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政府职能转型

合集下载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职能探析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职能探析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职能探析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笔者试从新制度经济学视野尝试分析我国的政府职能。

阐述了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职能与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我国政府职能不完善的表现,提出了完善政府职能的对策。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政府性质;政府职能;经济转轨1 政府的性质与职能在经济学领域中,国家和政府是同义语。

关于国家的性质,政治学中的契约论早有论述。

契约论解释了为什么国家提供一个经济地使用资源的框架,从而促进福利的增加。

但它没有进一步分析订立契约各方的利益要求,以及国家在实现契约的过程中是如何解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的。

诺思通过对以往国家理论的批判,从经济人的假说中提出并描述了国家模型的三个特征:一是国家为取得收入而以一组被称为“保护”和“公正”的服务作为交换;二是国家为使收入最大化而为每一个不同的集团设定不同的产权;三是国家面临其他国家或潜在统治者的竞争。

基于这三个特征,国家的存在表现出两面性:它既要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研究中,通过将博弈论引入政治学和经济学问题的分析而使对政府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事实上,政府既非无所不知,也非追求利他主义的集体行动者。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样受到知识问题的约束,政府拥有信息的不完全及不对称决定了政府集体行动中的有限理性。

同时,政府作为市场制度中的一个主体,它具有自身的效用函数(政府租金、声誉、选举连任等)。

实际上,在整个政治经济生活中,政府本质上也不过是一个拥有独特的激励结构的博弈参加者。

对此青木昌彦进一步提出政府本身也是人类社会这个伟大棋盘上的一个具有双重可能性的棋子。

所谓双重可能性,是指其在由于拥有保护其他博弈参加者的私有权的强制力从而具有扩大市场的潜力功能的同时,也拥有通过对其他博弈参加者的部分私有权课税的手段实现向自己的转移的强制力的可能性。

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路径探析

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路径探析

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路径探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主要是以指令性、控制性为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也面临着重大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就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使命和挑战在新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使命和挑战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政府角色主要是扮演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角色,通过制定计划、实施政策来引导和控制经济的发展。

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化的深入,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需要更多地强调市场的有效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而不是强调政府的指令性和控制性。

政府在新时期下需要更注重促进经济的创新和发展,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而不是仅仅依赖政府的计划和指导。

政府需要更多地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趋势对政府的经济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多地面对国际竞争和合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在市场化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多地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有效性,推动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防范市场失灵的风险。

二、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路径和思考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的创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强化市场化导向、促进创新发展、加强治理能力、构建合作共赢。

首先是强化市场化导向。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导向的发展理念和政策体系,鼓励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强调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降低政府的干预和扭曲。

政府应该更多地强调市场的基础作用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推动市场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经济新常态下关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关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关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也面临着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需要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同时也需要顺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需要转变为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和服务化的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推动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加强市场监管,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在新常态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而市场秩序的维护是政府经济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

在过去,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对市场主体进行直接管理和指导。

在新常态下,政府需要更多地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依法维护市场秩序来促进市场有效运行。

政府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市场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和有序。

二、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需要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需要引导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政府还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的产业发展基金,引导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三、加强公共服务,提升民生福祉在新常态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需要更多地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加强公共服务,提升民生福祉。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是加强公共服务,提升民生福祉。

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服务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提升民生福祉。

政府还应该通过改革激励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职能探析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职能探析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职能探析作者:任中玉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9期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笔者试从新制度经济学视野尝试分析我国的政府职能。

阐述了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职能与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我国政府职能不完善的表现,提出了完善政府职能的对策。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政府性质;政府职能;经济转轨中图分类号:C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091-011 政府的性质与职能在经济学领域中,国家和政府是同义语。

关于国家的性质,政治学中的契约论早有论述。

契约论解释了为什么国家提供一个经济地使用资源的框架,从而促进福利的增加。

但它没有进一步分析订立契约各方的利益要求,以及国家在实现契约的过程中是如何解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的。

诺思通过对以往国家理论的批判,从经济人的假说中提出并描述了国家模型的三个特征:一是国家为取得收入而以一组被称为“保护”和“公正”的服务作为交换;二是国家为使收入最大化而为每一个不同的集团设定不同的产权;三是国家面临其他国家或潜在统治者的竞争。

基于这三个特征,国家的存在表现出两面性:它既要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研究中,通过将博弈论引入政治学和经济学问题的分析而使对政府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事实上,政府既非无所不知,也非追求利他主义的集体行动者。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样受到知识问题的约束,政府拥有信息的不完全及不对称决定了政府集体行动中的有限理性。

同时,政府作为市场制度中的一个主体,它具有自身的效用函数(政府租金、声誉、选举连任等)。

实际上,在整个政治经济生活中,政府本质上也不过是一个拥有独特的激励结构的博弈参加者。

对此青木昌彦进一步提出政府本身也是人类社会这个伟大棋盘上的一个具有双重可能性的棋子。

所谓双重可能性,是指其在由于拥有保护其他博弈参加者的私有权的强制力从而具有扩大市场的潜力功能的同时,也拥有通过对其他博弈参加者的部分私有权课税的手段实现向自己的转移的强制力的可能性。

经济转型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转型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转型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02月22日15:43 来源:《北京日报》2012年02月06日作者: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卢中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一、从国际国内看,经济转型的环境有了几个值得重视的变化从国内看,经济转型的环境有两个值得重视的变化。

第一是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或将要发生新的变化,主要是指成本上升和要素组合变动。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一些经济增长的基础要素的成本都在上升,传统行业及其增长方式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小了。

加上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储蓄率会逐步下降等原因,过去曾长期支撑经济增长的高投资模式也将难以为继。

第二是经济增长面临的国内舆论环境在发生变化,主要是信息传播和社会评估十分活跃。

互联网、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对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特别敏感。

学术界和一些社会调研机构都在不断地发布经济社会的评估结果。

尽管这些结果不能决定各地干部的升迁,但是它形成了一种舆论环境,逼着我们进行反思,进而推动政府加快转变职能。

比如,媒体发布某某省绿色发展指数排位很低,当地领导和相关部门就会认真研究原因,思考怎样提高当地的绿色发展程度。

总之,经济转型的国内条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可以说,这是我们政府转型面临的新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的变化,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从国际环境看也有几个重要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动承诺带给我们的影响。

对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和教训,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在反思,比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等等。

应当说,我国的金融创新还是远远不够的,否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就不会这样困难。

也就是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中国的经济转型步伐必须要加快,政府相关的职能也必然要加快转型。

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40%~45%,这是我们主动承诺的减排义务。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政府改革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政府改革
性 问题 就 充 分 地 说 明 了 这 一 点 。
制 度 的 学科 . 包 括 产 权 制 度 、 业 制 度 、 它 企 国家 制 度 以 及制 度 的变 迁 等 问 题 。 对 我 们 分 析 和认 识 政 府 改 革 可
以提 供 一 个 新 的 视 角 。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中 的 国 家 长期以来 . 国家 是 一 个 即 神 圣 叉 神 秘 的 概 念 , 人们
维普资讯

公 共 行 a. t
便 促 进 社 会 产 出 的最 大 化 , 而增 加 国 家 税 收 。 两 个 从 这 目标 导 致 一 组 公 共 ( 半 公 共 ) 品 和 服 务 的 供 给 . 或 产 用
维普资讯

公 共 行 政


大连 10 3 62 j
( 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 辽
改革 开放 已 近 三 十裁 , 然未 达 到 帕 累托 佳境 , 虽 但 国 家 的实 力 和 面貌 已发 生 了根 本 性 改 变 。 近年 来 , 会 社


充 满 着 敬 畏 。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国家 理 论 一 直 主 导 着 这 一 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 , 但 世界 经 济 与 文 化 的 交 流 与融
合 . 统 的 理 论 必 然 会 产 生 一 定 的 局 限 性 。 制 度 经 济 传 新
从 国家 的 职 能 来 看 ,国 家 的 主 要 职 能 是 界 定 和 保 护产权 . 提供 公 共 产 品 . 制定 博奕 规 则 。 此 , 出 了关 据 提 于 国家 的 两 个 目标 :一 个 自标 是 规 定 竞 争 与 合 作 的 基 本 规 则 .以 便 为 统 治 者 的 所 得 租 金 最 大 化 提 供 一 个 所 有 权 结 构 ( 规 定 要 素 和产 品市 场 的所 有 制结 构 ) 另 即 ;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行政权力期权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行政权力期权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行政权力期权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行政权力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权力之一,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行政权力也存在着滥用、不当行使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民生福利和社会稳定。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监督行政权力,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基于制度分析的经济学流派,旨在通过强调制度因素的角色,为理解经济问题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视角。

在此框架下,行政权力被视为一种类似期权的制度安排,其权利和义务与行政机构所处的环境和市场竞争情况密切相关。

因此,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行政权力期权化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规范行政管理的实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索行政权力期权化的本质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希望通过研究对行政管理实践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标包括:1.阐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行政权力期权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2.通过案例分析,揭示行政权力期权化对行政管理实践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规范行政权力期权化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1.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行政权力期权化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探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行政权力期权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2.案例分析:行政权力期权化的影响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分析行政权力期权化的影响,揭示行政权力期权化对行政管理实践产生的影响。

3.规范行政权力期权化的策略和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规范行政权力期权化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行政权力监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行政法规制度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方法。

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探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行政权力期权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2.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以实证的方法,分析行政权力期权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实证分析通过对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权力期权化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论证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行政权力期权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起到了经济主导和计划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政府的角色也逐渐从计划者转变为市场监管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

本文将探讨中国政府角色的变化,并分析其对经济转型的影响。

一、政府在计划经济阶段的主导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在经济领域起到了主导作用。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和宏观调控来引导和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实行集中领导和统一规划。

政府拥有大量的资源和权力,能够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并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

在这一阶段,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规划经济和推动发展,以实现国家整体利益。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角色转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政府的角色逐渐发生变化。

政府逐渐退出直接经济活动,放宽了对市场的干预,鼓励市场竞争和创新,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政府加大了对市场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市场秩序的维护和规范,以确保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1. 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的运行。

政府加强了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推行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监管机构,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2.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同时,政府还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环保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政府角色变化的影响政府角色的变化对中国经济转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角色转变,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

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执法,能够有效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经济转型期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期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期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使得国际社会和国内人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多的关注。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转型期的问题。

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及如何适应新的市场都是中国经济转型期下的重要议题。

政府是国家社会管理的组织,其职能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作为市场主导者和规制者面临更多的自我反思与转型。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转型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发挥职能,能够帮助经济更好发展。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行简政放权,力求降低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

简政放权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原因是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制度的完善,市场力量可以更好地调节资源的配置,这也意味着政府在市场中的干预可以更加合理。

由于政府一直干预市场的问题,许多问题随之出现。

比如说,政府的干预使得市场资源过度集中,这直接导致了一些国有企业以及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垄断市场。

而这些企业的力量不断增长,使得一些民营企业无法存活。

因此,政府职能必须进行调整,通过降低政府的干预,让市场资源更加公平分配并保证企业的公平竞争。

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应该是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应该从市场参与者中真正退居幕后,让市场自己运作。

政府只能担负坚持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市场秩序,为市场创造公正的制度环境。

其次,政府职能还应通过升级和改革来适应市场体系的变化,加强法治的意识。

与此同时,政府职能应当转向发挥监督和执法职能,对市场中的公正、竞争、公共利益等方面进行监控,打击市场中的价格垄断、虚假广告、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

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影响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符合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使市场更加公平、有序和竞争,加速市场化进程,使市场更加活跃。

政府职能转变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1.降低企业负担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更加自由地运作。

经济转型中的政府角色与职责

经济转型中的政府角色与职责

经济转型中的政府角色与职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各国都在着力推动经济转型。

尤其是在技术革命和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正面临深刻变革。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角色和职责。

一、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主要职责首先,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在经济转型中,政府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方面加强摩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从而推进经济转型。

其次,政府需要扮演激发内需、支持企业发展的角色。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政府需要引导消费升级,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此外,政府还需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

最后,政府需要担当社会保障的责任。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职工转岗、企业倒闭等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的稳定,为社会转型过程提供保障。

二、政府的角色与作用1、制定政策政府需要在经济转型中扮演制定规划和政策的角色。

政府需要根据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等因素研究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相关政策,引导市场资源合理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2、推动创新政府需要在经济转型中积极推动创新。

政府可以加强对新兴技术、新型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包括技术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3、扶持企业政府在经济转型中需要扶持企业,包括支持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退出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等。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提高其竞争力,通过政策性信贷、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4、培育人才人才是经济转型中最宝贵的资产。

政府需要大力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政府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助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第10章 政府及其职能的转型 转型经济学课件

第10章  政府及其职能的转型 转型经济学课件

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如下特点:
(1)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公共”政府;
(2)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服务”政府;
(3)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提供社会福利服务。
对转型国家来说,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建设的内 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完整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模式。
三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分配应该以符合公平、正义 为原则,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满足全体公民最 基本的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部分弱 势公民的生存需要的公共服务。
第10章 政府及其职能的转型
一 政府职能的转型
(一)政府职能及其演化
政府职能指的是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环 境的变迁和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政府管理的实质内容和方向。政府职能是一个 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 手段和方向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古典经济学里,亚当.斯密主张政府推行“自由放 任”的经济政策,限制政府权力,减少政府干预,让 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政府机构会使浪费最大化,而不是提供的 服务最大化。
在经济转型期,政府行为的扭曲及由此产生的政 府低效率突出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政府介入公共产品的分配会出现“寻租” 行为。
其次,政府干预作为对市场缺陷的纠正,并不总 是有效的。
因此,政府干预市场也不能随心所欲,政府干预 必须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新古典经济学家在坚持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思想的 同时,提出了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的主张。
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 的矛盾,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
政府干预作为对市场缺陷的纠正,并不总是有效的, 政府职能的错位、政府权力的滥用都会引起市场秩序 的混乱。

应用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有效的政府治理”

应用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有效的政府治理”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有效的政府治理”'从新制度学视角看“有效的政府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政府是一个优势与缺陷并存的。

合理确定职能边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消除内在缺陷,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对于发挥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治理为什么可能无效或低效一、从“有限理性”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新古典主义假设的“经济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们并不具备“完全理性”,只具备“有限理性”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客观上看,环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境是复杂的,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另一方面,从主观上看,人对的认识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限的,即智力有限。

而政府起源于一系列有形或无形契约的签订,是有限理性人契约的结合,因而也逃离不出有限理性的宿命。

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信息不完全。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向不确定性。

政府需要有放眼未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但面对风云变幻的内外形势、难以预见的机遇挑战,政府毕竟不能桩桩件件都“先知先觉”,不可能成为“预言未来之神”。

二是横向不确定性。

面对庞大的经济系统和复杂的经济变量组成的“黑箱”,主观能动性往往表现为集体无知和无力。

无论机构组织多么庞大、信息多么发达、技术手段多么先进,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政府对内外环境、市场供求、政策成效等了解和掌握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却又只能据此作出决策。

当一些关键信息未被纳入决策依据时,就难免作出南辕北辙的错误决策。

第二,目标多样化。

作为公共组织,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往往要因应和协调多重利益诉求、履行多重功能、追求多重目标。

这些目标既可能相辅相成、相互交融,也可能相互矛盾、对立排斥,甚至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呈现非此即彼的“零和”状态。

政府在决策时,对这些目标的排序和取舍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大众利益,从而导致决策偏差甚至失误。

制度变革背景下政府角色转变的经济学研究

制度变革背景下政府角色转变的经济学研究

制度变革背景下政府角色转变的经济学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问题,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制度变革,以适应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革方向是政府角色的转变,即从以往的主导型政府向市场型政府的角色转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讨这一问题。

一、政府角色的转变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以往,政府往往扮演着干预市场的角色,采取直接管理或者干预的方式,这一模式也被称为干预型政府。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政府的角色也逐渐由主导型向促进型转变,注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这就是市场型政府。

市场型政府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引导、监管和协调,让市场力量充分发挥,以市场规律为基础,有效调节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

市场型政府主要职能在于:制定、协调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公共财产的管理;实施国际经济政策,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

二、政府角色转变的原因政府角色的转变,首先是源于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政府的主导性和干预性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加深,国际经济规则也开始调整,这就需要政府调整角色,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

三、政府角色转变的经济效应政府角色转变的根本目的是利用市场机制将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国家竞争力。

政府角色转变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市场竞争市场型政府侧重于市场监管和引导,通过采取反垄断政策、建立公平竞争环境、放开市场准入等措施,促进市场竞争。

这有助于企业之间合理竞争,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二)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政府角色转变,实质上是对政府的一次深刻改革。

政府在转变过程中,必须转变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政府的效能和管理水平,促进政府治理效率的提高。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有效的政府治理”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有效的政府治理”

2014.2当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政府是一个优势与缺陷并存的组织。

合理确定职能边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消除内在缺陷,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治理为什么可能无效或低效一、从“有限理性”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新古典主义假设的“经济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们并不具备“完全理性”,只具备“有限理性”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客观上看,环境是复杂的,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另一方面,从主观上看,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限的,即智力有限。

而政府起源于一系列有形或无形契约的签订,是有限理性人契约的结合,因而也逃离不出有限理性的宿命。

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信息不完全。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向不确定性。

政府需要有放眼未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但面对风云变幻的内外形势、难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有效的政府治理”□ 黄依华/文以预见的机遇挑战,政府毕竟不能桩桩件件都“先知先觉”,不可能成为“预言未来之神”。

二是横向不确定性。

面对庞大的经济系统和复杂的经济变量组成的“黑箱”,主观能动性往往表现为集体无知和无力。

无论机构组织多么庞大、信息网络多么发达、技术手段多么先进,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政府对内外环境、市场供求、政策成效等了解和掌握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却又只能据此作出决策。

当一些关键信息未被纳入决策依据时,就难免作出南辕北辙的错误决策。

第二,目标多样化。

作为公共组织,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往往要因应和协调多重利益诉求、履行多重功能、追求多重目标。

这些目标既可能相辅相成、相互交融,也可能相互矛盾、对立排斥,甚至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呈现非此即彼的“零和”状态。

政府在决策时,对这些目标的排序和取舍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大众利益,从而导致决策偏差甚至失误。

应用文-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述评

应用文-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述评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述评'制度转型理论是新制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理论看来,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制度转型的过程,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

系统地分析和透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制度转型问题。

一、什么是制度转型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首先探讨了制度转型的内涵。

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社会主义“是一种主要由国家机构持有生产资料产权的经济制度系统。

如何使用和分配这些产权(包括劳力)要由中央、省或地方的政府机构来决定。

为了便于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不得不用外在设计的、主要是指令性的制度来取代市民社会中的许多内在制度,从而中央计划代替市场的自发调节”。

[1](P505)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由于“竞争性市场的信息机制、缔约自由和私人产权的激励机制”被废除,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经济“遭受巨大的动态效率损失”,“资本存量下降,经济绩效恶化”。

[1](P512)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开始了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表明,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向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转型。

因此,所谓制度转型,即意味着“从一种国家或政体被转变或转变为另一种国家和政体”。

但是,更为严格地说,从经济制度的角度看,制度转型“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变革,即从以生产资源集体所有制和党政机关控制生产资源的运用为主转变为以私人所有制以及按个人和私人团体的分散决策运用生产资源为主”。

[1](P505)二、制度转型的本质要点新制度经济学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经济制度转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互动性变革必须以任何一个大脑都难以完全理解的方式发生。

”[1](P523)但是,从制度经济学的立场看,制度转型的目标是要构筑市场制度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其本质要点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必须掌握其在民事、经济和上的自由权,这包括自由出售自己劳力和技能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结社的权利,寻找信息的权利,言论的权利和迁徙的权利。

对政府职能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对政府职能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对政府职能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提要新制度经济学从国家起源的角度认为,政府具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政府是一个受制于有限理性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双重约束的集体行动者。

政府的职能主要有提供制度、纠正市场失灵、界定产权等。

本文借鉴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法研究政府职能,希望对完善政府职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政府;职能一、政府概述在经济学领域中,国家视为等同于政府。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定义,国家是一种在某个特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新制度经济学对于国家的起源,提出了国家带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

如果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国家,如果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便产生掠夺性或剥削性的国家。

国家的成立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而国家的“暴力潜能”又导致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划分。

政府在暴力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使得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时具有比其他组织更有权威地位。

国家的目标有两个: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这两个目标存在着冲突,一种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不一定能够同时确保统治者收益的最大化。

政府的机会主义倾向决定了二者矛盾时,通常更侧重于第一个目标。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总结为“诺斯悖论”,其中心意思是:国家界定和保护产权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但国家有其自身的组织利益和内部利益,这就决定了国家的立场不是中立的,其在追求统治者利益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政府并非是个能够自发地采取合理行动的市场中立者,而是一个受制于有限理性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双重约束的集体行动者。

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主动地或以其行为的负效应的方式促进了社会利益的提高。

“诺斯悖论”深刻地揭示了“政府失败”的原因。

现实政府的做法越来越偏离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又是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必要界定政府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即界定政府的职能。

探析全面依法治国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的作用——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探析全面依法治国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的作用——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探析全面依法治国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的作用——以新制度
经济学为视角
赵丹;张宁
【期刊名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17)3
【摘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来看,在发生机制上,地方政府职能转型属于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范畴,而地方政府官员则是该项制度变迁的次级行动团体,也即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型的主要执行者.在缺乏有效激励和约束的情况下,部分地方官员易因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目标而产生权力寻租的动机和倾向.因此,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完善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有关法律法规,是制度装置是否合理以及地方政府职能转型能否按照既定路线推进的根本性决定因素.
【总页数】5页(P1-4,13)
【作者】赵丹;张宁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宁 410004;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宁4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1
【相关文献】
1.外部性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探析 [J], 赵立涛;林茂申
2.我国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重塑探析——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 [J], 范怀超;
白俊
3.政府在产业集群制度创新中的作用与职能探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J], 方伟明;刘春娇
4.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探析 [J], 鲁远;姚晓明
5.“国家—民族”理论视角下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从主导向引导的转型 [J], 乔姗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政府职能转型内容摘要:从知识论角度探讨制度经济学的中心假设问题,指出对知识论的认识差异导致制度经济学与其它经济学派别的观点分歧,并以“有限理性”、“现实的人”假设构建起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

重点探讨作为其重要构成的国家职能理论,指出中国政府转型的目标模式是契合制度经济学的理念的。

将制度经济学纳入对中国政府转型的路径分析中,以期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型提供理念启示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知识论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型将制度及制度变迁有关的问题纳入经济学学科的努力,贯穿经济思想史的始终。

[1]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制度学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事物的深入分析在经济学学科中脱颖而出,占据显要位置。

制度学派产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其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 世纪末至20 世纪30 年代的老制度经济学,其创始者和代表人物为凡勃伦、康芒斯和米契尔;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科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创了以交易成本和产权分析研究制度问题的新思路,被世人称之为“新制度经济学派”。

本文首先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重点探讨作为其重要构成的国家职能理论的一般理论,并将其纳入到对当前中国政府职能转型的路径分析中,以期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型提供理念启示和理论借鉴。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保留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内核,包括资源稀缺性假设、均衡理论(价格、供求理论)及微观经济学基本方法论,修正了“经济人”假设,以哲学——知识论为中心假设,引入信息、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产权、国家等分析要素,构建起新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中心问题——知识论——有限理性、“现实的人”假设笔者以为,新制度经济学较之于其他经济学科的主要分歧在于哲学理念的不同,即知识论——对于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

古希腊先贤以其高度的抽象思维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将万千复杂的问题分为三类:一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本源;二是关于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三是,关于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与之相对应形成哲学的三大基础学科: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

知识论是关于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它回答真理是什么、真理是如何起源及真理的范围问题。

任何的学科都是知识的学科,关乎对真理的追寻和探讨,因此都隐含着知识论的理念。

正是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导致不同学科界分及不同观点的争论。

新制度经济学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在于对知识的认识不同,即产生不同的知识论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在于资源稀缺性和“经济人”,“经济人”假设在于人类是完全理性的,对资源有完全的知识认知,并基于理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即“经济人”是不存在的,正如哈耶克提出的“构造性无知”,并认为知识问题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因此,对于经济学这一研究如何克服稀缺性的科学来讲,人类的无知及其应对无知的办法成为绝对中心问题。

[2]在有限知识假设下,人类是有限理性的,人是“现实的人”。

正如科斯所言:现代制度经济应该研究现实中的人,即将人置于真实制度的约束之内。

正是在知识论的假设下,新制度经济学构架起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在以知识论的逻辑链中浑然一体,理论在逻辑上的完全自洽。

制度经济学的知识论假设下,人类行为、市场交易是存在交易成本的,即科斯所界定的:人们在市场上搜寻有关的价格信息、为了达成交易进行谈判和签约、以及监督合约执行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

在交易成本的逻辑中,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是制度的源泉,制度设计的最终使命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的预期和确定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正所谓科斯第二定理:交易成本为正,制度与资源配置紧密相关,即强调制度设计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制度结构中,产权制度应运而生,进入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元素和研究框架中。

产权在制度结构中非常重要,其重要性无论如何描述都不过分,因为产权构成制度安排的基础,所有经济主体的交互行为从其本源上说都是围绕产权而产开的产权规定了经济主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权力)结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法律的结构,进而对社会的制度结构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还会转过来规定产权的演绎路径,所以,产权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和目的。

[3]制度问题又设计到制度的提供与需求问题,制度形成的主要机制在于国家的强制性建构和实施,制度经济学必须研究国家问题和国家职能问题。

在制度形成和变迁过程中,涉及到公共选择和路径依赖问题等等。

因此,以制度经济学的知识论——有限理性、“现实的人”为中心,逻辑延伸出交易成本、产权、国家理论、路径依赖等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构成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基于制度经济学“现实的人”假设是符合社会的、现实的、历史的,故制度经济学被誉为“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为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提供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实证力的理论和分析框架,因此在诸多的经济学科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独特解读和建构,使其成为经济学中的“显学”。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总得来说,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二是制度如何起源和变迁。

具体包括以下主要理论。

1、交易成本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成就是交易成本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交易成本概念为基石的。

[4]科斯在《企业的性质》这篇经典性的论文里,把交易成本定义为人们在市场上搜寻有关的价格信息、为了达成交易进行谈判和签约、以及监督合约执行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

科斯指出,交易成本是“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

”德姆塞斯则把交易成本定义为“交换所有权的成本”。

正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制度才有用武之地,交易成本为零时,任何的制度都是无价值的。

交易成本是制度的源泉,降低交易成本是制度变迁的基本要求。

因此,可以说,交易成本是制度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基础,交易成本理论理所当然成为制度经济学的基石,成为其基础范畴。

2、产权理论在所有制度中,产权制度是最重要的制度。

关于产权的概念及性质:德姆塞茨认为,产权规定了人们获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界定了人们如何收益或者受损的方式。

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综合学界研究产权的涵义可表现为以下层面:第一,它是人与物之间的归属关系,但其实质是依附于物上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在资源无限供给或者零交易成本下,产权是不起作用的;第三,产权表现为一权利束,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方面。

[5]明晰的产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从而减少不确定性,能激励产权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行使产权。

产权界定越明确,它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就越高,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说,以制度为分析载体的制度经济学必须关注产权制度,产权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

制度经济学就是产权经济学,所有的制度都是产权的制度,迄今为止的制度经济学本质上都是研究产权安排或以产权为核心而展开的。

[6]3、组织理论及国家理论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和减少交易成本而受共同意志约束的个人集合。

制度经济学认为,从交易成本角度,组织本质是一种制度。

正如科斯所说:企业(组织)是以组织成本替代交易成本。

按照契约理论的说法,组织其实就是一组比较长期的契约关系的组合,通过长期的契约关系来替换短期的市场交易关系,可以保持交易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和低成本性,因为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内部的规制以及组织本身所内含的运行特征来为其成员提供多于纯粹市场关系的好处。

因此,基于组织本质的制度性以及功能的交易成本性,组织理应成为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范畴,制度理论理应成为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国家作为组织的一种,也成为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分析重点在于国家与制度起源、变迁与国家职能。

下文详述之另外,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起源及变迁的研究中,还有制度路径依赖理论及公共选择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立足于制度变迁中旧制度的特征及旧制度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规定性。

公共选择理论即政治生活和集体决策经济学,关注政治组织、利益集团在制度变迁中对制度属性影响或决定。

二、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国家理论——以政府职能为视角通过梳理制度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笔者以为,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政府在制度起源、变迁中作用;二是,政府职能理论,即政府职能的实现对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两大部分相辅相成,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

就政府在制度起源、变迁中的作用而言,制度经济学认为,依据制度起源、产生方式不同,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按照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二是诱致性制度变。

两种理论实质上是一致的)。

内在制度是社会自发产生的,以社会需求为存在动力的,源于社会内在的要求,具有长期孕育性、自下而上性、非正式性、非强制性特征,诸如习惯、内化规制、习俗和礼貌等。

外在制度是由统治共同体的政治权力机构自上而下设计、强加于社会并付诸实施的。

[7]具有自上而下性、正式性、强制性等特征,诸如专门指令、强制性规制等。

两种制度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制度秩序,外在制度应以内在制度为基础,一个社会的制度设计必须要尊重社会的自发制度、自发秩序。

有意识制定的、立法通过的规则,以及由政治过程决定的制度的整体架构,都必须以内在制度为基础。

[8]这一点在政府制度设计时尤为值得关注和重视,当前的制度设计应注重传统、习惯、习俗,注重社会内生的制度和秩序,任何的理性建构必须秉承这一思想。

正如哈耶克所说:自然本能不适合开放社会中的秩序,而要约束那些本能,遵守习得规则已十分必要。

诺斯也提倡制度的历史分析,“历史在起作用”、“历史是有意义的”——或许在解释——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二元对立下强调内生制度对外在制度的决定或影响——有启发意义和价值。

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制度有历史规定性的,不仅仅外在制度,内在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或许更值得重视。

就政府的职能而言,制度经济学认为,国家职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家作为制度的最大供给者,如何有效地提供制度。

制度经济学认为,“国家是一种在某个特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的特点是它的强制性,强制性的后盾是国家的暴力潜能。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 国家独特的地位决定了在任何长期变迁的分析中,国家模型都将占据显要的一席。

[9]国家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任务是建立一系列的游戏规则,并将之付诸实施,以鼓励全民充满活力地加入到经济活动中来。

[10]二是,国家作为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者,如何提供有效的产权制度。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产权制度在制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决定了政府的制度设计应把产权制度、产权保护置于突出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