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共21页文档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周应平;李曼;侯福平【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21 例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X 线、CT、MRI 影像表现.结果21 例中,20 例单发,1 例多发.其中股骨12 例,胫骨3 例,肱骨5 例,趾骨1 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髓内征象、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或骨化、软组织肿胀和肿块.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具有的一定特征性,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能够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2(002)017【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X线;CT;MRI【作者】周应平;李曼;侯福平【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昭通,657000;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昭通,657000;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昭通,6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ECG)一般是指局限于骨的组织细胞增殖症,属于组织细胞增多症-X的一种类型。
本病少见,好发于青年和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全身骨骼,随发病部位的不同其影像表现的差异性较大,长骨易发于干骺端和骨干,骨骺罕见。
影像和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易变形性,极易误诊为尤文肉瘤、骨髓炎、非骨化性纤维瘤等。
通过总结分析21例病理证实的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对照相关骨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 7个月~14岁,平均(7.5±4.7)岁。
临床以疼痛不适、活动障碍、患部肿胀、低热纳差等就诊。
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20例,随访观察证实1例。
累及部位,股骨12例,胫骨3例,肱骨5例,趾骨1例。
1.2 影像检查方法21例ECG均做X线检查,12例行CT检查并有8例行增强扫描,7例行MRI检查同时5例行增强检查。
肺嗜酸性肉芽肿
c
5一
1
。
m
的胸 膜 下结
肺 有关
盗汗
Ga r
:
病 因至 今 不 明
’
,
可能与 下列 因 素
EG
m
的囊 泡
。
,
切 面 上 呈现 小而 不
;
(一 )
、
[ 感染 .2
〕
由于 肺
,
患者 常有发 热
、
r 将 肺 E G 的病 理 规 则 常伴 空洞 的结 节 W b e 改 变分 为 3 期 ① 渗出 期 ( 细胞浸 李 耐泡
沉着
H (s
:
。
、
免疫 荧光检 查 发现 肺 泡
空 洞 形 成 ③ 晚期
,
组织
细胞遂渐消
,
壁 和 血管 壁 上 均有 颗 粒 性 的
;
嗜酸 细胞亦 减 少
、
巨 噬细胞 载有 棕色 色素
“ ” ,
③ 此 类 患者
,
T
淋 巴细 胞表面 的组 织胺
n e
纤 维化 明 显 大疤
最 后 形 成 蜂 窝肺
。
并 可合并肺
。
8 % 6
)
,
免 疫 球 蛋 白可 有异常
细胞
,
具 有嗜酸性 胞 浆 核 膜具有 切 迹
, 。
、
大 而 圆的 核及 空 泡状
H X 细胞之
,
核仁
,
电镜下 某 些
四
、
诊 断和 鉴别诊断
E G 的 诊 断首 先 依 据 病 史 及 胸 部 X 线
,
胞 浆 内含 有 i B b r e c k 颗 粒 ( 或称 X 小体 ) 见 于 胞浆 之周 边 部
单发肺嗜酸性肉芽肿一例
。
超 鞭 毛 虫 实验 室
3
20
,
:
1 1 6 1 治疗 也 少 有 困 难 关 键 在 于 临 床 上 提 高 认 识 和 警 惕 及 时痰 检 必 要 时 纤 维 支 气 管镜 肺 泡 灌洗 取 标本检验
,
张 建 芳 孙 治平 奚 定 虎 等
, ,
.
年龄 工 种 及 接 尘 工 龄 对 煤 工 尘 肺
中国呼 吸与 危重 监护杂 志
2008
年
11
月第
7
卷第
6
期
C h in J R e s p i J Cr it C a
,
r e
Me d N o
,
v e m
be
r
2008
,
V0 1 7
.
,
No 6
.
像 学 肺 部 阴 影 表 现 居 多 可 与 其 他 病 原 菌 混 合 感 染致 病
,
。
本
一
例
.
中华 全 科 医 师 杂 志
, ,
.
1a
c m
) ;纵 隔
肿 病 因 可 能与感染 免疫 反 应 等 因 素 有 关
,
嗜酸 性 肉芽 肿 好
,
发 于 成年男性 表 现 为 伴或 不 伴 血 嗜 酸 粒 细 胞 增 高 可 发 生 于
0
c m
×
2 8
.
e m
×
3 0
.
大小
,
任 何 器 官如骨 皮 肤 肺 淋 巴 结 肝 垂 体等 常 以 骨 骼 损 害 为
、 、
。
活 检 主 要 手段 有开 胸
、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叶圣利;林晓荷;罗莉莉;许思恩;何家维【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0【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e manifesta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iagnosis of 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in chidlren.Methods: Imaging data of skull eosinoplilic granuloma in children-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 cases by X-ray, CT and MRI scan, included: 2 cases of X-ray, 20 cases of CT scan, 4 cases of MRI scan (including 2 cases of enhancement scanning).Results: Out of 20 cases, single lesion was found in 16 cases, and multiple lesions were found in 4 cases. There were totally 26 lesions in all 20 patients, temporal bone (n=13), frontal bone (n=7), occipital bone (n=4), parietal bone (n=2) were respectively being involved. The X-ray ifndings of 2 cases were clear, sharp edge of the circular hole shaped bone destruction. The CT scanning found 26 lesions, including 7 cases of osteolytic destruction, 19 cases of punched-out like bone defect, 21 cases of soft tissue mass. The MRI scanning revealed 4 cases of soft tissue mass adjacent to the osteodestructions. Compared with gray matter of the brain, MR showed isosignal intensity on T1WI and T2WI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d-DTPA, the lesions showed enhanced remarkably.Conclusion: The CT and MR manifestations of children skull EG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Combination of medical record may improvethe diagnostic accuracy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he MRI can accurately show the location, shape and extent of 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in children which is valuabl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various causes.%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断水平。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对诊断具有参考意义的征象
• • • • • • • • • 穿凿征或地图征 斜面征 纽扣征 扁平椎 小钻孔样骨质破坏(CT) 皮质内缘扇贝样压迹 颌骨浮牙征 袖套征(MRI+C) 影像检查不一致征象-----X线平片表现侵袭性较强, 似恶性肿瘤,而MRI表现似炎症 • 影像检查征象与临床表现不一致征
• 左侧额骨溶骨性骨质破 坏 • 内外板参差不齐 • 板障见“纽扣”样死骨
• 额顶骨多见 • 外观呈“车轮状” 或“日光状”
• 前者多发生于婴 幼儿期的颅骨线 性骨折 • 后者多见于产伤
血管瘤
生长性骨折
骨膜下血肿
颅骨LCH的鉴别诊断
骨髓瘤
• 中老年多发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 T1WI信号截然不 同
颅骨表皮样囊肿
• 目前认为是一种免疫调节性疾病(与免疫 系统未成熟有关) • 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成熟,疾病 可有所减轻或自愈
火箭军巨噬细 胞 吞噬 组织细胞清除
免疫系统监视到 组织细胞增生
派 遣 民兵预备役嗜 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等
吞噬能力低
组织细胞堆积 影响周围正常 结构代谢
影像表现
颅骨 长骨 脊柱 (1)可单个或多个椎 体受累,椎体呈楔状或 平板状“扁平椎”,其 横径及矢状径均超过正 常椎体,上下椎间隙正 常; (2)椎旁局限性软组 织肿胀; (3)修复期椎体密度 增高,少数可以恢复正 常椎体大小形态。
MRI:T2WI右侧顶叶脑组织 向外膨隆,外侧蛛网膜下腔 变窄
颅骨生长性骨折:是婴幼儿特殊时期颅骨线样骨折后,由于多 种原因导致骨折不愈合,反而逐渐增宽,形成的颅骨缺损,属 于一种特殊类型骨折 CT:大小不等颅骨缺损,边缘规则
颅骨骨膜下血肿
嗜酸性肉芽肿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诊断标准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病变,主要由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所致。
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局部疼痛、肿块、骨质破坏等症状,因此对嗜酸性肉芽肿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块、受累部位功能障碍等。
疼痛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肿块可触及硬实,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温热等炎症表现。
受累部位的功能障碍取决于病变的位置和大小,可能包括活动受限、骨折等。
二、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嗜酸性肉芽肿在X线上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囊状病变、软组织肿块等特征。
但X线检查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2. CT检查,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密度、骨质破坏情况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3. MRI检查,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显示更为清晰,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范围、侵犯周围结构的程度等。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嗜酸性肉芽肿的金标准。
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多形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免疫组化染色可显示CD1a、S-100等阳性表达,有助于确诊。
四、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对诊断嗜酸性肉芽肿的特异性不高。
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可能升高,但也缺乏特异性。
因此,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嗜酸性肉芽肿时并不是主要依据。
五、骨髓穿刺。
对于疑似全身性嗜酸性肉芽肿的患者,可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全身性病变的可能性。
六、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嗜酸性肉芽肿需与骨肉瘤、骨髓炎、转移瘤等鉴别,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诊断
性 肉芽肿 、韩 一薛一柯病 (H—S—C), 组 织 肿块 ,早 期病 灶 边 缘 无硬 化 , 克服 了x线平片前 后重叠 的缺 陷,能
勒 一雪病 (L—S)统称为组织细胞增生 晚 期病变趋 向于 良性表现 ,边界清 显示某些平片难 以显示 的早期病变 ,
症 X,并认为 这三者是 同一疾病 的不 楚 锐利并 出现 硬化 ;CT表 现为颅骨 比平 片更能提供更 多信 息 ,CT对于
颅骨 嗜酸性 肉芽肿 临床表现 无 道 不一,据本 组病例 MRI检 查表现 , 多发或 单发的骨质破坏 ,边 界不清 ,
特异 性 ,主要 为病变处 疼痛 ,局部 病灶 大体 T1WI呈低 、等信 号,T2WI 病灶 内无残 留小骨 片,可 利用增 强
骨病灶 发生率 占 61%(11/18);本病 生成 团块状 ,排 列结构 紧密 ,并伴 的毛 细血管 、扩张 的血窦和残 留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为单发 ,本 组病例单发 约 94%,多 多量嗜酸性粒细胞等 炎症细胞 浸润 。 骨小梁 ;(3)转 移瘤 :以 中老年 人
发 少见 。
关 于该病变 的 MRI信 号,文献 _6、 ]报 多见 ,有原 发灶 ,影像表现 为颅骨
颅骨病 变 X线表现 多呈 圆形 或 显示 病变部位 、大 小、形 态及轮廓 ,
红 肉芽肿等。1929年 Finzi首次报 类 圆 形 大 小 不 等 的不 规 则 骨 缺 损 对于 定性和确立诊 断具有 重要作 用,
道 该 病 , 1 9 4 0 年 J a f f e 与 (图 4),病 灶 自板 障 向 内外 板 侵 但其 密度 分辨率差 ,对 于结构 重叠
于颅 骨、脊 柱 、长骨和骨盆等 ,其 中 良性肿块 征 。颅 骨嗜 酸性 肉芽肿 出 障膨 胀 ,内外 板破坏 ,边 缘轻度硬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诊断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诊断黎昕; 李丽红; 黄柏锋【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1(009)005【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颅骨; 嗜酸性肉芽肿; X线;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作者】黎昕; 李丽红; 黄柏锋【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惠州 516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 R73骨嗜酸性肉芽肿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X(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 X)三大类型中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不同临床经过的良性肿瘤样病变[1],临床上比较少见,可发生于全身诸骨,其中颅骨最为常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1.1-2010.1.1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资料完整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1 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06.1.1-2010.1.1资料完整、经手术病例证实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例共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6-49岁(平均年龄21岁)。
症状与体征主要包括:局部疼痛或压痛9例,局部软组织肿块或肿胀14例,病程2月-2年;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4例,血沉增高12例。
全部患者均行X线摄片及MRI检查、8例行CT检查。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使用双板DR照片机(PHILPS,荷兰):常规正侧位加切线位。
使用4排螺旋CT扫描机(SIEMNS SMATOM Vocume Zoom,德国)或8排螺旋CT(GE Lightspeed,美国)行平扫和增强检查,扫描参数:层厚5mm,层距5mm,FOV25cm,电压120kV、电流280mA;经手背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广州先灵药业有限公司)80-100ml,流速3ml/s。
采用1.5T双梯度MR系统(PHILIPS,荷兰)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常规使用SE序列行T1WI、T2WI、T2脂肪抑制及增强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扫描层厚3mm,层距3mm;经手背静脉快速手推MR专用对比剂Gd-DTPA(欧乃影,广州先灵药业有限公司),注射量0.2ml/kg。
骨嗜酸性肉芽肿PPT课件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
由Finzi于1929年首次报道,后由Jaffe1940
命名为嗜酸性肉芽肿。 本病为非脂质沉积症即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 胞增生症的一种。 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2.11 % , 占良性骨肿瘤 的3.18 %。
病因
未明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中度增多
血沉可轻微增高
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均正常
实验室检查
x线平片检查仍然是诊断本病最为重要的检
查方法 总的来说,早期表现为一过性溶骨性破坏, 有时边界不清,伴有层状骨膜反应。晚期 病变趋向于良性表现,边界清楚锐利并出 现硬化。骨膜可增厚亦可阙如
颅骨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
生守鹏 2010-3-4
SAINTSIMON198238@
Case report
The patient, a 45 years old male The chief complaint is “testis swelling and
临床表现
没有任何症状 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长管状骨的病变见于骨髓,早期很象尤文氏肉
瘤或感染的表现 承重的长管状骨可能会发生病理性骨折,有些 病人以病理骨折为首发症状 位于表浅部位的可触及骨的变化,长骨隆起肥 厚,大范围颅骨破坏时骨可凹陷 位于脊柱的病变最常受累的是颈椎,其次为胸 椎和腰椎,可并发脊柱侧凸或后突畸形,少数 病人可发生脊髓压迫症状
以前被认为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殊性炎症
现多认为是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它
能促使组织细胞增生, 发生感染, 使免疫缺 陷加重, 而随年龄增长这种免疫缺陷相对减 轻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分型探讨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分型探讨冯德勇;刘丹琳;秦勇;翟轩【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SEG)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根据肉芽肿大小、形态、颅骨破坏程度,将SEG分为肿块不明显型、肿块外凸型、肿块双凸型和肿块多发型。
分析各型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探讨SEG影像学分型的临床意义。
结果肿块不明显型3例(9.4%),表现为局灶性不全性骨质破坏,肉芽肿块形成不明显,行肉芽肿切除术,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外凸型21例(65.6%),表现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明显外凸形肉芽肿块,采取肉芽肿切除并颅骨修补术,随访15例均无复发;肿块双凸型5例(15.6%):表现为穿凿性骨质破坏以及“双凸状”肿块,可累及硬脑膜并压迫脑实质,治疗以手术切除、颅骨修补及硬脑膜修补为主,随访3例均无复发;肿块多发型3例(9.4%),表现为多发程度不等的颅骨破坏和大小不等肉芽肿形成,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随访2例均有复发。
结论儿童SEG影像学分型对SEG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aging typing of 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SEG) in children,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of this typing system was determined.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data of 32 cases of SEG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n the past six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ccording to the imagingfindings,which included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granuloma,and the degree of skull destruction,SEGs were divided into fourtypes:typeⅠ( subtle granumoma) ,typeⅡ( exteriorly convexgranuloma) ,typeⅢ( biconvex granuloma) and typeⅣ(multiple granulomasand destructions).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G were analyzed,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maging typing was explored combining wit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reatment programs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ree cases (9. 4%) were included in typeⅠ,in which,the granuloma was not obvious and the skull destruction was confined in the diploe and outer plate. In type Ⅱ (21 cases,65. 6%),the imaging features included an obvious exteriorly convex mass and complete skull destruc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panels. Granuloma remove and destructed skull repair were performed in all cases,in which 15 were followed up and no re-currence was found.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type Ⅲ (5 cases,15. 6%) were biconvex mass which broke through the inner plate and op-pressed the dura and cerebral parenchyma. Therapy program included not only surgical excision of the lesion but also repair of skull and dura. Thre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and no recurrence was found. Type Ⅳ (3 cases,9. 4%) showed multiple skull destructions and granulomas of various sizes. Chemotherapy and surgery treatment,poor prognosis and ease recurrence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is type. Conclusion we put forward a imaging typing method for SEGs. This typing system is helpful in guiding clinical protocols and prognosis of SEGs in children.【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颅骨;儿童;影像学【作者】冯德勇;刘丹琳;秦勇;翟轩【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8400;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脑外科,重庆4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发生于颅骨的一种溶骨性病变,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1-3]。
骨的嗜酸性肉芽肿
骨的嗜酸性肉芽肿骨的嗜酸性肉芽肿即局灶性郎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良性的局灶性的病变。
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见。
病变一般局限于骨骼,多为单发性,好发于颅骨、肋骨和股骨。
1 X线表现1.1 发病部位颅骨、长骨、骨盆等部位。
1.2 X线所见主要是骨质溶骨性破坏,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早期病灶境界较清,周围骨质无异常改变,至后期,破坏区周围骨质常硬化而致密。
不同部位的病灶各有一定特点:1)颅骨:多累及顶骨和额骨,单发病灶多见。
病变始于板障,逐渐累及内外板和邻近软组织,大小约1~5 cm。
病灶呈类圆形穿凿样破坏或多房性破坏,边缘硬化带少见,可跨越颅缝,也可破坏外板向外突出形成软组织肿块;2)长骨:病变多累及骨干和干骺端,骨破坏区呈卵圆形或双房状轮廓,长轴与骨干一致,边缘清楚,少有硬化。
病变部位可见层状骨膜增生。
病变大小约1.1 cm×1.3 cm~3 cm×5 cm 大小;3)骨盆:病变部位不定,均呈局限性单房或多发骨质破坏,周围伴有环形骨质增生带,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破坏区内均可见斑点状“钮扣”样死骨。
2 讨论2.1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以骨骼损害为主,或局限于骨的一种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病因不明,多认为与原发性免疫缺陷有关。
它能使组织细胞增生,发生感染,使免疫缺陷加重,但随年龄增大,这种免疫缺陷有所减轻。
镜下见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有组织坏死。
晚期,组织细胞内形成泡沫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消失,最后结缔组织增生而纤维化,甚至可骨化。
2.2 临床上本病好发于20 岁以下青少年,男多于女,临床上常有较明显之局部症状和体征,主要为疼痛、压痛、肿胀和肿块。
颅骨肿块可有波动感。
少数病人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食欲不振。
2.3 实验室检查可有嗜酸性细胞稍多和血沉中度加速。
2.4 本病预后良好,病灶经治疗后可修复,也可自愈。
2.5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2.5.1 急性骨髓炎: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和明显中毒症状,患肢活动障碍,局部红肿和压痛,X线表现为发病2 周后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骨小梁模糊,消失,破坏区边缘模糊,以后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可达骨干2/3 或全骨干。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X线表现及病理分析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X线表现及病理分析李鹤; 宋继安; 薛鹏; 陈勇; 周杰【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 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作者】李鹤; 宋继安; 薛鹏; 陈勇; 周杰【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 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34+4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一种属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的肿瘤样病变,约占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60%,约占骨瘤样病变的1%[1]。
现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X线表现,并结合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4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1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X线表现。
男8例,女5例,年龄2~34岁,平均13.84岁。
病程为16天~5年不等。
主要临床表现:局部轻度疼痛、压痛、软组织轻度肿胀或肿块、患肢运动功能障碍及脊柱后突等。
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无发热。
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8例,白细胞轻度增高6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例。
13例患者中行M RI平扫13例及增强11例,行X线检查8例。
13例患者,1例多发病灶,共14处病灶。
2.1颅骨4例,均为单发病灶。
病变分别累及顶、枕及颞骨,其中颞骨2例,顶、枕骨各1例。
MRI上4例病灶均表现为局限性穿透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局部形成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结节影,临近可见骨质水肿(图1-2)。
3例呈稍长T1、T2信号,其中1例内见稍短T1、T2信号,另一例呈等T1稍长T2信号,内见长T1、T2信;3例侵犯皮下软组织及脂肪间隙,临近软组织梭形增厚;3例增强后,2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伴1例临近硬脑膜增厚强化,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图3)。
2.2脊椎1例。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
病灶密度
01
病灶密度: 病灶密度不 均匀,可表 现为高密度、 等密度或低 密度
02
病灶边缘: 病灶边缘 清晰,可 有轻度强 化
03
病灶形态: 病灶形态多 样,可呈圆 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形
04
病灶位置: 病灶多位于 椎体前部, 也可位于椎 弓根或椎板
05
病灶大小: 病灶大小不 一,可从数 毫米至数厘 米不等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
演讲人
目录
01. 影像表现特点 02. 影像表现变化 03. 影像表现鉴别诊断
1
影像表现特点
病灶位置
脊柱前部 椎板
椎体前缘 椎间盘
椎弓根 附件(如横突、棘突等)
病灶形态
椎体破坏:椎体边缘模糊,椎弓根破坏 椎间盘受累:椎间盘信号异常,椎间隙变窄 椎旁软组织肿胀:椎旁软组织信号增强,边界不清 神经根受压:神经根受压,椎管狭窄 骨皮质破坏:骨皮质破坏,骨膜反应 椎旁血管受累:椎旁血管信号异常,血管壁增厚
手术治疗:针 对病情严重者, 可进行手术切 除病灶
康复治疗:术 后进行康复训 练,促进功能 恢复
定期复查:监 测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复发情况
1
影像表现:病 灶范围扩大,
密度增高
2
复发原因:治 疗不彻底,疾
病复发
3
复发症状:疼 痛加剧,活动
受限
4
复发治疗:再 次手术,药物 治疗,放疗等
影像表现鉴别诊
确诊方法
影像学检查:X光片、 病理学检查:活检、 CT扫描、MRI检查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 查、生化检查等
临床症状:疼痛、肢 体麻木、运动障碍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脊柱疾病进行鉴别诊 断,如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
椎体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
治疗
➢ 脊柱EG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有多发及复
发可能,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 在典型的椎体病变, 但没有疑似恶性肿瘤, 密切观察与临床和放 射检查可能比椎体活检更合适。
02
病理特征
➢ 该病是以骨内局灶性朗
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聚集伴周 围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 破骨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的一 种良性骨肿瘤样病变。
➢ 椎体形态:呈楔形或扁平椎 ➢ 椎体信号
平扫: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 信号,STIR 呈高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
MRI 表 现
➢ 病变椎体相邻椎间盘信号正常,轻度增厚且向病变椎体侧膨胀。
MRI 表 现
椎旁常伴有软组织肿块 ➢ 形态:横断面呈均匀环带状;冠状面示软组织肿块呈套袖状,紧邻 椎体周围(即套袖征)。 ➢ 信号:呈长T1长T2,增强明显强化。
椎体嗜酸性肉芽肿
(vertebra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CONTEN
1概
述
2 病理特征
3 影像表现
4 鉴别诊断
5小
结
01
概述
概述
➢ 骨嗜酸性肉芽肿(EGB):属良性、溶骨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症,是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之一。 ➢ 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免疫缺陷或Langerhans细胞克隆性增 生有关。 ➢ 该病发病率较低,约占骨肿瘤的1%。
椎体前后径变长,椎体压缩,瘤体 前后缘较大而圆 前后突出呈哑铃 隆,中央小,哑 状 铃状
呈破坏区为中心 生长
显著膨胀的病灶 常突破骨皮质向 外生长形成软组 织肿块
呈浸润性生长, 易侵入椎旁、硬 膜外,但骨皮质 轮廓基本保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
嗜酸性肉芽肿影像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