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五专题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思修-专题五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虚拟性:形成“人—机—人”的交往模式 开放性: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信息完全公 开化 广泛性: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主体广泛化 匿名性
如何做新一代“中国好网民”?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 • • •
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有文明的网络素养 有守法的行为习惯 有必备的防护技能 ——中央网信办主任鲁炜对 “中国好网民”的定义
公德的模范。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
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治安管理处罚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 《环境保护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3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与法律
教学难点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培养职业道德精神 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个人品德的养成
5
3. 教学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2.就业促进法
《就业促进法》的就业方针
劳动者自主 择业
市场调解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自谋
职业
自主
创业
合理
流动
双向
选择
调节
供求
扩大 就业 机会
维护 公平 就业
创造 就业 条件
提供 就业 援助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3.劳动合同法
思修-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重点提示一、公共生活及其主要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百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其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要珍惜和爱护,使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这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目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
即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四、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思修论文---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经过高中的苦苦挣扎。
9月我们怀着期待与憧憬的心情踏入大学的校园。
梦想与激情将在这里起航。
我们怀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与相亲相爱的朋友分道扬镖。
蓦然回首。
想起高考前与朋友曾彼此诉说各自的美好,而又看似垂死挣扎的苦苦寻梦。
我们彼此感触对方那紧张的脸庞,祝福对方。
考后是匆匆的离别。
只道句:路很长,多坎坷,一路走好。
如今站在大学门。
我们又多了一份责任,一份重担。
我们已离步入社会越来越近。
但法律未曾远离我们,我们必须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才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快乐。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
倘若不知法律我们可能以身试法。
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样给我们的亲人带来无限的创伤。
因此知法守法是我们建设祖国报答父母的前提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都成为普通的事情。
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犯罪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时就需要法律来解决。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这些要素中,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思修第五章
链接案例: 工人郑某于某日晚醉酒回家。途经街心公园,为了抄
近路,横穿公园草坪,由于步履不稳,在跨越草坪护栏时 摔到,并将随身携带的盛满油漆的玻璃瓶打碎,致使3平 方米草坪被践踏、污损。后被值勤的民警发现,将其带到 派出所。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理的规定,对郑某处以罚 款,并责令其修复被损坏的草坪。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哪些 公德缺失的现象呢?
社会公共生活七大不文明现象
社会公共生活 中的不
汽车维修市场秩序 混乱问题
非法小广告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环境脏乱问题
户外广告、公共设施残缺不 全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
不以 规矩 不成方圆
社会公共生活要 有共同的准则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案例:外国人的社会公德
(新加坡、朝鲜、韩国、瑞典 )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
4、保护环境
森耕水生沙水噪垃水大 中
林地源物漠土声圾域气 国
资资短多化流污围污污 环
源源缺样不失染城染染 境
供减 形断难普现问日 十
不少 减扩以遍象题益 大
应
少展遏超普突加 问
求
止标遍出重 题
:
4、遵纪守法 以以 违遵 法纪 乱守 纪法 为为 耻荣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 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 和广泛。
思修课件第五专题第二节遵守公共生活法律规范
拘留处罚的,可同时责令其12个月不得进场观看同类比赛。
h
5
电脑黑客别再猖狂
•
行为: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
危害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
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对计算机
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
除、修改、增加的;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
第二节 遵守公共生活法律规范
Company
LOGO
h
1
目录
1 《治安管理处罚法》
2
《路交通安全法》
3 公共生活中的其他法律
h
2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 安管理处罚法》由中华人 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 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 起施行。
•
(一)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
危害的;
•
(二)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
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
常运行的;
•
(三)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
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
•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h
11
适用范围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 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 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h
12
(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
思修课件5(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是计划经济共同体向市场社会共 同体转型之后与现代政府、现代企业并列的又一类 带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系统。
西方典型意义的公民社会是指介于“国家或个 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 值或原则”。
除政治国家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等应该纳入到 “公民社会”的范围之中。它既包括市场、自愿性 组织、社团、私人领域、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结 构性要素,也包括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 放性、参与性等价值性要素。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
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
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力量。 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
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 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法律中 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 有法律内容。
政府控制:社会秩序获得的可靠方式 社会公平:社会秩序获得的基本标准 道德整合:社会秩序获得的根本出路
2021/3/13
破窗效应及其启示
社会非控制机制 失效
破窗出现
公众安全感 下降
2021/3/13
城市衰败过程图解
美国心理学詹巴斗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 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 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 乱的街区。过了一个礼拜后,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车子保持完好; 而破损的那辆车则被偷走了。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 车敲碎一块玻璃,这辆车仅仅几个小时就不见了。
但事实上,在当代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结构的利益交往格局 所塑造的却是一种公民社会的私人生活空间,这种私人生活空 间虽然是自主的,在文化伦理与价值观上却是不自足的,它需要 组织和联结,需要遵守普遍的外部规则,才能成为“公共领域”, 才能获得社会制度与伦理观念上的指导,也只有这样,市场体系 才能得到真正良性的扩展。
《思修》第五章第三节
(一)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法的指引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 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形式实现, 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授权性指 引)、不得做什么(禁止性指引)、 必须做什么(义务性指引)。
(二)预测作用
• 2. 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 意义?
•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增强自身的公 德意识?
•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 么?
• 6.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饮酒后不能驾车
你知道下面这些交通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禁鸣喇叭
禁止非机 动车通行
禁止进入
公交线路 人行横道 事故易发地段 专用车道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规范四类行为: 1.保障互联网安全 (例如,危害国防建设,侵入计算机系统) 2.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例如,诽谤,造谣,煽动民族仇恨) 3.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例如,侵犯知识产权,淫秽的网络链接) 4.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安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养动物伤他人可拘留
扰乱公共秩序可拘留
• 适用范围: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害公民人身 权利、侵犯公私财产、妨害社会管理;尚不构成刑事处罚 的,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案例一: 凶暴的恶少
某小学地处郊区, 有些被 称为“恶少”的社会闲散 青年经常在学校附近追逐、 拦截学生取乐, 有时还强 行索要小学生的零用钱, 甚至无缘无故地把孩子的 书包割坏, 弄得人心惶惶。 公安机关接报后, 一举端 掉了这个寻衅滋事的违法 分子团伙。
第五章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
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共8章124条.
1、基本精神
立法目的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
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
通行效率。
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 本、与民方便原则。
道德规范: “应当或不应当怎样”
警戒
保护确认 引导维护
信念
说服教育 劝诫示范
制裁 舆论
预防
习惯
法律规范: “必须或不准许怎样”
强制
指引 评价
预测
法律规范 作用
教育
(一)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 的不在于制裁违法,而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
授权性规范:可以做什么(授权性指引)
包括判断人们行为是否合法,而且可以衡量其
行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
(四)强制作用
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 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 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它 作用的保障。 法律强制的目的在于 实现法律应有的权利和义 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 正义。
(五)教育作用
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 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在有效惩治违法行为的同时充
分保障人权。
2、主要内容
(1)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3)处罚程序 (4)执法监督
工人郑某于某日晚醉酒回家。 途经街心公园,为了抄近路,横 穿公园草坪,由于步履不稳,在 跨越草坪护栏时摔到,并将随身
请你评 说
携带的盛满油漆的玻璃瓶打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看看我国的环境资源的统计数据表
• 环境保护部分数据: (13亿多人口) • 淡水资源2.83万亿m3,人均淡水资源2200 m3,
世界人均量 1/4。 • 废气年排放(2000年)年递增5.1%; • 废水排放(2000年)373亿吨,86%的城市河段受到污
实用文档
(一)文明礼貌
• 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的基础性内容,是调整和规 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你让座了吗?
实用文视档 频:不文明阅读
(二)助人为乐
•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 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 义的基本要求。
• 思想家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 异,其实只有一点点。但这一 点点,恰恰是人的善良的本性 。
实用文档
一、社会公德及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概念 •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
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实用文档
社会公德的内涵:
• 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举止文明、谦虚热情、尊重他 人、助人为乐案例:病房里的感动
•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维护 公共秩序、遵纪守法
•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实用文档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 继承性:道德,是千百年来人们解决社会 生பைடு நூலகம்中的矛盾的智慧的积累,比如:仁义 礼智信,又如,温良恭俭让,这些都是行 为的基本准则。
• 基础性: • 广泛性: • 简明性:
实用文档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人与社会的关系 → 爱护公物、遵纪守法 人与自然的关系 → 保护环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实用文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考
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 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 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 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 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 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 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从本质上说,网络交 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 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名节如璧不可污。”趣味是与人的品德、操守、 作为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趣味高雅的人,才可 能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才可能有益于社 会和他人。
如果情趣低俗、沉溺于玩乐奢靡就很容易销蚀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进取心,变得精神空虚、 意志消沉、思想颓废、行为猥琐、生活奢靡甚 至道德败坏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方 式。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 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 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 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学思修教案: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 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
德,也要靠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名 人 名 言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赔礼道
歉;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 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
察机关检举和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
应当依据责任及时处理。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 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 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 序、营业秩序、交通秩 序、娱乐秩序、网络秩 序等。
公共秩序有序性的重要意义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条件 ◆有序性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 必要前提
(一)文明礼貌
你在公共 汽车上给 他人让座 吗?
你进别人 宿舍时敲 门了吗?
小事一桩!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
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 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 的整体素质。
(二)助人为乐
●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
各个时期开展的公德建设活动
●50年代:“五爱”教育; ●60年代:学雷锋活动;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 爱”活动;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 希望工程、志愿者、百 城万店无假货、手拉 手、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内容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道德不是芝麻绿豆的小事,那是做人的大事。
——柏拉图凡是公民,谁都不能逃避责任。
——马克吐温学习导引学习目标公共生活的高度发达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社会的公共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重要标志,个人的公共生活素质的重要标志。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能够:第一,了解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了解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自觉增强公共意识、实践公的规范。
第三,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强化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重点·难点·热点本章学习重点第一,理论方面的重点是人类公共生活的领域的形成、发展、运作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手段。
第二,重点方面的重点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
本章学习难点用所知的社会公德规范和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本章学习热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公共领域中的无序和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
有些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招生问题、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网络文明问题等等。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如何规范这些方面的秩序,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促进公共生活领域的整体文明程度?对这些问题,需要思考,更需要行动。
学习方法1.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2.阅读相关公共领域的法律规范,理解立法精神和基本内容,用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件。
3.身体力行,做一名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社会生活法律规范的大学生。
知识要点基本概念1.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公共秩序:由一种规则维系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3.社会公德: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优秀课件
•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生命不可挽回 的终止时,让自己的部分生命借助现代医学用另 一种方式延续,将自己生命的句号改写成他人生 命的省略号,这将是多么具有社会公德的义举。
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 广泛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 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 复杂性
人们交往对象并不仅限 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 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 多样性
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有序的公共生活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
• 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 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 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或人群。
骨髓捐献
•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 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 。
• 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 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 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 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 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之 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理性行为,是 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
• 60年代学雷锋 •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
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 护母亲河等。
志愿者
•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 • 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
大学思修讲义: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学习公共生活的特征,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认识法律在公共生活中作用,了解公共生活的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规范,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
二、教学重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三、教学难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 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是相对于职业和家庭生活来说的。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独处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公共生活作为一定的公共生活平台和生活范围,任何人都可以涉足,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共生活包括娱乐、求知、旅游、体育、饮食、买卖等在户内外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公园、影剧院、商场、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公共生活的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人们理性生存程度的重要条件。
没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生活就没有完善的人类生存样态。
社会公共生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
2.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思修第五专题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应该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 社会公德规范。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二、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指由国 家立法机关制定或 认可,并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的行 为规则。
(一)法律规范 的作用
(P134-135)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预测作用
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1、治安管理处罚法 • 2、集会游行示威法 • 3、环境保护法 • 4、道路交通安全法 •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
(2)两者的关系
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需要法律支撑;法律以道德 建设为重要条件。
(四)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规范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社
公共生活
社会公德
会 生
职业生活
职业道德
活
家庭生活
家庭道德
(四)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规范
1、我国社会公德规范的提出
•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 遵守的道德准则。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共同生活。与私人生活比较,从宏观角度看,具有开放性、透 明性和丰富性等特点。
(二)当代公共生活的具体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联系方式的便捷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 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而 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 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发展。
•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网络色情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 软件、游戏、影视作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 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两者的关系
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需要法律支撑;法律以道德 建设为重要条件。
(四)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规范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 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 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 • • • • •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 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 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 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 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 (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 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 发动机号码的。
B、欲跳桥男子被警方解救接受调查
• 2011年11月16日6时51分,沈阳市铁西区重工街建设大路 零公里桥上 ,有一男子情绪激动,欲跳桥。接警后,铁 西分局立即出警进行现场处置。 • 面对民警劝说,该男子拒不答话,而且只要民警一靠近就 情绪激动欲跳桥。经过连续3个多小时的劝说无果,面对 众多群众围观和交通通行不畅的情况,现场指挥部果断做 出在保证其安全的基础上,强行将其带离的决定。10时 13分,民警抓住该男子从桥头下来活动一下的瞬间,迅速 将其制服。 经了解,该男子因家庭琐碎事产生轻生的想 法。 • 目前,该男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之规定,正在 接受警方调查。
• 第三,依法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种类、处罚的程序 以及执法监督等制度,约束治安管理处罚主体的治安管理 处罚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内容
共 6 章 119 条
总则
体 例 结 构
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处罚的程序
执法监督
附则
(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处罚种类(P136)
情节轻微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4大类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侵犯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的行为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110多种行为
辨析以下案件属于哪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 A、万清香、黄鑫等聚众闹事被拘留
• 2010年12月20日上午,位于合肥滨湖新区的某百货公司部分经营户 因对商场管理不满发生纠纷,在公司门前聚集闹事。少数经营户置公 安机关的法制教育于不顾,进而聚集到附近的某大酒店门前,打横幅、 喊口号。 • 经调查取证,经营户万清香、黄鑫、徐春霞带头闹事,其行为违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之规定,12月21日、22 日,三人先后被合肥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 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而 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 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发展。
•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网络色情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 软件、游戏、影视作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 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 • 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欺诈与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传 播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
E、霸道店主被罚款
2007年1月10日,在十堰打工的小伙刘某在一家卖西服 的小店试西服,觉得挺合身,可一问价格500元,便赶忙 把衣服脱下来。老板就用商量的口气和他说:便宜一点, 450元。小刘摇着头准备走时,老板突然一把拉住他说: “你把衣服给我穿脏了,不买不行,500元少一分钱都不 行。”平时很少上街的小李一看这阵势吓得不敢大声说话, 求老板放他一马,但老板非要他掏钱将衣服买下来。见此 情景,有顾客偷偷报了警。小李无奈,准备付钱给老板时, 民警突然赶到,“霸道”店主被警方罚款200元。
社 会 生 活
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道德
(四)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规范
1、我国社会公德规范的提出
•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 遵守的道德准则。
•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 首次提出我国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内容。 • 1.文明礼貌 • 2.助人为乐 • 3.爱护公物 • 4.保护环境 • 5.遵纪守法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公共秩序及其范围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 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一种有序化状态。 当代公共生活秩序涉及 的范围:工作秩序、教 学秩序、营业秩序、交 通秩序、娱乐秩序、网 络秩序等。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德与法 (1)两者的异同
目标一致:两者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 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1岁的某高校读大三,半年前,她结识了一男网友,并在网 上“结婚”,建立了“小家庭”——一个共同的网页。每天, 两人用温馨的文字和图片共筑“爱巢”。“家”里不但有时 尚的装饰,还有三顿饭的菜谱。不料“老公”、“儿子”突 然“离世”,悲恸的女大学生竟因此不能自拔,患上了抑郁 症。
P132
网络生活中的 道德要求
(P132-133)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应该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 社会公德规范。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二、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指由国 家立法机关制定或 认可,并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的行 为规则。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一)法律规范 的作用 (P134-135)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强买强卖商品,强迫 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 500元以下罚款。
F、宠物扰民被警告
2007年8月以来,十堰市大岭路某小区的居民晚上经 常被张小姐家的狗叫声吵醒。一天晚上,邻居们轮番到张 小姐家敲门,但张小姐躲在家里不吱声,居民们忍无可忍 只好报警。当晚,辖区派出所民警赶来后表示:“你已经 严重干扰了他人,必须把狗送走。”张小姐口头上答应了, 但是她并没有把小狗送走。几天后的一天,派出所民警再 次敲开了张小姐家的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现 在对你予以口头警告,你必须尽快将狗送走。否则,我们 将依法对你予以罚款。”当日下午,张小姐将狗送走,并 承诺再也不会把狗接回来。
第五专题 公共生活中的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道德与法律规范
• 主要内容: • 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二、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北 京 首 都 国 际 机 场 航 站 楼
T3
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刑 侦
专 建 部 队
边 防 、 消 防 、 警 卫
1、《治安管理处罚法》
该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 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 (1)立法目的
• 第一, 依法对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制裁,保护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第二,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 理职责。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在大 法醉 庭酒年 上驾 发车月 言肇 。事日 案, 被南 告京 人“ 张 明 宝特 630” 2009 11 27
被撞车辆旁的地面上大块的血迹
张明宝在案件公开审理时向受害者家属道歉
11.16日甘肃幼儿园校车车祸现场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 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 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 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 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 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 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 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 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预测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 • • • •
1、治安管理处罚法 2、集会游行示威法 3、环境保护法 4、道路交通安全法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 决定
小知识 : 警察
我国的人民警察 武装警察 司 法 警 察 交 通 内 卫 部 队
公 安 警 察 户 治 籍 安
安 全 警 察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调查:公众最反感的行为
人民网曾 进行了公众 最反感的不 文明行为调 查,数据显 示:
校园中常见的不文明现象:
1、不爱护公共卫生 2、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后勤工作人员 3 、迟到、早退、逃课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课桌上乱涂画、墙壁上踩脚印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 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 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 罚款: (一)强行进入场内的; (二)违反规定,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 的; (三)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的; (四)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 (五)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 (六)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 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 其十二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 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