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PPT
心界增大等。 4.听诊:主要观察是否存在心音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
杂音和心包糜擦音。心律失常,肺部啰音、周围动脉的杂音和" 枪击声"等。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各种生化检查.包括血脂 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心肌酶的测定;心 力衰竭标志物脑钠肽的测定等。
(二)心肌动作电位
1.除极过程(0相) 2.复极过程 ①1期(快速复极初期) ②2期(平台期) ③3期(快速复极末期) ④4期(静息期)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离子转运示意图
(三)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通过对心房、心室、主动脉压力和容积曲线的认识可以很好地 理解整个收缩舒张过程。
(三)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2)快速射血期 (3)减慢射血期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2)快速充盈期 (3)减慢充盈期
(四)其他治疗
筛选致病基因对于遗传性或家族倾向性心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 意义。
干细胞移植和血管新生治疗在动物实验取得许多进展,具有良 好的应用前景。
分子心脏病学也终将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多更新的诊疗方案。
感谢聆听
演讲人:卢老师
日期:2021.xx.xx
(二)体征
体征对诊断心血管病多数具特异性,尤其有助于诊断心脏瓣膜 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病人仰卧位或者坐位。 心血管病常见体征有∶
(二)体征
1.望诊:主要观察一般情况、呼吸状况(是否存在端坐呼吸 等)、是否存在发维、皮肤苍白、颈静脉怒张、水肿等。
2.触诊:应用手掌尺侧或者示指、中指并拢的指腹进行触诊。 3.扣诊:应用间接叩诊法叩出左、右心界,主要观察是否存在
杂音和心包糜擦音。心律失常,肺部啰音、周围动脉的杂音和" 枪击声"等。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各种生化检查.包括血脂 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心肌酶的测定;心 力衰竭标志物脑钠肽的测定等。
(二)心肌动作电位
1.除极过程(0相) 2.复极过程 ①1期(快速复极初期) ②2期(平台期) ③3期(快速复极末期) ④4期(静息期)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离子转运示意图
(三)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通过对心房、心室、主动脉压力和容积曲线的认识可以很好地 理解整个收缩舒张过程。
(三)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2)快速射血期 (3)减慢射血期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2)快速充盈期 (3)减慢充盈期
(四)其他治疗
筛选致病基因对于遗传性或家族倾向性心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 意义。
干细胞移植和血管新生治疗在动物实验取得许多进展,具有良 好的应用前景。
分子心脏病学也终将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多更新的诊疗方案。
感谢聆听
演讲人:卢老师
日期:2021.xx.xx
(二)体征
体征对诊断心血管病多数具特异性,尤其有助于诊断心脏瓣膜 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病人仰卧位或者坐位。 心血管病常见体征有∶
(二)体征
1.望诊:主要观察一般情况、呼吸状况(是否存在端坐呼吸 等)、是否存在发维、皮肤苍白、颈静脉怒张、水肿等。
2.触诊:应用手掌尺侧或者示指、中指并拢的指腹进行触诊。 3.扣诊:应用间接叩诊法叩出左、右心界,主要观察是否存在
《循环系统疾病》课件
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除心血管和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其治疗 和预防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 聚集药、降脂药等。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 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感觉障碍等。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头颅CT或MRI 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定期进行体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干预心血管疾病的 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管病变,其治疗和预防对 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期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需要进行紧急救治,如溶栓、机械取栓 等。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进行康复治 疗,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体温、参与免疫反应等方 面。通过持续不断的血液循环,人体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对外界环境变 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02
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和 特点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病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除心血管和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其治疗 和预防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 聚集药、降脂药等。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 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感觉障碍等。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头颅CT或MRI 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定期进行体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干预心血管疾病的 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管病变,其治疗和预防对 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期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需要进行紧急救治,如溶栓、机械取栓 等。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进行康复治 疗,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体温、参与免疫反应等方 面。通过持续不断的血液循环,人体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对外界环境变 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02
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和 特点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病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37
全心衰: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 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继之出 现,即为全心衰。
8/22/2019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38
②急性和慢性心衰
急性心衰:系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 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 生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 肿。
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 标准
以20~24为正常范围
避孕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8/22/2019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12
3.2 病机
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②肾性水钠潴留 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④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⑤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8/22/2019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5
高血压的分类
类别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收缩压 (mmHg)
<120
和
120~139
或
≥140
1级(轻度)
140~159
或
2级(中度)
160~179
或
3级(重度)
≥180
或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8/22/2019
8/22/2019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7
【人群分布】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循环系统的概述 •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 •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循环系统的概述
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
运输功能
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 氧化碳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行排出。
04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 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
入。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 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 游泳等。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避免 肥胖和超重。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循环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听诊和观察来评估患者的症 状和体征。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无创性检查,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和结构 。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检查来检测循环 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血管造影和CT血管成像
有创性检查,用于评估血管结构和通畅性。
03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循环系统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 的运动训练,促进身体功能的恢 复。
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提供生活指导等,确保患者得到 全面的护理。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
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如 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为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
contents
目录
• 循环系统的概述 •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 •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循环系统的概述
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
运输功能
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 氧化碳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行排出。
04
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 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
入。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 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 游泳等。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避免 肥胖和超重。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循环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听诊和观察来评估患者的症 状和体征。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无创性检查,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和结构 。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检查来检测循环 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血管造影和CT血管成像
有创性检查,用于评估血管结构和通畅性。
03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循环系统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 的运动训练,促进身体功能的恢 复。
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提供生活指导等,确保患者得到 全面的护理。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
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如 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为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循环系统的疾病分类
总结词
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疾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 常等,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周围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这 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正确的分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及时治疗
一旦出现循环系统疾病症 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 业治疗和管理,控制病情
发展。
04
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抗凝药物
随着对循环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成为热 点。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和血小板活性,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为心 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
等,增强心肺功能。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肥 胖,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3
戒烟限酒
04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限 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天不超过 两杯,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
定期健康检查
血压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状况,及早发现 高血压。
血脂检查
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了解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水平,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改或调控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循环系统疾病领 域,基因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纠正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调节心血管相关基因 的表达等方面,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根治提供了可能。
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的未来展望
精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精准医学的进步,未来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 的研究,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PPT精选文档33页
11/29/2019
29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他治疗
干细胞移植 血管新生治疗 基因治疗
11/29/2019
30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脏瓣膜修补及置换术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 心包剥离术 心脏移植术
11/29/2019
31
END
19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l诊断先心病 l判断手术适应症 l评估心功能状态
(二)侵入性检查——右心导管检查
l床旁血流动力学检测用于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等) 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危重患者
(一)右房压力(RAP) (二)右室压力(RVP) (三)肺动脉压力(PAP) (四)肺小动脉嵌压(PAWP) (五)连续压力曲线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2019/11/29
5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一)心脏结构:瓣膜
肺动脉瓣
主动脉瓣
二尖瓣
三尖瓣
2019/11/29
6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二)心脏传导系统
ü窦房结 ü房室结 ü房室束 ü浦肯野纤维
11/29/2019
大姚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内科教研室
7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11/29/2019
大姚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内科教研室
12
触诊:心尖搏动异常、毛细血管搏动征、颈 静脉充盈或异常波动、脉搏的异常变化、肝 颈静脉回流征、肝脾大、下肢肿等 叩诊:心界增大 听诊:心音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杂 音、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征、肺部啰音、 周围动脉的杂音和枪击音
11/29/2019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中毒:胃肠道表现:恶心、呕吐,食欲 不振。神经系统表现:视物模糊,黄 绿视等。
.
19
洋地黄类中毒诱因:
* 心脏本身的因素:心肌缺血缺氧如冠心病、重度心 力衰竭、心脏明显扩大等
* 老年人 *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尤其是低血钾。 * 肾功能减退 *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胺碘酮、维拉帕米、奎尼丁、
.
21
保持健康的心理很重要
☺ 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情
绪乐观
☺ 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
预防感冒,避免暴饮暴食, 及精神刺激等不良诱因
☺ 任何紧张,焦虑,恐惧精神
抑郁,烦躁等引起的不良
刺激都可加重心脏负担,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
22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
.
23
原发性高血压
成人血压大于140/90mmHg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
.
6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上述所有这些器 官的疾病,简言之即心脏血管系统疾病。 在高龄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且多较严 重,常明显地影响到人体的活动,特别 是在老龄人群中死于心脏病者百分比则 更高。本系统疾病以心脏病最多见。
.
7
人类“第一杀手”.8源自一节 心力衰竭.9
含义 : 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或心脏衰弱,是 一个临床综合征。是因心肌收缩减弱或衰竭, 引起外周静脉过度充盈,使心脏排血量减少, 心脏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而形成的心 力衰竭,以及由于静脉回流心脏的血液不足, 不能维持足够的排血量(心排血量不足),动 脉压降低,静脉回流受阻。
阿司匹林等。
.
20
监测: 严密观察病人使用洋地黄前、中、后反应,问症状、数心
率。必要时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 处理: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 2.诱因
(1)感染 是最主要的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心律失常 特别是心房颤动
(3)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 紧张。
如劳累过度,情绪激动,精神过于
(4)血容量增加 如钠盐摄人过多,输液或输血过快、过多。
(5)妊娠和分娩
(6)其他 药物使用不当,不恰当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风湿性 心脏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合并有甲亢、贫血等。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 ②夜间阵发性呼吸 困难(心源性哮喘 )③端坐呼吸
二、水肿 三、胸痛 四、心悸 五、心源性晕厥
第三节 心 力 衰 竭
➢ 一、定义: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由各种心脏
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 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很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心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 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导 致肺循环淤血,称之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二、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 1.病因诊断 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 2.病理解剖诊断 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可分别或同时引起心内
膜、心肌、心包或大血管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解剖变化。 ❖ 3.病理生理诊断 表明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力衰竭、
周围循环功能不全(休克)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 。
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减轻,左心衰的表现主要为 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4.心功能分级
根据病人的自觉活动能力分为Ⅰ-Ⅳ 级 心衰又分Ⅰ-Ⅲ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X线检查 心影大小、肺淤血征象 2.超声心动图 3.心-肺 吸氧运动试验 4.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5.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诊断要点 1.肺淤血、体循环淤血的临床表现 2.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指标
循环系统疾病.ppt
:
4. β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症状改善常在2~3说后出现,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心
动过缓,II以上AVB.
5.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也可改善这期预后
6. 肼苯达嗪和硝唆异山梨酯.
小结 I 级:控制危险因素;ACEI
II级:ACEI,利尿剂, 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
III级:ACEI,利尿剂, - β受体阻滞剂
b. 适应症及禁忌症 C. 制剂选择 d. 中毒及其处理 影响中毒因素: 缺血,缺氧,低钾,胃功能不好与其
它药合用.如胺碘酮,异搏定,阿司匹林. 中毒表现: 最总要的反应是各种心律失常,胃肠道
反应,中枢神经症状. 处理: 停药,补钾,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a.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b.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氨力农, 米力农(是前者10~20倍) 重症心衰短期应用.
4. 心脏移植.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患病率: 高血压:5.11%(50年代) →7.73%(70~80年代) →11.88%(90年代) 接 近世界水平
构成比: 50~80年代 风心病 80年代后 冠 心病.
[诊断]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内容包括侵入性及 非侵入性.
[预后]
影响劳动力
心脏性猝死: 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 体液装置. 循环系统疾病:心脏和血管,合称心血管病. [死亡率] 从80年代开始即占人口总死亡率第 一位.是常见病.
[分类]
一 病因 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
心病等
后天性心血管病:冠心病, 高心病, 风
二 病理解剖: 心脏病(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 病及大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动脉瘤,血管炎,夹层, 血栓形成)
循环系统总论ppt课件
30
心室收缩期
主 动肺 脉动
脉
左心房 房室瓣
右心房 房室瓣
动脉瓣
动脉瓣 左心室
右心室
射血期
(Ventricular ejection period)
•室内压升高,动脉瓣开放, 血压由心室流入动脉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31
心室舒张期
主 动 脉肺
动 脉
左心房 房室瓣
右心房 房室瓣 动脉瓣
动脉瓣 左心室
45
常规心电图
运动负荷试验: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0.1mv持续2分钟、典型心绞痛及运动中ST段
抬运高动前≥0.1mv为运动阳中 性
运动后
46
动态心电图
47
• M型超声心动图 • 二维超声心动图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经食道超声 • 心脏声学造影 • 实时三维超声
48
• M型超声心动图 • 二维超声心动图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经食道超声 • 心脏声学造影 • 实时三维超声
15
右冠状动脉
供应血液至: • 右心房 • 右心室 • 左室的后壁和
下壁 (如为右 室优势型)
16
左前降支 (LAD)
供应血液至左室的: • 前壁 • 侧壁 • 心尖部 • 室间隔
17
左回旋支 (LCx)
供应血液至: • 左心房 • 左心室 • 侧壁 • 后壁 • 下壁 (左室优势型)
18
壁冠状动脉(心肌桥)
73
穿刺位置 1、剑突下与左肋缘相交的夹角处; 2、左侧第七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厘米处。
74
• 药物治疗 • 介入治疗 • 外科治疗 • 其他治疗
75
• 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 • 改善症状的药物 • 调节病理生理机制的药物 • 改善预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