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与中国传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与中国传统

——“‘五四’对中国传统的态度”研究综述

姜岩岩

摘要:作为上世纪最具变革意义和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的“五四”,历来深受学者们的青睐,围绕其进行的争论持续不断。学者们就五四对待中国传统的态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观点。总结、分析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发扬五四精神,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五四传统反传统文化断裂

五四运动距今已有九十年之久,它是上个世纪最具变革意义、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学术界围绕它所进行的争议和辩论持续不断。誉之者,称其为“创造性转化”,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新纪元;而毁之者,则认为它是文化大革命的精神源泉,它的全盘西化、全盘否定传统的主张,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分析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五四,更好的理解五四,发扬五四精神,发展中国文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就五四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研究,学者们得出了不同的观点。首先提到的是严家炎先生的观点,严先生在他的《“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考辨》中,指出他之所以考究这个题目,是因为美国学者林毓生教授的《中国意识的危机》这本书,此书出版以后,在中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林教授的观点很激烈,他把“五四”和“文革”相提并论,认为五四是全盘反传统的,而彻底的反传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带来了中国意识的危机,影响所及,才会有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林教授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中,又重新出现五四时代盛极一时的文化大革命的口号,而且发展成非常激烈的1966-1976年间的文化大革命,这绝非偶然。这两次文革的特点,都是要对传统观念和传统价值采取嫉恶如仇、全盘否定的立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而首开风气的是五四。许多年轻学者虽然对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有所肯定,却也认为“主导五四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与文化激进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其表现为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的全盘否定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激烈态度。”严家炎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是需要讨论的,他认为把五四归入激进主义并不是不可以,与相对保守的学衡派相比,五四的主潮当然是激进的。但是,把五四定义为全盘反传统是不符合事实的。严先生从三个问题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真是全面反传统吗?在这一部分论述中,严先生

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有自己的问题,但是不能把这场运动的性质判定为“全盘反传统”。通过材料引证,严先生提出“新文化运动中骨干人物的评孔批孔,并不是针对孔子本身,而是针对现实中的复辟事件和‘定孔教为国教’这类政治举措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提倡人的文学,发动文学革命,也不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要把几千年的古典文学完全否定”。这一部分的最后,严先生指出,五四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更没有带来文化的断裂。

二、怎样看待五四的偏激?严先生承认,五四新文化人物存在偏激的地方,当时所理解的科学,也确有幼稚病。但是偏激并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方面,总体上看,五四是一场由理性主导而非感情用事的运动。新文化运动者们所做的一切,是要革新传统文化而不是要抛弃传统文化。严先生认为,正是从五四起,中国思想的主潮才进入现代化。五四把中国历史和文化大大向前推进,至今我们仍然享受着五四运动的成果。三、文革与五四: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严先生认为,文革时五四对立面的大回潮,两者的方向完全相反。为了避免文革的重演,我们不应该去否定五四,而是应该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理性精神。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严家炎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文章《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虽然常有学者说五四是全面反传统的,造成了中国思想的危机,说“打倒孔家店”形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但严先生坚持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坚决反封建,却并没有坚决反传统。五四除了反对专制与迷信外,它只反了传统中的两项:一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二是载这个“道”的封建的僵死的旧文学。接着,严先生论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不但没有全面反传统,反而用现代意识重新整理传统文化,充分肯定了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同样,在这篇文章中,严先生也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偏差,当时的领袖人物有过形式主义,有过偏差,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方面。最后,严先生概括道“正像一切反思一样,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也必须建立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而不应该随心所欲,主观武断。

从严先生的论述中,我们也看到了林毓生教授的观点,林教授的《中国意识的危机》把五四看作是彻底的反传统,并把它与文化大革命相提并论。在林教授早期的一篇论文《对五四时期思想启蒙运动的再认识》中,早也表达了他对五四与传统关系的认识。虽然这篇论文探讨的是五四的思想启蒙精神,但是,在他的论述中,林教授指出“首先,此一新文化运动最初就与反儒的强势意识形态分不开,而这个激烈的反儒运动最后扩展到坚持新旧无法相容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在林教授这里,五四是彻底的反传统的。

作为五四的主要研究者,陈平原教授在他的《何为/何谓“成功”的文化断裂——重新审读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文中,针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五四的评价而展开自己论述。他认为如

何理解20世纪中国诸多波澜壮阔的大转折,与怎样阐释五四新文化密不可分。在他看来,“不仅五四,戊戌变法、废除科举、辛亥革命、全面抗战、新中国建立、反右运动、十年‘文革’等,都呈现某种文化断裂的状态”。由此作者提出,与其争论五四是不是文化断裂,不如转而讨论五四这一断裂是否成功。接着,作者介绍了讨论这一问题的三个前提,并进一步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是成功的文化断裂。陈先生列举了七个理由:一、成功的文化断裂,不可能局限在文化层面,必定牵涉甚广,尤其是制度性变迁。二、成功的文化断裂不仅有激动人心的口号,更需要实际业绩。三、成功的文化断裂必定是断裂中包含某种连续性。

四、成功的文化断裂既非完全西化,也不是固守传统。五、成功的文化断裂必须兼及突破的勇气以及弥合裂缝的自觉。六、成功的文化断裂当事人必须掌握话语权,故能自我经典化。

七、成功的文化断裂往往成为极具挑战性的话题,引来不断的言说。陈先生认为五四恰于以上标准相吻合,所以五四是成功的文化断裂。虽然陈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将五四定义为“文化断裂”,但是,他有自己的一套成功文化断裂的标准,五四是文化断裂,但是一种成功的文化断裂。在这里的“断裂”对传统有其否定性也有其延续性。此外,在阳光网媒组织的一次“对话五四”的访谈中,针对主持人提出的“传统的断裂,意义世界的丢失,是当今许多中国人困惑的根源,于是有人将目光投向了五四,认为是五四割裂了中国和传统文化的关系”,陈平原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仍然谈到了他的成功断裂理论,他认为文化不可能永远连续,没有断裂就没有更新。五四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也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两者的对立构成了完整的五四。陈教授认为新文化运动之所以将批判传统文化作为先锋旗帜,是一种危机中的选择,不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形势,就不能理解五四那一代人为什么那么激烈的批判传统。五四一代人,更多的看到了传统中的黑暗面,所以他们才激烈的批判,这种激进来源于民族危机意识。针对主持人提出的“白话文是否是对传统价值的一种破坏”,陈教授认为,白话文是五四最为重要而且最难撼动的精神遗产。不能把它看作是对传统价值的破坏。

著名的五四运动史研究者周策纵先生,在题为《五四运动告诉我们什么》的文章中,重申了五四反传统的意义。他认为五四知识分子受到攻击,是因为某种偏见,这种偏见认为他们否定了中国文化传统,而周先生认为在传统主义盛行时代,对中国文化采取极端的批判态度是必要的。五四的怀疑主义有助于纠正对过去的盲目信仰。周先生认为,五四知识分子对传统的严厉批判是自我批判的一种形式,而且指出,如果中国真要现代化,在将来的道路也必须进行这样的自我批判。因此在周先生看来,五四知识分子真正从事的是自我批判,而不是否定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