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测试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供电系统则是为提供稳定加速电压和电磁透镜电流 而设计的。
透射电镜的结构
照明系统主要由电子枪和聚光镜组成。
电子显微镜对电子枪的要求是:能够提供足够数目的电子, 发射电子越多,成像越亮;发射电子的区域要小,电子束越细, 分辨本领越好;电子速度要大,动能越大,成像越亮。普通热 阴极电子枪主要由发夹式钨丝组成,当加热到高温时,钨丝发 射出电子。
聚光镜主要可以起到增强电子束密度和将一次发射电子汇聚 起来的功能。
透射电镜的结构
成像部分主要由样品室,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等 装置组成
样品室是电子光学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位于聚光镜和物镜 之间,其作用是通过沿平台承载样品,并能使样品平移、倾 斜或旋转,以选择感兴趣的样品区域或未向进行观察分析。 在特殊情况下,样品室还可分别装有加热、冷却或拉伸等各 种功能的侧插式样品座,供相变、形变等过程的动态观察。
在科学发展史上直观地观察原子、分子一直是人们长期 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1982年IBM公司苏黎士研究实验室的 Gerd Bining与Heinrich Rohrer博士研制出一种新型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终于使这一愿望成为现实。
诺贝尔奖:Ernst Ruska,Gerd Binnig和Heinrich Rohrer (从左至右)分别因为发明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而分享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六章 纳米材料的表征与测试技术
纳米材料的测试技术有以下几种:
1、定性分析:对材料组成的定性分析,包括材料是由哪些元素 组成,每种元素的含量
2、颗粒分析:对材料颗粒的分析,包括颗粒形状、粒度、粒度 分布、颗粒结晶结构等
3、结构分析:对材料结构的分析,包括三维、二维纳米材料结 晶结构,物相组成,组分间的界面,物相形态等
制备复型的材料特点
◆ 1924年,de Broglie提出波粒二象性 假说 ◆ 1926年,Busch发现了不均匀的磁场可以聚焦电子束 ◆ 1933年,柏林大学研制出第一台电镜(点分辨率达到50nm) ◆ 1939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出第一批商用透射电镜(点分 辨率10nm) ◆ 1950年 ,开始生产高压电镜(点分辨率优于0.3nm,晶格 条纹分辨率由于0.14nm) ◆ 1956年 ,门特(Menter)发明了多束电子成像方法,开创了 高分辨电子显微术, 获得原子象。
继STM之后,各国科技工作者在STM原理基础上又 发明了一系列新型显微镜。如原子力显微镜(AFM)、 摩擦力显微镜、静电力显微镜、扫描热显微镜、弹道电 子发射显微镜(BEEM)、扫描隧道电位仪(STP)、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SNOM)和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等。这些 新型的显微镜可获得STM不能得到的有关表面的各种信 息,对STM的功能有所补充和扩展。
原理
经典电子理论:
金属体内存在大量“自由”电子,从经典物理学来说,在 绝对零度时,所有自由电子的能量都小于费米能级EF,随着温度 的升高,一部分电了的能量可以大于费米能级,大于费米能级 的电子的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另一方面经典物理学还 认为在金属边界上存在着一个能量比费米能级EF高的位垒φ, 在金属内“自由”电子,只有能量高于位垒的那些电子才可能 从金属内部逸出到外部。
AFM样品制备
AFM技术可以在大气、高真空、液体扥环境中检测到体、 半导体、绝缘体样品以及生物样品的形貌、尺寸以及力学性能 等材料的特性,使用的范围很广。AFM的样品制备简单,一 般要求如下:
纳米粉体材料应尽量以单层或亚单层形式分散并固定在基片 上,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分散剂将粉体 制成稀溶液,必要时采用超声分散以减少纳米离子的团聚,以 便均匀地分布在基片上;(2)根据纳米粒子的亲水、疏水特性, 表面化学特性等选择合适的基片;(3)样品尽量牢固地固定到 基片上,必要时采用化学键合、化学特定吸附或静电相互作用 等方法。
在这种成像方式中,如果电子显微镜是三级成像, 那么总的放大倍数就是各个透镜倍率的乘积。
透射电镜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M总=M物×M中×M投 物镜成像是分辨率的决定因素
◆ 物镜放大倍率,在50-100范围; ◆中间镜放大倍率,数值在0-20范围; ◆投影镜放大倍率,数值在100-150范围 ◆总放大倍率在1000-200,000倍内
它可用于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而且通过加在Z 方向陶瓷上的电压值推算表面起伏高度数值。
工作模式
STM的另一种工作模式为恒定高度模式,如 图。此时控制Z陶瓷的反馈回路虽然仍在工作, 但反应速度很慢,以致不能反映表面的细节,只 跟踪表面大的起伏。这样,在扫描中针尖基本上 停留在同样的高度,而通过记录隧道电流的变化 得到表面态度密度的分布。一般的高速STM便是 在此模式下工作的。但由于在扫描中针尖高度几 乎不变,在遇到起伏较大的样品表面(如起伏超 过针尖样品间距0.5~1nm),针尖往往会被撞 坏,因此这种模式只适宜测量小范围、小起伏的 表面。
STM的特点
(三)STM可得到表面单原子层的局域结构图象,这对于研究局 部的表面缺陷、表面重构、表面吸附物质的位置及形貌极其有效。
(四)STM在真空、大气、溶液等环境中都能保持很高的分辨 率,从而可以实现近自然条件下对样品表面的观测。这为生物样 品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五)STM对样品几乎无损伤,不要求特别的样品制备技术。而 且样品需求量很小(毫微克),这为观测珍稀提供了便利。
4、性能分析:物理性能分析包括纳米材料电、磁、声、光合其 他新性能的分析。化学性能分析包括化学反应性、反应能力, 在空气和其他介质中的化学性质等。
本章主要讲授内容: 纳米材料的形貌表征 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分析 纳米材料的结构分析 纳米材料的粒度分析
第一节 纳米材料的形貌分析
一、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
透射电镜的结构
图像观察和记录系统:主要由荧光屏,照相机,数据 显示等部件组成。
经过双聚光镜,发射的电子束被聚焦在样品上(电子束斑 直径仅有3-5μm)。穿过样品的电子束经过物镜,在其像平 面上形成第一幅高质量的样品形貌放大像,然后再经过中间 镜和投影镜的两次放大,最终形成三级放大像而显示在荧光 屏上,或当荧光屏竖起来时就被记录在照相底片上。
AFM样品制备
生物样品也需要固定到基片上,原则与粉体材料基本相同, 只是大多数时候都需要保持生物样品的活性,所以大多数在 溶液中进行。
纳米薄膜材料,如金属、金属氧化物薄膜、高聚物薄膜、 有机-屋脊复合薄膜、自组装单分子膜等一般都有基片支持, 可以直接用于AFM研究。
三、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原理
量子力学:
认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还具有波动性,这种电子波φ1向 金属边界传播,在遇到表面位垒时,部分反射为φR,部分透 过为φT。这样,即使金属温度不是很高,仍有部分电子穿透 金属表面位垒,形成金属表面上的电子云。这种效应称为隧 道效应。
原理
隧道扫描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的隧道效应。将原 子线度的极细针尖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 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nm),在外加电场的作 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层流向另一个电极。隧 道电流强度与针尖与样品表面之的距离非常敏感,如果距离减 小0.1nm,电流将增加一个数量级,因此利用电子线路控制隧 道电流的恒定,并用压电陶瓷材料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的扫描, 则探针在垂直于样品方向上高低的变化就反映出样品表面的起 伏,将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运动时的轨迹直接在荧光屏或记录 纸上显示出来,就得到了样品表面态密度的分布或原子排列的 情况。
(六)在超高真空条件下,STM不仅可获得表面形貌的图象,还 可通过扫描隧道谱(STS)研究表面的电子结构。这对表面物理 研究很有用途。
STM的图像
Iron on copper: patterned assembled using STM tip
Standing waves caused by defects in copper
STM的特点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继透射电镜和场离子显微镜之后具有原子级 分辨率的新一代显微镜。与已有的其它各种显微镜相比,它具 有如下特性:
(一)STM具有空前的空间分辨率,其横向与纵向分辨率已分 别达到0.1nm和0.01nm,完全可分辨单个原子。(原子的典型 尺寸为0.2~0.3纳米)
(二)STM得到的是实空间中表面的三维图像,可用于具有周 期性或不具备周期性的表面结构观察,这种可实时观察的性能 可用于表面扩散等动态过程的观察;
• 对于液体样品或分散样品可以直接滴加在Cu网上;
表面复型技术
• 所谓复型技术就是把金相样品表面经浸蚀后产生的显微 组织浮雕复制到一种很薄的膜上,然后把复制膜(叫做 “复型”)放到透射电镜中去观察分析,这样才使透射电 镜应用于显示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有了实际的可能。
•常见的复型: 塑料一级复型,碳一级复型,塑料碳二级复 型,萃取复型。
透射电镜的结构
TEM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和供电控制系统三 大部分组成。
(1)电子光学系统又称镜筒,是电子显微镜的主体。主要 框架结构由照明系统、样品室、成像系统、图像观察和记 录系统组成。
透射电镜的结构
(2)真空系统是为了保证电子在整个狭长的通道中不与空 气分子碰撞而改变原有的轨迹而设计的。因此所有装置必 须在真空系统中,一般真空度为10-2~10-4Pa。可采用 机械泵,油扩散泵,分子泵等来实现,目的:延长电子枪 的寿命,增加电子的自由程,减少电子与残余气体分子碰 撞所引起的散射以及减少样品污染
TEM工作原理
以高能电子束(50-200kV)穿透样品,根据样 品不同位置的电子透过强度或电子透过晶体样品的衍 射方向不同,经过后面电磁透镜的放大后,在荧光屏 上显示出图像;透射电镜的加速电压通常为100kV, 电子的波长为3.7pm。
透射电镜的结构
放大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物镜、中间镜,透镜是以 积木方式成像,即上一透镜的像就是下一透镜成像 时的物,也就是说,上一透镜的像平面就是下一透 镜的物平面,这样才能保证经过连续放大的最终像 是一个清晰的像。
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
• 透射电子显微镜利用穿透样品的电子束成像,这就要 求被观察的样品对入射电子束是“透明”的。
电子束穿透固体样品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加速电压和样品的 物质原子序数。
• 一般来说,加速电压越高,样品原子序数越低,电 子束可以穿透样品的厚度就越大。
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
• 对于块体样品表面复型技术和样品减薄技术是制备的 主要方法。 • 对于粉体样品,可以采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制备样品。
工作模式
Constant-Current Mode
Constant-Height Mode
来自百度文库
工作模式
在STM中把针尖装在压电陶瓷构成的三维扫描架上, 通过改变加在陶瓷上的电压来控制针尖位置,在针尖和 样品之间加上偏压V以产生隧道电流,再把隧道电流送回 电子学控制单元来控制加在Z陶瓷上的电压,以保证在针 尖扫描时样品-针尖间距恒定不变。工作时在X、Y陶瓷 上施加扫描电压,针尖便在表面上扫描。扫描过程中表 面形貌起伏引起的电流的任何变化都会被反馈到控制Z方 向运动的压电陶瓷元,使针尖能跟踪表面的起伏,以保 持电流恒定。记录针尖高度作为横向位置的函数Z(X、 Y)就得到了样品表面态密度的分布或原子排列的图像, 这是STM最常用的恒定电流的工作模式。
二、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AFM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二级管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过光学系 统聚焦在微悬臂背面,并从微悬臂背面反射到由光电二 级管构成的光斑位置检测器。在样品扫描时,由于样品 表面的原子与微悬臂探针尖端的原子力间的相互作用, 微悬臂将随样品表面形貌而弯曲起伏,反射光束也将随 之偏移,因而,通过光电二级管检测光斑的位置的变化, 就能获得被测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