词的推崇㊁对愚公移山的不衰之志的赞赏,都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抗金志向之坚定㊂然而坚定过后,则是挥之不去的哀愁㊂因此诗人以高渐离击筑送别的故事,表白自己一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悲壮㊂这三个典故的运用,表面看来是平行并列的,但在情感表达中则是层层深入㊂因此诗人情怀的抒发也在步步加深㊂从立志的坚定到对人生悲壮的感慨,都在典故丰富意蕴下凸现出来,并且闪烁着诗人的赤子情怀,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㊂葛兆光先生认为在典故的使用上,所用的典故必须是 字面有一定的视觉美感,最好是典故中包含了古往今来人类共同关心与忧虑的 原型 ,比如生命㊁爱情㊁人与自然㊁人与自我等,因为它们才最具有震撼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力量,这样,才能够使古人的故事与我们的故事水乳交融地溶合在一起,才可以使读者感到格外酣畅淋漓㊂ ①在震撼内心的力量上,陆诗的以典咏怀正是这句话的完美诠释㊂三㊁以典故建构诗歌历史世界的诗学意义以悲愤基调变宋诗,这也是陆游诗歌自成特色的地方㊂恰如吉川幸次郎表达的那样: 与北宋诗的巨人苏轼相对,南宋诗的巨人陆游被认为是更喜欢激情㊁更喜欢悲哀的诗人㊂他有一种愿望,试图纠正自己那一时代的诗过度平静㊁嫌恶激情的倾向,使之再度呈现为唐诗式的集中㊂ ②因此作为一名行动型的诗人,陆游凭借他的行动性格对过于冷静的宋诗进行了反拨㊂这种反拨更集中地体现在其诗歌中的历史世界,而不是其诗作中的自然世界㊂这一点可谓是其诗歌历史世界的特性之一㊂首先,陆诗历史世界悲愤激昂的感情基调㊂如 今皇神武是周宣,谁赋南征北伐篇 (‘感愤“)[2]1238的悲愤㊁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夜泊水村“)[2]1136中的豪言壮语, 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 (‘夜登千峰榭“)[2]1439的愤激之情㊂这些诗句都是借助历史表达自己的衷肠,诗作气骨昂扬㊂再如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文章“)[2]4469的孤独㊁ 但余一恨到千载,高阳缪公来窜名 (‘题十八学士图“)[2]109的悲恨等诗篇,这些诗句也是以历史发泄自己的情绪㊂诗人6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7卷①②葛兆光著:‘汉字的魔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页㊂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诗概说“,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0页㊂都是直截了当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其中既有借正面历史人物表达激昂的情绪,又有借反面人物表达愤慨之情㊂有学者曾谓: 精辟的言论正是诗歌功能扩大㊁解放的表现,是值得提倡的㊂特别是在成堆问题都尖锐地摆到诗人面前的宋代,如果一味含蓄下去,倒很容易油滑暧昧㊂具有爱国感㊁时代感的诗人站起来直截了当议论时政㊁亮明观点,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哲理须凭借形象, 带情韵以行 才好㊂ ①陆游借助历史直陈自我的诗作,正是其作为一个具有爱国感的诗人的具体体现,是诗人直接果断而又痛快淋漓的个人本色㊂可以说,正是在诗人建构的历史世界里,陆游才能如此无所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情绪㊂其次,陆诗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选择与诗人的 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 的诗学观是相通的㊂其曰: 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㊂苏武㊁李陵㊁陶潜㊁谢灵运㊁杜甫㊁李白,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㊂国朝林逋㊁魏野以布衣死,梅尧臣㊁石延年弃不用,苏舜卿㊁黄庭坚以废绌死㊂近时,江西名家者,例以党籍禁锢,乃有才名,盖诗之兴本如是㊂ [1]147诗人列举了诸多历史人物,他们都是悲愤而兴诗情文心的典型代表㊂就陆游诗歌历史世界而言,大多数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运用是建立在诗人悲愤之情基础上而阐发的㊂比如诗人对上述历史上抱才委地士人的叹息,其间蕴含的既有自身不遇的哀叹,又是对人未能尽其才的社会现状不满㊂以典故建构诗歌历史世界与陆游极为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紧密相关㊂由诗作用典可知陆游笔下历史是其兴怀寄托之表现,因此兴寄就成了陆诗历史世界的突出特点㊂在历史的苍穹之下,诗人的忧虑与现实㊁历史与现实之间互动,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诗人在进与退㊁理想与现实之间无法消解的生命痛感㊂参考文献:[1]陆游著,马亚中,涂小马校注.渭南文集校注[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2]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季广茂.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Study of Lu You s Use of Allusions in PoetryJiang Shuangshuang(Anhui Normai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Abstract :Lu You concentrates on the use of historical allusions in his passionate and painful,narrative and emotive poetry,thus forming the historical world of poetry with allusions.These poems,on the one hand,contains his nostalgia and ideals in his retrospect of history;on the other hand,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sorrowful and ironical atmosphere in poetry and the poet s painful sense of life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history and reality.Accordingly,the use of historical allusions is of great important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grievous,indignant and passionate tone in his poetry.Key words :Lu You s poetry;historical world;disposition;poetic significance(责任编辑㊀吕晓英)73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姜双双:陆游诗歌的用典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①王习耕:‘宋诗对唐诗在艺术手法方面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古代㊁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8期㊂。

陆游的词艺创新

陆游的词艺创新

陆游的词艺创新
陆游(1125-1212)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被誉为"南
宋四大家"之一,他对词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陆游在词艺创新方面的一大特点就是他倡导词赋合一的理念。

传统上,宋词与
赋是分开的文体,而陆游提出了"词赋合一"的观点,试图将两者融为一体。

他认为
词与赋都有各自的长处,词能表现感情,赋能表现景物,因此他主张词赋应该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陆游在自己的词作中,力求表现词的感情之美,同时注重描绘景物、人物,使词的艺术性和意境性更加丰富。

另外,陆游在音韵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创新。

他注意到词的音韵对于传达感情是
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创作词时,他特别注重音律的优美,注重押韵的规范。

陆游还发明了"对对转"的技巧,即在词的结构上采用对仗的方式,使词的韵律更加和谐。

此外,陆游亦在写作技巧方面展现了他的创新精神。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
比喻、夸张、拟人等,使词作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他还注重细节的描绘,善于运用意象,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塑造词中的意境,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陆游在词艺创新方面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他提倡词赋合一的理念,注重音韵的优美,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等创新手法,使自己的词作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更在情感表达和意境刻画上达到了艺术的高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月四日作陆游的写作手法

二月四日作陆游的写作手法

二月四日作陆游的写作手法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介绍陆游及其作品
2.陆游的写作手法特点:用典故、对仗工整、以景喻情
3.陆游作品中的用典故示例
4.陆游作品中的对仗工整示例
5.陆游作品中的以景喻情示例
6.结论:总结陆游的写作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陆游,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的写作手法:用典故、对仗工整、以景喻情。

首先,陆游善于运用典故。

他在诗歌中引用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以丰富诗歌内容,增加读者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他写道:“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这里的“长安”便是引用了历史典故,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其次,陆游的对仗工整也是他的写作手法之一。

他对仗严谨,使诗歌的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如他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整首诗对仗工整,展现了陆游深厚的语言功底。

再者,陆游擅长以景喻情。

他运用自然景物,将自己的感情寓于其中,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如他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中以山、水、柳、花等自然景物,寓言人生道路的坎坷与希望。

综上所述,陆游的写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用典故、对仗工整、以景喻情等手法,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陆游词修辞艺术初探

陆游词修辞艺术初探

陆游词修辞艺术初探摘要本文探讨了陆游词的修辞艺术。

陆游词作运用代称、化用、引用、譬喻、夸饰、顶真、迂回、省略、互文等修辞手法,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奋斗的经历,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抱负, 使他的词作达到了美妙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陆游; 词; 修辞手法陆游( 1125 ) 1210) , 字务观, 晚号放翁, 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

他生长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氛围的仕宦之家, 这促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

他的作品有诗、词和散文等。

他早年就以诗著称, 自12 岁起开始学诗, 到84 岁时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 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诗内容十分丰富, 差不多涉及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特别突出的主题是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作品里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请缨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 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诗语言晓白流畅, 情感真挚热烈, 其词也禀承了这一特点。

统观陆游的词, 在修辞手法上, 主要运用了代称、代用、引用、省略、夸饰、迂回、互文、顶真、譬喻等。

下面结合具体词作论述之。

1、代称。

所谓代称, 是指不用事物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作为称喻。

在陆游的词中, 哙炙人口的《钗头凤》在运用代称这一修辞手法方面尤为突出:红酥手, 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 错, 错!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氵邑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 莫, 莫!这首词是陆游偶遇昔日伉俪唐婉之后十分伤感而创作的。

面对物是人非, 他欲言又迟, 用“红酥手”指代唐婉, 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对昔日情侣的深深眷恋, 便回想起了当年琴瑟相和的欢乐时光, 此时此刻, 恰似“黄滕酒”一般在心头回味。

词的下阙紧接着说“锦书难托”, 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代指了自己的一片相思之苦; 用“桃花”之“落”代指了幸福时光的短暂易逝; 用“池阁”之“阁”代指了自己对佳人那亘古不变、时常怀念的赤诚之爱。

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

他的诗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本文着重对其在诗歌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进行分析。

[关键词]陆游诗歌艺术特色一、丰富的题材和开阔的境界陆游诗歌题材所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而且在境界上的拓宽是他的诗歌使人耳目一新的原因所在。

(一)慷慨悲壮的军旅诗作。

这类诗作主要出现在陆游四十七岁左右,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

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

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

(二)锥心泣血的报国理想。

作为陆游爱国诗篇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三)对投降派愤怒的谴责。

陆游不仅在诗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对腐朽无能、苟安求和的统治当局发出愤怒的谴责:“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四)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

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前一首赞美宁静村景和淳朴民风,后一首抒写以京华红尘的厌倦,但对江南春雨和书斋闲适生活描写却优美动人。

(五)对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深切同情。

陆游也在诗中表现着对深受统治阶级压迫的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关怀。

在《秋获歌》《秋赛》《农家叹》等诗中,他描述当时的现实是:“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

”由于陆游对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所以他对被迫反抗的人民怀着不寻常的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1125—1210),南宋(1127—1279),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召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陆游的主要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放翁词》,《渭南词》,《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等。

他以诗歌闻名,一生留诗九千余首,与他的诗歌相比,其词作数量就是少之又少了(据《放翁词编年笺注》一书,共有词作145首),故其词名远不及诗名。

这是因为他对词存有轻视,基本还像北宋人一样把这一新兴体裁视为“小道”和“余事”。

他的词学观,在“靖康”南渡、词人普遍转变词风而以词作为抒怀言志之一体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十分保守和不合时宜。

总的说来,他十分轻视词体,对词的抒情性质有一种矛盾和迷惘的态度,甚而菲薄旧作,对自己未能免俗地写过一些小词感到后悔。

比如,他在《长短句序》(载《渭南文集》卷十四)中这样写道:风、雅、颂之后,为骚,为赋,为曲,为引,为行,为谣,为歌。

千余年后,乃有倚声制辞,起唐之季世,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

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

在另外一篇《花间集跋》中,他更通过谴责花间诸人而菲薄词体道:《花间词》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他对词的观点在六十五岁前后发生变化,对词体的态度有褒有贬,但因其大半生都对词的保守偏激的轻视态度以及他对于词独特的审美方式缺乏了解,使他对于词的创作缺乏热情,因此词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逊于他的诗作。

但是陆游的词具有一个厚积薄发的文学大师的独特风采和鲜明的南宋时代特色,足以在南宋中兴词人群体中自成一家而毫无愧色。

集评:明代杨慎说陆游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

”毛晋添一句说:“超爽处似稼轩。

”—笼统,泛泛比较清代刘熙载说它:“乏超然之致,天然之韵,是以人得测其所至。

”—过贬清代冯煦(《论词绝句》)说:“《剑南诗稿》—陆游诗词集)剑南屏除纤艳,独往独来,其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

”(《宋六十家词选·例言》)又近于过誉;《四库提要》说:“陆游欲驿骑东坡、淮海之间”(风格在苏轼的豪壮和秦观的婉丽之间),“故奄(奄奄一息)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

则是较中肯之论。

陆游以他杰出的才能,虽无心写词,但其词不乏受人激赏的优秀之作,他常常借词表达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的人生感怀,揭示自我的心路历程,显现出鲜明的艺术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词不愧为宋词园地中流光溢彩的奇葩异卉。

陆词持久的艺术生命力不仅在于其间所荡出的感发情思,还应得力其多样的艺术表现技巧,故本文以陆词艺术表现技巧作为研究课题,选取陆词中较突出的用典、结构、意象这三方面集中系统地论述。

陆游的研究综述:1、陆游词的风格特点2、陆游词的思想感情3、陆游词的题材类型4、陆游词的艺术表现而我今天主要就是从陆游词的艺术表现的方面进行阐释一下。

陆游词的用典艺术1、陆游词用典情形统计2、陆游词典故意蕴3、陆游词用典特色一、陆游词用典情形统计南宋刘克庄云:“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穿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更是一癖。

”这句话指出了陆词用典之弊,但同时也说明了陆词用典至多。

刘庆云在《放翁词的艺术追求与江西诗风》一文中,对陆游词的用典情况作了初步统计,“在144首词(断句除外)中,除令词中的11首外,其余133首皆用典,比例占92%,使用频率相当高。

所涉及的经、史、子、集书目近百种,共享典约360处。

”由此可见陆词用典率之高,甚至高出了南宋作词第一高手辛弃疾,熊笃在《论稼轩词的用典》一文中论到稼轩词的用典率为86.7%。

陆游在其词中用典之多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典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所用典故皆出自学者们所熟知的经、史、子、集著作中。

典故运用分为两种类型,即事典与语典。

陆词中的事典大都出自史部、子部著作中,而语典大都出自经部、集部著作,下面将对典故所出自的著作情况作一统计: 事典源于《晋书》16次,《太平御览》11次,《后汉书》10次,《汉书》8次,《史记》5次,《新唐书》4次,《南史》4次,《搜神后记》4次,《列仙传》4次,《唐传奇》4次,《战国策》、《吴越春秋》、《侍讲杂记》、《拾遗记》各一次。

语典多源于前人诗文中,由先秦至北宋博采众家,这其中又以唐诗为主。

唐诗中又以杜甫诗最多,达35次,以下依次为李白8次、杜牧7次、李贺6、王维5次、李商隐3次、韩愈、白居易各2次,其余还有张志和等15位诗人各一次;宋代诗词采用最多者为苏轼(11次),其次还有黄庭坚、欧阳修、柳永、周邦彦、苏辙、张来等各一次;先秦《诗经》9次、《楚辞》5次、《庄子》4次、《论语》2次、以及《礼记》、《列子》等各一次;两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2次、《汉乐府》及张衡、曹植、司马相如等各一次;南北朝的江淹、庚信各2次。

由以上统计可见,陆游词的用典繁多但并不生僻、晦涩。

他并非要刻意用典以炫耀自己知识的广博,词人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时地拈出典故,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词中的典故和他所表现的情志是非常吻合的,以下对陆词中的典故意蕴作系统探讨。

二、陆游词典故意蕴刘庆云在《放翁词的艺术追求与江西诗风》一文中,认为陆游词在艺术上追求典重美,的确,陆词“屏除纤艳”之功是与他词作中多选取的典雅庄重之典有密切联系。

笔者通过对陆词语典及事典的综合分析,发现其词作典故意蕴丰富,包含有: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对无常世事的体悟,对漂泊羁旅的感叹,对款款友情的追忆以及其隐逸山林的自得,本节将从这五个方面对陆游词典故意蕴加以详细论述,探讨陆游如何以典在词中来写景叙事、传情达意。

1、对功名事业的向往这一内容是陆游词作中的大宗,涉及功名事业的典故在陆词中多次出现如“筑坛开府”“图像麒麟”、“云台麟阁”、“画凌烟、上甘泉”等,达30处之多。

陆游运用这些典故,多表达自己对功名的踌躇满志,如《秋波媚》中的“悲歌击筑,凭高酪酒,此兴悠哉”,此句中的“悲歌击筑”用《史记·游侠列传》中荆柯与狗屠及高渐离等酒酣歌于市中相乐的情景之事典。

作者登高感慨,词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未来建功立业的乐观情绪。

另如《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中的“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此句中的“功名不信由天”反用了《论语》中的语典,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要在抗金大业中一展身手的不屈之志。

由以上分析可见,陆游词中使用这一意蕴的典故具有“求同存异”性,即用不同的典故来表现相同的情感意蕴,如词中6次用班超的“千里封侯”之事典,3次用杜甫诗中“倚楼看镜”之语典,两次用《论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语典,还有上段文字所提到的诸多典故。

由于陆游运用这些典故时注意到了腾挪变化,故虽在反复地用这些典故,但并没有简单重复之嫌。

2、对无常世事的体悟由于陆游身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多飘荡不遇的际遇,表现在陆词中,多无常世事的感慨体悟。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人生如梦的虚无感。

如《破阵子》上阙“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眼底荣华原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

营营端为谁?”,用了三个典故:“年过七十常稀”,用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身后声名不自知”,用《晋书·张翰传》中张翰语“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营营端为谁”语出《列子·天瑞》:“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充分表现了词人在屡受挫折后看破红尘的虚无的人生体悟。

二是对世事之沧桑巨变的无奈。

如《沁园春》中“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用了《搜神后记》丁令威化鹤还乡的典故,充分表述了作为还乡游子的陆游见到城郭依然人事全非的景象而生发万多感慨的情状;《洞庭春色》中“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枪神”用《晋书·索靖传》索靖预知天下将乱的事典,表面写了人们对物转星移、世事的更替只能“空枪神”,实则蕴涵着作者对国事的担忧。

3、对漂泊羁旅的感叹陆游在其词作中多感叹“此身如寄”,抒发了游子的怀乡念旧之情的代表作如《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下阕“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

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

纵有楚舵吴桔,知何时东逝?空怅望,绘美孤香,秋风又起”,用晋人张翰因思家乡药羹妒鱼而辞官回乡的典故,表达怀乡之念,特色之处在于结尾既暗含事典又点明当时的时令且融于写景中,给人余韵悠长之感。

另如《月上海棠》的下阕“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陇头归骑。

楚天危楼独倚。

”,用了晋人陆凯折梅寄友的事典,表达自己的怀乡之情。

不过陆游的语言运用更灵活巧妙,通过反问“谁与寄千里?”以及深含否定意味的“杳难逢”、“音尘远”增强了其思乡却不能归向的凄凉之感。

4、对款款友情的追忆陆游词作中有一些以典故表达友情,最具代表性的是《水调歌头·多景楼》中的“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暗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用了晋代羊枯的事典来比拟好友方滋,赞扬他的千秋功业,而又暗含自己对功成名就的渴望。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中的“清泪混罗巾,各自销魂,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索,截断烟津”,用晋代王睿伐吴,吴人用铁索横江的典故,写依依惜别,突出表现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不忍友人即将涉江离去,作者突发奇想,若能用千寻铁索横拦,把烟水迷茫的渡口截断那该有多好啊!词中用反问语气更见友情的厚重。

5、对隐逸山林的自得陆词中也多用事典表现悠游林下,享垂钓之乐的闲情逸趣,如《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全词突出了“渔父”的自在生活,而结尾一句的事典更是对此作的一个有力注脚。

典故出自《后汉书·逸民传》中所载隐士严光之典,借此来突出自己对渔隐生活的“一心一意”而非“别有用心”,因为只有真正的“无名渔父”才能体味得到其中的乐趣。

故沈雄评此句“细味卒章,真是高隐之笔”。

可见这一典的运用使整首词熠熠生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