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五柳先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传”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和赏析“传”这种文体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五柳先生的评价和态度,理解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生字词和难懂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意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和赏析“传”这种文体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介绍五柳先生的故事和《五柳先生传》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作者介绍:教师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让学生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3.初步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基调,同时进行必要的字词解释和语法讲解。

4.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意义,重点讲解难懂句子和词汇。

5.分析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和所代表的意义,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五柳先生的评价和态度。

6.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和感悟,共同探讨文章的主旨和特点。

7.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进行阅读技巧的操练。

8.总结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课下阅读陶渊明的其他文学作品,以拓展视野。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2.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法:教师安排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多媒体辅助: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八年级《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八年级《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八年级《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品析—延伸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

2、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二、感知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正字音,理解语句的意思。

三、品析1、引导学生分别从生活、爱好、性格等方面来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2、结合图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3、讨论:对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点或两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五、布置作业(任选两题或三题)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3、给自己或他人写一篇小传。

4、以好朋友的身份给他写封信和他聊一聊,表达你对他的看法。

附板书: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生活贫穷爱好读书嗜酒著文章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精神安贫乐道作者邮箱:《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及其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3、掌握一些与文章意思相关的词语及文言常用词。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准备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

【导语】作者陶渊明运⽤记传体,假托五柳先⽣之名表明⾃⼰特⽴独⾏、不与世俗苟同的内⼼情怀,通过对⾃⼰的志趣、爱好体现出⼀名⾼洁的隐⼠不凡的⼈格魅⼒和⼈⽣追求。

⽆忧考⼩编整理了⼋年级下册语⽂《五柳先⽣传》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演讲 ⼆导⼊: 1, 课前想给⼤家出⼀个谜语,认真听好了有这样⼀位诗⼈,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起南⼭种⾖,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折腰,辞官归隐⽥园,这位诗⼈是谁啊? 2, 谁能简单的介绍⼀下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东晋诗⼈。

由于他热爱⽥园⽣活,写了⼤量⽥园⽣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园诗⼈”。

) 他⾃号五柳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就叫做五柳先⽣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写的⼀篇⾃传。

三定向⽰标: 学习⽬标:1,了解⼈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 ,学习并掌握⽂中的⽂⾔词汇。

检查预习:⽂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

四,读课⽂,整体感知⽂意 1,⾃读。

学习⼀篇古⽂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读熟,下⾯时间请同学们⾃读课⽂,字⾳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会听录⾳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

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遍课⽂的录⾳,刚才叫不准的地⽅你认真听。

3,再读。

读书百遍,其义⾃现,请同学们再读课⽂,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个问题,五柳先⽣是个什么样的⼈? 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语速,停顿) 5,课⽂已经读过好⼏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是⼀个怎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 五,疏通⽂意 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我们还需要理解⽂章⼤意,那么下⾯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欣赏文章的优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陶渊明的《饮酒》诗,回顾诗人的品质。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传记——《五柳先生传》。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

(1)五柳先生的身份。

(2)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3)五柳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五柳先生的形象。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分析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使学生了解了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学会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形象:隐士、诗人、文人五柳先生品质: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写作特色:托物言志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背诵并准确默写课文。

-理解文中的文言字词,如“许”(处所)、“详”(知道)、“亲旧”(亲戚朋友)等,准确翻译全文。

-掌握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写作特点,如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等。

-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美,培养语感。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 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淡泊名利的情怀。

- 感受古代文人的高雅志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准确翻译课文。

- 分析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 掌握传记类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并能进行简单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如“以……为”(把……当作)的意动用法。

-深入体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并能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进行联系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诵读。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如“好(hào)读书”,“黔(qián)娄”等。

然后再读,要求读准节奏,像“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通过多次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同时初步理解文意。

-在讲解课文过程中,针对重点段落和语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理解。

例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通过诵读,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2. 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家境贫寒?”学生可以找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等语句,从而分析出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因此,学生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和思想内容,在评价中获取对主旨深刻地感悟。

除了对内容的了解,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还应关注作者对各种表达方式的应用,体会语言的妙处,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

本篇课文是一篇自传,作者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本人的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因此,在此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应从语言着手,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感受作者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领会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教学难点:①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②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开场词:东晋时期,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他就是——陶渊明!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位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

那么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是要再次走近陶渊明,认识这位“五柳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1)作者生平及文体介绍1.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同学们能回忆并介绍一下陶渊明吗?明确: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9篇】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思路】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

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⑴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⑴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⑴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⑴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教学步骤】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10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10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10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辄zhé、褐hè、黔qián、曾zēng、箪dān、俦chóu、觞shāng2、朗读检查。

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划出节奏。

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教学目标篇二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⑴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⑴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⑴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⑴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1教学目标:一、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二、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三、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一、安排四教时。

二、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读写结合,进行一次记事为主的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一、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__?这篇__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__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

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__,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__,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

社戏鲁迅(板书)二、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

”(《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

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

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和反思1.前言《五柳先生传》是著名文学家陈维鼎所编写的一部名著,它通过描述五柳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展现了其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

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本书被列为必读,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2. 教学设计本节中,将分别从教材、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2.1 教材选用首先,应该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估,在对教材的内容、结构、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定适合本节课程教学的教材,其中包括以下环节:1.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分类分析其内容结构;2.对教材文字和图表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改;3.将教材和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材料。

2.2 教师指导在教师指导方面,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2.教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2.3 学生评估学生评估方面主要是针对课程学习的各方面指导和支持。

教师应该考虑采用上述教材和指导方法以及其他的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

这些评估方法包括:1.课堂测试;2.与教材相关的活动;3.达到课程目标的学习。

3. 反思本节中,将从对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3.1 教材选择选择教材是影响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

选择教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适合学生年龄和语言水平;2.吸引学生兴趣;3.与教学目标相符。

3.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包括:1.向学生展示课文的背景和主要情景;2.演示识字、解读要点等基本技能;3.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学生学习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

学生应该考虑以下问题:1.是否准备充分;2.是否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情节;3.是否对学习目标达到了预期。

八年级课文《五柳先生传》的优秀教案

八年级课文《五柳先生传》的优秀教案

八年级课文《五柳先生传》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熟记《五柳先生传》的内容及作者陶渊明的基本情况。

1.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1.3分析并概括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1.4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2运用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拓展延伸,提升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并熟记课文内容。

1.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1.3分析并概括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2.1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2.2深入理解五柳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背景。

1.2学生分享对陶渊明的了解及对《五柳先生传》的预习情况。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并熟记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词语解析3.1教师针对文中重要词语进行解析,引导学生掌握其含义及用法。

3.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4.形象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5.写作特色分析5.1教师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5.2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6.拓展延伸6.1教师提出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及感悟。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及感悟。

8.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8.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五柳先生的形象。

8.2深入理解五柳先生的人格魅力,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同学们,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认为五柳先生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品格?”1.2在词语解析环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来加深理解:“‘闲静’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文中‘灌园鬻蔬’是什么意思?你能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行为吗?”“五柳先生的‘不慕鸳鸯戏河岸,只愿鹅鸭游塘中’,你们觉得这反映了他的哪种品质?”“文中提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句话吗?”教学难点:2.1在分析文章写作技巧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作者在描述五柳先生时,用了许多对比的手法,谁能找出一两个例子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只说‘不知所终’?这样的结尾给你什么感觉?”“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如果让你写一个现代版的五柳先生,你会怎样描绘他?”教学过程补充:3.词语解析教师先让学生举例说明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再引导学生比较古今异义词。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难点突破】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

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文言词汇,在复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文言文的常用词也适当练习。

有些句子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五柳先生传二、出示目标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

四、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⑴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⑵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五柳先生传》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篇传记小说,主要讲述了道家名士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精神品质。

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五柳先生的思想、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内容和艺术形式。

2. 理解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掌握五柳先生的思想精髓和道德品质,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五柳先生传》的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

2. 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分析,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学识、人格魅力等。

3. 五柳先生的文学成就分析,包括他的诗歌、散文等。

4. 五柳先生的思想精髓和道德品质分析,包括他的儒家情怀和道家修身之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名人,阐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渗透文化自信教育。

请学生针对“五柳先生”这个名字进行猜测,激发阅读兴趣。

2. 阅读篇章为学生带来《五柳先生传》的篇章,让学生朗读原文内容,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义。

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阅读思考,让他们感受到五柳先生特有的思想和文化精神。

3. 探讨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课上阅读五柳先生的《吕洞宾》诗,让学生了解五柳先生的前世今生以及思想精髓,认识五柳先生的家庭背景、学识、人格魅力等重要特点,进而分析此人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知道他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贡献。

4. 探究五柳先生的文学成就通过五柳先生的散文《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其他著作,让学生了解五柳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他的高妙才华所展现的激情与诗意,以及他对文字艺术的坚贞执着。

5. 探究五柳先生的思想品质通过五柳先生的许多诗歌和文章,让学生了解到他的道德品质,包括他的儒家情怀和道家修身之道,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体现。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3篇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3篇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

今天,让我们从结识一位曾经做过官而后又辞官隐居农村的东晋大文人五柳先生开始吧。

请翻开书第171页《五柳先生传》。

(大屏幕显示)二、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诗人,散文家。

29岁入仕,因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41岁时,毅然辞去在任仅有80多天的彭泽县令,回柴桑老家隐居。

此后直到逝世的23年间,再未出仕,以耕读自娱。

(大屏幕显示)三、研读课文1、自读勾画:教师提示:传是一种文体,是一种专门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自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五柳先生的?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爱好和生活的语句勾画出来,看哪一组能很好地配合,做得又快又准确。

(大屏幕显示)2、听读体会:教师提示: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先别忙着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先来听听课文录音,感受一下课文的朗读语气。

(放录音)3、学生齐读:教师提示:录音听完了,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课文,看能否读出感情来。

4、讨论体会:教师提示: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过几遍了,同学们对五柳先生是否已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呢?大家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引用刚才勾画语句,说说五柳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屏幕显示)5、小结明确:通过讨论可知,课文首先介绍了他的名号的来历,接着介绍了他的性格特点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然后介绍了他的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其间还介绍了他的生活状况家贫环堵萧然箪瓢屡空而依然晏如也,结尾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了个赞语,指出五柳先生的生活志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人格的赞赏。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以把五柳先生界定这样一个人,即:五柳先生是一个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悠然自得的隐士,他也有追求,只不过不是追名求利,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上的安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2《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五柳先生高尚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诗,想想看,哪些反映了他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2. 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
1、看书面,看态度。

2、看正确与否。

3、看掌握与否。

4、评出最善于预习得同学。

并互相指点: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2)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

从此不再做官。

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3)你了解什么是"传"吗?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字
1.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节奏、感情(一、二段感情的异同)
(3)初步了解文意
2. 翻译要求:
(1)重点字词——准确
(2)归纳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一些简单句式
四、合作研讨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文章采用先叙后议的结构(传文+赞语)
2.为什么自号
“五柳先生” ?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五柳先生"得名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3.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4. 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5. 小结五柳先生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五、深入探究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赞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照应:“不慕荣利”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 人物性格是怎样的?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3. 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

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不”字为此篇眼目。

9 个“不”:“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曾不吝情去留” 淡泊宁静,恬淡自足;胸襟开阔,意存高远;开朗乐观,耿直率真
4.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作者言“不” ,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拓展延伸比较课文与下文,说说传记一般应写哪些内容?
《老舍自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

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

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七、达标检测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