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平面构成

课程设计平面构成

课程设计平面构成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和组合。

同时,学生还将学会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视觉表达和沟通,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基本元素和应用技巧。

首先,我们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平衡、对比、重复、对齐等,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律。

然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和组合,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将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然后,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

同时,我们还将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系统的平面构成教材,以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学习平面构成的知识。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一些经典的平面构成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一些平面设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和设计软件,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学习支持。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方面,我们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来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

《平面构成》核心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核心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核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设计类专业学习的必修课,也是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平面构成形式的认识、感知、审美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构成意识的素养及能力,为后续的书籍与画册设计、包装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平面构成及应用作为广告和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对于开发学生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平面构成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

本课程通过通俗易懂、实用性的经典案例来分析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理论、类型、规律,采用基础理念教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的创造性。

实践部分采用学生手绘方式进行,每个类型的构成都设置相应的作业,学习在手绘作业的时即检验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也为同学们补补美术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制作与表现的动力、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们专心、耐心、细心,使学生尽快熟悉平面构成设计制作与应用操作要求的同时也为以后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平面构成课程为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

要求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和基本要素全部了解,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和平面构成的类型及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技能与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了解点、线、面等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2.理解点、线、面的概念,掌握点、线、面的形态、作用及性格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3.了解形式美法则的含义,理解形式美法则的价值;4.了解基本形的概念及组合关系、逻辑构成范畴内的各种构成规律,掌握肌理构成的种类形式和表现方法及平面性空间的表现方法。

(三)能力与素质目标了解基本形的概念及组合关系、逻辑构成范畴内的各种构成规律,掌握不同构成形式的种类和表现方法并能体现在设计作品中。

达到在实际中能够融会贯、灵活运用平面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设计。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英文名称:Plane Formation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80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40学分:4一、课程目的及要求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是实用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的训练手法。

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练习结合的方法。

注重在讲课中启发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设计从构成开始(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与包豪斯,作为课程的平面构成)2)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1)点(点的概念,点的表情,点的构成,点的设计应用)(2)线(线的概念,线的表情,线的构成,线的设计应用)(3)面(面的概念,面的表情,面的构成,面的设计应用)(4)点线面的转化3)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1)形式法则(和谐,对称,对比,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2)想象的意义(现代绘画与现代绘画大师作品的启示)(3)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4)具象图形的艺术魅力(5)黑与白的艺术表现(调合的黑白色调,对比的黑白色调)4)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1)形的概念(基本形,认识形,形体,形象,形态)(2)骨格(骨格的概念,骨格的表现与运用)(3)正负形(认识正负形,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正负形设计应用)(4)错视(认识错视,错视设计应用)5)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1)重复(认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表现,重复构成设计应用)(2)近似(认识近似构成,近似构成表现,近似构成设计应用)(3)渐变(认识渐变构成,渐变构成表现,渐变构成设计应用)(4)发射(认识重复构成,发射构成表现,发射构成设计应用)(5)特异(认识特异构成,特异构成表现,特异构成设计应用)(6)密集(认识密集构成,密集构成表现,密集构成设计应用)(7)对比(认识对比构成,对比构成表现,对比构成设计应用)(8)空间(认识空间构成,空间构成表现,空间构成设计应用)6)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1)认识肌理(2)认识材料(纸,颜料等)(3)肌理构成表现与意义(4)平面肌理制作技法(5)肌理构成设计应用7)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1)自然的灵感(2)文化与艺术的启示(3)数码时代的构成与设计四、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平面构成》:汪芳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版2)《平面构成》:兰先琳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版3)《平面构成》:毛溪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版4)《平面构成》:满懿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版5)《平面构成》:辛华泉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版6)《平面构成》:陈小清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2月版7)《新编平面构成》:洪兴宇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9月版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本课程一般在期中、期末各安排一次考试。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42课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横跨美术设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是研究诸如广告设计、印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等各个应用设计专业共通的与平面有关的基础视觉造形要素以及造形要素的用法即造形文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设计作品中形态、构图、表现方法及其他与平面造形有关的技巧、材料的效果。

(一)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冠有“基础”二字的学问。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3、平面构成同艺术设计作品的相互关系及时代特征。

4、熟悉平面构成的设计和制作程序。

5、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形文法。

6、明确平面构成的追求方向。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平面抽象形式的感受能力和体验能力及绘制能力。

2、培养学生对平面形式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在平面范畴中运用材料制造效果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使学生明确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视觉修养。

2、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强化设计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平面构成概述课程内容1、作为基础造形的平面构成。

2、平面构成追求的方向。

3、平面构成的内容。

4、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

5、平面构成及艺术设计作品的对比赏析。

教学要求1、理解平面构成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平面构成同艺术设计的互动关系。

(二)平面构成的造形要素课程内容1、材料与用具:色料、纸张、作图相关器具、加工器具等。

2、形态构成的要素:点、线、面、立体、空间、色、质感、形。

教学要求1、熟悉平面构成的材料及用具并能自觉运用,丰富经验。

2、了解并运用点、线、面的各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抽象立体形态的二次元空间表现。

(三)造形文法——构图课程内容1、离心的构图2、向心的构图3、构图的平衡感觉教学要求1、掌握处理形的分割或配置的有关构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的控制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_3.课程标准-平面构成设计与应用 [4页]

_3.课程标准-平面构成设计与应用 [4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应用图形的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点、线、面造型的能力,通过要素的组织构成新的形态,有效生动的传达信息,实现思想与情感的视觉化。

通过造型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形态创造能力及主题情感的表述能力。

以适应当下行业的要求。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新媒介的迅速发展,成为当下交互的主流,传统媒介的适应性与市场也在不断的萎缩。

为适应职业能力的要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新岗位:室内设计师、UI界面设计师、新媒体插画师、文创设计师、短视频编辑等进行了新的课程设计和调整。

以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培养为目标,为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在课中与课后参与展、赛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的项目,实现教、学、创、展、赛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三、课程基本教学要求(一)理论要求1、了解平面构成基础知识2、掌握构成形式美法则3、平面构成要素分析与训练4、基本形的组合与群化训练5、平面构成形式训练6、平面构成的视觉情感与心理(二)技能要求1、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2、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及丰富的表现手法;;3、有用图抽象概括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原创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了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1、主要内容认识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发展并进行课题训练。

2、教学要求通过任务练习,深入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具体的学习内容。

思考平面构成的意义。

(二)形式美1、主要内容掌握统一与对比、均衡与对称、比例和尺度、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规律2、教学要求了解形式美的基本概念,明确形式美法则的主要内容。

(三)构成要素的分析与训练1、主要内容用点、线、面造型2、教学要求研究造型的问题,能够完成构成要素点、线、面的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的转换与融合。

重点是围绕主题,使图形内容的表达明确而生动。

(四)基本形的组合与群化训练1、主要内容学习基本形、骨骼、群化形。

2、教学要求制作规范、有细节的基本形有利于延展,并将基本形纳入到各种骨骼中做重复构成,形成秩序性、装饰性强的画面。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根据艺术设计教学的即兴、变化、生成和跳跃等特点,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质性评价方式, 建立学生艺术成长夹,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
3
艺术成长夹的内容: 1、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表明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努力的程度); 2、学生的系列作品(其中不仅收藏学生已经完成的、自认为满意或成功的作品,也收藏草图及不 成功的作品,表明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广度); 3、学生的自我反思(包括学生对自己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自己的进步等); 4、他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同伴、家长等的评价); 5、各种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搜到的资料等。 艺术成长记录夹是一种学生自我收集、自我记录、自我反思和评价的方式。
1-1 形态构成与造型要素
1-3
1-2 形态的知觉与2-1 构形 2-2 逻辑构成 2-3 视平衡构成
目标要求 掌握形态、形态构成、形态要素等基本概念 与内涵。掌握造型要素的基本性质;点、线、 面、体的平面造型规律;掌握平面造型领域 中视觉认知的一般规律。
掌握几何形的基本性质,掌握简化构形与系 列化构形的造型规律,培养基本的构形能力 培养抽象造型能力,培养科学的、开放性的 思维方法
课时:30
2-4 抽象构成
联想构成 空间构成
3-1 课时:26
3-1 肌理构成 技法开拓
掌握肌理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方法,掌握技法 开拓的思路与方法
第五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平面构成》课程是在教学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立足于对平面造型可能性的探索,而完全 不考虑造型的功能等因素.旨在讨论、研究平面造型的原理、规律和构造训练。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必须 促进学生的素描、色彩、等方面的能力和基本设计能力的发展。本课程来自职业岗 位和工作过程,是一 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精心整理《平面构成》课程标准制订日期2011年9月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课程代号学时/学分52/3课程所在系艺术系教研室广告设计教研室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服装设计撰稿人钟卓丽审核人批准人一、课程的性质《平面构成》是广告设计与策划的专业课,是学生进入专业设计前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设计能力之一,在本专业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和美学、心理学的高度去研究在二维里的平面、空间的组合和构成方式,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础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设计表现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判断力,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加强创意思维的训练。

教学中结合实际和专业应用方向,强调手绘为主计算机辅助的平面构成练习与教学。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本本课程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广告设计与策划实际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以研究设计构成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为专业设计提供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为教学目的,以广告设计与策划实际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采用循序渐进与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情境模拟,提出课题任务书(教师布置)→看图思考(学生主导)→理解与交流(老师引导,学生集体分析)→分析图例的构成技巧(老师引导学生集体分析,课题知识在图例分析中进行讲解)→课堂练习(学生练习、老师指导解决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解决课题任务书中的要求)→课题任务书课后完成,加强创意思维的训练整个流程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运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并表现设计构成作品。

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由4个项目与13个任务组成,项目之间的设计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任务的布置先静后动、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相关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职业教学理念。

本课程注重技能考核,采用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项目考核在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综合考核是整个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让学生运用在各个项目中学会的技能进行综合项目的制作。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美术教育中,平面构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培养对美感的敏感性。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平面构成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的介绍和解释。

(2)平面构成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构成、形状构成、颜色构成等方面的知识介绍。

(3)平面构成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的艺术作品,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

2. 教学方法(1)示范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来介绍平面构成原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2)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技能。

(3)讨论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并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和方法。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作品,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并解释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5. 学生作品分享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与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出建议。

6. 知识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作品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学生口头表达评价:通过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对作品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提供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材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等。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标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职业技能基础课开课学期:第2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56课时。

其中理论学时:20课时;实践学时:36课时。

1、2课程定位《平面构成》就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就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与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平面构成课程就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一般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二学年,它也就是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与现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构成要素在各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在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形式、情感等构成内容,就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与分析报告的写作等。

也正因为在教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平面构成》学习领域共56学时,本学习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多,共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任务模块。

本学习领域跳出传统学科课程的体系,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实训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以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并通过相关的实训进行模拟,达到教、学、练(做)一体化,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基础。

课程内容的排序符合认知规律。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教学资源 校内外实训要求: 校内外实训要求: 校内:由于平面设计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所以 在学习过程中,要与基础绘画相联系,使学生把基础设 计理念掌握透彻。 校外:可以推荐学生到校外看一些商业广告、专卖店室 内装饰等,从中体会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说《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
餐旅部:苏振文 餐旅部:
课程性质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课程总标准
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
学习情境标准
教学资源
课程性质
础课
( 、 )
专业设计课程 构
(手绘、住宅设计等)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基础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美术向专业设计过渡的课程。该课程开设在专业课之前,为 美术向专业设计过渡的课程。该课程开设在专业课之前, 以后的设计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以后的设计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学习情境标准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平面的构成 要素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 型法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 组织形式
通过学习,学生对构成的起源发展有一定的 了解,对本书的框架有所熟悉。 使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由来,学会用解构的方 式去观察事物,并能运用几种元素做简单的 构成练习。 熟悉几种造型方法并运用。形成新的设计构 思。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 平面构成的概念及发展;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 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 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 立自己的设计思想,在以后的专 业设计中,有独立构思的能力。
2. 学生拿到一个设计课题之后, 可以从艺术规律与形式美法则出 发,把握作品的整体格调。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平面设计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36适用专业:广告与装潢设计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和任务平面构成是广告与装潢设计的基础课,是设计者在处理现实用设计之前如何运用视觉语言的基础训练之一,是研究平面形象构成的学科。

本课城的任务:训练和提高二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熟练地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理性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理论创造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灵活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和严格的表现技法,能运用理性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编排。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后续课、相关课程等)本课程是设计表达系列课程中的一门,相关课程有:色彩构成、效果图、模型制作。

本课程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1、元素: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

2、形象:具象、抽象3、基本形与骨格:有规律性、有作用性、非规律性、非作用性第二章形与空间关系1、重复2、近似3、渐变4、发射5、特异6、对比7、密集8、空间第三章肌理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想象空间五、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深度、广度重点:形与空间的关系。

难点:形的空间想象。

六、课程教学建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20人以下的小班授课。

授课时间建议每周三天连堂课,在设计教室进行。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次内容课堂教学大作业第一章概论 12 随堂第二章形与空间的关系 30 随堂第三章肌理: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想象空间 30 随堂八、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籍[1] 满懿《平面构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2] 陈菊盛《平面设计基础》中国工业美术协会[内部刊物] 1981[3] 真锅一男高山正喜久辛华泉译《设计技法讲座》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0[4] 洪兴宇新平面构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12。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

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

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

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

达到增强学员构成意识感觉,提高学员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一学期总学时:48课时(3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理实一体课。

(二)课程作用培养学生平面设计构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打好基础,构建完善的职业技能体系。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为核心,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践,以应用入手、实训为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训室中对平面构成课程展开各种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多开展作品展览教学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学术氛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最终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职业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拥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知识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型方法、表现方法和组织形式,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

(三)能力目标培养审美观及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设计创新能力、艺术表现技能,具有把平面构成的知识应用到艺术设计(包装、广告招贴、标志、展示设计等)、舞台美术、动漫、摄影等专业领域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具备中级职称以上有从事平面设计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具备较强的构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

(二)教学方法建议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训操作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协作精神和科学严谨、耐心细致的习惯。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XX学院课程评分标准
院部
教研室
授课பைடு நூலகம்级
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程
100~90分
此分数段的学生平时出勤率高,无迟到早退现象,课堂效率高,能够按时完成课堂和课后的作业;作业完成度高,作业最后完成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作品整洁工整,主题鲜明,具有一定创意,技法娴熟,画面形式感强。
89~80分
此分数段的学生出勤率较高,平日无迟到早退现象,课堂学习积极性高,作业完成能够按时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作品整洁工整,具有一定形式美感,手绘表现技法良好。
79~70分
此分数段的学生出勤良好,课堂学习表现较好,能够按时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基本。作品工整,有一定形式感,画面效果中等。
69~60分
此分数段的学生有迟到早退的现象,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作业质量一般,综合作业完成一般。
59~0分
低于60分为不及格,出勤率低,上课不认真,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综合作业较差。
XX学院
XX年XX月X日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8037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多媒体专业1.前言1.1课程定位平面构成试设计艺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没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他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只见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扶优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

它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性观念,训练学生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1.2设计思路《平面构成》课程主要是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由于《平面构成》课程的专业实践性较强,工作过程话特点明显,经过多位企业专家论证,在该课程中我们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最终要求学生能独立的根据专题项目训练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品。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领域:平面构成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学习领域代码:学时:60学分:制订人:审核:《平面构成》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课程)综述(一)学习领域定位《平面构成》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平面构成课程是室内装潢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一般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一学年,它也是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构成要素在各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在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形式、情感等构成内容,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和分析报告的写作等。

也正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表一学习领域定位《平面构成》学习领域共60学时,本学习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多,共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任务模块。

本学习领域跳出传统学科课程的体系,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实训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并通过相关的实训进行模拟,达到教、学、练(做)一体化,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基础。

课程内容的排序符合认知规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平面构成说课标准文档ppt

平面构成说课标准文档ppt

教学内容
▪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构成的根本原理及方 法,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构成的形态要素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按照一定 的构成原那么对其进行组合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 课程作业设计 ▪ 第一阶段:从自然界
中寻找素材 ▪ 第二阶段:运用构成
表现手法描绘素材 ▪ 第三阶段:综合以上
元素及表现手法完成 一件作品——给大自 然的礼物。
所谓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 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建设思路
教学设计
▪ 教学条件 课程主要从抽象的形态和色彩入手,培养学生在构成形态方面的创造性和色彩方面的感知力。
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建设思路 新东方——“果然伟大〞〔gravida〕
▪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制作、辅导相结合。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构成的根本原理及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构成的形态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按照一定的构成原
做三大构成,是研究平面的、空间的和色彩的组 合方式。 所谓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 实践环节就像做一部机器,就是把设计中所需要的 各个要素,象机器零件那样,按照形式美的法那 么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建设思路
三、开发性 构成根底的学习、训练不是目的,而是提高、
完善现代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 编排设计 网页设计 广告设计 包装设计 展示设计
与课程标准建设思路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制作、辅导相结合。
▪▪ 教 在 适 利 课 学当 用学 教 后 生的作方学布的范品法过置作例范与程一业作 例手中定进品 向段 , 数 行, 学根 量 点进 生据 的 评行 介教 构 。必 绍学 成要 构进 设的 成度 计示的的 作范创要业和作求,讲技选并解法择对,, 通行构课第通行课构课“形课所新课通行“形课采新课 课通行通行第通 行第过构成程一过构程成程构态程谓东程过构构态程用东程程过构过构一过构二对 成 — 改 阶 对 成 改 根 改 成 创 改 构 方 主 对 成 成 创 改 多 方 改改 对 成 对 成 阶 对成 阶构设—革段构设革底革根造革成—要构设根造革媒—革 革构设构设段构 设段成计结与:成计与的与底和与,—从成计底和与体—与 与成计成计:成 计:就根练构课从根练课学课〞构课“抽根练〞构课教“课 课根练根练从根 练运是果果底习程自底习程习程建程象底习建程学程 程底习底习自底 习用〔的的组然然中。标然中。标、标方标的中。方标和标 标中。中。然中 。构骨教教装伟伟典准界典准训准法准形典法准现准 准典典界典 成架学学的大大型建中型建练建建态型建场建 建型型中型 表〕,,对对意为为〞〞的设寻的设不设设和的设制设设的的寻的现和象象思以以〔〔设思找设思是思思色设思作思 思设设找设 手组是是。后后ggrr计路素计路目路路彩计路、路 路计计素计 法成电电专专aavv构材构的入构辅构构材构 描〔脑脑ii业业ddaa图图,手图导图图图 绘皮艺艺课课〕〕、、而,、相、、、 素肉术术的的色色是培色结色色色 材〕设设学学彩彩提养彩合彩彩彩计计习习搭搭高学搭。搭搭搭专专打打配配、生配配配配业业下下和和完在和和和和及及良 良构构善构构构构构动动好好成成现成成成成成漫漫的的技技代形技技技技设设根根法法设态法法法法计计底底的的计方的的的的专专。。讲讲能面讲讲讲讲业业解解力的解解解解的的,,的创,,,,学学使使重造使使使使生生学学要性学学学学,,生生手和生生生生作作逐逐段色逐逐逐逐为为步步。彩步步步步专专理理方理理理理业业解解面解解解解根根构构的构构构构底底成成感成成成成课课的的知的的的的,,根根力根根根根目目本本。本本本本的的规规规规规规是是律 律 律 律 律 律使使和和和和和和一一根根根根根根年年本本本本本本级级方方方方方方学学法法法法法法生生,,,,,,掌掌并并并并并并握握在在在在在在平平教教教教教教面面师师师师师师及及的的的的的的立立指指指指指指体体导导导导导导的的下下下下下下空空进进进进进进间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67010004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2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56课时。

其中理论学时:20课时;实践学时:36课时。

1.2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容涉及的围十分广泛。

平面构成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一般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二学年,它也是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构成要素在各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在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形式、情感等构成容,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和分析报告的写作等。

也正因为在教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
《平面构成》学习领域共56学时,本学习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容多,共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任务模块。

本学习领域跳出传统学科课程的体系,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实训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并通过相关的实训进行模拟,达到教、学、练(做)一体化,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基础。

课程容的排序符合认知规律。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课程容与职业项目紧密相关,以
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学习领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多想、多看、多动手实践,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寻找和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有助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2.1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能力;
(2)树立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培养创新意识、审美素质、团队合作能力;
(5)具有通过互联网、学术期刊、研讨会、相关设计软件、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本学习领域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2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述。

(2)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及构成的形式法则。

(3)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表现形式及制作。

(4)熟悉的平面构成的形态感觉与情感的表现,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创意,
设计和制作平面构成作品的能力。

2.3素质目标
(1)提高学生对平面构成表现能力,为以后设计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课程容与学习情境设计
4、实施建议
4.1 教学实施建议
在教学上,建议今后的教学逐步转向电子化,如教案可不再写纸质版,可转向制作电子版的教案。

4.2 师资队伍建议
目前艺术系拥有5名专职教师,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有3位。

在职称上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有2位、助教职称的有3位。

4.3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教材使用情况如下:
书名:《平面构成》
主编:于国瑞
:清华大学
出版日期: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4.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平面构成》课实践教学环节,对绘图的桌子平整度要求比较高,艺术系目前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桌子过于旧,且无法调整角度,给实践绘画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建议可换一批新的绘图专用桌。

4.5 考核评价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课程比较多,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制作大量的作业,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基础技能。

所以在考核上建议可以给予平时作业分值的比例适当提高,以督促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课程实践教学容。

(1)成绩构成:
总评成绩 = 专业知识考核成绩(25%)+专业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成绩(10%)+考试成绩(60%)+自我评价成绩(5%)
(2)成绩考核评价与质量标准
专业知识考核成绩(25%)评分与质量标准:
上课认真听讲,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实训项目作业
专业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成绩(10%)评分与质量标准:
对专业实训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很好的完成了每一次实训项目的作业。

考试成绩(60%)评分与质量标准:
考核作业成绩。

自我评价成绩(5%)评分与质量标准:
对本学期自己上课的表现进行打分。

九十分以上必须达到上课无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

4.6 其它说明

5、附录

6、学习情境设计
各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容包括:学习情境、教学载体、项目目标、项目任务、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学材料、设备与场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与实施等方面的容,详见《学习情境教学设计表》。

表六学习情境三的描述
(三)其他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挂图、幻灯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软件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编制单位:艺术系
执笔人:婷
审核人:
编制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