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认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社会文化的因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获得的,而社会化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社会所期望的男性或者女性的一整套的行为规范强加给男人或者女人,最终男人和女人接受、内化进而自觉的扮演男人或者女人的性别角色.可见性别角色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所在社会的影响的过程.不同社会文化影响下发展出来的人,其性别角色的具体内容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人类学家和跨文化研究的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性别角色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原因,即社会文化的影响.世代相传的性别角色的社会模板,规定着该社会的两性角色的社会化过程,创造出两性不同的社会角色。集群社会化理论是当前性别角色发展中较新的理论观点.Harris认为家庭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影响并不大,角色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同伴群体.一项元分析研究发现父母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态度并无显著性差异,以双性化方式教养孩子并不减少孩子具有性别特征的行为和态度.群体社会化理论预测当另一性别不在场时,性别分化的行为减少.一项研究证明了男孩在场对女孩行为的影响:女孩单独玩球时表现得很有竞争性,在男孩加入后,女孩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们显得比较害羞而且没有竞争性.另外,德国汉堡的奥默中学和诺伊斯的一家中学自从在情报学课程和企业经济管理学课程上尝试让女生单独学习以来,发现男女混合班中对上述课程兴趣索然的女生,在分班学习中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兴趣[7](P114).

2.4认知因素

性别角色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儿童的早期形成的,在早期儿童的认知结构还不成熟、不稳定.因而在早时期,认知因素对性别角色的发展的影响是很小的.但是,性别角色的发展毕竟是个持续一生的过程,在我们早期性别角色基本形成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个体的性别角色事实上在不断的修正和改变.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就必然受到我们以前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影响.科尔伯格认为,儿童能够对其自身发展水平和个人目标信息做出积极选择并运用,其性别恒常性对认识与了解性别起着组织和调节作用.性别恒常性是指基于生物属性基础上的永久性的特性,它不依赖于一些表面特征,如头发的长短、服饰等.性别恒常性是儿童模仿的先决条件而不是模仿的结果.Martin强调性别图式作为一种预期结构,为搜索和同化性别知识和信息作好准备.性别图式表征了关于男性和女性的一般性的知识结构.性别图式越突出,就越能利用性别信息,性别图式理论预示儿童拥有的性别知识越多,就越能表现出性别偏好.Levy和Carter的性别图式理论阐述了性别图式的加工如何影响有关性别信息的注意、组织和记忆.Bem和Markus认为不同的个体的性别图式在信息加工时是存在明显差异的[9].对性别高度分化的人来说,他(她)按性别组织信息的阈限比较低,易把与性别有关的特征与行为联系在一起.对“双性化”(androgyny)的人而言,其性别图式的主导性比较低.

2.5大众传媒

在现代社会里,电视、电影、广播、书籍、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不断受到它的冲击,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不断的被它左右和塑造.人们的性别角色行为和意识也不免被大众传媒所影响和塑造.有关性别角色的规范和标准就通过这些大众传媒作用于幼儿,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幼儿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会以电视中的人物为模仿对象,并将社会对性别角色定型的看法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进而形成自己的性别角色观念和行为.现实中,由于“还珠格格”形象的影响,中学女生中那些桀骜不驯、过分追求个性、做事不计后果的行为越来越多.因为李宇春的走红,现实生活中长发女孩都快成了稀世珍品,而温文尔雅的女孩比国宝大熊猫可能更稀少和珍贵.这些无不说明,大众传媒日益成为影响我们的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因素.

3小结

在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问题上一直存在着“遗传”与“教养”之争.,但二者都不能解释

所有的性别角色发展现象.研究发现,有些性别差异与遗传和内分泌有关,比如说攻击性的差异.另外的一些性别差异却和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有关,例如男女独立性的差异[11].这一切都说明,性别角色的发展绝不是任何单一因素的作用就可以决定的,它是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之下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想让儿童在性别角色的发展上一帆风顺,我们就必须从以上这几个方面综合入手,努力为儿童发展出健康的性别角色创造出尽可能有利的条件.随着性别角色发展的精神病理学研究的进展,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文中述及的结论大多来相关研究,作为影响因素的探讨仅局限于此,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多一些可以直接体现“影响”的取向,以便解释得更为明晰.影响因素的探查和确证将有助于对不健康性别角色的预防和干预,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2.2 角色游戏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儿童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首先是从家长那里接受的,是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感觉到的。这种过程对儿童来说仅仅是一种感受,而角色游戏则是把这种感受变成自己参与其间的活生生的“实践”活动。他们按照自己所能理解的社会需要承担角色,并把某种社会角色最主要的品质加以形象化,在游戏中生动地再现各种不同角色行为,表现儿童对角色及其规范的认同,并且逐渐将这种社会角色规范由外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品格的趋向。在游戏中对规则的遵守,也使儿童的行为必须与角色行为相吻合。如果他们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角色,其他儿童会提出异议。游戏中的规则大多不是事先制订的,而是在游戏过程中制订的。这种规则制订过程给儿童提供了一个了解规则的机会。这样,儿童不仅学会制订规则,还了解了规则的含义。角色游戏会发展儿童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儿童时期,由于思维的自我中心特征,缺乏转移“社会视角”的能力。而角色游戏是以扮演某种社会角色为基本特征,必须从思想上尽量地摆脱自我,把自己放在角色的地位看待周围事物,认识角色的义务、职责和角色规范,不断演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促进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在角色游戏中,扮演角色是儿童最为关注的,由此他们将学得与各种人物彼此相处、交往的正确方式和态度。在角色游戏中,儿童认真地模仿着各种角色的最优品格,可以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角色游戏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通过游戏有助于巩固与加深性别角色知识,发展各种认识能力。因此,角色游戏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333作用。传统观念的性别角色观以男性为中心,视娇弱、顺从、依附于男性为女性的美德。在传统文学艺术中,女孩最多和“最动人的”行为莫过于悲伤和哭泣,充当的是陪衬性的易受恫吓的角色,遇到英雄人物才能从危险和困境中解脱出来。在当代文学艺术中,人们看到的是男性的刚强、稳健和女性的多情、温顺。男性大多以权威面孔出现,女性出现多为使用者、消费者,像洗涤用品、厨房用品的广告片也多是以女性为主角。一些课外读物中,女性的职业也多是护士、秘书等服务性工作,男性则常常是领导和管理人员。在小学里,女教师虽占多数,但校长一般却是男性。因此,社会文化背景所确定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规范和标准,以及来自这些规范和标准的性别刻板印象,都是可以通过社会环境传媒透射、传递和作用于男女儿童。这势必会影响男女儿童性别心理差异的形成。同性长辈为儿童提供模仿的榜样,成人用各种奖惩手段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强化。所有这些外界影响都要通过儿童的内化才会发生较大的作用,使儿童心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当儿童逐渐识别了社会约定俗成的性别特点和行为模式,并进行自我性别角色归类,意识到自己是“男孩”或“女孩”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社会对“男孩”或“女孩”的角色规范来约束要求自己,从而形成鲜明的两性心理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