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8个钢筋混凝土板梁配筋计算例题[详细]
![8个钢筋混凝土板梁配筋计算例题[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997020915901020206409c63.png)
1、某宿舍的内廊为现浇简支在砖墙上的钢混凝土平板(例图4-1a),板上作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q k=2kN/米.水磨石地面及细石混凝土垫层共30米米厚(重力密度为22kN/米3),板底粉刷白灰砂浆12米米厚(重力密度为17kN/米3).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15,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PB235热轧钢筋.试确定板厚度和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例图4-1(a)、(b)、(c)[解]1.截面尺寸内廊虽然很长,但板的厚度和板上的荷载都相等,因此只需计算单位宽度板带的配筋,其余板带均按此板带配筋.取出1米宽板带计算,取板厚h=80米米(例图4-1b),一般板的保护层厚15米米,取a s=20米米,则h0=h-a s=80-20=60米米.2.计算跨度单跨板的计算跨度等于板的净跨加板的厚度.因此有l0=l n+h=2260+80=2340米米3.荷载设计值恒载标准值: 水磨石地面0.03×22=0.66kN/米钢筋混凝土板自重(重力密度为25kN/米3)0.08×25=2.0kN/米白灰砂浆粉刷0.012×17=0.204kN/米g k=0.66+2.0+0.204=2.864kN/米活荷载标准值: q k=2.0kN/米恒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4.弯矩设计值米(例图4-1c)5.钢筋、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由附表和表4-2查得:C15砼:HPB235钢筋:6.求x及A s值由式(4-9a)和式(4-8)得:7.验算适用条件8.选用钢筋及绘配筋图选用φ8@130米米(A s=387米米2),配筋见例图4-1d.例图4-1d冷轧带肋钢筋是采用普通低碳钢筋或普通低合金钢筋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钢筋.由于它强度高,可以节约许多钢材,加之其直径细、表面带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效果特别好,因此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自80年代中期将其引入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编制了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92和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95.国家科委和建设部曾相继下文,要求大力推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本例如果改用经调直的550级冷轧带肋钢筋配筋时:选用φ6@125米米(A s=226米米2)即是说,将采用HPB235钢筋配筋改为采用550级的冷轧带肋钢筋配筋以后,可以节省41.6%的受力钢筋用钢量,这个数字是十分可观的.2、某教学楼中的一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计算跨度l0=6.0米米,板传来的永久荷载及梁的自重标准值为g k=15.6kN/米米,板传来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10.7kN/米,梁的截面尺寸为200米米×500米米(例图4-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钢筋为HRB335钢筋.试求纵向受力钢筋所需面积.[解]1.内力计算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2,楼面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4,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为1.0,因此,梁的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设计值为:2.配筋计算由附表和表4-2查得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时,f c=9.6N/米米2,,由附表3查得HRB335钢筋的f y=300N/米米2.先假定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则联立求解上述二式,得x=223.65米米, A s=1431米米23.适用条件验算(1)验算条件式(4-10)本例中的配筋率为(2)验算条件式(4-11)由表4-4查得,而本题实际的相对受压区高度为:因此,两项适用条件均能满足,可以根据计算结果选用钢筋的直径和根数.选择钢筋的直径和根数时,希望选用的钢筋截面面积尽可能接近计算截面面积,力争使误差保持在±5%以内,所选的钢筋直径和根数还应满足构造上的有关规定.本例选用三根直径为25米米的HRB335钢筋,记作3 25,一排配置,实际的配筋截面面积A s=1473米米2,满足计算时钢筋设计强度取值和截面有效高度的假定,配筋面积符合计算要求.例图4-23、某宿舍一预制钢筋混凝土走道板,计算跨长l0=1820米米,板宽500米米,板厚60米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15,受拉区配有4根直径为6米米的HPB235钢筋,当使用荷载及板自重在跨中产生的弯矩最大设计值为米=910000N·米米时,试验算该截面的承载力是否足够?[解]1.求x由附表和表4-2查得由式(4-8)求得受压区计算高度为2.求米u3.判别截面承载力是否满足(满足)某实验室一楼面梁的尺寸为250米米×500米米,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为米=180000N·米,采用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和HRB400级钢筋配筋,求所需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解]1.利用参考资料中的计算用表1求A s先假定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则h0=h-35=500-35=465米米查附表4-1和表4-2得由式(4-22)得由计算用表1查得相应的值为所需纵向受拉钢筋面积为选用4 20(A s=1256米米2),一排可以布置得下,因此不必修改h0重新计算A s值.2.利用参考资料中的计算用表2求A s根据上面求得查计算用表2得由式(4-25)可求出所需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为:计算结果与利用计算用表1的完全相同,因此以后只需要选用其中的一个表格进行计算便可以.由本例可看出,利用表格进行计算,比利用静力平衡公式计算要简便得多.某处于一般环境下的中型桥桥面梁,截面尺寸b×h=250米米×500米米,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米d=1.8×108N·米米,采用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和HRB400钢筋配筋,求所需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解]假定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混凝土保护层厚30米米,则h0=h-40=500-40=460米米由表查得f cd=13.8N/米米2,f sd=330N/米米2,,=1.0,则所需纵向受力钢筋面积为:选用2 20+2 22(A s=1388米米2).(例图4-8)例图4-8某库房一楼面大梁截面尺寸b×h=250米米×600米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用HPB235钢筋配筋,截面承受的弯矩设计值米=4.0×108N·米米,当上述基本条件不能改变时,求截面所需受力钢筋截面面积.[解]1.判别是否需要设计成双筋截面查附表和表4-2得;f y=f y=210N/米米2;查表4-4和表4-6得b=250米米,h0=600-70=530米米(两排布置).单筋矩形截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弯矩为:因此应将截面设计成双筋矩形截面.2.计算所需受拉和受压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设受压钢筋按一排布置,则a’s=40米米.由式(4-34)得:由式(4-35)得:钢筋的选用情况为:受拉钢筋8受压钢筋4截面的配筋情况如例图4-3所示.例图4-3一基本情况与例4-4相同的梁,但米=2.0×108N·米受压区预先已经配好HRB335级受压钢筋2 20(A's=628米米2),求截面所需配置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解]1.求受压区高度x假定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按一排布置,则a s=a's=35米米,h0=h-a s=500-35=465米米..由式(4-36)求得受压区的高度x为:且2.计算截面需配置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由式(4-37)求得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A s为:选用3 25(A s=1473米米2),截面配筋情况如例图4-4所示.例图4-4已知一T形截面梁截面尺寸b'f=600米米、h'f=120米米、b=250米米、h=650米米,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采用HRB335钢筋,梁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米=426 kN·米.试求所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解]1.已知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C20,;HRB335级钢筋,.考虑布置两排钢筋,a s=70米米,h0=h-a s=650-70=580米米.2.判别截面类型属第二类T形截面.3.计算x取式(4-52)中米=米u,由式(4-52)得4.计算A s将x代入式(4-51)得5.选用钢筋及绘配筋图选用2 22+4 25(A s=2724米米2),配筋见例图4-5.例图4-5已知一T形截面梁(例图4-6)的截面尺寸h=700米米、b=250米米、h'f=100米米、b'f=600米米,截面配有受拉钢筋822(A s=3041米米2),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采用HRB400钢筋.梁截面的最大弯矩设计值米=500kN·米.试校核该梁是否安全?[解]1.已知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HRB400钢筋,,,2.判别截面类型,属第二类T形截面.3.计算x4.计算极限弯矩米u(安全)例图4-6。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a9ee4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4.png)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横向承载构件之一,其配筋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配筋计算可以保证混凝土梁在承受荷载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一般步骤和相关的设计要点。
首先,混凝土梁的配筋计算一般分为受弯和受剪两个方面的计算。
在受弯计算中,主要考虑梁内的正弯矩和负弯矩对梁截面的影响,以及梁的截面尺寸和受力分布。
在受剪计算中,主要考虑梁内产生的剪力对梁截面的影响。
在进行配筋计算时,需要先确定混凝土梁的受力情况,包括荷载类型、大小和作用位置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确定混凝土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包括宽度、高度和有效长度等参数。
根据结构设计规范和相关计算方法,可以进行以下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步骤:1.确定梁的几何参数:根据设计要求和梁的受力情况,确定梁的跨度、高度和宽度等参数。
2.计算梁的截面特性参数:根据梁的几何参数,计算混凝土梁的截面面积、惯性矩、抵抗矩等特性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计算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和截面配筋有着重要作用。
3.计算最大弯矩和受力分布:通过分析梁的受力情况和荷载作用位置,计算混凝土梁的最大弯矩和受力分布。
根据梁的跨度、荷载和支座条件等信息,可以使用静力法、弹性理论或其他相关的方法进行计算。
4.确定受拉筋的配筋率: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特性,确定梁截面中的最大受拉应力和混凝土的容许拉应力,从而计算混凝土梁中所需的受拉筋的面积和间距。
配筋率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定。
5.确定受压区配筋率: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特性,确定梁截面中的最大受压应力和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从而计算混凝土梁中所需的受压区配筋的面积和间距。
配筋率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定。
6.检查受剪承载力: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计算混凝土梁对剪力的承载能力,并进行检查。
如果剪力超过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则需要进行剪力加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时,需要根据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混凝土构件之梁配筋计算表格
![混凝土构件之梁配筋计算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9afe39f5b9f3f90f77c61b1b.png)
214 0.00 2100
-4φ 20 600 4φ 25 300 梁高 梁宽 跨度 受拉钢筋放置 60 有效梁高hw 600.00 300.00 3400.00 2 540.00 (mm) (mm) (mm) 排 (mm) 基本参数 集中力 0.00 (KN) 均布荷载 204.00 (KN/m) 计算跨度 3400.00 (mm) 砼强度 C 25 钢筋等级 3级 fcm= 13.5 (N/mm2) α s= 0.22 As'= ######## mm2 受压钢筋 直径 20 受拉钢筋 直径 25 fy= 360 (N/mm2) 可以设计成单筋矩形截面 As= 1831.61 mm2 根数 -4 钢筋间距合适 根数 4 钢筋间距合适 hw/b= 1.800 hw/b= 1.800 箍筋验算 需要计算配箍 截面验算 为厚腹梁 经计算截面符合条件 箍筋选用一级光圆钢筋 箍筋配筋计算(只配箍筋不配弯起筋) nAsv1/s 1.205 mm2/mm 箍筋用φ 10 箍筋间距 300 nAsv1/s 0.523 重新配箍 配箍率ρ sv 0.174% 最小配箍率ρ smin 0.119% 箍筋配置为φ 10@300,满足要求
算表
0
204(KN/m)
3400 3400
均布荷载计算 恒载(g): (KN/m) 活载(p): (KN/m) 总和(q): 204.00 (KN/m)
跨中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跨中集中力作用下的弯矩 跨中总弯矩 支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 支座集中力作用下的剪力 支座总剪力
(KN·m) (KN·m) (KN·m) (KN) 0 (KN) 346.8 (KN)
简单的配筋计算【路桥常用计算公式】
![简单的配筋计算【路桥常用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346bf83aaea998fcd220e3e.png)
受压区砼和相应的一部 分受力钢筋As1的拉力 所承担的受弯承载力 Mu1
Mu1=Mu,max =
415.68 kNm
As1
=
x b bh0
a1 fc fy
=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 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 值为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Mu2=MMu1=
3539.25 ㎜2 -172.68 kNm
As'
=
Mu2
f
' y
(h0
-
a
' s
)
=
-1139.83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 钢筋截面面积为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 积
As2=A's= -1139.83 ㎜2
As=As1+ As2= 2399.42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
20
实取 9
实配钢筋面积AS= 2827.43 mm2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
12
实取 2
As=As1+ As2= 565.93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
20
实取 8
实配钢筋面积AS= 2513.27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
fyAs1/(α1fcb)=
-31.60 mm
2α's= 70 mm
>
根 OK!
x NO!!!
Mu2=f'yA's( h0-a's)=
由弯矩Mu1按单筋矩形 截面求As1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Mu1=MMu2=
942.48
3 ¢ 20 942.48 mm2
142.79 kNm
-62.79 kNm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feecb6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f.png)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是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梁配筋计算能够保证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建筑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流程和方法。
一、计算梁的载荷梁的载荷是指梁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荷载。
在进行梁的配筋计算前,需要先确定梁的设计荷载,包括活荷载和静荷载。
活荷载是指人员和设备的重量,静荷载是指梁自身的重量以及其他固定荷载,例如墙体的重量和地面的重量等。
二、确定梁的尺寸梁的尺寸是指梁的截面尺寸和长度。
在确定梁的截面尺寸时,需要考虑其承受荷载的能力和美观度。
同时,梁的长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长度较长的梁需要更多的钢筋来增强其承载能力。
三、计算梁的弯矩和曲率梁的受力状态包含弯矩和曲率两个因素。
弯矩是指腰部以上的曲率处的力矩,而曲率是指梁的曲率半径的大小。
在计算梁的弯矩和曲率时,需要考虑梁的载荷和尺寸。
四、确定梁的钢筋比例梁的钢筋比例是指钢筋与混凝土截面面积之比。
钢筋比例的大小决定了梁的承载能力。
在确定钢筋比例时,需要考虑梁的受力状态和尺寸,以及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五、计算梁的配筋数量和位置梁的配筋为钢筋的数量和位置。
在计算钢筋数量时,需要根据梁的长度和受力状态进行计算。
在确定钢筋位置时,需要考虑梁的截面,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以保证梁的稳定性。
六、检查和调整梁的配筋在完成梁的配筋计算后,还需要进行检查和调整。
通过检查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钢筋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总之,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是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梁配筋计算能够保证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梁的载荷、尺寸、弯矩和曲率、钢筋比例、配筋数量和位置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和检验,可以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b4499d733d4b14e852468d4.png)
2M a1 fcb
)
=
199.40 ㎜2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 积
As=As1+ As2= ######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
20
实取 8
实配钢筋面积AS= 2513.27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
fyAs1/(α1fcb)=
20.11 mm
2α's= 70 mm
>
根 OK!
x NO!!!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Mu2=MMu1= ###### kNm
As' =
Mu2
f
' y
(h0
-
a
' s
)
=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
钢筋截面面积为
###### ㎜2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 积
As2=A's= ###### ㎜2
As=As1+ As2= ######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
20
实取 9
实配钢筋面积AS= 2827.43 mm2
梁宽度 梁高度
混凝土选用
b= 250 h= 800
as= 60 h0=
mm mm mm 740 mm
C 25
钢筋选用
fc= ft=
2 fy=f'y=
11.9 N/㎜2
1.27 N/㎜2
其中,1; HPB235级 钢 2; HRB335级 钢 3; HRB400级 钢
300 N/㎜2
A) 判断T形截面类型
M实际= 243 kNm A's= 942.48
Mu,m > ax 3 ¢ 20
942.48 mm2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264d93927d3240c8447ef6b.png)
梁配筋计算:
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ρ=As/bho;其中As—上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b—梁的截面宽度;ho—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
例如:梁的截面为200mm×500mm;上部配2根直径20mm 的钢筋,ho=500-45=455mm,b=200mm,As=941mm²;
ρ=As/bho=941/200×455=0.0103=1.03%
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
当楼板跨度较小时,楼板配筋受钢筋直径、最小间距制约,楼板钢筋采用HRB400钢筋不能充分发挥强度,宜采用HPB300钢筋。
当楼板跨度较大或跨厚比较大时,楼板配筋主要受承载力控制,与HPB300相比,HRB400钢筋最小配筋率常数限值由0.20减小到0.15,且强度高,当釆用HRB400钢筋可比采用HPB300钢筋节约钢筋20%左右。
当跨厚比较大时,楼板截面相对有效截面高度小,即钢筋抗弯力臂小,造成钢筋的浪费,且楼板挠度不易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楼板厚度,减小跨厚比,可以明显减少配筋量。
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刚度以及配筋经济等因素,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现绕混凝土板板厚比作了以下规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
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混凝土梁配筋标准
![混凝土梁配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66d78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4.png)
混凝土梁配筋标准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载构件之一,其承载能力与配筋的设计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梁配筋的标准,包括梁的尺寸、受力状态、配筋率、钢筋的种类、布置和计算方法等方面。
一、梁的尺寸梁的尺寸应根据受力状态和跨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通常情况下,梁的高度应不小于跨度的1/12,且不应小于100mm。
在确定梁的高度时,还应考虑受力状态、荷载形式和构件连接方式等因素。
例如,在悬臂梁中,梁的高度应按照跨度的1/8进行确定。
二、受力状态混凝土梁的受力状态主要有弯曲、剪力、挤压和拉力等。
在配筋时,应根据梁的受力状态进行设计。
对于弯曲受力的梁,应根据截面弯矩和受力钢筋的位置确定最大剪力和剪力分布。
对于剪力受力的梁,应根据截面剪力和剪力分布确定最大弯矩和弯矩分布。
对于挤压受力的梁,应根据截面压力和受力钢筋位置确定最大拉力和拉力分布。
对于拉力受力的梁,应根据截面拉力和受力钢筋位置确定最大挤压力和挤压力分布。
三、配筋率配筋率是指钢筋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之比。
根据混凝土梁的受力状态不同,其配筋率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弯曲受力的梁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01;剪力受力的梁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0025;挤压受力的梁的配筋率应不小于0.003。
四、钢筋的种类混凝土梁的钢筋种类主要有普通钢筋、高强度钢筋、预应力钢筋和螺旋钢筋等。
其中,普通钢筋的屈服强度为235MPa,高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为400MPa以上,预应力钢筋的屈服强度为1860MPa以上。
在设计中,应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荷载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钢筋种类。
五、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以保证混凝土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应在梁的受力区域内设置主筋和箍筋。
主筋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置,箍筋应按照受力状态和荷载要求进行布置。
在设计中,还应考虑钢筋的保护层和间距等因素。
六、计算方法混凝土梁的配筋计算方法主要有弯曲配筋、剪力配筋和挤压配筋等。
弯曲配筋计算时,应先确定截面最大弯矩和受力钢筋位置,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和布置。
混凝土配筋设计方法
![混凝土配筋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3f69b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d.png)
混凝土配筋设计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材料之一,其强度高、耐久性强、施工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配筋是指将钢筋嵌入混凝土中,通过钢筋的延性和混凝土的刚性共同工作,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
混凝土配筋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配筋设计方法。
二、设计基础混凝土配筋设计的基础是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通过试件进行试验得到,通常采用标准试件进行压缩试验或弯曲试验,通过试验得到混凝土的强度值。
钢筋的强度可以从生产厂家提供的材质证明书中得到,一般采用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来表示钢筋的强度。
三、计算混凝土截面矩混凝土配筋设计的第一步是计算混凝土截面矩。
混凝土截面矩是指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fcbd^2 / 6其中,M为混凝土截面矩,fcb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d为混凝土梁的有效高度,b为混凝土梁的宽度。
四、计算钢筋面积计算钢筋面积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钢筋的数量和位置。
钢筋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s = M / (fy * d)其中,As为钢筋的面积,M为混凝土截面矩,fy为钢筋的屈服强度,d为混凝土梁的有效高度。
五、确定钢筋数量和位置确定钢筋的数量和位置需要考虑混凝土梁的受力情况和钢筋的受力性能。
一般来说,混凝土梁的下部受拉,上部受压,因此需要在梁的下部布置钢筋。
另外,还需要考虑钢筋的间距和钢筋的直径。
六、设计梁的底部钢筋设计梁的底部钢筋时需要考虑受拉区域的受力情况。
一般来说,梁的底部钢筋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底部钢筋的直径应大于等于梁的厚度的1/8。
2. 底部钢筋的间距应满足受拉钢筋的最大间距要求。
3. 底部钢筋应尽量靠近梁的底部。
七、设计梁的顶部钢筋设计梁的顶部钢筋时需要考虑受压区域的受力情况。
一般来说,梁的顶部钢筋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 顶部钢筋的直径应大于等于梁的厚度的1/8。
矩形梁配筋、T梁型配筋、最大最小配筋率计算
![矩形梁配筋、T梁型配筋、最大最小配筋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4ca5010581b6bd97f19ea3f.png)
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
A) 单筋矩形截面在纵向受拉钢筋达到充分发挥作用或不出现超筋破坏所 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u,max
2 M u ,max = a1 f c bh0 x b (1 - 0.5x b )
=
55.66 kNm
B)单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 #NUM! kNm ㎜2
3078.76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fyAs1/(α1fcb)= 70.46 2α 's= 60 mm
OK! OK!
mm
钢 3; HRB400级钢
2045.16
Mu2M (h0 - h02 )= fy a1 fcb
¢=
取钢筋直径
22 1900.66 mm 258
2
实取 <
5 As
根 < Asmax=
实配钢筋面积AS= Asmin=
判断: #NUM! C)双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5.00 kNm > Mu,max 受压区砼和相应的一部分受力钢筋As1的拉力所承担的受弯承载力Mu1 Mu1=Mu,max= 55.66 kNm
As1 = x b bh0
a1 f c fy
=
1604.94 ㎜2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 Mu2=M-Mu1= 29.34 kNm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As' =
M u2 = f ( h0 - a s' )
' y
815.08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为 As2=A's=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As=As1+As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28 ¢= 3078.76 mm 22 ¢=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表_xls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表_xls](https://img.taocdn.com/s3/m/90d0ad73011ca300a6c390fb.png)
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布置的纵向钢筋;
第9.5.2条
5、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考虑地震组合受压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全部纵向钢筋 一侧纵向钢筋 0.6 0.2
压钢筋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
B400、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
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三、四 级 此表不考虑HPB235级钢筋
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பைடு நூலகம்
H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减小0.1
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大0
第9.5.1条
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一侧受压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2、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3、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 一 二 级 级 梁中位置 支座 0.400 0.310 0.262 跨中 0.310 0.262 0.215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 柱类型 框架中柱、边柱 框架角柱、框支柱 抗 一级 1.0 1.2 震 等 级
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 震 等 级 四级 0.6 0.8
梁配筋计算过程
![梁配筋计算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74dba74028915f804dc2b1.png)
=
1.9
×
0.28
×
189.64 2 ×105
×
(1.9
×
46
+
0.08
×
26.5) 0.01
= 0.151 mm < 0.2 mm
所以纵梁满足裂缝要求。
取 s = 150 mm < smax = 300 mm ,满足规范要求。
ρsv
=
nAsv1 bs
= 2×153.9 1200 ×150
= 0.17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4
ft f yv
= 0.24× 1.71 = 0.14% ,满足最小配 300
筋率要求。
(3)裂缝验算
混凝土有效配筋率:
ρte
=
As 0.5bh
ξ
=
x h0
= 173.83 2140
= 0.08 < ξb
= 0.518 (非超筋梁)
ρmin
=
max 0.2, 0.45×
ft fy
%
=
max
0.2,
0.45
×
1.71 360
%
=
0.214%
ρ
=
As bh
=
11067 1200× 2200
=
0.4192%
1.1.1 纵梁内力表
表 3-9 采用荷载基本组合时纵梁内力表
构件
弯矩(kN ⋅m ) 轴力(kN) 剪力(kN)
顶纵梁上缘
5547.3
0
3852.3
顶纵梁下缘
3211.6
0
3852.3
中纵梁上缘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d5bb24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3.png)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本文档提供了关于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详细内容,包括配筋原理、计算方法、实例分析等。
以下是文档的具体内容:
1. 引言
1.1 背景
1.2 目的
1.3 适用范围
2. 混凝土梁配筋原理
2.1 梁的受力分析
2.2 配筋的基本原则
2.3 弯矩和剪力的作用
2.4 荷载和荷载组合
3. 配筋计算方法
3.1 混凝土梁截面的选择
3.2 弯矩和剪力的计算
3.3 横向钢筋的计算
3.4 纵向钢筋的计算
4. 配筋实例分析
4.1 实例一:简支梁的配筋计算 4.2 实例二:连续梁的配筋计算 4.3 实例三:悬臂梁的配筋计算
4.4 实例四:T型梁的配筋计算
5. 配筋施工注意事项
5.1 钢筋的加工和预埋
5.2 钢筋的布置和连接
5.3 浇筑混凝土的技术要点
5.4 混凝土梁的质量控制
6. 结论
附件:
1. 实例计算表格
2. 钢筋规格表
3. 施工图纸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结构设计规范: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布的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法规文件。
2. 永久荷载:指建筑物自身重量以及永久固定负荷,如墙体、楼板等构件的重量。
3. 活荷载:指人员、设备、家具等在建筑物内短时间内产生的荷载。
4. 抗弯承载力:指梁在弯曲作用下阻抗外力产生的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5. 抗剪承载力:指梁在剪力作用下阻抗外力产生的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pkpm 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
![pkpm 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https://img.taocdn.com/s3/m/9b5255b3fd0a79563c1e729c.png)
【PKPM】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1.混凝土梁和型钢混凝土梁:Asu1、Asu2、Asu3----为梁上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Asd1、Asd2、Asd3----为梁下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cm2)Asv----为梁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Asv0----为梁非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Ast、Ast1----为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若Ast和Ast1均为0则不输出这一行(cm2)G、VT----为箍筋和剪扭配筋标志梁配筋计算说明:(1)若计算的ξ值小于ξb,软件按单筋方式计算受拉钢筋面积;若计算的ξ>ξb,程序自动按双筋方式计算配筋,即考虑压筋的作用;(2)单排筋计算时,截面有效高度h0=h-保护层厚度-12.5mm(假定梁钢筋直径为25mm);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计算,此时,截面有效高度h0=h-保护层厚度-37.5mm;(3)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则非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2.钢梁:没根钢梁的下方都标有"steel"字样,表示该梁为钢梁。
若该梁与刚性铺板相连,不需验算整体稳定,则R2处的数值以R2字符代替。
输入格式如上图所示。
其中:R1表示钢梁正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
R2表示钢梁整体稳定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
R3表示钢梁剪应力强度与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16a570a58fb770bf78a5556.png)
四、结构梁配筋计算一)、储藏室~五层C20 HRB335 a s=30㎜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取设计值计算:1.L01: b×h=150×250梁自重:1.2×25×0.15×0.25+20×0.02×[0.15+2×(0.25-0.1)]=1.31KN/m墙体重:1.2×22×0.12×(2.8-0.25)=8.08KN/m梯板传:(1.2×4.2+1.4×2.0)×1.4×1/2=5.49 KN/m井道传:(1.2×4.2+1.4×2.0)×0.42/2=1.65 KN/mq =16.53 KN/mM max=1/8ql2=1/8×16.53×2.62=13.97KN·Mαs=M/f cm bh02=13.97×106/(9.6×150×2102)=0.22γs=(1+(1-2αs )1/2 )/2=0.874A s=M/γs f y h o=13.97 ×106/ (0.874×300×210) =253.66㎜2选用2φ14 A s=308㎜22.L02: b×h=150×130为暗梁,根据构造配筋3.L03: b×h=150×130为暗梁,根据构造配筋4.L04: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 楼板传:(1.2×4.2+1.4×2.0)×(3.5+3.9)×1/4=14.50KN/mq =16.92KN/mM max=1/8ql2=1/8×16.92×2.62=14.30KN·Mαs=M/f cm bh02=14.30×106/(9.6×240×2602)=0.092γs=(1+(1-2αs )1/2 )/2=0.952A s=M/γs f y h o=14.30 ×106/ (0.952×300×260) =192.58㎜2选用2φ14 A s=308㎜25.L05: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墙自重:1.2×(22×0.12×2.5×1.2-0.9×2.1×0.5)÷1.2=6.98 (左侧有)楼板传:q1=(1.2×4.2+1.4×2.0)×3.6×1/4=7.06KN/mq2左=(1.2×4.2+1.4×2.0)×1.5×1/2=5.88KN/mq2右=(1.2×4.2+1.4×2.0)×2.4×1/4=4.70KN/mq左 =22.34KN/m q右=14.18 KN/mL01传集中力:L01自重:1.31KN/mL01上墙自重:1.2×22×0.12×2.55=8.08楼板传L01:(1.2×4.2+1.4×2.0)×1.5×//4=2.94 KN/mp =(1.31+8.08+2.94)×1.5×1/2= 9.25KNR A=[1/2×14.18×2.42+9.25×2.4+22.34×1.2×(0.6+2.4)]/3.6=39.85KNR B=1.2×22.34+9.25+14.18×2.4-R A =30.24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30.24-14.18x =0,得x=2.13 M max=30.24×2.13-1/2×14.18×2.132=32.24 KN·Mαs=M/f cm bh02=32240000/(9.6×240×2602)= 0.207 γs=(1+(1-2αs)1/2 )/2=0.883A s=M/γs f y h o=32240000/0.883×300×260=468 选用3φ18 As=763㎜26.L06: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楼板传:q1=(1.2×4.7+1.4×2.0)×2.1×1/4=4.43KN/mq2左=(1.2×4.7+1.4×2.0)×5.1×1/4=10.76KN/mq2右=(1.2×4.2+1.4×2.0)×3.6×1/4=7.06KN/mq左 =17.61KN/m q右=13.91 KN/mL04传集中力:L04自重:2.42KN/m楼板传L04:(1.2×4.2+1.4×2.0)×2.9×1/4+(1.2×4.7+1.4×2.0)×4.2×1/4=14.55 KN/mp =(2.42+14.55)×2.9×1/2=24.61KNR A=[1/2×13.91×0.722+24.61×0.72+17.61×0.6×(0.3+0.72)]/1.32=24.32KN R B=0.6×17.61+24.61+13.91×0.72-R A =20.87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A支座x,则24.32-17.61×0.6-24.61-13.91(x-0.6)=0,得x<0,则V最小处为x=0.6,此时M max= 24.32×0.6-17.61×0.6×0.6×1/2=11.42 KN·Mαs=M/f cm bh02=11420000/(9.6×240×2602)= 0.073 γs=(1+(1-2αs)1/2 )/2=0.962A s=M/γs f y h o=11420000/0.962×300×260=152.19 选用2φ16 As=402㎜27.LL01: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楼板传:(1.2×3.5+1.4×2.0)×1.5×1/2=5.25KN/mq =7.67KN/mM max=1/11ql2=1/11×7.67×3.92=10.61KN·Mαs=M/f cm bh02=10.61×106/(9.6×240×2602)=0.068γs=(1+(1-2αs )1/2 )/2=0.965A s=M/γs f y h o=10.61×106/ (0.965×300×260) =140.96㎜2选用2φ14 A s=308㎜28.XL01: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LL01传来集中力:p=1/2×7.67×3.9=14.96KNM max=1/2ql2+pl=1/2×2.42×1.52+14.96×1.5=25.16KN·Mαs=M/f cm bh02=25160000/(9.6×240×2602)= 0.162γs=(1+(1-2αs )1/2 )/2=0.911A s=M/γs f y h o=25160000/0.911×300×260=353 选用3φ18 As=763㎜2二)、六层C20 HRB335 a s=30㎜1.L01: b×h=150×250梁自重:1.2×25×0.15×0.25+20×0.02×[0.15+2×(0.25-0.1)]=1.31KN/m 楼板传:(1.2×4.85+1.4×2.0)×2.9×1/4=6.25KN/mL06传集中力p1:L06自重:2.42KN/m楼板传L06:q1=(1.2×4.2+1.4×2.0)×0.9×1/2=3.53KN/mq2左=3.53KN/mq2右=(1.2×4.2+1.4×2.0)×0.86×1/2+3.53=6.9KN/mp1 =[1/2×6.9×1.52+3.53×0.9×(0.9/2+1.5)]/2.4=5.82KNp2=6.9×1.5+3.53×0.9-5.82=7.71 KNq=1.31+6.25=7.56 KN/m p1 =5.82KNR A=[1/2×7.56×2.92+5.82×2.0)]/2.9=14.98KNR B=7.56×2.9+5.82-R A =12.76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7.56x=12.76,得x=1.69,此时M max= 12.76×1.69-7.56×1/2×1.692=10.77 KN·Mαs=M/f cm bh02=10770000/(9.6×150×2102)= 0.170 γs=(1+(1-2αs)1/2 )/2=0.906A s=M/γs f y h o=10770000/0.906×300×210=188.59 选用3φ14 As=461㎜22.L02: b×h=200×300梁自重:1.2×25×0.20×0.30+20×0.02×[0.20+2×(0.30-0.1)]=2.04KN/m 楼板传:(1.2×4.7+1.4×2.0)×(2.9/4+1.2/2)=11.18KN/m由前知,L06传集中力p2=6.9×1.5+3.53×0.9-5.82=7.71 KNq=2.04+11.18=13.22 KN/m p1 =7.71KNR A=[1/2×13.22×2.92+7.71×2.0)]/2.9=24.49KNR B=13.22×2.9+7.71-R A =21.56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13.22x=21.56,得x=1.63,此时M max= 21.56×1.63-13.22×1/2×1.632=17.58 KN·Mαs=M/f cm bh02=17580000/(9.6×200×2602)= 0.135 γs=(1+(1-2αs)1/2 )/2=0.927A s=M/γs f y h o=17580000/0.927×300×210=243.08 选用4φ16 As=804㎜23.L03: b×h=150×300梁自重:1.2×25×0.15×0.3+20×0.02×[0.15+2×(0.3-0.1)]=1.57KN/m楼板传:(1.2×4.85+1.4×2.0)×3.5×1/4=7.54KN/mL06传集中力p1:L06自重:2.42KN/m楼板传L06:q1=(1.2×4.2+1.4×2.0)×0.9×1/2=3.53KN/mq2左=3.53KN/mq2右=(1.2×4.2+1.4×2.0)×1.46×1/2+3.53=9.25KN/mp1 =[1/2×9.25×1.082+3.53×0.9×(0.9/2+1..08)]/1.98=5.18KNp2=9.25×1.08+3.53×0.9-5.18=7.99 KNq=1.57+7.54=9.11 KN/m p1 =5.18KNR A=[1/2×9.11×2.92+5.18×2.6)]/3.5=14.79KNR B=9.11×3.5+5.18-R A =22.28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9.11x=22.28,得x=2.45,此时M max= 22.28×2.45-9.11×1/2×2.452=27.24 KN·Mαs=M/f cm bh02=27240000/(9.6×150×2602)= 0.280 γs=(1+(1-2αs)1/2 )/2=0.832A s=M/γs f y h o=27240000/0.832×300×260=419.86 选用3φ18 As=763㎜24.L04: b×h=200×300梁自重:1.2×25×0.20×0.30+20×0.02×[0.20+2×(0.30-0.1)]=2.04KN/m 楼板传:(1.2×4.7+1.4×2.0)×(2.6/4+1.62/2)=12.32KN/m由前知,L06传集中力p2=7.99 KNq=2.04+12.32=14.36 KN/m p2 =7.99KNR A=[1/2×14.36×3.52+7.99×2.6)]/3.5=31.07KNR B=14.36×3.5+7.99-R A =27.18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A支座x,则14.36x=27.18,得x=1.89,此时M max= 27.18×1.89-14.36×1/2×1.892=25.72 KN·Mαs=M/f cm bh02=25720000/(9.6×200×2602)= 0.198 γs=(1+(1-2αs)1/2 )/2=0.888A s=M/γs f y h o=25720000/0.888×300×260=371.13 选用4φ18 As=1017㎜25.L05: b×h=240×300同前1~5层。
承重梁计算公式表
![承重梁计算公式表](https://img.taocdn.com/s3/m/7ac6b637aaea998fcc220e2a.png)
As1 = x b bh0
a1 f c fy
=
7545.82 ㎜2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 Mu2=M-Mu1= -737.57 kNm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As' =
M u2 = f ( h0 - a s' )
' y
-2615.49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为 As2=A's= -2615.49 ㎜2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As=As1+As2= 4930.34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36 ¢=
603.19 mm2 kNm
AS1 =
a1 fcb
fy
2 (h0 - h0 -
2M )= a1 fcb
2622.06 ㎜2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As=As1+As2= 3225.24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实配钢筋面积AS= 36 ¢= 实取 mm ≤ x 6 根
6107.26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fyAs1/(α1fcb)= 183.36 2α 's= 60 mm
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
A) 单筋矩形截面在纵向受拉钢筋达到充分发挥作用或不出现超筋破坏所 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u,max
2 M u ,max = a1 f c bh0 x b (1 - 0.5x b )
=
1598.57 kNm
B)单筋矩形截面已知弯矩求配筋 M实际= 861 kNm
2
实取
6 3 mm ≤
根
6107.26 mm 16 ¢= 实取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6cb138e6529647d272852c0.png)
λ
1.2%,且应沿柱全长
ρ
为竖向、水平分布钢筋
0.20%; 2)框架-剪力
0.4%
1)钢筋砼梁中箍筋配筋率
1) V>0.7f t bh 0ρsv =A sv /bs ≥0.24f t /f yv
2) 在弯剪扭构件中,剪扭箍筋的配筋率ρsv =Asv/bs ≥0.28ft/fyv ,其中Asv 为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具体见上表。
2)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bh
A stl tl
=r
A stl :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
受拉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其中,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 形截面的腹板宽
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bh
A stl tl
=r y
c f f Vb T 6
.0
sv/(bSh);Sh 、0.25%;,其中Asv 为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截面的宽度,或T形截面的腹板宽度,当T/(Vb)>2时,取T/(Vb)=2。
混凝土梁的配筋方法
![混凝土梁的配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b9aba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5.png)
混凝土梁的配筋方法一、前言混凝土结构中,梁作为承载荷载和传递荷载的主要构件之一,其配筋方法直接关系到梁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梁的配筋方法,包括梁的截面形式、受力分析、配筋计算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梁的截面形式混凝土梁的截面形式主要有矩形截面、T形截面、梯形截面、圆形截面等。
其中,矩形截面最为常用,因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
因此,本文将以矩形截面为例,介绍混凝土梁的配筋方法。
三、受力分析混凝土梁的主要受力形式有弯曲、剪力和挠度等。
其中,弯曲是梁的主要受力形式,因此本文着重介绍弯曲受力下的配筋方法。
在弯曲受力下,混凝土梁上部受拉,下部受压。
根据混凝土梁受力特点,主筋应布置在梁的受拉区域,箍筋应布置在梁的受压区域。
同时,为了保证梁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主筋和箍筋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 主筋的布置要足够密集,以保证梁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
2. 箍筋的布置要合理,以保证梁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
3. 梁的受力分析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四、配筋计算混凝土梁的配筋计算需要考虑梁的受力分析、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构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等因素。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包括截面高度h、截面宽度b、受力区高度a、受力区宽度b'等参数。
2.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计算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fck和极限抗拉强度ftk。
3. 确定钢筋的强度等级,计算钢筋的屈服强度fy和断裂强度fu。
4. 根据混凝土梁的受力分析,确定主筋的根数和直径,计算主筋的面积。
5. 根据混凝土梁的受力分析,确定箍筋的根数和直径,计算箍筋的间距、截面积和弯曲长度。
6. 计算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检查配筋的合理性。
五、施工注意事项混凝土梁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 施工前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梁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梁的配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主筋和箍筋的间距、根数、直径和弯曲长度等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与技巧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ec68e7ba0d4a7302763a16.png)
的作用 , 真正起作用 的其实是受压 区边缘到钢筋 的 那一部分截面 , 这一部分截面的高度就称作截面有 效高 度 J I l 。 。如 果 推 广 到 一 般 , 更 严谨 地 说 , 截 面 有
效高度 是受 压 区边缘 到钢 筋合力 作用 点 的距离 。 二、 钢 筋混 凝土 梁正截 面设 计计 算原理
力, 而 力矩 一旦 增加 , 混凝 土会开 裂 , 这时 , 受拉 区混
( I )
0 ,
厶・ I h o 一 - 4 - - I ≥ y 0
、
, 、
( 2 )
凝土的作用就基本上可 以忽略不计 了。因此 , 当梁 达到其 承 载能力 极 限状 态 时 , 受 拉 区只 考 虑钢 筋 的 抗拉作用 , 而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配筋计算公式正是按承
Vo L 3 O To t a lN 3 6 7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与技巧
周 黎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交通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5 )
摘要 : 本文叙述 了钢筋混凝土梁正截 面的破坏特征 , 分析 了钢 筋混凝 土粱正截 面设计计 算的原理 , 并根 据房 建类设计 规 范和交通类设 计规 范提 出了截 面有效高度 的假设 方法, 总结 了进行梁正截面配筋计算的小技 巧。 关键 词 : 截 面有效 高度 ; 正截 面承 载力; 混凝土保护层
得到 h 。 。因此 , 到底 怎么取值是一个 问题。 目前市面上房建类和交通类的教材在这一问题 上 的说法大体一致 , 认为 当钢筋为单排时可以假定 口 , : 3 5- 4 5 m m, 当钢筋为多排时可 以假定 = 6 0~ 8 0 a r m。这一说法 比较笼统、 简单 , 的取值与混凝 土保护层厚度有直接关 系, 事实 上房建类 的混凝土 结 构设 计规 范 和交 通类 的混 配筋 计 算 步骤 中可 以看 到 , 首 先 要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6cb27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e.png)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1.确定梁的几何尺寸和荷载:根据建筑设计需求和构筑物的使用条件,确定梁的几何尺寸和作用力,包括梁的长度、宽度、高度、跨度和受力点等。
2.确定梁的截面尺寸:根据梁的几何尺寸和受力情况,确定梁的截面
尺寸,包括翼缘宽度、翼缘高度、腹板宽度和腹板高度等。
3.设计配筋方案:根据梁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设计配筋方案,包括
主筋的布置、直径、间距和受力钢筋等。
4.计算荷载: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梁的荷载,包括自重、楼面荷载、
悬挑荷载和动荷载等。
5.计算弯矩:根据荷载计算梁的弯矩,包括正弯矩和负弯矩。
6.确定截面抵抗力:根据弯矩和截面尺寸,使用受剪承载力与受弯承
载力的原理,计算截面的抵抗力。
7.确定配筋数量和位置:根据截面抵抗力和配筋的特性,确定配筋的
数量和位置。
8.确定配筋直径和间距:根据配筋数量和位置,确定配筋的直径和间距,满足强度和承载力的要求。
9.进行校核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包括受剪承
载力、受弯承载力和侧向位移等。
10.编制配筋图:根据配筋方案和计算结果,编制配筋图纸,包括主筋、箍筋和锚筋等的布置和细节。
以上是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基本步骤,其中包括了几何尺寸确定、荷载计算、弯矩计算、截面抵抗力计算和配筋设计等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过程会有所调整和细化。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梁的安全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级抗
震等级
不应小
于0.20%;
2)框架
抗震剪力墙
-剪力 墙结构
中的水
平和竖
向分布
钢筋最
小配筋
率不应 小于 0.25%; 3)部分 框架- 剪力墙 结构的 剪力墙 底部加 强部位 的水平 和竖向 分布
2
ρmin= 0.114% 0.133% 2
0.40%
3
0.34%
钢筋最 小配筋 率不应 小于
0.4%
三级
2.50%
钢砼柱纵向钢筋最大配筋
1
非抗震结构柱
2
抗震结构框架柱
注:当 按一级 抗震等 级设 计,且 柱的剪 跨比λ 不大于2 时,柱 一侧纵
向受拉 钢筋配 筋率不 宜大于 1.2%,且 应沿柱 全长采 用复合 箍筋。
按柱牛
腿有效
1
截面计
算不应
小于
按柱牛
腿有效
2
截面计
算不宜
大于
柱牛腿纵向受拉钢筋配筋
0.96
0.76
75 0.565 0.503 0.472 33.80 2.18
0.95
0.75
80 0.555 0.493 0.462 35.90 2.22
0.94
0.74
钢筋参数 fy ξ
b
15 20
HPB235 210 0.614 0.614
HRB335 300 0.550 0.550
HRB400 360 0.518 0.518
fc 7.20 9.60
ft 0.91 1.10 砼参数 α1 1.00 1.00
β1 0.80 0.80
25 0.614 0.550 0.518 11.90 1.27
1.00
0.80
30 0.614 0.550 0.518 14.30 1.43
1.00
0.80
35 0.614 0.550 0.518 16.70 1.57
1.00
0.80
40 0.614 0.550 0.518 19.10 1.71
1.00
0.80
45 0.614 0.550 0.518 21.10 1.80
0.58%
剪力墙
ρ
sv=Asv/(
bSh);Sh 、Sv为 竖向、 水平分 布钢筋 的间距) ≥0.2% 。重要 部位的
剪力 墙,其 水平和 竖向分 布钢筋 的配筋 率宜适 当提高
剪力墙, 其水平和 竖向分布 钢筋的配 筋率宜适 当提高
1)一、 二、三 级抗震 等级的 剪力墙 的水平 和竖向 分布钢 筋最小 配筋率 均不应 小于 0.25;
1.00
0.80
50 0.614 0.550 0.518 23.10 1.89
1.00
0.80
1)钢 筋砼梁 中箍筋 配筋率
1) V>0.7f tbh0
ρsv= Asv/bs ≥ 0.24ft/f
yv
2) 在 弯剪 扭构 件 中, 剪扭 箍筋 的配 筋率 ρsv = Asv/bs ≥ 0.28ft/ fyv, 其中 Asv为 配置 在同 一截 面内 箍筋 各肢 的全 部截 面面 积。 具体 见上 表。 2) 梁内 受扭纵 向钢筋 的配筋 率
不考虑地震组合钢砼受弯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
钢筋强度等级
1
ρmax=
2
ρmax=
3
ρmax=
4.181% 2.622% 2.058%
混凝土标号
C 30
r max
=
xb
a1 fc fy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 筋百分率
一
级
二
级
2.50% 2.50%
55 0.604 0.540 0.508 25.30 1.96
0.99
0.79
60 0.594 0.531 0.499 27.50 2.04
0.98
0.78
65 0.584 0.522 0.490 29.70 2.09
0.97
0.77
70 0.575 0.512 0.481 31.80 2.14
T/(Vb)=2 。
rmin = 0.6
T Vb
ft % = (0.6 fy
2 ft )% fy
钢砼柱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
rmax (%) =
As + A's bh0
= 5%
rmax (%) =
As + A's bh0
= 5%
柱牛腿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百分率
max{0.2;45ft/fy} 0.6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Astl:沿 截面周 边布置 的受扭 纵向钢 筋的总 截面面 积。
r tl
=
A stl bh
0.6 T fc Vb f y
受拉纵 向钢筋 的配筋 率不应 小于
受扭 纵向 受力 钢筋 的最 小配 筋百 分率
0.6 T fc Vb f y
其中,b 为矩形截 面的宽 度,或T 形截面的 腹板宽 度,当
T 水平和 竖向分 布钢筋 的配筋 率ρsh和 ρsv;ρ sh=
Ash/(bSv
);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
四
级
2.50%
钢筋砼梁 中箍筋最 小配筋率
钢筋强度等级
混凝土标号
C 30
梁内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 0.24ft/fyv 0.28ft/fyv 百分率
1
ρmin= 0.163% 0.1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