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2024年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2024年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0篇)对于学习而言,总结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写总结时,应注重突出重点、提炼核心,避免水泛滥船载重的情况。

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对总结的兴趣,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去总结和思考。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一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一、定向导学(5分)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2、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3、简介作者夏衍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有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10分)出示自学内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教师巡视、三、合作学习(10分钟)出示合作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进行了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

按照时间顺序,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形成松脂——()——()完成思考题:小组展示,评价。

《奇异的琥珀》教案第二课时

《奇异的琥珀》教案第二课时

《奇异的琥珀》教案第二课时延津县僧固乡李僧固小学周爱芬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难点)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质疑引入。

时间的估算,是有科学依据的,那作者对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师: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生:主要写的是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琥珀的价值。

课文当中最后一段,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边读边找一找吧?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ni ánchóu)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是什么师:知道了琥珀的样子和结果,不知道琥珀的形成。

旁白:就让我们跟随科学家一起走进远古时代,一个夏天的一天,文中是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的。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活的飞舞。

后来,它嗡嗡的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试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小心的划动着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往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品析、略)旁白:文中写到了苍蝇和蜘蛛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呢?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么写的?气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几个词上?(1)自读自画,(2)进行交流旁白:文中描写到苍蝇和蜘蛛,还有太阳,挥发什什么事情呢?蜘蛛刚扑过去,忽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就形成了松脂球,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这一句写得好,因为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松脂比喻为泪珠,把松树写活了。

21、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doc

21、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doc

21、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以读代讲、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道课文围绕琥珀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它们分别是...... 第一部分:(1 ------ 12)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 (13——17)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三部分:(18)琥珀的样子和科学价值。

过度:那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的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爸爸说了写什么?2、多媒体出示句子:“这是琥珀,孩子。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

这是很少见的。

”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指导理解“这是很少见的”3、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找(2 )指名说(3)出示句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样子: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4、那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出示: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理解“推测”(2)“并且”说明了什么?5、出示琥珀图,看后读文段。

6、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体会当时的情况。

7、相机出示句子:句子一: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重点理解:冈叭突然、刚好、一齐)句子二: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 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8、变成松脂球就行了吗?多媒体出示原始森林变成海洋的画面。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奇异的琥珀教案2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奇异的琥珀教案2语文S版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板书:松脂继续滴
3.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
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了。
(三)了解化石形成所需的条件,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4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2个条件。)
二、检查预习
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语文课文《奇异的琥珀》的教学教案

语文课文《奇异的琥珀》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质知识和科学原理。

(2)如何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奇异的琥珀》原文及译文。

(2)与琥珀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搜集与琥珀相关的资料,增加对琥珀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琥珀。

(2)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所学生字词。

(2)教师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巩固生字词学习。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概括主旨。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琥珀形成过程的简笔画。

2. 拓展作业:(1)搜集更多与琥珀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参观博物馆或地质公园,实地了解琥珀及其形成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奇异的琥珀教案Doc1

奇异的琥珀教案Doc1

21、奇异的琥珀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推测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准确应用;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重点探究松脂球形成和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体会科学家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激发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并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3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奇异的琥珀,这一节课有三个学习目标(幻灯出示)什么是琥珀?想必大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有所了解,咱们再来欣赏一下琥珀的图片然后说说你对琥珀样子的描述。

琥珀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接着看琥珀的相关资料。

简而言之用一句话概括琥珀是什么?你可以用资料中的哪句话来说明。

(资料:琥珀是化石)琥珀这种化石是什么样子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同时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读完后老师要对大家的自读情况进行检测。

二、字词检测(幻灯出示)三、学习新知1、探究尾段理解“推测”通过阅读,谁找到了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在文章的哪一段?这一段最后一句话是写什么的?这一句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是?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是猜测,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咱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该用哪个词语更合适?(幻灯出示)2、探究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课文第1至12段)科学家正是根据这块奇异琥珀的样子,进行了合理的推测为我们想象了这块琥珀形成过程,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1至12段,想一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1)、这个特殊的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必要的条件呢?请同学们仔细地阅读课文1至9段,尤其是找到描写太阳的语句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地强调太阳呢?除了太阳,还有哪些必要的条件呢?自己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

A、小组交流讨论B、全班展示汇报C、练习:谁能用一句话把这四个条件用关联词“只有……才会……”或者“如果没有……就……”说完整(2)、探究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10至12段)A、地壳的变化(书上是怎么说的?挑学生读)B、时间的漫长(书上是怎么说的?挑学生读)C、练习:(幻灯出示:用“如果没有……没有…….就……”或者“只有……只有…..才…..”把琥珀形成的所有必要条件陈述完整)3、探究琥珀被发现的过程(13至17段)这个奇异的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咱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13至17段。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你从中
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瞎想。
作者的这段描写也是很有层次的,我们不妨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3、结论总结
1.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 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 惊叹。
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读、齐读。 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 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 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勾 勒了出来。在你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想尽办法弄清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同时 ,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是否也感受到了它的奇异之处呢? 在上节课初读课文自己自学的基础上,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完 善你的想象,然后讲给大家听。 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松脂球化石 谁先来讲一讲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 指名讲:在听讲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做一些标记,谁知道做什么标记?—— 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 为什么要做标记:为评议做准备,免得遗忘。 听后评议:针对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谈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漫长:约莫一万年
5
6、板书设计 奇异的琥珀 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地壳变化:淹埋 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6
3
自然环境: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 断地往下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1 奇异的琥珀|语文S版 (1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1 奇异的琥珀|语文S版 (11)

21 《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学情分析:《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全文扣住“奇异”这个词,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琥珀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琥珀的价值。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在阅读方面,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的时候,学生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可以联系上下文解决;能够根据提示,复述文章的内容,也能够初步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第21课《奇异的琥珀》。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对琥珀的样子和价值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现在哪位同学能根据图片复述琥珀的样子?(出示琥珀图片)2、出示琥珀图片,指名回答:(1)这块偶然发现的琥珀有什么价值?(2)文中把这块偶然发现的琥珀称为“奇异的琥珀”,那么其奇异之处在哪?3、(出示第18自然段)请大家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好好感受这块琥珀的奇异吧!二、了解琥珀形成与条件1、那么,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作答。

(1)学生默读。

(2)交流,归纳板书:(板书:滴→包→积→变)(A、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落下来。

B、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

C、松脂继续滴下来,积成一个松脂球。

D、陆沉海漫,淹没在泥沙下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2、品读句子,体会加点字的作用。

出示:(1)一大滴..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一齐包在里头。

(2)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只有“一大滴”,才能把虫子包住;“刚好”说明事情太巧合了,这才有琥珀的奇异之处;只有“继续滴”“重重”包裹,才能形成松脂球,也才能经得住地质的变化变成化石。

奇异的琥珀教案2

奇异的琥珀教案2

21奇异的琥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

﹡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 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

﹡理解生字词。

1、奇异:奇特;惊异。

2、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气,摩擦生电,可做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3、约摸:摸,读轻声“mo”。

大概,估计。

4、飒飒:形容风、雨声。

5、柔嫩:软而嫩。

6、松脂:松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7、拂拭:掸掉或擦去。

8、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或烫着一样。

9、刚好:恰巧;正巧。

10、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11、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送。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琥珀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琥珀吗?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琥珀的奇异。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

提问:课文中的老人和小孩是如何被困在琥珀中的?4.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琥珀的价值和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琥珀的。

提问:琥珀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价值?4.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琥珀模型,体会琥珀的奇异。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调查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分享,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课文朗读比赛目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方法: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活动二:琥珀形成过程角色扮演目的:加深学生对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 奇异的琥珀 2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奇异的琥珀 2教案 北京版
板书:阳光强烈
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3、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学法指导
观察 联想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奇异的琥珀
脂 掸 拂 餐 淹 刷 详
指 蝉 佛 璨 掩 涮 样




总第2页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课题【5】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奇异的琥珀》。(板书课题)
2、你见过琥珀吗?说一说琥珀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20】
过渡: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32】
(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
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0册25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能够复述经过,理解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想象,并能够举例说明。

2、体会文章用词准确的特点和语言表达生动有趣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拓展阅读《黄河象》,学法迁移,了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能够复述经过。

4、体会两篇课文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的相同点,产生阅读科普类文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两篇作者推理、想象的合理性,深入理解课文,产生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用词准确的特点和语言表达生动有趣的特点。

体会两篇课文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的相同点,产生阅读科普类文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感受“奇异”,了解“推测”1、浏览课文,感受“奇异”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也观赏了许多漂亮的琥珀,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浏览边想文中的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生自读课文,汇报【预设】读原文。

用自己的话说。

追问:你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了,特别可贵,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能给大家读读吗?出示课件*完好无损,清晰可见“仍旧好好地趴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少见,巧合,蜘蛛是苍蝇的天敌,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追问:真是一块很好看的琥珀,这样一块琥珀对于今天的人们有什么科学价值吗?*可以由此推测一万年以前发生的故事。

2、引出“推测”,换词理解看来这块琥珀不仅好看,还有科学价值呢,真是一块奇异的琥珀,就像你说的,我们可以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一万年以前发生的故事。

(板书推测)出示课件我们能不能把“推测”换成别的词语呢?“推测”变红【预设】*生交流可以换成“猜想”、“猜测”、“假想”、“想象”……*生认为不能换。

追问为什么不能换成这些词语?生陈述理由,猜想、猜测等词语都只是想象,推测是根据一些知道的事情来推理不知道的事情。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奇异的琥珀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奇异的琥珀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5.奇异的琥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10个生字和新词,认读一个字。

2.了解这块企业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理解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想象,并能够举例说明。

能力目标:1.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品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科学合理的想象,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理解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想象,并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查阅资料:教参、关于琥珀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数: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理解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想象,并能够举例说明。

2.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科学合理的想象,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一、复习导入: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25课,师板书课题。

师:读课题,(引导学生重读奇异)什么是奇异?琥珀奇异在哪儿?师:读文,从文中找出哪一段写出了琥珀的奇异?生:读书、讨论。

师:指名回答。

(这块琥珀是一块少见的,特殊的琥珀,因为在这块透明的琥珀里面有两只小虫仍旧完好地趴着,而且可以清楚地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师: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作者作了怎样的推测?(“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课文的哪部分写了这个内容?由此过渡到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法。

(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板书:阳光强烈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细读文本,了解琥珀形成的有关知识及“奇异琥珀”的形成过程,领会作者推测、想像的合理性。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领会作者推测、想像的合理性。

2、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奇异的琥珀》。

(二)、浏览课文,梳理知识。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奇异琥珀介绍了哪些知识?【课件:出示相关知识】
预设: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归纳
1、琥珀:是古代松脂变成的化石。

2、琥珀的形成需要:——归纳出:琥珀形成的主要条件
①一定量的松脂。

(老松树、阳光足、天气热。


②松脂被埋入地下。

(地质变化)
③经历成千上万年。

3、这块琥珀很奇异:含有两只小虫子,保存完好。

(那么透明、洁净)
4、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人们知道了:
①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松树和那样的苍蝇、蜘蛛。

②远古时代气候炎热(也有炎热的夏天);
③发生过地质变迁。

小结:它为研究古代气候、生物及其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归纳出:科学价值
这是一篇科普散文,读这样的文章,就要像同学们这样先了解一下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知识。

(三)、品味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精妙,理解想象的合理性。

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奇异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写得怎么样?
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精妙。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哪些地方描写得很有意思?再次默读第一部分,画出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1)第7自然段:两只小虫被包裹那一瞬间的情景,感受巧合,体会用词准确性。

【课件:重点句2】
①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刚”、“突然”、“刚好”“一齐”:这几个词写出了当时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分秒不差,如此凑巧,才形成了如此奇异的琥珀。

②师: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呀!【板书:语言准确】
(2)第8自然段:感悟拟人的修辞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①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课件:重点句3】
生:写出了松脂的颜色、形态,生动展现了松脂一滴一滴滴落下来的情景。

体会拟人的修辞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把老松树当成人来写。

老松树有了情感,好像它正为两只小虫的不幸感到伤心。

【可出示:对比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黄色的松脂里。


师: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描写不仅准确而且生动。

【板书:形象(修辞)】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再现当时的情景。

(师生配合读)
(3)这个故事生动有趣。

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一边想象一边美美地读一读。

(4)小结,过渡:作者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还恰当使用了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故事写得多么生动有趣,吸引人啊!
2、探究、理解推测、想象的合理性,训练思维。

(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约摸算来也总有一万年了。


问:“总有一万年了”是什么意思?
一万多年前的事我们不可能知道,作者也并未亲眼见过,那么这个故事作者是依据什么,怎么写出来的?
生:“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
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想象出来的。

【板书:推测、想象】
师:看来,这块琥珀的样子很重要。

自由读,记住这块奇异的琥珀。

(2)的确,这个故事里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推测与想象。

你认为作者的推测、想象合理吗?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12自然段),找个例子说一说。

预设:学生的汇报可分为2种情况——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
①生:默读,思考。

指名说
②组内交流: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认为合理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A 因为看到了在这块透明的琥珀里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子,所以作者推测出两只小虫子被包住的一瞬间离得很近。

B 因为我们知道:蜘蛛吃苍蝇,所以想象到:当时蜘蛛是想扑上去捉住苍蝇。

C 因为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所以推测出在蜘蛛扑蝇时,恰巧一滴松脂滴落下来。

D 因为蜘蛛能去扑苍蝇,说明此前苍蝇肯定没发现蜘蛛及自己的危险处境,所以作者想象到:当时苍蝇“飞累了”。

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

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E 因为两只小虫同时被包住,所以作者想象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都没发现大祸临头——松脂滴落!
F 因为有松脂滴下来,所以推测出两只小虫子是停在松柏树上。

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在天气炎热时,松柏才会渗出树脂,所以推测出当时处在夏天一个炎热的晌午。

G 因为是炎热的晌午,所以松脂才不停地滴下来,形成松脂球。

H 因为我们知道: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作者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地壳变化,陆沉海漫,琥珀被埋于海沙之下。

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I 因为看到:“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推测出它们“身上粘满了灰尘”,而且被包裹时进行了挣扎。

……
生:认为不合理的地方:蜘蛛吃食的方式不合理
(想象的不唯一性)苍蝇未必是飞累了才停在大松树上
……
(3)了解推理过程,体会合理性。

作者看着这块包着两只小虫的奇异琥珀,是怎么一步步推测、想象的?
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感知推理过程。

【课件:相机出现枝型图】
问题1:看到这块包着两只小虫的琥珀,你们会想什么?
(两只小虫是怎么进去的?)
问题2:琥珀是古代松脂变成的化石。

你们说两只小虫是怎么进去的?
(小虫被松脂包裹住了。


——所以,作者推测出:形成这样一块琥珀要有松脂。

问题3:松脂从哪来呀?
(松脂是大松树渗出来的)
——由此,作者推测出还要有大松树。

问题4:看到这块包着两只小虫的琥珀,你们还会想什么?
(怎么就同时包住了2只小虫?)
问题5:蜘蛛是苍蝇的天敌,怎么就同时包住了这样2只小虫?
(2只小虫挨得很近,蜘蛛正扑苍蝇,想吃它。


——因此,作者推测出蜘蛛扑苍蝇的一瞬间,2只小虫被松脂包裹住。

(4)小结:依据这块琥珀的样子,作者用他如此丰富而合理的推测与想象,为我们写出这样一个故事。

可真了不起!【板书:合理】
(四)、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1、回顾:课文第二、三部分写了什么?
2、那你发现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
小结:先写琥珀形成的故事,更能吸引读者。

一下子将读者拉到一万年前的场景,生动、有趣。

【板书:表达顺序引发兴趣】
3、这篇课文不仅材料安排有特点,而且还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读起来让人感到生动亲切。

你还记得那个拟人句吗?【课件:出示句子】
师:引导学生注重总结方法:把物当成人来写。

注意:不能用比喻词
(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拟人句。

春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哗直响。

(2)试着写拟人句,看看你能写出几个。

小结:写拟人句时,我们把物当成人来写,写得要准确、合理。

同学们都写了好几个拟人句,说明我们考虑问题可以从多方面来思考。

(五)、总结,升华。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知识性的美文,让人不禁感叹天地造化的神奇,它的形成包含了那么多的巧合,它的存在昭示了沧海桑田的悠远,这真是一块“奇异的琥珀啊。


(六)、课外拓展
1、奇妙的大自然里蕴藏着许多许多这样奇异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2、同学们都为大自然的神奇感到惊异了!希望你们怀着好奇之心去探索、揭示出更多的奥秘,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者好朋友听。

2、选作:
(1)学习作者,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某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编写故事。

(2)通过各种途径,探寻某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的奥秘。

教学反思:
针对教材的特点,这篇文章我多次设计了讨论,如学生读完课文后讨论。

我认为这样的讨论有价值,它优于个人独立思考。

这篇课文虽是一篇科普短文,但故事性强,语言描述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好多地方适合指导朗读,如描写小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这些都适合学生朗读,因此我适时地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虽然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适时朗读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但在组织课堂时,对课堂的节奏把握虽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实好多细节之处不够老练从容,不能游刃有余,这也是今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努力方向。

其次是今后要意识地培养自己组织课堂语言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