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8年秋季《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总共30分)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B.华生C.盖塞尔D.施太伦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B.攻击行为C.合作行为D.性别角色行为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

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冷却法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B.智力复合论C.智力内容变化论D.智力多元论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B.1岁半~2、3岁C.2、3~4、5岁D.4、5~6、7岁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1岁半~2岁B.1岁~1岁半C.2岁~2岁半D.2岁半~3岁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原始情绪反应2.学前儿童心理学3.选择性注意三、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学前心理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B4.C5. D6.D7.A8.B9.B10.A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原始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之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东师18年秋季《学前教育原理》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东师18年秋季《学前教育原理》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原理》
满分100分(东北师范18年秋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剩余精力理论
[答案]:认为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的剩余的力量产生的。

2.学前托幼机构教育
[答案]:是由托幼机构承担的有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进行的对在园幼儿实施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3.卢梭
[答案]: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爱弥儿》。

提出教育要使儿童归于自然,符合儿
童的自然本性。

4.发现法
[答案]: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环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简[答案]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案]:经济是教育的基础:
(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在生产的重要条件。

(2)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因素。

2.幼儿园的基本任务。

[答案]:(1)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2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2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未开化社会,而西方社会幼儿亲社会行为得分较低。

()A.正确B.错误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抽动症一般会自行消失。

()A.正确B.错误3.()的建立,被用作记忆发生的指标。

A.习惯化B.重学自省C.适应D.经典条件反射4.()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A.理解B.比较C.观察D.分类5.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包括什么?6.幼儿想象的普遍特点是()。

A.无意想象占据主导地位B.有意想象逐步发展C.再造想象占据主导地位,创造想象逐步发展D.想象的极大夸张性与现实合理性。

7.按照爱瑞斯的观点,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归纳为()。

A.身体运动协调障碍B.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C.身体平衡功能障碍D.视、听觉及语言障碍8.运用谈话法方法时应注意()A.把握谈话方向,内容要围绕研究目的展开B.主试事前要熟悉儿童,并与其建立亲密的关系C.提出的问题明确,使儿童容易理解和回答D.随机的谈话方式9.1—12个月婴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训练手眼并用B.开展亲子游戏C.多与婴儿交流D.注意感情关怀10.感觉统合指将人体各部分的感觉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

这一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首先系统提出的。

A.斯金纳B.华生C.皮亚杰D.爱瑞斯1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A.正确B.错误12.婴儿原始情绪有哪些特点?13.婴儿时间知觉的发展遵循以下规律:()A.时间知觉的精确性是年龄的函数,随年龄增长而递增B.时间知觉的精确性是幼儿经验积累或后天学习的结果C.婴儿先知觉和理解较大的时间单元,后知觉和理解较小的时间单元和更大的时间单元D.婴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14.直接理解是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的,需要中介实现的思维过程。

()A.错误B.正确15.安斯沃思等通过()研究法研究幼儿依恋。

2018年秋季《幼儿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2018年秋季《幼儿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幼儿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思维的广阔性答:是指一个人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地看问题,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并能从多方面去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本质。

2.注意的范围答: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个体能够清楚的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3.绝对感受性答:是指幼儿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4.自变量答: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的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比如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惩罚方式、学习次数、活动方式等方面研究者采取的变革措施。

5.个性答: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6.最近发展区答: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幼儿判断的发展有何特点?答:①判断的形式由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幼儿的判断以直接判断为主。

3—4岁幼儿基本倾向于根据知觉特征进行判断。

因为这个年龄的幼儿常常受到知觉线索的影响,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这些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5—6岁时幼儿的间接判断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

②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幼儿初期对事物的判断常常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而不考虑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

例如,幼儿认为给布娃娃穿上衣服它也不会冷,太阳落山了是因为它想睡觉了。

幼儿计算中有时出现以主观体验或情绪作为判断依据现象,从而干扰了计算的过程。

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逐渐能够按照一些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客观逻辑来进行判断,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关系中寻找判断的依据。

③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年龄小的幼儿,虽然能作出某种判断,却不能说出依据,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依据什么来判断的意识。

东师18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东师18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
[参考答案]: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

2、语言生成
[参考答案]: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

3、自我效能感
[参考答案]: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4、错觉
[参考答案]: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

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技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暇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参考答案]: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参考答案]: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参考答案]: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山东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专业:年级: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类别: A (A/B/C) 考试形式___(开、闭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A.0-1岁B.1-2岁C.2-3岁D.3-6岁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A.内部动机B.间接动机C.直接动机D.远景动机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

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A.持续性延长B.目的性加强C.细致性增加D.概括性提高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

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A.再认B.识记C.回忆D.保持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与厌恶D.愉快与不愉快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A.亲子关系B.亲社会行为C.同伴关系D.性别角色行为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像B.有意想像C.再造想像D.幻想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C.直觉思维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A.简单发音阶段B.连续音节阶段C.学话萌芽阶段D.复杂发音阶段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A.有意性B.目的性C.计划性D.坚持性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A.第二语言B.书面语言C.口头语言D.对话语言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B.发展的整体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发展的高速度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A.动力性B.遗传性C.惯常的行为方式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018年秋季《幼儿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2018年秋季《幼儿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幼儿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思维的广阔性答: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

它是一种以感知觉、表象、言语等为基础的高级认知过程。

2.注意的范围答:注意范围又称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晰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方面的特征。

3.绝对感受性答:绝对感受性是指能够感觉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是指能够感觉出刺激物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4.自变量答: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5.个性答: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6.最近发展区答: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幼儿判断的发展有何特点?答:(一)判断形式的间接化(二)判断内容的深入化(三)判断根据客观化(四)判断论据明确化2.举例说明幼儿后期抽象思维萌芽的表现?答: 5岁以后,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虽然这一时期的思维方式仍要受具体形象影响,但是已经能够根据概念对熟悉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如: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

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如: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

还逐步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不再漫无目的的进行观察。

开始按照顺序、条理和计划进行游戏和其它活动,如:在画画时会在头脑中事先勾勒出轮廓然后再下笔,而不是像婴儿那样无预定计划地涂鸦。

在这个阶段,幼儿已经能够不借助具体实物而分清左右了,并能借助图片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够理解简单漫画的含义,对动画的迷恋程度达到极限。

由于此时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因此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东师18年秋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东师18年秋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东北师范大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合群
[答案]:指一个人能够融入到群体中去,并且群体也愿意接纳他。

2.自我防御机制
[答案]: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发展出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即自我防御机制。

3.专栏咨询
[答案]: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4.想象
[答案]: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或形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5.情感
[答案]:则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人交往中产生的友谊感、与遵守法则规范有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需要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案]:(1)对教师的态度
(2)对作业的态度
(3)对分数的态度
2.对学习障碍儿童诊断的步骤是什么?。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答案(答案在题后面)练习题一一、单选题1.3~6个月大的婴儿就喜欢注视漂亮的人的面孔,这是什么现象?()A.注意转移B.视觉偏好C.移情D.吸引作用2.()是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生理器官和物质基础。

A.大脑B.心脏C.神经元D.脊椎3.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是()。

A.目的性B.间接性C.分散性D.间歇性4.引起幼儿痛苦的原因有分离、失败和()。

A.缺失B.深刻C.孤独D.学业5.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表现在思维方式、工具、活动和()的变化。

A.组织B.种类C.内容D.任务6.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是()。

A.目的明确B.擅于注意转移C.疲劳D.无关刺激太少7.记忆的品质由记忆的准确性、()、敏捷性、准备性组成。

A.短时性B.持久性C.间歇性D.目的性8.根据皮亚杰的婴儿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0~2岁属于哪一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9.通常我们所说的一个人记东西的快慢就是指记忆的()较好。

A.敏捷性B.持久性C.准确性D.准备性10.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与()密不可分。

A.学习B.规范C.教师D.游戏11.()是过去经历的事情形成了某种个体经验,它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的心理过程A.注意B.记忆C.想象D.思维12.()是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A.注意B.记忆C.想象D.思维二、多选题1.注意的品质包括()。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2.记忆包括哪几个环节?()A.识记B.保持C.再认D.再现3.个体的思维品质包括()。

A.广阔性B.深刻性C.独立性D.敏捷性4.情绪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

A.唤起者B.组织者C.引导者D.指挥者5.影响幼儿交往的身心特征有哪些?()A.行为特征B.认知能力C.身体吸引力D.视力6.想象的训练方法有哪些?()A.填补画与意愿画B.续编故事结尾C.组织创造活动D.远离自然环境7.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哪些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副本)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副本)

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3.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4.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5.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6.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自我中心语言: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跟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8.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9.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10.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11.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2.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13.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4.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5.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6.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A2、A3、C4、 B5、C6、B7、 C 8、B 9、D 10、C 11、D 12、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试法。

2、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

3、第8个月出生的早产儿,如在暖箱里精心照顾,已能存活。

4、我国学者认为20岁~30岁这个年龄段是怀孕最受欢迎的时间。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情绪记忆。

6、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大致经过分析阶段、综合阶段、分析综合阶段三个阶段。

7、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家长在每次靠近婴儿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语调呼唤他的名字,属于唤名游戏。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3分,共15分)1、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又称随意注意。

2、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3、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

5、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外部感觉分为那个几个种类?答:外部感觉分为:(1)视觉;(2)听觉;(3)嗅觉;(4)味觉;(5)肤觉。

2、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有哪些?答:无意想象是最简单、初级的想象。

幼儿的无意想象主要有一下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3岁~6岁学前儿童口语培养措施有哪些?答:(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清楚完整的表达能力;(2)开展有趣的讲述活动;(3)多利用儿歌、绕口令组织语言教学;(4)看图编讲故事或续编故事,增强儿童口语的综合能力(5)积极为幼儿创造交往条件。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

练习题一答案单选题1、B2、A3、A4、A5、C6、C7、B 8、A 9、A 10、D 11、B 12、C多选题1、ABCD2、ABCD3、ABCD4、AB5、ABC6、ABCD7、ABC 8、ABC 9、ABD 10、ABC 11、AB 12、ABC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对6、对7、对8、错9、对10、对11、对12、错13、对14、对15、错16、错17、错18、错19、错2021 21、对22、对23、对24、错25、对名词解释1、视觉敏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物体细致差别或远距离清晰观察到物体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

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视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2、抑制过程守恒:个体大脑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发展成熟,能够与兴奋过程相平衡,个体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比较精细的辨别。

3、颜色视觉:是指视觉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也称作辨色力。

颜色可以分为彩色与非彩色,包括三个维度:色调、明度、饱和度。

4、有意注意指具有一定的目的,而且需要意志努力参与才能完成的注意活动。

5、直觉行动思维是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它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思维是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的,思维不能离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思维不能离开儿童自己的动作。

简答题1、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片面性,表面性,固定性,近视性。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的区分在于记忆的方式不同。

机械记忆是指简单、机械重复的记忆,这种记忆只是将识记对象的表面现象印刻在大脑中,并不真正理解内部的含义。

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识记材料的内容意义以及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

意义记忆对识记材料的组织程度和理解程度都高于机械记忆。

3、无意想象占据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再造想象占据主导地位,创造想象逐步发展;想象的极大夸张性逐步发展到现实合理性。

4、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会选择某一事物作为活动对象,同时将与此不相关的事物淡化、忽视,排除在活动范围之外。

东师2018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师2018年秋季《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差别预限差别预限是刚刚能够辨别出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即辨别两个强度不同的刺激所需要的也称最小可觉差。

2、语言生成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

3、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4、错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洛克指出,人的适应是先天就有的,人的心灵本来像是一张白纸,在它上面并没有任何天赋的标记或理念的图式。

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简单观念是不可再分的,是构成知识的固定不变的、最单纯的要素。

所有的简单观众念,都来自外部感官或内省,也就是说,都来自外部经验或内部经验。

人的心灵处理这些简单观念的能力主要有三种:一是把若干简单观念结合成为一个复合的观念;二是把两个观念并列起来考察,形成关系观念;三是把一些观念与其他一切同时存在的观念分开,即进行抽样,由此形成一般观念。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018年秋季《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2018年秋季《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学前儿童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绝对感受性答:使指幼儿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是指幼儿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2.表象答:是外在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在智能系统中的记忆映象。

3.消退抑制答:由于条件刺激物不再受到无条件刺激物的强化,而使条件反射逐渐消退,称为消退制。

4.移情答:是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并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5.因变量答: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6.多动症答: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以注意障碍、多动及冲动性为突出的表现。

一般认为,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正常,但可能由于有轻微的脑功能障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父婴交往的特点是什么?答:研究表明,父亲与婴儿接触、交往的时间明显少于母亲,但也有与母婴交往不同的地方。

其一,在交往内容上,父亲更多的是与婴儿游戏,而母亲虽然与婴儿做游戏,但更多的是照料婴儿。

其二,在交往方式上,父婴交往与母婴交往也有很大的不同。

母亲更多地通过语言交谈和身体接触,而父亲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

如把婴儿高高举起、来回摆动、往下扔等等。

其三,在游戏的风格上,父婴交往与母婴交往也有很大的不同。

研究表明,父婴与母婴在交往中的风格、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异。

父亲与婴儿最通常的游戏是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往往逗得婴儿“咯咯”大笑;而母亲虽然有时也与婴儿玩身体运动的游戏,但通常是进行传统、较安静的动作游戏,如“拍手”“摇啊摇”“藏猫猫”等。

另外,父亲喜欢带领婴儿进行激烈、带刺激的大运动,而母亲多半和婴儿玩动手操作的桌面玩具。

2.幼儿判断的发展有何特点?答:判断的形式由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

3.举例说明婴儿的知觉能力发展的状况?答:1、图形知觉2、空间知觉:(1)深度知觉(2)方位知觉(3)距离知觉(4)时间知觉4.如何矫治儿童自闭症?答:丰富儿童的生活;环境疗法;行为疗法;自理能力训练;交往训练;语言训练。

东师18年秋季《幼儿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东师18年秋季《幼儿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幼儿心理学》
满分100分(东北师范18年秋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联合活动组成的。

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

2.注意的转移
从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的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的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3.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根据客观事实,冷静独立地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

所谓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遇事总要问一个为什么,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决不盲从、人云亦云,更不迷信权威。

4.利他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心理学》
满分100分(东师2018年秋离线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绝对感受性
【答案】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从无感觉到感觉产生,例如从看不见到看见、从听不到到听到、从尝不出味道到尝出味道两者之间刺激强度的精确数值。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的值越低,绝对感受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2.表象
【答案】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3.消退抑制
【答案】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

4.移情
【答案】移情对应的英文单词为transference,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

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

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5.因变量
【答案】因变量(dependentvariable)函数中的专业名词,函数关系式中,某些特定的数会随另一个(或另几个)会变动的数的变动而变动,就称为因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