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科学思维常识

合集下载

2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思维力求创新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22018-2019学年人教A版高中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思维力求创新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科学思维常识》教学设计思维力求创新学海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思维创新的含义,理解正确进行思维创新的条件,把握思维创新的主要特征,体会思维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而使思维力求创新。

2、学习指导本框内容共分三层:第一层,阐释了思维创新的含义,并着重指出思维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第二层,分析了思维创新具有思路上的多向性、步骤上的跨越性、结果上的独特性的明显特征。

第三层,解析了思维创新的过程,即准备、酝酿、明朗和检验四阶段。

理解和把握本框内容,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新发明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的具体事例来加以分析和理解,还可以通过讨论,相互启发,提高认识。

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联系教材具体的事例,弄清思维创新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正确进行思维创新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

第二,要从思路、步骤和结果三个角度具体分析思维创新的多向性、跨越性和独特性的主要特征。

第三,要掌握思维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准备、酝酿、明朗、检验等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

第四,认清实践对思维创新的重要性,懂得实践是思维创新的源泉、基础,思维创新需要接受实践的验证。

3、学习探究知识要点思考探究一、了解思维创新的含义1、思维创新的含义2、正确进行思维创新的条件二、把握思维创新的特征1、思维创新的思路具有多向性2、思维创新的步骤具有跨越性3、思维创新的结果具有独特性三、体会思维创新的过程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明朗阶段4、检验阶段1、有人说:“思维创新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

”这种观点对吗?2、思维创新为什么不是一种简单孤立的思维活动类型?3、进行思维创新所综合运用的多种思维方式有哪些?4、思维创新是不是排斥逻辑推导和分析?5、维创新的“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在思维创新的准备阶段,关键是什么?7、为什么在思维创新的酝酿阶段最需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意志?8、你是如何认识思维创新与实践的关系的?知识归纳人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不是简单的“照相”或’复制”,而要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人的思维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科学思维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高中政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的核心在于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工具,通过分析和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科学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事实求是:科学思维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不主观臆断,不盲目跟风。

在政治学习中,要尊重客观事实,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逻辑推理:科学思维注重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和推理来得出结论。

在政治学习中,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政治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

3.系统思维:科学思维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政治学习中,要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将政治现象置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中进行考察,从而更好地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具备批判性,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

在政治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究政治现象和问题。

2.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总之,科学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课件)专题1-2 学会科学思维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课件)专题1-2 学会科学思维
环 节 一
环 节 三
2 学会科学思维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环 节 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思维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理解学习科学 思维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提高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自觉学习科学思维知识,形成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 神。
一、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 1.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 认识规律 、遵循 是能够达到 正确认识结果 的思维。科学思维与
科学思维方法不等于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问题。 它既包 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 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后者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方法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 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 界、进而改造世界的能力。
(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科学思维的______特点。( A.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预见性 B.结果具有普适性与不可预测性 C.实用性和具体性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
)
【解析】 第(1)问考查科学思维的特点。气象部门利用技术设备对台风作 出准确预测,体现了科学思维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预见性。故选 A。第(2) 问结合材料从科学思维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预见性两个角度阐述即可。
1.遇到与过去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利用思维定势可以快速解决,这是思维定 势的积极作用;如果死守老经验,思维僵化,就不利于解决新问题。这是思维定 势的负面作用。 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表现很多。 例如: 解答问题只相信唯一的“标 准”答案;看待问题“非黑即白”,思维简单化;把先后相继的现象看成因果关 系,思维方式单一等等。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

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

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提醒:《科学思维与常识》的特点重在理解,所以学习的时候要把教材的例子补充在相关的知识点旁边,以备理解和运用。

知识网络构建高考考点: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1. 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2.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专题二: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3.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4. 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5.判断及其分类6. 推理及其分类7. 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8.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要求9. 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要求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10. 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11. 分析与综合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12. 思维创新的含义及其特征13. 发散思维的含义、特点14. 思维发散的技法15. 聚合思维的含义、特点16. 思维聚合的方法17. 逆向思维的含义、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18. 直觉及其特征19. 想象及其作用20. 灵感及其产生条件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教材P9从科学思维的角度,你是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的?科学发展观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更不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产物,而是在充分总结国内发展实践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得出的,即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例题1:最近浙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改过去的认识,提出了令人关注的“腾笼换鸟”的新思路,意思是,浙江要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养“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换来新的产业、新的体制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本省经济的发展。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说明“腾笼换鸟”这一思路的正确性。

答案(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的思维。

高中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思维需要逻辑

高中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思维需要逻辑

并非(A并 且非A)
在同一时间、从 同一方面、对同 一对象所形成的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
具有矛盾关系的
一假。
论断,不能断定
它们都成立。
规律应用
有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了一块贵 重的钻石。经过三个月的侦察,查明作案的人肯定 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 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讯问,口供如下:
并非(A并且 非A)
在同一时间、 从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 形成的具有矛 盾关系的论断, 不能断定它们 都成立。
A或者非A
同一思维过程 中,对矛盾的 论断不能都否 定,不能对 “是”与“非” 各打五十大板、 骑墙居中。
规律应用
有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了一块贵重的 钻石。经过三个月的侦察,查明作案的人肯定是赵、 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被 作为重大嫌疑讯问,口供如下:
排中律
同一思维过程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一假
小组合作探究三:同一律
第三组展示探究成果
组别 思维规律 内容
公式
要求
1
不矛盾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或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 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
方面、对同一对象所 并非(A并且非A)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
的论断,不能断定它 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这些语句或揭示事物自身的矛盾,或从不同方面、 不同条件下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体现了认识 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小组合作探究二:排中律
第二组展示探究成果
组别 1 2
思维规律 内容
公式
要求
不矛盾律 排中律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㈠科学思维的含义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特别提醒】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是相对立的,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2.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正确思维的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3.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知识拓展】如何做到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①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不科学思维相对立。

②人人都有思维,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③科学思维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思维形式正确。

【特别提醒】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1)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问题。

它既包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等,科学思维方法是指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

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2)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能力。

㈡科学思维的特征【知识拓展】科学思维的特征之间的关系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㈠思维素养意义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思维需要逻辑_课件1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思维需要逻辑_课件1

一、不可自相矛盾
1.逻辑的含义
逻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逻辑既包括 形式逻辑 ,又 包括 辩证逻辑 。狭义的逻辑专指形式逻辑,即研究 思维 形式 的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科学的思维必须是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矛 盾律 、 排中律和同一律总称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提示 形式逻辑的规律是对思维活动规律的反映,是对正 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深度思考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否违背不矛 盾律? 答案 这话是从不同方面、在不同条件下谈论同一对象,它 们不违背不矛盾律,而且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思维拓展 对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 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所作出的判断,并不是自相 矛盾的判断。
提示: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要前后一致,不能 自相矛盾。
目标导航 知识目标:了解逻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准确掌握并区分逻 辑思维的三大规律。 能力目标:寻找课题进行逻辑思维训练;通过网络等形式搜 集资料,比较三大基本规律之间的区别,提高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律的意识,培养科学 思维的品质和习惯。
3.想一想:同一律主要强调科学思维必须具备什么特性? 提示 科学思维具有确定性。
探究点一 不矛盾律 背景材料
下面是某村公告栏里的两个公告内容
申请报告 本村农民的 宅基地短缺,特 申请增加200亩。
注:小产权房,是指一些村集体组织或者开发商打着新
农村建设等名义出售的、建筑在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根据国
探究点二 排中律 背景材料
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 了一份稿子,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也不好”。
问题探究

政治选修4复习提纲

政治选修4复习提纲

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本专题的基本结构:第一框:思维测试→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态。

第二框: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的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一、探究思维奥秘(一)测试我们的思维1.说谎者疑难。

2.逻辑推理。

3.思维创新实例。

4.观察渗透理论(图像)。

(二)概览思维的特征1.思维具有间接性。

2.思维具有概括性。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中的思维含义。

(三)了解思维的形态1.不同的思维形态: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

2.抽象思维形态中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3.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二、学会科学思维(一)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1.科学思维的含义2.科学思维的特点: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意义3.综合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4.正确看待思维定势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本专题从传统形式逻辑角度讲授了思维的基本规律、明确概念、准确判断、有效推理,以及合理归纳和类比等问题。

基本结构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框)──概念(第二框)──简单判断(第三框)──复合判断(第四框)──演绎推理(上)(下)(第五、第六框)──归纳推理(第七框)──类比推理(第八框)。

一、思维需要逻辑(一)“形式逻辑”概述1.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性2.逻辑的分类3.狭义逻辑的含义4、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1、不矛盾律(不可自相矛盾)(1)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2)依据不矛盾律制定的思维规范(3)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2、排中律(不能骑墙居中)(1)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依据排中律制定的思维规范(3)不矛盾律与排中律之间的关系(4)不违犯排中律要求的有关情况3、同一律(必须首尾一致)(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2)依据同一律制定的思维规范(3)同一律与认识对象的变化发展(4)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的关系二、准确把握概念(一)什么是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特点:抽象性和概括性3.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二)内涵(“是什么”—质)1.内涵的含义2.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3.定义的含义及逻辑结构4.下定义的方法5.定义的规则及易犯的逻辑错误(三)外延(“有哪些”—量)1.外延的含义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全同、属种、种属、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3.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4.划分的含义、规则及易犯的逻辑错误三、恰当运用简单判断(一)判断应恰当1.判断的含义2.判断的逻辑特征: 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3.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1)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2)其次在概念、质量、关系(包括条件关系)的把握上必须明确、准确4.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的标准,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二)“质”“量”应准确1.直言(性质)判断的含义2.直言判断的结构3.以“质”和“量”的标准划分直言判断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判断的量是指判断对对象的数量范围的断定。

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 立起正确的思维创新观,也可以揭开 “创新”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追求真 理、矢志创新的热情。
四、正确把握形式逻辑思维 与辩证思维的关系
• “逻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 的逻辑学只指形式逻辑,广义的逻辑学 还包括辩证逻辑和逻辑应用方法论。
• 与辩证思维方法相对立的是孤立地、静 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 法,而不是形式逻辑思维方法。
• 向学生讲解这个问题,可以利用韩非 子的“矛盾”故事,说明那个同时卖 矛和盾的人的断言显然是“逻辑矛 盾”,其所断言的内容“不可同世而 立”;但如果我们研究矛与盾在武器 统一体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形成关于 进攻与防御的“辩证矛盾”思想,这 根本不是自相矛盾。
• 马克思、恩格斯把逻辑矛盾称为“自我消 灭的矛盾”、“荒唐的矛盾”,并经常用 “木制的铁”、“方的圆”这样的形象比 喻揭露论敌的逻辑谬误。
《科学思维常识》
教材内容
专题一: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专题三: 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 专题四: 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探究思维奥秘
学会科学思维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
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学学掌学恰准思 会会握会当确维 类归演运运把需 比纳绎用用握要 推推推复简概逻 理理理合单念辑 的的的判判 方方方断断 法法法
• 如果说《生活与哲学》所侧重讲授的是 形而上的“道”,则本课程所侧重讲授 的就是形而下的“器”。
• 《生活与哲学》强调实事求是、实践是 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本课程则是讲 “如何”实事求是,实践“如何”检验 认识的真理性。
• 我们是“道”与“器”的统一论者。
• 在10门思想政治课程,《科学思维 常识》的特殊性在于:

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目录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11 探究思维奥秘 22 学会科学思维 7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121 思维需要逻辑 732 准确把握概念 783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 244 学会运用复合判断 305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 366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 43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 498 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54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58l 思维应该辩证 592 学会分析综合 643 领会思维具体 694 推动认识发展 74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791 思维力求创新 802 运用发散思维 843 驾驭聚合思维 894 善用逆向思维 945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 996 鸟瞰思维研究 105(人教K)专题一(人教K)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什么是思维?如何思维才科学?为什么大家同学多年,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同样勤奋努力,学习效果却不同?如果把大脑比做计算机的“硬件”,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软件”。

提升计算机的功能,不能不改进它的软件程序;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要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人类从无数次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汲取前人思维方法之精华,少走弯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1(人教K)1 探宄思维奥秘(人教K)测试我们的思维古希腊克里特岛上有个智者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所有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辨一辨:这位智者究竟说了一句真话还是假话?●想一想:你怎样解答这个问题才能完全消除其中的矛盾?爱因斯坦(1879一1955)曾出过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有位想招聘助手的土耳其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

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知识点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知识点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一.思维的含义1.△人类与思维①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②思维具有普遍性2.△分类: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3.△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5.☆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6.☆“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

(由已知获得未知)(根据/凭借/借助……推断……)原因: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含义: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

(由个性到共性)(总结、综合、提炼)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

(对已知进行加工改造)(加工改造、指导、主动反应)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表现:a.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联系: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是思维能动性的体现。

思维的概括性内含着思维的间接性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维具概括性。

一.思维的基本形态1.△分类标准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③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2.☆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科学思维常识 第1课时树立科学思维的观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科学思维常识 第1课时树立科学思维的观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核心解读
1.思维及其特征 什么是思维呢?我们学习《生活与哲学》课程所使用的“思 维”概念与“意识”同义,是广义的“思维”概念,本教材 所使用 的“思维”概念是狭义的思维,它指人的意识的理性阶段,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而概括的反映。我们知道人的意识可以 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3.正确认识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
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客观事物是有规律的,人的认识也是有规律的,科学思维是符 合认识规律的思维。 逻辑规律和规则是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如果思维中含有逻辑 错误,就不可能是科学思维,也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
我们进行思维都希望达到正确的认识结果,但只有科学思维才
特别提示!依据思维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以将思维分为 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又称为社会思维或集体思维, 它是集合众人的认识能力、思维智慧共同认识同一事物的思 维活动。
(二)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 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2.特点:(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2)科学思维追求 认识的精确性;(3)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4)科 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5)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
对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是感
觉、知觉和表象。经过对感性认识材料的加工整理,产生认 识的飞跃,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思维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
指思维能够凭借已获得的感性材料、经验和知识,推测没有直
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

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82页).pdf

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82页).pdf

选修 4 科学思维常识全册教案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内容简介一、本专题的地位《科学思维常识》的主旨是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本专题是对“科学思维”进行“破题”,是为科学思维“立标”,是为培养中学生科学思维观念指明认识路线。

(一)从知识体系角度本专题是从对中学生进行思维测试开始,撇开思维主体各自的差异性,介绍思维的共同性。

思维的形态和特征,进而引出科学思维的标准,科学思维的特征,以及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二)从能力目标的角度本专题旨在培养中学生科学的思维观念。

在掌握科学思维的标准和特征的基础上,自觉地以科学思维的基本观念指导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角度本专题旨在培养中学生勇于求真、善于求真的求真务实精神。

这种精神是科学的精神,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精神,是虚怀若谷、反对保守僵化、脚踏实地、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是善于在争鸣中相互切磋、讲求实效的精神,是一种敬业献身的精神,更是一种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创新的精神。

总之,本专题是全书的逻辑起点,起着统摄并引领导入后面具体内容的作用。

二、本专题的内容结构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样的思维是科学思维。

然而,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科学思维”概念的公认的定义。

本专题作为全书的逻辑起点,给出了“科学思维”的一般内涵,并以否定形式说明了哪些属性不属于科学思维。

尽管这仍不是科学思维的准确定义,但已体现出了制约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观念。

围绕“科学思维”的主题,本专题设计两框内容、一个活动建议。

本专题的基本结构是:第一框:思维测试→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态。

第二框: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的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活动建议: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第一框“探究思维奥秘”内容分析一、教学提纲(一)测试我们的思维1.说谎者疑难。

2.逻辑推理。

3.思维创新实例。

4.观察渗透理论(图像)。

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内容简介一、本专题的地位《科学思维常识》的主旨是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本专题是对“科学思维”进行“破题”,是为科学思维“立标”,是为培养中学生科学思维观念指明认识路线。

(一)从知识体系角度本专题是从对中学生进行思维测试开始,撇开思维主体各自的差异性,介绍思维的共同性。

思维的形态和特征,进而引出科学思维的标准,科学思维的特征,以及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二)从能力目标的角度本专题旨在培养中学生科学的思维观念。

在掌握科学思维的标准和特征的基础上,自觉地以科学思维的基本观念指导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角度本专题旨在培养中学生勇于求真、善于求真的求真务实精神。

这种精神是科学的精神,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精神,是虚怀若谷、反对保守僵化、脚踏实地、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是善于在争鸣中相互切磋、讲求实效的精神,是一种敬业献身的精神,更是一种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创新的精神。

总之,本专题是全书的逻辑起点,起着统摄并引领导入后面具体内容的作用。

二、本专题的内容结构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样的思维是科学思维。

然而,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科学思维”概念的公认的定义。

本专题作为全书的逻辑起点,给出了“科学思维”的一般内涵,并以否定形式说明了哪些属性不属于科学思维。

尽管这仍不是科学思维的准确定义,但已体现出了制约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观念。

围绕“科学思维”的主题,本专题设计两框内容、一个活动建议。

本专题的基本结构是:第一框:思维测试→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态。

第二框: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的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活动建议: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第一框“探究思维奥秘”内容分析一、教学提纲(一)测试我们的思维1.说谎者疑难。

2.逻辑推理。

3.思维创新实例。

4.观察渗透理论(图像)。

高中政治选修科学思维常识

高中政治选修科学思维常识

专题一、学会科学的思维2、科学思维①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②科学思维的特点科学思维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③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有利于我们自觉地遵守形式逻辑的要求,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思维定势的两重性。

【例题1】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了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的世界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 学说。

请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现象。

解析:伽利略发现摆是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 学说是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的世界地图。

可以看出,首先是离不开实践,其次是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分析时要与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相联系。

答案:(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定律以及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都是通过观察活动领悟出来的。

(2)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从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3)要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点评:分析说明现象的问题要从理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角度分析说明。

本题体现实践的发展和人的思维的能动性和人的认识的发展。

专题二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1、概念(1)概念的含义: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4)内涵①内涵的含义: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5)外延①外延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4人教K 科学思维常识课本目录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11 探究思维奥秘 22 学会科学思维 7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121 思维需要逻辑732 准确把握概念783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 244 学会运用复合判断 305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 366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 43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498 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54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58l 思维应该辩证 592 学会分析综合 643 领会思维具体 694 推动认识发展 74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791 思维力求创新 802 运用发散思维 843 驾驭聚合思维 894 善用逆向思维 945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 996 鸟瞰思维研究 105(人教K)专题一(人教K)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什么是思维?如何思维才科学?为什么大家同学多年,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同样勤奋努力,学习效果却不同?如果把大脑比做计算机的"硬件",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软件"。

提升计算机的功能,不能不改进它的软件程序;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要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人类从无数次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汲取前人思维方法之精华,少走弯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1(人教K)1 探宄思维奥秘(人教K)测试我们的思维古希腊克里特岛上有个智者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所有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辨一辨:这位智者究竟说了一句真话还是假话?●想一想:你怎样解答这个问题才能完全消除其中的矛盾?爱因斯坦(1879一1955)曾出过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有位想招聘助手的土耳其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一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一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复习课件
结合材料,请说明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核心考点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对点精练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解析 袁隆平全面、动态地把握水稻杂交遗传变异的规律,
自觉地利用思维定势的优势,克服其负面影响,正确运 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可见,学习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 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袁隆平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全面地、动态地把握水稻杂交遗传变异的 规律,经过艰难的攻关,获得了成功。
(2)哈雷的科学思维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准确预测了彗星 运行的趋势,因而它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限时训练·规范答题
1
2
3
4
5
5.二战后期,在地中海的一个海湾, 有段时间德国军舰总是每周一、三、 五去布水雷,而英国扫雷舰则每周二、 四、六去扫雷。日复一日,这渐渐成 了双方的行动规律。有一天,英国军 队没有去例行扫雷。第二天,德国军 舰却照旧去布雷,结果撞上了自己上 次布在水下的鱼雷,军舰沉没了。德 国舰长被救上英国军舰后,居然怒斥 英国人前一天没有去扫雷。 (1)上述故事启示我们(C ) A.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B.要综合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C.要走出思维定势的误区
答案:C
(2)科学思维具有哪些特点?爱因斯坦在宇宙膨胀方面 的理论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哪些特点?
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精确性,其结论具有可检 验性,其结果具有预见性和普适性等特点。②爱因斯坦在 宇宙膨胀问题上的观点“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体现了科 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其结论具有可检验性;“他的 理论如今对科学家们研究神秘莫测的宇宙膨胀问题有所帮 助”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

政治-逻辑与思维 知识梳理-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政治-逻辑与思维 知识梳理-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选修三《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整理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1、思维的含义: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科学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思维的特征:差异性和共同性思维的共同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①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强调由已知——未知、由感性——理性)②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

(强调由具体——抽象、由个别——一般)③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的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的反映认识对象。

(强调再加工、再创造,有目的、有计划、主动)4、思维与实践的关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5、思维形态的分类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和聚合思维(向同一方向收敛)。

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对象)和分析思维(分别地认识对象)。

③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和形而上学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④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单元)和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单元)。

【知识拓展】1、科学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创新思维: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法治思维: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底线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2、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属性的反映,使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反映,知觉是感觉的综合,是把感觉集中在一起并把他们组合起来,形成对各方面外部特征的整体认识;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形象的再现和回忆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全体的反映,包含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概念是理性认识最基本的形式;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的含义:(1)与“规律”同义;作为规律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高中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前言)

高中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前言)

四、《科学思维常识》设计思路
《科学思维常识》主要从思维方法角度讲解如 何“求真”、如何“创新”。教材设计为四个专 题。 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主要明确一些 基本概念,比如“思维”、“思维的特征”、”思 维的基本形态”,以及什么样的思维才是科学思维, 并进一步阐释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主 要介绍传统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目的 是让我们切实掌握明确概念、恰当判断、 有效推理、合理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和法 则,同时也为了让我们树立正确的逻辑 思维观念,即合乎形式逻辑法则的思维 是科学思维的基础,是辩证思维和思维 创新的基石。
二、《科学思维》的内容目标
以提升我们的科学思维 素养为基本目标,介绍形式 逻辑、辩证思维方法、思维 创新方法的基础知识。
科学思维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内涵:
一是指思维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要坚持辩证唯 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这 样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二是要求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三是要求思维具有创新性。
三、《科学思维》的基本理念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的指导 下,培养我们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求真务实精 神为向导、以科学思维方法为工具的思维品格, 是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勇于创新,善 于创新,从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事业有成, 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更好地报效国家,回报 社会,造福人类。
五、《科学思维》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能动的反映论、科学的实践观 2、学理性:总体思路明晰,内在逻辑严谨
3、实践性:注重实际习《科学思维常识》的重要性 学会科学思维,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有助于我们获得正确的思想认识,增进解决 问题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学会科学的思维2、科学思维①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②科学思维的特点科学思维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③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有利于我们自觉地遵守形式逻辑的要求,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思维定势的两重性。

【例题1】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了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的世界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 学说。

请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现象。

解析:伽利略发现摆是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 学说是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的世界地图。

可以看出,首先是离不开实践,其次是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分析时要与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相联系。

答案:(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定律以及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都是通过观察活动领悟出来的。

(2)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从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3)要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点评:分析说明现象的问题要从理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角度分析说明。

本题体现实践的发展和人的思维的能动性和人的认识的发展。

专题二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1、概念(1)概念的含义: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4)内涵①内涵的含义: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5)外延①外延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

②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③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④划分的规则:作出正确的划分,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划分的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有同一个标准。

否则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否则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2、判断(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4)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符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5)学会运用复合判断①复合判断的含义:复合判断是相对于简单判断而言的。

复合判断是由其他判断构成的判断。

复合判断由联结项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②复合判断的种类: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③联言判断的含义: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④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只有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符合。

⑹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①选言判断的含义:是断定对象几种可能情况的判断。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选言支。

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联结项。

②选言判断的种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③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④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⑤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⑺假言判断①假言判断的含义:断定事物某种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

②假言判断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③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④正确理解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3、推理(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就是推理。

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

(2)推理的种类:依据一般与个别的认识关系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依据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要求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10)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如何提高不完全推理的可靠程度: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一些。

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面广些,特别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事例;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程度:第一,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第二,作为类比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熟悉功能,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关联程度越高;第三,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推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例题2】高二学生甲和乙,争论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的问题。

“你说,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甲问。

乙说;“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形而上学嘛,当然也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甲说:“我不同意这个说法,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这算什么回答呢。

”从给概念下定义的角度看,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是否合逻辑?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定义的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

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

其次应该遵守必要的逻辑规则:第一,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所指的范围必须等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第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第三,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第四,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本题材料就是违反了第二条规则。

答案:不合逻辑。

正确地给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是;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出现下定义的概念靠下定义的概念、下定义的概念又靠被下定义的概念去揭示和说明,出现“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乙所下的定义是一种“循环定义”,这使人们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概念中兜圈子,未能真正揭示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内涵,因而是不合逻辑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中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答题时要注意训练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专题三把握辨证思维的方法1、辩证思维及其特征(1)整体性特征: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是指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整体性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动态性特征: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还要想到事物的未来,把认识对象看成不断变化着的开放系统。

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3、分析与综合(1)认识部分的方法①分析的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地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②不同的分析方法认识和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的性质,这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科学研究中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分析方法的长处和局限正确分析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其优点是精确,局限难以避免片面的认识。

(2)把握整体的手段①综合方法的含义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侧面、因素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连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②不同的综合方法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科学研究中的综合,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③综合方法的特征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学会自觉有效地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认识事物(1)要准确地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

辩证的分析是揭示事物整体的基础,所以,应该在对整体的认识指导下进行分析。

辩证的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简单地相加,而是在了解各部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有机整体。

(2)分析和综合必须是客观的和全面的。

只有从实际出发,进行全面的调查,掌握丰富的真实材料,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和综合。

从主观愿望或从“想当然”出发,依据残缺不全甚至虚假的材料,任意地进行分析和综合,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3)人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分析和综合是否正确,最终也要由实践来检验。

【例题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要建设包括“社会更加和谐”在内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1)“和谐社会”观的提出,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2)为什么要运用上述方法?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思维方法,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考虑国内国外各个要素,然后综合各种因素运用辩证分析综合的方法。

对于第(2)问学生可以思考课本为什么要运用辩证思维综合方法回答问题即可。

答案:(1)运用的是辩证综合分析的方法,即在充分科学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综合。

我们党在充分分析研究和考虑了我国内和国际的各种情况之后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极其目标。

(2)世界充满着矛盾,事物的各个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事物矛盾的总体,使事物成为多种规定性的统一。

人们要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认识事物的矛盾;要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转化,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