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国美收购永乐案例分析

国美收购永乐案例分析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企业通过企业并购进行扩张是当下普遍的一种形式,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但企业并购带来的不仅是规模效益,稍有不甚,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企业的并购分析不仅仅是一种策略管理,更是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

本文就企业并购的账务风险做了简要分析,并对风险提出控制措施。

由于企业并购不仅涉及到并购方的经营战略、目标选择、并购成本及并购后整合等问题,更涉及到融资、支付、财税、法律、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安排,整个过程异常复杂。

在并购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将面临一系列风险,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防范,使得并购活动顺利完成,达到并购目的。

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并购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一部分对企业并购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二部分列出了企业并购的动因;第三部分分析了企业并购收益的分析;第四部分提出了风险与风险的防范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了建议和结论。

关键词:企业并购收益风险分析与防范English abstractEnterprises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expand is the common form, but also the effective way. But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not only bring economies of scale, some not, enterprises to the potentially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therefore, enterprise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alysis is not only a kind of strategy management, it is a of company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buys the financial risk is analyzed briefly, and the risk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Since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f enterprise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M & a business strategy, target selection, acquisition cost and integration after the merger and other issues, but also involves the financing, payment, tax, legal, policy and other aspects of a series of work arrangements, the whole process is very complex. The acquisition of the entire process, enterprises will face a series of risk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rresponding guard, make acquisitions smoothly, to M & a purpos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search,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alysis of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of common risk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first part of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re summarized; the second part lists the enterprise merging motivation; the third part analyze in the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come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risk and risk analysis; the fifth part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nclusions.Keywords: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risk profi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目录第1章企业并购概述与案例背景(1)企业并购概述(2)案例背景第2章企业并购的动因(1)效率动因(2)经济动因(3)其他动因第3章企业并购收益的分析(1)规模化带来的收益(2)节省经营成本第4章企业并购风险与风险的防范的分析(1)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①融资风险②财务整合风险(2)人力资源整合的分析与防范③员工方面风险④组织结构方面风险第4章结论与建议一.企业并购概述1.企业并购概念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

案例十三 国美收购永乐电器

案例十三  国美收购永乐电器

2、影响目标企业定价的因素 (1)并购双方在市场和并购中所处的地位。 (2)控制权溢价的大小。 (3)产权市场的供求状况。 (4)其他附加条件。 三)。它是指兼并方向目标公司的股东支付现金 以取得目标)并购中支付方式的选择 (1)现金收购公司的股权。现金支付按支付的 时间不同又分为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
(2)以现有资产为核心的重估价值法。主要包 括;账面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公 允价值法等。该方法将企业的整体价值看做是各 项资产的重估价值之和,尽管在重估价值的确定 中也可能存在需要估计的因素,但是相比收益法 而言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3)以行业为特征的市场比较法(市盈率)。 该方法以被并购方股票市价为基础,将其与同行 业相似企业的市盈率进行比较,从而对被并购企 业的资产进行定价。
(二)目标企业永乐电器的基本情况
创建于1996年的永乐(中国)电器销售 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产数亿元的股份制大型 家电连锁零售企业。永乐电器于2004年底公司 成功引入美国摩根士丹利的战略投资,跻身于 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中。 永乐家电经历了九年家电零售业巨大变革的洗 礼,从成立初年销售额只有1000万,到2004年 实现销售近百亿元,销售产品达数万多种,在 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福 建、河南、四川、陕西等地拥有家电连锁大卖场, 保持了年年超常规的发展业绩,成为国内家电 连锁业的领头羊之一。公司于2005年10月在香 港主板成功上市,至合并时未满1年。
(三)本次收购过程的基本资料
1. 国美电器收购永乐电器全过程回顾(2006年)见 表13-4所示。(P222-223) 2. 收购方式 双方最终协商确定的并购方式是采用“股权 置换+现金”方式,即永乐电器以每股对价国美电器 0.3247股以及每股获0.1736港元现金的方式实现与 国美电器的合并。在此一周之前,永乐电器与国美电 器在香港产交所双双停牌,停牌之前,永乐股票价格 为2.05元港币,公司市值约为47.87亿港元,而国美 股价为6.35元港币,公司市值145.59亿元港币。以7 月17日停牌前的收市价折合下来相当于国美电器以 每股2.2354港元、总计52.68亿港元的对价收购了永 乐电器,较永乐电器同日收市价溢价9%。

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并购永乐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背景说明 (2)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永乐概况 (4)2.1 公司简介 (5)2.2 发展历程 (6)3. 并购前永乐的经营情况分析 (7)3.1 财务状况分析 (8)3.2 市场占有率分析 (9)3.3 内部管理与人力资源状况 (11)4. 并购战略与决策 (13)4.1 并购理由与策略选择 (14)4.2 并购成本与效益分析 (15)5. 并购过程 (17)5.1 并购谈判与协议 (18)5.2 并购整合计划 (20)5.3 并购后的法律与行政程序 (21)6. 并购后永乐的经营状况分析 (22)6.1 财务状况对比 (24)6.2 市场变化与竞争分析 (24)6.3 并购后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 (26)7. 并购效果评估 (27)7.1 并购完成情况总结 (28)7.2 并购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29)8. 案例总结与启示 (30)8.1 主要经验教训 (32)8.2 应蕴含有的启示与建议 (33)1. 内容概述在2004年,中国家电零售市场迎来了一场重大的变革——国美电器宣布收购永乐电器,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深度整合,也开启了中国零售业并购的新篇章。

本案例详细探讨了国美与永乐之间的并购背景、过程及其后续影响。

首先,文章回顾了两家公司在并购前的发展历程及市场地位,揭示了双方合并的动因,包括应对市场竞争加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战略考量。

接着,文中深入分析了并购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如企业文化融合难题、管理团队调整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评估了此次并购对国美电器自身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家电零售行业格局变化的作用,同时讨论了该案例对于未来行业内其他企业可能采取的战略举措提供的启示。

通过本案例的研究,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大型零售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通过战略性并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1.1 背景说明行业发展趋势:家电行业作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挑战。

企业合并之国美并购永乐

企业合并之国美并购永乐

企业合并之国美并购永乐目录:一、并购前公司简介1、国美简介2、永乐家电简介二、国美永乐合并过程1、国美动因2、永乐动因3目标对象分析4、时机选择5、合并方案三、并购后业绩分析四、案例总结正文:一、并购前的公司简介国美简介:国美电器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成立于1987年元月一日,是一家以经营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

始终坚持“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策略,得以蓬勃发展。

在国家商务部公布的全国商业连锁前三十强排名中,国美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家电连锁第一、中国商业连锁第二,持续领跑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业。

本着“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企业发展理念,与全球知名家电制造企业保持紧密、友好、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众多知名家电厂家在中国的最大的经销商。

国美电器集团不断追求创新经营,更侧重商品定位,强调提高经营商品的档次与技术含量,并逐步加快在各大城市建设超大型旗舰卖场的步伐。

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美电器集团始终站在中国家电业发展的最前沿,全面引领家电消费潮流,向消费者展示未来家电的发展趋势。

永乐简介: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乐")创建于1996年,前身为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产达数十亿元的股份制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50亿元。

产品类别囊括了日常生活电器的方方面面,种类逼近5万种。

永乐的连锁经营区域辐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河南、四川、陕西等地,是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导企业之一。

国美、永乐资产状况对比另外,2005年得销售收入情况对比:国美有将近500亿元,苏宁将近400亿元,而永乐仅150亿元,难以摆脱区域性公司形象。

二、国美永乐合并过程1.国美合并动机国美的发展愿景(vision)是进军世界企业500强,全球顶尖的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连锁零售企业。

为了能够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准确把握企业所处现状,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下面我们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目前国美的状况做一个系统分析:SWOT分析从SWOT分析图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目前国美是我国家店零售企业的龙头,规模的店面总数都处于家电连锁行业的首位。

某企业并购永乐案例分析课程

某企业并购永乐案例分析课程
4、并购正效应分析
(一)背景情况
案例简介 2006年7月24日,传闻9天之久的国美并购 永乐案终于水落石出,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发 布公告称:国美将以52.68亿港元以“股票+ 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其中,国美电器将以 0.3247股自身股票置换1股永乐电器股票,国 美电器还将为每1股永乐电器股票支付0.1736 港元(共4.09亿港元)现金。在国美完成换股 手续之后,永乐电器将会退市。 这是中国家 电零售业最大的一起并购,行业老大国美和老 三永乐经过数月秘密协商,终于走到一起……
国美并购永乐的估值分析
在并购中,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是并购最为关键的环节。对收购 方而言,合理的价格是成功收购的第一要素,对目标公司而言,公司的 管理层需要知道,对方的出价是否最大限度的符合股东利益,也是公司 管理层下决心的前提。
企业价值估值理论
财务数据是对公司价值评估的基础,估值过程一般分为五步: 1. 分析历史绩效——计算可比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和价值驱动因素; 2. 绩效预测——根据现状估计未来竞争情景 3. 估计资本成本——确定各种资本权重,估计权益和非权益融资成本 4. 估计连续价值——将连续价值折现 5. 计算解释结果
2.永乐与大中进行战略合作
永乐和大中合并是希望通过双方联手,不仅在规模和布局上完成向 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家电连锁转变,同时继续在北京、上海两地站稳脚跟 ,把持两个全国最大的家电市场50%以上的份额,形成与国美、苏宁抗 衡的“三足鼎立”局面。 2006年4月19日,永乐与大中在香港签署协议,宣布实施全面战略合 作。 两者合并后,大中将成为上市公司中国永乐的控股子公司。
动因分析
1、国美并购永乐的动因分析
2005年国内主要家电连锁企业状况
1)迫于竞争压力

国美并购永乐佳案例分析

国美并购永乐佳案例分析

二、企业的发展态势




企业并购的原因
企业并购动机
最根本的动机都是获取利润 的最大化。
国美并购永乐的动因分析
经济因素(改进目标公司的管理,对 比销售管理费用及广告费)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强化已有的规模 优势,上海青浦物流基器接受并购的原因
对赌协议
竞争的压力
较)
合并财报分析(商誉计量方法比
国美最终确定的商誉为30.98亿港元
采用净资产账面价值计量会计政策的影响: 优势:1.短期内增加了资产总额 2.相应的增加了权益总额,对其他竞争对手产生威慑 劣势: 1.掩盖了企业的潜在风险 2.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超额获利能力 3.不利于投资者进行未来决策 分析: 现实选择中,若永乐的公允价值越接近于其收购价格,并购 后商誉的价值越小,越能揭示企业的未来风险与潜在风险, 越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超额获利能力,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未 来决策。
永乐家电的发展态势
至2005年末,永乐零售门店数目较2004年上升超过一 倍至193家 (2004年92家);营业额增长48.1%至人民币 122亿元;毛利率达7.5%,较2004年增长0.4个百分点。 2006年中报批露中国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连同其附属公 司于2006年上半年的中期业绩表现未见理想,尽管营业店 铺达到225间,加上该集团业务在新进入的市场仍处于起 步投资阶段,未能提供盈利贡献,每股基本盈利降低至人 民币0.7分。 永乐近几年净利润逐年增加,似乎业绩表现非常不错。但 是我们在深入分析永乐的财务数据后就会发现,永乐相关 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并购整合工作的成效
1.盈利能力上升
合并实现了规模效益 低价销售→提高销售规模→获得更多返利和通道 费→更低采购价格→ 更低销售价格 协同效益的实现,降低期间费用

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国美电器收购永乐电器

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国美电器收购永乐电器
国美电器收购永乐电器
精选课件
并购动因与并购的支付方式
一 并购动因 (一)交易费用理论 (二)效率理论 (三)信号理论 (四)代理理论 (五)企业竞争力理论 二、并购的支付方式
精选课件
一 并购理论 (一)交易费用理论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 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 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 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
2苏宁电器
苏宁电器:苏宁电器是中国家电连锁零售 企业的领先者。截止2005年12月底,苏宁 电器在中国27个省和直辖市,90多个城市 拥有近300多家连锁店,员工人数70000多 名。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苏宁 电器销售额近400亿元。
精选课件
3 永乐电器
• 1996 年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06 年实现销售突破 220 亿元,门店 220 家,在上海、 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河南、四川等地都拥有 家电连锁大卖场。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于 2004 年底成功引入美国摩根士丹利战略投资, 公司跻身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 之一。
• 2006年5月12日百思买中国总部与五星电器发布 消息称,百思买将以1.8亿美元收购五星电器56% 左右股权。此项交易将于6月全部完成。百思买 (BESTBUY)通过收购五星电器正式抢滩中国 市场。它的经营规模几乎是国内电器连锁前三位 经营规模总和的八倍。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数据显示,国美、永乐合并之后,年销售额 将高达800亿元。尤其是在上海、北京这两 个重要市场,两者合并后,再加上继续完成 永乐、大中的合并,国美在上海、北京的市 场占有率将远超过60%,达成区域垄断。
精选课件

最新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讲课讲稿

最新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讲课讲稿

并购双方介绍:
被并购方——永乐电器
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前 身为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 产数亿元的股份制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年 销售额超过150亿元。2004年底成功引入美国 摩根士丹利战略投资,公司跻身中国商业零售 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销售产品多 达数万种,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 广东、深圳、福建、河南、四川、陕西等地拥 有家电连锁大卖场,保持了年年超常规的发展 业绩,成为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头羊之一。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二、行业背景 三、并购双方介绍 四、并购分析 五、并购绩效评价 六、并购启示
案例简介:
2006年7月24日,传闻9天之久的国美并 购永乐案终于水落石出,国美电器和永乐电 器发布公告称:国美将以52.68亿港元以 “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其中,国 美电器将以0.3247股自身股票置换1股永乐 电器股票( 1∶3.08的比例),国美电器还 将为每1股永乐电器股票支付0.1736港元 (共4.09亿港元)现金。在国美完成换股手 续之后,永乐电器将会退市。 这是中国家电 零售业最大的一起并购,行业老大国美和老 三永乐经过数月秘密协商,终于走到一 起……
❖ 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出
资购买股票式并购
❖ 按并购双方是否直接进行并购活动划分,国
美并购永乐属于协议收购
❖ 按并购是否取得被并购公司的同意与合作划
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友好收购
❖ 按是否利用目标公司本身资产来支付并购资
金划分,国美并购永乐属于非杠杆收购
并购分析——并购过程及股权分布
行业背景:
3、根据我国进入WTO的规定,2004年12月11 日中国全开放零售业市场,外资家电连锁企业开 始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的家电零售业带来了巨大 挑战。因此, 进行资源整合, 发挥规模经济作用成 为我国家电零售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国美并购永乐高级财务管理案例

国美并购永乐高级财务管理案例
企业下了800亿巨额订单。家电企业被迫给国美的出货价将10%。从国美看,获得了短 期收益。然而从整个家电的供应链看,将不利于我国家电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并购的正效应
并购的负效应
负效应之一:并购带来大规模裁员,对企业、社会、宏观经济产生 不利影响 负效应之二:并购带来股价、股市的波动,财富缩水 负效应之三:六成以上的并购失败率,常常会把原本盈利的并购公司卷入巨亏的 劳动力问题 、 股权的分 不公平竞争问 散 题
整合失败 的风险
并购的负 效应
流动资金 大量的外 流
国美电器成立于1987年元月一日,是中国最大的以家电及消费电子 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国美电器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拥有 直营门店1400多家,年销售能力1500亿元以上 2003年国美电器在香港开业,迈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国际化第 一步; 2004年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 作为具有卓越竞争力的民族连锁零售企业,国美电器坚持“薄利 多 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依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不断创新的经营 策略,引领家电消费潮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 国美和永乐的经营业态相同,供货渠道、管理模式 也基本相同,网络资源也有很好的互补性便于整合。
• 国美采取的是收购公司的方式并购永乐,更能快速 获得由公司的特有的组织资本而产生的核心能力。 国美并购永乐保留了永乐的品牌有利于国美的品牌 多元化发展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 经营协同 管理协同 • 财务协同 人才协同
国美并购永乐的具体动因分析——挺高市场份额、进入新市场
2006年3月份永乐、苏宁、国美在上海地区的市场份额
国美并购永乐的具体动因分析——扩大规模、获得更多赞助商
国美并购永乐后的主要家电企业状况
国美并购永乐的具体动因分析——竞争战略的调整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并购双方介绍:
被并购方——永乐电器
在被国美兼并之前,永乐家电先后势如破竹地收购了灿坤、厦门思
文、河南通利、广东东泽、江苏广源、南京上元等数家企业。2006 年4月19日,永乐与排在第四位的大中达成致力合并的协议,双方
约定在一年的期限内,持有北京大中78%股权的董事长张大中将向
永乐转让股权以实现两者的合并,同时永乐将向张大中支付1.5亿 元保证金。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仅仅3个月之后,本来拥有雄心壮志
就管理效率而言,永乐的营业成本一直比国美要高。仅以并 购前的2006年计算,永乐的每平米销售管理费用比国美要 高40.6%,每平米销售管理费用多859元。这样的差别对 国美并购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一般而言,两者销售的商品是一致的,毛利率不应差别太大, 而国美与永乐的毛利率差异较大——两个百分点,很重要的 原因就在于管理效率的差别导致运营成本的不同。
并购分析——估值分析(按照可比公司法进行 的定价分析)
并购分析——估值分析(按照可比公司法进行 的定价分析)
对国美而言永乐股份2 2354港元的收购代价是十分低廉的。
参考比率 市盈率 市净率 股价/销售收入
可比公司平均值 对应永乐股价 24.87 4.735 0.6975 4.053 4.7 3.6245
品牌价值 05年销售额
¥301.25亿 ¥498亿
并购分析——并购动因:
纵观整个并购始末,国美并购永乐的现实推动 力可以分两个方面分析 :
并购动因——国美方面

协同效应
管理效率
协同效应的体现也许需要一段长期的整合过程才能体现。 但可预见国美并购永乐的协同效应将体现在:成本削减、 管理效率提高上。
扩大规模,获取更多供应商赞助费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2)对于这起国内家电业最大的并购来说,如何 才能在并购后实现正效应?
1、经营协同效应理论。采取相同的集中管理模式、供 货渠道,降低经营成本,完善网络资源,继续扩大 市场份额,产生规模效应。 • 两家公司在经营业态,供销渠道,管理模式上基本 相同,但国美在并购后充分利用了两家公司网络资 源的互补性。 2、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国美在充分利用了并购带来的 内部融资,减少了融资成本。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第六小组
一、案例背景
国美并购永乐基本信息
2006年7月24日,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发布公 告称:国美将以52.68亿港元的“股票+现金”的 形式并购永乐。由此揭开了“中国家电连锁业第 一并购案”的神秘面纱。在国美完成换股手续之 后,永乐电器将会退市。 这是中国家电零售业最 大的一起并购,行业老大国美和老三永乐经过数 月秘密协商,终于走到一起。
• 为了“对赌协议”,为了维持利润增长, 永乐不得不出售旗下7家非核心业务的附属 公司股权,并大规模裁员、减薪。 • 其次,永乐被国美并购之后,虽与摩根斯 坦利旗下私募基金的“对赌协议”仍然有 效,不过,国美可能会与私募基金协议修 改相关条款,以化解“对赌协议”僵局。
并购效应分析——国美方面 1、经营协同效应 国美和永乐的经营业态相同,供货渠道、 管理模式也基本相同,而且两家公司的网络资 源也有很好的互补性,有利于做大做强,实现 双赢。 2、企业扩张动机 国美通过并购永乐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做 大做强企业,并应对美国电器行业最大竞争者 连锁巨头百思买。
并购双方介绍
被并购方——永乐电器
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前身为 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产数亿元 的股份制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超过 150亿元。2004年底成功引入美国摩根士丹利战略 投资,公司跻身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 强企业之一。销售产品多达数万种,在上海、北京、 天津、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河南、四 川、陕西等地拥有家电连锁大卖场,保持了年年超 常规的发展业绩,成为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头羊之 一。

国美收购永乐案例概要

国美收购永乐案例概要

②降低费用
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将原来的市场交易关系转 变为企业内部的行政调拨关系,从而大大 降低交易费用。国美和永乐的经营业态相 同,供货渠道、管理模式也基本相同,虽 然降低交易费用主要是纵向并购的动因, 但国美和永乐两家公司的网络资源有较好 的互补性,国美并购永乐后可以充分发挥 资源和货源的优势,且两家都是上市公司, 可通过证券市场很快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有利于企业的做大做 强。
国美收购永乐案例分析
第三小组
一、基本案情
2006年7月24日,传闻9天之久的国美并购永乐 案终于水落石出,国美电器和永乐电器发布公 告称:国美将以52.68亿港元以“股票+现金” 的形式并购永乐。其中,国美电器将以0.3247 股自身股票置换1股永乐电器股票( 1∶3.08的 比例),国美电器还将为每1股永乐电器股票 支付0.1736港元(共4.09亿港元)现金。在国 美完成换股手续之后,永乐电器将会退市。 这 是中国家电零售业最大的一起并购,行业老大 国美和老三永乐经过数月协商,终于实现了强 强联合。
在连锁化程度、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和企业文
化建设等方面已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成为中
国家电零售业的第一品牌,位居全球商业连锁
22位,是中国最大的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
连锁企业,以及国内外众多知名家电厂家在中
国最大的经销商。
被并购方——永乐电器
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
前身为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净
资产数亿元的股份制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
年销售额超过150亿元。2004年底成功引入美
国摩根士丹利战略投资,公司跻身中国商业零
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销售产品
多达数万种,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基于财务指标分析的“国美永乐并购”的绩效研究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 基于财务指标分析的“国美永乐并购”的绩效研究

国美并购永乐案例分析基于财务指标分析的“国美永乐并购”的绩效研究安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姓名学号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院系 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职称中国?合肥二零一二年六月安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文摘要1研究发现,世界500强几乎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并购已成为企业迅速发展扩大的重要途径。

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在于:谋求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降低代理成本、降低交易费用、获得企业发展效应及特殊资产。

在市场经济尚未健全,统计下来并购成功率不足50%的中国,2006年中国电器行业发生了一大并购案例——国美并购永乐:本文将运用国美并购期间即:2005年至2007年国美财务报表中反映出的财务数据,分析国美并购前后财务变化情况,并结合并购之后2008年至2010年的财务数据,通过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的分析总结国美并购的整体财务绩效及并购之后的发展情况,归纳国美并购之后实际实现的并购协同效应、总结并购之后的绩效成果。

关键词:国美,永乐,并购,财务分析,绩效目录引言 ..................................................................... .......................................................... 1 1 国美并购的动因分析 ................................................................. ................................ (2)1.1试图取得经营协同效2应 ................................................................. ......................... 2 1.2试图提高市场份额,进入新市场 ................................................................. ......... 2 1.3试图扩大规模,获取更多供应商赞助费 (3)2 国美并购前后财务数据 ................................................................. . (3)2.1数据来源 ................................................................. ................................................. 3 2.2财务指标分析 ................................................................. .. (3)2.2.1盈利能力分析 ................................................................. . (3)(1)净资产收益率 ................................................................. ....................... 4 (2)总资产净利率 ................................................................. ....................... 4 (3)销售利润率 ................................................................. (5)32.2.2偿债能力分析 ................................................................. . (5)(1)资产负债率 ................................................................. ........................... 6 (2)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 ........... 6 (3)利息保障倍数 ................................................................. ....................... 7 2.2.3营运能力分析 ................................................................. . (7)(1)总资产周转天数 ................................................................. ................... 8 (2)存货周转天数 ................................................................. ....................... 8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 9 2.2.4成长能力分析 ................................................................. . (9)(1)销售增长4率 ................................................................. ........................... 9 (2)利润增长率 ................................................................. . (10)3 国美并购绩效分析 ................................................................. . (11)3.1规模效应实现 ................................................................. ....................................... 11 3.2财务协同效益的实现 ................................................................. ........................... 11 3.3管理能力分析及管理协同效益的实现 ................................................................123.4并购后对渠道控制能力分析 ................................................................. ............... 12 4 结语 ................................................................. ....................................................... 13 参考文献 ................................................................. ............................................................ 14 英文摘要 ................................................................. ............................................................ 15 致谢 ................................................................. (16)5基于财务指标分析的“国美并购永乐”的绩效研究2008级财务管理许妍卿引言诺贝尔经济学家史蒂格尔教授研究发现,世界500强几乎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并购已成为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

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
( )财务 指标的选 择 二
个重要标 志 。本文从 盈利能力 、偿 债
( )盈利能力分析 一 盈利 能 力是 企业 获取 利 润 的能力 。
能力 、营运 能力以及成 长能力 四方 面综 合分析 国美 电器有 限公 司与 中国永 乐电 器销售有 限公司并购前后 的财务指标 变 化 ,研究国美与永乐并购案是否成功。
益率越 大 ,上市公 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
就 越 强 ,所 以 这 个 指 标 是 正 指 标 ,越 大
从表 1 看出 ,销售利润率3 年来略有 增 长 ,还 一直 高 于行 业 利 润率 水平 之 上 。销售 利润加倍 上升 ,20 年 1 . 0 5 65 亿
元 、2 0 年2 .亿 元 、20 年 4 亿 元 。 06 3 6 07 l 销售 收入也 同样3 年来 稳步增长 ,2 0 、 0 5 2 0 、2 0 三 年分别 为 196 元 、2 7 0 6 o7 7. 亿 4 亿元 、4 7 亿元 。 2. 9 总 的来 说 ,从 盈 利 能 力 数据 上 来
电连锁企 业手中都持有大量现金及其等
越好 。
从表 l 出,3 看 年来净 资产收益率直 线下降 ,下降幅度 比较大 ,从2 0 年 的 05
4 . , 20 1% 6 0 6年 1 . , 到 20 83 % 0 7年 l . %。国 美 2 0 、20 、 20 三 年 的 13 3 05 06 07
时间 ,只选择 了全面综合体现该公 司经 营业绩变 化 的四个方 面指标 ,即盈利 能
力 、偿债 能力 、营运 能 力 、成 长能 力 ,
并 将形成 了家 电流 通领域 的最 强 阵营 , 整 合 优势 是 任何 其它 企 业都 难 以逾 越 的,是 中国家 电连锁业 整体实力 上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ECONOMIC PRACTICE·经济工作■■■■■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文/王丽杰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家电零售企业已超过30000家。

从2000年至2007年,中国前七名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2%。

国美和永乐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排名第一和第三的集团,合并后新集团毫无疑问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大集团,双方的启动合并将形成了家电流通领域的最强阵营,整合优势是任何其它企业都难以逾越的,是中国家电连锁业整体实力上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四方面综合分析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与中国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并购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化,研究国美与永乐并购案是否成功。

一、数据来源及财务指标的选择(一 )数据来源由于本文是通过财务指标分析法研究企业并购绩效的问题,因此选择国美2005、2006、2007年三年即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年报中相关数据作为基础,分析国美在并购永乐前后的业绩变化。

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如下: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2006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②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2005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③巨潮资讯网站 (2005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④香港证券交易所网站(200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二 )财务指标的选择由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可以量化的,真实资本投资效率的变化又体现为公司经营效率的变化,所以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指标众多,很难用一两个财务指标加以反映。

限于能力和时间,只选择了全面综合体现该公司经营业绩变化的四个方面指标,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其他指标忽略不计。

二、国美并购永乐前后的财务指标分析(一 )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衡量企业长足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2008·20经济论坛 123■■—■■经济工作·ECONOMIC PRACTICE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等于净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

它反映上市公司股东投资报酬的大小。

净资产收益率越大,上市公司净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所以这个指标是正指标,越大越好。

从表l看出,3年来净资产收益率直线下降,下降幅度比较大,从2005年的41.6%, 2006年 18.3%,到 2007年l1.33%。

国美2005、2006、2007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78亿元,9.42亿元和11.68亿元,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3.86%,21.28%,23.89%。

而合并后平均净资产由2005年18.7亿元到2006年52.4亿元,直~q2007年的104亿元。

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2005年报表仅为国美自身的净资产,2006年的报表中净资产为永乐和国美两者之和。

第二,净资产由已发行股本、储备、摊派发末期股息、少数股东权益四者之和组成。

而这其中储备2006年47.2亿元,2007年96.3 亿元,直接影响净资产2006年~112007年的巨额增加。

可以看出,平均净资产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利润增长率,导致公式计算上数据的下降。

2.总资产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等于净利润除以平均资产。

它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的整体的获利能力,因此该指标越大越好。

从表1看出,总资产净利率从2005年~1J2007年也是直线下降。

净利润虽然有增长,三年分别为人民币7.78亿元、9.42亿元和1 1.68亿元,但因为2006年并购永乐后总资产一下子从2005年的93.6亿元上升到211.76亿元,2007年达到298.37亿元,公司的业绩增长并未随公司的规模扩张而同步提高,导致总资产净利率的下降。

3.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等于销售利润除以销售收入。

它反映每一冗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若上市公司并购后124 经济论坛 2008·20销售利润率提高,则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因此这个指标越大越好。

从表1看出,销售利润率3年来略有增长,还一直高于行业利润率水平之上。

销售利润加倍上升,2005年16.5亿元、2006年23.6亿元、2007年4l亿元。

销售收入也同样3年来稳步增长,2005、2006、2o07三年分别为179.6亿元、247 亿元、427.9亿元。

总的来说,从盈利能力数据上来看,3年来是下降的。

总体指标不好,具体来说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率直线下降,销售利润率略微上升。

但实际上企业在前期收购永乐、蜂星等一系列举措后仍保持较高且稳定的盈利水平。

(二)偿债能力分析偿债期限有长有短,偿债能力既要看长期偿债能力也要看短期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

它是长期偿债能力,代表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

从表2看出,资产负债率这3年下降较快。

企业负债总额增加,从2005年78.57亿元到2006年159.39亿元、2006年1 94.45'fL元。

但因为合并后规模效应显现,总资产增加速度快,由2005年93.67 亿元上升到2006年2l 1.76f乙元,2007年298.4亿元。

两者相除后,相对比率就降低。

2.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速动比率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为短期偿债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但实际上只有和同行业的平均比率比较才知道比率是高还是低。

从表2看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3年来先下降后上升,比率都较为合理。

流动资产直线上升,速动资产也是连续上升。

流动负债也迅速增加,三年来从75.9亿元到149.6亿元,再到161.8亿元。

家电连锁企业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它们在日常周转中必然形成大量存货——以销售额计算,存货周转一般在40天以上,400亿元的销售额就意味着存货要占用5O多亿元的资金。

另~方面,为了维持日常的周转,并支付供应商的货款,家电连锁企业手中都持有大量现金及其等价物,实际上这些企业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长期维持在50%左右。

流动比率理论上最低为2,速动比率理论上最低为1,但考虑到行业情况,2个比率良好。

3.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等于利润总额与利息费用之和再除以利息费用。

它反映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越好,它说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偿付利息。

从表2可以看出,利息保障倍数3年来连续下降,下降幅度大。

利润总额连续3年增加,2005年 8.7亿元,2006年10.7亿元,2007年15.3亿元,而利息费用也是连年上升,三年的费用分别是4250万元,6540万元,1.9亿元。

表面上看起来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恶化,存在偿债风险。

但从报表上看2007年企业总资产为298.37亿元,销售收入为424.78亿元,它的银行借款只有3亿元,可转换债券有31.84亿元,利息费用只有1.93亿元,因此利息保障倍数很低。

总的来说,从表2国美偿债能力数据来看,3年来偿债能力上升。

总体指标情况良好,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都大幅降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略有波动但总体良好。

(三 )营运能力分析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利用资金的能力。

通常来说,企业生产经营资产的周表1 2005—2007国美盈利能力数据疹铲~ 2005 2006 2007净资产收益率 41.6% 17.98% 11.23%销售利润率 9.2O% 9.54% 9.64%表2 2005 2007国美偿债能力数据雳铲— 2005 2006 2007资产负债率 83.87% 75.35% 65.17%流动比率 1.12 1.04 138速动比率 O.76 0.7l 1.O5一利息保障倍数 21.45 l7-33 8.9表3 2005~2007国美营运能力数据劳—毛堡 2005 2006 2007总资产周转天数 188 308 253存货周转天数 60 79 5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59 84 65表4 2005~2007国美成长能力数据薪——越 2005 2006 2007销售增长率 84.84% 37.70% 71.78%转速度越快,资产的利用效率就越高。

1.总资产周转天数。

总资产周转天数等于360除以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于主营业务收人除以期末总资产。

它反映了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天数越短,周转速度越快,则说明上市公司的销售能力越强。

从表3可以看出,总资产周转天数3年来,有上下波动,先上升后下降,但长期趋势良好。

主营业务收入 2005、2006、2007~年屡创新高,飞速上涨,2005年收入179.6亿元,2006年247.3亿元。

尤其是并购后,在行业资源整合的因素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收入424.8亿元。

期末总资产3年来也直线上升。

ECONOMIC PRACTICE·经济工作■■—一2.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等于360除以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于主营业务成本除以期末存货。

它反映了上市公司在存货方面的管理能力。

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说明了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从表3可以看出,存货周转天数3年来先增加后缩短。

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幅度较大,由2005年的163.1亿元~U2006年的223.7亿元,再~2007年的383.4亿元。

期末存货金额也是连续3年稳步增加:2005年27亿元,2006年48.9亿元,2007 年53.8亿元。

国美在存货的周转速度控制上做的非常好,存货周转率分别为6.04次、4.57次、7.13次。

不管存货的量有多少,存货周转天数始终为60天、79天、51天。

存货的质量和流动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营运能力。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于360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于主营业务收入除以期末应收账款。

它反映上市公司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从一个侧面反映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负指标,越短越好。

从表3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是先上升后下降,运作速度较快。

主要因为国美是零售企业,是大卖场模式,存货周转率又高,应收账款相对较少。

其变现速度和变现程度是国美流动比率的重要补充,它也反映着国美的短期偿债能力。

总的来说,从表3国美营运能力数据来看,营运能力3年来为变化不大,总体指标一般。

具体来说,总资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都是连续上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先延长后缩短,总体趋势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