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饭店案例研究(优.选)
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浅析

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浅析摘要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和建成,对中国建筑民族化的追求和探索,对中国现代建筑的贡献和影响,有着相当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社会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拓展与深化,导致与当代社会文化的疏离。
本文阐述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化转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本土建筑是我们这一代及以后几代人共同的责任。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香山饭店中国建筑民族化责任1979 年,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公园内,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了香山饭店,随即引发了中国建筑界的强烈震动。
这座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以一个大家闺秀式的粉墙黛瓦出现在众人面前。
结合地形蜿蜒曲折,为了保护其内的百年古树,形成了11个院落,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
一、北京香山饭店设计的特征香山饭店入口的低调与简单的小广场,为后面的丰富的院落拉开序幕。
进入大门就能看到一个开阔并经精心设计的中庭――常春四合院,四面白墙上磨砖对缝的青砖将菱形窗连缀呈一组颇富江南园林特色的图案。
常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
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精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几条又深又长的走廊,两种空间相互辉映,有松有驰,给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
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后院具有连续性。
方形和圆形,是香山饭店的两种几何符号,增强了建筑的韵律感。
灰白方圆的不断重复,加强了整组建筑的统一识别性。
香山饭店论文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1级北京香山饭店香山饭店一、简介项目名称:北京香山饭店地点:北京香山公园静翠湖西侧建成时间: 1982年造价:饭店总投资626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3579.3万元,单方造价979元;土建工程实际造价25218641元,单方造价规模:规划用2875平方米。
建筑物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占39.62%。
娱乐和公共用房地7572平方米,占20.7%。
服务用房14510平方米,占39.68%。
建造者贝聿铭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代表作:肯尼迪图书馆,中银大厦,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等总述:香山饭店建筑别具一格,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
整个饭店依凭山势,蛇蜒曲折,院落相间。
饭店中心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米,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颇具特色。
饭店拥有262套客房,设施齐备、宽敞舒适。
饭店还设有各种形式规格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宴会厅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风格各异的餐厅、完善的娱乐设施为宾客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二、区位分析北京(图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1]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
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级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香山公园内(图2),距离市区二十公里。
香山 饭店

香山饭店由贝聿铭设计于1982年,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香山饭店的重要价值。贝聿铭选择设计香山饭店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正如他自己所说:香山饭店,并不仅仅是一个旅馆,而是代表了寻求一条道路的努力。贝聿铭寻找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基因要素,把它们提炼、整合,并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成为贝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传统民居形式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他本人曾说过:“我重游了我家在苏州的园林, 我发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东西, 一些能使这种本土建筑语言成为可能的东西, 从某些方面说, 它们已经在那儿了。这些50 年前, 100 年前建造的东西, 至今仍是站得住脚的。建筑与人的生活休憩相关, 人们的生活没有改变。1978 年, 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我在那儿生活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 建筑没有改变, 有些仍被沿用。于是我打算按照这一信念去设计香山饭店。”
(二) 建筑立面造型
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 — 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深色的钢管,浅色的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面瓦的关系。最令人震撼的还在于它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曾经被问到北京的气候与白色墙面是否不相宜,贝聿铭解释说:北京气候与南方的不同, 这是事实, 但北京住宅里的庭院布置与南方住宅里的没有什么差别, 家居生活仍是以庭院为中心的, 它们同样都是低层建筑, 尽管有气候因素的影响, 但在某些方面, 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大。最初对于是否应该把墙壁粉刷成白色我有所保留。北京人对沙石的颜色会感觉更舒服些。在北京, 灰尘是个大问题, 他们说, 一幢白色的建筑要不了多久就会变脏, 但香山是一个公园, 灰尘要比城市里少些。”
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解读

设计师简介:贝聿铭,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他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获得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项目背景: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
那时的中国政府希望贝聿铭的到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高潮的象征性开端,一场大戏令人振奋的序幕。
因此,政府给出了相当宽松的条件,提供了二三十处选址和项目让其选择,甚至提出在首都北京最核心的位置——长安街,由贝聿铭来设计十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
贝聿铭审慎得对待了政府方面的热情并婉拒了设计高层建筑的邀请,认为过高的建筑会破坏北京作为古都的风貌,为此,他排除了高层建筑的选项,他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来雄辩地证明东方古老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和价值,因为建筑的生命力就是文化的生命力。
由于对外开放,政府就要考虑一定的对外接待能力。
香山饭店是外事管理局委托的项目,选址于香山,一处皇家园林的选址上。
于是贝聿铭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人们熟知的,建于1982年,位于距北京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香山之中,是一座中型饭店。
他以与环境和谐共处为原则,尽量不破坏环绕四周的自然景观,并在院落中制造了一些人文景观,充当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过渡。
三面建筑、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小径叠石、高树低草的后花园,精巧的错落布置尽显“步移景异”的狮子林之特色。
用材上他没有突出玻璃和钢结构的现代材料,室内多采用木、竹等自然材料。
从外到内的色彩配制均以白、灰作为主色调,追求一种纯洁朴素的宁静,这同香山的地理位置也相互映衬。
而以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多层建筑为形式,将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若干部分,并从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多单元分开和联系的方式中得以借鉴,将整个建筑分为五个互联的部分。
在入口的前庭只配有少量的绿化,形成了缓冲地带,满足了功能上的需求。
中央为一巨大钢架玻璃顶棚的中国庭院,从这里伸延出客房和园林等区域。
外观将立面开窗设为三层,以视错觉的效果达到在心理上减低立面高度的目的,使建筑真正融入自然环境中。
“建筑不能与自然争美”。
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上,并没有硬性的使用现代主义风格,也没有对中国古典风格进行复古式的模仿,而是将东西方的技术和文化的元素进行了有效组合,传统的形式理念与现代的空间理念在他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
贝幸铭选择香山兴建香山饭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
而且,他对香山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
所以他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结合地形的、高低错落的、院落式的多层建筑。
这样将体积约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
同时,在对这些3层一5层的底层建筑设计中,比重较重地加入传统园林建筑的色彩。
从贝聿铭的香山饭店看中国建筑的昔影新妆

从贝聿铭的香山饭店看中国建筑的昔影新妆作者:谭苗苗魏思文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23期摘要:随着各国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国建筑设计逐渐趋于“千城一面”,本文深思在现代化浪潮下凸显中国建筑的民族化特色的途径,预判未来社会整体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与拓展。
1982年,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落成,这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建筑民族化的探索与追求,有着相当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贝聿铭;后现代主义;香山饭店;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符号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2当代中国设计艺术作品缺乏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象征与符号,但当代中国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大面积的“盲区”。
虽然课程化与系统性的设计教学始于西方国家,但是盲目地生搬硬套西方设计理念是不明智的。
中国的艺术设计要想重回东方艺术之美的巅峰,在设计上必须寻根问祖,只有具有民族风格与时代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 当代中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定位不当现代主义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当代中国建筑面临危机,这场危机折射出了中国当代设计教育方向的迷失。
正如贝聿铭所说,中国当代设计师目前在建筑形式方面应该谋求物力可及与尊重自身文化两个方面的发展与平衡。
这表明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只有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才能塑造出真正令人为之侧目的民族特色艺术文化。
2 设计建造香山饭店的意义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从建筑功能性以及实用性的角度来评判香山饭店的设计建造,其实这是明显失当的,而贝聿铭先生之所以选址香山建造这间饭店,也是“想借香山饭店这个契机筛选中国建筑传统值得保留的地方”。
毕竟在反对盲目学习西方建筑形式的同时,传统的大屋顶形式又的确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北京香山饭店

材料尽是采用自然材料,特别是木,竹等。色彩中性
偏暖。 7 重复使用具有中国传统符号特征的形式:方
精心规划的长排洁白楼房,高度都不超过四 层,装饰着格子花样和八角窗,沿着中庭蜿蜒 开来,据说这样安排可以驱邪。这栋虚幻、祥 和的楼阁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为 这是贝聿铭参考苏州的平坦屋顶和白墙做的建 筑,在北京看来很不合时宜。有的人对贝聿铭 刻意营造的俭朴感到慌张失措。“贝聿铭希望 表达真正的美,”他的助手方佛瑞 (FredFang)解释说,“它就象没有搽口红 的少女一样。
M20.12.320.12.3
贝聿铭是最典型的第2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982年贝聿铭设计兴建北京香山饭店,他在设计这
个饭店的时候,考虑到香山幽静典雅的自然环境,也
考虑到这里众多的历史文物,因此刻意设计设计成能
够和这种多元环境的文化因素融合起来的特别形式,
在设计中他把握了几个关键因素:1 建筑比较低矮,
不破坏四周的的景观,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想吻合。
2 布局采取了多院相的区分和联合方式,是从中国传
统住宅建筑多单元分开和联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3 采
用中国建筑传统的中轴线布局4 不强调现代建筑中玻
璃,钢的结构,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客房部
分依然采用承重砖的传统建筑结构,色彩配置上采用
中国传统的灰白两色为基本色调。5 重视园林和绿化
在建筑中的作用,借景入室的手法比比皆是。6 内部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
1、
功的路 。20.12.320.12.3Thursday, December 03, 2020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
2、
。0 5:07:54 05:07:5 405:071 2/3/20 20 5:07:54 AM
选修课建筑名作赏析之北京香山饭店

选修课建筑名作赏析之北京香山饭店建筑名作赏析选修课名称:建筑名作赏析任课教师:XXX学生姓名:XXX学号:XXX班级:XXX学院:XXX北京香山饭店赏析北京香山饭店建于1982年,是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先生设计地饭店,坐落在北京西山旅游胜地香山公园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北京香山饭店建筑别具一格,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见,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地主体建筑相映成趣,既有中国古典建筑地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化地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三万五千平方M,饭店中心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M,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颇具特色.饭店拥有262套客房,设备齐全,宽敞舒适.饭店还设有各种形式规格地会议室、多功能厅、宴会厅及完善地配套设施和服务.香山饭店地设计者贝律铭先生为设计这座饭店倾注了大量地心血.在设计之前,他专程到长江流域地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参观了曾被大家族居住过地园林和庭院,在那里他看到了飞翘地屋檐、富丽堂皇地屏风、多彩多姿地窗户和涓涓地流水.贝律明先生力求在这幢建筑体现中国建筑艺术地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地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地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地强烈对比等一些优秀地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香山饭店吸收了中国园林建筑特点,对轴线、空间序列及庭园地处理规整中略带轻巧.整座建筑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见,建筑物本身大面积采用白色粉刷,特征极为鲜明,建筑地立面是城堡式地,窗洞皆很有规律.它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地、院落式地建筑,将体积约15万立方M地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 地目地,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从平面布局来看,对中轴线这一几乎是传统生命力地东西,贝聿铭先生理所当然地加以利用.这条轴线从入口处地广场就已开始,穿过入口,中庭中低主要庭院中在原址上重建地“曲水流觞”但贝聿铭先生较多地是受到江南地带地影响,而不学北京拘谨地四合院,他结合山中地古树保护,相对自由地安排建筑.因而形成了现在这种格局,规整中略带轻巧,而且并未忘记“大屋顶间地空间——庭院”这一基本元素地重复运用,大量地室外庭外庭组织成了他对历史传统地理解.院落式地建筑布局形成了一种不同性质地院落: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地,这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地,但为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上地要求,这样处理是合理地,后花园是香山饭店地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地一面敝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地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地空间,既简洁又有一定传统园林地色彩.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地联系,处理较为简单,但在香山这个特定环境中已够了,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是绝然隔开地,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大面积采用白色,给香山饭店地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地强烈地特征,加上城堡式地立面,那一个个很有规律地窗洞,那青灰色地磨砖对缝地勒脚、门套、格带和压顶,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在香山饭店大片白色墙面上,用磨砖对缝地青砖将窗户联接起来.据贝聿铭介绍,因为“不处理就会显得很单调”,“组合在一起就不致于单调了”,是纯属装饰性地.香山饭店地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地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简朴却不失优雅.香山饭店与国内其它旅游旅馆——如广州、漓江、苏州、蠡湖、燕京等骨牌式地建筑相比,与国际上那些备有旋转餐厅,灯笼电梯地共享空间地所谓“现代化旅馆”相比,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香山饭店设计地成功所在.整个香山饭店地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白色地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地顶棚,屋架,白色地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地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联系窗户地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磨砖对缝,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性,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地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地窗帘等处,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地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地部件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最难作到.贝聿铭地另一手法是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地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地花格、墙面上地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地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地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地,连房间门上地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地,深藏着设计人地某种意图.建筑需要重复,建筑上地部件、装饰和色彩也都需要重复,只有重复才可能产生韵律,只有重复,重复到使人感到音调地时候,来点儿小小变化,才给人以格外丰富地感觉,只有在重复中产生地丰富才是真正地丰富,也只有重复才能使一栋建筑、一组建筑群、一个小区、一条街道、一座城市成为一个统一体,才谈得上风格,贝聿铭设计地香山饭店就是一范例.香山饭店“在客房各翼地顶层部分采用了硬山和单坡屋顶,这是中国民居中常见地形式.当人们从地面上看上去时,客屋部分地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当人类还没有发明油毡地时候,为了防止屋面漏雨屋顶往往是带坡地,单坡,双坡,四坡或多面坡,遍及全世界,坡屋顶本身没有民族性,硬山亦然,无非是节省一点材料而已,中国传统建筑地坡屋顶是与众不同地,有自已特有民族风格地,这一点又是香山饭店地一些小面积地坡屋顶所不具备地.香山饭店地西式客房有十一座栽有奇花异草和参天古树地静谧花园.花园中地小径蜿蜒曲折,小径上面有彩色石子铺成地精致地竹子和梅花图案.这些石子是贝聿铭地助手曹凯文从越南边境附近地边远河床采集来地.香山饭店溢香厅地对景,是一组价格昂贵,姿态奇美地云南石林山石.在设计之初,贝聿铭希望在客房多、占地面积庞大地香山饭店重新创造出老家苏州私家花园地小巧玲珑感,但贝聿铭童年时代地那些带假山地花园规模太小,无法用到香山饭店.一次偶然地机会,贝聿铭无意中读到一篇游记,文章提到云南石林那如剑一般地石灰岩柱,它会给人一种凝重森然、神秘脱俗地感觉,与香山饭店地灰瓦非常匹配,这个发现使贝聿铭激动万分.他立即命助手到云南实地考察,仔细挑选,选好岩石,经过两千四百公里地行程运到香山,那些岩石为花园平添了一份神秘地原始气氛.西式建筑倾向于用单一地正面建筑来表现自己地风格.香山饭店则不同,它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最令人称道地是“四季庭院”,那里,疏影婆娑,人们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竹丛和金鱼.以这座阳光灿烂地庭院为出发点,各条走廊蜿蜒伸展,通向四间低层地厢房.由于设计精巧,从厢房可以看到四周园林地景色.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园林建筑是由园林和建筑两部分组成地,两者互相利用、互相衬托,互相渗透,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地,不可分割地.香山饭店地庭院虽然已具一定传统园林地色彩,但建筑本身并没有多少园林味,这是比较遗憾地.。
香山饭店中国风浅析

香山饭店“中国风”浅析摘要:贝老在中国的建筑创作一直关注中国建筑民族化问题。
香山饭店是贝老在大陆的一件很有影响力能很好的体现“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
本文主要浅显的讨论一下此建筑体现的“中国风格”以及所蕴涵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中国风格光线院落墙1. 关于传统建筑建筑-人类物化的产物,体现了一种人类群体行为;同时也是精神产品,带有文化方面的意义,作为文化载体,大于器物,早于典册,久于金石。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 独树一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单体建筑-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真实(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功能;融于环境,室内室外相互流通渗透),同时在平面、结构、造型三方面不可分割。
(2)群体建筑-以组合见长,主要运用院落,庭院是群体布局的灵魂。
(3)建筑与环境-主导思想“天人合一”,与环境融为一体。
2. 关于现代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功能的出现,要求建筑突破传统的构图、形式,创造新的建筑-现代建筑。
其中以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为标志。
现代建筑对中国来说是出现如此之快,以至于让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建筑来不及反应-无法容纳新的功能要求以及时代审美需求。
结果是起先在现代建筑的脑袋上带一个传统的“大屋顶”帽子,后来就慢慢被丢弃,完全代之以西方现代建筑的骨皮。
由此就就产生一个让国内建筑师耿耿于怀的中国建筑民族化的问题。
20多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惊人的变化和成就,而创作实践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建筑师。
从80年代的香山饭店,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广东新建筑,到90年代以来的仿欧风建筑,国家大剧院,央视新楼,鸟巢之争,中国建筑在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中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同时对发展方式的反思和环境恶化的代价。
对优秀传统建筑和地域建筑的保护意识日益提高,尤其是当代地域建筑研究和创作活动的逐步深入,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地域建筑文化的关系成为中国建筑“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发展与继续。
从香山饭店探讨贝聿铭的设计思想

、
讲 创 造 形 象 千 万 不 能忘 记 体
、
” 根 的 内 容 是什 么 呢 ? 贝 幸 铭 认 为
“
建筑
科学
、 、
形式
手 法 等 是 第 二 位 的 东西
,
是 历史
文 化 和 物质 生 产 的 结 晶
。
不 仅是 科 学
、
、
忘 掉 了 内容 和 思 想 就 失 掉 了 建 筑 的 灵 魂
叫 失 去 了 建 筑 设 计中 的
,
动 态 静 态 有别 的 各 种 空 间
出的 是贯 通三 层
,
。
内部 空 间 中
, ,
,
最突
有 完 善的 现 代 化 设 备
理不好
,
,
共 有3 2
2
间 客房 如 果 处
,
,
高达 n 米 广 7 8 0 平 方米 的 四 使 里面 四季
、
势必 会 成 为高 层 的庞 然 大 物
、
那太煞 风
,
季庭园
,
因 为 罩 上 歇 山 式 玻璃 顶
景了
。
贝 幸 铭 本 着 我 国传 统造 园 理 论
,
采取
,
如春 购物
,
在 其 内 可 以赏 竹
、
、
观鱼
、
品茶
、
小憩
、
、
依山就势 式布局
,
化 整 为零 的 方 法 把 它 分 为 五 个 区
一 4
吃 咖啡
、
娱乐
,
形 成 整 个饭 店 人 员 大量 也 是 商业
服务 文体
芽
,
它 又 有现 代 化 的 内 容
北京香山饭店案例分析

常春四合院
后花园
? 5.2.2借景入室
光彩夺目的四季常春庭是整个香山饭店设计的亮点之 一,它处于饭店的中央位置,整体的色彩和谐淡雅, 在中庭的入口巧妙地设计了一处屏风,屏风后紧紧相 连一潭与地面近乎水平的方形水池,池底扑满了由设 计师精心挑选过的鹅卵石,池水清澈,水面更是平静 如镜,环绕在水池四周的绿植在池中留下自己深刻而 清晰的倒影,配上池中的一立一卧,一动一静的山石, 别有情趣。大厅内摆设了不少的植物,有高大的槟榔 树,有茂密的阔叶与 其它的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了。1、节选北京香山饭店中西结合
二、香山饭店简介
? 北京西郊的群山,绵延二百里。一千多年前,辽金时代的帝王、 贵族就在这里开辟行宫,兴建巨刹,使古树参天的香山成为著名 的皇家园林之一。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 饭店坐落在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 香山饭店四周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颐和园、卧 佛寺公园、碧云寺、圆明园、樱桃沟、八大处公园、团城演武 厅等景点和古迹。登上香山,俯瞰香山饭店,只见群山环抱的饭 店在绿树掩映中露出白色的屋檐,分外妖娆。据环境学家说,香 山饭店周围的负氧离子是市区的千倍。
香山饭店主要使用了属于传统材料的木、石、青 砖以及现代材料混凝土、玻璃。贝聿铭并没有保 守地只使用传统材料木材和石头来呼应传统,而是 运用新材料如玻璃、钢、混凝土等,虽然从物质层 次改变了传统,但我们并没有觉得它不传统,因为 在精神层面,它还是有传统之意。3、重读香山饭店 刘梦
伊
? 5.3元素——人文
六、结语
? 香山饭店设计之初,贝老受到建筑后现代运动的影响。 他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 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香山饭 店也是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结合香山饭店所位于的 香山风景区,从而形成自发性的建筑环境。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 香山饭店建筑结合地形依凭山势采用了水平方向延伸院落式的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用简洁的处理取得了丰富的效果;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有长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几座假山、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类似于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的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长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而覆盖在长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单有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的作用而且它是一个画框通过这个画框可以欣赏室外的景色;所以园林建筑的开窗样式需要慎重考虑; 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离不开统一与变化的原则;除了将苏州庭院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作为建筑符号运用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外;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采用的另一种手法是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洞窗两侧和漏洞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甚至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套、屋顶、围墙压顶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窗帘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统一和谐形成整个建筑和环境的主调氛围; 由此可知香山饭店建筑设计将形式美法则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材料的选用方面贝聿铭也是别具匠心;饭店的窗户采用了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做装饰;这种瓦片具有与众不同的深灰色光泽简约而不失优雅;还有小花园的装饰方面贝聿铭采用了云南石林那如剑一般的石灰岩柱给人一种凝重森然神秘脱俗的感觉与饭店的灰瓦十分匹配;那些岩石也为花园平添了一份神秘的原始气氛;可见在建筑造型艺香;。
21世纪重读香山饭店

2n世圈垦潮罾曲姻密卢健松1996年,在北京第一次看到香山饭店,至今已有4年多了。
1982年建成的香山饭店,从建成后就一直倍受注目,直至近两三年,才渐渐冷落了一些。
然而,由香山饭店等建筑引出的关于如何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传统形式的研究,近几年却被更加广泛的加以探讨,钻研。
在这些讨论声中,我总是不断的回想起香山饭店,这座大师留在大陆的极少散作品之一,究竟还在对我们讲什么。
图1最引人注目的是墙面一、有关借鉴传的分划,淡杂的线角构成一个统形式的思维方法个连绵不断的灯笼有人称:贝聿铭是当今世界活着的最伟大的建筑师,是现代派的最后一位大师。
而贝聿铭自己也时常表明:自己是纯粹的现代派。
香山饭店建成之后,国外后现代团体很高兴的称:最后一位现代派大师向后现代投降了。
贝聿铭反驳说:他至始至终探索的都是简洁、抽象、有力度,香山饭店也是如此。
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引人,只不过是现代派的改良,让其更好的适应时间与环境及人们心理上的需求。
贝聿铭的设计,应归于现代派的后期之列。
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也圆了他自己30年代求学哈佛时的梦想:那时,他在毕业设计中,设计了一个上海美术馆,这里他采用了庭院的形式。
另外,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也是针对国内建筑界一些不好的风气;旨在设计一幢建筑,提供一条全国建筑师可以借鉴的设计方法。
贝聿铭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曾盛赞过中国的大屋顶,提及鸟瞰颐和园的经历时,他说屋顶的组合关系是中国建筑最大特色之一。
然而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聿铭圆滑的回避了大屋顶,也许,作为一位现代派大师,贝聿铭很早便已察觉了大屋顶的形式与现代建筑功能及材料的格格不入。
我想:贝先生在香山饭店的尝试中,是力图证明这样几条途径:从更广泛的领域里去寻找建筑词汇及设计手法,以更宽广的眼光去寻找母题。
贝聿铭的建筑不拘泥于大屋顶,而是寻找了宫灯做母题。
宫灯的造型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就连与中国文化极为相似的日本也没有,他们的灯是“枣”形的红灯笼。
宫灯本身不是建筑,也不是建筑的构件,但它们与建筑有一种相伴的关系——宫灯总是挂在建筑上的,这就建立了它们之间的一种微妙关联。
浅析香山饭店设计手法

浅析香山饭店设计手法作者:吕润丞曹艳英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2期摘要:香山饭店作为贝聿铭晚期作品,大量地域文脉中提取的装饰符号,采用不同于现代主义设计的设计手法,让我们似乎看到贝聿铭在思考现代设计风格的转化的一个线索。
本文就试图通过对香山饭店进行分析,探究贝聿铭对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思考与转化。
关键词:香山饭店设计手法1.1 贝聿铭对建筑形式的理解贝聿铭在西方求学时,也是现代主义主义兴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有很多伟大的设计师,有很多对贝聿铭的设计风格带来了巨大影响,这其中就包括了格罗比乌斯、马歇.布劳耶、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
他的老师马歇让他明白建筑应该是个充满生活趣味的地方,而不是抽象的形式。
只有在懂得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对建筑有更细致的解读。
1.2 现代主义设计手法现代主义不追求创造个人表现,转而成为致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更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普及的设计。
同时这样也降低了成本、使设计能够为大多数人享用。
那么也许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设计重要的不再是风格,更重要的是动机,设计它的目的,动机是什么而已。
国际主义设计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现代主义越发凸显出冷漠和单调。
“少则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一直被遵从,甚至成为一种始终不变的硬性模式,造成了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关怀的缺乏,这是否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在当今时代需要变革。
2.1 香山饭店设计手法贝聿铭在设计香山饭店时,不同于现代主义,而是采用了我国传统的设计手法,营造出了动静态交织的不同空间。
水池、瀑布、古藤、松林、山石与整个香山的环境巧妙地结合,富有趣味。
而在其平面布置上也同样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立面墙面采用富有中华传统文明的圆形三角形和方形。
整体色调选用了江南园林的灰白色调,再搭配上传统门窗等元素。
而整个设计始终统一着把自然环境和建筑美感相结合的原则。
2.2 香山饭店细部装饰2.2.1客房内部设计客房的设计风格清新素雅,灯光的设计也十分讲究,在吊顶没有直接的照明。
贝聿铭香山饭店

总体积约15万立方米,但并没有视觉的庞然,建筑师结 合地形,巧妙地营造出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匍匐在 层峦叠翠之间,如同植物漫地生长。这座依偎在香山怀 抱的建筑,为了保留珍贵的古树,局部建筑形体错动挪 让,在造型上获得了园林建筑的性格。水光山色、参天 古树融为一体......
坐拥在青山绿水中的香山饭店是贝聿铭一九七九年 开始接手设计的。自 幼热爱中国传统建筑的他,尤其对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 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承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极为热衷, 并在他之前数十年建筑设计中多有体现。于是,在贝聿铭不但多次到香山勘 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 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后,他呈现了将现代建筑艺 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北京香山饭店。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 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 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 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 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 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 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 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 馆。
整个香山饭店的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 色,白色是主调,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黄褐色,用 作小面积点缀性,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 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 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身处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 但最难做到。
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命力的传统。由于对称性是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不容忽视的原则之一,旅馆的主要入口和中庭仍然具有一 条明显的轴线,这条轴线自旅馆大门开始,穿过入口门厅,中庭直达主要庭 院中按原样重制的曲水流觞。但在一些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并不完全受制对称 原则。而这种存在与对称之中的非对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手法的发 展。 所以说,香山饭店是在继承了中国传统上,又融入了些许现代主义的手 法。让香山饭店在浓郁的中国特色中拥有了别样的风情。
香山饭店的分析与介绍

场地区位
香 山 饭 店 坐 落 在 北 京 西 北 郊 二 十 多 公 里 处 的 香 山 公 园 建筑融于水光 山色,从香炉峰上 俯瞰,如在层峦叠 翠里怀抱的婴儿, 安静典雅。可见, 香山饭店的选址体 现了中国传统建筑 美学的天人合一的 精神,一种风水之 美。
建筑 场地
场地历史
一般人有所不 知,香山饭店是坐 落在清代乾隆皇帝 的香山行宫静宜园 内寝宫中宫的遗址 之上,追溯其历史 源流,则更能阅读 出岁月沧桑。
建筑 场地
总体布局
对于香山饭店 建筑布局,贝聿铭说: “民族的东西我把 它做到里面,楼内 有园,是空的,像 四合院,四合院里 面就是空的,有天 井……”。
建筑 场地
总体布局
•对称性之中的非对称性
•严谨之中又不失灵巧 •中轴线贯穿三种不同性质的院落 •入口前庭“欲扬先抑” 广场式的前院, 内院式的大堂,和建 筑后花园,这样的布 置不仅增强了空间序 列的连续性,更加营 造出中国传统建筑 “庭院深深”韵味。
建筑 场地
大
门
天地牌坊
天地牌坊与主楼间广阔平坦,除两只方圆型结合的灯柱外,以 装饰很少的白墙为主,也少有绿化,极为简洁,虽有些冷清,但这 正是的设计精神所在,平淡之后便是精彩。
建筑 场地
植
物
园内树种丰富, 在建造饭店 时保留了大量古树。古树的古韵 提高了园的层次, 也使饭店与自 然更融合。从树种的配置上来看, 照顾到了四季, 常绿树和落叶树 搭配, 观花观果树作点缀。
香山 饭店
贝聿铭
建筑 大师
建筑 背景
建筑 场地
建筑 本身
建筑 品评
。。。。。。
建筑 大师 贝聿铭 美籍华人建筑
师,一九八三年普利兹克 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 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 为苏州望族之后,一九一 七年出生于广州,父亲贝 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 行总裁,一九三五年赴哈 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 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 鲁尔。作品以公共、文教 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 凝土、玻璃与石材。
由香山饭店解读中国传统建筑美学

由香山饭店解读中国传统建筑美学
尚子力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21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理性严谨,善于归纳的的西方建筑美学思想相比,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则重经验,轻理论,凝聚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里,可以大致概括为风水之美、主体布局和园林之美.本文以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为例,从环境选择、建筑格局和园林营造三个方面解读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意蕴.
【总页数】2页(P382-383)
【作者】尚子力
【作者单位】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中国,上海,2001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传统建筑解读——浅论传统建筑之"意境"
2.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观的缘起——传统思想对建筑美学观的影响
3.从上海中国艺术博物馆到香山饭店:贝聿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创新探索与启
4.中国传统建筑语言在当代——香山饭店研究综述
5.世界性与地域性——从香山饭店看中国语境下传统建筑的现代转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世纪重读香山饭店

21世纪重读香山饭店
卢健松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 1996年,在北京第一次看到香山饭店,至今已有4年多了.1982年建成的香山饭店,从建成后就一直倍受注目,直至近两三年,才渐渐冷落了一些.然而,由香山饭店等建筑引出的关于如何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传统形式的研究,近几年却被更加广泛的加以探讨,钻研.在这些讨论声中,我总是不断的回想起香山饭店,这座大师留在大陆的极少散作品之一,究竟还在对我们讲什么.
【总页数】3页(P87-89)
【作者】卢健松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7.4
【相关文献】
1.永恒的魅力——21世纪重读朱仙镇木版年画
2.走向全纳:21世纪世界教育及特殊教育发展的主题和趋势——重读《萨拉曼卡宣言》
3.历史正在走向未来--21世纪初重读《共产党宣言》
4.重读香山饭店
5.金融化视域中的数据幻象与全球经济不平等——重读《21世纪资本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山饭店调研
——中国情缘
建设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走向改革开放之路,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中国建筑师们面临着既要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中国特色的困惑。
中国建筑界在经过深刻的反思之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舞台。
一位富有国际盛名的,于中国有着不解情缘的建筑师,引起了国内建筑师们的注意——他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1978年,旅居海外43年的贝聿铭,应邀回到祖国,做了一次重要的考察。
1979年,他又先后6次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最终设计了一座建筑的文化坐标——北京香山饭店。
建设理念
在我身上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并存。
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会不时回忆我的出身背景,不这样做是很困难的。
——贝聿铭
贝聿铭是一位一直努力在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找寻平衡点的建筑师。
经过在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考察,贝聿铭认为,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
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这些优秀的建筑手法,都应该继承下来。
因此,这座建筑利用中国园林的手法,与自然很好地融于一体。
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设计手法
颜色
建筑采用中国南方传统的建筑颜色:
白墙灰瓦,将建筑的“中国风”的这种基
调定格下来。
他希望香山饭店的窗户采用北京城墙
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
贝聿铭的工作
人员想尽办法,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已届七
旬的老工匠,很快地在城郊一座幸存的窑
中复制了这些瓦片。
瓦片从窑中烧出时工匠们给它们上了釉彩,使这些瓦片具有与众不同的深灰色的光泽。
这就是贝聿铭喜欢的建筑材料——简朴却不失优雅。
窗户
他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
鲜空气。
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
那里总有园林。
在中国园林中,窗户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给人的是
一种神秘的吸引感,让人总是情不自禁想看看窗外到底是
什么。
不仅仅在连廊上,在入口处便将窗户这一重要的园
林元素展现出来,一下子便给进入的人奠
定了一个具有中国风的基调。
这个小小的
园林元素却是整个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
分,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屋顶
整个建筑的屋顶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
坡屋顶,特别是在中庭部分,贝聿铭采用
了“歇山式”的屋顶。
但其并没有建“新
古董”,而是将三个玻璃屋顶并排放置,既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屋顶形式,又能体现现
代的纯粹性,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屏风
一进入中庭我们便能看见一个开有圆
形洞口的屏风,给人是一种熟悉的感觉。
其一,圆形的洞口是园林中的一种洞口形
式;其二,屏风本身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
使用的形式。
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贝聿
铭都将中国的元素融入其中。
院子
院子是中国建筑中最典型的一个元
素,无论是从北方的四合院还是中部的窑
洞,再到南部的土楼,院子始终是建筑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院子中的水以及山石则是中国园林
中的典型元素。
无水石部成园林,可知其
在园林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贝聿铭也
曾为了这些山石煞费苦心,只为追寻那曾
经的中国情愫。
空间序列
这是从主入口分别抵达大门厅、接待大厅、接待大厅与主庭院之间的过渡
空间和主庭院的一个空间序列。
我们可看出,从刚开始 大门厅的低而小的空间进入接待大厅高而大的空间时,借用了对比 与衬托使后者感到更高大,而且也可以使人感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达到空间序列的第一个高潮。
接着到达低而小的过渡空间,此空间 正是餐厅休息区,也能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当进入主庭院 时,空间再一次的扩大,从室内过渡到室外,完成了空间的再次的对比和变化,达到空间序列的最高潮。
空间布局
用于各组客房相互联系的的单面走廊 迂回曲折。
单向景窗的运用,使人如 置身于园林之中,客房也因此朝向四面八方,将周围的山林景色尽收眼底。
总结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香山饭店于中国的那种不解之缘,这可以算是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建筑,这也反映出贝聿铭,这位年迈苍老的建筑师与中国的情愫之缘,在他的建筑中反应的淋漓尽致,而这种情愫也不仅仅反映在这一栋建筑之中。
他的设计手法与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内在的反应。
看过《贝聿铭传》,一直觉得他有着比较强的中国情愫。
从他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的设计手法,这些方法值得我们探讨和分析。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入口 大门厅 接待大厅 过渡空间 大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