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规范化(一)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0年11月1日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读读下面的北京话
“别渗着了,快撮吧,这 面筋道儿,呆会儿遭叽 了就没嚼头了,把面码 儿多往碗里改搂点儿。” “裹什么乱啊,没事 儿别这儿逗咳嗽,老 了成个碎嘴子了,一 天到晚尽瞎掰活,别 找我犯牛脖子啊!”
“我看你尽在那儿捯饬, 外地人学说北京话,生硬地 整什么幺蛾子啊?”
北京话有很多的儿化音,已 经为普通话所吸收,如:果 汁儿、小汽车儿、小树林儿。 加上儿化音,下面的都不对: 公共汽车儿、防护林儿、天 安门儿、西直门儿,大奔儿
4. 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5. 句法结构类型多样化。
例如,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其内部又有动词性、形容词性、名 词性三种句法结构;具体有主谓谓语句、双宾句、连谓句、兼语句、把 字句、被字句、是字句、存现句。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确立普通话的明确、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一致的语言标准, 并促进这个标准的 全面推行。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两层含义: 1.形成规范。形成人们普遍接受的语言标准。 2.遵守规范。要让使用现代汉语的自觉地按已经 形成的语言规则运用语言。
这些特点形成了普通话语音富 有音乐性的独特风格。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yā 小桥流水人家, jiā 古道西风瘦马, mǎ 夕 阳 西 下, xià 断肠人在天涯。 Yá
韵多声少,响亮悦耳;声 调抑扬,优美动听。
现代汉语(笔记)

现代汉语(笔记)现代汉语第⼀章绪论第⼀节现代汉语概述⼀、什么是现代汉语1. 现代汉语的含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的语⾔。
⼝语:⼈们⼝头上应⽤的语⾔,具有⼝语的风格,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语常呈现为当⾯交谈,有特定的语境衬托,⼜有⾝⼿姿势和语⾳变化的帮助,因⽽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撑。
但是⼝语的声⾳⼀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书⾯语:⽤⽂字写下来的语⾔,是以⼝语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与⼝语不同的风格,书⾯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这种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语缺少不同语境下当⾯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的严谨与完备。
4. ⽂学语⾔与“⽂艺作品的语⾔”⽂学语⾔,⼜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中经过⾼度加⼯并符合规范的语⾔。
是民族共同语的⾼级形式。
⽂艺作品的语⾔,是⽂艺作品表达⼿段的总体。
⽂学语⾔的内涵与功能,⽐⽂艺作品的语⾔⼴泛丰富得多。
⽂学语⾔的形成和发展,以书⾯语的产⽣与演进为先决条件。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民族共同语是⼀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的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 民族共同语与⽅⾔的关系:民族共同语是在⼀种⽅⾔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就是基础⽅⾔。
3.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过程:春秋时代:“雅⾔”→汉代:“通语”→明代:“官话”→⾟亥⾰命后:“国语”→新中国成⽴后:普通话远在数百年前,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在整个社会中就已经处于⾮常重要的地位:(1)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语⾔被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2)⽩话⽂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两⼤运动:五四运动后,掀起“⽩话⽂运动”,动摇了⽂⾔⽂的统治地位,为⽩话⽂最后在书⾯上取代⽂⾔⽂创造了条件;“国语运动”:在⼝语⽅⾯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这类情况在内地跟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反映最为突出。 例如:
麦克风/咪高峰(香港) 马达/摩打(香港) 盎司/安士(香港) 做秀(台湾)/做骚 (香港) 新西兰/纽西兰(台湾)
►大量的不同字形的外来词的存在既不利于学习,也 不利于信息化的处理。可以先做一些调查研究的工 作,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处理。
新词新语的产生是语言发展的积极因素,新词新语新 用法也对语言规范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判断新词新语新用法是否符合规范,主要依据以下两大 原则:
(一)交际需要的原则 1.表义的需要 判断一个词语是否符合规范化的要求,首先要看是否满足
表义的需要。 微波炉、扫描仪、磁悬浮 等离子电视、数码相机
2.经济的需要 社会交际要求语言日趋精确细密,但在交际中,出于省 时省力的需要,人们又要求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语言尽量 简洁明了,于是大量用简缩造成的新词就产生了。比如:
狡奸(狡猾奸诈) 疏薄(稀疏且薄) 生救(生产自救
2、简缩词 短语,特别是一些常用短语,由于语言的精简原则,常 常会简缩,而且重要是按照双音节化来简缩,有相当一部分 已经“词化”。例如:
(1)衣架(衣服架子) 扫盲(扫除文盲) (2)调研(调查研究) 环保(环境保护) (3)家电(家用电器) 超市(超级市场)
彩电、挖潜、集资、研制、调研
在确定一个简缩形式是新词还是生造词,或者说看一 个语言片段是否有必要简缩成词时,必须考虑两点:
第一,使用频率。使用频率与词语长度成反比。使用 频率越大,词语长度要越短。这是语言发展经济原则的一条 很重要的规律。使用频率越高的词语,人们越要求其简短。
第二,凝固程度。凝固程度与简缩可能性成正比。 词语之间的凝固程度越高,它简缩成词的可能性就越 大。如果几个词语经常组合在一起使用,甚至已经成 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那么它就非常有可能简缩成 一个词。
福师《现代汉语(一)》在线作业一、二(附加正确答案)

福师《现代汉语(一)》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1.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____为语法规范。
A. 白话文著作B. 古文著作C. 典范的古典文献著作D.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正确答案:D2. 音素是从____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A. 音高B. 音强C. 音长D. 音色正确答案:D3. 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将普通话声母分为五类,z,c,zh,ch,j,q属于____A. 塞音B. 擦音C. 塞擦音D. 边音正确答案:C4.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从发音部位上说,d,t,n,l属于____A. 舌面音B. 舌尖前音C. 舌尖后音D. 舌尖中音正确答案:D5.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对象,后一词根表示陈述的情况。
这类合成词的构造方式称为____A. 偏正型B. 动宾型C. 动补型D. 主谓型正确答案:D6. “伞”的造字法是____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正确答案:A7. 下列选项中哪个字既不是词,也不是语素,只表示一个音节。
____A. “吝”B. “崛”C. “胚”D. “玻”正确答案:D8. 同义词在色彩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____A. 感情色彩不同B. 表现重点不同C. 范围大小不同D. 语意轻重不同正确答案:A9. 高升调的调值是____A. 55B. 214C. 35D. 51正确答案:C10. “健康”属于词义的____A. 扩大B. 缩小C. 转移D. 转借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 一个词儿化后,常常就有了“小”的意义,而且有喜爱的意味,比如:____A. 小孩儿B. 小刀儿C. 小偷儿D. 小碗儿正确答案:ABD2. 熟语主要包括____A. 成语B. 谚语C. 歇后语D. 惯用语正确答案:ABCD3. 印刷体常用的有下列几种变体:____A. 宋体B. 仿宋体C. 楷体D. 黑体正确答案:ABCD4. 同别的语言作比较,现代汉语有它的特点。
同印欧语(以英语为例)相比,它在词汇方面的突出特点有____:A.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B.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C. 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D. 双音节词占优势正确答案:ACD5. 下列字中是形声字的是____A. 休B. 从C. 姨D. 案正确答案:CD6. 看声带是否颤动,辅音分为____A. 送气音B. 不送气音C. 清音D. 浊音正确答案:CD7. 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3(1)简体字——厦大应用语言学

(3)、对用字量的讨论
正方:简化时采用同音代替的办法,用原有的笔画 简单的字代替笔画繁难的字,如“谷”代替“穀”, “后”代替“後”。共减少了102个繁体字。 反方:同音代替减步了字数,可是有时造成表意的 模糊。如“不干”可能是“不干”,也可能是“不 乾”。特别在由简体变为繁体时,容易发生错误, 有的简化字古代有同形字,在用来印刷古书时容易 发生混淆。如《礼记· 月令》:“修宫室,坏墙垣, 补城郭。”
7、偏旁类推法:指运用已经简化的繁体字或偏旁去类推 简化含有该繁体字或偏旁的繁体字 8、形声法:指采用简化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或新造形声 字的方法来简化汉字。 其中形旁、声旁都简化的有9个,护(護)、惊(驚)、 让(讓)、认(認)、响(響)、钥(鑰)、证 (證)、钟(鐘)、钻(鑽); 形旁声旁都简化的有1个,肮(骯); 其他都是简化声旁:帮(幫)、补(補)、迁(遷)、 尝(嘗)、递(遞)、沟(溝)。
(二)、汉字简化的方法
1、代替法:用现有的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繁 体字。 谷(穀)、丑(醜)、后(後)、只(隻)、干 (乾、幹、榦)
这类简化字可以分为三类: 同音代替:代替字和被代替字之间的读音完全相同。 谷(穀)、丑(醜)、后(後)。 异音代替:两者读音不完全相同。斗(鬥) 特殊代替字:指代替字和繁体字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借jie4,借钱,借光;藉jie4借口,凭借、 jie4枕藉、ji2狼藉
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一)
作业:
1、了解简化字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方法 2、对简化字的利弊讲出合乎道理的说法。 3、了解异体字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原则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专题研究:汉字的简化
相关新闻: 1.台湾申请“正体汉字”列联合国世界遗产(2009)
目前大部分华人在学习及使用汉字时,系采用中国所简化之汉字, 但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简化之汉字尚难体现中华文化里 字源之深意及优美。马英九于12月26日出席“第9届世界华语文教 学国际研讨会”时表示,在台湾所学习及使用之正体汉字是目前 世界上尽力维护中华文化文字历史渊源及优美字形者,他已请行 政院推动申请“正体汉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 马英九表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影响广远 的文化。它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优 美的语言文字做为传承的载体。随着世界经济潮流的转变,以及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华语热潮席卷全球,学习华语文 的人数不断成长,并透过习写汉字来了解中华文化,更能从正体 汉字之“六书”来认识中华文化之精义。 ( 附注:古人将汉字的 构造规律归结为六种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上册1、现代汉语(P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P3):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现代汉语规范化(P10):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4、文学语言(P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5、汉字(P138):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6、甲骨文(P144~145):甲骨文是发现于殷商遗址,主要用于占卜的记录,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汉字形体,又称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等。
7、隶书(P145):隶书包括秦隶和汉隶。
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笔形平直方折;汉隶又称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撇、捺和长横有波桀。
8、楷书(P145):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兴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整齐,书写简便。
9、笔画(P148):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线叫一笔或一画。
10、笔顺(P153):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11、部件(P150):笔画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多数部件由一画以上的笔画构成。
12、形声字(P156):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字叫形声字。
13、语素(P206):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14、词(P207):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15、合成词(P21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16、连绵词(P211):连绵词指两个不同的一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17、外来词(P250):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规范化,指的是对汉语的使用进行规则化和标准化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成为了中国国内以及国际交流中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避免歧义和误解,规范化成为了必要的措施。
在现代汉语规范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词语的使用。
词语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通过词语的运用,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然而,由于地域、文化和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群体对于同一个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
为了统一对某一事物的称谓,规范化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汉语规范化中,为了减少歧义和提高表达效果,一些词语会被规定为官方使用的标准词汇。
这些标准词汇通常是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后确定的。
当遇到一个事物或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称呼时,人们可以参考这些标准词汇来进行称呼。
除了对标准词汇和专门名词的规范,现代汉语规范化还包括对一些常用词汇的用法和发音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近年来,“网络语言”成为了年轻人交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然而,这种语言形式往往短语简洁,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
因此,在一些正式场合或者文学创作中,仍然需要遵循传统的语法和规范,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交流需求,更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汉语作为一种古老而庞大的语言体系,具有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规范化的手段,我们能够更好地体现汉语的魅力和深度,使其在国际交流中得以更好地传播。
然而,汉语的规范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现代汉语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
因此,规范化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跟进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地域和文化差异的存在也给规范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不同地区和群体对于同一个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称谓,如何统一和平衡这些差异是规范化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规范化是对汉语使用的一种改进和完善。
通过对词汇、用法、发音等方面的规定,我们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减少歧义和误解。
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

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
(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早巳为人们所公认。
作为语音规范的北京语音本身,要排除一些特殊的土音成分。
每一个汉字的北京话读音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各方言区的人才能有所依据。
(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北方方言分布的区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有七亿以上。
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是要舍弃北方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
(3)语法方而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所谓“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是指既是白话文,又是现代的,因为早期的白话文作品已有不合现代语法的地方。
语法规范还必须是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也即最具普遍性的用例。
《现代汉语》(上)最终复习提要

《现代汉语》(上)(最终)复习提要
一、绪论
1、什么叫现代汉语?什么叫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什么叫现代汉语方言?有哪几大汉语方言区?其代表点是什么?
2、与拼音文字相比,现代汉语具有哪些特点(语音、词汇、语法)?
3、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
二、语音
1、什么叫语音?语音具有哪些属性?其中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熟记p26汉语拼音方案韵母中的(4)、(5)有关规定。
2、语音具有哪四个要素?如何解释其含义?音色又是由哪几个条件形成的?
3、p29练习五、六题,p42练习二、三、四题。
4、掌握p46—48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的描写方法。
p61四、五、六题。
5、如何区分开、齐、合、撮四呼?熟读普通话韵母表。
如何分析普通话韵母的结构?(参看p53-54表和p73表)
6、p70练习一,p81-82练习三、九题。
三、文字
1、什么是文字和汉字?与表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特点?如何理解汉字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2、在历史上,汉字有过那些形体的演变?小篆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秦隶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p155练习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七题。
4、整理汉字包括那些内容?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哪四定?
5、p211练习六。
四川民族学院现代汉语Ⅰ过程性考核1语音(含总论)平时作业(1)

现代汉语Ⅰ过程性考核1语音(含总论)部分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1955年国务院决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是促进汉字改革、、实现汉语规范化。
3.《》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2000年10月,根据我国《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起施行。
5.20世纪的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
(2016年,北京大学)6.普通话从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
(2016年,复旦大学)7.人类语言有两种形式,语言和语言。
(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8.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主要由决定,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造成的,英语中的seat[si:t]和sit[sit]用来区别意义,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有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三个。
9.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是,“red”是由3个音素构成的,其中个元音,个辅音, “zhuānɡ”中有2个元音,2个辅音,其中是声母,是韵母,代表声调。
10.辅音发音的不同是由和不同决定的。
11.普通话辅音中不做声母,做后鼻韵尾。
12.明清以来,北方民间戏曲把“韵”叫作,把“押韵”叫 ,押韵可以使韵文音调和谐悦耳,产生声音循环音乐美,诵唱顺口,好唱易记。
13.声调是主要由构成,音长是其伴随性特征。
14.普通话里有意义的音节约有个,带有特定的声调的音节约有个。
15.从音节构成成分看,普通话音节都有和,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6.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和的作用,还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17.说话或朗读中的停顿,大体都出现在或后面的,处理错了,就会造成意义上的割裂现象。
18.朗读诗歌要注意节奏,诗歌的节奏主要表现在上,一般的诗行可以分为二到四拍子,即二到四个音步。
一个音步往往包含一些音节,音节多的音步要读得些,音节少的音步,要读得些。
现代汉语习题库(所有章节加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现代汉语2.现代汉语规范化3.文学语言4.方言5.基础方言二、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和。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0.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
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各类机关,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
15. 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广东梅县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_方言,上海话属_______________方言。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某种语言的书面形式是它的口语发展的必然产物。
()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
()4.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5.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现代汉语(一) 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绪论√什么是语言(熟记)1.从结构上讲,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声音(“语言”一词的声音)意义(“语言”一词的意义)2.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诸多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没有阶级3.从人与文化的关系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性,人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的定义: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什么是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广义: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仅指普通话。
3.现代汉语的形式:口语+书面语4.文学语言(名词解释):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经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和书面语的高级形式。
①文学语言与书面语的关系: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盛,更具有表达力,并且文学语言不局限于书面语,既有书面语形式,也有口语形式。
例如,科学报告、新闻广播、口头声明、答记者问、优秀文艺作品诵读、戏剧和电影的台词、相声和说书等形式。
②文学语言和“文艺作品的语言”(判断):文艺作品的语言是指文艺作品表达手段的总体。
文学语言也包括优秀的、典范的文艺著作的语言。
但文学语言的内涵与功能比文艺作品的语言广泛的多。
一般来说,各种文学作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著作里面使用的语言都属于文学语言(e.g 考题中引用话剧的道白和台词,也是文学语言。
)③文学语言和“文学作品的语言”(判断):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学语言是从属关系,但文学作品的语言并不一定都是文学语言(如方言土语、病句、生词等就不是文学语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

实验语音学 研究人从说话到听话的过程, 研究人类语音的发生、语音的特征、 语音的处理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儿童语言发展学 研究儿童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过 程。 广播电视语言研究 指在广播电视中使用的语言
人名学 研究人名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任命的结构及其与社会、文化、民 族心理学的联系。 地名学 研究地名的起源、含义、语词 特征、演变和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Βιβλιοθήκη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 《简化汉字总表》[1964-3-7]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01-26]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03-25]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12-22]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997-04-07] 《信息处理用 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 范》[1997]
(1)塞音: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 路,发音部位完全阻塞,然后突然 打开,气流爆发出来。爆发音、破 裂音 [] [] [] [] [] []
(2)擦音: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
路,阻碍的部位并不完全闭塞,留 有狭窄的缝隙,气流从窄缝挤出, 摩擦成声。 [] [] [] [] [] []
《标点符号用法》[1995-12-13] 《汉字统一部首表》[1983]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1995-12-13]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12] 《汉语拼音方案》[1958-02-11]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96-01-22] 《中文书刊名称拼音拼写法》[1992-02-01]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198412-25]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1974-05]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上)笔记

现代汉语(上)笔记第1章绪论节:现代汉语概述1.语言及其性质(1)什么是语言列宁给语言下的定义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的性质①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观察语言现象,可以得出“语言是社会现象”的结论。
关于语言是社会现象,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a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产生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必要和可能。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性的产生而产生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语言。
语言的起源与人类本身的起源分不开。
劳动创造了人,也就创造了语言。
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语言。
人类以外的一些高等动物,虽然也能运用喊叫和上些动作表示饥饿、恐惧、喜悦、恼怒等感情和某些欲望,但却没有以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为基础的真正的语言。
b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休戚相关。
社会上没有的事物,语言中就不会有反映。
语言又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传播。
而积累经验和传播知识离不开语言。
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经验的积累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而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语言。
语言也将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斯大林说得好:“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语言也将是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
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
”c语言没有阶级性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服务。
2.现代汉语概述(1)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②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河南话就属于广义的现代汉语。
从狭义上说,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
(2)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①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有声语言叫口语。
②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叫书面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方言我国一直在提倡推广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也就是推广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现代汉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现代汉语作为中国国内最主要的语言,其标准化与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化与规范化可以使汉语更加统一、准确、便于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现代汉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法。
一、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背景和意义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在生产、工作、沟通等方面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工具之一,也需要满足这种要求。
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背景是由于汉语在各地方言的影响下产生了很多差异,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障碍。
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意义在于使汉语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一致性,方便人们更好地交流与理解。
二、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和成果为了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人们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首先是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普通话的出现使得全国范围内的人们可以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了沟通和文化传播的便利。
其次是制定了《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等一系列相关规范,将普通话分为不同的级别,以方便对语言学习者进行评估和教学安排。
此外,针对学龄前儿童,制定了《全日制幼儿园教育》等教育规范,保障了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标准。
三、实施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法实施标准化与规范化需要采取一些途径和方法。
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们的语言意识和规范意识。
通过学校、社会机构等不同层面的语言教育和培训,使人们从小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其次是加强语言标准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遵守标准规范。
媒体、网络等渠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正面宣传、相关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认同度。
最后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规使用语言、损害语言规范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形成有效的规范执行机制。
四、在标准化与规范化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法在实施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地方方言的存在,各地方言的特点和影响依然存在,使得某些地区仍然存在语言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简体字是否破坏汉字理据。
正方:有一些简体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规则, 如:众(衆)、尘(塵)、从(從) 反方:鷄字左邊原本表聲,簡化為鸡字,左邊的 “又”完全是一個符號,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果 說“又”就等於奚,但同樣這個“又”,放在漢 字里寫作汉,在歡字作欢,在僅字作仅,在鳳字 作凤,在鄧字作邓,在戲字作戏,在樹字作树, 在對字作对,在轟字作轰。
(3)、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 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 表》。 (4)、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 第23次会议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及关 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5)、1965年1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联合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6)、1956年1月1日起,全国报刊实行横排。 (7)、1950年8月1日开始编写《新华字典》, 1953和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 出版。开始《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 4、存在失误:研究没有在主题报告的基础上深 入下去,有简单化倾向。
严修:《谈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贵宾所 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认为它“在逻辑上不合 事理,在语法结构上主语和谓语是搭配不当 的”。而赞成这一说法的人提出的规范的根据 大体上是:古已有之,很多人用, 名家用过, 领袖用过(《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与 此相对应的就是将自古未有、名家未用、书面 语少见、用的人不多作为评议的无可质疑的论 证依据。
反方:如果说简体字可以加速讯息的传递, 过去以书写的方式传递尚可以符合这项说 法。但是现在是计算机化的时代,一个汉 字的输入只要三、四键即可,速度不比简 体字慢。在大陆计算机仍未普及化,等到 有一天普及化之后,简体字将会变得不重 要了。
(2)、对阅读的清晰度的影响。
正方:繁体的远不如“乱、灶、龟、郁”清晰。 反方: 减少了一些形近字,如“畫晝 ”简化为 “画昼”,但是又增加了一些形近字,如“攏擾” 简化为“拢扰”。两相比较,增加的多于减少的。
(二)、第二阶段( 1955 - 1966 ) : 这是确立标准和大力推广阶段。
( 1 )、 1958 年 2 月 11 日,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 《汉语拼音方案》,并通过了《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 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
(2)、1957-1962年分三次发表《普 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并于1963年 辑录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 稿》。
(醜)、后(後)、只(隻)、干(乾、幹、榦)
这类简化字可以分为三类:
同音代替:代替字和被代替字之间的读音 完全相同。谷(穀)、丑(醜)、后 (後)。 异音代替:两者读音不完全相同。斗鬥 特殊代替字:指代替字和繁体字不是一一 对应的关系。如:借jie4,借钱,借光; 藉jie4借口,凭借、jie4枕藉、ji2狼藉
2、草书楷化法:采用历史上已经形成书写习惯的草书或 行书的写法,变换成楷书的笔法形成简化字的方法。如: 导(導)、联(聯)、实(實)、图(圖)、杂(雜)、 斋(齋)、当(當)、会(會)、贝(貝)、娄(婁) 3、特征法:指采用繁体字的具有特征作用的部分作为简 化字的简化方法,如开(开)、医(醫)、巩(鞏)、儿 (兒)、号(號)、夸(誇)、恳(懇) 4、轮廓法:指删除繁体字内部的烦琐部分,保留繁体字 的轮廓作为简化字的简化方法。如:疟(瘧)、虏(虜)、 齿(齒)、伞(傘)
5、会意法:指采用构字部件之间的联系来简化 汉字的方法。如众双(衆雙) 6、符号法:指采用没有具体意义的简单符号代 替繁体字的一个构件的简化汉字的方法。如 “゛ 双”表示重叠的意思,可以称作有理符号,如搀 (攙)谗(讒)、轰(轟)聂(聶);“又不×” 所组成的字在音义形上都没有联系,可以称作物 理符号,如邓观欢艰(鄧觀歡艱)、怀坏环还 (懷壞環還)、赵风冈区(趙風岡區)
现代汉语规范化(一)
lesson4
一、新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立后的现代汉语规范
大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949 - 1955 ):宣传、准备和 积极学习的阶段。 在建国之初,语言文字的使用是比较混乱的。 “我们非要加紧抗美援朝才能保家卫国不可” (5 月 5 日 重庆新华日报第 2 版) ; “取得了某些收效” (2 月 24 日东北日报第 2 版) ; “这五万万人,自古以来就是勤劳勇敢的” (5 月 25 日 新青年报第 3 版) 。
(三)、第三阶段(1966-1978) 是现代汉语规范工作受到惨重破坏和缓慢 前进的时期。 语言运用中问题很严重,局部的语文工作 还在缓慢进行。 (四)、第四阶段(1978-1986) 从徘徊、思考到恢复和发展的阶段。中国 语言学界开始拨乱反正。
成绩:《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中学 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的公布。 问题:现代汉语规范的理论准备不足。例 如对现代汉语规范的依据的讨论。
(三)、发现和推荐新的好的语言现象更 重要 。 (四)、语言中有大量的中介状态 (五)、规范应该区分层次性。 (六)、前瞻跟踪是重要的规范观
三、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专题研究:汉字的简化
(一)、汉字简化的历史 1、建国前的汉字简化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 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 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 始出现。
在 1951 年 6 月 6 日发表《正确使用祖国的语 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在社 论中指出,正确使用语言来表现思想,在共产党 所领导的各项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在发表社论的同时,为帮助纠正语言文字应用中 的缺点,还在《人民日报》上连载了吕叔湘、朱 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1952年 9 月之后,学术界又开展了民族共同语 和标准语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例如:应该与否在 普通话中保留入声。应该与否把北京方言作为普 通话。尖团音应该合流与否。
(3)、对用字量的讨论
正方:简化时采用同音代替的办法,用原有的笔 画简单的字代替笔画繁难的字,如“谷”代替 “穀”,“后”代替“後”。共减少了102个繁体 字。 反方:同音代替减步了字数,可是有时造成表意 的模糊。如“不干”可能是“不干”,也可能是 “不乾”。特别在由简体变为繁体时,容易发生 错误,有的简化字古代有同形字,在用来印刷古 书时容易发生混淆。如《礼记· 月令》:“修宫室, 坏墙垣,补城郭。”
2、建国后的汉字简化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对文字改 革极为重视,简化汉字成为文字改革工作 的一部分。 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 出版了《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 分为三个字表。
第一表是352个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 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 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应用第二表所 捌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简化得出来的 1754个简化字。三个字表总计为2238字。 因“签”、“须”两宇重见,实际为 2236字。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 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总字数为2235个。
(4)、对读音的准确性
正方:有些形声字由于改换了音符,使得 表音比繁体字准确。如“態證戰護”简化为 “态证战护”。 反方:有些简化字削弱了音符的表音功能。 如:“顧爺”简化为“顾爷”。
(5)、关于类推简化
正方:可以类推简化,方便。 反方:有些字改变了原来的偏旁系统,使 得繁简的对照关系变得复杂。如:“盧” 简化为“卢”,“顱瀘壚鸕”简化为“颅 泸垆鸬”,而“蘆廬爐驢”却简化为“芦 庐炉驴”。 而且存在不同的偏旁简化为同一个符号的 现象,如:“鄧雞僅”简化为“邓鸡仅”。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冗余度很高的传统汉 字被定为规范字,在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几的官吏 和士大夫阶层中使用。而群众中的应用文字,包 括账簿、契约、书信、通俗文学等大量使用自造 的简体字。
简体字在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中就已经 见到。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 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 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 3.9个 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 全相同的有300多个。
1977年12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 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草案包 括两个字表。第一表有简化字248字,自公布 之日起在出版物上试用。第二表有简化字605 字,征求群众意见。另外有简化偏旁61个。 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废止这个草案。
(二)、汉字简化的方法
1、代替法:用现有的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繁体字。谷(穀)、丑
(8)、简化字是否给两岸三地交流带来不便,是否破 坏了汉字文化圈的统一性。
鸦片战争中列强用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 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爱国人士提倡教育救国, 普及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伴随着普及教育的呼 声,语文改革运动兴起来了,内容之一就是简化 汉字。这时有一呼百应之势。 在简体字运动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国民党政府教 育部于1935年8月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 简体字324个。到了1936年2月,国民党政府又 通令收回。 抗日战争时期,简体字的发展主要在解放区。
(三)、汉字简化利弊的讨论
(1)、书写的方便性 正方:减少了笔画数目。《简化字总表》(1986 年)共收简化字2235个,笔画总数是23025画,平 均每字10 3画。被代替的2261个繁体字,总笔画 数是36236画,平均每字16画。繁简相比,平均 每字减少5.7画。如果写2000个简化字,合计可 少写10000画。按平均每字10画计算,等于少写 10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