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基本原则案例

合集下载

刑法基本原则案例

刑法基本原则案例

刑法基本原则案例在刑法中,有一些基本原则是我们需要了解和遵守的。

这些原则不仅是法律的基石,也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案例来详细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来谈谈刑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在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这意味着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都不应该影响法律对待他们的方式。

一个案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原则。

比如,某市某县一名富有的商人因为醉酒驾驶被抓,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表明,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只要触犯了法律,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其次,我们来谈谈刑法的法无规不成原则。

法无规不成是指刑法是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使国家的刑事权力。

一个案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原则。

比如,某市某县一名年轻人因为盗窃被抓,经过审判,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表明,刑法是以法律为准绳,只有依法进行刑事制裁,才能保障公平正义,体现了法无规不成的原则。

再次,我们来谈谈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是指刑法是以罪刑法定为基础,即只有依法认定了某一行为构成了某一罪名,才能对其进行刑事制裁。

一个案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原则。

比如,某市某县一名年轻人因为故意伤害他人被抓,经过审判,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表明,只有在依法认定了某一行为构成了某一罪名的情况下,才能对其进行刑事制裁,体现了罪刑法定的原则。

最后,我们来谈谈刑法的最后一种基本原则,即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是指刑法是以罪责刑相适应为原则,即对于不同的犯罪行为,应当给予相应的刑事制裁。

一个案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原则。

比如,某市某县一名年轻人因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被抓,经过审判,法院依法判处其死刑。

这个案例表明,对于不同的犯罪行为,应当给予相应的刑事制裁,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综上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我们需要了解和遵守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无规不成、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只有遵守这些原则,才能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案例

刑法案例

刑法案例·刑法基本原则1.2003年,李某为营利,张贴广告招聘男公关,并在经营的南京金麒麟、廊桥及正麒酒吧将多名男公关介绍给男性顾客,从事同性卖淫活动。

辩护人认为刑法对同性间性交易是否构成卖淫未作明文规定,辞典解释卖淫是指妇女出卖肉体的行为。

因此李某行为不属于组织“卖淫”。

·刑法的管辖原则1.【属人管辖】2001年10月,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三忍行长许超凡、余振东、徐国俊潜逃加拿大,美国。

4.82亿美元洗钱转移到国外,公安部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

4月2日,与正当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联邦法院受审,因非法入境、非法移民及洗钱三项罪名被判处144个月监禁。

根据余振东与美方达成辩诉交易协议,美国把余振东遣送回中国之前,应从中国政府得到关于余振东在中国起诉和监禁的香影保证,即:余振东在中国杯起诉,应当被判处不超过12年的有期徒刑,并不得进行刑讯逼供和判处死刑。

04年4月16日,美方讲余振东驱逐出境并押送至中国,这是第一个由美方正式押送移交中方的外逃经济犯罪人,江门中院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余振东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财产100万元。

2.【属地管辖】2005年11月钟万亿向在泰国的廖正雄联系购买毒品海洛因,由钟万亿的同伙钟溪州、刘文嵩到泰国支付部分毒资,由王俊鹏在泰国负责检验毒品,她自己则在昆明与钟溪州、王俊鹏电话联系货物发运事宜,将毒品藏匿于家具夹层中,通过国际海运的方式从泰国走私进入台湾贩卖,后再台中港被台湾警方查货,总计缴获毒品海洛因约57.4公斤,市值2亿多元,2006年2月,民警在昆明将钟万亿、王俊鹏、刘文嵩、钟溪州抓获,法院一审以非法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决该案主犯钟万亿死刑。

钟溪州死缓;王俊鹏、廖正雄有期15年。

钟万亿对一审判决持不同意见,认为公诉机关所指控的犯罪行为发生地、结果地都不在中国大陆境内,用中国大陆的刑法来判决是不合适的。

虽然案件实施地在泰国,犯罪结果地在台湾地区,一案三地,但是指挥、策划地均在中国大陆,在昆明遥控指挥团伙成员进行贩毒,云南高院二审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整理)推荐刑法经典案例

(整理)推荐刑法经典案例

[推荐]刑法经典案例一、刑法的基本原则的运用甲男与乙女于某目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甲、乙的行为如何认定?A、聚众淫乱罪B、组织淫秽表演罪C、寻衅滋事罪D、无罪答案:D罪行法定原则的体现二、空间效力张某系美国公民,因为多次组织从哥伦比亚向美国贩卖毒品,被美国有关当局通缉。

张某于2000年5月到中国旅游。

美国方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报中国警方,请求中国警方将张某逮捕。

经查明张某从未向中国贩卖过毒品,也未在中国贩卖过毒品。

我国依法可以对张某采取下列措施:A、对张某实行逮捕;B、立即驱逐出境C、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D、应美国请求实行引渡答案:A、C、D(普遍管辖原则)三、时间效力刑法第12条溯及力规定的掌握:从旧兼从轻原则。

1995年李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判处有期徒刑5年。

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

法院应当如何处理?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D、考虑到李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答案:C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范围类似情况如:甲乙二人于97年2月在结扎手术证明书上偷盖医院印章,伪造4份医院证明出售给他人获得400元。

甲乙二人的行为:A、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B、构成伪造事业单位证件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非法经营罪答案 C五、主观方面1、间接故意: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

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结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过失D、意外事件答案:BCD(间接故意的认定)2、过于自信与疏忽大意: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刑事诉讼法原则案例

刑事诉讼法原则案例

刑事诉讼法原则案例一、案例背景。

话说在一个小县城里,有个叫小李的年轻人。

小李被指控偷了邻居老张的名贵手表。

这事儿啊,可就闹到了法院。

二、无罪推定原则。

1. 一开始,小李坐在被告席上,那是一脸的委屈。

按照刑事诉讼法里的无罪推定原则呢,在法院还没有判定小李有罪之前,他就应该被看作是无罪的。

就好比在比赛还没开始宣布结果之前,大家都是平等的选手,不能一开始就把小李当成小偷对待。

2. 检察官虽然拿出了一些证据,像有个路人说看到一个身形很像小李的人在老张丢表的那个时间段出现在老张家门口。

但是小李的律师就指出,这只能说明有这么一个疑似的情况,并不能直接证明小李就是偷表的人。

这就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下,举证责任主要在检察官那边,不能因为一点嫌疑就给小李定罪。

三、证据裁判原则。

1. 法院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可不能光听老张在那喊:“我觉得就是小李偷的,我相信我的直觉!”那可不行。

得靠证据说话。

老张说他的表是在上午10点到11点不见的,检察官又找来了小区的监控录像。

可是这录像呢,有点模糊,只能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在老张家门口晃悠了一下,根本看不清脸。

2. 律师就反驳说,这个证据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能证明那个影子就是小李。

而老张说他之前和小李有过矛盾,小李有动机偷表。

律师又说,动机不能等同于犯罪行为,没有实实在在能证明小李偷表的证据,比如在小李身上找到表或者小李有卖表的记录之类的,就不能判定小李有罪。

这就是严格遵循证据裁判原则,一切判决得基于确实、充分的证据。

四、控辩平等原则。

1. 在法庭上,检察官那是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感觉很有气势。

但是小李的律师也不含糊。

检察官提出一个论点,说根据那个模糊的监控和路人的证言,小李有重大嫌疑。

律师马上站起来反驳,指出这些证据的漏洞,比如说路人可能看错了,监控画面不清晰不能作为有力证据。

2. 法官呢,也得平等对待检察官和律师的发言。

不能因为检察官是官方的就偏袒,也不能因为小李是被告就歧视。

法律刑法基本原则与案例分析

法律刑法基本原则与案例分析

法律刑法基本原则与案例分析教案主题:法律刑法基本原则与案例分析一、引言法律刑法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法律刑法的基本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化对刑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法律刑法的基本原则1. 法律刑法的基本概念通过引用刑法的定义和范畴,介绍刑法的基本概念,明确刑法以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为目的的特点。

2. 平等原则的意义和作用刑法平等原则是指法律对于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制裁,不论对于任何人都应当平等适用。

通过引用实际案例,进一步说明平等原则的重要性和作用。

3. 罪刑法定原则的重要性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意味着法律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必须明确并具有法律依据。

通过引用案例,让学生理解罪刑法定原则对于司法公正和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4.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意义和具体运用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意味着犯罪行为的刑罚应当与其所犯罪行的情节和后果相适应。

通过引用案例,让学生具体理解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运用。

5. 宽严相济原则的灵活运用宽严相济原则是指在刑法执行中,既要严厉打击罪犯,又要考虑人性尊重和犯罪的可教化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宽严相济原则的具体运用。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盗窃案通过一个盗窃案例,让学生分析犯罪行为的情节、后果以及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运用。

2. 案例二:故意伤害案通过一个故意伤害案例,让学生分析犯罪行为的恶劣性、社会危害性以及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运用。

3. 案例三:贪污受贿案通过一个贪污受贿案例,让学生分析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宽严相济原则的具体运用。

四、案例讨论与总结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案例中的犯罪行为,以及相关刑法原则的适用情况,通过互相交流让学生深入思考案例分析的不同层面。

2. 总结与展望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对法律刑法基本原则进行总结,并展望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原则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刑法案例教学

刑法案例教学

刑法案例教学案例一王某驾车过失撞倒他人后,在旁人的要求下,拦一辆出租车,请求出租车司机林某协助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

去医院途中,王某谎称买礼品打点一下医生而乘机逃跑。

林某见王某逃跑,心里十分害怕,虽然继续送被害人去医院,但在行驶至医院门口50 米处停下,将被害人背出出租车,把他摆靠在一棵树下,用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他前面的地板上急速写下“请速送往医院抢救”,并用石块压住300元钱,然后驾车离去。

当天是星期天,出租车离去时正是傍晚时分,医院门口没有行人来往,最后被害人因被延误抢救时间多时,失血过多死亡。

请运用刑法基本原理,分析王某和林某的行为性质。

答:··构成犯罪,构成过失杀人罪。

过失杀人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

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此---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案例二:倪辉在为儿子(12岁)整理床铺时发现一个塑料袋,内装同村邻居李刚的存折、身份证、户口簿及一张写有六位数字的纸条。

经询问,儿子告诉倪辉,这些物品是从李刚家窃取的,纸条上的六位数字可能是密码,但还未来得及使用。

倪辉携带存折和数字纸条前往银行取款。

经尝试,倪辉确认该六位数字即为存折密码并支取了1.6万元现金,还在银行取款凭条"客户签名"处签下了李刚的姓名。

对本案中倪辉的行为如何定性。

第一种意见认为,倪辉的行为应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该罪中的"犯罪所得",不仅指通过一般意义上的犯罪所获得的财物,还应解释为虽未达到犯罪标准但依然是一种犯罪行为,只是因法定事由免责(如本案中,倪辉的儿子才12岁,不承担刑事责任)而获得的财物。

典型刑法法律案例(3篇)

典型刑法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基本案情张某某,男,25岁,某市某区人。

2019年3月,张某某因涉嫌盗窃被某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后经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被告人张某某于2019年1月至3月期间,先后在市区某商场、某超市、某便利店等场所,采取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0万余元。

经调查,张某某盗窃的财物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金银首饰等。

二、争议焦点1. 被告人张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 被告人张某某的盗窃数额如何认定?3. 被告人张某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三、法院审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关于盗窃数额的认定,法院认为,根据被告人张某某供述和证人证言,结合被盗财物的种类、数量及市场价格,可以认定被告人张某某盗窃的财物价值人民币10万余元。

关于自首情节,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某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依法应当认定为自首。

四、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人张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2. 对被告人张某某的违法所得人民币10万余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盗窃案件,涉及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盗窃数额的认定以及自首情节的认定等问题。

1.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 盗窃数额的认定:盗窃数额是认定盗窃罪的重要依据。

本案中,法院根据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及被盗财物的种类、数量及市场价格,认定被告人张某某盗窃的财物价值人民币10万余元。

3. 自首情节的认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前,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依法应当认定为自首。

有关行刑公正原则案例

有关行刑公正原则案例

有关行刑公正原则案例2021年11月25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故意杀人案。

经过法庭举证、质证,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依法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死刑,这个结果是我国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展示,实现了作为现代法律基础的公平与正义。

首先,对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任何人(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都应受到中国刑法的管辖,这是我国刑法第6条明确规定的属地管辖原则。

适用的属地性,既是一国的司法主权,更是一国的国家主权。

1927年的“荷花号案”对此做了经典的阐释。

属地原则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国家享有属地优越权。

行为人在一国领域内实施犯罪行为,无论其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该国均可对其行使刑事管辖权,并对其罪行适用该国刑法予以追诉。

结合本案,沙迪德·阿布杜梅亭在我国领域内实施故意杀人行为,且不具有法律规定的例外适用情形,对其适用我国刑法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其次,对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故意杀人罪适用死刑遵循了刑法适用基本原则的核心——罪刑法定原则。

我国刑法第3条明确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是世界各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中普遍接受的一项基本原则,且在世界各国刑法中均将故意杀人明确规定为犯罪,甚至有的国家还将直接故意杀人界定为一级谋杀罪。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是全球公认的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

我国刑法第232条明确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沙迪德·阿布杜梅亭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无论从主观故意,还是客观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法关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完全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体现刑法基本原则的案例

体现刑法基本原则的案例

体现刑法基本原则的案例
1.对于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量刑:案例中,被告人因与他人发生争执,持刀将对方刺死,被判处死刑。

此案体现了刑法中“以故意为犯罪的要件”原则,即只有故意行为才能构成犯罪,同时也体现了“罪刑相当”原则,即罪行严重者应当受到相应的刑罚。

2. 对于盗窃罪的定罪量刑:案例中,被告人因盗窃他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此案体现了刑法中“犯罪必须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原则,即只有确凿的证据和法律规定才能构成犯罪,同时也体现了“量刑因罪定”的原则,即量刑应当根据罪行轻重程度而定。

3. 对于故意伤害罪的定罪量刑:案例中,被告人因与他人发生争执,持刀伤害对方致其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此案体现了刑法中“以故意或过失为犯罪的要件”原则,即故意或过失行为都能构成犯罪,同时也体现了“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原则”,即对于首次犯罪或者情节较轻者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4. 对于聚众斗殴罪的定罪量刑:案例中,被告人因参与一起聚众斗殴事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此案体现了刑法中“以实行或者危害实现为犯罪的要件”原则,即只有实际行为或者危害实现才能构成犯罪,同时也体现了“主观方面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原则”,即对于主观恶性不高的被告人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 1 -。

考研法学宪法与刑法基础条文及常见案例分析

考研法学宪法与刑法基础条文及常见案例分析

考研法学宪法与刑法基础条文及常见案例分析在考研法学的领域中,宪法与刑法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学科。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深入理解宪法与刑法的基础条文,并能够运用这些条文对常见案例进行准确分析,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一、宪法基础条文(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一系列基本权利,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其中,平等权是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例如,在招聘过程中,如果某企业以性别、民族等理由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人员,就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

(二)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设置、组织和职权进行了明确规定。

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在实际案例中,如果某个行政机关超越了其法定职权,做出了违法的行政行为,公民可以依据宪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宪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改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二、刑法基础条文(一)犯罪的构成要件刑法规定,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要件,才能认定为犯罪。

比如,甲故意杀害了乙,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有杀人的故意(犯罪主观方面),侵犯了乙的生命权(犯罪客体),并且实施了杀人的行为(犯罪客观方面),那么甲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

(二)刑罚的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在具体案例中,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

(三)刑事责任年龄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也有明确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常见案例分析(一)宪法案例某市政府发布一项规定,限制外地户籍人员在本地购买房产。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在刑法的第二章中,涵盖了刑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刑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案例:小明盗窃案小明是一名经常逃课、品行不端的高中生。

他在学校里非常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因此常常感到自卑和孤独。

渐渐地,小明发展出了一种盗窃的习惯,他偷学校里同学的钱包、手机等物品。

然而,小明的行为终究是被发现了。

学校在调查后,发现小明有多起盗窃行为,并对他进行了严肃批评和教育。

随后,学校决定将此事向警方报案。

小明在接受警方调查时,承认了他的盗窃行为,并表示自己知道这是错误的。

最终,根据小明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身份,他被警方责令回家,同时,案件也被移交给了检察机关。

在检察机关的介入下,小明的案件开始进入了司法程序。

在审理过程中,法庭考虑到小明的年龄、犯罪动机等因素,并综合考虑到其社会危害程度较低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最终对其判处了缓刑。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刑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得到了应用。

1.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要求明确规定各种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

在该案中,小明所犯的盗窃罪符合法定的犯罪界定,因此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

2.人民主权原则:刑法要服务于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保护人民的权益。

在这个案例中,学校和警方为了保护学生财物和安全,积极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3.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要求刑罚应当与罪过的轻重程度相适应。

法庭在审理小明案件时,综合考虑到他的年龄和犯罪动机,选择了缓刑作为刑罚,以期能够对其进行改造教育。

4.不罚无辜原则:刑法要遵循以罚不罚无辜、宁放勿错的原则。

在该案中,警方和检察机关在决定是否起诉小明时,对他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确保不对无辜者进行刑事追究。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刑法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法律人员在根据法律原则判断和决策时,要具备合理判断和综合衡量的能力,以实现合法的、公正的刑事司法。

关于立法基本原则的案例

关于立法基本原则的案例

关于立法基本原则的案例【案例讨论】【刑法】关于刑法基本原则的一道案例甲和乙是同乡邻居,均为25岁男子,甲在A市打工,某日回乡遇见乙就和乙说自己在外地打工每天能赚00块,乙听了很心动,就要求甲下次出去打工的时候也把自己带上,甲就同意了。

过了几天甲回A市后找到一煤矿公司老板丙,并与其商量以1000元的价格把乙卖与其做苦工。

后甲回乡告诉乙说已经帮乙找好了工作,准备带乙过去,问乙愿意不愿意,乙欣然同意与甲前往A市。

甲把乙带到丙处后,从丙处拿到1000元钱,然后走了。

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个题目简单的叫人有点拿不准~~姑且先胡说一气 1)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2)从犯罪概念看,甲某以欺骗手段非法介绍乙到煤矿公司做苦力并从利,虽构成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但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因而不认为是犯罪。

同时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甲的行为并未构成现有刑事法律中任何一条明文规定的罪名。

仅仅构成一般违法行为。

首先,此种“恶意中介”不同于诈骗,其1000元非法所得系与得利方不正当交易所得,并无非法占有乙财产的故意。

其次,整个拐骗行为过程中以当事人合意为基础,没有使用绑架、非法拘禁等可能导致有罪情形的暴力手段,且有别于拐卖人口。

至于乙在煤矿公司后是否因为苦力身份而遭受人身、经济权利受损,应由相关劳动法律规范来调整,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如常见的强迫职工劳动罪)则由刑法具体规定处理。

但是甲的非法中介行为如因为次数过多、中介标的过大,造成严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后果或引起恶劣社会影响的,则可能构成犯罪。

要同时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和相关刑事责任。

呵呵,越是简单的越是不好确定。

这道案例简单的说就是“以平和的手段方式拐卖成年男子” ,答案就是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理论依据是刑法总则中“罪刑法定原则”。

不过,并不是因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因而不构成犯罪,而是因为刑法的法条中并没有相关的规定。

所谓“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作为法律硕士的考试,回答到这里就可以了^_^,如果觉得还不够的话就继续从“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具体特点等方面发挥即可)顺便说说刑法的基本原则这个问题: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灵魂与核心,是刑法的内在精神的集中体现。

刑法学2

刑法学2

法条介绍
• 1、1997年新刑法没有规定“故意销毁财务 会计报告罪”。 • 2、1999年10月31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 44 国会计法》第44条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 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 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3、1999年12月25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增设了“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财务会计报告罪”。
案例分析
• 案例二:中国公民李某、王某在1998年受雇 于英国轮船公司。工作期间,当轮船停泊在法国 某市港口时,二人在船上酗酒、打闹,因声音过 大,受到同去打工的中国公民程某的制止。但李、 王二人恼羞成怒,公然杀死了程,并抢劫了其他 英国船员的钱财,然后逃走。2个月后,被法国警 方抓获。 • 问:对李、王二人的犯罪行为能否适用中国 刑法给予追究?为什么?
1986《破产法》(试行)第42条规定:破产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领 导,因玩忽职守造成企业破产,致使国家利益造 成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旧刑法 旧刑法)第187 旧刑法 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玩忽职守罪 玩忽职守罪)。 玩忽职守罪 • 1997新刑法第168条:国有公司、企业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 徇私舞弊,造成国有公司、企 徇私舞弊 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 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1999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 案》: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 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 或者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严重亏损,致使 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 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罪行法定原则的案例

罪行法定原则的案例

罪行法定原则的案例罪行法定原则是刑法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何为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刑罚,同时限制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的适用。

下面将列举10个符合罪行法定原则的案例。

1. 案例一:盗窃罪小明趁着夜色将他人家中的贵重物品盗窃,被发现后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判决依据的是刑法中明确规定的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2. 案例二:故意杀人罪张某与李某发生口角,情绪激动之下持刀将李某刺死。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杀人属于犯罪行为,判决依据的是刑法中明确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3. 案例三:贩卖毒品罪小华为了牟取非法利益,秘密贩卖毒品被公安机关抓获。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贩卖毒品属于犯罪行为,判决依据的是刑法中明确规定的贩卖毒品罪的构成要件。

4. 案例四:强奸罪小红在公共场所将他人强行引诱到偏僻地方实施强奸行为,被警方抓获。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强奸属于犯罪行为,判决依据的是刑法中明确规定的强奸罪的构成要件。

5. 案例五:抢劫罪张三持刀抢劫他人财物,被警方抓获。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抢劫属于犯罪行为,判决依据的是刑法中明确规定的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6. 案例六:贪污罪某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财物私自侵吞,被公司发现后报警。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贪污属于犯罪行为,判决依据的是刑法中明确规定的贪污罪的构成要件。

7. 案例七:故意伤害罪李四与王五发生纠纷,出于故意将王五打伤,被警方抓获。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属于犯罪行为,判决依据的是刑法中明确规定的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8. 案例八:走私罪小李利用其工作之便,将大量走私物品偷运出国,被海关查获。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走私属于犯罪行为,判决依据的是刑法中明确规定的走私罪的构成要件。

9. 案例九:诈骗罪小王利用虚假的身份和承诺骗取他人财物,被被害人报警。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属于犯罪行为,判决依据的是刑法中明确规定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法律初中教材刑法案例分析

法律初中教材刑法案例分析

法律初中教材刑法案例分析刑法案例分析一、简介本文将对法律初中教材中的刑法案例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探讨和解析,帮助初中生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运用。

二、案例一:盗窃罪小明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盗窃了一名同学的手机。

后来,小明被发现并被学校交给了警方。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行为属于刑法的盗窃罪。

小明的行为构成了盗窃罪的犯罪事实,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

盗窃罪是一种侵财犯罪,违反了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案例二:故意伤害罪小红和小明之间发生了争吵,情绪失控的小红用拳头殴打小明,导致小明受伤。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小红的行为构成了刑法的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实施暴力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受伤或健康受到损害的犯罪行为。

小红故意使用暴力对小明进行殴打,且造成了小明的身体受伤,因此应当承担故意伤害罪的责任。

四、案例三:抢劫罪小李持刀抢劫了一位老人身上的现金,并且威胁要伤害老人的生命安全。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小李的行为构成了刑法的抢劫罪。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小李使用了武器,并威胁老人的生命安全,成功地抢劫了老人身上的现金。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因此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

五、案例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某公司员工小王,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公司客户的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出售给他人。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小王的行为构成了刑法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非法获取、出售、提供他人个人信息为目的,侵犯他人个人信息权益的犯罪行为。

小王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了公司客户的个人信息,并将其出售给他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六、案例五:犯罪的后果小明在驾驶机动车时,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一名行人受伤。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小明的行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人员在交通活动中,因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造成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犯罪行为。

刑法

刑法

(三)刑法的效力
1、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1)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 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第六条第一款
(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 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 适用本法。
第六条第二款
(3)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 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就认 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第六条第三款
完全不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
(2)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 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
(3)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完全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
案例分析
被告人丁某,女,15周岁。丁某一日骑自行车回家,
案例分析
案例一:甲去偷东西,走到半路,突然肚子疼,就回家了。 甲的行为是什么犯罪形态?(犯罪预备) 案例二:王强看到一女同志手中有个皮包,那个棒子在女 人身后喊:“把包留下”。女人一回头,他一看是 自己初中同学,转身就跑了。 王强的行为属于什么形态?(犯罪中止) 案例三:某仓库保管员因对工资不满,打算放火烧掉仓库, 以泄愤恨。刚把火点燃后,看到有人正向仓库走 来,他感到即将被人发现,事已难成,弄不好要 坐牢,便把火熄灭了。 问:保管员的行为,是属于犯罪的何种停止形态?
案例分析:
被告人,张某,男,23岁,农民。某日得知邻居家只留下一个女 儿(16岁)在家守屋,于是,产生歹念。当晚11时左右,张某翻窗潜 入邻居家,企图强奸该女。当张某悄悄朝被害人床边摸去时,不料踢 响了放在地上的脸盆,将被害人惊醒,被害人立即拉亮灯并喝问“谁” 张某见被发现,即转身跳窗逃走。 问: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的什么停止形态,应如何处罚? (犯罪预备)

法律刑法案例题(3篇)

法律刑法案例题(3篇)

第1篇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男,35岁,汉族,某市某区人,无业。

被害人王某,男,30岁,汉族,某市某区人,某公司职员。

2019年5月20日18时许,张某与王某在某市某区某餐厅就餐。

在就餐过程中,因张某与王某对餐厅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存在分歧,双方发生口角。

张某情绪激动,起身与王某理论。

王某亦情绪激动,双方遂发生肢体冲突。

在冲突过程中,张某用拳头击打王某的头部,导致王某头部受伤。

王某遂拨打110报警,张某被当场抓获。

经鉴定,王某头部受伤构成轻伤二级。

二、案件审理案件发生后,某市某区公安局以张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将案件移送至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向某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某市某区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在审理过程中,张某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三、法院判决某市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轻伤二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犯罪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张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四、判决理由1. 关于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院认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张某在餐厅就餐过程中,因与王某发生口角,情绪激动,起身击打王某头部,导致王某头部受伤。

张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 关于张某是否可以从轻处罚。

法院认为,张某犯罪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可以从轻处罚。

3. 关于张某是否适用缓刑。

法院认为,张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可以适用缓刑。

综上所述,法院依法对张某作出上述判决。

刑法课件

刑法课件

第三章 刑法
知识点 2 犯罪的相关知识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自然 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 人主 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阶段,对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 体
刑事 责任 年龄
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刑事责 任年龄应当是以实足年龄即周岁来计算;具体 计算方式应是周岁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 计算;每满12个月即满1周岁应以日计算,而且 是从周岁生日的第2天零点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因此,本案中何某的投毒行为不构成犯罪。
罪过
第三章 刑法
知识点 2 犯罪的相关知识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观方面
案例:甲系农民,一日携喷雾器到责任田喷
药灭虫。喷药前,发现下风处有一幼童在田 头割草,便命其远离。因该处青草茂盛,幼 童不愿远离。在甲喷药时又偷偷回到原处割 草。甲虽已发现,但感到风势已弱,危险不 大,便未再命其远离。不久,发现幼童已中 毒昏到,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概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 罚的法律。 念 特 点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范围 更加广泛 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第三章 刑法
知识点 1 刑法简介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甲系某县机械厂职工,与女工乙在同一车
间上班。两人有不正当的关系,但两人都已结婚,也 不想离婚。两人的奸情后来被乙的丈夫发现,并向该 县法院告发。经该县法院审理,以通奸罪判处甲有期 徒刑一年。甲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问题:通奸是不是犯罪?
第三章 刑法
知识点 2 犯罪的相关知识
二、犯罪构成
自 然 人 主 体
刑事 责任 年龄
犯罪主体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 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探索犯罪现象的成因,因而顺理成章地产生了超越罪刑 法定主义的形式合理性、注重防卫社会、科学地、人道地、 合理地对待犯罪人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不定期刑和类推制 度。(纳粹对社会防卫理论的利用)
3、罪行法定的不同表现形式
大陆法系强调立法权的 民主性、实体法的明确 性、合理性来约束司法 权
大陆 法系
强调通过刑法的自律原则(指对什么 样的行为科以刑罚、科以何种程度的 刑罚,由国民自己通过代表来加以决 定)和预测可能性原则(对什么行为 科以何种程度的刑罚,对于一般国民
来说必须具有可预测性)制约具 体行使国家刑罚权的司法权。
英美法系强调通过 程序的公正性来约束司法权
英美 法系
其基本特征是在以立法权 对司法权进行实体制约的
同时,更为强调程序对保
障自由的重要性。因此,英美法
系可以说没有罪刑法定之形而有罪
刑法定之实。
4、罪刑法定主义的思想基础
17、18世纪启蒙运动:以洛克和贝卡里亚 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然法理念和 社会契约论,主张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享 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提倡理 性主义和自由主义,主张个人本位、个人 权利至上的政治哲学。
1
2
实质的罪行法定主义
(1)法律主义
禁止习惯法
禁止溯及既往
禁止类推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即首先要求作为处罚依据的刑法渊源必须是立法机关通过的成文法,排 斥习惯法。
虽然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判例本身不能作为刑法的依据,但判例在成文 法规的范围内仍然具有某种法源性,而可以作为构成要件的理解与违法性 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它们来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属于刑罚法规所规定的犯 罪行为。
•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刑法基本原则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罪行法定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的渊源 • 费尔巴哈于1801年在他的《刑法教科书》中套用拉丁格言
首次表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无法律则无刑罚”、 “无犯罪则无刑罚”、“无法律规定的刑罚则无犯罪”。 • 但罪刑法定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英国《大宪章》。 • 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 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这就是美国有名的 “正当程序”条款。 • 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第4条规定:“不论违警罪、轻 罪或重罪,均不得以实施犯罪前未规定之刑罚处罚之。”
(3)禁止类推解释
禁止习惯法
禁止溯及既往
禁止类推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类推解释则是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创造法律,是由法官立法,从 而根据类推解释的处罚,超越法官的权限,将导致法官恣意适用法律,侵 害个人的自由权利,显然有悖于罪刑法定主义的原则。
启蒙的 自由主义
思想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费尔巴哈 的心理强
制说
民主主义 与尊重人 权主义
5、罪刑法定主义的内容
刑罚法规的明确性原则
法律主义: 类推禁止原则:不得作不 禁止习惯法 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刑罚法规的内容 实体正当原则
禁止事后法主义: 刑法不得溯及既往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1
2
3
4
形式的罪行法定主义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几个重点的概念 溯及力、类推、不定期刑 心理强制、三权分立、人权 量刑起点、基准刑、宣告刑
罪刑法定 思想基础 罪刑均衡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 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 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
同样道理,按照法律主义的要求,习惯不能直接成为论罪科刑的刑法渊 源,但在解释适用刑法规定的概念时,仍然不能否定习惯的意义。
法律主义虽然排斥习惯与判例的直接法源意义,但仍然容许习惯和判例 在适用刑罚法规时发挥一定的解释功能。
(2)禁止事后法主义
禁止习惯法
禁止溯及既往
禁止类推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禁止事后法被认为是罪刑法定的形式侧面的核心。禁止事后法,不仅 体现了罪刑法定对司法权的制约,更突显了罪刑法定对立法权的制约。 是否坚守禁止事后法的原则,因而也可以成为判断罪刑法定是否得到贯 彻的基本指标。
孟德斯鸠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 力由不同的机关分别行使以互相制衡。
费尔巴哈认为人皆有追求快乐、逃避痛 苦的本性。要防止犯罪,就必须根据人 们这种利害权衡大心理作用。
罪刑规范由民意代表机关通过正当法律 程序加以制定,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和 体现全体公民意志。保证法的预测可能 性,才能实现公民的法自由与法安全。
禁止事后法的机理:(1)行为前的警告是国民实现对其行为自律可 能性和预测可能性的前提。(2)行为前的警告不仅能对国民的行为产 生心理强制作用,实现国民的自律可能和预测可能,而且也才能保障国 民的法律安全。
禁止事后法的例外:如果行为时为犯罪,行为后法律发生变化,不认 为是犯罪或者处罚较轻的情况下,则应当认为有溯及力(从旧从轻)。
2、罪刑法定原则的发展 • 罪刑法定自18世纪开始配合法治国家的理念的发展,逐渐
成为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
• 经济结构:由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转变, • 会思潮:个人本位主义向 国家本位主义 • 研究方法: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 自然科学和实证方法: • 强调内容:形式合理化 实质合理性 • 强调用科学的眼光去注意和分析犯罪人的个性特征,科学
明。在裸聊时,方某先将以其丈夫王某名义开户
的银行账号或自己在支付宝网站申请的支付宝账
号告知对方,待核实对方已将钱汇入后,即根据
判决被告人方某犯传播淫 秽物品牟利罪,判处有期 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追缴违法所得,没收作案 工具。
对方的要求以及汇入资金的数额通过视频提供不 同的裸聊内容。自2006年11月1起,方惠茹裸聊范 围达二十余个省份,裸聊的对象有三百余人,其 用于裸聊收费的银行账号以及支付宝账号共汇入 1054次,计24973.03元。
裸聊案
• 方某(女)于2006年将两个QQ号挂于QQ聊天室
大厅,发信息告知“好友”可进行色情聊天。之
后,方某又在这两个QQ号的“个人资料”、“介
绍说明”栏内加入了“加我请注明网银支付宝,
试看人民币5元(我裸体2分钟,同时证明我是真
人)满意后50元服务30分钟,特殊的加钱。绝对
真人,有良好的信誉,欢迎付费男士”的个人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