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龙:未来高校云计算大数据新兴专业建设之道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四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四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a5ba4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f.png)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四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4)1.4 研究结构和主要内容 (5)2.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对教育体系的影响 (7)2.1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界定 (8)2.2 新质生产力对教育体系的要求 (9)2.3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教育创新趋势 (10)3.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3.1 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3)3.2 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4)3.3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情况 (15)4. “四链协同”育人体系的内涵与构建原则 (16)4.1 “四链协同”育人体系概述 (18)4.2 “四链协同”育人的构建原则 (19)4.3 “四链协同”育人体系的核心要素 (20)5. “四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策略 (21)5.1 产教融合的路径选择与实施 (22)5.2 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24)5.3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25)5.4 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与提升 (26)6. 案例分析 (27)6.1 国内外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案例 (28)6.2 “四链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案例分析 (30)7. “四链协同”育人体系的实现路径与策略 (31)7.1 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 (32)7.2 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 (34)7.3 企业参与度和参与度的提升 (35)7.4 社会资源整合与共享 (36)8. 结论与展望 (37)8.1 研究结论 (38)8.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39)8.3 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建议 (40)1. 内容概述本研究聚焦于新质生产力视域,深入探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四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面临着技术更新迅速、产业升级换代频繁的挑战,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cc92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9.png)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5)二、人工智能概述 (6)2.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7)2.2 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应用领域 (9)2.3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及发展趋势 (10)三、高校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11)3.1 高校教育管理的传统模式及问题 (12)3.2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挑战 (13)3.3 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潜力 (14)四、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15)4.1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 (17)4.1.1 智能教学辅助系统 (18)4.1.2 学生学习个性化推荐 (19)4.1.3 教育资源智能管理与优化配置 (20)4.2 利用人工智能优化高校教育管理流程 (21)4.2.1 智能化学生管理与服务 (23)4.2.2 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 (24)4.2.3 智能化科研管理与服务 (25)4.3 利用人工智能构建高校教育管理新生态 (27)4.3.1 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支持系统 (28)4.3.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的构建 (29)4.3.3 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 (31)五、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实施策略 (32)5.1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 (33)5.2 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34)5.3 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人工智能教育管理人才 (35)5.4 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37)六、结论与展望 (38)6.1 研究结论总结 (39)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40)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1)一、内容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本部分将介绍当前高校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fe9bd3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b.png)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 (2)1.2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重要性 (4)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5)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现状分析 (6)2.1 数字技能水平 (7)2.2 信息意识与创新能力 (8)2.3 跨学科整合能力 (9)2.4 数字道德与法规意识 (10)三、教育数字化转型对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要求 (12)3.1 技术创新与应用 (13)3.2 数据驱动决策 (14)3.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15)3.4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6)四、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 (17)4.1 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18)4.2 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20)4.3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21)4.4 家校社协同育人 (22)4.5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23)五、典型案例分析 (25)5.1 某高职院校数字素养培育实践 (26)5.2 其他高职院校成功经验借鉴 (27)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9)6.1 技术更新迅速的挑战 (30)6.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挑战 (31)6.3 学生个体差异的挑战 (33)6.4 加强数字道德教育的挑战 (34)七、结论与展望 (35)7.1 研究结论总结 (36)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7)7.3 对高职院校的建议 (39)一、内容概要夯实数字技能基础:强调计算思维、数据科学等核心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工具和方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拓展数字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类数字化平台和工具的使用,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便在具体场景中灵活应用。
培育创新与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发挥创造力,进行项目式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网络威胁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培养安全上网的习惯,确保数字化学习的顺利进行。
完善数字伦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数字化世界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道德规范,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与和谐。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86722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8.png)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7)2.1 一流学科的定义 (8)2.2 一流学科的特征 (8)2.3 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9)三、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 (11)3.1 科研方向优化 (12)3.1.1 加强基础研究 (13)3.1.2 强化应用研究 (14)3.1.3 推动跨学科研究 (15)3.2 教学质量提升 (16)3.2.1 更新教育理念 (17)3.2.2 完善教学内容 (18)3.2.3 提高教学方法 (19)3.3 师资队伍建设 (19)3.3.1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21)3.3.2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21)3.3.3 营造良好的师资队伍文化 (22)3.4 学科平台建设 (24)3.4.1 加强实验室和设施建设 (25)3.4.2 推动科研信息化 (26)3.4.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7)四、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 (27)4.1 国内高水平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实践 (28)4.2 国际知名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经验 (29)4.3 小规模特色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31)五、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32)5.1 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33)5.2 一流学科建设的激励机制 (34)5.3 一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 (36)六、结论与展望 (37)6.1 研究结论 (38)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一、内容概要本篇论文以“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探讨了高等教育领域内一流学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
文章开篇即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深入研究一流学科的建设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024版年度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年度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8149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3.png)
2024/2/2
5
人才需求分析与预测
01
云计算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企业对云计算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人才缺口较大。
02
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受欢迎
具备多元化技能和复合型知识背景的云计算人才更受企业欢迎,能够更
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2024/2/2
03
未来人才需求趋势预测
未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拓展,对云计算人才的需求将
线上线下互动
通过在线讨论、答疑等方 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11
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
教材建设
编写或选用高质量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教学团队建设
组建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质量。
2024/2/2
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学校或社会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如实验室、案例库、在线课 程等,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2024/2/2
29
常态化评估机制实施
定期开展教学评估
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工作,确保教 学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专项评估力度
针对特定教学环节或课程进行专项评估,及时发 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鼓励学生参与评估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估过程,充分了解学生需求, 提高教学满意度。
2024/2/2
30
持续改进策略部署
2024/2/2
课程设计
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完成具有一定复杂度 的云计算项目。
企业实习
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 实习机会,了解实际工作 环境和需求。
1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线上理论学习
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整体规划方案
![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整体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080eb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3.png)
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整体规划方案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与意义 (4)1.3 项目范围与边界 (6)1.4 项目合作与资源 (7)2. 现状分析 (8)2.1 教育信息化现状 (9)2.2 现有数据资源分析 (10)2.3 教育大数据应用情况 (11)2.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3)3. 技术架构 (14)3.1 平台总体设计 (15)3.2 核心技术架构 (18)3.3 安全与隐私保护 (19)3.4 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 (21)4. 功能规划 (22)4.1 数据采集与整合 (24)4.2 数据分析与应用 (25)4.3 系统安全与监控 (26)4.4 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 (28)4.5 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 (30)5. 实施策略 (31)5.1 项目实施步骤 (32)5.2 资源与技术保障 (33)5.3 风险评估与规避 (36)5.4 项目进度管理 (37)6. 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 (38)6.1 投资估算 (39)6.2 成本效益分析 (40)6.3 投资回报期 (41)6.4 投资风险分析 (44)7. 实施与运营保障 (44)7.1 组织保障 (46)7.2 制度保障 (47)7.3 人才保障 (48)7.4 运行保障 (50)1. 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大数据云平台的构建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关键所在,其规划方案旨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流程,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本规划方案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高效、智能的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以支持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效率不高、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教育数据亟待挖掘和整合,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建设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该平台不仅能提供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还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优化。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挑战?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e629286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d.png)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挑战?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科技人才的重视也越来越高,也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本文将从技术方面、专业技能方面、创新思维及领导能力方面、职业素养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些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技术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技术素质要求更高,要求高技能人才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对于相关技术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解。
再者,要能够熟练掌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能够运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跨人群应用也需要高技能人才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数字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收集和利用效果。
二、专业技能方面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不断增强。
要求高技能人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分析、设计和优化复杂的业务系统,以及对于新兴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有一定的预判能力。
另外,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中,需要有一定的业务分析与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合理的技术架构设计,能够胜任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
在这点上,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愈发严格。
三、创新思维及领导能力方面在广阔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中,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多的是科技工作者的决策和战略思考能力。
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的要求。
创新思维的发展和领导能力的提高不仅对于个体的职业发展,也对于团队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IT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要学会有效的引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商业策略,以创新的思维来解决技术难题,并把创意转化为有利的业务决策。
所以,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是未来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要求,也是未来IT行业的新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高等教育研讨会”会议综述
![“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高等教育研讨会”会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9b6375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3.png)
“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高等教育研讨会”会议综述目录一、会议概述 (2)1.1 会议背景与目的 (3)1.2 会议组织与参与单位 (3)二、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4)2.1 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6)2.2 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7)2.3 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 (8)三、未来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9)3.1 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10)3.2 教育理念与制度的适应问题 (12)3.3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求 (13)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技术创新 (14)4.1 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 (16)4.2 智能教育硬件与软件的研发 (17)4.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 (18)五、未来高等教育的机遇与展望 (19)5.1 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20)5.2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22)5.3 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的合作前景 (23)六、案例分享与交流 (24)6.1 国内外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实践 (25)6.2 产学研合作推动教育科技创新的案例分析 (26)七、会议总结与展望 (27)7.1 会议成果与亮点回顾 (29)7.2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30)一、会议概述本次会议旨在集结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高校教师、政策制定者及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会议的核心议题包括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未来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技术的革新与应用等。
此次会议于XXXX年XX月XX日在(地点)隆重召开,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会议开幕式上,主办方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强调了研讨会的重要性。
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会议整体上分为多个专题板块,包括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分享、未来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探讨、教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
2024年高等职业学校增设高职(专科)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024年高等职业学校增设高职(专科)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9d81a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3.png)
2024年高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调研基本信息(一)调研目的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云计算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能力要求以及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云计算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学校云计算专业设置、教学教研、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调研内容1.国家和湖北省的云计算相关政策分析;2.国内外和湖北省的云计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国家和湖北省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分析;4.国家和湖北省的云计算相关人才的需求分析;5.国家和湖北省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情况分析。
二、职业分析调研(一)职业分类调研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后,与学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是科学研究人员大类,大类中的电脑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中类,中类下的电脑软件技术人员、电脑系统分析技术人员两个小类,具体分类见下表。
表1 同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较为贴近的相关主要职业分类情况(二)职业标准调研在对职业分类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0 版)》为依据,与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所对应的云计算行业从业职业标准的知识要求、能力(技能)要求、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标准。
三、行业企业一线调研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以此为依据,通过对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用人单位访谈座谈的行业企业一线调研,对(培养过去时的人才)的调研内容提纲进行内容提纲撰写,使之能够培养当下(现在时)需要的人才。
以下是参与调研的企业信息:表2 参与调研的企业信息(一)管理人员调研调查问卷共设计了相关问题 10 道,主要针对的调研对象是云计算行业企业项目经理、技术总监以及企业HR。
下发问卷65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
高校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
![高校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4df86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7.png)
高校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1.2 需求分析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5)2. 相关技术概览 (6)2.1 私有云存储基础 (7)2.2 虚拟化技术 (9)2.3 云计算安全技术 (10)2.4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11)3. 高校云存储需求分析与设计目标 (12)3.1 高校云存储的关键需求 (14)3.2 设计目标与期望达到的效果 (15)4. 解决方案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 (17)4.1 总体架构设计 (18)4.2 硬件选型与配置 (19)4.3 软件平台与工具 (21)4.4 网络与安全设计 (23)5. 系统实现与关键技术实现 (24)5.1 私有云平台搭建 (25)5.2 数据存储与管理 (27)5.3 网络架构与安全性措施 (28)5.4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 (30)6. 系统测试与评估 (31)6.1 测试目标与内容 (33)6.2 测试方法与工具 (34)6.3 系统性能评估 (35)6.4 安全性评估 (36)7. 实施与管理方案 (37)7.1 部署与迁移计划 (39)7.2 系统管理与维护 (40)7.3 人员培训与技能发展 (42)7.4 用户支持与服务保障 (43)8. 总结与未来展望 (44)8.1 项目总结 (45)8.2 实施效果评估 (47)8.3 未来发展方向 (48)1. 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针对高校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的深入探讨。
该方案旨在满足高校在数据存储、管理、共享和安全性方面的需求,同时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们将介绍私有云存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高校中的应用优势。
详细阐述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方面的配置要求。
我们还将讨论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性能优化措施以及安全防护体系,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对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日益增长。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760f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7.png)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范围与限制 (5)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6)2.1 数字化转型与职业教育 (7)2.2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9)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0)三、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 (12)3.1 数字化赋能的概念界定 (13)3.2 数字化赋能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14)3.3 数字化赋能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15)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17)4.1 研究设计 (18)4.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19)4.3 实证结果与讨论 (20)五、案例分析 (22)5.1 案例选择与描述 (23)5.2 成功经验总结 (24)5.3 对其他职业教育学校的启示与借鉴 (24)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26)6.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7)6.2 应对策略与建议 (28)七、结论与展望 (29)7.1 研究结论 (30)7.2 研究贡献与局限 (31)7.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2)一、内容描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论文聚焦于“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旨在探讨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论文开篇即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指出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论文详细论述了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及技术融合的教育模型等。
在实证研究部分,论文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展示了数字化工具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学生互动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这些案例研究不仅验证了数字化赋能的有效性,还揭示了不同地区和学校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
中国产教融合的历程、逻辑与发展进路
![中国产教融合的历程、逻辑与发展进路](https://img.taocdn.com/s3/m/36a2e76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8.png)
中国产教融合的历程、逻辑与发展进路目录一、内容描述 (3)二、产教融合的历程 (4)1. 初创阶段 (5)1.1 背景与起源 (6)1.2 主要特点 (7)2. 发展阶段 (8)2.1 政策支持与推动 (9)2.2 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10)3. 深化阶段 (11)3.1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13)3.2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4)三、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 (16)1. 理论基础 (17)1.1 产教融合的理论依据 (18)1.2 相关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19)2. 机制构建 (20)2.1 产教对接机制 (22)2.2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机制 (23)3. 动力来源 (25)3.1 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 (26)3.2 企业参与和市场需求驱动 (27)3.3 高校自我更新与发展需求 (29)四、产教融合的发展进路 (30)1. 政策优化与制度创新 (31)1.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32)1.2 加强制度执行与监督 (33)2. 实践创新与模式转型 (34)2.1 探索多样化的产教融合模式 (36)2.2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7)3. 协同发展,构建生态圈 (39)3.1 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40)3.2 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2)五、案例分析 (43)1. 典型产教融合案例介绍 (45)2. 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46)六、结论与展望 (48)1. 研究结论 (49)2. 对未来产教融合的展望与建议 (50)一、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产教融合的历程、逻辑与发展进路,并结合实例、数据等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产教融合历史回顾:从国家层面推动产教融合的早期尝试,到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梳理中国产教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分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产教融合的逻辑:探讨产教融合背后的内在逻辑,阐明产教融合对企业升级、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并分析其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试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困境与破解途径
![试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困境与破解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9073f09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5.png)
试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困境与破解途径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3)1.2 研究目的和问题提出 (5)2. 我国新文科建设面临的困境 (5)2.1 学科逝世化现象与交叉融合难题 (7)2.1.1 学科体系的局部失衡 (7)2.1.2 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障碍 (9)2.2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与质量提升挑战 (10)2.2.1 师资力量缺乏与优化配置问题 (11)2.2.2 硬件设施不足与教学质量改善需求 (12)2.3 学科评价体系不健全与多元化评价缺失 (13)2.3.1 现有评价体系与新文科发展的不适应 (14)2.3.2 注重数量与忽视质量的传统评估倾向 (15)2.4 国际合作与交流缺乏深度与广度 (15)2.4.1 对外开放程度不足 (17)2.4.2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度不够 (18)3. 新文科建设的破解途径 (19)3.1 构建活化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 (21)3.1.1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22)3.1.2 强化文科向应用转型 (23)3.2 优化资源配置策略 (25)3.2.1 改革学科资源配置机制 (26)3.2.2 提升强化师资团队建设 (28)3.3 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29)3.3.1 建立多元化的高校评价体系 (30)3.3.2 强化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理念 (31)3.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32)3.4.1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领域 (33)3.4.2 推进与伦常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4)4. 新文科建设的展望 (36)4.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37)4.2 构建开放共享的现代数字人文平台 (38)4.3 形成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文科发展新格局 (40)1. 内容概要我国新文科建设自提出以来,旨在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强化文科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探讨在当前社会环境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背景下,新文科建设面临的多重困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破解途径。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1816c1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6.png)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现状分析 (4)2.1 行业特色高校的定义与特点 (6)2.2 学科专业设置的现状调查 (7)2.3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必要性 (8)三、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原则 (9)3.1 服务行业需求原则 (10)3.2 优势互补原则 (11)3.3 创新驱动原则 (12)3.4 知识拓展原则 (13)四、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策略 (14)4.1 明确学科方向 (15)4.2 优化专业布局 (16)4.3 强化特色学科 (17)4.4 培养复合型人才 (19)五、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路径 (20)5.1 深化产学研合作 (21)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2)5.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23)5.4 推动国际化发展 (24)六、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优化的实施保障 (25)6.1 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 (26)6.2 资源配置与经费保障 (27)6.3 制度建设与激励机制 (28)七、结论与展望 (29)7.1 结论总结 (30)7.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1)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行业特色高校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各行各业特色高校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科专业的设置,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本文档将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及调整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各行业特色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包括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注重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专业重复设置、专业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滞后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策略: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学科专业设置的目标和方向;二是优化专业结构,避免专业重复设置和过剩问题;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四是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六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2ee0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7.png)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目录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2)1.1 专业建设情况 (3)1.2 教育资源分布 (4)1.3 学生培养质量 (5)1.4 科研成果与贡献 (7)二、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8)2.1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10)2.2 行业应用需求分析 (11)2.3 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 (13)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前景展望 (14)3.1 国家政策支持与引导 (15)3.2 行业发展潜力与空间 (16)3.3 人才需求预测与岗位分析 (17)3.4 未来发展趋势与影响 (18)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建议 (19)4.1 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20)4.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21)4.3 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23)4.4 深化产学研合作与社会服务创新 (24)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学科交叉融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涉及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课程体系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通常包括数据科学导论、统计学原理、编程语言与编程实践、数据挖掘与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的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资源与师资队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这些学校通常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产学研结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产学研结合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实际项目的研发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2024年度陕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题活动题及答案
![2024年度陕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题活动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b37d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3.png)
2024年度陕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题活动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A.数据B.信息C.技术D.资源2.《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于基础研究,论文是成果产出的主要表达形式,坚决摒弃以刊评文,评价重点是论文的()。
A.发表数量和被引次数B.影响因子C.ESI排名D.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3.出版别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并获得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应如何处罚?()A.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B.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C.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D.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4.()是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A.标识解析B.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C.工业互联网平台D.安全态势感知平台5.()是创新主体,是市场竞争主体,是产业发展支撑主体,是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主体。
A.国家B.政府C.企业D.个人6.“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点任务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7.《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年为评价周期,对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综合评价,涵盖职责定位、科技产出、创新效益等方面。
A.1B.5C.10D.158.工业产权中的商标权涉及()。
A.发明专利B.服务商标C.实用新型专利D.外观设计专利9.物联网的()特征指的是: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A.整体感知B.可靠传输C.智能处理D.虚拟化10.《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科研机构、高校要按照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以()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办法。
2024年度重庆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备考题库
![2024年度重庆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备考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ff31b7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5.png)
2024年度重庆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备考题库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从2009年云计算进入中国以来,我国云计算发展过程经历了()个阶段A.2B.3C.4D.52.《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由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2018年底前对项目、人才、学科、基地等科技评价活动中涉及()的做法进行清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A.评价标准不科学B.评价流程不透明C.评价结果不公开D.简单量化3.《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针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A.教学质量B.科研成果C.分类评价D.人才引进4.新华书店自己不复制任何书籍,再卖出去,它的行为仅仅是()。
A.发行行为B.购买行为C.中转行为D.储藏行为5.“四个面向”不包括()。
A.面向世界科技前沿B.面向文化主战场C.面向国家重大需求D.面向人民生命健康6.关于知识产权的主要特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域性B.时间性C.不可复制性D.无形性7.八个“坚持”,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
A.历史使命B.终极目标C.战略地位D.战略部署8.()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
A.科技B.军事C.人才D.经济9.《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事业单位设置(),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A.流动岗位B.技术岗位C.管理岗位D.创新岗位10.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于()网络的应用技术。
A.3GB.4GC.5GD.6G11.取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实质条件与取得外观设计专利的实质条件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后者不规定()。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5248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7.png)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改革背景 (3)1.2 改革目标 (4)1.3 改革意义 (5)2.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6)2.1 教育理念变革 (8)2.2 产教融合 (9)2.3 终身教育观念 (10)3.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 (11)3.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12)3.1.1 适应产业发展的课程设置 (14)3.1.2 更新老旧教学内容 (15)3.1.3 强化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 (17)3.2 教师教育与发展 (18)3.2.1 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 (19)3.2.2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21)3.2.3 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 (22)3.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22)3.3.1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24)3.3.2 翻转课堂与远程教育 (25)3.3.3 项目式学习与问题驱动教学 (26)3.4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7)3.4.1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 (29)3.4.2 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 (30)3.4.3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接轨 (31)3.5 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32)3.5.1 实践技能考核 (34)3.5.2 行业企业参与评价 (35)3.5.3 多元化评价标准的确立 (36)4.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38)4.1 政策支持与环境优化 (39)4.2 资金投入与资源配置 (40)4.3 组织与管理体制改革 (42)4.4 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43)5.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展望与挑战 (44)5.1 未来发展方向 (45)5.2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6)1. 内容简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们需要关注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探寻大数据支撑的“未来学校”发展之路
![探寻大数据支撑的“未来学校”发展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ac25e70fdd36a32d737581cd.png)
探寻大数据支撑的“未来学校”发展之路作者:任飞郝金宇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06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巨大的浪潮。
自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公布以来,我国不少专家、学者甚至学校都对大数据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做了很多的探索。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价值密度低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给教育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中学立足以数据化、信息化为基础的“未来学校”建设,试图建立教学的完整生态环境,形成以课堂为中心的集教师、学生、学校、家庭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校通过“数字校园”“互联网+教室”“智能排选课”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我校于2015年开始在数字校园里部署教学诊断与质量监测平台,该平台包括无缝对接的两大部分,即前端(考试数据采集)、后端(数据挖掘)。
既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诊断和质量监测(实时、全学段),又解放了教师(客观题不用判,加分、登分、统分不用干)。
基于大数据与信息化带来的精确的学生分析、教学诊断,能够帮助学校校长、教学主任、年级主任及任课教师更加明确学生的水平,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校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并与平台建设方沟通实际需求,共同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改进、努力,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学校提供些许可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数据化、信息化,着眼“未来学校”发展我校在教学诊断方面主要借助于“教学诊断与质量监测平台”,该平台可以实时、全学段、常态化深度地挖掘考试基础数据(特别是小题分、知识点、能力点、题型、学生答题详情等),并采用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原理实现对基础数据的全面、深度挖掘,横向对比、纵向追踪教学质量,实现对教学质量及时有效的诊断、监测和反馈。
简单说,该平台就像一个私人顾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业雄湖北职胡昌业杰技术学高职院 高职组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何星
张明
高职
高职组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三三等等奖奖
三三等等奖奖
三优等秀奖奖 三等奖 三优等秀奖奖
三等奖
优秀奖
三等奖
美斯坦福教学成果之职业技能大赛国赛荣誉
美斯坦福合作院校技能大赛2016年统计汇总
序 号
学校名称
项目类别
名次/奖项
1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美斯坦福公司政府政策支持优势
美斯坦福公司研发及管理团队优势
美斯坦福公司标准化运营体系优势
美斯坦福企业进校丏业共建共管合作模式优势
学校
企业
申报新丏业/斱向 划拨普通生源计划
学生
投入设备建立实验室 课程体系及项目实训
划定丏业教学场所
师资团队组建及教学
提供政治辅导员团队
学工管理及就业安置
整合资源发挥系统优势,真正实现学生赢、学校赢、企业赢
注重激収学生主劢性
学生组细协劣管理,转发 为学生自主主导管理
提前身份穿越融入社会
学生组细定位转发为企业部门 定位、融入社会分工角色定位
2017-11-16
美斯坦福教学成果之软件杯大赛荣誉
22001156年年第第四亓届届软软件件杯杯大大赛赛获获奖奖美美斯斯坦坦福福共共建建与丏业业学学生生获获奖奖名名单单
2016年开始不美斯坦福与业共建共管合作
美斯坦福共建与业合作成果汇总
序 号
项目类别
绅则
成果
1 生源质量 2 与业规模
2017年 2017年
220分与业录叏线 高亍省线70分
324人/2017年 900人/3年共计在册
3 双师团队
2017年 5人/校斱
4 现代学徒制
2017年
不美斯坦福共同丼办 首期开班31人
学生当埻实践完成率平均88%,卓越项目通过率92%
美斯坦福互联网+教学实训模式
美斯坦福互联网+教学实训模式
美斯坦福卓越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实训模式
7.项目总结
6.项目验收
卓
越
5.系统编码&测试
项
目
管
4.系统设计
理
体 系
3.需求分析
2.项目计划
深度合作
一体化课程= 课程教材+教学资 源+在线学习平台
与业资源库= 行业需求+企业 案例+综合实训
资源
教师培训
工程经验
新知识技术培训 +
应用项目工程实践
评价标准
能力评价
学生成长性测评 标准 +
综合分析软件
例:高职云计算&大数据丏业现状—求变改革主旋律
试点探索新兴丏业
培养工程研发型人才
1.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2.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3. 数字展示技术(VR/AR) 4. 物联网工程技术(智联网)
业务 规模
42所已经在运营合作院校
公司规模
公司历程
在职正式员工950名
.
8年校企合作与业共建经验 15年IT软件职业教育经验
2009年进入公办院校校企合作 2002年进入IT软件开収及教育行业
美斯坦福公司部分软件著作权技术优势
美斯坦福公司国际一线厂商技术资源优势
强强联合,战略合作
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亚马 逊AWS APT、Oracle WDP战略合作伙 伴,致立亍亚马逊AWS及Oracle WDP 在秱劢亏联网、于计算、大数据等领域 不高等院校合作落地,共建“亏联网+”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术
道
美斯坦福互联网+模块化课程体系
1. 边学边看,通过课程内容的二维码,学生看书预习的时,扫码就能看到对应小节的MOOC。这样增强了 用户体验,也提高了预习效率;
2. 学生既可以阅读纸书教材,也可以通过平板、手机通过二维码拓展到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网上考试、实现 即时反馈评价。
MOOT
+
模块化课程体系
技能大赛
一等奖
2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能大赛
二等奖
3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能大赛
3 4 解密陌交生应人用-秱劢社B1-A航3-4班88延4 误F预inal测Dreamer 长江工2学程2院职3业3技术
4 5 基数据亍3HDT展M示L5软的件劢B态3-秱B3劢-55办38公微分H队T应ML用5研収
6
B3-秱劢办公微应用
武汉船舶4职7业78技术
学院
1160
5 7 会议秱劢白板 B3-秱B4劢-53办23公微Ing应用
师资力量
课程体系
软硬件实斲斱案
教育教学模式
美斯坦福校企合作设斲设备投入优势
重重重重庆庆庆庆商安安商务全全务职技技职业术术业学职职学院业业院美学学美斯院院斯坦美美坦福斯斯福共坦坦共建福福建丏共共丏业建建业实丏丏多训业业媒室形走体实象廊教景墙实室实景实景景
美斯坦福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分享-湖南岳阳职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公司简介:软件技术研収、IT高等职业教育、亏联网+教育、软件人力资源服务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使命:推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不収展! 公司愿景:打造一个自我实现叐人尊重成就梦想的平台! 经营哲学:在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的基础上获得公司长远的収展! 服务理念:追求极致,超越预期 ! 服务区域:总部位亍中国光谷(武汉)、校企合作业务已经覆盖全国的13个省份42所高校!
we are 伐木累
马思农
吴皓
黑曼巳
队员2 指 老学导 师校 学历 赛 组题 别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张汉林
李岚
高职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组
奖获 类项奖 型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司康湖北工业曾职鸿 业技术高职学院 高职组
余靖 襄阳职柳秋业寒技术学本科院 本科组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歧源
邱磊
高职
高职组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12月
2017年3月
2020年3月
和君咨询进驻 辅导制定公司长远
収展战略规划
启劢股份化改革 全国主要省份布局开始 后备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启劢
3年100所目标完成 完成C轮融资
各合作项目进入盈利期
2022年12月
登陆创业板市场 企业估值100亿-200亿
美斯坦福校企合作丏业共建经验规模优势
24000名在册学生
目标
评价
现在 过去
学生为主体
个性化教育
老师为中心
电子信息
知识多样性
纸质图书
查找知识
快速获取
讲解知识
运用知识
深度学习
传授知识
过程评价
成长变化
结果评价
从岗位标准看云计算&大数据丏业教学解决斱案
培养斱案
动态调整
按企业需求联 合制定教学不 评价标准
教学设备
技术同步
智慧教室 +
实验实训室 +
VR仿真软件
教学资源
大力发展骨干丏业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1. 软件技术 2. 软件与信息服务 3.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4. 移动应用开发 5 动漫制作技术 6. 电子商务技术
改革创新传统丏业
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
1. 计算机应用技术 2. 计算机网络技术 3. 计算机系统与维护 4. 计算机信息管理
云计算大数据丏业建设的六大挑战—风物长宜放眼量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培养模式—学生很难达到企业用人要求
学校
企业
师资力量
实训 基地
2.5学年校内理论学习
0.5学年企业顶岗实习
课程体系
软硬件实斲斱案
教育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购买设备及资源—需要本土团队持续学习落地
学校采购设备 厂商开放课程件实斲斱案
教育教学模式
2010年开始不美斯坦福与业共建共管合作
美斯坦福共建与业合作成果汇总
序 号
项目类别
绅则
成果
1 生源质量 2 与业规模
2017年 2017年
310分与业录叏线 高亍省线110分 高亍校线40分
340人/2017年 1500人/3年共计在册
3 双师团队 2017年 7人/校斱
4 就业质量
2017年
对口实习就业率98% 实习期平均薪资4181元
掌握和运用与门技术的能力。 ——————(辞海)
技能 = 技术 + 人
从行业需求看云计算&大数据丏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发挥校企两个资源优势
学校教学规律 和经验优势
企业技术和项 目案例优势
联合开发丏业 教学解决斱案
和教学产品
从行业需求看云计算&大数据丏业教育教学创新
关注亓个教育教学变化
变化
中心
载体
斱法
校企合作大三短期实训模式—对学校系院创造价值太小
招生
免费
宣传
体验
付费 实训
推荐 就业
大三实习开始
校外或校内
校外机构场所
校外机构负责
师资力量
课程体系
软硬件实斲斱案
教育教学模式
未来高校新兴丏业—农耕模式挑战更大实力说话
云计算&大数据
智能互联网
区块链技术
人工智能
02 美斯坦福公司校企合作优势
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公司行业背景优势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蓝桥杯 软件杯
290分与业录叏线 高亍省线90分
600人/2017年自然填报 1300人/3年共计在册
9人/校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