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会运用钢结构的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上海世博会运用钢结构的建筑近年来,在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轻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住宅的共同发展推动下,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这些钢结构的广泛运用展示和证明了它的建筑魅力,以及无限的发展空间。

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密闭性好,故可用于建造气罐、油罐和变压器等。其缺点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较差。主要用于重型车间的承重骨架、受动力荷载作用的厂房结构、板壳结构、高耸电视塔和桅杆结构、桥梁和库等大跨结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等。钢结构今后应研究高强度钢材,大大提高其屈服点强度;此外要轧制新品种的型钢,例如H型钢(又称宽翼缘型钢)和T形钢以及压型钢板等以适应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需要。 钢结构又分轻钢和重钢。判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有经验的设计师或项目经理也常常不能完全说明白。

在世博园这片5.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无论是“东方之冠”中国馆,还是依江而建的一个个造型独特的世界各国场馆,大都以钢结构建筑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众多富有想象力带有幻想光彩的建筑造型,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时代风尚、地域气候、科技信息等方面,通过应用现代钢结构建筑技术对建筑空间、外型、表层材料肌理的处理,诠释出形式各样的人文精神和建筑理念,营造出不同的主题展示空间。

上海世博园汇聚了许多富有创意、千姿百态的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钢结构建筑,成为世人目光的焦点。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一个世界性博览会所要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世博展会本身的科技信息,而且世博

园内的建筑无懈可击是最大、最直观的信息传递符号,是承载世界各地人文精神的大舞台。因此,历届世博场馆建设最为引人瞩目。由于钢结构建筑具有结构多样化、排放低碳化、施工精确等独特的优越性,历来是世界各国建造大跨度、大空间、外形奇特建筑的首选。

同样,在上海世博园内,从浦东到浦西,在世博园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场馆形成钢结构建筑艺术长廊。各国设计师们以本国文化为背景渗透到设计各个环节,把各设计元素组合成优美的曲线、自然凹凸的建筑表层。应用当代钢结构建筑技术的表现手法,以富有张力的钢结构建筑体型表现出力与美的统一,实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结构科学的美妙结合。使坚硬的钢材通过各式结构形体组合,空间分割、延伸、表层肌理的转换,雕琢出一幢幢完美无缺富有艺术魅力的钢结构建筑。

日本馆是上海世博会42个国外自建馆之一,日本馆整体以蜗牛为形状,其外观宛如一只卧蚕,通体透出淡淡的紫色,外壳上既有突出

的“触角”,又有凹进的“鼻孔”,被命名为“紫蚕岛”。虽然这个图很有创意,但钢结构的深化设计图很费功夫,技术难度也很大,但经过龙门钢构3个多月的忙碌,最后终于通过了日本方面的考核。于2009年3月,最终获得了整体制作和安装日本国家馆钢结构工程的任务。

“一轴四馆”作为上海世博的永久性建筑,进入人们的视野。“一轴四馆”更是当代钢结构建筑科技成果的结晶,以美轮美奂的建筑造型吸引了世人眼球。

中国馆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设计理念。以中华民族独特的内涵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中国馆呈现出中国建筑最为典型的斗拱结构,将无数中国人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梦想寄托在了独特的建筑语言之中。以建筑外形最直接的表现力,集中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精髓,也是承载中国文化的载体。

走在中国馆屋檐下,没有人能忽略它遮盖天空的威严。钢梁像积木一样横竖交错,垒向半空,越向上钢梁越宽,和塔正好相反。没有顶点可以聚焦,这对眼睛是一种新鲜的刺激。但这种复杂的“斗拱”结构,

如何能保证安全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国强教授及其团队,携20年的研究成果,顺利解决了安全难题。“中国馆属于大空间钢结构建筑,构件跨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建造难度很大。”李国强说,“为了保证从施工各阶段到完工,结构绝对稳固,工程师们想方设法”。

 首先,他们利用计算机制定工序,保证在施工中,所有的钢梁不失精确的方位和角度。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拉升一条钢梁往往需要几十个吊点。在这里,机器胜过人的细心。顺利搭建后,施工者还需要检测重要构件的变形情况,由此去判断建筑内部的受力情况与当初预想的是否一致。在哪里测,如何测?同济大学专家们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解答。

过去由于害怕火灾,人们给每一根钢梁和钢柱覆盖上防火涂层。中国馆没有这样做。专家们利用计算机模拟火灾,计算出位于不同位置的构件所受到的威胁,由此得出适当的涂料用量。如李国强所说:“如果馆内火焰最高只有五六米,就没必要给位于30米高处的钢结构刷涂料。”由此大量资源得以节省。

这个鼎形“斗冠”,施工采用巨型钢结构箱梁,构件数量多、吨位重,最重的构件达到135吨。中国馆建设者们积极开展科技攻关,采用钢柱、箱型钢梁和钢筋桁架模板等施工工艺,“钢梁与斜撑分段拼接,整体吊装到位”施工方案,克服了无支撑化施工困难,只用了100天,就圆满完成了钢结构施工任务,创造了一大奇迹。中国馆建设者通过科学组织和奋力拼搏,完成了通常情况下一年才能完成的钢结构工程量,安装了21959吨钢结构,组装了9673件构件,耗用了100吨焊条,这些数字无不记载着中国馆建设者们创造的奇迹。

具有“飞碟”之称的世博文化中心更是园区里最具未来感的建筑,柔和的建筑形体融于滨江公园绿地之中。世博文化中心以不同角度和不同空间呈现出不同形态。白天如“时空飞梭”、似“艺海贝壳”;夜晚则梦幻迷离,恍如“浮游都市”,其建筑造型有相当的变幻色彩。

世博主题馆外形设计从“折纸”的创意出发,屋顶则模仿了上海里

弄“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显示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的文化魅力。可以说:世博园的一轴四馆的建筑外形很有创意,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用钢结构的建筑表现手法,支撑起富有艺术张力大跨度空间。

其实它更是一个“大肚子巨人”,骨架用掉1.7万吨钢。它的西展厅有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净高14米,却没有一根柱子。它的安全保障,同样依赖同济大学专家们的理论总结和大量计算。

像中国馆一样,主题馆的建造也是高度自动化的。它在园区内首次采用了机器人滑移安装技术,滑移距离达180米。这项高新技术,在程序设计和机械人制造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单体钢结构工程——世博轴,流云般舒卷的白色顶棚、玉兰花般怒放的“阳光谷”,宛如一座立体天桥。世博轴长约1045米、宽约130米,由地上地下各两层组成,总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世博轴大道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6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倒锥形钢结构,它们有一个温暖的名字“阳光谷”——顾名思义就是让自然光洒落“谷底”。世博轴“阳光谷”为大悬挑单层网壳钢结构,是当今最先进的建筑结构技术的代表,设计与建造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数字化仿真技术。

“阳光谷”采用的是钢结构网壳形式,网壳里镶嵌的都是玻璃,是专门展现玻璃特色的造型工程,由近2万块不同规则的三角形夹胶玻璃组成,其功能是让自然光透过“阳光谷”倾泻出来,加强地下空间的采光效果。然而阳光谷的建成并不容易。巨大的“阳光谷”,其中最大的顶部直径99米、底部直径20米。整个钢结构由10348个节点单元和31000多根杆件相互连接而成,构件数量巨大且各个节点的形状又互不相同,节点上每个“花瓣”的角度都不同,要做到无缝对接,就要求每个节点单元的尺寸误差小于0.5mm,角度偏差要小于0.25度。建筑精度的要求很高,具有世界级难度。德国厂家提出了6.7亿元的工程报价。天津大学提出了一个成本更低、安全性能更高的新方案。天津大学机械学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