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辩证
辩证之八纲辨证
辩证之八纲辨证中医主要辩证法: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
即在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的基础上,对疾病类别、病位深浅、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里表、寒热、虚实八类证候的辨证方法。
表里反过来写为了记忆方便,便于区分阴阳。
(一)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根据疾病证候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证与阳证两个主要方面。
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可隶属于阳证的范围;里证、寒证、虚证可隶属于阴证的范围,故阴阳两纲在疾病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张景岳:“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纲领。
”(二)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及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侵犯肌表皮毛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里证是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中期、后期或内伤杂病,具有病因复杂,病位广泛,证候繁多的特点。
邪在表者,病位浅,病情轻;邪在里者,病位深,病情重。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邪入里表示病情加重,里邪出表反映邪有去路,病情减轻,因而掌握表里出入的变化,对于推断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由于表里病位和虚实性质的不同,寒证又有表寒、里寒、虚寒、实寒之分,热证又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之分。
(四)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生理机能不足5所产生的证候。
实证是指邪气盛实,体内病理产物停留所表现的证候。
枟素问·通评虚实论枠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证是从正气的角度而言的,实证是从病邪的角度而论的。
在疾病的过程中,虚实可以互相转化,而出现由虚转实、由实转虚、虚实错杂的证候。
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辩证
29
Diagnostics of TCM
卫气营血辨证
(四)血分证
其他辨证
概 念: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耗血、动血、动风、耗阴所 表现的一 类证候。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临床表现:
热盛耗血动血:见身热夜甚,躁扰不宁,或昏狂,斑疹显露, 色紫黑,吐血、 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4
Diagnostics of TCM
六经辨证
其他辨证
二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 三阳病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表现为热、实 三阴病证(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表现为寒、虚
病初,外感寒邪在肌表经络,为表证;若寒邪入里化热,则转为里实 热证;或在正虚阳衰的情况下,寒邪多直入三阴经,表现为阳虚里寒 证。
辨证要点: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表热证)
27
Diagnostics of TCM
卫气营血辨证
(二)气分证
其他辨证
概 念: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 表现的里实热证。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出,心烦 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邪热壅肺:则兼见咳嗽,胸痛,咯痰黄稠; 热扰胸膈:则兼见心烦懊侬,坐卧不安; 热结肠道:则兼见日晡潮热,腹部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 狂乱大便秘结或下利稀水,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 热郁胆经:则兼见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
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热+ 津伤)
28
Diagnostics of TCM
卫气营血辨证
(三)营分证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辨证课件
气分证候是温病过程中的第二阶段,病邪由卫分传入气分, 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持续不退、口渴、 心烦、尿黄、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等。治疗原则以清热泻 火为主,常用药物有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营分证候
VS
血分证候是温病过程中的第四阶段, 病邪深入血分,主要侵犯心、肝和肾 等器官。常见的症状包括各种出血症 状如吐血、便血、尿血等,发斑如皮 下出血等,舌质深绛或紫绛、苔少或 无苔、脉细数或脉芤等。治疗原则以 凉血止血为主,常用药物有犀角地黄 汤等。
02
CATALOGUE
六经辨证
太阳经证候
太阳经证候:指邪气侵袭人体,正邪相争于太阳经所致的证候。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 袭,太阳经首当其冲,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表证。
少阳经证候:指邪气侵犯少阳经,正 邪相争于半表半里所致的证候。少阳 经位于太阳经和阳明经之间,是人体 阴阳气交的枢纽。少阳经证候表现为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症 状。
少阳经证候是六经辨证中的半表半里 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 干等为主要表现。
少阳经证候多由外感湿热或内伤郁热 所致,邪气侵犯少阳经,导致正邪相 争于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是少阳经证 候的典型表现,患者时而恶寒,时而 发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症状也 是少阳经证候的常见表现。治疗少阳 经证候应以和解少阳为原则,通过和 解表里、调理气机的方法使疾病得以 康复。
卫气营血辩证注重温病过程中病情的轻重和病位 的深浅,而六经辨证则更注重伤寒病的传变规律 和证候特点。
六经辨证则从伤寒角度出发,将人体分为太阳、 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每经都有 其特定的证候特点和治疗方法。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一、六经辨证
• 六经辨证概述 •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 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
的关系
(一)太阳病证
• 概念: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正邪抗争 于肌表所表现的证候,称为太阳病证。
• 临床表现: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苔 白。
•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 缓。
• 太阳伤寒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 痛,脉浮紧。
(二)阳明病证
• 概念:外邪传入阳明胃肠,化热化燥的 证候,称为阳明病证。
• 临床表现: • 阳明经证: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
洪大。以及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 等症。 • 阳明腑证:日晡潮热, 腹部胀满,疼痛 拒按,大便秘结等症。
(三)少阳病证
脘痞,便溏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
(三)下焦病证
• 概念:温热病邪久羁,深入下焦,损伤 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称下焦病证, 为疾病的后期阶段。
• 临床表现: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 咽干,甚倦耳聋,脉虚大,或手足蠕动 ,或瘈瘲,甚至时时欲脱
• 热伤营阴: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斑 疹隐隐,脉细数。
• 热入心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 语
(四)血分证
• 概念: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 阶段,也是卫气营血辨证的最后阶段。血分证 以心肝肾病变为主,具有耗血、动血、伤阴、 动风的特点。
• 临床表现:
• 血热妄行:各种出血,发热夜甚,心烦少寐, 舌深绛,脉细数。
(一)卫分证
• 概念:卫分证是指温热邪气侵犯肌表, 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一般常见 于温热病的早期。
•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 并伴见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口微渴
温病的辩证(一、卫气营血辩证)(刘景源)
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刘景源)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转载)温病的辨证纲领,有卫⽓营⾎辨证和三焦辨证两⼤系统,它们对温病的辨证,各有各的指导意义。
⼀、卫⽓营⾎辩证卫⽓营⾎辨证是清代的温病学家叶天⼠提出来的,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它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叶天⼠说:“⼤凡看法,卫之后⽅⾔⽓,营之后⽅⾔⾎。
”“⼤凡看法”,是讲规律性,也就是说,温病的辨证规律是卫分证之后才是⽓分证,营分证之后才是⾎分证。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卫与营,⽽在⽓与⾎。
也就是说,叶天⼠的卫⽓营⾎辨证,实际上是⽓⾎辨证,把温病分为⽓病与⾎病两⼤部分。
因为这两⼤部分范围太宽了、太笼统了,所以在“⽓”前⾯⼜衍⽣出“卫”,在“⾎”前⾯⼜衍⽣出“营”,从⽽把温病分为四个阶段,这样就使辨证过程更为精细、准确了。
实际上,从总体上来说他强调的是⽓⾎辨证。
为什么这么说?他的⽴论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不⽤别的名词,不⽤别的辨证,⽽特意选择了卫⽓营⾎,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要讲叶天⼠为什么⽤⽓病与⾎病来辨证温病,⾸先应该复习⼀遍卫、⽓、营、⾎的⽣理概念。
1.卫⽓营⾎的⽣理概念卫、⽓、营、⾎的⽣理概念主要在⽓与⾎,⽓中包括卫,⾎中包括营。
(1)⽓要谈这个问题,⾸先要讲“⽓”。
中医学所讲的⽓,作为⼈体来讲,应该说⾸先想到是⼈体⼀⾝之⽓,这个⽓称为“真⽓”,也称“正⽓”,还有⼈称为“原⽓”、“元⽓”、“真元之⽓”从⼈体⼀⾝之⽓的⽣成来说,它有三个来源:⼀是来源于先天的⽓,是受之于⽗母,与⽣俱来的⽓。
就是说,在⼈没有降⽣之前,还没有见天⽇的胚胎时期已经存在了,所以称之为“先天之⽓”。
⼀个是来源于⾃然界的⽓,也就是呼吸的清⽓。
婴⼉⼀降⽣,⾸先就要呼吸,所吸进来的氧⽓来⾃于⾃然界,所以称之为“⾃然之⽓”。
⼀个是来源于饮⾷的⽓,⼩孩要吃奶,长⼤了以后要吃⾷物,因为⼈类维持⽣存的营养物质来⾃于饮⾷物,所以称之为“⽔⾕之⽓”。
⼈体的⼀⾝之⽓就由这三种成分所构成,这三种成分从来源上看是三个途径,但是它们在⼈体内是混在⼀起相互化⽣、密不可分的。
三焦辨证
湿热积滞内阻肠道,气机不通——腹痛,便溏不爽
舌赤,苔黄腻或黄浊,脉滑数——湿热内盛之象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以身热,腹痛,大便溏垢,
苔黄腻、黄浊为辨证要点。
(6)湿阻大肠证:
指在湿热性温病过程中,湿浊闭阻于肠道,
湿浊之气不得下降而蒙上的证候。
本证多因湿热之邪流连气分,阻滞肠道,传
汗出、口渴、咳喘气促为主要表现
(3)湿热阻肺证:
湿热性质的病邪亦可犯于肺,出现卫受湿遏, 肺气失宣的病机变化。 主要症状:恶寒发热,身热不扬,胸闷,咳
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等。
以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为辨
证要点。
主要病机变化:湿郁卫表,肺失宣降
• 即吴鞠通所说:“肺病湿则气不得化。”
① 对温病病位的概括:三焦主化气行水,将五脏六腑 划入三焦,以此说明病机演变,能正确辨别病位。 ② 揭示温病传变的规律:三焦辨证虽然具有脏腑辨证 的性质,但与内科的脏腑辨证不尽相同。三焦辨证 反映了温邪的传变,“始上焦,终下焦。” ③ 指导温病的治疗:“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 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的产生:
•吴鞠通倡导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历取前贤精妙,考之《内经》,
参以心得” ,仿《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体例, 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把温病病位从上、中、 下三焦进行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一纵一
横,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温病的病变本质,形成
了较为完整的温病辨证体系。
Q:三焦辨证有何意义?
另外,还有因邪热损伤肠络,血溢肠间,而
致肠腑蓄血者,症见身热夜甚,神志如狂,大便
色黑等
吴又可说:“尽因失下,邪热久羁,无由以泄,
中医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太阳病证太阳经证是指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所表现的证候。
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辨证要点:本证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太阳伤寒证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辨证要点:本证以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循经内传太阳之腑所表现的证候。
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气内传太阳膀胱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液停蓄所表现的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小腹满,小便不利,口渴,或水入则吐,脉浮或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以小腹满、小便不利与太阳经证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证是指太阳经证未解,邪热内传,邪热与瘀血互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辨证要点:本证以少腹急硬、小便自利、便黑为辨证要点。
阳明病证阳明病证指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病邪内传阳明,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阳明病证可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阳明经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阳明经证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糟粕尚未结成燥屎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大热,汗出,口渴引饮,或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面赤,苔黄燥,脉洪大。
辨证要点:本证以壮热、汗出、口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阳明腑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阳明腑证指邪热内炽阳明之腑,并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阻滞肠道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硬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中医辩证理论
虚实
3.阴虚证 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其滋润、濡养、宁静的 功能减退所出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两颧红赤,咽 干口燥,手足心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 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阳虚证 由于体内阳气虚衰,其温煦、推动、蒸腾和气
常见症状:由于致病邪气的性质及所在部位的不 同,实证的表现亦不一致,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发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胸闷,呼吸气粗, 痰涎壅盛,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里 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虚证、实证鉴别表
病程 体质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久病 实证 新病
塞流清涕,兼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咳喘,痰液清稀,加风寒表 证。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剂】麻黄汤之类。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四)风热袭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咯黄稠痰而不爽,兼
恶风发热,口渴,咽干而痛,目赤头痛, 鼻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咳嗽,痰黄,加风热表证。 【治法】辛凉宣肺,止咳化痰。 【方剂】桑菊饮之类。
【临床表现】身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 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红苔黄而干,脉滑数等。
【辨证要点】身热喜凉,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 脉滑数。
寒证、热证鉴别表
面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苍白 热证 红赤
不温 灼热
怕冷 不渴 稀溏 清长 舌淡 迟
或饮
苔白
不多
润
发热 口渴 秘结 短赤 舌红 数
喜冷
苔黄
饮
中医辩证公式范文
中医辩证公式范文中医辩证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辨证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和症状,分析病因,辨别病机,判断病情发展的规律,从而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中医辩证公式是总结和概括中医辨证过程中的规律和原则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辩证公式。
一、六经辩证中医理论将人体的经络系统分为六个经络: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
辩证时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归纳出相应的经络与疾病的关系,从而确定病情所属的经络。
二、卫气营血辩证《内经》中提出的四气:卫气、气血、元气、营气,用来描述人体功能和机能的运行状态。
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舌苔等情况来辨别气血畅疏或者阻滞,判断病机和辨明病情。
三、三焦辩证中医理论将人体的腑脏器官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
通过病人的腹部和身体表面是否有疼痛、肿胀、压痛等情况来判断病情所属的腑脏。
四、寒热辩证中医辩证中常用的词汇之一是“寒热”。
通过病人的口渴、汗出与否、体温升高或者下降等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
如病人有恶寒、喜温、畏寒、排汗等症状,可以判断病人身体内有寒邪。
五、虚实辩证中医理论认为,疾病表现为虚实两种状态。
虚是指机体功能减退,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实是指病情比较严重,有病变表现。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睡眠情况、脉搏等来判断疾病是虚是实。
六、湿邪辩证中医辩证中常用的词语之一是“湿”。
通过观察病人的水肿、体重增加、内湿等症状来判断病人体内是否有湿邪。
七、气虚血瘀辩证气虚和血瘀常见于一些慢性疾病,例如贫血、痛经等。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苍白、气急、肢体疼痛等症状来判断气虚和血瘀的病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辨证公式,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和体征,运用这些辩证公式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辩证是中医学的独特优势之一,其借鉴和传承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病人的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辩证ppt课件
清热、泻下
2024/2/2
18
(三)营分证
病机:邪热内陷,劫伤营阴。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 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 脉细数。
清营热(清营汤)
2024/2/2
19
(四)血分证
病机:病邪深入血分,生风动血。 临床表现:
(一)合病:二经以上同时出现。 (二)并病:一经未罢,另一经又现。 (三)传经
1、循经传: 2、越经传: 3、表里传:
(四)直中:不从阳经,直中阴经
2024/2/2
13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 目的要求: • 1、掌握卫气营血辨证的要点; • • 2、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规律。 • 授课方式:CAI 课堂讲授 • 课 时:1学时 •
大承气汤
2024/2/2
6
(三)少阳病证
病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脉弦。
小柴胡汤
2024/2/2
7
(四)太阴病证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内停。 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食欲不振,腹泻,时腹自 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或 白腻,脉缓弱。
附子理中汤
2024/2/2
14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创立者:清朝-叶天士《温热论》
适用范围:外感温热病
理论来源:《内经》
《伤寒论》
卫
气
营
血
表(
里
)
肌肤 六腑
血液(五脏)
2024/2/2
15
(一)卫分证
病机:温热病初期,邪犯肺卫 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
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一) 卫分病证[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
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
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
邪在表故脉浮数。
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
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
津伤,故少痰不爽。
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里证阶段。
主症:不恶寒,但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由于里热病位不同,可分以下五种类型:温热在肺:兼见咳喘,胸病,咯吐黄稠痰。
热郁胸膈:兼见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热入于胃: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心烦,舌苔黄燥。
热郁肝胆:干呕,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胁痛,苔黄,脉弦数。
热追大肠:兼见胸痞,烦渴,下利,谵语。
[证候分析]气分证是邪已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见一派里实热证表现。
但发热而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
(三) 营分病证[临床表现]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以营阴受损和心神被扰病变为特点。
主症:舌质红绛,身热夜甚。
临床分以下两种类型:热伤营阴:舌质红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不甚,甚者斑疹隐隐,脉细数。
中医辩证内容有什么
中医辩证内容有什么中医除了八纲辨证之外,还有一些别的辨证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在长期的行医、治病救人的实践中总结而出的,对现代医学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这些辨证方法之间还有很紧密的联系,其中病因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属于外感病辨证;而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属于杂病辨证。
(1)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治疗外感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它根据外感疾病在发生过程中的表现,把证候以阴阳为纲分成三阴三阳六部分,三阴分别为太阴病症、少阴病症和厥阴病症,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而三阳分别为太阳病症、阳明病症和少阳病症,以六的病变为基础。
其中,太阳病症包括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阳明病症包括阳明病经证和阳明病腑证,少阳病症包括手少阳三焦证和足少阳胆证;太阴病症包括手太阴肺证和足太阴脾证,少阴病症包括手少阴心证和足少阴肾证,厥阴病症包括手厥阴心包证和足厥阴肝证。
(2)病因辨证病因辨证是外感病辨证的基础,它通过分析病人的病情特点和症状,来推断疾病发生的原因。
它把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分为四个方面,即七情、六淫、外伤和饮食劳逸。
其中,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它主要是通过引起阴阳气血的变化来导致疾病;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外伤包括金刃、虫兽、跌扑所伤;饮食劳逸指的是饮食、劳逸和房事所伤。
(3)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用于对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它把疾病分为四种证候,每种证候都表示温热病在发展过程中由浅人深、由轻到重的一个阶段,还表示不同的病变部位。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卫分病症,病在皮毛和肺;气分病症,病在胃肠、胆、胸;营分病症,病在包络或心;血分病症,病在肝肾。
(4)三焦辨证三焦辨证也是关于温热疾病辨证的方法,它包括温病的三个部位,即上、中、下三焦病症。
上焦病症的临床表现为身热自汗、口渴、不渴而咳、神魂颠倒、邪入心包等,中焦病症的临床表现为口干咽燥、便秘、腹胀、面红耳赤、小便不利、舌苔黄黑等,下焦病症的临床表现为神倦、口干、舌燥、耳聋、手足蠕动等。
卫气营血辩证理论与三焦辩证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辩证意义:卫气营血辩证的四个层次与三焦辩 证的三个阶段,都能客观反应温病病理演变和 传变规律,用以分析温病病理变化,辨别病变 部位,掌握病势轻重,认识病情传变,归纳症 候类型,从而为确定在治疗原则提供依据。
二、两者的区别
(一)、两者的立论基点不同, 1、卫气营血辩证以人体卫气营血的生理功能和实质 损害为主,侧重于层次和范围。 2、三焦辩证以脏腑功能失常和实质损害为主,侧重 于具体脏腑部位。 3、卫气营血辨证从横的方面揭示病情深浅轻重和传 变规律。 4、三焦辩证从纵的方面揭示传辨证着眼于邪实的一面, 基本没有论及温病后期虚证病变。 2、三级辩证不仅阐述了温病初、中、 极期的病变,其下焦肝肾阴伤、虚风 内动证,补充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 不足。
(三)、证候类型方面
1、上焦手太阴肺卫表证不等于卫分证, 邪陷心包证其病机变化与营分证不完全相 同; 2、气分病变不仅限于中焦阳明胃肠及足 太阴脾,也包括上焦手太阴肺经气分以及 湿蒙心包证的病变
3、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等下焦病变, 和血分有关,但与动血耗血,瘀热互 结的血分病变有明显的区别,前者病 变是以肝肾阴耗伤为主,后者病变以 热盛迫血为主,且病变不限于下焦。
谢谢!!
卫气营血辩证理论与三焦辩证 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 学号:S20152112075 • 姓名:何祖龙 • 班级:2015 时珍针推2班
一、两者的相互联系
生理:三焦所属脏腑离不开卫气营血,卫气营血也 离不开三焦的脏腑部位。
病理:在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症候类型:上焦手太阴肺卫表证可归属卫分证,上 焦邪热雍肺证属气分证范畴,湿热阻肺证属于卫气 同病,而上焦热入心包证可归属于营分证范畴;中 焦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的病证均属气 分证范畴,下焦温病是指肝与肾的病变,分别称为 厥阴温病、少阴温病,因为肝藏血,肾藏精,二者 乙癸同源,所以下焦温病的肝肾阴伤证统属血分虚 证。
八纲辨证
【常见类型】
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 证、风湿遏表证、燥邪( 凉燥、温燥)犯表证、暑 湿袭表证等等。 上述证型以脉浮、新起 恶寒、发热并见,脏腑症 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
♣解剖的体表≠辨证的表 证; ♣以症状描述来确立表 证内涵; ♣临床也有恶寒发热同 见但非表证者。
在温病,邪热内攻, 凡见表证,皆里证郁结 ,浮越于外也。虽有表 证,实无表邪。 ——《寒温条辨》
表里辨证的分类
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证
(一)表证 六淫、疫疠邪气经 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 初期阶段,正气(卫气 )抗邪于肌表浅层,以 新发恶寒发热为主要表 现的轻浅证候。
【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 (或自觉发热),常见头 身疼痛、脉浮、鼻塞、流 涕、喷嚏,或见咽喉痒痛 、微咳;舌淡红,苔薄。 病机:外邪客于皮毛肌腠, 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
病 性 辨 证
八 纲 辨 证
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任何疾病的辨证,从 大体上说,都离不开病位 的表里、病性的寒热虚实、 病证类别的阴阳,八纲辨 证有广泛的实用性,对辨 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八纲”一词的渊源
前贤医家每多谈及,如 张仲景、陶节庵、王执中 、张三锡、张景岳等。但 正式提出“八纲”名称者 ,当推近代医家祝味菊。
阳 虚 热 证 阳 盛
虚 寒 证 实 热 证 虚 热 证
都具 有寒 的征 象
舌 迟 苔 或 白, 紧
淡 胖
无 力 脉 数。
阴 虚
都 具 有 热 的 征 象
发热 恶热 喜凉 潮热 低热
面赤, 热 烦躁 颧 红
尿 黄 便 结
舌 红 苔 黄
口 干
红 绛
细 数
三、虚实辨证
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虚实者,有余不足也。” 只有辨清虚实,方可有的放 矢的进行攻补。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辨证
厥阴病
1 2
症状
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 蛔、下之利不止等。
治法
清上温下,代表方剂为乌梅丸。
3
病机
阴阳气不相顺接,厥逆乱于中,上热下寒,寒热 错杂。
03 卫气营血与六经辨证的联 系与区别
联系
两者都是中医辩证的 方法,用于分析疾病 的原因、性质和病位。
两者都强调个体差异 和病情变化,注重整 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常用于辨识外感风寒所致的疾病。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机 特点,将其归属于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或厥阴经,有助于 确定疾病的病位和病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治法方药。
案例分析
• 案例一:卫气营血辩证应用:某患者因高热、咳嗽就诊,医生通过卫气营血辩 证,判断其疾病初期属卫分证,治以辛凉解表;随病情发展至气分证,表现为 高热持续、口渴等症状,治以清热解毒;后至营分证,出现神昏谵语等严重症 状,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最终至血分证,表现为出血等症状,治以凉血 散瘀。通过辨识不同阶段的证候,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
治法
清泻阳明,代表方剂为白虎汤。
病机
邪热内盛,胃肠燥热,津伤液耗。
太阴病
症状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缓等。
治法
温中健脾,代表方剂为理中丸。
病机
脾胃虚寒,运化失司,寒湿内生。
少阴病
症状
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舌淡苔白等。
治法
温补肾阳,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病机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气血运行无力。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辨证
目 录
• 卫气营血辩证 • 六经辨证 • 卫气营血与六经辨证的联系与区别 • 辩证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脏腑辨证法明显优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脏腑辨证法明显优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摘要:(伤寒论)奠定了中医之辨证论治体系,书中强调在伤寒病方面也必须辨证论治,不得以单方、独方、套方统治之,这在学术方面无疑是一大进步。
因为在张仲景之前所能见到的医书大多是方书,以方药为主,很少论述病机,更没有什么系统的辨证论治方法。
(伤寒杂病论)最受后人推崇的是(伤寒论)部分。
顾名思义,(伤寒论)所论述的内容,以外感伤寒为主,寒邪伤人,以伤肾阳为主,次伤于脾,累及于肺,终及于心,阳虚伤肝者比较少见。
(伤寒论)所论病机是由下至上,由表及里,由脏及腑,脏虚不及,腑阳受累,津液不布,津停于内,则生痰饮,津停于外,则成风湿。
所论病机,大多以阳气之盈亏,主导病变之进退。
伤寒急性病以阳气为贵,温病以阴津为贵,湿温以脾伤为病变中心,温疫以肺伤为病变中心,肝炎以肝伤为病变中心,肾炎以肾伤为病变中心。
(伤寒论)只论阳虚寒伤,而疏略于它,故很难适应于各类不同性质之病理变化。
有人说:六经辨证法,既适应于伤寒外感,同时适当应于所有内科病症。
这种说法类似阴阳学说,既适应于外感病症之解说,同时适应于所有内科病理之解说。
这是无限放大论,不能说是错误。
关键词: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伤寒病之阳虚在脏,寒实在经。
温阳即是温脏,散寒即是通经。
这是(伤寒论)惯用六经辨证法。
因六经辨证在伤寒类疾病中比脏腑辨证更精准到位,故影响甚广。
总体来讲,伤寒病之病机是外实内虚,外紧内松,外强中疲之急性外感类病变。
因肌表经络紧闭,内松外紧,表里之阳不相顺接,寒闭于阳经,故见头痛身痛,肢体疼痛如被杖。
偶有头痛而身体不痛者,有背痛而四肢不痛者,有先头晕不举,恶寒凛凛,呕吐不食,第二天才见整个背痛如被杖者。
伤寒病之背痛非比常见之颈肩腰背腿足疼痛,伤寒病之背痛如杖鞭策,而且常兼呕吐。
这是其它外感类疾病所没有的症状。
因阳虚伤寒之根是足少阴阳虚,由此引发脾肺阳虚津亏,寒遏中阳而呕吐,终至手少阴心经阳虚血凝而背部疼痛如被杖。
试论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之间的关系
的地 位 . 历 来 指 导 中 医 临 床 治疗 热 病 的 基 本 理 是
法。
所 谓六经 辨 证 . 将 外 感 热病 划 分 为 太 阳、 是 阳
明、 阳、 阴、 步 太 少阴 、 阴厥等 六个病期 . 后根据 各 然 个 病期症状 及病 机 的特 点 . 别列 出 方证 , 行 治 分 进 疗 。它源 出 于 ‘ 寒 论 ) 这一 辨 证方 法 . 从 《 伤 . 是 内
( 内经> 今 夫热病 者 , 云“ 皆伤 寒 之类 也 ” ( 经 - .难 第 五十八 难) “ 称 伤寒 有 五 , 中风 、 伤 寒 、 湿温 、 有 有 有 有热病 、 有温 瘸” 可 以推 想 . ‘ 。 在 内经 ) 代 , 感 时 外 热性 病 , 概 括 在 伤 寒 之 中 , 均 至汉 代 张 仲 景 据 根 内、 立论 , 难 创立 了伤 寒 论 . 同样 将所 有 外感热性 病
解, 也才能正 确地 将它们 运用 于外感 热 病的 临床实
践 中去。
方可 清气 . 营犹可 透热 转气 , 人 人血则 恐耗血动 血 , 直须 凉血散 血” 著名 治 疗 原 则 , 的 以后一 直指 导 着
温 病 的辨证 论治 。
中 医对 外感 热病 的认识是 逐步 地 发展起来 的 。
试论 六经 、 气营 血 和三 焦辨证 之 间 的关 系 卫
刘 传 鼎 江 苏 省 常 熟 市 血 站 ( 1 5 0 2 50 )
提
要
从 六经 、 气营血 、 焦辨证的相 同与 不 同. 面讨论 了三者 之 间的 关 系. 卫 三 点方 以便 更好 地指 导
辩证及施护
表里辨证
• 表征【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 风),头 身痛,舌苔薄白,脉浮为主。 兼 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头身疼痛, 骨节酸痛等症
表里辨证
• 表征【辨证要点】表证为外感病的初期阶 段,以 发热恶寒并见,舌苔变化不明 显, 脉浮为临床特征。 【治疗与护理方法】辛 散解表。
里证
• 里证是疾病深入于内(脏腑、气血、骨髓) 的一 类证候,与表证相对而言。其因或是 外邪不解 、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或 是外泄直接侵犯 脏腑所致;或是情志内伤、 饮食劳倦直接损伤脏 腑而发病。
实证
• (二)实证 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所产生 的余、亢盛 的一系列病症的统称其因或是 外邪侵入人体,邪气亢盛而正气尚未虚衰, 邪正相争剧烈;或是由于内脏功能失调, 代谢障碍、以致痰饮、水湿、瘀血、食疾 等病理性产物停留在体内所致。或因食积、 虫积体内而成
实证
• 【临床表现】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 躁,神 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 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 实有力 【辨证要点】以邪气亢盛所致有余的临床 表现, 及痰饮、水湿、瘀血、结石、食积、 虫积等有形病理产物积聚体内为特征 • 【治疗与护理方法】泻实祛邪
• • • • •
第一节 八纲辩证及施护
• 因此,运用八纲辩证能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确定其类型,指导治疗。 其中阴阳两纲又可概括其它六纲,及表、热、实证为阳 里、寒、虚为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辩证方法,是各种辩证的总纲,在疾病诊断的过程中, 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辩证
辩证及施护纲要
辩证及施护纲要
• •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辩证及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 病和护理疾病的过程。 中医的辩证方法有:八纲辩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辩证、卫气 营血辩证、三焦辩证 本章主要介绍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及有关护理措施
血分气分--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辨证,就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得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得辨证方法。
四时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生理功能得失常,破坏了人体得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温热病得发生。
此种辨证方法就是在伤寒六经辨证得基础上发展起来得,又弥补了六经辨证得不足,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学得内容。
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
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
一、卫气营血证候分类温热病按照卫气管血得方法来辨证,可分为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与血分证候四大类。
四类征候标志着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得四个层次。
卫分主皮毛,就是最浅表得一层,也就是温热病得初起。
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
营血主里,营主里之浅,血主里之深。
(-)卫分证候卫分证候,就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人体肌表,致使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得证候。
其病变主要累及肺卫。
【临床表现】本证得基本临床特征就是: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较重,恶风(寒)较轻。
风温之邪犯表,卫气被郁,奋而抗邪,故发热、微恶风寒。
风温伤肺,故咳嗽,咽喉肿痛。
风热上扰,则舌边尖红。
风邪在表,故脉浮,苔薄,兼热邪则脉数。
(二)气分证候气分证候,就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得里热证候。
为温热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得极盛时期、由于邪入气分及所在脏腑、部位得不同,所反映得证候有多种类型,常见得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在肺胃、热迫大肠等。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有心烦、口渴、面赤等症。
若兼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者,为热壅于肺;若兼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者,为热扰胸膈;若兼自汗,喘急、烦闷、渴甚,脉数而苔黄燥者为热在肺胃;若兼胸痞、烦渴、下利、谵语者,为热迫大肠。
【证候分析】温热病邪,入于气分,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发热而不恶寒,尿赤、舌红、苔黄、脉数,邪不在表,故不恶寒而反恶热;热甚津伤故口渴;热扰心神故心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热薰蒸) ②脘腹痞闷,肢体困重,泛恶欲吐,大便溏泄。
(湿阻气机)
(三)下焦病证
(1)肾阴耗损,虚热内扰: 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背,舌绛,
脉细数,舌燥咽干,耳聋,神倦,脉虚。 (2)虚风内动:
手足蠕动或瘛疭;或心烦不寐,心憺憺 大动。
上焦: 心肺
中焦: 脾胃
下焦: 肝肾
(一)上焦病证
(1)温病初起,邪袭肺卫: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脉浮数。 (2)热邪壅肺,肺失宣降: 高热,咳喘气粗,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3)肺卫之邪,逆传心包: 身灼热,神昏 谵语,舌蹇肢厥,舌红绛。
(二)中焦病证
(1)阳明燥热,里热炽盛: ①壮热,口渴,汗大出,脉洪大。(经热证) ②日晡潮热,腹胀满硬痛,便秘,脉沉实。
一、六经辨证的概念
创立者: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 适应范围:外感寒邪引起的发热性疾病 三阳经:太阳经 阳明经 少阳经 三阴经:太阴经 少阴经 厥阴经
(一)太阳病证
太阳(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抗 御外邪侵袭,为人体的藩篱。 临床表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太阳病证
桂枝汤 1、太阳中风证:外感风来自,营卫失和。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自汗出,脉浮缓。
2、太阳伤寒证:寒邪侵袭,卫阳被遏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体痛,
无汗而喘,脉浮紧。
麻黄汤
(二)阳明病证
表证不解 入里(胃肠):里热实证 临床表现:
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阳明经证-胃经实热
阳明腑证-大肠实热
(二)少阴热化证
1、少阴寒化证
病机:心肾阳虚,阴寒内生。 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 下利清谷,呕不能食,小便清长,舌淡苔 白,脉微细。
麻黄附子 细辛汤
2、少阴热化证
病机:肾水亏虚,心火上亢。 临床表现: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赤,或 舌绛少苔,脉细数。
黄连阿胶汤
(六)厥阴病证
凉血熄风
二、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1、卫—— 气—— 营—— 血 2、卫——营血
第七节 三焦辨证
• 目的要求: • 1、掌握 三焦辨证的基本证型临床表现; • 2、了解三焦辨证的传变规律。 •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课 时:1学时
一、三焦辨证的概念
创立者: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 适应范围:温热病 湿温病 理论来源:《内经》《伤寒论》《温热论》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尿黄,舌 红苔黄,脉数。
热邪壅肺 表邪入里 热扰胸膈
胃热亢盛 热结肠道
临床表现
1、热邪壅肺:咳喘气粗,胸痛,咯黄痰。 2、热扰胸膈:心烦懊恼,坐卧不安,甚则
膈上如焚。 3、胃热亢盛:壮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4、热结肠道: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腹痛
拒按,舌苔黄燥或黑而干焦。
大承气汤
(三)少阳病证
病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脉弦。
小柴胡汤
(四)太阴病证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内停。 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食欲不振,腹泻,时腹自 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或 白腻,脉缓弱。
附子理中汤
(五)少阴病证
外感病后期,心肾阳衰。 主症:脉微细,但欲寐。 (一)少阴寒化证
病机:寒热交错,厥热胜复。 临床表现: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 食则吐蛔。
乌梅丸
二、六经病证的合病、并病与直中
(一)合病:二经以上同时出现。 (二)并病:一经未罢,另一经又现。 (三)传经
1、循经传: 2、越经传: 3、表里传:
(四)直中:不从阳经,直中阴经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 目的要求: • 1、掌握卫气营血辨证的要点; • • 2、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规律。 •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课 时:1学时 •
清热、泻下
(三)营分证
病机:邪热内陷,劫伤营阴。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 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 脉细数。
清营热(清营汤)
(四)血分证
病机:病邪深入血分,生风动血。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昏狂,斑 诊显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 血;或见抽搐,角弓反张,或手足蠕动; 舌深绛或绛紫,脉细数。
小结:
1、三者都是用于外感发热性疾病的一种辨 证方法;
2、理论都源自于《内经》,但《伤寒论》 六经辨证是基础,其它两种方法是它的发展和 补充;
3、由于年代、地域的不同,三种辨证方法的 侧重点不同:
六经--- 风寒 卫气营血- 温病 三焦--- 温病 湿温病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创立者:清朝-叶天士《温热论》
适用范围:外感温热病
理论来源:《内经》
《伤寒论》
卫
气
营
血
表(
里
)
肌肤 六腑
血液(五脏)
(一)卫分证
病机:温热病初期,邪犯肺卫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常伴头痛,咳嗽,口 干,微渴,咽喉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解表
银翘散
(二)气分证
病机:表邪内传入里,正盛邪实。 临床表现:
1、阳明病经证
病机:邪热充斥阳明胃经。 临床表现:
身大热,汗大出,烦渴引饮,面赤气粗, 心烦,舌苔黄,脉洪大。 特点:大热 大汗 大渴 脉洪大
白虎汤
2、阳明病腑证
病机:热传大肠,与肠中燥屎相结。 临床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胀疼痛, 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 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剌, 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沉数。 特点:痞 满 燥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